2019年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张)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完整word版)2019年新课标物理高考大纲

物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生产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管饭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科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核擦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他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较为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及题型示例解读

《考试说明》关于“考核目标与要求”的17道例题一、理解能力例1.式①E=Fq 和式②E=k qr2分别为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点电荷场强的公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式①中的场强E 是式中的电荷q 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 式②中的场强E 是式中的电荷q 所产生的电场的场强B.式①中F 是放入某电场中的电荷所受的力,q 是产生这个电场的电荷C.式②中的场强E 是某电场的场强,q 是放入此电场中的电荷D.式①、②两式都只对点电荷产生的场才成立例2 (1992 年.全国卷1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木块B 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 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至最短的整个过程中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例3 (1995 年.全国卷11)如图表示一交流电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此交流电的有效值为A. 5√2AB.5AC. 3.5√2AD. 3.5A例4 (1984 年.全国卷.四(4))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 ,试估算地球大气层空气的总重量。

最后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例5 (2010 年·新标卷20)太阳系中的8 大行星的轨道均可以近似看成圆轨道。

下列4 幅图是用来描述这些行星运动所遵从的某一规律的图像。

图中坐标系的横轴是,纵轴是lg(R/R0);这里T 和R 分别是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T0 和R0 分别是水星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和相应的圆轨道半径。

下列 4 幅图中正确的是二、推理能力例6 (1999 年.全国卷20)试在下述简化情况下由牛顿定律导出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系统是两个质点,相互作用力是恒力,不受其他力,沿直线运动。

要求说明推导过程中每步的根据,以及式中各符号和最后结果中各项的意义。

2019年全国理综卷(新课标)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word精品文档9页

2019年全国理综卷(新课标)物理部分试题解析(精确排版完美解析)word精品文档9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部分试题解析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伽利略根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提出了惯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牛顿力学的基础。

早期物理学家关于惯性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D )A.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是惯性B.没有力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C.行星在圆周轨道上保持匀速率运动的性质是惯性D.运动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保持运动状态的一种属性,也就是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性质,A 正确;圆周运动的运动方向在时刻改变,即运动状态在时刻改变,C 错误。

没有力作用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错,D 正确。

答案D 。

15. 如图,x 轴在水平地面内,y 轴沿竖直方向。

图中画出了从y 轴上沿x 轴正向抛出的三个小球a 、b 和c 的运动轨迹,其中b 和c 是从同一点抛出的,不计空气阻力,则( BD )A.a 的飞行时间比b 的长B.b 和c 的飞行时间相同C.a 的水平速度比b 的小D.b 的初速度比c 的大 解析:平抛运动的时间gh t 2=是由下落高度决定的,高度相同,时间一样,高度高,飞行时间长。

A 错,B 正确。

水平位移由初速度(等于水平速度)和高度决定,由h gvx 2=得C 错,D 正确。

答案BD 。

16. 如图,一小球放置在木板与竖直墙面之间。

设墙面对球的压力大小为N 1,球对木板的压力大小为N 2。

以木板与墙连接点所形成的水平直线为轴,将木板从图示位置开始缓慢地转到水平位置。

不计摩擦,在此过程中 ( B )A.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增大B.N 1始终减小,N 2始终减小C.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始终减小D.N 1先增大后减小,N 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木板对球的压力与球对木板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均为N 2。

(完整版)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完整版)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张PPT)讲解学习共41页文档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张PPT)讲解学习共41页文档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新课标高考物理考纲解读与分析(共38 张PPT)讲解学习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2019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解读

要求 Ⅰ Ⅱ Ⅱ Ⅰ Ⅰ Ⅰ Ⅱ Ⅱ Ⅱ Ⅰ
(1)必修模块统计━ Ⅱ级9个
11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12 抛体运动 抛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线速度、向 与圆周运 13 心加速度 动 14 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15 离心现象 16 功和功率 必修模块 物理2 17 动能和动能定理 机械能 18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19 功能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20 万有引力定律及共应用 万有引力 21 环绕速度 定律 22 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23 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Ⅱ Ⅱ Ⅰ
(1)重视物理观念的培养, 强化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 力;
(2)发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 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重视应用数学解决物理问 题的能力的培养
三、备考策略-细心研读考试大纲,关注物理学 科核心素养。研读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
遵循考试大纲,聚焦主干内容 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把准复习方向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斜抛运动只作定 性要求
机械能
碰撞与动量守恒
只限于一维
万有引力定律
(1)必修模块统计━ Ⅱ级5个
模块 主题
质点的直线运动
必修模块 物理1
相互作用与牛顿 运动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内容 参考系,质点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像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共点力的平衡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定律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
1.《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统计
必修1 Ⅱ级 Ⅰ级 实验 5 5 必修2 9 4 3-1 11 16 12个 3-2 3 6 3-5 1 11 3-3 1 14 1 3-4 3 15 3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理工类物理科考试内容。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大力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版.pdf

2019高考物理考试大纲-新版.pdf

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 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和分析。
5. 实验能力
1
能独立地完成表 2 、表 3 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 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能对 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 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要求
说明

知道国际单位制 中规定的单位符号
1. 要求会正确使
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
尺、游标卡尺、螺旋测
微器、天平、秒表、打
点计时器、弹簧秤、电
流表、电压表、多用电
实验七: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八: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 同时练习使用螺 旋测微器 ) 实验九: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十: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一: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二: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运用
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科要考查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 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 ( 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 ) ;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
说明
电路
磁场
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主题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