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当堂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当堂达标检测新人教版

一、选择(12分,每小题2分)

1. 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 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 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D. 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

2. 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 “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 “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 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 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4. 关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 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5. 读《天净沙秋思》,本诗文意把握,说出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 前三句都由名词性短语构成,一共列出九种事物,堆砌的意象太多,让人主次莫辩。

B. 前三句的句法尤为别致,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笔法潇洒的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

C.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流落异乡的游子,他独自牵着一匹因长途跋涉而黑瘦的马,步履艰难地行走在西风劲吹的古道上。

D. 这首诗寓情于景,具体而生动地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

6. 《天净沙秋思》对这首曲的要点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曲的题目是“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 “枯藤”句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 “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 “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二、理解(18分)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 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4分)

3. 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4分)

4. 《次北固山下》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4分)

5.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2分)

参考答案:

一、1. D 2. C 3. D 4. D 5. A 6. A

二、1. 杨花,子规;抒发了诗人对远行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2.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才能出众,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动乱,推动了历史前进,是有贡献的。

3. 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4. 是顺利地。从“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可看出。

5. 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

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 知人论世,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预习检查

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学习过程

(一)学习《观沧海》

1.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2. 《观沧海》写作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3. 乐府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4.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节奏

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释义

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