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变 反应热时教学设计一

合集下载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化学《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反应热与焓变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

2、知道反应热、中和热的概念,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并能根据测定数据计算反应热。

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建构模型,并解释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反应热、焓变的含义,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为H2的键能,它表示断开1mol H2需要吸收的
能量为436KJ。

同理,Cl2的键能为243KJ/mol,
HCl的键能为431KJ/mol。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键
能来计算反应热。

【总结归纳】等压条件下:反应热=焓变
宏观上: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微观上: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
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反应
热来定量的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
量,并以中和热为例进行了反应热的测定实验,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分析了化学反应产生反
应热的原因。

【板书设计】
反应热与焓变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
1、体系与环境
2、反应热的概念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4、中和热的概念
二、反应热与焓变
1、概念理解:内能、焓、焓变
2、焓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系
放热反应,ΔH<0,焓值减小;吸热反应,ΔH>0,焓值增大宏观上:ΔH=H(生成物)-H(反应物)
微观上: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Δ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1.1.2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2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引导探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主动寻找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加强合作与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7.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反应热与焓变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知识的实用性。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反应热与焓变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案例分析等。
强调反应热与焓变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反应热与焓变。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反应热与焓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掌握反应热与焓变的基本概念:学生能够理解反应热的定义、计算方法和焓变与能量守恒的关系。
2.提高实验与探究能力: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反应热的测定方法、计算过程以及能量守恒的应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判断和问题解决能力。
4.增强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反应热与焓变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实验报告评价:
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我会要求他们撰写实验报告,其中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等。我会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认真评价,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水平。对于优秀的实验报告,我会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于需要改进的报告,我会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并指导他们如何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1册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

《反应热与焓变》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课时内容是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中模块一化学反应原理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1.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

2.学业要求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能解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择性必修一化学反应原理中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内容。

通过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的多样性,通过宏观辨识认识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通过微观探析反应热与键能的关系,理解反应热是如何产生的,培养学生以变化的观念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中学习化学反应与热能的基本知识,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温度感官变化,以及宏观总能量的变化判断吸热放热反应,了解一些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例。

在选择性必修阶段,需要带领学生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深入理解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并进行相关计算。

学生的薄弱之处在于利用键能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以及结合图形分析和计算相关反应热。

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反应热与反应焓变之间的关系。

3.从宏观角度辨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

4.从微观角度探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能根据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

【评价目标】1.通过对真实情境中能量转化形式的辨识诊断学生对能量转化多样性的掌握程度2.通过解释内能和焓变的关系,诊断学生对焓变可以在特定的条件下定量描述反应热的掌握程度。

3.通过焓变及图形辨认定性描述反应热,诊断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通过焓变判断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4.通过键能定量计算反应热,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1-1-1 焓变 反应热 教案1

【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1-1-1 焓变 反应热 教案1

焓变反应热【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H的“+”与“-”。

【教学过程】:【引入】能量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

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回忆】化学键在形成和断裂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思考】1、氢原子和氢原子分开时,化学键怎么变?能量怎么变化?多了?少了?从哪来?到哪去?化学键的变化与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2、氢原子和氢原子靠近时,化学键怎么变?能量怎么变化?多了?少了?从哪来?到哪去?化学键的变化与能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3、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观察H2(g)+Cl2(g)=2HCl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1、2、3、【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一、反应热焓变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ΔH,单位:kJ/mol 或kJ•mol-12、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反应热用ΔH表示,其实是从体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热反应:体系环境,体系将能量释放给环境,体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热反应的ΔH<0,为“-”吸热反应:环境体系,体系吸收了环境的能量,体系的能量升高,因此,吸热反应的ΔH>0,为“+”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见下图:能量能量3、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计算】根据教材提供的键能数据计算H2与Cl2反应的反应热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

1.1.1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1.1反应热焓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学生在实验设计中,能够尝试创新方法,优化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学生在课外拓展中,关注化学研究前沿,激发了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板书设计
1.反应热与焓变的概念及其关系:
-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能量差
-关系:反应热=焓变
2.恒压反应焓变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ΔH = ΣH(生成物) - ΣH(反应物)
2.讨论法:在讲解过程中,针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结合课本中的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反应热与焓变的动画、图示和实例,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注意事项: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与能量成正比
3.常见反应的焓变实例分析:
-燃烧反应:放热反应,焓变为负
-酸碱中和反应:放热反应,焓变为负
-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焓变为负
-水解反应:吸热反应,焓变为正
4.焓变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题讲解:计算某化学反应的焓变
-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2)查找各物质的摩尔热容;3)代入公式计算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反应热与焓变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反应热与焓变”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学生能够列出恒压反应焓变计算公式,并熟练运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9:1.1.1 焓变 反应热

教学设计9:1.1.1 焓变 反应热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的概念。

2.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3.学习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意义。

4.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讨论】在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当中,有哪些反应伴随着能量(热量)变化?【引言】通过讨论知道,在化学反应当中,常件有能量变化,现在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板书】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又称焓变。

(1)符号:用ΔH 表示。

(2)单位:一般采用kJ•mol-1。

(3)研究对象:一定压强下,在敞口容器中发生的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4)反应热产生的原因:【设疑】例如:H2(g)+Cl2(g) === 2HCl(g)实验测得l mol H2 与l mol Cl2 反应生成2 mol HCl 时放出184.6 kJ 的热量,从微观角度应如何解释?【电脑投影】【析疑】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

吸收总能量为:436 kJ+243 kJ=679 kJ,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

释放总能量为:431 kJ+431 kJ=862 kJ,反应热的计算:862 kJ —679 kJ =183 kJ[讲述]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组成生成物、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新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中旧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的差就是此反应的反应热。

焓变与反应热教案

焓变与反应热教案

焓变与反应热教案教案标题:焓变与反应热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2. 掌握计算焓变和反应热的方法。

3. 理解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室设备和材料,包括烧杯、热力计、试管、温度计等。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热化学反应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实际例子,如燃烧、溶解等,引发学生对焓变和反应热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师提问学生:你们对焓变和反应热有什么了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概念解释(10分钟)1. 教师给出焓变和反应热的定义和概念解释,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和解释。

2. 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计算方法。

实验演示(20分钟)1. 教师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例如将一定质量的铜粉与稀硝酸反应,观察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2. 教师使用热力计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计算出反应的焓变和反应热。

3. 教师解释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

练习与讨论(15分钟)1.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a. 如何计算焓变和反应热?b. 焓变和反应热的单位是什么?c. 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有哪些?2. 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进行讨论和解答。

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供更多的实例和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焓变和反应热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焓变和反应热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等。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焓变和反应热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化学反应进行实验,并测量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计算焓变和反应热。

2. 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焓变和反应热在其他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并撰写研究报告。

《第一章第一节反应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第一章第一节反应热》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19选修1

《反应热》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2. 学会通过实验测量反应热,理解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反应热的测量实验、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量热计、温度计、搅拌器等。

2. 准备实验药品,包括氢气、氧气、氮气等。

3. 准备PPT课件,包括反应热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4. 准备教学材料,包括反应热与焓变的图表、热化学方程式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反应热有关的实例,如冰箱冷藏食物、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热的概念和意义。

2. 概念讲解a. 反应热: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释放的能量或吸收的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也称反应热。

b. 焓(H):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用焓来描述物质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一定的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c. 热化学方程式:用文字和化学计量数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不仅能表示出反应的热效应,还能表示出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3. 实验探究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燃烧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或白磷,通过测定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来验证反应热。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反应热的具体数值。

4. 反应热的计算与应用a.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通过计算得出反应热。

b. 讨论反应热在化学实验、工业生产、新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

c.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应热进行计算,如盖斯定律在能量守恒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反应热的概念、意义和应用,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6. 课后作业布置与反应热相关的思考题和实验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反应热的概念,掌握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能够计算反应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当生成2 mol HF和2 mol HCl时,哪个反应放 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
因为F2 比Cl2 活泼,能量高,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 并且HF比HCl稳定,具有的能量低。
已知:化学键 H-H F-F Cl-Cl H-F H-Cl 键能/(kJ/mol) 436 155 243 565 431
2.微观: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与新的 化学键形成时所放出的能量不同。
选修4课件
-7-
从键能角度分析:
吸收总能量=436 KJ+243 kJ=679 KJ 放出总能量=2×431 KJ=862 KJ 反应放热=862 KJ-679 kJ=183 KJ
选修4课件
-8-
一、反应热 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
选修4课件
-15-
归纳总结
△H 的两种判断方法:
(1) 定性判断:(宏观)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则为放热反应; 反之,吸热反应。 (2) 定量计算:(微观)
△H =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若△H <0时为放热反应,△H >0时为吸热反应
选修4课件
-16-
思考交流
已知: H2 + F2 = 2HF H2 + Cl2 =2HCl
选修4课件
-13-
[强调]吸热反应特征是大多数反应过程需要持续加 热,但有的不需要加热。
比如: Ba(OH)2·8H2O和NH4Cl固体反应, 放热反应有的开始时需要加热以使反应启动。 即反应的吸、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选修4课件
-14-
探究交流
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到底取决于什么呢? 宏观上: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微观上:所有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所有新键形成放出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选修4课件
-1-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选修4课件
-2-
庆典时的烟火
钢铁的炼制
火苗
选修4课件
-3-
第1课度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原因。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符号及单位。
3.了解△H 大小的两种判断方法。
学习重点: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的原因; 2.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符号及单位;
选修4课件
-12-
思考交流
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同时又总是伴随
着能量的变化.在我们以前所学的化学反应中有哪
些是放热反应?有哪些是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 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 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 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
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又称作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1)
选修4课件
-9-
知识拓展
焓是与物质的内能有关的一个物理量,但它又不同 于物质的内能。单位为kJ/mol,不可以测量。化学研究 表明,对于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 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同时可能伴随着反应 体系体积的改变),而没有转化为电能、光能等其他形 式的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就等于反应前后物质的焓的 变化,即焓变。因此,可用焓变代替反应热。
选修4课件
-10-
提示:把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称为反应体系, 而把除它们之外的物质称为环境。
选修4课件
-11-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能 量
反应物
△H <0
放热
能 量
吸热
生成物
△H >0
生成物 反应过程
反应物 反应过程
放热反应: ΔH <0或 ΔH 为“-” 吸热反应: ΔH >0 或ΔH 为“+”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微观: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是怎样发
生的?与能量有什么关系?
选修4课件
-6-
讨论交流
1.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通常不相等,当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能转 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出来,当反应物的总能量 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将其他形式的能 量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总 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掌握△H大小的两种判断方法。
学习难点: 1.由能量转化的原因分析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2.掌握△H大小的两种判断方法。
选修4课件
-4-
温故知新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旧键断裂需要 吸 收 能量,新键形 成会 放 出 能量。
选修4课件
-5-
讨论交流
为什么化学反应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选修4课件
-17-
拓展演练
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D ) A. C6H12O6+6O2 酶 6CO2+6H2O
B. CH3COOH+KOH
CH3COOK+H2O
C. A+B
C+D; △H <0
D.破坏生成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小于破坏
反应物全部化学键所需能量
选修4课件
-18-
拓展演练
2.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化学 键的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mol化学键时释放(或吸 收)出的能量。已知白磷和P4O6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现 提 供 以 下 化 学 键 的 键 能 ( kJ·mol1 ) : P—P : 198 P—O:360 O=O:498则反应P4(白磷)+3O2= P4O6
的反应热△H 为 ( A )
A.-1638 kJ·mol1 B.+1638 kJ·mol1 C.-126 kJ·mol1 D.+126 kJ·mol1
选修4课件
-19-
课堂小结
概念
反应热 焓变
定义 表示方法
符号 单位
判断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