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分享的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作⽓ 春秋时期,有⼀次齐国攻打鲁国。
当时,齐国强⼤,鲁国弱⼩,鲁国的国君鲁庄公动员全国的军队准备抵抗。
鲁国有⼀个精通兵法、很有谋略的⼈叫曹刿(ɡuì),他⾃告奋勇,请求跟鲁庄公⼀同参战。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辆战车,率领军队在鲁国的长勺与齐军作战。
双⽅刚摆好了阵势,鲁庄公就要击⿎进攻。
曹刿说:“时机未到,不能进攻。
”齐国击了三次⿎,发了三次进攻的命令,曹刿才对鲁庄公说:“好了,现在可以进攻了。
”于是,鲁军⿎声震天,⼠兵们像潮⽔⼀样冲向齐军,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抱头逃命。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阻⽌,并下车细看地⾯齐军兵车轮迹,⼜攀上车前横⽊,注意观察敌军退⾛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击⿎三次以后,你才让我下令出兵呢?”曹刿答道:“打仗时主要是靠勇⽓。
第⼀次击⿎时,⼠兵们的⽃志最旺盛;第⼆次击⿎的时候,⼤家的⼠⽓就会有些低落了;到了第三次击⿎的时候,⼠兵的勇⽓就全消失了。
等齐军的三通⿎击完,我们才击⿎冲锋,这时齐兵的勇⽓已经衰竭,⽽我⽅的⼠⽓正是最旺盛的时候。
因此,⼀⿎作⽓,打败了齐军。
” 成语“⼀⿎作⽓”⽐喻做事要趁⼤家情绪⾼涨时,⼀下⼦做完。
含有⿎励的意思。
⿎,敲战⿎;作,振作。
2.经典四个字的成语故事 黔驴技穷 过去贵州(黔)这个地⽅没有驴。
有个多事的⼈运来了⼀头驴,运来后却没有什么⽤处,就把驴放到⼭脚下。
⼀只⽼虎看见了驴,以为这个躯体⾼⼤的家伙⼀定很厉害,就躲在树林⾥偷偷观察着,后来⼜悄悄⾛出来,⼩⼼翼翼地接近驴,不知道驴⼦的底细。
有⼀天,驴叫了⼀声,驴叫的声⾳很特别,很恐怖。
⼤虎⼤吃⼀惊,远远躲开,以为驴要咬⾃⼰了,⾮常恐惧。
然⽽,⽼虎反复观察以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且越来越熟悉驴的叫声了。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四篇】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四篇】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一:【雪中送炭】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一起打天下,深知江山来之不易。
所以,他特别爱护老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一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足以给人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一把把垂下来的刀,令人望之即瑟瑟发抖。
宋太宗在皇宫里面,穿着龙袍,烤着炭火,还觉得寒气逼人。
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二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身穿貂皮大衣,戴着皮帽全副武装,所有的大臣都缩着手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舌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人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
他一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群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皮做的龙袍,烤着炭火,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的贫苦农民,他们又没有炭火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儿。
我必须想点儿办法,协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里,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火烤的人就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火烤的老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
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协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高寿人瑞发奖金,超过100岁者赏赐金腰带。
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一千钱、米炭若干。
开封府尹一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衣服、钱财、粮食和木炭,挨家挨户地送到老百姓手中。
于是人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木炭你来我往的身影。
宋太宗首开雪中送炭的爱心先河,着实感动了许很多多的百姓。
“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而走,一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经典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篇二:【黄粱美梦】唐朝开元年间,有一位姓卢的读书人,人称卢生。
这个年,卢生要进京考取功名,走到邯郸时天已到中午了。
于是,他在邯郸北边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来歇歇脚。
恰巧,道士吕翁也住在客店里。
于是,卢生和吕翁就坐在一张席子上,说东道西地谈起来。
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篇】

【导语】成语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传承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汉语词汇系统中重要⽽⼜极富特⾊的组成部分。
下⾯是⽆忧考分享的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全【6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1】古代四字成语故事:破釜沉⾈ 秦朝末年,各地⼈民纷纷举⾏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的是陈胜、吴⼴,接着有项⽻和刘邦。
下⾯,讲⼀个项⽻破釜沉⾈的故事。
有⼀年,秦国的三⼗万⼈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强⼤,⾛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
军中没有粮⾷,⼠兵⽤蔬菜和杂⾖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举⾏宴会,⼤吃⼤喝的。
这⼀下可把项⽻的肺⽓炸啦。
他杀了宋义,⾃⼰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先派出⼀⽀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率领主⼒过漳河,解救巨⿅。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楚军⼠兵见主帅的决⼼这么⼤,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
在项⽻亲⾃指挥下,他们以⼀当⼗,以⼗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败。
秦军的⼏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
这⼀仗不但解了巨⿅之围,⽽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
打这以后,项⽻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篇2】古代四字成语故事:势如破⽵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全中国的愿望。
他召集⽂武⼤⾂们商量灭⼤计。
多数⼈认为,吴国还有⼀定实⼒,⼀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够的准备再说。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

四字成语故事大全60个原版1、龙驹凤雏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陆机的弟弟陆云六岁时就能作文,文气很好。
因此年少时就与哥哥齐名,虽然文章没有陆机那么优美,但是论点十分犀利。
一次吴尚书广陵闵鸿看见陆云感慨地说:“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
”【解释】驹:小马;雏:细鸟。
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
常作恭维语。
2、离群索居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夏生性孤僻,平时很少与同学合群,只与曾参比较要好。
子夏的儿子死了,他差一点哭瞎了眼睛。
曾参前去批评他,子夏听后,如梦初醒,觉得自己离群索居很久就造成这样,于是节哀顺变,与同学打成一片。
【解释】索:孤单。
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3、松枝挂剑成语故事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见到徐君结为好友。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口头虽没言明。
季札心里明白这事,为了便于执行公务,就没有送给徐君。
季札公务完毕路过徐地,见徐君已经去世,就到他的坟墓旁把宝剑挂在树上而离开。
【释义】比喻重信义的美德。
4、藏污纳垢成语故事公元前594年,楚庄王率军攻打宋国。
宋国派乐婴齐去晋国求救。
晋景公看不惯楚国的恃强欺弱,准备出兵救宋。
大夫伯宗认为晋国是鞭长莫及,他说:“谚曰‘高下在心’。
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释义】污、垢:肮脏的东西。
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5、断杼择邻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小时候非常聪明,经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担心他荒废学业就把家搬到城里,刚好旁边是一个屠宰场,孟子很快就学会了杀猪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个学校附近,从此孟子就开始学习孔子的思想而成为一代思想家。
【解释】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
6、年高有德成语故事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年高有德的张德辉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南柯一梦】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
一次他过生日,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
在殿试中,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非常喜欢他,就亲笔点名让他做了状元。
不久,皇帝又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淳于尊,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公主对淳于尊非常的体贴,还很孝顺父母,后来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后来,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那里,受到百姓爱戴,皇帝奖赏,一呆就是20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大槐安国。
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
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由于淳于棼队对兵法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回到京城后,皇帝非常的生气,加上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实事求是【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
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
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
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2旁征博引、【成语故事】唐高宗下令处死不小心看伐了昭陵的柏树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大臣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至死,就举张释之劝汉文帝释放偷汉高祖庙里玉环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迁民布告等例证明贤明君主必须依法治国,终于救了权善才。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3披星戴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
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4披荆斩棘【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冯异跟随刘秀打天下,深得刘秀的信任。
刘秀定都洛阳后,冯异镇守长安,当地百姓称他为“咸阳王”,有人进谗言给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忠心,在他起义时为他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是忠实可靠。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5言犹在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6若敖鬼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经典1、流芳百世成语故事东晋时期,大司马桓温专揽朝政,他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他位高权重,野心萌发,一次躺在床上说:“人生在世不能默默无闻。
”亲信们不敢吭声,他从床上坐起接着说:“一个人即使不能流芳百世,那么就该遗臭万年。
”【解释】美好形象永不磨灭,不会被忘却。
2、牧豕听经成语故事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
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
比喻求学努力。
3、杯弓蛇影成语故事“杯弓蛇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误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当成蛇。
比喻因错觉而疑神疑鬼,自已惊扰自已。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
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
有一年夏天,县令应郴请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来饮酒。
酒席设在厅堂里,北墙上悬挂着一张红色的弓。
由于光线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
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冷汗涔涔。
但县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请他来饮酒的,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
仆人再斟时,他借故推却,起身告辞走了。
回到家里,杜宣越来越疑心刚才饮下的是有蛇的酒,又感到随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动,觉得胸腹部疼痛异常,难以忍受,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
家里人赶紧请大夫来诊治。
但他服了许多药,病情还是不见好转。
过了几天,应郴有事到杜宣家中,问他怎么会闹病的,杜宣便讲了那天饮酒时酒杯中有蛇的事。
应郴安慰他几句,就回家了。
他坐在厅堂里反复回忆和思考,弄不明白杜宣酒杯里怎么会有蛇的。
突然,北墙上的那张红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结果发现,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细细观看,确实像是一条蛇在蠕动。
应郴马上命人用马车把杜宣接来,让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细观看酒杯里的影子,并说:“你说的杯中的蛇,不过是墙上那张弓的倒影罢了,没有其他什么怪东西。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四篇】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1:【南柯一梦】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
一次他过生日,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然后带着几分醉意坐在他家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下睡着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
在殿试中,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非常喜欢他,就亲笔点名让他做了状元。
不久,皇帝又把自己心爱的女儿许配给了淳于尊,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
公主对淳于尊非常的体贴,还很孝顺父母,后来还给他生了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后来,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在那里,受到百姓爱戴,皇帝奖赏,一呆就是20 年。
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
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后来,檀萝国攻打大槐安国。
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
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
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
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由于淳于棼队对兵法一窍不通,最终他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
回到京城后,皇帝非常的生气,加上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
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古代经典四字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鸣惊人】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当上了皇帝。
年轻的他因此骄傲自满,每天饮酒作乐,不但不处理国家大事。
不准大臣劝阻,如果有人不听他的话、或是违反他的规定,就会受到死刑的处罚。
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家政治混乱,邻近的魏国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们对国家的安危很担心,却又不敢提出劝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对他说:“宫中有一只大鸟,三年来都不飞不叫,大王知道这是甚么鸟吗?”
聪明的齐王一听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说:“这只鸟不是普通的鸟,平时不飞不叫,但只要一飞直往上冲,一鸣叫声惊人。
”
齐王还出兵反击魏国的侵略,使魏国割地求和。
后来其它国家都很害怕,不敢再来侵犯,从此齐国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如鱼得水】
三国时期,曹操的实力很强大,刘备在还没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亲戚刘表的军队阵容,并且驻守新野这地方。
可是刘备是个胸
怀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长久寄人篱下,只做别人的军师。
正好这个时候徐庶向他推荐诸葛亮是个难得的好人才,徐庶劝刘备一定要网罗刘备。
为了请诸葛亮协助自己获得天下,刘备曾经三次亲自到他住的茅卢拜访他,诸葛亮看到刘备这么非常诚恳,最后才同意与刘备见面。
刘备向他请教许多治理国家的方法,诸葛亮仔细分析了当时的情势,建议刘备先占据荆州,这样才能有机会和曹操、孙权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刘备很欣赏诸葛亮的见解,而且和诸葛亮的感情逐渐加深,高兴的刘备甚至对结拜兄弟关羽及张飞两人说:“我得到孔明的辅助,就好象鱼得了水一样非常快。
”
【邯郸学步】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某地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
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认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
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很美。
他一听,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
不料想,那几
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
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
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
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