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光纤通信(1)
光纤通信课件第6章 WDM

WDM系统的基本结构
光接收机: 由光前置放大器(PA)放大经传输而衰减的主信道光信 号。 光分波器从主信道光信号中分出特定波长的光信号。 接收机不但要满足一般接收机对光信号灵敏度、过载 功率等参数的要求,还要能承受有一定光噪声的信号, 要有足够的电带宽。
WDM系统的基本结构
光监控信道(OSC: Optical Supervisory Channel): 主要功能:监控系统内各信道的传输情况。 在发送端,插入本结点产生的波长为λs(1510 nm)的 光监控信号,与主信道的光信号合波输出。 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分离,输出λs 波长的光 监控信号和业务信道光信号。 帧同步字节、公务字节和网管所用的开销字节等都是 通过光监控信道来传送的。
WDM复用原理
波分复用的常规分类
➢ 光频分复用(OFDM):光频(信)道间距很小的频分复用。 ➢ 密集波分复用(DWDM):光频(信)道间距小于10nm的波分
复用,D:Dense (密集) ➢ 粗波分复用(CWDM):光频(信)道间距大于10nm 的波分复
用, C: Coarse (粗),也称稀疏波分复用。 ➢ DWDM(1550波段)的标准信道间距:
WDM复用原理
WDM系统的基本构成: 将不同波长的信号结合在一起经一根光纤输出的器件 称为复用器(也叫合波器)。 反之,经同一传输光纤送来的多波长信号分解为各个 波长分别输出的器件称为解复用器(也叫分波器)。 复用器和解复用器一般是相同的(除非有特殊的要求)。
WDM复用原理
WDM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双纤单向传输: 单向WDM传输:所有光通路同时在一根光纤上沿同 一方向传送。在发送端将载有各种信息的、具有不同 波长的已调光信号λ1,λ2,…,λn通过光复用器组合在一起, 并在一根光纤中单向传输。在接收端通过光解复用器 将不同波长的信号分开,完成多路光信号传输的任务。
光纤通信

第一章 概述1 用光导纤维进行通信最早在哪一年由谁提出? 1966年由英籍华人高锟提出。
2 光纤通信有哪些优点?频带宽、传输容量大;损耗小、中继距离长;重量轻、体积小; 抗电磁干扰性能好;泄漏小、保密性好;节约金属材料,有利于资源合理使用。
3 光纤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作用。
点对点光纤通信系统通常由光发射机、光纤、光中继器和光接收机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光放大器光纤信息光发射机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转变为光信号注入光纤传输,它通常由复用器、调制器和光源组成。
复用器的作用是把多路信息信号复用为时分复用(TDM )信号或频分复用(FDM )信号。
调制器的作用是用复用信号直接调制(IM )激光器(LD )的光强,或通过外调制器调制 LD 的相位。
光源是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以便在光纤中传输。
光接收机的作用是把经光纤传输后的微弱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对其放大并解调出原基带信号。
光中继器的作用是对经光纤传输衰减后的信号进行放大。
光中继器有光-电-光中继器和全光中继器。
如需对业务进行分出和插入,可使用光-电-光中继器;如只要求对光信号进行放大,则可以使用光放大器。
光纤是光信号传输的介质。
4 简述通信网络的分层结构。
P125 简述通信网络的发展过程。
P8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1 用光线光学方法简述多模光纤导光原理。
当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没有透射光,只有反射光,这就是多模光纤波导传输光的原理。
2 作为信息传输波导,实用光纤有哪两种基本类型?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3 什么叫多模光纤?什么叫单模光纤?如果光纤只支持一个传导模式,则称该光纤为单模光纤。
相反,支持多个传导模式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
4 光纤传输电磁波的条件有哪2个?光纤传输电磁波的条件除满足光线在纤芯和包层界面上的全反射条件外,还需满足传输过程中的相干加强条件。
5 造成光纤传输损耗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哪些可以改善的?最小损耗在什么波长范围内?引起光纤衰减的原因是光纤对光能量的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辐射损耗。
光纤通信行业光纤传输与数据通信方案

光纤通信行业光纤传输与数据通信方案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 (2)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 (2)1.2 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 (2)1.3 光纤通信的优势与挑战 (3)第二章光纤传输系统 (3)2.1 光纤的类型与特性 (3)2.2 光纤传输系统的构成 (4)2.3 光纤传输系统的功能指标 (4)第三章光源与探测器 (4)3.1 光源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4)3.2 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5)3.3 光源与探测器的功能参数 (5)第四章光放大器技术 (6)4.1 光放大器的原理与分类 (6)4.2 光放大器的设计与优化 (6)4.3 光放大器的功能评估 (7)第五章波分复用技术 (7)5.1 波分复用技术的原理 (7)5.2 波分复用系统的设计 (7)5.3 波分复用技术的应用 (8)第六章光纤通信网络 (8)6.1 光纤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8)6.1.1 星型拓扑 (8)6.1.2 环型拓扑 (9)6.1.3 总线型拓扑 (9)6.1.4 树型拓扑 (9)6.1.5 网状拓扑 (9)6.2 光纤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 (9)6.2.1 网络规划 (9)6.2.2 网络优化 (9)6.3 光纤通信网络的故障处理 (10)6.3.1 故障分类 (10)6.3.2 故障处理流程 (10)6.3.3 故障处理方法 (10)第七章数据通信协议 (10)7.1 数据通信协议概述 (10)7.2 常见数据通信协议介绍 (11)7.2.1 以太网协议(Ethernet) (11)7.2.2 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协议(TCP/IP) (11)7.2.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1)7.2.4 虚拟专用网络(VPN)协议 (11)7.3 数据通信协议的选择与优化 (11)第八章数据加密与安全 (12)8.1 数据加密的基本原理 (12)8.2 常见数据加密算法 (12)8.2.1 对称加密算法 (12)8.2.2 非对称加密算法 (12)8.2.3 混合加密算法 (13)8.3 光纤通信数据安全策略 (13)第九章光纤通信设备的维护与管理 (13)9.1 光纤通信设备的日常维护 (13)9.2 光纤通信设备的故障处理 (14)9.3 光纤通信设备的管理策略 (14)第十章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15)10.1 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现状 (15)10.2 光纤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15)10.3 光纤通信行业的未来展望 (15)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1.1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程光纤通信作为现代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1 复用原理介绍
•2、复用示意图
Multiplexor (MUX) Demultiplexor (DEMUX,or DMX)
Sometimes just called a MUX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1 复用原理介绍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4、PDH体制电接口和光接口的主要参
数 •对基群2.048Mb/s
•编码传号反转码
•Coded Mark Inversion
•E1
•E2
•E3
•E4
•CMI编码
•输入码字 编码结果
•0
01
•1
00/11交替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发送顺序
•采用指针技术是SDH的创新,结合虚容器(VC:Virtual Container)的概念, 解决了低速信号复接成高速信号时,由 于小的频率误差所造成的载荷相对位置漂移的问题。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3 同步数字系列SDH
•3、SDH复用结构
•SDH高速率等级有: • STM-4, STM-16, STM-64, STM-256 •相应速率为STM-1的4,16,64,256倍。
•时隙=8bit=前7bit(信息)+末位1bit(信令)
•一次群(基群)速率T1=193bit/125 µs=1.544Mb/s 第6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
•6.1 两种传输体制
•6.1.2 准同步数字系列PDH
•PDH-E基群帧结构
光纤通信基本知识

光纤通信基本知识第一篇:光纤通信基本知识一、光纤通信的基本知识(一)光纤通信的概念1870年的一天,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到皇家学会的演讲厅讲光的全反射原理,他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在装满水的木桶上钻个孔,然后用灯从桶上边把水照亮。
结果使观众们大吃一惊。
人们看到,放光的水从水桶的小孔里流了出来,水流弯曲,光线也跟着弯曲,光居然被弯弯曲曲的水俘获了。
这些现象引起了丁达尔的注意,经过他的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全反射的作用,由于水等介质密度由于比周围的物质(如空气)大,即光从水中射向空气,当入射角大于某一角度时,折射光线消失,全部光线都反射回水中。
表面上看,光好像在水流中弯曲前进。
后来人们造出一种透明度很高、粗细像蜘蛛丝一样的玻璃丝──玻璃纤维,当光线以合适的角度射入玻璃纤维时,光就沿着弯弯曲曲的玻璃纤维前进。
由于这种纤维能够用来传输光线,所以称它为光导纤维。
(视频)光纤通信的原理是:在发送端首先要把传送的信息(如话音)变成电信号,然后调制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上,使光的强度随电信号的幅度(频率)变化而变化,并通过光纤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检测器收到光信号后把它变换成电信号,经解调后恢复原信息。
(视频)(二)光纤通信的发展光纤通信是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传输手段,它的发展历史只有一二十年,已经历三代:短波长多模光纤、长波长多模光纤和长波长单模光纤。
采用光纤通信是通信史上的重大变革,美、日、英、法等20多个国家已宣布不再建设电缆通信线路,而致力于发展光纤通信。
中国光纤通信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光纤通信的优缺点1、光纤通信的优点现代通信网的三大支柱是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电通信,而其中光纤通信是主体,这是因为光纤通信本身具有许多突出的优点:①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光纤可利用的带宽约为50000GHz,1987年投入使用的1.7Gb/s光纤通信系统,一对光纤能同时传输24192路电话,2.4Gb/s系统,能同时传输30000多路电话。
《光纤通信》原荣 第三版 第6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6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6-1 EDFA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方式答:现在我们具体说明泵浦光是如何将能量转移给信号的。
若掺铒离子的能级图用三能级表示,如图6.3.2(a)所示,其中能级E1代表基态,能量最低,能级E2代表中间能级,能级E3代表激发态,能量最高。
若泵浦光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E3与E1之差,掺杂离子吸收泵浦光后,从基态E1升至激活态E3。
但是激活态是不稳定的,激发到激活态能级E3的铒离子很快返回到能级E2。
若信号光的光子能量等于能级E2和E1之差,则当处于能级E2的铒离子返回基态E1时就产生信号光子,这就是受激发射,使信号光放大获得增益。
图6.3.2(b)表示EDFA的吸收和增益光谱。
为了提高放大器的增益,应尽可能使基态铒离子激发到能级E3。
从以上分析可知,能级E2和E1之差必须是相当于需要放大信号光的光子能量,而泵浦光的光子能量也必须保证使铒离子从基态E1跃迁到激活态E3。
图6.3.2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EDFA可作为光发射机功率增强放大器、接收机前置放大器,或者取代光-电-光中继器作为在线光中继器使用。
在光纤系统中可延长中继距离,特别适用于长途越洋通信。
在公用电话网和CA TV分配网中,使用EDFA补偿分配损耗,可做到信号无损耗的分配。
另外,EDFA可在多信道系统中应用,因为EDFA的带宽与半导体光放大器(SOA)的一样都很宽(1~5 THz),使用光放大器可同时放大多个信道,只要多信道复合信号带宽比放大器带宽小就行。
EDFA具有相当大的带宽(∆λ = 20~40 nm,或∆f = 2.66~5.32 THz),这就意味着可用来放大短至皮秒级的光脉冲而无畸变。
从光波系统的应用观点出发,EDFA的潜在应用在于它们可放大ps级的脉冲而不发生畸变的能力。
6-2 EDFA有几种泵浦方式?哪种方式转换效率高?哪种噪声系数小答:使用0.98 μm和1.48 μm的半导体激光泵浦最有效。
光纤通信技术第六章光通信中的光放大器 (1)

6.1.1 光放大器的概念
光纤的损耗和色散限制了光纤的传输距离, 延长通信距离的方法是采用中继器, 中继器的 放大过程较为复杂, 它是将输入的光信号转换 为电信号, 在电信号上进行放大、再生、再定 时等处理后, 再将经处理后的电信号转换为光 信号经光纤传送出去, 这种中继方式称为光/电/ 光中继方式。
(2)有源光纤或掺杂光纤放大(DFA)
有源光纤放大器的有源媒体是稀土族元 素(如Er、Pr、Tm、Nd 等), 它掺杂在光纤 的玻璃基体中, 所以也称作掺杂光纤放大器 (DFA)。DFA是利用光纤中掺杂稀土元素引 起的增益机制实现光放大的。
光纤通信系统最适合的掺杂光纤放大器是 工作波长为1550nm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和工作波长为1310nm的掺镨光纤放大器 (PDFA)。用于1310nm窗口的PDFA, 因受 氟化物光纤制作困难和氟化物光纤特性的限制, 机械强度较差, 与常规光纤的熔接较为困难, 究 进展比较缓慢, 尚未获得广泛应用。
光增益不仅与入射光频率(或波长)有关, 也与放大器内部光束强度有关。光增益与频率 和强度的具体关系取决于放大器增益介质的特 性。
由激光原理可知, 对于均匀展宽二能级系 统模型, 其增益系数为
g(
) 1(
g0 0)2T 22P /P s
(6.1)
当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远远小于饱和功率时, 即放大 器工作在小信号状态时, 式(6.1)中的 P /项Ps可忽 略, 增益系数简化为
Fn
(SNR)in (SNR)out
(6.9)
即使是理想的放大器, 输入信号的 (SNR)也in
被降低一倍(3db), 实际放大器的
F
都超过
n
3db, 有些放大器的 F n 达到6-8db。从光纤应用
光纤通信

★第一章概述问:1. 什么叫光纤通信?它与光通信有何区别?答: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导纤维传输光波信号的通信方式。
光通信只是指以光波的形式携带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并不要求光波信号一定要在光纤中传输。
问:2.光纤通信的低损耗窗口指什么?为什么叫窗口?答:光纤通信的低损耗窗口指0.85μm,1.31μm ,1.55μm。
由于用这三个波长传输信号时损耗很小,因此信号能够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就好像窗户能够透光一样,因此低损耗的波长可以称为窗口。
问:3. 光折射率的含义是什么?代表什么?答:光折射率可以用n表示,等于自由空间中的光速与光波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比值。
n越大,表示光波所在的介质传播速度慢,可以理解成该介质粒子分布密集,n越小,表示光波所在的介质传播速度快,因此可以理解成该介质粒子分布稀疏。
★第二章光导纤维问:4. 色散如何理解?色散对信号有什么影响?答: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是由不同的频率成份和不同的模式成份构成,它们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从而使波形在时间上发生展宽,这种现象称为色散。
色散会使光脉冲展宽,因此会造成波形展宽,从而产生码间干扰。
问:5.如何解释光纤中的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及波导色散?答:材料色散是由于材料本身的折射率随频率而变化,使得信号各频率成份的群速不同引起的色散。
波导色散是对于光纤某一模式而言,在不同的频率下,相位常数β不同,使得群速不同而引起的色散。
模式色散是指光纤不同模式在同一频率下的相位常数β不同,因此群速不同而引起的色散问:6. 请问多模光纤的多模指的是什么?答:多模指的是多个模式,模式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独立传输的电磁场的结构形式。
问:7. 请问多模光纤中有哪几种模式,各种模式有什么区别?答:多模光纤中可以有无穷多模式,主要看光纤尺寸、纤芯折射率、入射光波长等因素。
各模式的区别主要是电磁场的结构形式不同。
问:8. 一根多模光纤中可以存在多少模式?答:一根多模光纤中可以存在无穷多模式,主要看光纤尺寸、纤芯折射率、入射光波长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光纤与光缆
• 6.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 6.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 6.2.3 单模传输条件 • 6.2.4 光纤的传输特性 • 6.2.5 光缆
第六章光纤通信(1)
6.2.1 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 1.光纤的结构
– 光纤是由中心的纤芯和外面的包层构成的,一般为 双层或多层的同心圆柱体,为轴对称结构。
• 1960年,美国人梅曼发明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 。 • 1966年,“光纤之父”——高锟博士首次提出光纤通信的
想法,这是光纤通信发展的里程碑。 •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研制出了损耗系数为20dB/km的光
纤,光纤通信从此进入飞速发展。 • 1977年,芝加哥第一条45Mbit/s的商用线路。 • 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以及速
第六章光纤通信(1)
2.光缆的种类
• (1)根据传输性能、距离和用途光缆可分为市话光缆、 长途光缆、海底光缆和用户光缆。
• (2)按光纤的种类可分为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 பைடு நூலகம் (3)按光纤套塑方法可分为紧套光缆、松套光缆、束管
式光缆和带状多芯单元光缆。 • (4)按光纤芯数可分为单芯光缆、双芯光缆、四芯光缆、
1.光的反射和折射
• 当光射线射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将发生 反射和折射。
入 射
θ1
θ3
反射
n1
n2
n1>n2
θ2
折
射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光的全反射
– 当光从光密物质(折射率大的物质)入射进 光疏物质(折射率小大的物质)时。
– 当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第六章光纤通信(1)
归纳思考
光射到两种介质交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
• 1990年,565Mbit/s的光纤通信系统进入商用化阶段。 • 1993年,速率622Mbit/s以下SDH产品开始商用化。 • 1995年,速率2.5G bit/s的SDH产品开始商用化。 • 1996年,10G bit/s的SDH产品开始商用化。 • 1997年,20G bit/s和40G bit/s的产品试验取得巨大发展。 • 2005年3.2Tbps超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上海至杭州开通,
• (3)护层结构
– 护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缆芯,提高机械性能和防护性能。不同的护 层结构适合不同的敷设条件。
– 光缆的护层分为外护层和护套两部分,护套用来防止钢带、加强构 件等金属构件损伤光纤;外护层进一步增强光缆的保护作用。
• (4)填充结构
– 填充结构用来提高光缆的防潮性能,在光缆缆间空隙中注入填充物, 以防止水汽进入光缆。
第六章光纤通信(1)
1.光缆的结构
• 光缆的基本结构一般由缆芯、加强构件、 填充物和护层等几部分构成,除了这些基 本结构之外,根据实际需要还要有防水层、 缓冲层、绝缘金属导线等构件。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1)缆芯
– 为了进一步保护光缆,增加光纤的强度,一般将带有涂敷层的光纤再套 上一层塑料层,通常称为套塑。将套塑后且满足机械强度要求的单根或 者多根光纤芯线 以不同的形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缆芯。
– 光缆缆芯的基本结构大体上有层绞式、骨架式、束管式和带状式四种。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2)加强构件
– 加强构件的作用事增加光缆的抗拉强度,提高光缆的机械性能。一 般光缆的加强构件采用镀锌钢丝、钢丝绳、不锈钢或者高强度塑料 加强构件等。一般加强构件位于光缆的中心,也有位于护层的,叫 做护层加强构件。
其他损耗。 归纳思考 • 为什么光纤的工作窗口选择0.85μm、1.31μm、
1.55μm?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光纤损耗的大小与波长有密切的关系,损耗与波长的关 系曲线叫做光纤的损耗谱。
• 石英光纤的损耗谱
第六章光纤通信(1)
2.光纤的色散特性
• 光纤的色散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随传输距离增加,由 于不同成分的光传输时延不同引起的脉冲展宽的物理效应。
1.归一化频率V
• 归一化频率是为表征光纤中所能传播的模式数 目多少而引入的一个特征参数。其方程为:
其中,α——是光纤的纤芯半径; λ——是光纤的工作波长; n1和n2 ——分别是光纤的纤芯和包层折射率; k0 ——真空中的波数; Δ——光纤的相对折射率差。
• 单模传输条件:0<V<2.405
第六章光纤通信(1)
是至今世界容量最大的实用线路。
• 目前研究中的商用速率为数十Tbit/s。
第六章光纤通信(1)
光纤通信发明家高锟(左) 1998年在英国接受IEE授予的奖章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从光纤的损耗看光纤通信的发展
– 1970年是20dB/km – 1972年是4dB/km – 1974年是1.1dB/km – 1976年是0.5dB/km – 1979年是0.2dB/km – 1990年是0.14 dB/km,已经接近石英光纤的理
第六章光纤通信(1)
6.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 分析光纤的导光原理,一般可采用两种方 法:一种是波动理论法,另一是射线法。
– 波动理论法是根据电磁场理论,分析其传输 特性。
– 光可用一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几何线来表 示,这条几何线就称为光射线。用光射线来 研究光波传输特性的方法,称为射线法。
第六章光纤通信(1)
第六章光纤通信(1)
6.1.3 光纤通信的特点
• 优点
– (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 (2)传输衰减小,中继距离长 – (3)抗电磁干扰,传输质量好 – (4)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施工 – (5)原材料丰富,节约有色金属,有利于环保
• 缺点
– 光纤质地脆,机械强度低;光纤的切断和接续需要一 定的工具设备和技术,光缆的弯曲半径不能过小等等。
论损耗极限值0.1dB/km。
第六章光纤通信(1)
6.1.2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
• 光波是电磁波的一种,其波长在微米级,频率为1014Hz~ 1015Hz数量级。
• 目前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范围是在近红外区,即波长为 0.8~1.8μm。
• 光纤通信使用的三个工作窗口
– 0.85μm、1.31μm、1.55μm。
• 模式色散
– 模式色散是指即使同一波长的光,若其模式不同,则传播速率也不同, 从而引起色散,又称为模间色散,只存在于多模光纤中。
• 色度色散
– 光源的光谱中不同波长成分的光在传输过程中发生群延时,引起光脉 冲展宽,主要包括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 偏振模色散
– 偏振模色散是由于光信号传输会产生两个方向的偏振模,当光纤在光 信号传输的两个方向上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的色散叫做偏振模色散。
率为100 Mbit/s的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 • 1980 年,140Mbit/s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 • 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由美、日、 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 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
• 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 年建成。
• (3)按照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分类
– 按照光纤剖面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光纤可分为突变型光纤(SIF) 和渐变型光纤(GIF)。
• (4)按照ITU-T建议的分类
– 按照ITU-T关于光纤的建议,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多模光纤)、
G.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
G.654光纤(性能最佳单模光纤)、G.655光纤(非零色散位移单模
– 纤芯位于光纤中心,作用是传输光波。包层位于纤 芯外层,作用是将光波限制在纤芯中,同时还起到 一定的机械保护作用。
– 通信用的单模光纤纤芯为4-10μm,多模光纤纤芯直 径为50~85μm,不管单模光纤还是多模光纤,包层 的直径均为125μm。
n
2
n
1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设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n1和 n2,光 在光纤中传输的必要条件是n1>n2。
• 损耗系数
(单位:dB/km) Pi和Po分别为入射光功率和出射光功率(mW或W)
• 损耗系数是光纤传输系统中限制光信号中继传输距离的重 要因素之一。
• 光纤损耗大致可以分为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其他损耗。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光纤的传输损耗影响光信号的中继距离。 • 光纤损耗可以分为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和
n14 n13 n12 n11 n11 n12 n13 n14
结论: •渐变型光纤纤芯折射率呈连续变化
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线在其中以一条近似于正弦型的曲线向前传播第六章光纤通信(1)
6.2.3 单模传输条件
• 单模光纤是在给定的工作波长上,只传 输单一模式的光纤。
• 单模光纤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第六章光纤通信(1)
第六章光纤通信(1)
• 色散主要包括模式色散、色度色散和偏振模 色散三种。
• 对于多模光纤,主要是模式色散。 • 对于单模光纤,不存在模式色散,主要是材 归纳思考 料色散。 • 损耗和色散对于光脉冲传输中的影响有什么
不同?
第六章光纤通信(1)
6.2.5 光缆
• “光缆是为了满足光学、机 械或环境的性能规范而制 造的,它是利用置于包覆 护套中的一根或多根光纤 作为传输媒质并可以单独 或成组使用的通信线缆组 件”。
当光从光密物质照射到光疏物质时,且入射角θ 1满足 θc<θ1<90°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为什么需要纤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
第六章光纤通信(1)
2.阶跃型光纤的传输原理
光线在阶跃型光纤中的传播示意图
结论:
1、阶跃型光纤就是利用光波的全反射原理 2、光波在纤芯中以“之”字形向前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