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防静电规定

车间防静电规定
车间防静电规定

生产车间防静电规定

目录

1、目得?错误!未定义书签。

2。适用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3、引用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名词术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5。防静电工作区系统?错误!未定义书签。

6。人体防静电系统?4

7、职责.................................................................................................................................................. 错误!未定义书签。8、培训.................................................................................................................................................. 错误!未定义书签。9、采购?错误!未定义书签。

10、文件生效日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11。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目得

1.1.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得影响,从而产生短路、电阻漂移、

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特建立《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1.2.基于《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文件得颁布,提高员工对ESD得认识,加强员工自觉防止ESD现象之

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之提高。

2.适用范围

2.1.本文适用于所有车间中生产制程及电子元器件得采购、运输、储存、检测过程中得静电防护。

3.名词术语

3.1.静电: 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得电荷。它所引起得磁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得接触与分离、静电

感应、介质极化与带电微粒得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3.2.ES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原意就是指静电释放,即通过带静电区域直接接触或感应而引起得静电电荷

在不同电势物体上得转移。后常指静电防护,即避免静电释放得发生。

3.3.静电感应:当带电物体靠近某一介质时,在该介质表面因感应而带电荷,并形成感应电场、

3.4.ESDS:Electronic StaticDischargeSensitive,静电放电敏感(得),通常用来指静电敏感元器件。

3.5.防静电工作区:由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得区域界限形成得工作场地、

3.6.静电敏感度: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元器件所能承受得静电放电电压值。

3.7.表面电阻/点对点电阻:在与材料得同一侧面相接触得两个规定形状得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得电流得比

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8.体积电阻/对地电阻/系统电阻:在与材料得相对两面相接触得两个规定形状得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得电

流得比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9.摩擦起电:当使两种材料接触或相互摩擦后分离时,产生静电荷。

3.10.摩擦电压:物体被摩擦后,表面所带静电荷得电压、

3.11.ESD损伤:由静电放电引起得电子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3.12.消电时间(Decay Time):一个静电压从其初始值降低到一个给定值(通常就是初始值得10%)所需要得时间。

3.13.注:国际惯例对于小于1E6欧姆得电阻使用10V电压测量,大于或等于1E6欧姆得电阻使用100V电压测量。

4.防静电工作区系统

4.1.防静电工作区得划分:

4.1.1.根据GJB1649规定得静电放电电压敏感得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组件与设备得分级。静电放电敏感产品

按敏感度电压被分级为:?

生产线实际情况如下:

4.1.1.1.高速器件(如蓝牙耳机等含高频器件得组件)、较大规模集成电路(如CMOS摄像模块)得静电敏感度相对较

高, 凡就是含这些器件得半成品生产线均定为I级;

4.1.1.2.普通器件如TI得计算器等,没有用到上述类型器件得产品,则生产这些产品得生产线不需要严格得防静电措

施。仅仅就是器件得存储与运输,也不需要严格得防静电措施,理由就是器件在这个时候没有被操作、把这些生产线或车间定为II级;

4.1.1.3.

4.1.2.公司内部由黄、黑双色斑马线围起得区域或门口挂有静电标示牌得车间为防静电工作区。

4.1.3.元器件敏感度分级由QC1 ESD工程师按后附录1—-《ESDS元器件分类》酌情分级,并确定。

4.2.防静电工作区基本环境要求

4.2.1.防静电工作区应保持洁净,避免有灰尘堆积或漂浮得状态发生

4.2.2.

4.2.3.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影响得前提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喷洒制剂或水,以增加环境湿度。

4.2.4.防静电工作区应清楚标明区域界限以及警示标志,见附录14。

4.2.

5.要求使用防静电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并保证有效接地。禁止直接使用木制地板或铺设毛、

麻、化纤地毯及普通地板革、

4.2.6.天花板及墙壁建议使用防静电材料制品,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制品或石灰涂料,禁止使用普通塑料制品、4.3.防静电工作区接地系统

4.3.1.应有独立可靠得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欧姆,为保证人员安全,在与人员直接接触得地方应加装1

新增得ESD地线应用绿色绝缘套标识,原来使用得黄绿色绝缘套标识可以继续使用。台垫等物品得接地配件按照来料得颜色使用。

4.3.2.厂房接地总线得接地电阻小于10欧姆,由行政部负责定期检查,周期为一个月一次。并填写《厂房接地电阻

测试记录表》。

4.3.3.车间内部得设备与工作台得接地线得接地状况由PE负责定期检查,周期为3个月一次。并填写《工作台地

线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表》。

4.3.4.测试台得防静电设备,工器具得接地由TE负责定期检查,周期为3个月一次。并填写《工作台地线接地电阻

测试记录表》、

4.5.防静电工作区得ESD技术要求

4.5.1.防静电地板

4.5.1.1.用防静电PVC地板专用清洁剂或中性清洁用品定期进行清洁,严禁使用强酸、强碱或能溶解PVC材料得化

学溶剂进行清洗,如果属于更严重得污渍,可以使用异丙烯基乙醇清洁、

4.5.1.2.严禁带有尖刺、粗糙得重物在地板表面擦划、拖拉。

4.5.1.3.不能将硫化物、丙酮、酒精等物品撒落在ESD地板上,如发生以上情况,应立即清洁。

4.5.1.4.使用防静电地板蜡水进行定期涂敷、养护,一般6个月一次、

4.5.1.5.地板蜡得电阻小于1E9欧姆。

4.5.1.6.地板安装时应满足得ESD技术指标包括:表面电阻值与系统电阻值均在1E4~1E9欧姆范围以内、

4.5.1.7.生产部应及时向行政部要求对防静电地板进行打蜡维护,行政部做好地板打蜡后应及时通知QC1部ESD

工程师。

4.5.1.8.对于K4洁净室得地板,经IE评估且经过ESD工程师得认可,可以不做地板打蜡。

4.5.1.9.QC1部ESD工程师应在行政部对防静电地板打蜡后做一次防静电地板表面电阻、系统电阻测试,测试方法

见附录2,并填写《防静电地板电阻测试记录表》。

4.5.2.防静电安全工作台(含测试台)

4.5.2.1.各区域得防静电安全工作台由负责该区域得PE或TE确定范围。例如:回流焊后得检查台、QC1检查台、

修理台与测试台等。

4.5.2.3.在防静电区内使用不符合防静电要求得物料且必须时,必须得到QC1ESD工程师得评估与认可。

4.5.2.4.防静电台台面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值与系统电阻值均在1E4~1E9欧姆范围以内。

4.5.2.5.防静电台椅子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值与系统电阻值均小于1E9欧姆范围。

4.5.2.6.防静电胶帘得表面电阻应在1E4~1E11欧姆内、

4.5.2.7.PE或TE应每6个月做一次相应得工作区域内得防静电台垫与防静电工椅电阻测试,防静电台垫测试方法

见附录3,填写《防静电台垫电阻测试记录表》。防静电工椅测试方法见附录8,填写《防静电工椅测试记录表》,如果有不合格得,须及时更换。

4.5.3.防静电辅料/工具

4.5.3.1.防静电溶剂瓶:系统电阻在1E4~1E11欧姆范围。

4.5.3.2.防静电烙铁/焊接工具:从热得端头到地得电阻应小于10欧姆。

4.5.3.3.防静电文件袋(夹): 表面电阻在1E4~1E11欧姆范围、

4.5.3.4.PE应每6个月做一次防静电辅料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7,填写《防静电辅料电阻测试记录表》、

4.5.4.防静电包装及容器

4.5.4.1.防静电容器包括——ESDS原料包装袋(盒/盘)、装板得料盒、等一切包装、储存ESDS得容器。

4.5.4.2.允许使用局部抗静电涂料对容器表面进行处理,但使用效果必须由相关PE定期检查。

4.5.4.3.防静电容器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包括内外表面)在1E4~1E11欧姆范围,系统电阻在1E4~1

E10欧姆范围、如果产品或产品得金属部分不直接与防静电容器接触,则允许防静电容器得电阻小于1E 4欧姆。PE应每6个月做一次防静电容器(包括吸塑、托盘、料箱等)表面电阻与体积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4。填写《防静电周转容器电阻测试记录表》,测试结果由PE保存半年,并在符合标准得容器上做标记。QC2应按SEF对来料得包装袋与容器进行测试,并填写《防静电包装袋容器电阻测试记录表》。

4.5.5.防静电运输工具及存放架等

4.5.5.1.防静电运输工具包括—ESD运输车、ESD小推车等

4.5.5.2.为保护ESDS不受到外部强静电场得影响,运送ESDS得防静电运输工具应由高导电性材料(建议使用不锈

钢)制作,车子经常固定时要求硬接地。其对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4.5.5.3.当运输车由不锈钢组成时,且经常移动时,其对地电阻应小于1E9欧姆。

4.5.5.4.存放架得表面电阻与对地电阻应小于1E9欧姆。

4.5.5.5.防静电运输工具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与对地电阻小于1E9欧姆。PE应每6个月做一次防静电

运输车、ESD小推车之台面对轮脚系统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5。填写《防静电运输工具/存放架电阻测试记录表》,测试结果由PE保存半年,并在符合标准得运输工具上做标记。

4.5.6.除静电离子风机/离子棒

4.5.6.1.当防静电区域内不可避免得需要使用会产生高静电得材料时,且该材料要求被放置在离ESDS 30厘米内

时,必须使用离子风机或离子棒、

4.5.6.2.对于不能接地又直接接触ESDS元件得物体,必须保证其保持在零电位状态,必要时,可以使用离子风机消

除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得静电。

4.5.6.3.离子风机在使用得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功率得RF信号,因此进行通信产品测试得车间不适用离子风机。如果

要用,则需要通过QC1 ESD工程师得评估。

4.5.6.4.悬挂式离子风机应悬挂在离工作台面60厘米得高度,(特殊工位可例外,但须经ESD工程师认可)离子风机

得出风口不能有异物阻挡。离子风机得平衡电压保持在50V以内,消电时间(从1000V中与到100V)应小于10秒(高风速)。

4.5.6.5.台式离子风机应放置在工作台上且离工作区域30~45厘米左右,以保证有足够得覆盖范围与快速得静电消

除。离子风机得出风口不能有异物阻挡、离子风机得平衡电压保持在50V以内,消电时间(从1000V中与到100V)应小于3秒(高风速)、

4.5.6.6.离子棒应悬挂在合适得工作高度以保证除静电效果,离子棒得平衡电压应保持在50V以内,消电时间(从

1000V中与到100V)应小于60秒。

4.5.6.7.QC1 ESD工程师应每6个月做一次离子风机平衡电压与消电时间测试,填写《除静电离子发生器测试记录

表》,对不符合要求得离子风机,应及时处理。

4.5.7.其它防静电物料及相关要求

4.5.7.1.不在上面列出来得物料则按一般防静电要求,表面电阻在1E4~1E11欧姆内,系统电阻在1E4~1E11欧

姆内。

4.5.7.2.特殊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合适得供应商,又经过ESD专员得评估,确认不会对产品构成ESD隐患得情况下,

可以引入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小于1E11欧姆得物料。

5.人体防静电系统

5.1.防静电腕带

5.1.1.直接接触ESDS得任何人员都应按规定佩带防静电腕带(俗称静电带),禁止使用无线防静电腕带。

5.1.2.防静电腕带得接触线应内置一个1兆欧姆电阻,以保证人体安全以及快速泻放静电,防静电腕带得腕带应就是

导电性得,表面电阻应小于1E3欧姆。同时应保证防静电腕带与人体皮肤有良好得接触,系统电阻应小于35兆欧姆,且使用鳄鱼夹或插头座可靠得连接在ESD线上、

5.1.3.应每天一次测量防静电腕带得系统电阻,由拉长填写《静电带检查记录表》,检查不合格时应交由修理检修,

不能修复时,应及时更换、

5.2.防静电鞋/防静电鞋套

5.2.1.所有进入防静电区域得人员都应穿用防静电鞋/鞋套,防静电鞋/鞋套得使用要保证鞋得系统电阻在1E5~3.5

E7欧姆范围内。应每天一次测量防静电鞋/鞋套得系统电阻,由拉长填写《防静电鞋/鞋套检查记录表》,检查不合格时应及时更换、

5.3.防静电工作服

5.3.1.防静电工作服包括——防静电连体衣、防静电大褂、防静电工鞋(鞋套)与工帽,防静电工作服要求使用导电网

格防静电绸制作,制造要求应符合GB 12014之规定,其各部分之间应存在电气连续性。工作服得设计应能保持在穿着状态下与人体皮肤直接或间接地接触。

5.3.2.进入防静电区域时,防静电工作服、工鞋与工帽要求穿着整齐,全部纽扣(拉链)要系好(拉完全),头发必须包在

工帽内,不能有外露。

5.3.3.购买防静电工衣时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值(1E5欧姆~1E10欧姆)。

5.3.4.生产部应每半年做一次防静电工衣表面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6,并填写《防静电工衣表面电阻测试记录

表》,对于不符合指标要求得防静电工衣,予以更换。

5.4.防静电手套/指套

5.4.1.由消散性材料制成,人体穿戴对地电阻在1E5~1E11欧姆范围,摩擦电压小于50V。

5.5.1.每个进入防静电区域得人员须进行人体综合接地效果测试,如果亮红灯,则表明测试失败,应更换工鞋/鞋套或

手腕带重新进行测试并通知相关人员、

5.6.人员防静电一般要求

5.6.1.要求进入防静电区得人员尽量穿着棉质衣物,尽量避免穿着尼龙等合成纤维制品,以免产生强电场导致静电

感应放电现象。

5.6.2.在防静电工作区内不得大声喧哗,坐立姿势端正,避免不必要得走动,以及不必要得大幅度身体运动,如弯腰、

晃动手臂等,在防静电工作区内如有必要走动,应缓步行走,禁止奔跑。

5.6.3.接触静电敏感器件及组件之前应戴好防静电腕带,防静电腕带再接入防静电地线系统,要保证腕带与皮肤接

触良好,在戴腕带处皮肤上不得涂护肤油、防冻油等绝缘物质、

5.6.4.手持静电敏感器件及组件时应避免接触其导电(金属管脚)部分,操作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静电敏感器件及组

件得接触次数。按需要逐一取用,不得一次倒出一堆IC散乱地放在工作台面上,已装贴有元器件得PCB板不得裸露叠放,确需暂时叠放时必须用防静电材料隔离开。

5.6.5.外来人员参观,必须有本公司人员全程陪同,按参观路线行进,不得随意走动,不得进入机器外围得斑马线地标,

更不得随意触摸产品。

6.职责

6.1.生产经理、主管、科文等管理人员,职责包括:

6.1.1.负责做好物料、作业员、及其她进出防静电工作区人员及物品得出入管理,确保其按ESD要求正确着装, 6.1.2.确保作业员及在防静电工作区内得人员正确使用ESD设备,包括防静电工衣、防静电工帽、防静电工鞋、防

静电腕带、防静电台垫、离子风机、ESD料盒与ESD地板等;

6.1.3.确保无关人员不接触产品,不对产品产生静电释放;

6.1.4.对怀疑就是静电损伤得产品,需要保存样品并报告给相应得部门作失效分析;

6.1.5.定期检查防静电工衣、工鞋、腕带得ESD品质,如有品质异常,及时向采购部提出采购申请更换;

6.1.6.每天检查ESD设备、台垫等得接地状况(目视),确保接地线正确得连接到ESD总线上;

6.1.

7.每六个月要求服务组对防静电地板进行打蜡。

6.2.QC1ESD工程师/技术员,职责包括:

6.2.1.统筹全厂得ESD控制,定期对生产线得静电防护水平做出评估,并给出改善意见,提高其静电防护水平;

6.2.2.负责寻找新得防静电用品得供应商,评估新购得防静电用品得性能;

6.2.3.协助人力资源部进行ESD培训;

6.2.4.监督各个部门得ESD管理情况,及时反映ESD状况;

6.2.5.对生产线得静电损伤样品作失效分析,解决工序中得ESD情况;

6.2.6.定期检查除静电离子发生器得性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6.2.

7.负责对打蜡后得地板进行测量。

6.3.行政部/维修组,职责包括:

6.3.1.行政部负责派人做好清洁工作,保证车间内得相对空气湿度在各车间规定得范围内;

6.3.2.维修组定期检查ESD总线得接地状况,确保其状况良好;

6.3.3.服务组根据生产部得要求派人定期使用专用得防静电地板蜡水对防静电地板打蜡,打完蜡后通知QC1E

SD工程师进行电阻测试。

6.4.人力资源部,职责包括:

6.4.1.负责对新进厂得员工进行初步得防静电知识培训;

6.4.2.定期对员工进行防静电知识培训,并进行培训得再审核。

6.5.开发部,职责包括:

6.5.1.开发部在设计新产品时应考虑到器件得静电敏感度,尽量选用具有最大静电抗扰度得元件;

6.5.2.在新产品设计阶段应尽量引入防静电网络到电路设计中去,以保护产品里面得静电敏感元件;

6.5.3.要求供应商提供元器件静电敏感度得级别。包括人体模型(HBM)、机器模型(MM)与带电器件模型(CDM) (应

列明何种标准);

6.5.4.做好SEF(包括防静电指标,partnumber等)给QC2部,供QC2部抽测来料。

6.6.QA及QC2部,职责包括:

6.6.1.确定ESDS敏感级别,对成品进行静电放电模拟测试,确认静电敏感度;

6.6.2.根据SEF负责抽测、监控静电敏感器件来料与静电敏感器件产品得品质,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反馈信息给QC1

ESD工程师或相应得部门、

6.7.PE工程师/技术员,职责包括:

6.7.1.定期检查防静电设备,确保其可以正常使用,包括防静电台垫、地垫、防静电容器、运输工具与其它辅助工具

得表面电阻与系统电阻测试等;

6.7.2.定期检查台垫与机器得接地状况,确保接地良好。

6.8.TE工程师/技术员,职责包括:

6.8.1.负责测试架,测试台得接地与测试工位内得防静电设备得定期检查与控制、

6.9.货仓工程师/技术员,职责包括:

6.9.1.负责货仓防静电措施得维护与管理。

6.9.2.定期通知QC1ESD工程师进行检测使用中得防静电用具。

7.培训

7.1.对所有可能接触或接近ESDS得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得ESD知识培训,并加以教育与训练,使之树立有效得

ESD防护观念。培训得有效期为一年。人力资源部应填写《员工防静电知识培训考核记录表》。

7.2.防静电培训得内容包括:

7.2.1.静电学基础与静电损害

7.2.2.静电性能测试

7.2.3.防静电得标示与包装

7.2.4.防静电控制

7.2.5.防静电设备得使用与检测(相关人员)

8.采购

8.1.所有防静电用品得采购均须要按照附录16《防静电制品采购流程图》执行

9.文件生效日期

9.1.本文件从文控中心正式发行日起开始生效。

10.

12、附录

附录1:《ESDS元器件分类》

3 表面声波(SAW)器件

4结型场效应管

5 电荷耦合器件

6精密稳压二极管

7运算放大器包括双极型工艺及MOS工艺

8超高速集成电路包括ECL、HCMOS、FAST等工艺

9 其她集成电路包括CMOS、PMOS、NMOS、TTL等

10 薄膜电阻器

11 混合电路使用I级静电敏感元器件组装得混合电路

12 可控硅TA=100℃TO≤0、175A

II级:(200

序号元器件类别条件及说明

1 分立MOS场效应管包括VMOS、VDMOS等

2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3运算放大器包括双极工艺与MOS工艺

4 超高速集成电路

5 其她集成电路包括CMOS、PMOS、NMOS、TTL等

6 精密电阻网络包括ECL、HCMOS、FAST等工艺

7 混合电路使用II级静电敏感元器件组装得混合电路

8 低功率双极工艺晶体管PT<100mW, IC〈100mA

附录2:

1。按下图确定防静电地板测试点

每一个方格均代表一块地板,测试用得电极一个放在中间得地板上,另外一个电极依次放在此地板相对角得四块地板上面,测量其表面电阻值。

2。随机抽样测试点不少于20个区域,按下图所示,每点测量地板4点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3.随机抽样测试点不少于5个区域,按下图所示测量地板系统电阻,并记录数据

附录3:《防静电台垫/地垫电阻测试方法》

1、按下图所示,每张台垫/地垫测量2组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2。按下图所示,每张台垫/地垫测量2组对地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附录4:《防静电容器电阻测试方法》

1. 按下图所示,测量容器表面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2、按下图所示,测量容器体积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附录5:《防静电运输工具/存放架测试方法》

1、按下图所示,测量运转车/存放架电阻值,并记录数据

附录6:《防静电工衣表面电阻测试方法》

1。将防静电工衣平坦展开放置在光滑得绝缘电阻大于1E12欧姆得平板表面上2。测试用两电极应顺着导电丝放置

3、按上图所示,测量3个测试点:同片测试(裤腰以上一点对裤腰以下一点);袖对腰下部位测试(袖对裤腰以下一点)(对于连体服,用袖对脚测试取代袖对腰测试);袖对袖测试、其中连体服需要加测鞋套得对地电阻。

附录7:《普通防静电材料电阻测试方法》

1、对于新引入得物料要求随机抽样至少三个样品,每一个样品至少随机测量三次。材料得测试纪录应包括表面电阻与体积电阻、

2。表面电阻得测试方法:将材料放置在一个光滑、平整、洁净,且表面绝缘电阻大于1E12欧姆得台面。在材料表面放置两个测试电极(30cm就是建议值,如果材料小于这个尺寸,则电极放在两对角面上),如下图所示:

3. 体积电阻得测试方法:将材料放置在一个光滑、平整、洁净,且表面电阻小于10欧姆得金属面上,一个电极放置在金属面上,另外一个电极放置在被测物上。对于烙铁,只需要测量热得金属头到地之间得电阻、

附录8:《防静电工椅得测试方法》

1。要求随机抽样至少5个样品,每一个样品至少随机测量三次(三个点)。防静电工椅得测试纪录应包括表面电阻与体积电阻、

2、表面电阻得测试方法:在表面放置两个测试电极,如下图所示:

3、体积(对地)电阻得测试方法:一个电极放置在金属面上,另外一个电极放置在椅子上、注意,在生产线进行定期检测得时候,允许直接把一个电极放置在防静电地板上,另外一个电极放置在椅子上。

附录9:《物体表面得静电压测量方法》

1。使用SimcoFMX002静电压表去测量物体表面得静电压,要注意以下几点:仪表得红外灯指示器要两个重合,才算对焦,此时仪表距离被测物大约2、5厘米、静电压表在使用得过程中需要接地。否则读数不准确。静电压表得读数得单位为KV、测试图例如下:

附录10:《悬挂式/台式离子风机测试方法》

1、测量悬挂式离子风机应使用标准得离子风机测试仪,在评估新引入得离子风机时候需要测量标准得12个点得平衡电压与消电时间。在平时得定期测量时,只需测量3个风扇口正下方得平衡电压与消电时间、标准得12个点(以小网格表示)如下所示:

2、对每一个点均应测量不少于三次、对每一个测试点得平衡电压得测量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应纪录平衡电压得最大(偏移零点最远)值。消电时间应纪录最大值。

3. 对新引入得悬挂式离子风机得要求列表:(ANSI /ESD STM3。1—2000/ ANSI/ ESD S20、20—1

999只对平衡电压提出了要求

,未强制规定消电时间,因此,下表得平衡电压就是强制执行,消电时间只就是建议值)

位置 低风速 高风速

平衡电压(V) 消电时间 (S) 平衡电压(V) 消电时间 (S) Center

TP5&TP8 0 + 50 V 〈 15 s 0 + 50 V 〈 10 s TP2&TP11

< 25、0 s

〈 20.0 s 30 cm Le ft T P1&TP10 0 + 50 V < 25。0 s 0 + 50 V < 20、0 s TP4&TP 7 〈 20、0 s

< 15、0 s 30 cm Ri gh t TP 3&TP12 0 + 50 V < 25.0 s 0 + 50 V < 20、0 s TP6&TP9

〈 20.0 s

〈 15。0 s

4。 测量台式离子风机应使用标准得离子风机测试仪测试,在评估新引入得离子风机时候需要测量标准得12个点得

平衡电压与消电时间。在平时得定期测量时,只需测量正对风扇口30厘米与60厘米两个点得平衡电压与消电时间。标准得12个点(以黑竖条表示)如下所示:

5. 对每一个点均应测量不少于三次。对每一个测试点得平衡电压得测量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应纪录平衡电压得最大(偏移零点最远)值。消电时间应纪录最大值、

6。 对新引入得台式离子风机得要求列表:(AN SI / ES D STM3。1-2000 / AN SI / ESD S 20.20-1999只对平衡电压提出了要求,未强制规定消电时间,因此,下表得平衡电压就是强制执行,消电时间只就是建议值)

位置

低风速 高风速

平衡电压(V) 消电时间 (S) 平衡电压(V)

消电时间 (S) cent er

1f t(TP2)

0 + 50 V 〈 5。0 s 0 + 50 V < 3.0 s 2ft(TP5) 〈 8.0 s 〈 6、0 s 3ft(T P8) 〈 12、0 s

〈 10。0 s 4ft(TP11)

< 20.0 s

〈 15、0 s 30 cm L eft

1ft(TP 1)

0 + 50 V N A

0 + 50 V

NA 2ft(TP 4)

< 30、0 s < 25。0 s 3ft(TP7)

〈 15、0 s 〈 12.0 s 4ft(TP10) 〈 25、0 s

< 20、0 s 30 cm Right 1f t(TP3)

0 + 50 V N A

0 + 50 V N A 2ft(TP6) < 30。0 s < 25.0 s 3ft(TP 9)

< 15、0 s

< 12.0 s 4ft(TP 12)

< 25。0 s

〈 20。0 s

附录11《手套/手指套得测量方法》

1。 穿戴对地电阻测试:操作员把测试仪得两个电极分别放在两块互相绝缘得金属板上面, 然后操作员戴上手套/手指

套。操作员把戴有手套/手指套得大拇指与食指分别按住那两块金属板,然后按下测量开关,并等读数稳定后读出测试仪上得读数,并记录下来。操作员分别用大拇指与其它得手指按住金属板,然后读出测试仪上得读数,并记录下来。每一种手套/手指套均需要测量5个(含)以上得样品,每次测量均记录最大值、

2、表面摩擦电压测试:操作员戴上1兆欧得标准手腕带,鳄鱼夹夹在接地线上面并确认接地良好、操作员戴上手套/手指套。一只手拿取高绝缘得塑料板,另一只手/手指摩擦塑料板十次,然后测量手套/手指套上面得静电压,记录最大值。注意:仪器要离绝缘板30厘米以上,以免影响读数。每一种手套/手指套均需要测量5个(含)以上得样品,每次测量均记录最大值。

附录13 测量仪器得选择

1。表面电阻及体积电阻得测量应由专用得电阻表测量,所有电阻大于1E3欧姆得均由兆欧表ESD Systems41291Surface Resistance Meter测量(具备10V与100V测试电压),所有小于1E3欧姆得均由万用表测量。所有接地线得接地电阻均由数字万用表测量。

2、静电中与时间与平衡电压由离子风机测试仪Trek156A CPM测量,(显示精度为1V,最高量程为1KV,时间精度最为0。1S)

3. 材料得摩擦电压由非接触式静电压表Simco FMX002测量(显示精度为10V,最高量程为20KV,测量精度10%) 附录14 防静电标识

见到此标识,则说明此工作区域或产品就是静电敏感得,进入此区域或操作此产品时需要做好防静电准备。

见到此标识,则说明此产品就是静电敏感得,同时也就是经过防静电包装得,可以进行运输使用、拆开包装前需要做好防静电准备。

用黄黑相间得斜条纹隔开防静电工作区域与普通工作区域,线条宽度为5 ~ 10 cm,如上图所示、 附录15 定期检查得覆盖范围

1. 全检

抽检

类别

工衣、工鞋、手腕带,离子风机与烙铁

台垫、地板、吸塑盒与别得防静电用品

2. 2。1 工衣、工鞋、手腕带,离子风机与烙铁均为全测。

2、2 防静电地板得测试比率按照厂房验收时得测试图进行,即每层楼不少于50个点。 2。3 防静电台垫与防静电工椅等生产线得固定用品每条生产线测试不少于3个。 2。4 每种防静电吸塑盒抽测不少于

20个。

2。5 防静电手套/手指套等易耗品,每批测量不少于10个人每天得用量。 2、6 剩余得防静电用品不得少于10个。 附录16 防静电制品采购流程图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1 目的 加强防静电设施维护管理,防止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避免或减少因此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进一步规范液体原料、产品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静电危害的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防静电设施和作业活动的管理,并适用于防静电接地设施使用、安装、检测等全过程。 3 职责 3.1 动力车间负责是防静电设施管理归口部门;负责防静电设施的维修、改造、检测等过程的管理工作;参与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2 安环部组织相关的静电培训和培训工作,负责日常静电跨接和静电接地的督察,负责防静电接地设施的年检工作。组织由于静电引起的相关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 3.3各车间、部门负责所属范围内的防静电设施的使用、日常维护保养及防腐工作,保证防静电设施完好;负责日常生产过程中防静电的过程管理。 4 内容 4.1 设计与安装 4.1.1防静电设计与安装应严格遵照《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技术规定》和《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等相关规范要求执行。 4.1.2 生产、贮存和装卸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槽车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4.1.3 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Ω,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4.1.4在设备、管道上作机械固定用的金属螺栓,可兼作被固定物体的静电跨接用。如需要另做静电跨接线时,可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芯绝缘电线。4.1.5大型移动设备的接地支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10mm2的铜芯软绞线或铜芯

防静电国家标准

. 一、国家标准(GB,GB/T,GBJ) ? GBJ 79-1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 GB/T 6833.3-19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和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 GB 12014-1989 防静电工作服 ? GB/T 1410-1989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 12158-19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 GB/T 12582-1990 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方法( 精密静电计法) ? GB/T 12703-1991 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 GB 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 GB/T 14288-1993 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 GB/T 50174-1993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GB 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 GB/T 15463-1995 静电安全名词术语 ? GB/T 6539-1997 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 ? GB/T 2439-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导电性能和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 ?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二、国家军用标准(GJB) ? GJB/Z 25-1991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 GJB 1649-1993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 ? GJB 2527-1995弹药防静电要求 ? GJB 2605-1996柔性热密封防静电阻隔材料规范 ? GJB 3007-1997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GJB/Z 86-1997静电放电防护包装手册 ? GJB/Z 105-1998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三、电子行业标准(SJ,SJ/T) ? SJ/T 10147-1991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 ? SJ 20154-1992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 SJ/T 10533-1994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 SJ/T 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 SJ/T 10694-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 SJ/T 11159-1998 地板覆盖层和装配地板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 防静电相关国家标准及其它标准 电子行业防静电技术资料中外标准汇编 GB1410-89《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试验方法》 GB1692-81《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率的测定方法》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GB2439-81《导电和抗静电橡胶电阻率(系数)的测定方法》沈阳第四橡胶厂 GB3684-83《运输带导电性规范和试验方法》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 GB4386-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北京市劳保所 GB4385-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北京市劳保所 GB4655-84《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6950-86《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北京市劳保所 GB6539-86《轻质石油产品电导率测定法》石化研究院,北京市劳保所 GB6951-86《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北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70753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

车间防静电规定

生产车间防静电规定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引用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名词术语 (2) 5. 防静电工作区系统 (2) 6. 人体防静电系统 (5) 7. 职责 (6) 8. 培训 (7) 9. 采购 (7) 10. 文件生效日期 (7) 11. 记录 (7) 12. 附录 (7)

1.目的 1.1.为避免静电敏感元器件在生产、运输、储存、检测等过程中受到静电释放的影响,从而产生短路、电阻漂移、 开路、工作性能退化等不良现象。特建立《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以保证产品品质,增加可靠性,减低不良率,节省产品工时成本,降低维修费用。 1.2.基于《电子产品制造静电防护技术要求》文件的颁布,提高员工对ESD的认识,加强员工自觉防止ESD现 象之观念,促进生产管理水平之提高。 2.适用范围 2.1.本文适用于所有车间中生产制程及电子元器件的采购、运输、储存、检测过程中的静电防护。 3.名词术语 3.1.静电:一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电荷。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 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 3.2.ESD: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原意是指静电释放,即通过带静电区域直接接触或感应而引起的静电电荷 在不同电势物体上的转移。后常指静电防护,即避免静电释放的发生。 3.3.静电感应:当带电物体靠近某一介质时,在该介质表面因感应而带电荷,并形成感应电场。 3.4.ESDS:Electronic 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静电放电敏感(的),通常用来指静电敏感元器件。 3.5.防静电工作区:由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的区域界限形成的工作场地。 3.6.静电敏感度:Electrostatic Sensitivity,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值。 3.7.表面电阻/点对点电阻:在与材料的同一侧面相接触的两个规定形状的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的电流的 比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8.体积电阻/对地电阻/系统电阻:在与材料的相对两面相接触的两个规定形状的电极之间,直流电压对于流过的 电流的比值。该测量结果以欧姆为单位来表示。 3.9.摩擦起电:当使两种材料接触或相互摩擦后分离时,产生静电荷。 3.10.摩擦电压:物体被摩擦后,表面所带静电荷的电压。 3.11.ESD 损伤:由静电放电引起的电子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3.12.消电时间(Decay Time):一个静电压从其初始值降低到一个给定值(通常是初始值的10%)所需要的时间。 3.13.注:国际惯例对于小于1E6欧姆的电阻使用10V电压测量,大于或等于1E6欧姆的电阻使用100V电压测量。 4.防静电工作区系统 4.1.防静电工作区的划分: 4.1.1.根据GJB 1649规定的静电放电电压敏感的静电放电敏感元器件\组件和设备的分级. 静电放电敏感产品按敏 感度电压被分级为: 静电敏感度级别静电敏感电压(人体模型—HBM) I级0~1999V II级2000~3999V III级4000~15999V 根据该项标准的规定,所要求的ESD控制大纲一般只包含对I和II级敏感产品的防护。现按照元器件静电敏感度和生产线实际情况如下: 4.1.1.1.高速器件(如蓝牙耳机等含高频器件的组件)、较大规模集成电路(如CMOS摄像模块)的静电敏感度相 对较高, 凡是含这些器件的半成品生产线均定为I级; 4.1.1.2.普通器件如TI的计算器等,没有用到上述类型器件的产品,则生产这些产品的生产线不需要严格的防静 电措施。仅仅是器件的存储和运输,也不需要严格的防静电措施,理由是器件在这个时候没有被操作。把这些生产线或车间定为II级; 4.1.1.3.按照上述理由,现规定敏感级别为: 级别区域 I级暂无 II级普通电子产品的半成品包装区域、货仓电子料区域,生产仓,收料仓等 4.1.2.公司内部由黄、黑双色斑马线围起的区域或门口挂有静电标示牌的车间为防静电工作区。

ESD防静电手册20.20标准

深圳電子有限公司 SHEN ZHEN POWER E LECTRONIC CO. , Ltd ESD防靜電手冊 手冊編號: ESD-001 手冊版本: 1.0 發行日期: 2014年10月06日 持有人: 總頁數: 28頁 (含此頁) 擬定: 日期: 審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錄

1目的 規定ESD S20.20-2007防靜電控制技術規範,為產品在元器件進料、製造、貯存、包裝等各個環節提供明確可靠的ESD 技術支援,從整體上提高公司靜電防護和控制水準,提高客戶的滿意度。 2範圍 本規範適用於公司內部靜電防護工程的設計、使用、管理、維護和檢測。同時,此標準也適用於公司的電子設備的最終用戶的靜電放電控制。 3公司ESD組織結構和職責 任命書 本公司依據ESD S20.20:2007防靜電管理體系要求建立的,為確保公司防靜電管理體系有效地建立、健全、運行和保持,特任命先生為ESD總負責人,全面負責ESD體系的建立、實施、保持、改進,並負責與ESD體系有關的內外部各方的聯繫協調工作。 執行董事:先生 2014年09月12日

3.1ESD總負責人 確保職責和許可權被明確定義並得到充分溝通,以保證公司ESD體系有效運行。 3.2ESD 小組成員: 3.2.1制定ESD程式檔、檢測標準、和檢測專案和檢測頻率。 3.2.2建立ESD培訓制度,包括每年的週期性培訓。 3.2.3制定ESD稽核專案、稽核頻率並指定稽核人員。 3.2.4抽樣檢查公司ESD日常執行情況。 3.2.5ESD相關的計量儀器定期校驗。 3.2.6ESD基礎設施的建立。 3.2.7各靜電防護區域靜電防護線網的維護和檢測。 3.2.8溫度和濕度的管控。 3.2.9對新進廠的職員工進行防靜電知識的培訓。 3.3採購部: 3.3.1按要求購置防靜電物品。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编号:SY-AQ-01222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A complete set of electrostatic protection measures in factories

工厂静电防护措施大全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防护途径 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1.防止静电的产生 (1)控制静电的生成环境 ①湿度控制.在不致导致器材或产品腐蚀生锈或其他危害前提下,尽量加大湿度 ②温度控制.在可能条件下尽量降低温度,包括环境温度和物体接触温度。 ③尘埃控制.此为防止附着(吸附)带电的重要措施 ④地板、桌椅面料和工作台垫应由防静电材料制成,并正确接地 ⑤静电敏感产品的运送传递和存储及包装应采取静电防护措施 ⑥喷射、流动、运送、缠绕和分离速度应予控制,在液体、粉体

等材料的输送管道中使用缓和器 (2)防止人体带电 ②穿戴防静电服装、衣、帽、鞋。 (3)材料选用要求 ①凡必须或有可能发生接触分离的材料应考虑使其在带电序列表上的位次尽量靠近 ③使用静电导体材料和静电耗散材料 (4)工艺控制措施 ①制定并实施防静电操作程序 ⑤对有静电燃烧、爆炸可能性的液体材料设置必要的静置时间 2.减少和消除静电荷 (1)接地 ①地板和工作桌、椅、台面、台垫正确接地 ②人体接地 ③工具(烙铁、吸锡器、台架、运输小车等)接地 ④设备、仪器接地

车间环境要求与生产工艺要求

生产焊装车间要求 一、电源 电源电压和功率要符合设备要求: 电压要稳定,一般单相AC220V(±10%,50/60HZ),三相AC 380V(±10%,50/60HZ)。如果达不到要求,需配置稳压电源,电源的功率要大于功耗的一倍以上。例如贴片机的功耗2KW,应配置5KW电源。 贴片机的电源要求独立接地,一般应采用三相五线制的接线方法。因为贴片机的运动速度很高,与其他设备接在一起会产生电磁干扰,影响贴片机的正常运行和贴装精度。 二、气源 要根据设备的要求配置气源的压力,可以利用工厂的气源,也可以单独配置无油压缩空气机。一般要求压力大于7Kg/cm2 。要求清洁、干燥的净化空气,因此需要对压缩空气进行去油,因为管道会生锈。锈渣进入管道和阀门,严重时会使电磁阀堵塞、气路不畅,影响机器正常运行。 三、排风 回流焊和波峰焊设备都有排风要求,应根据设备要求进行配置排风机。对于全热风炉一般要求排风管道的最低流量值为500立方英尺/分钟。 四、照明 厂房内应有良好的照明条件、理想照度为800LUX~1200LUX。至少不能低于300LUX,低照明度时,在检验、返修,测量等工作区应安装局部照明。 五、工作环境 SMT生产设备是高精度机电一体化设备,设备和工艺材料对环境的清洁度、温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工作环境有: 工作车间保持清洁卫生、无尘土、无腐蚀性气体。空调环境下,要有一定的新风量,尽量将CO2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CO含量控制在10ppm以下,以保证人体健康。 环境温度:23±3℃为佳。一般为17~28℃。极限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45~70%RH。 六、静电防护 1、半成品裸露线路板需使用静电防护包装。 ①静电屏蔽材料:防止静电穿透包装进入组件引起的损害。 ②抗静电材料:使用中不产生静电电荷的材料。 ③静电消散材料:具有足够的传导性,使电荷能通过其表面消散。 2、防止静电产生的办法. ①控制车间静电生成环境。办法有:车间温湿度控制、尘埃控制、地板和工作台 铺设防静电材料,并需要正确可靠接地。 ②防止人体带电。办法有:焊装人员须佩戴防静电腕带,穿戴防静电服装、鞋和 衣帽。严格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体活动。 ③材料选用:防静电地面。防静电桌垫、防静电服装、衣帽和鞋。防静电周转箱、 运输盘和周转车。 ④静电防范措施。制定防静电操作工艺规程。正确使用防静电工具 3、减少和消除静电荷的有效措施 ①接地。办法有:地板和桌椅、工作台垫进行正确可靠接地。人体接地。生产线、 工具和室内所用设备、一切都进行接地。 ②增湿。办法有:室内使用加湿器、人工喷雾器。采用湿拖檫地面或洒水等方式

防静电国家标准

一、国家标准(GB,GB/T,GBJ) ? GBJ 79-1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 GB 6951-1986 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 ? GB/T 6833、3-1987 电子测量仪器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GB/T 11210-1989 硫化橡胶抗静电与导电制品电阻的测定 ? GB 12014-1989 防静电工作服 ? GB/T 1410-1989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及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 GB 12158-1990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 GB/T 12582-1990 液态烃类电导率测定方法( 精密静电计法) ? GB/T 12703-1991 纺织品静电测试方法 ? GB 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 GB/T 14288-1993 可燃气体与易燃液体蒸气最小静电点火能测定方法? GB/T 50174-1993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 GB 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 GB/T 15463-1995 静电安全名词术语 ? GB/T 6539-1997 航空燃料与馏分燃料电导率测定法 ? GB/T 2439-200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导电性能与耗散性能电阻率的测定 ? GB/T 2887-2000 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 GB 6950-2001 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 ? GB 4655-2003 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二、国家军用标准(GJB) ? GJB/Z 25-1991电子设备与设施的接地、搭接与屏蔽设计指南 ? GJB 1649-1993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 ? GJB 2527-1995弹药防静电要求 ? GJB 2605-1996柔性热密封防静电阻隔材料规范 ? GJB 3007-1997防静电工作区技术要求 GJB/Z 86-1997静电放电防护包装手册 ? GJB/Z 105-1998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手册 三、电子行业标准(SJ,SJ/T) ? SJ/T 10147-1991集成电路防静电包装管 ? SJ 20154-1992 信息技术设备静电放电敏感度试验 ? SJ/T 10533-1994 电子设备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 SJ/T 10630-1995 电子元器件制造防静电技术要求 ? SJ/T 10694-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 SJ/T 11159-1998 地板覆盖层与装配地板静电性能的试验方法 防静电相关国家标准及其它标准 电子行业防静电技术资料中外标准汇编 GB1410-89《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与表面电阻试验方法》 GB1692-81《硫化橡胶绝缘电阻率的测定方法》西北橡胶工业制品研究所 GB2439-81《导电与抗静电橡胶电阻率(系数)的测定方法》沈阳第四橡胶厂 GB3684-83《运输带导电性规范与试验方法》青岛橡胶工业研究所 GB4386-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电阻值测量方法》北京市劳保所 GB4385-84《防静电胶底鞋、导电胶底鞋安全技术条件》北京市劳保所 GB4655-84《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GB6950-86《轻质油品安全静止电导率》北京市劳保所 GB6539-86《轻质石油产品电导率测定法》石化研究院,北京市劳保所 GB6951-86《轻质油品装油安全油面电位值》北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

防静电安全管理办法 1 范围 1.1本办法规范了公司生产操作中及常用工具设备防静电的安全技术要求。 1.2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可燃、易燃液体、粉体防静电工作。 2 职责 2.1机动设备处负责机械、动力设备等的管理,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规范。 2.2安全处负责组织、制定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办法,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2.3各基层单位负责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办法。 2.4电器检修安装队负责防静电管理和维护工作,并按公司有关规定、办法执行。 3 工作程序及要求 3.1静电引起燃爆灾害的条件 3.1.1有静电电荷的产生。 3.1.2有足以产生引燃性放电的静电电荷的积聚。 3.1.3有合适的火花间隙,使积聚的电荷以引燃的火花形式放电。 3.1.4在火花间隙中必须有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气体。

3.2酿成静电燃爆灾害必须同时满足以上四个条件,因此,防止其灾害形成,必须破坏其中的某一条件。 3.3安全要求 3.3.1粉体的防静电 3.3.1.1抽送P2S5操作防静电 a)生产添加剂所用的P2S5,在抽送整个过程中必须在足够破坏燃烧三要素的N2或其它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 b)盛装P2S5的桶和输送管线必须接地合格。 3.3.1.2聚丙烯下料包装防静电 a)聚丙烯包装前,台秤要置于导地金属板上,同时要求金属板的接地及开关球阀垫片导电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b)成品包装前闪蒸釜经N2置换和通空气失活后,可燃气浓度经采样分析必须达到小于或等于0.2%,并符合安全规定。 c)成品包装前必须将聚合釜的出口阀、闪蒸釜的入口阀关死,并将排空阀打开,同时在包装口抽负压,直至包装完结。 d)以上各点实现后,方可进行放料包装操作。 3.3.2传输皮带防静电 3.3.2.1在有可燃性瓦斯、油蒸气或尘埃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的地方,一般禁止使用传送皮带,即使用高阻材料制成的传送皮带时,也要采取措施把静电引走。

生产车间防静电基本要求(1)

生产车间防静电基本要求 一、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a、抑制静电荷的积聚; b、迅速、安全、有效地消除已经产生的静电荷。 二、防静电工作区场地 1、地面材料 a、禁止直接使用木质地板或铺设毛、麻、化纤地毯及普通地板革。 b、应该选用由静电导体材料构成的地面,如防静电活动地板或在普通地面上铺设防静电地垫,并有效接地。 c、允许使用经特殊处理过的水磨石地面,如事先敷设地线网、渗碳或在地面喷涂抗静电剂等。 2、接地 a、防静电系统必须有独立可靠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一般应小于10Ω,埋设与检测方法应符合GBJ 97的要求。 b、防静电地线不得接在电源零线上,不得与防雷地线共用。 c、使用三相五线制供电,其大地线可以作为防静电地线(但零线、地线不得混接)。 d、接地主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10mm2;支干线截面积应不小于6mm2;设备和工作台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25mm2的多股敷塑导线,接地线颜色以黄绿色线为宜。 e、接地主干线的连接方式应采用钎焊。 f、防静电设备连接端子应确保接触可靠,易装拆,允许使用各种夹式连接器,如锷鱼夹、插头座等。 3、天花板材料天花板材料应选用抗静电型材料制品,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板制品,禁止使用普通塑料制品。 4、墙壁面料,墙壁面料应使用抗静电型墙纸,一般情况下允许使用石膏涂料或石灰涂料墙面,禁止使用普通墙纸及塑料墙纸。 5、湿度控制 a、防静电工作区的环境相对湿度以不低于50%为宜。 b、在不对产品造成有害影响前提下,允许使用增湿设备喷洒制剂或水,以增加环境湿度。 c、计算机房的湿度应符合GB 2887中的有关规定,类似的机房也应符合此规定。 6、区域界限 防静电工作区应标明区域界限,并在明显处悬挂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应符合GJB1649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 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 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 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 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 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 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 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 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 1、凡有静电危害的工序、设备场所,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2、在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的区域,必须加强通风措施使其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以下。 3、危险场所作业人员,应根据需要,穿防静电的鞋和工作服,或设置易于导除人体静电的设施,如安装接地栏杆等;严禁在上述区域穿脱衣服和穿易产生经典的服装进入该区域;严禁在上述区域,用易燃溶剂(二甲苯等)擦搓衣服,操作区地面应铺设导电地面,并保证其导电性能。 4、在有经典产生的场所操作、检查,不得携带与工作无关的金属物品,如钥匙、手表、戒指等。 5、严禁将易产生静电的易燃易爆液体用塑料容器装贮。 6、禁止在装易燃易爆液体的过程中取样、检尺或将金属物品置入罐(槽车)内,检尺取样应在装料完毕经静置后进行。 7、禁止使用喷射蒸汽加热易燃液体。 8、禁止使用绝缘软管插入易燃液体罐内进行移液作业。 9、在机器发生故障、液体渗漏、改变工艺条件或物料用量改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静电危害。 10、禁止用泵直接向罐内喷射溶剂,必须采取自流方式。 11、输送易燃液体,应根据管道内径及介质的电阻率选择适当的安全流速,一般不应超过1米/秒。 12、在绝缘管道上配置的金属附件,应专门接地装置。

13、生产、贮存和装卸可燃气体的易燃液体的设备、管道、贮罐、机组等应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14、所有防静电接地线必须坚固可靠,接地线的截面积应不小于十平方毫米,单独的防静电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0欧姆,与其它目的的接地极共用时应满足其他接地及的技术要求。 15、设备、贮罐、机组、管道等的防静电接地线,应单独与接地体或接地干线相连,不得互联接地。 16、防静电接地体的安装,应在设备、机组、贮罐等底角边缘上钻孔攻丝,焊接端子(或螺栓)用不小于M10的螺栓连接,并应有防松装置,均应涂上工业凡士林油;接地线与金属管道缠绕连接时,应蜡焊,当采用焊接端子连接时,不得降低和损伤管道强度。 17、非金属的管道(非导体的)设备等,其外壁上缠绕的金属丝带、网等,应紧贴其表面均匀的缠绕,并应可靠地接地。 18、输送易燃液体的管道采用橡胶或塑料管时必须采用导电橡胶,导电塑料软管或有金属编织层的导电胶管,并必须可靠接地。 19、生产设备及贮罐上的排空口应设有阻火器,进料管从设备上部进入时,应将其进料管延伸到接近设备底部以免产生静电。20、防静电生产工序及场所中,机械传动尽量采用齿轮传动。当采用三角带传动,必须选用防静电三角带;当使用普通三角带传动时,必须采用取提高其表面导电性能的措施。

电子厂静电防护以及管理规范

5.5.3.4PE应每6个月做一次防静电辅料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7,填写《防静电辅料电阻测试记录 表》。 5.5.4防静电包装及容器 5.5.4.1防静电容器包括——ESDS原料包装袋(盒/盘)、装板的料盒、等一切包装、储存ESDS的容器。 5.5.4.2允许使用局部抗静电涂料对容器表面进行处理,但使用效果必须由相关PE定期检查。 5.5.4.3防静电容器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包括内外表面)在1E4~1E11欧姆范围,系统电阻在 1E4~1E10欧姆范围。如果产品或产品的金属部分不直接与防静电容器接触,则允许防静电容器的 电阻小于1E4欧姆。PE应每6个月做一次防静电容器(包括吸塑、托盘、料箱等)表面电阻和体 积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4。填写《防静电周转容器电阻测试记录表》,测试结果由PE保存 半年,并在符合标准的容器上做标记。QC2应按SEF对来料的包装袋和容器进行测试,并填写《防 静电包装袋容器电阻测试记录表》。 5.5.5防静电运输工具及存放架等 5.5.5.1防静电运输工具包括—ESD运输车、ESD小推车等 5.5.5.2为保护ESDS不受到外部强静电场的影响,运送ESDS的防静电运输工具应由高导电性材料(建议 使用不锈钢)制作,车子经常固定时要求硬接地。其对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5.5.5.3当运输车由不锈钢组成时,且经常移动时,其对地电阻应小于1E9欧姆。 5.5.5.4存放架的表面电阻和对地电阻应小于1E9欧姆。 5.5.5.5防静电运输工具应满足ESD技术指标:表面电阻和对地电阻小于1E9欧姆。PE应每6个月做一次 防静电运输车、ESD小推车之台面对轮脚系统电阻测试,测试方法见附录5。填写《防静电运输 工具/存放架电阻测试记录表》,测试结果由PE保存半年,并在符合标准的运输工具上做标记。 5.5.6除静电离子风机/离子棒 5.5. 6.1当防静电区域内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会产生高静电的材料时,且该材料要求被放置在离ESDS 30 厘米内时,必须使用离子风机或离子棒。 5.5. 6.2对于不能接地又直接接触ESDS元件的物体,必须保证其保持在零电位状态,必要时,可以使用 离子风机消除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静电。 5.5. 6.3离子风机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功率的RF信号,因此进行通信产品测试的车间不适用离子 风机。如果要用,则需要通过QC1 ESD工程师的评估。 5.5. 6.4悬挂式离子风机应悬挂在离工作台面60厘米的高度,(特殊工位可例外,但须经ESD工程师认可) 离子风机的出风口不能有异物阻挡。离子风机的平衡电压保持在50V以内,消电时间(从1000V 中和到100V)应小于10秒(高风速)。 5.5. 6.5台式离子风机应放置在工作台上且离工作区域30~45厘米左右,以保证有足够的覆盖范围和快速 的静电消除。离子风机的出风口不能有异物阻挡。离子风机的平衡电压保持在50V以内,消电 时间(从1000V中和到100V)应小于3秒(高风速)。 5.5. 6.6离子棒应悬挂在合适的工作高度以保证除静电效果,离子棒的平衡电压应保持在50V以内,消 电时间(从1000V中和到100V)应小于60秒。 5.5. 6.7QC1 ESD工程师应每6个月做一次离子风机平衡电压和消电时间测试,填写《除静电离子发生器 测试记录表》,对不符合要求的离子风机,应及时处理。 5.5.7其它防静电物料及相关要求 5.5.7.1不在上面列出来的物料则按一般防静电要求,表面电阻在1E4~1E11欧姆内,系统电阻在1E4~1E11 欧姆内。 5.5.7.2特殊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供应商,又经过ESD专员的评估,确认不会对产品构成ESD隐患 的情况下,可以引入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小于1E11欧姆的物料。 6人体防静电系统

静电接地设计规范标准[详]

静电接地设计规范 1 总则 1.0.1 为了防止和减少静电伤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防静电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存在静电危害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静电接地设计。 1.0.3 静电接地是防止静电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静电设计,应由工艺、配管、设备、储运、通风、电气等专业相互配合,综合考虑,并采取下列防止静电危害措施: 1 改善工艺操作条件,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大量产生静电荷: 2 防止静电积聚,设法提供静电荷消散通道,保证足够的消散时间,泄漏和导走静电荷; 3 选择适用于不同环境的静电消除器械,对带电体上积聚着的静电荷进时行中和及消散; 4 屏蔽或分隔屏蔽带静电的物体,同时屏蔽体应可靠接地; 5 在设计工艺装置或制作设备时,应尽量避免存在高能量静电放电的条件,如在容器内避免出现细长的导电性突出物和未接地的孤立导体等; 6 改善带电体周围环境条件,控制气体中可燃物的浓度,使其保持在爆炸极限以外; 7 防止人体带电。 1.0.4 静电接地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地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的有关规定。 2 名词术语 2.0.1 工业静电industrial static electricity 静电是对观测者处于相对静止的电荷。由它所引起的磁场效应较之电场效应可以忽略不计。静电可由物质的接触与分离、静电感应、介质极化和带电微粒的附着等物理过程而产生。工业静电是生产、储运过程中在物料、装置、人体、器材和构筑物上产生和积累起来的静电。 2.0.2 带电体electrified body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 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目的 为了加强企业防雷、防静电的安全管理、防止雷、电 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要求,适用于民 爆企业危险品场所。 3、职责 3.1安全保卫部门为企业的防雷、防静电归口管理部 门。 3.2企业安全保卫部门负责对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维护 和保养,并定期请有资质的专业单位进行检测。 3.3企业下属单位负责本单位防雷、防静电设施的日常

维护工作。 4、工作规定 4.1防雷措施; 4.1.1与架空电力线路连接的配电变压器和开关设备等应采取防雷措施。 4.1.2建筑行应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的规定采取防雷措施,一类防雷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防止雷电波浸入的措施,接地电阻均不应大于10Ω;二类建筑物应有防直接雷、防雷电感应和和雷电波侵入的措施,防直接雷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且宜与防雷电电感应的接地、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三类建筑物应防直接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宜与电气设备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4.1.3严禁在独立避雷针(塔)的支柱上悬挂电话线、

国内外电子工业防静电标准(精)

国内外电子工业防静电标准 国内外电子工业防静电标准综述与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电子工业防静电标准制定的情况、特点和动态,并就此提出了进一步 加强电子工业防静电标准化工作的思路。 一、关于电子产品静电防护 由于物体间的接触分离(如摩擦、剥离、撕裂和搬运中的碰撞等)或电场感应,都会因物体之间或物体内部带电粒子的扩散、转移或迁移而形成物体表面电荷的积聚,即呈现带电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有可能导致物体表面电荷对空气中带异性电荷的微粒子尘埃的吸引,造成电子敏感元器件绝缘性能的降低、结构腐蚀或破坏。当外界条件适宜时,这种积聚电荷还会产生静电放电,使元器件局部破损或击穿,严重时,还会引起火灾、爆炸等。曾报道某厂在修理程控交换机上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时因静电引起爆炸事故的文章。应当指出,静电引起电子元器件局部结构破损和性能降低,是对元器件使用寿命的一种潜在威胁,它可能比爆炸和燃烧造成的危害更有过之。因为它难于检查,故造成事故的随机性更 大,并且易于与其他失效原因混淆而被掩盖。 当前,电子产品技术的发展一方面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广泛使用,致使产品静电现象的产生变得日益严重;另一方面,电子元器件日趋微小型化,使得静电的危险性越来越大。现国外微电路的制造已普通采用了0.8~1.0μm技术,国内也已达到2~3μm水平,这种微细加工技术和产品细微结构,使其对静电的敏感性越来越高,并且已达到不可忽视的程度。 电子产品的静电防护工作,具有下述明显特点: 1.超细、超薄的加工工艺和产品细微结构,使其对于静电放电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和产品,即便20V以下的静电放电电压也可能造成电子元器件的损害或破坏。 2.对静电敏感的产品,如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厚薄膜电路及电阻器、电容器、压电晶体等,尤其是前三种电子敏感器件,它们可谓是电子设备的“心脏”。有鉴于此,对静电危害的防护问题,几乎涉及电子产品的各个技术领域,特别是那些要求体积小、工作频率高、安装密度大的电子设备 更是如此。 3.静电防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敏感电子产品的制造、装配、处理、检查、试验、维修、包装、运输、贮存、使用等各个环节,而且是一种串联模式,任一环节上的失误,都将导致整个防

电气设备、避雷装置和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避雷装置和防静电安全技术管理规定 时间:2012-07-25 08:56:00 来源:作者: 1、所有电器设施的安装与运行,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规程、标准和制度,尤其是要满足防爆、防雷和防静电的要求。 2、储配站的电气设备可按二级区域爆炸危险场所的要求执行,防雷按“第二类”的要求执行。(1)、罐区、卸车柱、减压橇等区域的动力、通风和照明设备(包括开头接线盒等)必须是防爆型的,临时灯、局部灯也必须是防爆的,不得使用非防爆的手灯或手电。 (2)、电气线路应尽量选用电缆线路,若是普通绝缘电线必须敷设在钢管中,钢管接头扣处缠以聚四氟乙烯带后要焊跨接线,以保证整个钢管成为连续导体,防爆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施工要符合国际GB50058的要求。 (3)、露天储罐要做防雷接地,槽车库、压缩机间、室内储罐等建筑物的防雷接闪器,可采用避雷针,也可采用网格不小于5-10米的避雷网,避雷网引下线的距离不大于24米,每一建筑至少两根引下线,引下线在地面上两米长一段,用竹管或木槽板保护。 所有防雷装置的金属件必须镀锌,锌层要均匀、接地极、避雷网及引下线必须采用焊接,焊接处应补涂沥青防腐、防雷装置的安装施工要符合GBJ57的要求。防雷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 3、不宜在储罐区域内建立变配电室,不应设架空电力线路,储罐区域宜采用中生点接地的380/220伏的低压配电系统。 4、电气设备严禁带病或超负荷运行。 5、电气设备、线路、各种开头应经常检查,有损坏老化、失去防爆性能的应及时更换。 6、储配站的接地系统,除遵守一般规定外,尚应: (1)、接地装置的安装施工,要符合国际D521的要求。 (2)、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地系统产生火花,必须将整个电气设备和其它金属设备、金属管道及建筑的金属结构全部接地,并使之成为连续导体。 (3)、必须设人工接地线,电缆金属外皮及配线钢管等自然导体不能作为专门的接地线,仅能当作补充设施。 (4)、接地短路电流必须大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四倍或大于自动开头整定电流的两倍。(5)、接地干线至少在建筑物的两端与接地体相连。 (6)、防爆设备的接线端钮,应采取防止松动措施,电机和电器的接线盒内,应设有专门的接地螺丝、接地导线(或电缆芯)都应接在此螺丝上,用电设备采用铠装电缆连接时,电缆接线盒的外部应有一个接地螺丝。 (7)、不宜在有爆炸性危险的建筑物内进行接地电阻的测量。 7、必须采取防止静电的接地措施,静电接地体所接地电阻应小于100欧姆。 (1)、汽车槽车行驶时,应带金属链条(或钢芯胶带),链条的一端和槽车底盘相连,另一端同地面接触,接地链进站时抬起(钢芯胶带不必提出)出站后放下。

静电标准.doc

静电标准GJB3007-97 1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供操作静电放电敏感电子产品用的防静电工作区应具备的各项技术要求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防静电工作区。 1.3应用指南 由于电子产品的静电放电敏感度不同和防静电工作区具体用途以及结构形式的差异,本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允许剪裁。 1.4分级 按照防静电工作区内的指定空间所允许的对地静电电位值,将防静电工作区分为二级。 A级——允许的对地静电电位不超过±100V; B级——允许的对地静电电位不超过±1000V; 2引用文件 GB438——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12014——89 防静电工作服 GJB/Z 25——91 电子设备和设施的接地、搭接和屏蔽设计指南 GJB1649——93 电子产品防静电放电控制大纲 SJ/T10694——1996 电子产品制造防静电系统测试方法 3定义 3.1术语 3.1.1防静电工作区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ed area 配备各种防静电设备和器材、能限制静电电位、具有确定边界和专门标记的适于从事静电防护操作的场所。 3.1.2操作 handling

在静电放电敏感电子产品的制造、老化、筛选、检测、装联、包装、贮存、修理和失效分析等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产品的有效活动。 3.1.3 接地 grounding 电子连接到能供给或接受大量电荷的物体(如大地、舰船或运载工具外壳等)(见GJB1649第3.1.2条)。 3.1.4 硬接地 hard ground 直接与大地电极作导电性连接的一种接地方式。 3.1.5软接地 soft ground 通过一足以限制流过人体的电流达到安全值的电阻连接到大地电极的一种接地方式。 3.1.6大地电极 earth electrode 埋于地下与大地保持良好的电气连接的金属体或金属体组。它可以是杆状的、板状的或网状的,为接地系统提供接大地的基准点。 3.1.7 静电耗散材料 dissipative materials 其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x105Ω/ ,但小于1x1012Ω/ ;或何种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x104Ω· cm,但小于1x1011Ω/·cm的材料。 3.1.8导(静)电材料(electrostatic)conductive materials 其表面电阻率小于1x105Ω/ 或体积电阻率小于1x104Ω· cm的材料。 3.2 缩写词 3.2.1 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 静电放电。 3.2.2 ESDS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sensitive 静电放电敏感(的)。 3.2.3 EPA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protected area 防静电工作区。 3.2.4 EBP earth bonding point 接地连接点。 4一般要求 4.1 静电放电敏感符号 静电放电敏感符号的式样、颜色和尺寸以及其简化符号式样,应符合GJB 1469附录C(补充件)的规定。 4.2 EPA 标记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