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电子商务前沿技术

电子商务新技术

一.前台表现新技术

1.JavaScript实现动画效果

以下的4个站点全部基于 JavaScript,却拥有 Flash 一样的绚丽效果。在很多 Web 开发者看来,Flash 并不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为 Flash 至今对搜索引擎仍是不透明的,另外,Flash 的渲染需要浏览器插件,而 JavaScript 的一切都是本地的。

Aviary -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1343718.html,/

Aviary 使用了非常圆润的 Tab 效果,点击 Tab 后,渐出渐入的栏目介绍性内容非常漂亮,它的基于 JavaScript 的下拉菜单也美轮美奂。

Toolani - http://www.toolani.de/

黄色内容区块下方的,基于 jQuery 的 Tabs 非常漂亮。

Podcasttuneup -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1343718.html,/

漂亮的 Tab 带着有趣的上卷与下卷效果。作为对比,该 Tab 框上方还有一个基于 Flash 的 Tab 框,可以看出,Flash 的反应速度明细要快得多,然而却要等半天的时间加载。

Adworks - http://www.adworks.ro/

尽管这些 Tab 并不象前面提到的那几个,带渐入溅出效果,但那些大图标实在惹人喜欢。

2.用Javascript实现网页表单鼠标拖拽

Javascript的特点是dom的处理与网页效果,大多数情况我们只用到了这个语言的最简单的功能,比如制作图片轮播/网页的tab等等,这篇文章将向你展示如何在自己的网页上制作拖拽.

3.3D虚拟技术的应用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译作灵境、幻真)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

4. DIV+CSS布局

CSS是英语Cascading Style Sheets(层叠样式表单)的缩写,它是一种用来表现HTML 或XML 等文件式样的计算机语言。在我们用table布局时,都曾接触和应用到css。

DIV元素是用来为HTML文档内大块(block-level)的内容提供结构和背景的元素。DIV的起始标签和结束标签之间的所有内容都是用来构成这个块的,其

中所包含元素的特性由DIV标签的属性来控制,或者是通过使用样式表格式化这个块来进行控制。

简单地说,div 用于搭建网站结构(框架)、css 用于创建网站表现(样式/美化),实质即使用XHTML对网站进行标准化重构,使用CSS将表现与内容分离,便于网站维护,简化html页面代码,可以获得一个较优秀的网站结构便于日后维护、协同工作和搜索引擎蜘蛛抓取。

二.网站数据库前沿技术

1.CSS HACK

CSS hack由于不同的浏览器,比如Internet Explorer 6,Internet Explorer 7,Mozilla Firefox等,对CSS的解析认识不一样,因此会导致生成的页面效果不一样,得不到我们所需要的页面效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针对不同的浏览器去写不同的CSS,让它能够同时兼容不同的浏览器,能在不同的浏览器中也能得到我们想要的页面效果。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和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进入了基于XML的电子商务新时代。XML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它同样存在很多安全问题,经过对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进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XML-PKI技术,将它和XML技术相结合可以保证基于XML的电子商务交易信息的机密机,可靠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保证了电子商务的安全。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须更好地解决用户普遍担心的安全问题,目前虽然我们想到了密匙、证书等安全措施,但还是没有减轻人们对电子商务的担忧。那我们为什么不尽快让指纹识别技术参与到电子商务中来,改变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呢?使用指纹识别系统,不但可以带来更高级别的安全防护,还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因为用户不用再花钱去购买USBkey等产品。只要在指纹库建设、指纹识别技术的普及推广、技术的改进上下功夫,指纹识别参与到电子商务建设中来就指日可待。

2.移动电子商务

自从互联网在90年代初被人类价值发现后,人类对它的经济意义发掘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许多人还在探讨有线互联网的价值时,无线互联网技术正在取得突飞猛进的变化。可以说,有线的、窄带的互联网仅仅拉开了人类应用互联网的序幕,无线互联网正在开创互联网产业一个新时代,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应用。

巨大的、不断增长用户群体,长期的稳定收益,和不断扩展的网络,是这些新技术所形成新产业的共同特征。无线互联网产业正好符合这些爆发性产业的特征,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产业本身就是传播业,传播业的改善,本身不只是改善自身,更多的是改善了相关产业,结果形成了一个不断扩展的市场,这就是无线互联网的产业基本特征。

目前网络正在作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影响现有的商业和经济系统,而移动商务又作为一种新商业动力,改造整个的网络生态系统,技术形态的无线互联正在超越技术束缚,给网络一双起飞的翅膀,萦绕整个空气中的商业机会。和宽带技术一样,无线互联正在成为电子商务的新引擎。

3.Web技术

Web技术在近两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Web2.0是当前网络技术的热点,基于Web2.0的各种新技术和应用可以说是层出不穷。许多新名词也陆续出现在我们每一个普通互联网用户的面前,如Blog、TrackBack 、RSS、网摘、Wiki、Social Bookmark 、SNS、P2P等。

有人把以前基于静态的HTML语言的Web技术称之为Web1.0,把基于动态的DHTML语言的Web技术称之为Web1.5;而把目前基于交互式内容发布方式的Web技术称为Web2.0。由此可见,Web技术的发展也是越来越人性化,由完全由发布媒控制,到以用户为心的个性需求定制,Web技术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大部分网站仍是基于Web1.5,甚至Web1.0的。

4.VPN技术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技术因其廉价的远程通信成本和较高的安全性受到了各界用户的普遍欢迎,在近几年中得到长足的发展。除了

以前已有的PPTP VPN、L2TP IPSEC VPN外,目前也不断涌现新的VPN通信技术,如MPLS VPN、SSL VPN等。

1>VPN定义

虚拟专用网指的是依靠ISP(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其它NSP(网络服务提供商),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专用的数据通信网络的技术。在虚拟专用网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没有传统专网所需的端到端的物理链路,而是利用某种公众网的资源动态组成的。

2>VPN的主要优势

节约成本:主要表现在移动通讯费用的节省(只需接入本地ISP);专线费用的节省(无需租用专线);支持费用的节省(允许单一WAN端口多种用途)等几个方面。

增强的安全性:可通过隧道技术(Tunneling)、加解密技术(Encryption & Decryption)、密钥管理技术(Key Management)、身份认证技术(Authentication)安全技术保证VPN通信安全。

广泛的网络协议支持:支持IP、IPX、NetBEUI、AppleTalk、DECNet和SNA 等当前应用的协议。

完全控制主动权:企业可以利用ISP的设施和服务,同时又完全掌握着自己网络的控制权。

支持新兴应用:如IP语音,IP传真,还有各种协议,如RSIP、IPv6、MPLS、SNMPv3等。

5.WLAN技术

有线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走到了一个拐点了,相信近几年都不会有太多变化,毕竟10Gbps的速率已能满足目前几乎所有的网络应用需求了。目前在这方面的变化是千兆以太网和万兆以太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和设备价格的进一步下调。相反,刚刚步入实质应用的WLAN无线网络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在WLAN新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接入标准和网络安全标准两个方面。在接入标准领域,目前主流的接入标准就是几年前颁布的IEEE 802.11g,它可以提供54Mbps的接入速率,同时兼容于早期的IEEE 802.11b和IEEE 802.11a。

6.sql server2005

在当今的互联世界中,数据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必须始终为用户可用且能够确保安全,有了SQL Server 2005,组织内的用户和IT专家将从减少应用程序宕机时间、提高可伸缩性及性能、更紧密的安全控制中获益。SQL Server 2005 也包括了很多新的和改进的功能来帮助企业的IT团队更有效率的工作。SQL Server 2005 包括了几个在企业级数据管理中关键的增强:易管理、可用性、可伸缩性、安全性。

7. IPV6新一代网络协议

IPv6是下一代主要的Internet网络协议。从IPv4 升级到IPv6 将带来诸多改进,如简化路由、扩大地址空间,以更好地支持商业计算。

IPv6 ——下一代网络协议正在走来,它允诺要改进Internet的网络连接和工作方式。这是更类似于一种新的银行规则那样的基础结构问题,而非一种可能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热门新技术。IPv6(也叫作IPng 或简称为v6)将能消除IPv4的某些缺点,这些缺点现在由于Internet在全球爆炸式的迅猛发展已经变得很明显。IPv6是一项我们迫切需要的改进的规范,通过它可以更容易得到IP地址、更便宜更迅速的路由,以及企业很需要的QoS和加密之类的特性。

8.HSDPA

HSDPA是WCDMA上增强版技术,在不改变网络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将下行数据速度增长10Mbps,恰恰是高速数据的需求,HSDPA成为运营商必选的技术,目前NTT DoCoMo已经在日本试商用HSDPA,而中国移动也明确表示,将会考虑采用HSDPA技术。

9.IPTV

IPTV是基于IP技术的宽带电视,可以实现点播、快进、快退、录像等先进功能。

10.IMS

IMS全称为IP多媒体子系统,通过IMS,运营商可以利用更丰富的通信方式以及更有效的IP多媒体服务来实现基于IMS业务扩展。

11.TD-SCDMA

TD-SCDMA是中国自主推出的3G国产标准,以大唐电信、普天等企业为首。

12.WiMax

WiMax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WiMax 的无线信号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公里。

13.EV-DO

lx EV-DO技术是cdma2000 1x技术向提高分组数据传输能力方向的演进,它是在独立于cdma2000 1x的载波上向移动终端提供高速无线数据业务,不支持话音业务。

14.WCDMA R4

WCDMA R4,具备软交换核心网的R4技术版本由于具有与后续版本更为平滑的演进路线,因此具备更强大的业务开发和应用能力,从长远来看,R4相对于R99具有后发优势。

15.Windows Mobile

Windows Mobile 5 是微软最新推出的手机操作系统版本,内置Windows Media Player 10 Mobile,这是一项卓越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用户轻松地将歌曲、视频和图片与PC 同步。

商正在国内四地测试该业务。

16.VoIP

VoIP是一种以IP电话为主,VoIP通讯俗称“网络电话”,并推出相应的增值业务的技术,它是新一代的IP电话业务,依托互联网宽带与光纤电讯网络的互接,降低了电信通讯的成本。

三.网络服务器新技术

服务器(仅指硬件服务器)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也是日新月异的。先是有各种处理器扩展技术的对垒,再就是扩展性能更好、适应性更强的刀片服务器技术的出现,然后近两年的64位计算和双核、多核处理器技术。可以说是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技术中有的已成为当前的主流服务器技术,有的则还是最新的技术,正处于发展之中,如多核技术。

1. 刀片服务器技术

所谓刀片服务器(Blade Server)是指在标准高度的机架式机箱内可插装多个卡式的服务器单元,是一种实现HAHD(High AvaiMabiMity High 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环境专门设计。

刀片服务器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低功耗设计,能节省大量能源,减少能耗;占用空间小,高密度计算的方式有效地节约了空间;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可以简化服务器的管理工作,减少维护费用;采用刀片服务器来构造服务器集群,易于维护管理,是最适合用来构造集群。

2. 服务器处理器的扩展技术

目前在服务器中所采用的处理器扩展技术主要有SMP、MPP、NUMA和群集这四种技术。

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并行技术是相对非对称多处理技术而言的,应用十分广泛。

MPP(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ing: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是一种无共享模式的并行处理技术,能实现比SMP更多的处理器扩展,有的高达100多个处理器。它的优点就是SMP扩展方式的缺点。它的缺点就是比较难以实现。

非均匀存储访问(NUMA)是一种并行模型,属于DSM这一类。在NUMA 体系结构中,每个处理器与自已的本地存储器和高速缓存相连,多个处理器通过处理器、存储器互联网络相连。处理器还通过处理器、I/O网络访问共享的I/O 和外围设备。

集群(Cluster)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一项技术。它是一组相互独立的计算机,利用高速通信网络组成一个单一的计算机系统,并以单一系统的模式加以管理。其出发点是提供高可靠性、可扩充性和抗灾难性。一个集群包含多台拥有共享数据存储空间的服务器,各服务器通过内部局域网相互通信。

3.3. 64位处理器技术

64位计算其实并不是现在才有,早在许多年前RISC(精减指令集计算)处理器就已是64位的了,如IBM的POWR系列处理器,SUN的SPARC和UltraSparc

系列处理器,HP的PA-RISC和Alpha系列处理器,SGI的MIPS系列处理器等。只是在X86架构中,64位才是近几年开始的。

4. 服务器的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技术

服务器的双核和多核处理技术其实也不是现在才有,RISC架构处理器早就有了,这里所指的双核和多核处理器技术也是特指兼容Intel x86架构的服务器处理器,目前也就是Intel的64位至强和AMD的64位Opteron处理器的双核和多核技术。

5.Cisco“无边界网络”概述

粗看一下,觉得Cisco的这个“无边界网络”与现在大炒特炒的“物联网”有些类似,因为它们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随时、随地,任何人都能获得任何所需要的信息。”,充分体现了“移动办公”的时代本色。但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比起口水满天飞,只见概念,不见方案的“物联网”,Cisco的这个“无边界网络”却实在许多,因为它已有了实实在在的全方位解决方案。或许这就是将来大家梦寐以求的“物联网”雏形吧,或者它就是我们所说的“物联网”的另一种叫法,毕竟Cisco是行业老大,自然不会随大流。

CIsco“无边界网络”要实现的是随时、随地你都可以获得任何所需要的信息,彻底打消网络具有特定覆盖范围的概念,让网络变得无处不在。要真正实现无边界接入,那可不一两句口号可以做到的,而是要认认真真地解决所面对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这也正如我们平常经常说“有容乃大”,但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却没几个人一样。首先,“无边界网络”要解决的是随时、随地接入,这就要求在对应解决方案能全面地支持当前在各种可能面临的环境下主流应用的接入方案(特别是像WLAN、VDSL2、3G、卫星通信等这些新兴接入方案),与此同时,还要为这些不同接入方案提供全面、可靠的安全保护方案,真正实现“有容乃大”。

四.国内最新通信技术

1.Zigbee技术

Zigbee是一个由可多到65000个无线数传模块组成的一个无线数传网络平台,十分类似现有的移动通信的CDMA网或GSM网,每一个Zigbee网络数传模块类似移动网络的一个基站,在整个网络范围内,它们之间可以进行相互通信;

每个网络节点间的距离可以从标准的75米,到扩展后的几百米,甚至几公里;另外整个Zigbee网络还可以与现有的其它的各种网络连接。例如,你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北京监控云南某地的一个Zigbee控制网络。

不同的是,Zigbee网络主要是为自动化控制数据传输而建立,而移动通信网主要是为语音通信而建立;每个移动基站价值一般都在百万元人民币以上,而每个Zigbee"基站"却不到1000元人民币;每个Zigbee 网络节点不仅本身可以与监控对对象,例如传感器连接直接进行数据采集和监控,它还可以自动中转别的网络节点传过来的数据资料; 除此之外,每一个Zigbee网络节点(FFD)还可在自己信号覆盖的范围内,和多个不承担网络信息中转任务的孤立的子节点(RFD)无线连接。

Zigbee 和现有移动网(GPRS,CDMA-1X)的比较:

1>无网络使用费:使用移动网需要长期支付网络使用费,而且是按节点终端的数量计算的,而Zigbee没有这笔费用;

2>设备投入低:使用移动网需要购买移动终端设备,每个终端的价格在人民币1000元上下,而使用Zigbee 网络,不仅Zigbee网络节点模块(相当于基站)费用每只人民币不到1000元,而且,主要使用的网络子节点(相当于手机)的价格还要低得多;

3 >通信更可靠:由于现有移动网主要是为手机通信而设计的,尽管

CDMA-1X和GPRS可以进行数据通信,但实践发现,不仅通信数率比设计速率低很多,而且数据通信的可靠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而Zigbee网络则是专门为控制数据的传输而设计的,因而控制数据的传输具有相当的保证。

4>高度的灵活性和低成本:首先,通过使用覆盖距离不同,功能不同的Zigbee 网络节点,以及其它非Zigbee系统的低成本的无线收发模块,建立起一个Zigbee 局部自动化控制网,(这个网络可以是星型,树状,网状及其共同组成的复合网结构)再通过互联网或移动网与远端的计算机相连,从而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工业自动化遥测遥控;

5>比起现有的移动网来,尽管Zigbee仅仅只是一个局域网,覆盖区域有限,但它却可以与现有的移动网,互联网和其它通信网络相连接,将许多Zigbee局域网相互连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解决移动网的盲区覆盖问题:我们知道,现有

移动网络在许多地方存在盲区,特别是铁路,公路,油田,矿山等野外,更是如此。而增加一个移动基站或直放站的费用是相当可观的,此时使用Zigbee网络进行盲区覆盖不仅经济有效,而且往往是现在唯一可行手段。

2.核心网IMS技术

IMS是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

IMS(IP多媒体子系统)是基于SIP的通用平台,可以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的多种接入方式,实现固定网与移动网的融合。

“IMS定义了三层结构,控制层基于SUP—T协议,和上面的控制层和业务层之间具有开放的接口,允许运营商采用单一的核心网横跨移动网和固定网基于SIP的业务。”雷震洲说,“IMS符合NGN把呼叫控制与传送分离的要求,它是软交换的延伸,在软交换的基础上对控制功能做进一步分离,目的是形成一个更加高度灵活的通信平台,不仅可以实现人到内容的多媒体通信,而且还可以实现人到人的多媒体通信。”

3.数据通信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计算机远程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数据通信应运而声。所谓数据通信,是按照一定通信协议利用通信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数据通信与电话通信的最大区别在于数据通信是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早期的数据通信是在模拟网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它只能以直达线路方式向用户提供异步低速永久性连接电路的数据通信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通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大大提高,同时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普及也为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传输环境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图文、智能用户电话等业务日见普及,而这些业务都与数据通信有密切的联系。

4.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通信方式,其特点是传输量大、速度快、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抗干扰、抗辐射性强。"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就是建设高速传播的光纤网络,即光纤通信技术的运用和发展。数字通信在微波时代早已有之,但过去长期流行的是PDH系统即准同步系列。自20世纪70年代末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进入电话网以后,1985年美国贝

尔实验室首先提出同步光纤的构想即SONET,光缆被引入电信网络的各条中继线,光纤迅速取代了铜钱。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已提高了数百倍,最高比特率500 Mb/s提高到了10 Gb/s。

5.智能网(IN)技术

智能网是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将网络的业务功能、网络管理功能和信令转换功能独立出来,与交换部分和传输部分分离。智能网技术是各国通信业致力发展的热点技术之一,智能网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电信网的发展趋势。近年来,全球的智能网业务得到异常迅速的发展。推动智能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第一,电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网络运营者需要更快地推出新业务和提高性能,减少提供新业务对交换设备生产厂家的依赖,更加经济有效地利用网络;第二,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使智能网的结构得以实现。智能网的最大优势就是新业务能力,依靠计算机和数据库中的应用软件,就可以开发新业务,增加新功能,而不必大量更换硬件设备。这正顺应了当前技术变化快,通信企业难以随时更换设备的需要。

6.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泛指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相互间的通信,如寻呼机和移动电话,广义上则包括一切无线电通信、个人通信及卫星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业务是全球通信发展最快的一个门类。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日等国指定了数字蜂窝标准,着手实行移动通信由模拟向数字过渡,世界上出现了研究个人通信网(PCN)的浪潮,"无线革命"已经展开。个人通信或者说通信个人化是人们早就梦想实现的一种理想通信方式,最终实现3个W,即任何人(Whoever)、在任何地方(Wherever)、在任何时间(Whenever)都能进行通信。

通信最新技术的发展堪称突飞猛进。载波通信、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发展。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最新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在广播电视和新闻媒体领域,节目制作、传送和接收及印刷出版等均已开始实现数字化分布式处理。

网络技术大趋势是试图将整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都架构在信息网络上,发展网络经济、网络社会。

7.ISDN (Inter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

ISDN中文名称是综合业务数字网,中国电信将“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N-ISDN)俗称为“一线通”。“一线通”采用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技术,将电话、传真、数据、图像等多种业务综合在一个统一的数字网络进行传输和处理,向用户提供基本速率(2B D,144kbit/s)和一次群速率(30B D,2Mkbit/s)两种接口。基本速率接口包括两个能独立工作的B信道(64Kkbit/s)和一个D信道(16Kkbit/s)。其中B信道一般用来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D信道用来传输信令或分组信息。“一线通”是以电话综合数字网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通信网,能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可承载话音和非话音业务,用户能够通过多用途用户网络接口接入网络。“一线通”不仅能提供电路交换业务,还能提供分组交换和非交换的专用线业务,客户可根据需要灵活选用,并且能与现有电话网、分组网实现互通。

“一线通”能够向用户提供三大类业务:①、承载业务(与用户终端类型无关,如电路交换的承载业务和分组交换的承载业务等);②、用户终端业务(如数字电话、四类传真、数据通信、视频通信等);③、丰富的补充业务(如主/被叫用户号码识别显示/限制、呼叫等待、呼叫转移、多用户号码、子地址、三方通信等)。

8.VOD

(Video On Demand)即视频点播技术的简称,也称为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视频点播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一项全新的信息服务。它摆脱了传统电视受时空限制的束缚,解决了一个想看什么节目就看什么,想何时看就何时看的问题。

有线电视视频点播,是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图像、图形、文字、数据等集成为一体,向特定用户播放其指定的视听节目的业务活动。包括按次付费、轮播、按需实时点播等服务形式。

视频点播的工作过程为:用户在客户端启动播放请求,这个请求通过网络发出,到达并由服务器的网卡接收,传送给服务器。经过请求验证后,服务器把存储子系统中可访问的节目名准备好,使用户可以浏览到所喜爱的节目单。用户选择节目后,服务器从存储子系统中取出节目内容,并传送到客户端播放。通常,一个“回

放连接”定义为一个“流”。采用先进的“带有控制的流”技术,支持将上百个高质量的多媒体“流”传送到网络客户机。客户端可以在任何时间播放存在服务器视频存储器中的任何多媒体资料。客户端在接收到一小部分数据时,便可以观看所选择的多媒体资料。这种技术改进了“下载”或简单的“流”技术的缺陷,能够动态调整系统工作状态,以适应变化的网络流量,保证恒定的播放质量。

视频点播分为互动点播和预约点播两种。互动点播即用户通过拨打电话,电脑自动安排其所需节目。预定点播即用户通过打电话到点播台,然后由人工操作,按其要求定时播出节目。

9.电视会议

电视会议是近年兴起的一种通信方式,电视会议的问世大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通信的距离,改变了以往的会议模式,不但节省了人力、财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视会议电话系统是通过摄像机拾取图像和声音,通过编解码器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加以压缩,再通过通信网络把信号传送出去。对方则将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解压缩,还原为模拟信号,通过显示器和扬声器播放出来,整个过程基本是“实时”进行的。目前电视会议电话系统只能在国内召开。

电视会议是用电视和电话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的通信方式。它同时还可以附加静止图像、文件、传真等信号的传送。参加电视会议的人,可以通过电视发表意见,同时观察对方的形象、动作、表情等,并能出示实物、图纸、文件等实拍的电视图像或者显示在黑板、白板上写的字和画的图,使在不同地点参加会议的人感到如同和对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在效果上可以代替现场举行的会议。电视会议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远端间的会议,而且还可以举行远程教学和医疗、谈判和技术讨论,如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传输病理切片、X光片、心电图等,进行联合会诊,可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电视会议可以节省大量的会议费用,并且可以在办公自动化、紧急救援、现场指挥调度等许多方面发挥作用,因此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电视会议系统由终端设备、数字通信网路、网路节点交换设备等组成。终端设备主要包括摄像机、显示器、调制解调器、编译码器、图像处理设备、控制切换设备等。终端设备主要完成电视会议信号发送和接收任务。传输设备主要是使用电缆、光缆、卫星、数字微波等长途数字信道,根据电视会议的需要临时组成。不开放电视会议时,这

些信道就是长途电信的信道。节点交换设备是电视会议开通必不可少的设备,也是设在网路节点上的一种交换设备。三个或多个会议电视终端就必须使用一个或多个这种节点交换设备(简称MCU)。终端发出的视频、声频、控制信号等要在节点交换设备完成同一种模式的变换,实现通信。节点交换设备具有模型交换、视频交换和速率转换的功能。节点交换设备的多少决定了电视会议的规模。

目前,会议电视业务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开放了国际电视会议,国内会议电视业务也逐步投入商用。

10.微波通信

(Microwave Communication),是使用波长在0.1毫米至1米之间的电磁波——微波进行的通信。微波通信不需要固体介质,当两点间直线距离内无障碍时就可以使用微波传送。

利用微波进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质量好并可传至很远的距离,因此是国家通信网的一种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适用于各种专用通信网。

我国微波通信广泛应用L、S、C、X诸频段,K频段的应用尚在开发之中。由于微波的频率极高,波长又很短,其在空中的传播特性与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线

前进,遇到阻挡就被反射或被阻断,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视距通信,超过视

距以后需要中继转发。

一般说来,由于地球幽面的影响以及空间传输的损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设置中继站,将电波放大转发而延伸。这种通信方式,也称为微波中继通信或称微波接力通信。长距离微波通信干线可以经过几十次中继而传至数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质量。

微波站的设备包括天线、收发信机、调制器、多路复用设备以及电源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等。为了把电波聚集起来成为波束,送至远方,一般都采用抛物面天线,其聚焦作用可大大增加传送距离。多个收发信机可以共同使用一个天线而互不干扰,我国现用微波系统在同一频段同一方向可以有六收六发同时工作,也可以八收八发同时工作以增加微波电路的总体容量。多路复用设备有模拟和数字之分。模拟微波系统每个收发信机可以工作于60路、960路、1800路或2700路通信,可用于不同容量等级的微波电路。数字微波系统应用数字复用设备以30路电话按时分复用原理组成一次群,进而可组成二次群120路、三次群480路、四次

群1920路,并经过数字调制器调制于发射机上,在接收端经数字解调器还原成多路电话。最新的微波通信设备,其数字系列标准与光纤通信的同步数字系列(SDH)完全一致,称为SDH微波。这种新的微波设备在一条电路上,八个束波可以同时传送三万多路数字电话电路(2.4Gbit/s)。

11.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其最大特点是利用卫星通信的多址传输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大跨度、大范围、远距离的漫游和机动、灵活的移动通信服务,是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扩展和延伸,在偏远的地区、山区、海岛、受灾区、远洋船只及远航飞机等通信方面更具独特的优越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按所用轨道分,可分为静止轨道(GEO)和中轨道(MEO)、低轨道(LEO)卫星移动通信系统。GEO系统技术成熟、成本相对较低,目前可提供业务的GEO系统有INMARSAT系统、北美卫星移动系统MSAT、澳大利亚卫星移动通信系统Mobilesat系统;LEO系统具有传输时延短、路径损耗小、易实现全球覆盖及避开了静止轨道的拥挤等优点,目前典型的系统有Iridium、Globalstar、Teldest等系统;MEO则兼有GEO、LEO 两种系统的优缺点,典型的系统有Odyssey、AMSC、INMARSMT-P系统等。另外,还有区域性的卫星移动系统,如亚洲的AMPT、日本的N-STAR、巴西的ECO-8系统等。

目前,卫星移动通信主要采用TDMA和CDMA多址联接技术,不过CDMA技术被认为是更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只是还处于试验开发阶段。WARC-92为卫星移动业务划分了频率,其中空到地链路84.2MHz带宽(1525-1530MHz、

2170-2200MHz、2483.5-2500MHz、2500-2520MHz、1613.8-1626.5MHz),地到空链路66.5MHz带宽(1610-1626.5MHz、1980一2010MHz、2670-2690MHz)。由于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繁多,相互竞争十分激烈,许多系统要到21世纪才能商用,而且我国最需要卫星移动通信的地区,往往是不发达地区,作为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市场潜力巨大,但涉及我国频率使用权益、通信主权、经营管理等诸多方面问题,目前不能操之过急。国家无线电委员会已对我国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表”进行修改,相信对卫星移动业务的使用频率的规划和分配会有所考虑。非对地静止卫星的使用,增加了卫星间协调的难度,不仅非静止卫星之间需要进行频率协调,非静止卫星与静止卫星之间、与地面无线电业务之间都需要频率协调。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0900) (201109版) 一、培养目标 能熟练运用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独立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工作,具备开拓前沿创新性研究的科研能力。能熟练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具备工程科研项目的领导能力,可组织和实施本领域的实际技术工程项目。具备一定教学能力,可从事本领域的教学授课、实验课程组织实施等教学活动。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与系统设计 2.CMOS模拟射频毫米波集成电路设计、专用芯片设计 3.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自动化 4.现代微处理器体系结构 5.微电子器件与工艺 三、学制和学分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学分≥16。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选修1-2门由研究生院公布的非本一级学科开设的博士生公共选修课。 四、课程设置

五、中期考核 综合考试在第二学期结束前完成,具体按《上海交通大学关于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中综合考试的规定和程序执行。 六、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不少于第三学期完成,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0篇。 七、学位论文 按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工作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 八、发表论文 达到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具体按照有关文件执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081200) (201109版) 一、培养目标 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独立主持本领域的科研工作,具备开拓前沿创新性研究的科研能力。能熟练运用工程技术方法,具备工程科研项目的领导能力,可组织和实施本领域的实际技术工程项目。具备一定教学能力,可从事本领域的教学授课、实验课程组织实施等教学活动。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三、学制和学分 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4年,学分≥16。博士研究生必须至少选修1-2门由研究生院公布的非本一级学科开设的博士生公共选修课。 四、课程设置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

站在时代前沿携手电子信息 ——关于对电子信息类专业认识以及今后打算 接触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有接近半学年了,通过这段时间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习,以及老师对和该专业有关内容介绍,我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关于对该专业以后的深入学习也有一定的规划。 在未进入电子信息类导论学习之前,我对本专业学习的内容以及本专业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得比较局限。在导论的介绍中,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拿咱们南航来说,由于未细分专业,因此整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所有同学都是相同的专业即电子信息类。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也避免了因为专业和兴趣差距过大而产生的心理落差。等到大二下分专业时,由于我们曾系统学习过各个专业的介绍,因而也会对自己想学的学科有了更理性判断。在咱们学校中,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下设两个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五个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通信工程研究所、电子工程研究所、射频技术与微波工程研究所、光电子工程研究所)以及雷达探测与信号处理实验室等15个学科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学院学科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工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个江苏省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4个本科专业(方向)。校内联合建设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个国家级教学基地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航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前身为1960年2月根据国家发展需要成立的南京航空学院无线电系,2000年10月调整为学院。50多年来,学院机构历经调整,不断发展,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学院已经成为国内享有盛誉的电子信息类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基地。这是关于我们学校四院的一些初步认识。 就拿电子信息工程这个学科本身来说,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集现代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专业。本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电子技术理论、通晓电子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和相应工程技术应用能力,面向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和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电子、信息、通信领域的宽口径、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是学习基本电路知识,并掌握用计算机等处理信息的方法。首先要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对物理学的要求也很高,并且主要是电学方面;要学习许多电路知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计算机控制原理、通信原理等基本课程。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自己还要动手设计、连接一些电路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对动手操作和使用工具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电子信息工程,要喜欢钻研思考,善于开动脑筋发现问题。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而且薪金很高。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应用开发以及技术管理等。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信息产业必然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而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支柱之一。需要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信号与系统、电路理论与设计、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息理论与编码、信息安全导论、电磁场理论、感测技术等。现在,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涵盖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像电话交换局里怎么处理各种电话信号,手机是怎样传递我们的声音甚至图像的,我们周围的网络怎样传递数据,甚至信息化时代军队的信息传递中如何保密等都要涉及电子信息工程的应用技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认识这些东西,并能够应用更先进的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随着社

计算机专业前沿技

《计算机前沿介绍》读书报告 ——人工智能为人类开启无限可能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而且我也清楚地认识和感受到了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通过这次选修《计算机前沿技术》课,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任何人不能只停在原有传统知识的认识上,只有不断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完善自己,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当今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无时无刻在伴随着我们,也给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增添了许多乐趣。通过这学期选修的《计算机前沿技术》,我了解到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和其最基本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工作原理以及计算机领域最前沿的技术,而我最感兴趣的是人工智能领域。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定义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企图了解智能的实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可以设想,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科技产品,将会是人类智慧的“容器”。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但能像人那样思考、也可能超过人的智能。 人工智能将涉及到学科有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仅限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 人工智能的概念很宽,所以人工智能也分很多种,我们按照人工智能的实力将其分成三大类。弱人工智能(ANI): 弱人工智能是擅长于单个方面的人工智能。比如有能战胜象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但是它只会下象棋,你要问它怎样更好地在硬盘上储存数据,它就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了。强人工智能(AGI): 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是指在各方面都能和人类比肩的人工智能,人类能干的

电力电子技术的产品、技术和前沿动态

电力电子技术的简介、产品、技术及前沿动态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内涵、产品;回顾了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应用;介绍了我国电力电子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电力电子技术将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电力电子、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 如今,公认的是“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 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以下将对若干电力电子技术的产品,发展历史,以及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论述。 一、电力电子技术简介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电力电子技术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现在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电力电子技术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电子技术。它包括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及其控制三个方面,与以信息处理为主的信息电子技术不同,电力电子技术主要用于功率变换。 二、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产品 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种类繁多、行业应用范围极广,主要包括三大类产品:变频器、电能质量类产品以及电子电源产品。

电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面具体说一下其的应用领域。 1、一般工业 工业中大量应用各种交直流电动机。例如,很多交流电机都广泛采用电力电子交直流调速技术来提高调速性能。一些对调速性能要求不高的大型鼓风机等近年来也采用了变频装置,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还有些不调速的电机为了避免起动时的电流冲击而采用了软起动装置,这种软起动装置也是电力电子装置。 2、交通运输 电气化铁道中广泛采用电力电子技术。电气机车中的直流机车中采用整流装置,交流机车采用变频装置;直流斩波器也广泛用于铁道车辆;车辆中的各种辅助电源、蓄电池的充电也应用了电力电子技术;此外,一台高级汽车中需要许多控制电机,它们也要靠变频器和斩波器驱动并控制。飞机、船舶需要很多不同要求的电源,因此航空和航海都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 3、电力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直流输电其送电端的整流阀和受电端的逆变阀都采用晶闸管变流装置。此外,近年发展起来的柔性交流输电也是依靠电力电子装置才得以实现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晶闸管投切电容器都是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在配电网系统,电力电子装置还可用于防止电网瞬时停电、瞬时电压跌落、闪变等,以进行电能质量控制,改善供电质量。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走进科技

报告题目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 班级11030301 学号1103030104 姓名崔小珊 2012年12月30日

盘点电子信息工程新动态新技术电子信息工程主要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关于电子技术方面的新动态新技术 电子技术是根据电子学的原理,运用电子器件设计和制造某种特定功能的电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两大分支。信息电子技术包括 Analog (模拟)电子技术和 Digital (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是对电子信号进行处理的技术,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信号的发生、放大、滤波、转换。 目前电子技术在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些新动态新技术吧。 1 北斗系统正式提供服务:定位精度达到10米 据报道,中国自建北斗导航系统今日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包括定位、导航、双向授时和短报文信息服务。覆盖亚洲和太平洋的大部分地区,其位置精度可以达到10米。据介绍,和美国GPS相比,北斗是我国自主研发,不仅精确性强,还可以容纳和兼容类似美国GPS 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师表示,北斗相对位置静止,人们总是能看到这颗星,因此提供的服务也是连续的。 在我国及周边地区,北斗系统基本服务性能如下: 1.位置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 2.测速精度:每秒0.2米。 3.授时精度:单向50纳秒。 4.可提供双向高精度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2 2012年电子界十大科技产品新鲜出炉:iPhone 5居首 北京时间12月5日下午消息,美国《时代》杂志网络版今天公布了2012年度十大科技产品榜单,苹果iPhone 5荣登榜首,任天堂Wii U游戏主机和索尼RX100相机分列二三位。Lytro 光场相机、Windows RT版Surface平板和三星Galaxy Note II也榜上有名。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热点

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新热点 发表时间:2019-05-14T09:29:50.280Z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9期作者:吴泽星[导读]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成为了热点,谷歌、微软、脸书(Facebook)、IBM、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引领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各国甚至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必争点展开布局。(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安徽合肥 230037)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成为了热点,谷歌、微软、脸书(Facebook)、IBM、亚马逊等公司纷纷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工智能 是引领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各国甚至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必争点展开布局。本文从人工智能的概念入手,分析国内外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及发展趋势。关键词:现代;信息战;反无人机;技术 创造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服务。现在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都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人工智能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协调,重视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完善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的基础架构,注重引导人工智能推动社会发展。 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人类智能活动的规律,构造具有一定智能性的人工系统,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之一(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和人工智能)。主要是通过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思考、推理、计划等),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近三十年来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在理论及实践上都已自成系统。目前的机械化水平、自动化水平较高,而机械化、自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智能化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必须有智能化作为支撑,人工智能技术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车辆调度、故障诊断、军事指挥、地质分析等问题中发挥极大的作用。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呈现各学科交叉融合的多元化趋势。 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 “智能家电”、“智能机器人”等名词逐渐兴起,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到生活中改革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领域主要有:(一)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研究的一个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机器的深度学习能力,同时其也是人工智能技术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手段。深度学习的功能极其强大,深度学习最经典的是AlphaGo,通过不断地学习案例,一次一次更新算法,最终战胜围棋大师李世石。机器的深度学习将大大优于人类的学习效果,可以预见深度学习在未来将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二)语音识别。通俗来说语音识别技术就是将语音转化为文字,对其进行识别认知和处理。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可以通过对人工智能进行应用,通过对语音识别实现对语言的翻译。虽然目前的语言技术并不成熟,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无法将任意输入的语言,转换为高质量的译文,更加无法实现对整篇文章的理想化翻译,但是,相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识别或语言翻译在未来会得到理想化的运用。 (三)智能检索。例如我们在上网时网站会根据之前浏览过的页面推送出我们感兴趣的内容。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中都伴随着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给人们提供极大便利,但在纷繁复杂的数据中如何快速找到有用的信息同样成为了人们要面临的问题,研究人工智能检索功能已经成为了科技发展的前提。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有数据库系统,其就是一个能够存储大量特定学科知识的微机软件系统,通过对其进行应用,能回答用户提出的关于本学科的许多问题。 (四)复杂计算。计算分为两类:数值计算和符号计算。数值计算相对比较简单,利用普通计算机便可解决诸如天气预报、油藏模拟、海上航迹等的实际问题。另一类符号计算(代数运算),要求高程度的智能化,能够运行超大规模的代数运算是计算机代数系统的优势,而这一点是人工较弱的一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人们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输入相关指令,可以立即显示精准的结果。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发达国家和国际上的领军企业都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虽然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但每一项技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起步晚,发展时间不长,而且在很多领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限制,针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以下几个方面将会大力发展: (一)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指机器模拟人类的高等学者,协助人类在某个领域解决相关专业性问题。专家系统内部包含大量的专业性知识,以及该领域众多专家的经验。专家系统首先需要存储该领域中专家的大量专业性知识,作为相关模式的知识库,之后系统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运用推理机制做出判断和决策,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专家系统可以利用类似于AlphaGo的深度学习机制,其水平可能达到甚至超过该领域专家的水平。在生活或者工作当中,人们利用该系统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替代专家的作用,将给生活带来极大便利。 (二)智能接口技术。智能接口技术简而言之就是让人们能够更方便地与计算机沟通。这需要计算机能够精确识别出文字、语言、图像等信息载体,然后根据这些信息作出正确决策。想要实现这些功能,需要对知识表示的方法进行研究。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文字识别、语言识别、语言翻译等技术都已经慢慢的普及。 (三)智能机器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越来越高,自主时间较少,所以人们对研发智能机器人的期望很高。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细致入微地照顾婴儿,陪婴儿游戏娱乐,教孩子学习。智能机器人的“大脑”中储存了许多关于看护婴儿的母婴知识。它还能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方便:帮助老人洗衣服、做饭、按摩、运动等等,还可以与老人聊天,缓解老人独居的孤独。人工智能医生还可以定期对老人的身体进行健康检查。将来的智能机器人将会变得更加人性化。但是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成熟化可能会使人们的依赖心理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其优势,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人工智能的优势,使其在人类的生活与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汽车电子前沿技术介绍

汽车电子前沿技术介绍 汽车的电子化、智能化、网络化是现代汽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功能和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汽车正在逐渐由机械系统向电子系统转换,目前全球汽车电子产业面临着高速增长的机遇。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占到一辆普通轿车总成本的30%,在高级轿车上比例更高,在国内,中高级轿车电子装置的配置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外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汽车电子业总体上还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需要加大研究投入的力度。汽车电子技术经过两个阶段的发展,现正处在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汽车电子设备主要采用分立电子元件组成电子控制器,并开始由分立电子元件产品向集成电路产品过渡;第二阶段则主要采用集成电路和8位微处理器开发汽车专用的独立控制系统;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汽车电子设备广泛采用16位或32位微处理器进行控制,控制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在该阶段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 线控技术DBW 汽车的各种操纵系统正向电子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在未来的5~10年里,传统的汽车机械操纵系统将变成通过高速容错通信总线与高性能CPU相连的电气系统。如汽车将采用电气马达和电控信号来实现线控驾驶、线控制动、线控油门和线控悬架等,采用这些线控系统将完全取代现有系统中的液压和机械控制。 在新一代雅阁V6轿车上采用的DBW就是新技术之一。DBW是

线控油门的英文缩写,也可称之为电控油门,即发动机的油门是通过电子控制的。传统的油门控制方式是驾驶员通过踩油门踏板,由油门拉索直接控制发动机油门的开合程度,从而决定加速或减速,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动作之间是通过拉索的机械作用联系的。而DBW将这种机械联系改为电子联系。驾驶员仍然通过踩油门踏板控制拉索。但拉索并不是直接连接到油门,而是连着一个油门踏板位置传感器,传感器将拉索的位置变化转化为电信号传送至汽车的大脑ECU(电子控制器),ECU将收集到的相关传感器信号经过处理后发送命令至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油门作动器控制模块再发送信号给油门作动器,从而控制油门的开合程度。也就是说驾驶员的动作与油门的动作之间是通过电子元件的电信号联系的。虽然从构造上来看,DBW比传统油门控制方式复杂,但油门的控制却比传统方式精确,发动机能够根据汽车的各种行驶信息,精确调节进入汽缸的燃油空气混合气,改善发动机的燃烧状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使用线控技术的优点很多,比如使用线控制动无需制动液,保护生态,减少维护;质量轻;性能高(制动响应快);制动磨最小(向轮胎施力更均匀);安装测试更简单快捷(模块结构);更稳固的电子接口;隔板间无机械联系;简单布置就能增加电子控制功能;踏板特性一致;比液压系统的元件更少等。 CAN总线网络 随着电控单元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车载电子设备间的数据通信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分布式控制系统为基础构造汽车车载电子网

通信技术类岗位

通信技术类岗位 前言: 通信是每个人都不会陌生的行业,其在现代生活所扮演角色的重要无须赘述。中国的通讯事业在近几年发展迅速,整个行业正处在技术更新换代的大变革之中。2009年0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合增加3G业务经营许可,中国通信的3G时代正式到来,3大运营商在3G市场的竞争也正式开始。3G 时代刚刚到来没有几年,就有报道称4G牌照将在2013年内发放,可见通信事业发展之快。 发展通信事业离不开专业人才,在技术领域尤其如此。无论是生产商还是运营商,都需要通信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单位提供的具体工作,从研发、运营到维护、监理,层次丰富,内容多样。 一下子有这么多的选择都堆到面前,还没有什么求职经验的你是不是会疑惑到底该何去何从?有疑惑不要着急,请你先看看本文中的相关介绍,先对工作的内容、要求和可选的单位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如果看完本文能够让你对这方面的职位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进而对你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些许的帮助,那么小编就心满意足了。

通信(技术类)职位的具体工作内容 通信(技术类)工作的具体职位是非常丰富的,从软件到硬件,从开发到运营,从设计到测试,从施工到监理,每一个方面都需要有相关知识的专业人才,每一项工作有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有不同的工作内容。以中国移动为例,其官方网站上公开招聘的技术类职位就分为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管中心、网络维护、网络监控、支撑、项目管理、其它等这些大类,每一个类别下面还有多条详细的具体岗位,分类细致,多种多样。 总得来说通信(技术类)工作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类,从流程上讲可以分为研发、测试验证、技术支持和业务运营、维护等方面。名称的话有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维护岗位、监理员等等。可以说,无论你学习的是那个相关的专业,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可以应聘的职位,得到学以致用的机会。下面介绍几个各大企业单位都会涉及的岗位供各位参考。 软件开发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工作的对象可以包括通信相关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也可以是网络系统、通信协议方面的开发或是数据库和公司的分析系统等等。这些岗位的对象不同,但都是为通信系统服务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这些工作需要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电子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 阅读精选(1):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市场需求 本专业重视厚基础、宽口径培养,学生创新潜力较强,曾获得国际数模大赛金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国内重大比赛中均取得了较本专业就业状况良好,一次性签约率到达100%。每年保送免试硕士研究生超过10%,考取硕士研究生40%以上。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很强的工作适应潜力,既可在科研、生产单位和高校从事电子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电子类其它专业的相应工作。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在光学工程、物理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硕士点或博士点进行深造。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就业方向 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带给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医学仪器以及其他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产业等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还能够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课程介绍 本专业主要课程:信号与系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近代电子材料、固态电子器件、光电子技术等,以及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纤通信、红外技术、红外物理、电介质物理、物理化学、敏感材料与传感器、薄厚膜混合集成电路等专业课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就业前景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外、港澳台地区社会发展需要和内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光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领域、微电子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内宽厚理论基础、实验潜力和专业知识,能在该领域内从事各种光电子材料、光器件和光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或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和集成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能适应现代通信、信息科学和光电子等行业需要,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技术公司等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生产设计、应用开发和专业技术管理工作。 阅读精选(2):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概述21世纪,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历史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 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支撑这个时代的诸如能源、交通、材料和信息等基础产业均将得到高度发展,并能充分满足社会发展及人民生活的多方面需求。 信息科学的基础是微电子技术和光电子技术,它们同属于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该专业以电子器件及其系统应用为核心,重视器件与系统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微电子、光电子、光通信、高清晰度显示产业等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在通信、电子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材料与器件等领域具有宽广的适应潜力、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潜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并掌握必须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能从事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 课程设置学院在加强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注意理工管结合、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潜力强、素质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018电子信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3 电子信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 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支撑“云上云”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快云计算和大数据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推进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科技创新推动信息制造业和服务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方向 加强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智能问答机器人、机器翻译、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区块链应用等研究,推动特定领域的问答机器人、东南亚语言器翻译、智慧学习服务及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在相关领域应用示范,促进人工智能相关领域产业发展。 (一)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与视频图像理解、多模态信息处理等算法与理论,探索面向云南特定任务的人工智能新理论方法,构建大数据分析、处理与挖掘算法与模型,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及文本图像处理技术平台。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新方法、面向特定任务的文本及视频图像处理新方法、自然语言处理新方法、多模态信息处理新方法等的研究;完成符合云南特色、面向特定领域的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技术与平台、面向特定领域的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的服务平台等的开发;申请专利3项以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 (二)特定领域智能问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特定领域问答机器人的知识获取、组织与分析方法,以及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和知识图谱推理方法;

研究提出场景分析、人员分析与问答系统的结合方案,开发面 向特定领域的智能问答机器人。 考核指标:完成面向特定领域的智能机器人问答系统开发,实现问答平均精度均值达到0.7,响应速度小于200ms;完成 问答机器人对交互人员的智能分析系统开发,实现人员认证准 确率达到90%,情感分析准确率达到90%,在教育、旅游等2个以上的领域开展应用示范;申请专利4项以上。 (三)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汉语-东南亚语言平行语料获取、标注与评价方法,构建汉语-东南亚语言语料库方法,建设汉语-东南亚语言双语对齐语料库;研究东南亚语言词法、句法和语义分析等 自然处理技术与方法,开发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汉语-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方法、东南亚语言信息处理方法,翻译准确率BLEU值不低于29,建成汉语- 东南亚语双语对齐语料库(至少2个语种,每个语种200万以上);建立东南亚语言自然语言处理系统(至少2个语种),开 发出汉语-东南亚语言双向机器翻译系统(至少2个语种),在 网络安全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东南亚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服务 示范应用;申请专利4项以上。 (四)面向东南亚的语言信息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面向东南亚的互联网大数据获取、分析与 存储技术,建设面向东南亚语言的Web数据中心,开发跨东南亚语言信息检索系统。 考核指标:提出互联网语言信息大数据获取与存储方法, 构建面向互联网Web数据中心,覆盖中文和东南亚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及泰国等五国主要网站;提出跨语言信息检索、 事件关联分析关键技术,准确率90%以上;提出多语言事件摘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教学文案

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历程及未来战略思路与重点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GPT),是当前科技创新和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焦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会显著改变几乎所有行业原来发展的路径,不断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形成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优势甚至赶超发达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内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在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新赛场上,无论是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方面,还是从产业基础方面来看,应该说我国的研究积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就凭借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成果,成为国际自动推理界的领军人物,他所开创的数学机械化也在国际上被誉为"吴方法"。在人际对弈方面,浪潮天梭在2006年8月以3胜5平2负击败柳大华等5位中国象棋大师组成的联盟。近些年来,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有取得了飞速发展。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技术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其语音识别和理解的准确率均达到了世界第一,自2006年首次参加国际权威的BlizzardChallenge大赛以来,一直保持冠军地位。百度推出了度秘和自动驾驶汽车。腾讯推出了机器人记者Dreamwriter和图像识别产品腾讯优图。阿里巴巴推出了人工智能平台DTPAI和机器人客服平台。清华大学研发成功的人脸识别系统以及智能问答技术都已经获得了应用。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发成功了"寒武纪"芯片并建成了类脑智能研究平台。华为也推出了MoKA 人工智能系统。 政府重视发展人工智能 我国一直政府也一直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尤其是2015年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互联网+"战略中十一个具体行动之一,提出要"加快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突破,培育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推进智能产品创新,提升终端产品智能化水平"。2016年中,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这是我国首次单独为人工智能发展提出具体的策略方案,也是对去年发布的"互联网+"战略中人工智能部分内容的具体落实。该行动方案提出了三大方向共九大工程,系统地提出了我国在2016至2018年间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具体思路和内容,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支撑各行业领域"互联网+"创业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这不仅在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电子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总结报告 所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包括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四个层次。技术融合促使跨学科先进技术的结合,实现技术创新;产品融合体现其自身的价值魅力;业务融合加快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等稳健发展;产品衍生带动整个行业齐头并进。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同时,需要达到节约能源、环保、减少二氧化碳及其他污染空气的排量。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具体包括:一.技术融合 所谓技术融合是指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产生新的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例如,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产生的机械电子技术,工业和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产生的工业控制技术,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融合而产生的生物电子技术。 生物电子技术是目前以及未来一门备受关注的新兴专业。例如,随着生物和电子工程开始在纳米技术领域进行融合,本质上互不兼容的两种系统实现发展就成为乐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传统的电子系统以至许多纳米技术系统都是由上而下设计的,而生物系统则不同,它独特使用进化的方法。生物纳米技术包括信息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必然会有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实践”过程,需要一种全新的思

维方式。在现实工程领域中,我们人类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产品,而生物进化系统则不同,例如人类的神经网络变化的复杂程度,不是简单就可以理解的,就比如我们不能通过研究神经元来理解心理学一样。要实现对进化系统的模拟可能和系统进化本身一样复杂。 透视全球著名电子技术类期刊《EE Times》评选出的2010年十大新兴技术,它主要集中在硬件方面,其中包括两项生物电子技术相关的新兴技术: 一是电子装置的生物回馈(biofeedback)与思想控制。该技术是利用安装在头顶或耳机上的传感器,脑波可以被用于控制电脑系统。这类技术目前主要应用于医疗(让重度残障人士能进行沟通或控制外部环境)及军事领域,也越来越多地用在消费电子产品与电脑游戏的控制界面。目前,思维控制的人机界面已经存在,这方面的技术也在积极推广。 二是生物电子与人脑研究。目前科学家已将硬件植入动物体内,比如植入皮肤下面的动物身份标签,或是供人类患者使用的心脏起搏器,当前降低医疗养护方面的成本正变得急迫起来。由于整个行业在微机电系统(MEMS)、有机电子组件制造等技术方面的进步,组织与电子电路的整合范围得以改善。生物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结合已经相对成熟,可以进行开发利用。有关个别细胞的电行为信息及其对药物的反应,是心脏与神经方面疾病研究领域的重要焦点,比如阿尔

电子商务前沿讲座

一论述? 1.你认为移动电子商务有哪些应用? (1)银行业务:移动商务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进行个人财务管理,从而了解自己的财务信息。 (2)交易:移动电子商务具有即时性,所以用户可以迅速了解网上信息,非常适合玩股票的人们。 (3)(3)订票: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预定机票,车票或入场券等主要业务,还可以在网上核查票证的有无,并进行购票和确认。 (4)(4)购物: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观看自己感兴趣的商品并进行购物。 (5)(5)娱乐:用户可以通过移动设备来收听音乐,还可以订购、下载或支付特定的曲目,并且可以在网上与朋友们玩交互式游戏。 (6)(6)无线医疗:医疗产业的显著特点是每一秒种对病人都非常关键,在紧急情况下,救护车可以作为进行治疗的场所,而借助无线技术,救护车可以在移动的情况下同医疗中心和病人家属建立快速、动态、实时的数据交换,这对每一秒钟都很宝贵的患者十分重要。 (7)(7)移动应用服务提供商(MASP)一些行业需要经常派遣工程师或工人到现场作业。在这些行业中,移动MASP将会有巨大的应用空间。MASP结合定位服务技术、短信息服务、WAP技术,以及Call Center 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 2.谈谈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应发展哪些模式? 移动电子商务使用人群变得更加大众化、服务更加个性化,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进行移动支付、是一种灵活、高效的电子商务。这样,它的模式也应该有别于传统的电商模式。 O2O模式算是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的典型代表。它把线下商务机会与移动互联网有机结合在一起,客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筛选服务,在线支付、结算,也可以先体验、再结算。O2O模式与传统的电商模式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闭环“,它可以全程跟踪用户的每一交易和满意程度,即时分析的数据,随时调整营销策略。随着模式越来越成熟,O2O会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将会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出现了多种分类方式。传统上通常根据用户类型和市场细分的分类方式可以将移动商务模式分为B2B、B2C和C2C等,但此分类难以具体分析移动商务模式的运行过程。根据服务的特征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4种移动商务模式,即语音通讯、SMS服务、移动运营商整合的WAP服务和移动办公服务。还有研究把移动商务模式分为移动通讯、基于定位的服务、无线网络和移动员工支持。此外,还有根据产业链主导进行分类。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按产业链主导方主要分为五类。模式一:互联网企业核心模式。模式二:移动运营商核心模式。模式三:平台集成商核心模式。模式四:运营商银行联盟核心模式。模式五:银行核心模式。通过对比,我们可以考虑采取以移动运营商

5G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前沿报告(2018年)

的标准化进展 (2) 界主要国家5G发展情况 (3) 展现状 (8) 国政府积极推动5G发展 (8) 内运营商正积极进行5G技术研究、试点验证及商用部署 (9) 国移动的5G技术研究及商用准备工作 (9) 2.中国电信的5G技术研究及网络发展情况 (10) 3.中国联通的5G技术研究及商用准备工作 (11) 四、技术预见 (13) (一)国际技术预见 (13) (二)国内技术预见 (14) 1.5G核心网云化技术 (14) 2.移动边缘计算(MEC)技术 (15) 3.5G上行覆盖增强技术 (15) 4.分布式数字室分、小微基站 (17) 5.5G语音解决方案:VoNR部署前,EPSFallback+VoLTE (17) 6.5G网络智能运维和智能优化技术 (18) 五、工程难题 (19) (一)国际工程难题 (19) (二)国内工程难题 (19) 1.网络云化带来的规划和运维挑战 (20) 2.网络演进、高密度组网、多天线、多业务等带来的规划和建设难题 (20) 3.高频率、高功耗、大带宽给基站建设带来的难题 (21) 4.5G网络数据采集和处理面临挑战 (27) 5.5G网络发展给仿真软件平台建设带来挑战 (28) 6.信息化和互联网+加速勘察设计平台的应用 (29) 六、政策建议 (30) (一)技术政策建议 (30) 1.少走弯路,尽早部署5GSA网络 (30) 2.降低建网成本,鼓励共建共享,并加强5G网络共享相关技术研究30 3.尽早开放低频重耕用于5G部署 (30) 4.鼓励并推动5G节能技术研究 (31) (二)产业政策建议 (31) 1.大力发展5G芯片、终端产业,提供更加丰富实用的5G终端类型. 31 2.大力推动基于5G的个性化业务 (31) 3.必要的强制性法令,强力努力推动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 (32)

电子信息前沿技术

未来的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深究计算机1304 张宁 学号:0121310870726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对这块有很浓厚的兴趣,小学时候看了很多这方面的课外书,考到武汉理工大学以后,图书馆里这方面的书更是数不胜数,于是我好几周都在图书管里看书。了解到许多这方面的历史,还有对未来的发展预测。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注:该机由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厂等组成的联合设计组于1974年开始研制)1969年,为支持石油勘探事业,北京大学承接了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的任务。这台计算机在电子部备案时编号为150,简称150机。当时,来自数力系、物理系、地球物理系、无线电电子学系等一批年轻人和来自原四机部738厂、原石油部等单位的同志一起奔赴北大200号科研基地,走上了校办工厂、厂办专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面对严重的技术封锁,我们研制组手中连一本起码的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区别

精心整理看职业分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当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设计师 电子科学与技术:开发计算机硬件,当电路设计工程师 中兴 计师开发电子、通信器件,做软件工程师为各类硬件设备“量身”开发软件外,还可以在积累几年的工作经验后,主持策划一些大的系统开发,如中国联通打造的CDMA网络。毕业后有去外企的,比如西门子、朗讯;有去国企的,比如国家无线电测量中心、航天五院;有去大公司的,比如华

为、联想、中兴,还有去小公司做研发的。 与张斌工作环境不同的是,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诗剑进了创维电器(深圳)有限公司创维彩电厂。最初是在生产第一线流水线上做最基层的工作,不久就被调到技术组做生产线技术员。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相比,可以说,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生命力是最顽强的,它 顾客、维修单开立、对外宣传以及维护工作。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物理电子+机械电子+微电子+光电子的统称,偏重后两者,对应的是IC产业,即集成电路,简称芯片。芯片是电子信息产品的核心器件,相当于各种电子设备的脑细胞,承担着运算和存储功能,是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源头。可

以说,在血缘关系上它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相当亲近,有很多交融之处,甚至可以把它认为是后者的子专业,术有专攻,学有更精、更深。毕业生就业的范围非常广泛,在电子方面,可以做电路设计工程师,有线无线都能上手;在信息方面,可以做电信工程师;在计算机方面,搞软硬件开发都在行。 相关的专业,就像是三胞胎一样,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如它们的工作领域交叉,对学生的数学、物理、英语基础要求都很高。然而它们也有着各自不同的地方,从它们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便可看出。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着重点在于“电子”,它的学习范围是物理电子、光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