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修订版
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复习讲义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学生版)

【重点字音】 差.可拟(ch ā) 尊君在不.(f ǒu )【通假字】尊君在不.(f ǒu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今义:2.去.后乃至 古义:今义:3.相委.而去 古义:今义:4.下车引.之 古义:今义:5.入门不顾.古义:今义:【词类活用】1.门.外戏: 2.门外戏.: 3.友人惭.: 第五讲:少年有才亦有德日积月累【一词多义】1.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日.中不至:2.则①《世说新语》二则.:②则.是无信:【文言虚词】1.未若柳絮因.风起:2.去后乃.至:3.则.是无信:4.下车引之.:【重点词语】1.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曰:5.白雪纷纷何所似...:6.撒盐空中差.可拟.:7.未若..柳絮因.风起:8.太丘舍.去:9.相委.而去:10.下车引.之:知识精讲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遵循的原则:逐字翻译。
二、文言文翻译“五字诀”: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物名、官职、称谓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元方、陈太丘(照录不译)2.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词。
例: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3.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例: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4.调:调整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序。
例: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5.补:补出省略成分。
例:①( )去后( )乃至。
( )待君久()不至,( )已去。
典例导航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原文】咏雪(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重点注释[内集]家庭聚会。
内,指家人。
集,聚集。
[儿女]指子侄辈,这里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义,道理,意义,文章表达的意思。
[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高兴的样子。
[似]相似,像。
[差(chà)]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由于。
(二)文学常识1.《世说新语》:六朝志(记)人小说代表作。
全书8卷,分德行、言语、方正、政事、文学、雅量等36门。
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2.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笺(jiān)疏》中的“言语”一门。
(三)内容点击《咏雪》讲的是晋朝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少女谢道韫表现了以柳絮咏雪的才能。
【阅读探究】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怎样一种家庭气氛?[答案]轻松、温馨的家庭气氛。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2.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答案]文中“儿女”即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解析]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儿女”一词古义指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天的“儿女”专指子女。
3.文章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答案]暗示作者赞赏她的才气。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知识点分类盘点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文学常识文章出自《世说新语笺疏》,《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本文和《陈太丘与友期》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
二、重点字音谢太傅.(fù)俄.而(é)雪骤.(zhòu)差.可拟.(chān ǐ)柳絮.(liǔxù)无奕.(yì)王凝.之(níng)谢道韫.(yùn)三、朗读节奏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公/大笑乐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三、文言知识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3.文义:文章的义理。
4.俄而:不久,一会儿5.骤:急速6.欣然:高兴的样子7.因:凭借8. 差:大致,差不多9.拟:相比10.未若:不如,比不上四、重点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召开家庭集会。
2.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4.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5.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 两个咏雪的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3. 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内容理解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1)对子侄辈的答案都很满意。
部编版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知识点梳理

《世说新语》二则一、重点字词解释1.寒雪日内集..(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与儿女..(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文义:文章的义理)..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所似:像什么)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不及)(因风:乘风)(因:趁,乘)7.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8.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9.太丘舍去..(舍去:丢下(他)而离开)(舍:舍弃)(去:离开)10.去后乃.至(乃:才)11.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同“否”)12.相委..而去(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委:舍弃)13.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14.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5.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三、古今异义词1、儿女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指子女2、因古义:趁,乘今义:因为3、文义古义:文章的义理今义:文章的意思4、去古义:离开今义:到、往5、委古义:舍弃今义:委屈、委托6、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7、引古义:拉,牵拉今义:领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寒雪日内.集(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五、一词多义1、则A.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就是)B.学而不思则.罔(就)2、信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守信)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3、日A.谢太傅寒雪日.内急(日子)B.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太阳)4、是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判断词)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代词)5、时A.元方时.年七岁(当时)B.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6、乃A.去后乃.至(才)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六、重点句子翻译1.尊君在不?令尊在不在?2.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3.未若柳絮因风起。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精细阅读-解词、译句、简答、默写、比较阅读……你想要的基本都有

《世说新语》两则
课内部分
文学常识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两篇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它是由南(朝代)刘义庆(人名)组织人编写的。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词类活用
期.日中名词作动词,约定
古今异义
⒈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今义:儿子和女儿
⒉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⒊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商店称前来购买货物
⒋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⒌尊君在不.古义:(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今义:副词,表否定
⒍相委.而去古义:(舍弃);今义:任,派
⒎下车引.之古义:(拉,牵拉);今义:牵引
⒏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
⒐未若柳絮因.风起古义:(趁,乘);今义:因为
词义辨析
⒈时①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经常)
⒉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日子 )②能张目对日.( 太阳 )
⒊若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如 )②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好像 )
⒋是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表示肯定的判断 )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
⒌而①俄而.雪骤( 与“俄”合用,不久,一会儿 )
1。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8《世说新语》二则【考点精讲版】

赞
赏
一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谢
咏 雪
叙述事件: 咏雪
兄子:撒盐空中
两答
兄女:柳絮因风起
道 韫 的 才
补叙身份:谢无奕之女,王凝之之妻
气
主旨归纳
本学才华 和聪明才智,同时也透露 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 文化的传承。
约定
陈太丘与友期行
故事的起因
8 《世说新语》二则
高雅的情趣,聪慧的少年
描写雪花的诗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韩愈《春雪》
——高骈《对雪》
剩喜漫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战退玉龙三百万,断鳞残甲满天飞。
除去文中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 纷纷何所似”?用七个字回答。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示例]好似梨花漫天舞
谢太傅对以上两个比喻未置可否, 只“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公大笑乐。
神态描写
◎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溫馨的 家庭气氛。
对于胡儿和谢道韫,你认为谢太傅更欣赏谁的才气?
谢太傅虽未对两人所给比喻的优劣做出任何 点评,但从他“大笑乐”的反应来看,他可能认 为“柳絮因风起”这个比喻更好。文章结尾只对 谢道韫做了介绍,也隐含着谢安对谢道韫咏絮之 才的肯定,这是咏雪,更是咏才情。
读了这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示例] 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③为人处世要守时; 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湘西州中考)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 “守信”的认识。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知识点(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

《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1、俄而:片刻。
骤:急速。
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2、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3、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4去:离开。
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5、期:约定。
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6、引:拉。
顾:回头看
7、尊君在不?7、“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8、集:集会
二、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
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
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 知识点总结

参考答案:谢安认为 “柳絮” 一喻更好。因为柳絮是轻盈的,以柳絮为喻,写出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 盐相对来说是沉重的颗粒,缺乏美感,“撒盐”一喻欠缺白雪翩飞的轻灵意蕴。
示例:我认为 “撒盐” 一喻更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 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到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 知,“撒盐”一喻更好。
3. 朗读课文,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参考答案: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 文言多是单音节词,一个字就是一个词,现代汉语多是双音节词,两 个字或两个字以上是一个词;;2. 文言中省略的现象比较多,承前省略很常见;3. 文言中有些字的意义与现 代汉语不同。
讲述故事示例: 1.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跟小辈谈论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 了,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呢?” 他二哥的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大哥 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太傅高兴地笑了起来。谢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 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主题思想】
《咏雪》:文章借咏雪赋诗的故事。赞美了谢道韫的才情和聪慧,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生活 的雅趣。 《陈太丘与友期行》:文章讲述了七岁的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聪慧过人明白事理,同 时,从另一个侧面告诚我们做人做事要讲诚信、懂礼貌。
4【文章结构】
《咏雪》:交代咏雪背景 - 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 叙述咏雪事件 - 一问 - 白雪纷纷何所似 两答 -(兄子)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未若柳絮因风起 《陈太丘与友期行》:起因 - 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含去 经过 - 陈元方与客人对话 - 客人怒责陈太丘(无信、无礼) 陈元方针锋相对(知礼、机智) 结果 - 客人认错,陈元方入门不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世说新语两则知识点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8.《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课文讲解一、文学常识:《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二、内容及中心:《咏雪》叙述了谢太傅带子侄辈咏雪的故事,表现了谢道韫儿时过人的才华。
《陈太丘与友期》叙述了陈元方幼时批评父亲友人“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了元方的聪敏、懂礼。
告诉人们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有礼,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三、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放在句末表疑问,相当于“吗”。
四、古今异义:1、儿女:古,子侄辈;今,子女。
2、去:古,离开;今,到什么地方去。
3、文义:古,诗文;今,文章意思。
五、一词多义1、顾:①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如相顾一笑,瞻前顾后)②相顾惊疑。
顾:看。
(如顾野有麦场)③将军宜枉驾顾之。
顾:拜访。
(如三顾茅庐)2、信:①则是无信。
信:讲信用。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真诚、诚实。
③必以信。
信:实情。
六、敬辞与谦辞1、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2、家君: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七、其它关键词1、寒雪日内集。
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
似:像3、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速(暴风骤雨)。
4、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因:趁着、随着。
6、相委而去(太丘舍去)。
委:丢下。
舍:丢下、舍弃。
去:离开。
7、下车引之。
引:拉。
8、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9、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10、差可拟。
差:差不多。
拟:相比。
八、句子翻译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丢下他先离开了。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您跟家父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5、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文: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6、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文:不如比作柳絮随风吹飞舞。
九、理解问答: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答:(1)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2)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有利于开发孩子智力。
2、为什么“公大笑乐” 、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答: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古诗中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答:“撒盐”一喻好,很好地做到了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据此可知,用前一喻好,后一喻不好。
“柳絮”一喻好,重在神似,有深刻的意蕴,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而“撒盐”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撒盐空中”,干什么呢谁也不知道。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仅有物象而无意蕴,所以说不好。
形容飞雪的比喻句:(1)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2)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李商隐《对雪二首》(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4、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答:(1)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2)没有失礼:客人失信、无礼在先,元方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3)失礼:客人已有悔意,应该给对方致歉的机会,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
若元方能更大度些,则更令人钦佩。
(4)启发:做人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咏雪》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解释词语:(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着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四、翻译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不久,雪下得更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被风吹得满天飞舞。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五、理解性默写: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2、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3、两个比喻句: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问题探究: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参考答案: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参考答案: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未若柳絮因风起”更好。
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参考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有人认为“撒盐空中差可拟”描写雪景比“柳絮”一句更贴切,请为他谈谈理由?参考答案: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5、假设你也参与了谢太傅一家对雪的讨论,请仿照文中句式再写出一两句。
例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参考答案:梨花飘落差可拟。
未若鹅毛风中舞。
6、你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哪些咏雪佳句?请写出一两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谢道蕴《咏雪联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陈太丘与友期》复习资料一、注音:尊君在不(fǒu)非人哉(zāi)二、解释词语:(1)陈太丘:即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颖川(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2)期行:相约同行。
(期:约定。
行,出行。
)(3)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4)至:到?(5)舍去:不再等候而离开了。
(舍:丢下。
去:离开)(6)乃至:(友人)才到。
(乃:才。
)(7)时年:这年(那时)。
(8)戏:玩耍,游戏。
(9)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假字,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委:丢下,舍弃。
)(11)君:古代尊称对方,可译为“您”。
(12)家君:家父,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13)信:诚信,讲信用。
(14)礼:礼貌。
(15)惭:感到惭愧。
(16)引:拉,这里是表示友好的动作。
(17)顾:回头看。
三、翻译句子: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头也不回。
四、默写:元方曰:“,,;,。
” 友人惭,下车引之,。
五、问题探究: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不守信用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言辞粗鲁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元方入门不顾”。
文中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对话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