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应用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

毕业论文(设计)-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题目: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方法。
咖啡因是茶叶中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化合物之一,其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和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
通过合适的提取方法,可以高效地提取茶叶中的咖啡因,并用于药物研发、食品加工等领域。
关键词:咖啡因,茶叶,提取方法,药用价值1. 引言茶叶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茶叶产量最大的国家。
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咖啡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咖啡因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警觉性及提神等作用,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食品加工等领域。
因此,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 目的和意义本论文的目的是探讨有效的提取咖啡因的方法,加深对茶叶中咖啡因的理解,并进一步应用于相关领域。
通过研究,可以推动咖啡因的应用和茶叶的深加工,提高茶叶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
3. 研究方法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 茶叶样品的准备:选择不同种类的茶叶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制备和处理,以得到适合提取咖啡因的样品。
(2)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优选:比较常用的提取方法,如溶剂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及微波辅助提取法等,优选适合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方法。
(3) 对提取效果进行评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气相色谱法(GC)对提取样品中的咖啡因含量进行测定,评估提取效果。
(4) 结果分析与讨论:对比不同提取方法的优缺点,并分析提取效果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提取咖啡因的方法理论和工艺参数。
4. 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优选出适合茶叶中咖啡因提取的方法;(2) 确定提取因素对咖啡因提取效果的影响;(3) 提取咖啡因的方法优化,提高其提取效率;(4) 对提取咖啡因的方法进行评估和推广。
5. 论文结构本论文共包括五个章节:(1) 引言:阐述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2) 文献综述:对咖啡因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3) 材料与方法:详细描述茶叶样品的准备和提取方法的实施;(4) 结果与讨论:对提取咖啡因的方法进行效果评估和讨论;(5) 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观点、发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咖啡因应用论文

咖啡因应用现状研究学生姓名班级0903班专业名称药物制剂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1.12答辩日期2011.1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 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咖啡因的简介 (1)1.2咖啡因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 (1)1.2.1物理性质 (1)1.2.2 化学性质 (1)1.2.3 药理学作用 (1)第二章咖啡因的临床应用 (2)第三章咖啡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第三章总结 (3)参考文献 (5)致谢 (6)第一章概述1.1 咖啡因的简介咖啡因:(Caffeine )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滥用咖啡因通常也有吸食和注射两种形式,其兴奋刺激作用及毒副反应、症状、药物依赖性与苯丙胺相近。
1.2 咖啡因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1.2.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或六角棱柱状结晶, 熔点238°, 178°, 升华。
1g溶于46ml水、5.5ml 80°的水、1.5ml 沸水、66ml乙醇、22ml 60°的乙醇、50ml 丙酮及5.5ml 氯仿等。
IRνmax cm -1: 3100, 2970, 1700, 1660, 1550, 1480, 1360, 1240, 1020, 980, 750, 610; UVλMeOHmax nm (ε): 272(8510); NMR (CDCl3) δ: 3.4, 3.6, 4.0, 7.6; MSm/e: 194 (100), 67 (66), 109 (66), 55 (44), 82 (39), 42 (28), 40 (18), 41 (16)。
咖啡因

咖啡因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摘要;咖啡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常用,具有促进兴奋、强心、解毒、利尿、助消化等多种功效,已经在食品、医药行业得以广泛应用。
咖啡因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以及其重要的科研应用价值,一直受到普遍关注。
关键词:咖啡因、应用价值、研究进展咖啡因:(Caffeine )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滥用咖啡因通常也有吸食和注射两种形式,其兴奋刺激作用及毒副反应、症状、药物依赖性与苯丙胺相近。
一、咖啡因体内代谢过程咖啡因口服后主要在胃肠道快速而完全的吸收,约在15—60分钟达峰值浓度,峰值可持续到120分钟,胃排空延迟是导致峰值变异的主要原因(Benowitz.1990)。
当咖啡因由小肠进入门脉循环时,会经过首过消除效应,主要由分布在肠壁和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作用,之后再进入全身大循环。
因为咖啡因首过消除效应较弱,所以咖啡因经吸收后,能完全地进入全身组织并且自由通过血.脑、胎盘、血.睾屏障(Miners等.1996)。
咖啡因系统平均清除率约为150ral/rain,半衰期为2—4.5小时(Lelo等.1986),有的个体则长达12小时咖啡因隔夜一般就会被肝脏代谢清除,只有不到5%的咖啡因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Devoe等.1993)。
咖啡因体内代谢过程复杂,在尿液中现今已发现咖啡因15种代谢产物,参与代谢过程的酶也逐一证实。
咖啡因生物合成的分析和应用

咖啡因生物合成的分析和应用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常见的碱性物质,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并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
它主要存在于咖啡、茶、可可、可乐等饮料中,也可用于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咖啡因的生物合成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对咖啡因生物合成的分析和应用做一些探讨。
一、咖啡因生物合成的分析咖啡因在咖啡豆中的含量高达1-2%,在茶叶中的含量为1-5%,是一种含量较高的次生代谢产物。
咖啡因的生物合成过程经过与植物天然生长环境相关的多种调控机制,其中各种相关的荷尔蒙和酶是重要的调控因素。
咖啡因的生物合成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通过苯丙氨酸接受反式腺嘌呤核苷酸(TMP)的氨基甲酸基团而合成出次黄嘌呤酸(xanthosine),此步骤由精氨酸合成酶(ornithine carbamoyltransferase,OCT)和TMP径向羧化酶(trifunctional indole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TIGS)催化。
第二阶段是由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将次黄嘌呤酸转变并氧化为黄嘌呤(xanthine)。
再由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将黄嘌呤氧化为尿酸(uric acid)。
第三阶段是尿酸由咖啡因合酶(caffeine synthase,CS)反应,使之转变为咖啡因。
在咖啡豆中,由于存在几倍于茶叶中的咖啡因,因此以咖啡豆为例,咖啡因反应的母体物质尿酸占总量的70%以上。
其合成过程由咖啡因合酶和3-甲基黄嘌呤基转移酶(methyl-xanthosine transferase,MXMT)催化。
二、咖啡因的应用咖啡因在医药、化妆品、食品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咖啡因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细节:1.医药领域咖啡因在医药领域中的作用主要是刺激中枢神经系统。
重要的应用包括治疗哮喘、头痛、疲劳、低血压等症状,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的形式进行使用。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

咖啡因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咖啡因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刺激物质,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和饮料中,如咖啡、茶、可乐和巧克力等。
它对人体的药理作用和应用非常丰富,包括中枢神经兴奋、兴奋呼吸中枢、抑制疲劳、提神醒脑、增强注意力和记忆力等。
首先,咖啡因作为一种兴奋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
它可通过抑制脑内一种叫做adenosine的神经递质的作用,增加神经兴奋性物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或中枢兴奋性物质等的释放,从而提高大脑的兴奋状态,使人精神焕发。
一般来说,摄入适量的咖啡因可以增强注意力和提高反应速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其次,咖啡因还具有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它能够刺激脑干呼吸中枢,增加呼吸运动,使呼吸更有节律,气体交换更加顺畅。
这是为什么许多消化不良、胸闷的人在喝咖啡后感到舒缓的原因之一此外,咖啡因还有抑制疲劳的作用。
它可以影响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疲劳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延缓疲劳的发生,增加肌肉功能的持续时间。
因此,适量摄入咖啡因不仅可以增加身体的活力和耐力,还可以减轻肌肉疼痛和疲劳感。
此外,咖啡因还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具有利尿作用。
它可以抑制腎小管对尿液重吸收的作用,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从而起到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的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喝咖啡后会频繁上厕所的原因之一最后,咖啡因还可以作为一种止痛剂应用于临床。
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增加一些镇痛药的效果。
在一些疼痛患者中,联合使用少量的咖啡因能够增强镇痛药的效果,减轻疼痛感。
尽管咖啡因在许多方面具有药理作用和应用,但过量的摄入也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太多的咖啡因会使人感到焦虑、不安、疲劳,睡眠质量下降,产生心悸、失眠等不良反应。
对于一些特定的人群,如孕妇、儿童、高血压患者和心脏病患者,摄入过多的咖啡因可能会有严重的影响。
综上所述,咖啡因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刺激物质,其药理作用和应用广泛而多样。
适量摄入咖啡因可以提高注意力、兴奋呼吸中枢、抑制疲劳、促进尿液排出和增强止痛效果等。
咖啡因的作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咖啡因的作用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咖啡因是一种广泛被使用的心理刺激剂,它被广泛应用于咖啡、茶以及一些碳酸饮料和能量饮料中。
咖啡因具有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能够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咖啡因的作用机制以及它对身体的影响。
一、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咖啡因通过与腺苷受体结合,抑制腺苷的活跃性,从而产生其兴奋和刺激作用。
腺苷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在大脑中具有镇静和抑制神经活动的作用。
咖啡因与腺苷受体的作用导致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
二、咖啡因对身体的影响1. 提神醒脑:咖啡因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剂,能够快速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增强思维能力和记忆力。
适量摄入咖啡因能够在工作学习中提供短暂的精力提升。
2. 改善运动表现:研究表明,适量的咖啡因摄入可以增加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改善运动表现。
咖啡因能够刺激神经系统,增强肌肉的收缩,延缓疲劳,使人在运动中更持久,更有力。
3. 解除头痛:少量的咖啡因摄入可以缓解头痛。
事实上,一些非处方止痛药中常含有咖啡因成分,因为咖啡因能够促进局部血管的收缩,缓解血管扩张引起的头痛。
4. 引起依赖性:咖啡因具有一定的成瘾性,长期大量摄入会导致机体对咖啡因的依赖。
戒断咖啡因会引发一系列戒断症状,如头痛、焦虑和疲劳等。
5. 影响睡眠质量:咖啡因摄入会影响睡眠质量,延迟入睡时间,导致失眠。
咖啡因的半衰期较长,摄入咖啡因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全排除体外,因此应避免在睡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
6. 胃肠道问题:过量的咖啡因摄入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如胃痛、胃灼热感、消化不良和腹泻等。
某些人对咖啡因的胃肠道刺激更敏感,摄入咖啡因后容易出现这些不适症状。
7. 心血管影响:咖啡因具有一定的心血管刺激作用,大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心率和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尤其对于存在心脏病、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人群,应谨慎摄入咖啡因。
结论咖啡因作为一种心理刺激剂,在适量摄入的情况下,可以提高警觉性和注意力,改善运动表现,并缓解头痛。
咖啡论文总结报告范文

一、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咖啡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通过对咖啡文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旨在揭示咖啡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咖啡消费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适量饮用咖啡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过量饮用则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二、引言咖啡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咖啡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咖啡的生理作用、心理作用以及社会文化角度,对咖啡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探讨。
三、咖啡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生理作用(1)咖啡因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适量饮用咖啡可以提高注意力、减轻疲劳,有利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2)咖啡中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延缓衰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心理作用(1)咖啡因可以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提高情绪,减轻抑郁症状。
(2)适量饮用咖啡可以缓解焦虑,降低心理压力。
3. 社会文化作用(1)咖啡消费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有助于增进人际交往,提高生活质量。
(2)咖啡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具有时尚、潮流的特点,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四、咖啡消费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 适量饮用咖啡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2.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导致焦虑、失眠、心慌等心理问题,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长期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导致依赖性,影响身心健康。
五、结论本文通过对咖啡文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1. 适量饮用咖啡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2. 过量饮用咖啡可能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3. 咖啡消费应适度,以维护身心健康。
六、建议1. 咖啡爱好者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适量饮用咖啡。
2. 咖啡生产商和销售商应加强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饮用咖啡。
3. 社会各界应关注咖啡消费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共同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咖啡因(Caffeine)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通过抑制腺苷受体来产生兴奋和提神的效果。
它存在于许多饮料和食物中,如咖啡、茶叶、可可、巧克力和某些药物中。
本文将探讨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包括能量提升、注意力增强、代谢加速、心血管效应以及副作用等。
一、能量提升咖啡因作为一种兴奋剂,它可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帮助人们感到更加清醒和有活力。
许多人在早晨饮用咖啡或茶来开始一天,就是为了获得能量的提升。
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抑制腺苷受体,阻止腺苷分子结合到受体上,从而减少腺苷的抑制作用,使得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增加。
这种兴奋效应可导致疲劳减轻、警觉度增加和大脑功能的改善。
二、注意力增强许多人发现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可以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
研究表明,适量的咖啡因摄入可以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在大脑中的释放,促进神经元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思考能力和反应时间。
此外,咖啡因还可以改善工作记忆和注意力分配,并减轻疲劳感,使人们更加专注于学习和工作任务。
三、代谢加速咖啡因可以促进代谢率的提高,帮助身体更有效地消耗能量。
研究表明,咖啡因可以通过增加细胞内脂肪酸的释放和氧化来提高脂肪代谢水平。
此外,咖啡因还可以刺激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增加能量消耗和热量的生成。
因此,适量的咖啡因摄入被认为可以增加脂肪氧化和体重控制。
四、心血管效应咖啡因可以导致心血管系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
研究表明,适度摄入咖啡因可以增加心率和收缩压,同时扩张冠状动脉,促进血流量的增加。
这些效应可能与咖啡因对肾上腺素的刺激作用有关。
然而,摄入过量的咖啡因可能导致心血管问题,如心律不齐和高血压,因此在摄入咖啡因时需要注意适量。
五、副作用除了以上的积极影响之外,咖啡因还可能引起一些负面副作用。
一些人对咖啡因的代谢和耐受性较差,可能会出现失眠、焦虑、头痛、胃痛和心悸等不良反应。
此外,过量摄入咖啡因也可能导致中毒症状,包括肌肉震颤、呼吸急促、心律不齐甚至昏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咖啡因应用现状研究学生姓名班级0903班专业名称药物制剂技术系部名称制药工程系指导教师提交日期2011.12答辩日期2011.1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12 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1咖啡因的简介 (1)1.2咖啡因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 (1)1.2.1物理性质 (1)1.2.2 化学性质 (1)1.2.3 药理学作用 (1)第二章咖啡因的临床应用 (2)第三章咖啡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第三章总结 (3)参考文献 (5)致谢 (6)第一章概述1.1 咖啡因的简介咖啡因:(Caffeine )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适度地使用有祛除疲劳、兴奋神经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和昏迷复苏。
但是,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
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滥用咖啡因通常也有吸食和注射两种形式,其兴奋刺激作用及毒副反应、症状、药物依赖性与苯丙胺相近。
1.2 咖啡因的性质及其药理作用1.2.1物理性质白色粉末或六角棱柱状结晶, 熔点238°, 178°, 升华。
1g溶于46ml水、5.5ml 80°的水、1.5ml 沸水、66ml乙醇、22ml 60°的乙醇、50ml 丙酮及5.5ml 氯仿等。
IRνmax cm -1: 3100, 2970, 1700, 1660, 1550, 1480, 1360, 1240, 1020, 980, 750, 610; UVλMeOHmax nm (ε): 272(8510); NMR (CDCl3) δ: 3.4, 3.6, 4.0, 7.6; MSm/e: 194 (100), 67 (66), 109 (66), 55 (44), 82 (39), 42 (28), 40 (18), 41 (16)。
1.2.2化学性质咖啡因属于甲基黄嘌呤的生物碱[1]。
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
它的化学式是C8H10N4O2。
它的化学名是1,3,7-三甲基黄嘌呤或3,7-二氢-1,3,7三甲基-1H-嘌呤-2,6-二酮。
分子量,194.191.2.3药理学作用咖啡因开始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因此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增加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
最后进入脊髓并保持一个较高的剂量。
其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骨骼肌,舒张血管和利尿等作用[2]。
对中枢兴奋作用较弱,小剂量增强大脑皮层兴奋过程,振奋精神,减少疲劳。
剂量增大可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亦可以兴奋脊髓,特别当这些中枢处于抑制状态时,作用更显著。
在体内,关于咖啡因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大致的几种机理如下:1.2.4 不良反应小剂量或饮含咖啡因的饮料过多可有恶心、头痛、失眠;大剂量应用可致焦躁不安,过度兴奋、耳鸣、眼花;过大剂量可致肌肉抽搐和惊厥;还可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溃疡。
可应用镇静药对抗之。
长期应用可发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第二章咖啡因的临床应用咖啡因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200mg)即可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成分。
在动物实验,咖啡因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和中脑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3]。
较大剂量时则要直接兴奋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呼吸加深加快,血压升高;在呼吸中枢受抑制时,尤为明显。
中毒剂量时则尚兴奋脊髓,动物发生阵挛性惊厥。
咖啡因可直接兴奋心脏、扩张血管(冠状血管、肾血管等),但此外周作用常被兴奋迷走中枢及血管运动中枢的作用所掩盖,故无治疗意义。
此外,咖啡因还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利尿及刺激胃酸分泌。
近报道称治疗量咖啡因和茶碱能在体内竞争性抗腺苷受体,又知腺苷有镇静、抗惊厥及收缩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咖啡因主要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
此外,咖啡因还常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4]。
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
1.提神养脑:会刺激脑部的中枢神经系统,延长脑部清醒的时间,使思路清晰、敏捷,且注意力较为集中,可提高工作及学习的效率。
2.抗忧郁:少量的咖啡因可使人精神振奋,心情愉快,纾解犹豫的现象。
3.控制体重:咖啡因能提高人体消耗热量的速度,一项研究发现100毫克的咖啡因(约1呗咖啡),可加速脂肪分解,能使人体的新陈代谢率增加百分之三至四,增加热能的消耗,适量饮用,有减重效果。
4.促进消化:咖啡因会刺激交感神经,提高胃液分泌,如果在饭后适量饮用,有助消化。
5.利尿:咖啡具有利尿作用,可提高排尿量,因而使上厕所次数增加。
6.改善便秘:咖啡可刺激肠胃激素或蠕动激素,产生通便作用,可当快速通便剂。
7.止疼:咖啡因作为一个药品时,可以加强某些止痛剂的效果。
8.增强身体捷度:咖啡因也有助于在运动时,使运动阀值降低,增加身体的敏捷度,使与运动员缔造较好的成绩。
第三章咖啡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咖啡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它被作为食品添加剂而广泛地应用于饮料中。
除咖啡外,含咖啡因的饮料非常多,其中一类是饮料中天然存在的咖啡因,如可可、茶,另一类是将咖啡因添加在饮料中,如某些汽水、果汁。
3.1咖啡咖啡有提神醒脑的效果,因为其中含有咖啡因。
在美国,差不多75%被服用的咖啡因是来自咖啡。
一般来说,市场上一杯普通中杯装即磨咖啡,含有150至200毫克咖啡因,一袋速溶咖啡中咖啡因约为66毫克。
3.2茶我们常喝的各种绿茶、红茶、乌龙茶等,都含有咖啡因。
茶中咖啡因含量与泡茶方法、时间有关,绿茶的咖啡因含量从每杯(约227克)30毫克至50毫克不等。
红茶平均每杯含咖啡因约47毫克。
3、汽水很多汽水饮料以及功能性饮料都含有咖啡因,一罐330毫升的可乐咖啡因含量约有33毫克。
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性神经,因此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儿童尤其应注意。
4、巧克力巧克力中的咖啡因含量相对较少,以至于人们常常将其忽略。
一块约40克的牛奶巧克力含有相当于6毫克的咖啡因,另外,巧克力味及咖啡味的牛奶、雪糕、乳酪等也可能含有咖啡因。
第四章总结咖啡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在医药方面的还是食品、饮料方面的都是既有好处既有坏处的,所以在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食品或者药品时一定要严格的注意,尤其是少年儿童还有老人,都应该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的不同来进行选择和使用,不能盲目的进行用药,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只有正确的使用了材能发挥它的正常药效、药理作用,维护人类的生命健康。
1.咖啡提神不可取很多人可惯性不进早餐空腹上学或上班,只依赖一杯咖啡来保持头脑清醒。
不少人在疲劳时依赖咖啡、浓茶来提神解乏,时间一长,容易形成“咖啡依赖症”,这是十分有害的。
需要提醒的是,因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日间饮用的咖啡因可能妨碍人晚上的睡眠,缩短正常的睡眠时间。
咖啡因亦会增加晚上醒来的次数,并影响人进入熟睡。
这样会导致睡眠质量欠佳,继而令人渴求饮用更多含咖啡因的饮品,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儿童远离咖啡因处于身体发育期的儿童因远离咖啡因。
儿童如果引用了过多咖啡因会出现疼痛、头晕、烦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肌肉震颤,写字时手发抖。
美国学者对含咖啡因的饮料对少年儿童睡眠方式与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凡是饮用含咖啡因饮料的孩子,夜间入睡慢,睡眠浅,容易醒,白天常打瞌睡,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
咖啡因会刺激胃部蠕动和胃酸分泌,引起肠痉挛,常饮含咖啡因的儿童容易产生不明原因的腹痛,长期过量摄入咖啡因会导致慢性胃炎。
咖啡因能使胃肠壁上的毛细血管扩张,刺激肾脏机能,使肾水流增加,导致孩子多尿,钙排出量随之增多,儿童的骨骼发育也会因此受到影响。
同时,咖啡因会破坏儿童的维生素B1,引起维生素B1缺乏症。
参考文献[1] 陈炳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 陈东达(日),著,甘国材,译。
饮茶纵横谈,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3] 胡文锋,崔乃杰,高仲阳,国家基本药物及新特药临床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6,316.[4] 董善士,王义明,林似兰,等,维磷补汁中咖啡因的HPLC分析条件的单纯形法优化,[J],中国科技大学,1987,18(3);209.致谢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和工作,本次毕业论文已经接近尾声,作为一个专科生的毕业论文,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工作的同学们的支持,想要完成这个毕业论文是难以想象的。
感谢我的母校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三年来对我的培养和教育,母校您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在此,我祝愿母校越办越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感谢制药系各位老师,你们不仅教授我知识。
,而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三载,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
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感谢在一起愉快的度过三年时光的我的舍友们,正是由于你们的帮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疑惑,直至论文的顺利完成。
本论文是在李素霞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
从论文题目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邸青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
在此谨向李素霞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由于水平有限,论文中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之处,恳请老师们予以斧正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