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神经递质使神经元兴奋什么神经递质使神经元抑制
神经元突触中的神经递质释放机制

神经元突触中的神经递质释放机制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事物,它的了解有助于理解神经元活动和神经递质调节。
在神经元、神经突触和神经递质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在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记忆和学习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神经元突触和神经递质的介绍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通过它们之间的突触连接形成网络,在神经系统中传递信息。
神经元含有突触,突触分化为化学和电学突触。
然而,大部分的突触是化学突触。
在化学突触中,一个突触前神经元准备并释放神经递质。
这一神经递质影响到突触后的神经元或其他细胞。
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通常突触前的神经元有一个动作电位,这个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的终末的同时会激活钙离子通道和电压依赖性的钙离子通道。
激活的钙离子通道导致突触前机体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
钙离子是神经递质释放的重要触发因子。
钙离子与神经递质囊泡-突触后膜融合,然后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后。
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号分子,它们在神经系统中有着复杂的功能。
神经递质可以兴奋或抑制神经元活动。
神经递质存储在突触前的神经元中的神经递质囊泡里。
当神经递质被释放,它们可以结合突触后的受体,从而影响突触后细胞的活动。
神经递质的释放通常分解为三个主要的步骤。
首先,一个动作电位激活突触前钙离子通道。
然后这些通道导致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上升。
随后,钙离子与神经递质囊泡使其与突触后细胞的细胞膜融合。
此时,囊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后。
释放的神经递质随后可以扩散到周围的细胞膜或绕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循环。
神经递质释放机制以及递质的类型和效应协调作用,在神经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神经递质调节的意义神经递质的调节能够彻底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
神经递质可以影响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它可以增加或减少神经元的兴奋性。
这种变化彻底改变神经元网络的行为。
人们发现大部分身体活动都严重依赖于神经递质调节。
例如,大脑的活动、内脏的控制以及情感的体验都需要神经递质在适当的时间释放。
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实例

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的作用实例人教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提到了几种典型的神经递质:但对其作用未作详细介绍,然而很多试题却有涉及。
神经递质按其与受体作用后对突触后神经元的效应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分别对突触后神经元起兴奋和抑制的作用。
兴奋性递质及其受体的作用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少,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使兴奋易于扩散,有促发惊厥的作用,如常见的Ach、5-羟色胺(5-HT)等。
抑制性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使膜更加稳定,减少发生惊厥的可能性。
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天冬氨酸等是主要的抑制性突触的递质。
在病理情况下,兴奋性递质过多或抑制性递质减少及缺失都可以产生更高的去极化,引起癫痫性放电。
有些神经递质的作用很难用简单的“兴奋”或“抑制”来描述。
例如,去甲肾上腺素在中枢究竟是抑制性还是兴奋性的递质,可能随部位不同而异。
在一些动物实验中观察到,去甲肾上腺素可引起动物嗜睡,体温降低,出现摄食行为。
有人认为,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减少,可表现出精神抑郁;反之,过量可表现出狂躁。
总之,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功能可能与体温、摄食行为、镇痛、心血管系统和精神状态的调节有密切关系。
又如5-HT可使大多数交感节前神经元兴奋,而使副交感节前神经元抑制。
如果动物脑内5-HT含量降低,则动物出现睡眠障碍,痛阈降低等。
总之,脑内5-HT与睡眠、镇痛、体温调节、内分泌机能、精神活动等都有关系。
例、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也是一种胺类激素。
该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但是当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又可以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B.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 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作用于突触前膜属于反馈调节D. 去甲肾上腺素经过体液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答案】D【解析】依题意可知: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和突触前膜,所以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有与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A 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过扩散作用由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B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较多时作用于突触前膜,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属于反馈调节,C 项正确;去甲肾上腺素也是一种胺类激素,激素经过体液运输到全身,但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项错误。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知识点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对身体内部环境进行调节的过程。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神经元的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基本方式。
一、神经元的传递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们通过突触连接起来,形成神经网络。
神经元的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过程。
神经元的传递分为兴奋性传递和抑制性传递两种。
兴奋性传递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息能够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抑制性传递则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的信息能够抑制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从而减少神经冲动的产生。
二、神经递质的释放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指神经元通过突触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传递信息的过程。
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乙酰胆碱、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神经递质的释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包括神经元的兴奋、钙离子的进入、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和释放等多个环节。
神经递质的释放对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是指神经元在接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或抑制反应。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之一。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是由神经递质的作用产生的。
当神经元接受到兴奋性神经递质时,它会产生兴奋反应;当神经元接受到抑制性神经递质时,它会产生抑制反应。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对身体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当身体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使身体处于兴奋状态;而当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副交感神经会释放乙酰胆碱,使身体处于抑制状态。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神经元的传递、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等。
这些基本方式对身体的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协调作用使得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的内部环境。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了解大脑信息平衡的关键

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了解大脑信息平衡的关键神经元是构成人类大脑的基本单位,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在大脑功能中,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神经元的兴奋与抑制机制,对于理解大脑信息传递和维持其平衡至关重要。
一、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组成。
细胞体是神经元的核心部分,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负责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树突是从细胞体伸出的一种细长突起,具有接收和传递信息的功能。
轴突是神经元中最长的突起,负责将信息传递到其他神经元或组织。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连接点。
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这一过程涉及到兴奋和抑制的机制。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电信号从树突传递到细胞体,再沿着轴突传递出去,这就是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当神经元不再受到刺激时,电信号的传递减弱或停止,这就是神经元的抑制过程。
二、神经元的兴奋机制神经元的兴奋主要依靠离子通道和动作电位。
离子通道是神经元膜上的一种通道结构,可以控制离子的进出。
在兴奋过程中,神经元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将外部的钠离子引入细胞内部,使细胞内部的电位变化,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一种短暂而快速的电流,通过轴突迅速传递。
神经元的兴奋不仅依赖于单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还与周围神经元的输入有关。
神经元的树突可以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这些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神经元细胞体。
如果神经元接收到的外部输入超过了某个阈值,就会触发兴奋过程。
三、神经元的抑制机制神经元的抑制主要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实现。
神经递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当神经元被抑制时,细胞内的神经递质会抑制动作电位的形成或传递。
一种常见的神经递质是γ-氨基丁酸(GABA),它是大脑中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之一。
当GABA释放到神经元细胞体或轴突附近时,它会结合到神经元膜上的特定受体上,导致离子通道的打开或关闭,从而抑制神经元的动作电位的形成或传递。
抑制机制对于大脑的信息平衡至关重要。
神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的调控机制

神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的调控机制神经系统与身体的各项功能息息相关。
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作,神经系统需要调控各种过程,包括心跳、呼吸、消化、运动等。
此外,神经系统还需要调控情绪、记忆、思维等高级功能。
这些调控过程依赖于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这些相互作用中,神经元可能发挥抑制性或兴奋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神经抑制性和兴奋性的调控机制。
神经抑制性调控机制神经抑制性的作用是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抑制性的调控机制是多样的,包括突触抑制、神经递质抑制以及神经调节等。
突触抑制是一种重要的神经抑制性调控机制。
突触抑制依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抑制性神经递质有许多种类,包括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
这些抑制性神经递质能够使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从而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突触抑制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如果突触抑制不足,神经元的活动过于频繁,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
神经递质抑制也是一种神经抑制性调控机制。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一种信号分子。
神经递质能够影响神经元的活动,包括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与抑制性。
许多神经递质具有抑制性作用,如前面提到的GABA和Gly,还有肌动素(ATP)等。
这些神经递质能够通过与神经元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神经递质抑制对于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同样至关重要。
神经调节是一种神经抑制性调控机制。
神经调节是指神经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之间相互调节的过程。
这些部分包括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神经回路和神经系统整体。
神经调节可以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突触之间的连接和神经递质的释放来实现。
例如,某些神经元可以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调节其他神经元的活动。
这些神经调节过程能够确保神经系统正常运作。
神经兴奋性调控机制神经兴奋性是指神经元的活动水平上升的过程。
神经兴奋性调控机制也是多样的,包括突触兴奋、神经递质兴奋以及神经调节等。
突触兴奋是一种神经兴奋性调控机制。
神经元兴奋性与抑制性的调节机制研究

神经元兴奋性与抑制性的调节机制研究神经元作为神经系统中的基本单位,其兴奋性和抑制性的调节机制是神经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一、神经元兴奋性调节机制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机制主要涉及离子通道和递质受体的作用。
1. 离子通道离子通道是神经元兴奋性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
不同类型的离子通道对于不同类型电信号的产生和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当神经元被去极化,其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会打开,使离子(如钾,钠等)从细胞内流出或进入。
这种电位变化产生了动作电位,使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中传递。
2. 递质受体除了离子通道,递质受体也对神经元兴奋性起着重要作用。
大多数药物对于神经元活动的调节就是通过递质受体来实现的。
不同类型的递质受体对于不同类型的递质(如神经递质,激素等)有不同的敏感度。
结合不同递质,递质受体可以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离子通道的构象改变,使神经元活动产生变化。
二、神经元抑制性调节机制神经元抑制性调节的机制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突触抑制突触抑制是神经元抑制性调节的主要机制之一。
不同类型的突触(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对神经元的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在突触抑制机制中,抑制性神经元通过释放抑制型神经递质(如GABA),使兴奋性神经元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等)不能发挥其作用,从而达到神经元的抑制。
2. 物理抑制物理抑制也是神经元抑制的一种机制。
它主要表现为髓鞘的存在对于神经元兴奋的阻碍。
髓鞘是一种沿神经轴突形成的脂质层,起到保护神经轴突、增强电信号传导速度的作用。
由于髓鞘的存在,神经元在兴奋时需要更多能量,传导速度也会降低,从而抑制神经元的活动。
三、神经元兴奋性与抑制性的平衡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是神经元活动中的两个主要方面。
它们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神经网络。
在神经元网络中,兴奋性神经元和抑制性神经元的数量、位置和细胞活动的同步性都会影响神经元信号传递的形式和效果。
例如某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会导致抑制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从而使神经元出现过度活跃,引起异常反应。
神经元兴奋性的控制机制

神经元兴奋性的控制机制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具有传递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神经元的兴奋性是指在外界刺激下能够引起电势变化并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元兴奋性的控制机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神经元兴奋性进行调控的机制,它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理和化学过程。
神经元兴奋性的调控机制有许多方面,下面我们就逐一来讨论。
第一,离子通道的调节。
离子通道是神经元表面的一种蛋白质,能够控制特定离子通过细胞膜。
当神经元受到外界刺激时,离子通道打开或关闭,使离子进入或离开细胞内部。
这种离子运动引起细胞内外电位的差异,从而产生动作电位。
神经元兴奋性的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以改变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差异的方式实现的。
例如,一些神经递质可以通过调节钾离子通道的开放状态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
第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它可以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与细胞结合并产生效应。
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再摄取是对神经元兴奋性进行调控的重要机制。
一些神经递质的释放可以增强神经元的兴奋性,而其他神经递质则可以抑制神经元兴奋性。
第三,突触后电位的影响。
突触后电位是指在神经元接收到突触传递信息后,细胞内部产生的电位变化。
突触后电位的形成和调节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突触后电位的抑制作用可以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
第四,神经元活动的频率。
神经元活动的频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次数。
神经元活动频率受神经元内外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神经递质浓度、温度、氧气等。
总之,神经元兴奋性的控制机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许多生理和化学过程。
这些机制的发现和研究对于理解神经科学、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关系分析

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细胞损伤关系分析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是指存在于神经元突触间隙中的化学物质,它对于神经信号的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损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针对神经递质与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在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通过调节神经元之间的信号传递,实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神经递质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发挥作用:1. 兴奋性传递:某些神经递质能够促进神经元之间的兴奋性传递,如谷氨酸和谷氨酸酸受体。
这种兴奋性传递可以使神经元放电,产生电信号。
2. 抑制性传递:其他一些神经递质则具有抑制性作用,比如γ-氨基丁酸(GABA)。
这些神经递质能够抑制神经元的活动,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程度。
二、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关系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损伤之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相互作用。
一方面,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可能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异常,从而引发神经信号传递的紊乱。
例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如果神经元细胞受到外界刺激造成损伤,细胞内的神经递质可能会过量释放,导致神经递质的浓度异常增高。
这种异常释放可能会引发神经元细胞的过度兴奋,甚至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另一方面,神经递质的异常也可能是导致神经元细胞损伤的原因之一。
一些疾病或创伤情况下,神经递质的合成、转运、释放等过程可能受到干扰,从而导致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
这种功能异常可能引发神经元细胞的异常活动,甚至导致细胞损伤。
三、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临床意义了解神经递质与神经元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首先,通过研究神经递质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神经细胞损伤的程度。
例如,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神经递质的浓度和释放情况常常有所变化,可以通过检测这些变化来确定疾病的发展程度。
其次,针对神经递质的功能异常,可以研发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神经递质使神经元兴奋什么神经递质使神
经元抑制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什么神经递质使神经元兴奋,什么神经递质使神经元抑制
课堂上简单介绍:
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对心肌是抑制性递质),谷氨酸,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ATP;
抑制性递质:5-羟色胺,甘氨酸,γ-氨基丁酸。
以下内容供教师丰富自己:
重要的神经递质有:
①乙酰胆碱。
最早被鉴定的递质。
脊椎动物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某些低等动物如软体、环节和扁形动物等的运动肌接头等,都是以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
脊椎动物副交感神经与效应器之间的递质也是乙酰胆碱,但有的是兴奋性的(如在消化道),有的是抑制性的(如在心肌)。
中国生理学家张锡钧和.加德姆(1932)所开发的以蛙腹直肌标本定量测定乙酰胆碱的方法,对乙酰胆碱的研究起了重要作用,至今仍有应用价值。
②儿茶酚胺。
包括去甲肾上腺素(NAd)、肾上腺素(Ad)和多巴胺(DA)。
交感神经节细胞与效应器之间的接头是以去甲肾上腺素为递质。
属兴奋性递质。
③5-羟色胺(5-HT)。
5-羟色胺神经元主要集中在脑桥的中缝核群中,一般是抑制性的,但也有兴奋性的。
中国一些学者的工作表明,在针刺镇痛中5-羟色胺起着重要作用。
④氨基酸递质。
被确定为递质的有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
谷氨酸是甲壳类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
γ氨
基丁酸首先是在螯虾螯肢开肌与抑制性神经纤维所形成的接头处发现的递质。
后来证明γ-氨基丁酸也是中枢的抑制递质。
以甘氨酸为递质的突触主要分布在脊髓中,也是抑制性递质。
⑤多肽类神经活性物质。
近年来发现多种分子较小的肽具有神经活性,神经元中含有一些小肽,虽然还不能肯定它们是递质。
如在消化道中存在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胆囊收缩素等都被证明也含于中枢神经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