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植物园建设项目建议书

植物园建设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园作为一个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和植物资源保护于一体的场所,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目前,我市尚无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植物园,无法满足市民对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的需求。
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植物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科学研究的需要植物园可以为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丰富的样本和实验场地,有助于推动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2、科普教育的需要通过展示各类植物,向公众普及植物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3、生态保护的需要植物园可以对珍稀植物进行保护和繁育,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4、休闲娱乐的需要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增进身心健康。
三、项目选址建议选址在我市_____区域,该区域交通便利,周边环境优美,有足够的土地面积可供建设,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契合。
四、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1、植物展示区规划建设多个主题园区,如热带雨林区、温带植物区、沙漠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等,展示不同气候带和生态环境下的植物。
2、科研实验区设立实验室、研究基地等,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场所和设备。
3、科普教育区建设科普馆、多媒体展厅、植物标本馆等,开展科普讲座、实践活动等。
4、休闲娱乐区设置儿童游乐设施、草坪广场、步道、休息亭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5、服务设施区包括游客服务中心、餐饮区、购物区、停车场等,为游客提供便利服务。
五、项目建设方案1、规划设计邀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公司进行规划设计,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需求和景观效果,打造一个美观、舒适、功能齐全的植物园。
2、植物引进与培育与国内外植物园、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各类珍稀植物和优良品种,并建立自己的植物培育基地,确保植物的供应和更新。
3、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保障植物园的正常运行。
4、信息化建设建立植物园的网站和数据库,实现植物信息的在线查询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植物园区规划方案

植物园区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生活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兴起了一股植物园建设热潮。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植物园区规划,欢迎阅读!(一)概述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二)园区现状分析1、园区基本概况:xx植物园所在地是xx林科所科研及生产用地,山林树种丰富,生长茂盛,林业生产集约度高,具体由xx市林业局组织实施与具体执行。
3、存在的问题(1)区域内山丘之间跨度过小,功能布局空间有限。
(2)区域周边存在化工、灯泡制造等企业污染源。
(3)区域规划红线范围内,民居修建审批失控。
(三)开发条件分析1、建设条件(1)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平均时数1629小时,温度年均18.5度,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368.4毫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2)水:xx植物园靠近湘江,地下水资源丰富,结合喷灌可满足项目供水需要。
由以上分析可知:规划中的xx植物园内阳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低,投入产出率高,具备现代生态林业及植物园建设的优越条件。
(3)土壤:属于四纪红壤土,内含机质高,氮钾含量丰富,PH 值5.7—6.0,土壤保保肥性强,耕地土层深厚,适宜建设植物园。
2、交通条件公路:xx植物园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其所在的xx市又是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京珠高速、衡昆高速衡枣、107国道(北京至广州)、322国道(xx至广西凭祥友谊关,直至越南)、“三南公路”(连接湘赣闽南部)贯穿全境。
另有衡邵、衡炎、京港澳(京珠高速复线)潭衡及衡(临)武段、衡(南)岳等高速公路在建中。
民航: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70公里,行程约2小时。
铁路:境内京广铁路与京广港高速铁路武广段四线并行,未来的xx将会成为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
3、区位条件xx植物园距离xx市中心只有5公里,与旅游胜地南岳较近,距离蔡伦、王船山、罗荣桓等名人故居一步之遥,随着xx建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的加快,xx植物园作为现代生态林业休闲观光景点必将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植物园设计规范

植物园设计规范植物园是一种集植物展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生态保护和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特殊场所,其设计规范是为了满足植物园的功能需求,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植物园设计规范的一些建议:1. 绿化规划:植物园应合理规划植物的种植布局,包括树木、灌木、花卉和草坪等。
植物的选择要多样化,包括各地区的本土植物和稀有珍贵植物,以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游览路线:植物园应设立清晰明确的游览路线,标示路线和景点的指示牌。
游览路线应穿过植物的不同区域和景观,以便游客可以全面地了解植物园的特点。
3. 设施布局:植物园应设置合理的基础设施,包括停车场、洗手间、休息区、餐饮区和商店等。
这些设施的布局应方便游客使用,并与植物园的整体设计风格相协调。
4. 安全设施:植物园应设置安全设施,包括围栏、警示标志、救援设备等,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特别是对于易滑、易打滑或易危的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或围栏进行防护。
5. 信息展示:植物园应设立信息展示区,包括有关植物的介绍、生长环境、观赏期和用途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标牌、手册、电子导览和网络等形式呈现,以方便游客获取有关植物的知识。
6. 教育活动:植物园应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包括科普讲座、实地考察和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可以提供给游客更多的学习机会,增加他们对植物和生态保护的认识。
7. 生态保护:植物园应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工作,保护稀有濒危物种和植物园内的生态系统。
可以开展植物繁育和保护项目,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和繁殖率。
8. 设计风格:植物园的设计风格应根据地域文化和植物种类进行选择,突出地方特色和植物的多样性。
设计可以参考传统园林艺术,如中国的园林、日本的庭院和欧洲的花园等。
综上所述,植物园设计规范主要包括绿化规划、游览路线、设施布局、安全设施、信息展示、教育活动、生态保护和设计风格等方面。
这些规范可以保证植物园的功能需求得到满足,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植物知识和推动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植物园是一种以植物为主要景观元素,同时融入人文、艺术和科学的公共空间。
在植物园的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自然的要素,如地形、土壤、气候等,以及人文因素,如人们的需求与活动。
以下是植物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和原则。
一、自然元素与环境保护1.尊重自然:植物园的设计应通过研究和理解本地的生态系统,尽量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2.保护生物多样性:植物园应保留和培养各种植物物种,尤其是本地的濒危和稀有物种。
3.节约用水:在植物的选择和引进中,应优先考虑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物种,降低浇灌的水量和频率。
4.关注生态系统服务: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如水源涵养、空气净化、土壤保护等。
5.绿色能源利用:在植物园的建设中应尽量采用绿色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等。
二、人文活动与社区需求1.人性化规划:考虑到不同年龄和需求的人们,在植物园中设立休息区、游乐区、健身设施等,使园区的活动更加多样化。
2.互动体验:植物园应提供互动的体验活动,如植物知识展示、工作坊、户外教学等,增加参观者的参与感和学习乐趣。
3.艺术元素的融入:植物园的规划设计可以融入艺术元素,如雕塑、景观灯光等,增加园区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4.遗产保护:保留和修复植物园内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增加园区的历史和故事性。
5.社区参与:植物园应鼓励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合作,组织社区绿化活动和义工工作,增加对植物园的归属感。
三、科学研究与教育宣传1.科研设施的建设:植物园应提供科研机构所需的实验室、温室等设施,促进植物学等相关科研领域的发展。
2.教育资源的开发:植物园应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展览、解说、讲座等,以满足学校、社区和亲子团体等教育需求。
3.环境保护宣传:植物园应通过展示、解说和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4.科学普及活动:植物园应定期开展科学普及活动,如植物展览、讲座、科普实验等,促进大众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

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生活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单位、学校、企业为了开展旅游,提高人们热爱自然的兴趣和开展植物科普教育,兴起了一股植物园建设热潮。
笔者参与过几个植物园的设计与施工,现将植物园规划设计思路和原则归纳如下:一、明确功能植物园与公园在性质、功能及其组成上都不同。
它们虽然都有众多植物以及精心布置的庭园,但公园是为了公众的游览、休息、娱乐等而设置的园林,虽然也有花草树木,主要是为美化环境栽培的。
而植物园是以活植物为对象,具有植物引种驯化、珍稀植物展示、科学普及等功能,一般分为树木园、植物分类展览区、植物地理展览区、应用植物展览区、花卉园艺展览区、植物生态展览区、庭园、苗圃、试验地等。
植物园内栽植的植物要登记编号,有记载来源、名称、产地生态环境的挂牌,有详细的种植图,种植时间和地点记载,有完备的观察记载,有开花结果的蜡叶标本及其他标本,有适量的种子供播种和交换。
植物园的基本任务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广泛搜集并发掘野生植物资源,引进国内外名贵植物牞搜集稀有珍贵和濒危植物种类,进行分类、鉴定、评价、繁殖、保存、利用以及选育新品种等,以丰富栽培植物种类,保存植物种质资源,为农、林、园艺、医药等生产实践服务。
二是结合引种实践,研究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引种后的适应性以及变异规律和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等,三是建立并布置具有园林外貌、科学内容的各种展览区和实验区,作为进行科学研究、普及科学知识的园地。
四是利用丰富的植物种类,优美的环境景观,结合开展生态旅游、娱乐休闲和度假等活动。
二、建设原则为了使植物园真正成为植物引种驯化的沃土、植物科研和普及的基地、濒危植物的避难所、珍稀植物的展示地、绿色珍宝的博物馆、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植物和人文资源配置、景观建设、馆室设立、分区布置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技术,力求新、奇、异、美,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特殊性。
2.突出地方特色,特别是在当地珍贵、稀有、濒危植物的搜集、保存、展示和繁育方面,引进国内外适合本地生长的珍贵物种,宣传其保护的重要性。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

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植物园是一个旨在保护和研究植物多样性、提供观赏和教育的场所。
本项目旨在建设一座符合现代城市规划要求的植物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是进行植物研究和教育的基地。
二、规划设计理念1. 生态恢复:通过植物园的建设,积极推动生态恢复,打造生态绿心区,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2. 产教融合:植物园将与学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活动,种植各类植物,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植物相关产业的发展。
3. 空间分区:根据植物园的不同功能需求,将其空间划分为景观展示区、科研教育区、运动休闲区和研究区等,使各功能区域相对独立且互不干扰。
4. 设施完善: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植物园内将设置休息座椅、公共卫生间、餐厅等基础设施,并配备导览服务,提供更好的游园体验。
三、规划设计内容1. 景观展示区:该区域将展示各类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包括花卉、果树、草坪等,通过布局精美的花坛和景观墙,打造美丽的花园景观,给人视觉上的享受。
2. 科研教育区:该区域将设立植物研究实验室和教育科普馆,为学生和科研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场所,开展植物科普教育,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3. 运动休闲区:该区域将设置篮球场、健身路径、儿童乐园等,满足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也引导市民关注植物生态,增强环保意识。
4. 研究区:该区域将为科研人员提供独立的实验田地和温室,进行植物研究和培育,开展育种工作,促进植物科学的发展。
四、设计特色1. 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利用智能系统监测并控制植物园的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保障植物生长的最佳环境。
2. 引入国际化园林设计理念,打造景观与艺术相结合的区域,营造宜人的游览环境,吸引更多游客和研究人员前来参观和学习。
3. 注重植物资源的完善和利用,引进国内外珍稀植物,建立种植示范基地,提供相关产业的技术培训和服务支持,推动植物产业发展。
国庆植物园南扩规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为满足市民对高品质生态休闲场所的需求,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国庆植物园拟进行南扩规划。
本次规划旨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拓展植物园空间,丰富植物种类,提升公园景观品质,打造成为集生态、休闲、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
二、规划目标1. 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拓展植物园空间,丰富植物种类,打造特色植物景观。
3. 提高公园服务水平,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科普教育需求。
4. 增强公园与周边地区的互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规划范围本次南扩规划范围为国庆植物园现有边界向南拓展的区域,总面积约100公顷。
四、规划布局1. 植物景观区:根据植物生态习性和观赏价值,划分为多个植物景观区,如乔灌木区、水生植物区、花卉区等。
每个区域均以植物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
2. 休闲游览区:设置观景平台、休闲步道、广场等设施,供游客休息、观赏、拍照。
同时,结合地形地貌,打造丰富的景观层次,提升游览体验。
3. 科普教育区:建设植物科普馆、温室等设施,展示植物种类、生长习性、生态价值等知识,提高公众的植物保护意识。
4. 生态保护区:设立生态保护区,保护现有植被,维持生物多样性。
同时,引入外来物种,丰富植物种类,实现物种多样性。
5. 休闲运动区:设置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器材等运动设施,满足市民运动需求。
五、规划措施1. 优化植物配置: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植物种类,注重植物景观的层次感和色彩搭配。
2. 加强生态修复:对南扩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原有植被,提高土壤肥力。
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游览步道、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提高公园服务水平。
4. 强化管理维护:建立健全公园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绿化养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六、预期效益1.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2. 丰富市民休闲娱乐选择,满足市民对高品质公园的需求。
3. 增强城市绿化景观,提升城市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植物园规划设计一、规划背景: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心愿。
植物园除能作为学术研究之外,人们还可借助其完善的解说系统学习植物知识,揭开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奥秘。
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符合市民的愿望,也是发展旅游的新动向、新趋势。
它不仅能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观光、赏景于一体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
据了解,全国除兰州、拉萨外,省会城市及自治区首府城市几乎都有植物园。
兰州这样一个缺绿的城市,更需要建高档次的植物园。
二、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有特色的构筑物。
2、植物、游览及小品设计:植物配置做到以植物为本,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服务、游览等设施的设计“以人为本”,做到实用、美观、经济。
景观小品(花架、座凳、亭廊、雕塑等)的设置做到生活化、趣味化、人性化、艺术化。
3、景观设计:为加强园内的观赏效果,在各园区用常绿树和高大乔木形成园林植物景观的骨架,重点景区点缀其它花灌木和草花,以提高园区的艺术外貌。
4、人文理念: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当地的人文历史,使其体现于景点、雕塑、铺装、建筑、景名等。
5、科技内涵:从管理模式、展示形式等多方面体现高科技水平和高科技含量。
6、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备用地引种驯化区。
经营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结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1、突出兰州植被特点,创造恢宏、自然、景观突出的绿色空间。
2、以植物为表现主题,创造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主题空间。
3、以中国传统的山水造园理念进行地形水体设计,从而创造出森林、草原、溪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空间及自然景观类型。
四、项目概况:兰州植物园占地面积550亩,园内林木繁茂,树种多达100余种,有银杏、丝棉木等珍贵树木十余种。
植物研究所占地50亩,花卉温室7000多平方米,培育花草100多个品种,室内观赏花卉50多个品种,培育新品种70种以上,是兰州市主要花卉研种培养基地。
园内建设有一级园路和二级园路,一个科普馆、四个水冲式厕所及人工湖桥梁及波岸工程。
专类园有牡丹园、蔷薇园、百合园、兰草园、菊花园、丁香园等,园内的“敦煌园”按照昆明世博园原景放大修建。
但按照最早的建设规划,兰州植物园应该建成18个专类园,植物品种至少也要近千种,可目前只有150多种植物,而且园内小树多、大树少,在生产、经营上继续着施家湾苗圃的运作方式。
由于植物园的主要功能尚未完善,历经22年建设期的“兰州植物园”名不副实,依然停留在苗圃向植物园转型的艰难过程中。
五、设计探索:我们认为,植物园,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好的、供人观赏的、收集植物种类的植物百科全书,更加是人与自然(植物、河流、风…)共同参与并享受其设计、建设、发展的过程,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同样重要。
所谓共同参与和共同享受,就是将人和自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重新置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公园不再仅仅是人的公园,自然也将从中享受到益处。
而它们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和谐,也从不仅仅因为单方面的作用达成,更多的则是双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努力,这便是我们所依托的力量。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参与,是互动,是平等,是彼此的体验,是一种过后的归属感,一种环境生长后的存留印记。
这些宝贵的体验、情感和印记或许能够将“人与自然”自然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走向两者和谐共处的道路。
设计时主要考虑将该植物园设计成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生态绿地,主要包括游憩、植物科普教育、保育、对外展示及与植物资源相关的生产活动5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
同时提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园内各区安排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一目了然,为更多的游人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起最广泛的科普宣传作用。
增加适当的景观游憩设施,为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以求适当的经济收益。
当代的植物园,不仅仅是收集植物材料,进行科普教育展示,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已经成为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植物保育科研等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植物园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更使不容忽视。
我们更加重视了专类园的设置,强调人和自然的互动,在传统的专类园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元素。
设计中增加了一些新的人与自然互动体验的专类园,如儿童园、采摘园、DIY手工园等。
希望通过这些专类园的建设,能够增加体验互动与享受的可能性,让人们通过多充感官体验的方式,来更加了解植物的特性,增加人们对植物的认识。
也通过这些,让人们自觉的去爱护自然,为自然服务,通过对场地的改良,也让植物又更好的生长条件,让自然也享受到同等待遇,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共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在保留敦煌园的基础上,对植物园内的其他娱乐设施进行保留,如多人自行车等,再对部分因素进行改造。
我们将整个植物园分为入口服务区、专类园区、展览展示区、水生植物生态园区、科研区、烧烤区、敦煌园七大功能分区。
(一)入口服务区:考虑到周边关系和日后交通需要,我们在园区南侧、西侧共设置三个入口,东南侧的为主入口,入口附近均设有停车场。
服务区位于入口处,包括办公管理区、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网点等。
游客服务中心具备导游、服务接待、车辆租赁等功能。
与入口建筑结合,为游客提供导游、宣传咨询、医疗等功能。
服务区建筑形式新颖现代,并引用传统民居的抽象化符号,使其具有现代感和地域特色。
(二)专类园的设计根据兰州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特点,筛选其中观赏性高并能适合兰州露地生长的植物形成兰州植物园的专类园。
最终规划出包括银杏松柏园、牡丹园、蔷薇园、百合园、兰草园、绣线菊园、丁香园等8个传统专类园,同时添加了DIY手工园、儿童园、芳香多感园、采摘园、树木认领园等7个互动体验专类园。
大部分花园除了满足游人的观赏、植物认知外,设置了很多活动项目,强调了市民的参与性,其中如家庭园艺园或植物认领区,还通过租赁、认领等形式,使市民本身与植物园能够产生联系,试图借此来获取对彼此的归属感。
1、传统专类园(1)银杏松柏园:将裸子植物集中一园,形成独特的银杏松柏园,以疏密有致的成丛片植或孤植的形式,形成厚重、隽永、浓翠、挺拔的景观效果。
林中设置吊椅、健身器材等设施,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牡丹园: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本规划塑造个性鲜明、生动自然的现代空间景观。
设计中用台地、树阵、彩色的广场成为牡丹园的中心,台地上布置八个色系的牡丹、芍药,4、5月份漫步其中,绚丽的花枝使人流连忘返。
(3)蔷薇园:种植蔷薇科植物,选用常绿植物分隔空间,根据观赏效果的不同又分樱花碧桃园、梅花海棠园、月季园、高原绣线菊园等园中园。
樱花碧桃园为春花园,阳春三月鲜花盛开。
梅花海棠园以泉文化和梅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
月季园集蔷薇、月季、玫瑰、木香等植物于一园。
蔷薇园花期长,花色品种丰富,采用花廊等景观小品增加空间变化。
(4)百合园:主要种植郁金香、百合,百合是兰州市的特色植物,又寓意着“事事和好”、“万事和谐”,植物园每年的郁金香花展都会吸引市民前往观赏,这两项已经成熟不需要改动。
百合园(5)兰草园:兰花被尊为“国香”、“祖香”、“王者之香”;被崇为“四君子”之一作为精神寄托。
逐渐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升华成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
兰花常年浓绿,花、叶皆美,树态奇特,数株成丛,高低不一,叶形如剑,开花时花茎高耸挺立,花色洁白,繁多的白花下垂如铃,姿态优美,花期持久,幽香宜人(6)绣线菊园:高原绣线菊园以三裂绣线菊、蒙古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土庄绣线菊为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特设自然舒缓的地形,种植菊科植物,创造一份悠闲自然的田园风光,再现陶渊明的诗境。
(7)丁香园:将暴马丁香、北京丁香、白蜡、大叶女贞等骨干树种沿路成团、成组种植。
园中置石点景。
(8)忍冬园:主要品种有,六道木、金银花、金银木、锦带花、天目琼花、香荚蒾、接骨木、鞑靼忍冬等,同时搭配种植卫矛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小檗科等科属植物。
视觉中心为开阔的草坪,四周以疏林的形式配植油松、法桐、垂柳等树种,利用忍冬科植物比较耐荫的特性进行复式种植,形成郁闭的植物景观,与开阔景观形成对比。
2、互动体验专类园:DIY手工园、儿童园、芳香多感园、采摘园、树木认领园等7个互动体验专类园。
(1)DIY手工园:将原本南侧的烧烤区撤去,设立时下流行的DIY手工作坊,典雅温馨的氛围,可以很好利用植物园内的花卉树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可以分设精油、手工皂、干花、花卉小吃制作等等项目。
调动游客的动手能力,是游客的游玩体验更加丰富化。
DIY手工园(2)儿童园:在原有的儿童游乐园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北侧新增儿童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以展示小巧、观赏价值高、吸引儿童的植物为主,如含羞草、观赏辣椒、观赏茄子等。
用植物、墙体和地形来划分空间,并把植物修剪成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活动区域设置带洞的墙体以丰富的游戏设施、植物盒子以及栽植区,充分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
让孩子们在玩耍游乐的同时,能够了解植物。
(3)芳香多感园:利用植物的不同质感,香气,色相以及声音等,来为人们创造一个植物体验区。
园内组团式种植各种芳香植物,形成不同的芳香区;茂密的树林,曲折的道路,让人们在其中聆听叶子的声音;植物色彩的多样性,连同穿越园子的彩色飘带,创造多方位视觉体验;根据地形,设置无障碍通道,以及盲文等,通过触摸植物不同的质地,让特殊人群也能感受到植物的美好。
园中种植各类芳香植物,创造暗香浮动、花香浴人的植物空间,达到“请客客不到,花香吸引人”的效果。
(4)采摘园:位于地块南部入口处,场地基质为大面积的果林,因此能将其进行保留整合,形成采摘园,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到园内采摘。
(5)树木认领园:通过租赁、认领等形式,使市民本身与植物园能够产生联系,试图借此来获取对彼此的归属感。
(6)药用植物园:园区设本草药圃,参照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布置常见的虫草药植物;同时在园区设计常见药方园和科普长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科普知识。
园中结合餐饮服务,设置药膳餐厅,吸引游客。
(7)藤本园:位于该区西北部,该区应用各种攀援植物结合花架形成丰富的竖向植物景观,主要植物品种有,山葡萄、乌头叶蛇葡萄、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等。
(三)水生植物生态园区:设计水溪、小岛,将水面划分成大小、深浅不同的水体空间,满足不同水深植物的生长需要,种植叶或花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小岛和陆地之间由拙朴的木栈桥相连,丰富水景的空间和变化。
木栈道穿插个水草间与香蒲,睡莲相映成趣。
形成“木道闻香”,“蒲香水馨”等自然湿地景观。
湿地中设置木栈道和茅草亭,游人可以在木栈道上观赏形态多姿的水生植物,品位植物园中野趣。
在水中岛屿中可布置一些小的白鹤戏水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