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志⼈⼩说集,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宋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些名⼠的⾔⾏与轶事。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课⽂原⽂ 《咏雪》 谢太傅寒雪⽇内集,与⼉⼥讲论⽂义。
俄⽽雪骤,公欣然⽈:“⽩雪纷纷何所似?”兄⼦胡⼉⽈:“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笑乐。
即公⼤兄⽆奕⼥,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期⽇中,过中不⾄,太丘舍去,去后乃⾄。
元⽅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尊君在不?”答⽈:“待君久不⾄,已去。
”友⼈便怒:“⾮⼈哉!与⼈期⾏,相委⽽去。
”元⽅⽈:“君与家君期⽇中,⽇中不⾄,则是⽆信;对⼦骂⽗,则是⽆礼。
”友⼈惭,下车引之,元⽅⼊门不顾。
【篇⼆】部编版初⼀上册语⽂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积累⽂⾔实词,理解⽂义,背诵课⽂。
2、过程与⽅法:在诵读中明义,在研讨中明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和睦、轻松、融洽的⽓氛中感受亲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内容,积累⽂⾔实词。
品析⽂中⼈物的语⾔,培养多⾓度分析问题的能⼒。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创设情境 我们中国历出现过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童,关于他们的故事,⾄今流传。
你知道哪些关于机智⼉童的故事呢?(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罗⼗⼆岁做宰相等。
)今天我再向⼤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让我们⼀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两则其中的第⼀则《咏雪》。
⼆、探索新知 (⼀)朗读课⽂,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预习,指名介绍作品作者。
(出⽰课件) 2、听课⽂录⾳,把握节奏,体会语感。
3、根据所听录⾳及⽂意给课⽂断句。
4、理解加横线的重点词语。
5、⽤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品读课⽂,研讨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咏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过程: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
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
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斗争中,谢安表现出了超人的胆识与气度,成了稳定大局的顶梁柱,群臣的主心骨。
公元371年,桓温废除了皇帝司马奕,另立简文帝司马昱,公元373年二月,当桓温闻讯简文帝并没有如他指望的那样,禅位给他,气急败坏;亲率大军,杀气腾腾地回兵京师,向谢安,王坦之问罪,并欲趁机扫平京城,改朝换代。
眼见朝廷上下,人心惶惶,新帝司马曜也不得不下诏让吏部尚书谢安和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桓温。
当时,文武百官纷纷跪拜在道路两旁,甚至连抬头看一眼威风凛凛从眼前经过的桓温的勇气都没有,这里面也包括那些有地位有名望的朝廷重臣。
与谢安同来的王坦之早已是惊慌失色,汗流浃背,紧张地连手版都拿倒了。
在这惶恐的一群人中,只有两个人不改自然容颜,一个是来者不善的桓温,一个是镇定安闲的谢安。
在习习拂面的寒风中,谢安走上台阶,在席上就坐。
他并不看桓温布置在四周,围得像铁桶似的卫兵,而是先作了一首咏浩浩洪流的《洛生咏》,然后才平静从容地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就会命守卫之士在四方防御邻国的入侵。
明公入朝,会见诸位大臣,哪用得着在墙壁后布置人马呢?”老道的桓温没料到昔日在自己府中做司马的谢安在这种关头依旧不改其旷达风度和自若本色,一下子被他镇住了,于是赶忙赔笑说:“正因为不得已才这样做呀!”嚣张气焰被打下去后,他连忙传令撤走兵士,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又摆酒设馔,与谢安两人“欢笑移日”,在这欢笑声中,朝廷总算度过了一场虚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世说新语》二则

8.《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使者╱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幼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
一、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两篇短文,注意在原文中划出朗读节奏。
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教师稍作点拨,注意以下特殊句式:①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二、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同学讨论,完成以下练习。
1.《咏雪》问题组:①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儿女:子侄辈。
现在专指儿子和女儿。
②《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结合原句体会,明确: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氛围。
③太傅对于谢朗、谢道韫的两个比喻未作出评价,只是一笑而过,你认为太傅的态度如何?可以有三种看法: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④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作者欣赏谢道韫的才气。
2.《陈太丘与友期》问题组:①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君”是对别人的尊称;“家君”是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②“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友人与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他不但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责怒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词严的批评后,他“惭”且“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我尽量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以提高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于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因此,我考虑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世说新语》的背景知识,了解魏晋时期的文人风貌。
(2)阅读理解两则故事,掌握文章主旨和寓意。
(3)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和阅读水平。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古人的智慧与品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咏雪》通过描写雪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
2.教学难点
(1)古汉语词汇、句式的运用:对于古汉语词汇和句式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掌握。教师应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举例:通过对比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句子结构,使学生理解宾语前置、省略句等句式特点。
(2)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需要教师引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记录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它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提升文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 《管宁割席》一则中,重点分析管宁与华歆的品行差异,如割席而坐、专心致志等品质,以及这些品质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 《陈元方候袁公》一则中,关注陈元方的聪明才智和应对策略,如如何巧妙地回应袁绍的质疑,以及这些策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 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辨识。
-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人生智慧。
- 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故事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探讨。
举例解释:
- 在分析《管宁割席》时,学生可能对“割席而坐”的意义理解不透,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上进行讲解。
- 对于《陈元方候袁公》中的人物对话,学生可能难以把握陈元方的言外之意,教师应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世说新语》中的品行和智慧”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 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世说新语》两则的基本内容,以及如何通过言行举止展现品行和智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中人物的智慧。
3、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1、理解重点的文言词语与句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自学指导(一)(时间:3分钟)1、读准字音。
2、读出情感,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读出性别、老少的区别。
(分男女朗读)二、当堂测试:(时间:5分钟)1、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2、解释重点词语。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指年轻一代(今义:子女)俄而:不久,一会儿欣然:高兴差:差不多拟:相比三、自学指导(二)(6分钟)1、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
2、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3、归纳文章的主题。
1、明确:好的诗句要有意象。
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好在有意象,“撒盐”一喻只有物象而无意蕴。
2、明确: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3、明确: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四、拓展思维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明确: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五、作业:1、背诵《咏雪》; 2、 《动态》课内作业部分。
板书设计:外在之形内在之神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咏雪一、导入我国乃礼仪之邦,在生活中,我们讲礼仪,那我们礼仪吗?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和这方面有关的一则古代的故事。
二、疏通课文自学指导(一)(时间:8分钟)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初步疏通课文,并圈画出不能解决的文言字词。
2、提出不懂的字词,并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明确:显示一些需要重点掌握的字词。
(1)与友期行:约定。
(2)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3)太丘舍去:舍,舍弃;去,离开。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部编版初一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用时: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
讲述“司马光砸缸”或“曹植七步作诗”的故事,说明古代有很多像司马光、曹植这样聪明的少年。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这样的少年。
二、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士人,《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的一批文人编写的。
三、朗读课文《咏雪》,疏通文意,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寒雪日:寒冷的雪天。
内集:家庭聚会。
骤:快速、急速欣然:快乐、喜悦的样子。
未:不四、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
要求:记清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咏雪》教案◎教学目标:1. 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
2. 训练朗读能力,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
3. 学习文言字词,理解文章,背诵积累。
4. 训练品析能力,品析具体语境中词句的表现力。
课标要求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教材及学情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
5、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积极主动的思维。
重点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难点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积极主动的思维。
教法学法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延伸阅读法◎教学过程:―、引入课文学习课始,学生朗读课文: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教师出示背景材料,学生朗读:《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其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述对象;二是以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表现人物;四是语言简练生动,言约旨丰。
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政治家,一代名相,死后追赠为太傅。
《世说新语》是追记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最终的官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新授课课时:2—1授课日期: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
课型:新授课课时:2—2授课日期:
课题:《世说新语》两则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两篇短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5、教导人们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以礼待人,言辞要高雅。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