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

合集下载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

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民国初年,中国天下大乱。

东北一隅,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就在这一时期,在东北这块黑色的土地上,逐渐崛起了一支新的政治、军事力量,这便是奉系军阀,而它的首领,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他就是著名的“胡帅”──张作霖。

那么张作霖和他的势力为什么会迅速崛起,这和他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呢?那么就让我们翻开历史上的这一页来看个究竟吧……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此后,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这时它们更加紧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无法自拔。

东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其地资源丰富,战略位置至关重要。

自然而然,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列强也不断的加强对东北的掠夺。

沙俄的蚕食,日本的侵略都在不断的加剧之中,而当时作为中国代言人的清政府面对着国土的沦丧却丝毫不敢过问,以至于帝国主义在东北可以肆无忌惮,胡作非为,于是在清政府的无能为力之下,东北地区兵匪横行、民不聊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帝国主义失去了控制中国的工具,于是转而扶植袁世凯。

1915年在护国运动中,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中死去,帝国主义再一次失去了以华治华的傀儡,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全中国再也找不出一个能象袁世凯一样控制中国的人物了,于是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各自在华的利益,便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各自扶植新代理人,从而达到维护其殖民统治的目的。

在东北,日本最终选择了张作霖和他的枪杆子,而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也就是在这种环境中,为了一己私利而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步一步地崛起了。

因此综上所述,我们不妨说:张作霖和奉系军阀的崛起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半殖民地这一特殊的历史环境所决定的。

诚然,就崛起后的张作霖和他的奉系军阀的性质来看,其本身就是占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他们是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故必然会不断的壮大自己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直奉军阀有什么不同

直奉军阀有什么不同
二, 选将标准和用将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人才及部队的稳定状况的不同。
吴佩孚文才武略俱佳,爱异名节,为官清廉,但也恃才傲物,骄狂自负,唯我独尊。大事小事要求部下必须对其绝对服从,稍有棱角,便难以在其手下长期供职。故所用之人,多是头脑简单、毫无见解的庸碌之辈,如号称其“四大金刚”的张福来、董政国、杨清臣、时全胜等,均是出身行伍的老粗,除了听话,并无长处,虽也骁勇善战,不过是一介武夫,至于在政治上,则更少远见。这一点,吴完全继承了袁世凯的衣铱,“到底还是不识字的人靠的住”。张福来在做河南督理时,因识字不多,日常事务全交与参谋长代拆代行,参谋长不在时,公文在案头堆成山,也不管不问。而吴佩孚竟能容忍,最根本的原因是张不会背叛自己,让干什么干什么,让打谁打谁。北代战争时的武昌守将刘玉春,明知无法取胜,也明知吴之对抗北伐是逆潮流之举,却仍要徒劳抵抗,致使攻守双方死伤累累,并给无辜百姓造成极大灾难。这便正是吴所极力培养的愚忠所致,张福来、刘玉春等也因此而成为吴之爱将。曾毕业于陆军大学、智勇兼备的王承斌、靳云鹗等,就都和吴相处的不甚欢恰;而桀傲不训、虽是老粗出身却惯于政治投机的冯玉祥,则更是与吴势同水火。象彭寿莘那样有棱有角又忠实于吴的人,在直军中实在不多。但彭也不过是和刘玉春等一样,除了对吴的愚忠,在政治上也并没能跟上形势。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后,其所重用的亲信将领便也一蹶不振,无一能助吴再起,有所作为;曾毕业于士官、陆大的直系后起之秀孙传芳、周荫人、卢香亭、陈调元等,割据东南,俨然一派,而履受排挤和压制的冯玉祥、王承斌等,则走到了对立面。这是吴佩孚的悲剧,是直军的悲剧。
在用人不疑这一点上,吴也逊色于张。举例说明,和吴佩孚同是第三师出身的直军大将王承斌是奉天人,吴疑王通奉而剥夺了其带兵权,逼使王承斌后来真的通了奉。而奉军大将姜登选是直隶人,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和护法战争,与张作霖并无渊源,但当其投靠奉张后,却马上受到重用,先是负责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为奉军的整军经武立下头功。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又擢任第一军军长,与直军第一号悍将,人称“刺彭”的彭寿莘对阵,算是棋逢对手,两军在主战场上反复争夺,天上飞机助战,地下炮火翻飞,间以敢死队白刃相拚。把个山海关古战场弄了个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演出近代军阀混战史上空前惨烈的一幕。姜为奉军取胜立下了汗马功劳。奉军次要方向热河一路负责的第二军军长,张也用了直隶人李景林,李为报知遇之恩,全不念敌方官兵多为自己家乡子弟,率部拚死冲杀,而直军在这一线迎战的第二军军长王怀庆等则远非李之对手,故奉军第二军势如破竹,捷报频传,李为奉军又立大功。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


• •

两次直奉战争的意义
• 军事上:直奉战争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 海军、空军参加并取 得重大作用的内战 , 新式武器如坦克等纷 纷登场,重炮、重机 枪、地雷的使用均为 之前战争所罕有,死 伤特别惨烈 。 • 政治上:直奉战争以 奉系胜利而告终,从 此直系军阀基本退出 中国历史舞台,北洋 政府开始了张作霖时 代
东北三省的概况
• 关东,俗称东北。位于山海关以东以北,包括辽宁、吉林、 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三市一盟。 • 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我国的老工 业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具有综合的工业体系、完备的基础 设施、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雄厚的科教 人力资源等优势,是一片极具潜力的富饶之地。土地总面 积78.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2%,人口10715.4万人, 占全国的8.4%。东北三省是我国对东北亚地区开放的窗 口,毗邻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在资源、市场、 资本、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等方面各有所长。华北是东 北的腹地,有京、津等大都市,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力量, 同时还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是东北经济发展的大后方。
•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 2001年10月14日),陆军 一级上将,曾发动震惊中外 的“西安事变”,周恩来对 其评价是:“民族英雄、千 古功臣”。张学良,字汉卿, 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 汉族,籍贯辽宁海城,祖籍 河北大城。1901年6月3日 (夏历4月17日)出生于辽 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 家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 铺)。人称“少帅”,奉系 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另 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 美男子之一。2001年10月 14日,张学良将军因病抢救 无效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 年一百〇一岁。
奉系军阀的灭亡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奉系军阀是如何发迹的
在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奉系军阀张作霖在诸多军阀中算得上“地主”,坐拥几十万东北军,而且装备精良。

那么,奉系军阀是怎样发迹的呢?恐怕能够说得出所以然的并不多。

通过阅读张学良传以及相关史料,总算弄懂了个大概。

1918年2月23日,发生在秦皇岛的一件事情,让奉系军阀张作霖乐开了花儿,赚了个钵满盆满,而彼时的国民政府冯国璋却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事情还得从国民政府内讧讲起。

那个时候,冯国璋任中华民国代总统,段祺瑞当国务总理。

我们都知道,上一任总统黎元洪就因为和段祺瑞不和,爆发了"府院之争",现在冯国璋上台,依然和段祺瑞闹不和。

而冯国璋是直系军阀的首领,因此从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计划从秦皇岛上岸,运到直隶装备自己的军队。

为此,冯国璋派出手下吴大全负责处理此事。

而恰巧这时,段祺瑞也积极扩充军力,当冯国璋购买武器装备的机密被段祺瑞的陆军部次长徐树铮探知,便伙同他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时的同学杨宇霆,准备由奉系军阀出面,在秦皇岛将这批军火截获。

得到有此等好事,张作霖便派张景惠率兵前往秦皇岛,直接将冯国璋购买的军火器械全部劫走。

这批军火可是从日本购买,具体数量不清楚,据说可以装备三万多士兵,这冯国璋损失够惨重的。

就这样,奉系军阀得到了这批简直从天上掉下来的装备,战斗力瞬间提升了N倍,成为军阀中响当当的一股势力。

自此,张作霖就当上了奉系军阀总司令,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当然,因探取情报有功,徐树铮因此从陆军部次长一跃成为奉系军阀的副总司令,仅位居张作霖之下。

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

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

[键入文字]北洋时代奉军坏名声:张作霖和张学良劣迹斑斑在国共两党的历史叙事中,北洋军阀都是白鼻子的角色,不仅挨批,还要挨骂。

而北洋军阀中,某些角色由于出身和表现的缘故,在一般人看来,印象则格外地差,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便是其中的一对。

当年土匪出身的军阀不少,但最出名的两个,一南一北,南有干帅(广西军阀陆荣廷,字干卿),北有雨帅(东北军阀张作霖,字雨亭)。

相比较起来,陆荣廷昙花一现,很早就从政治舞台上消失,而张氏父子则纵横天下几十年。

1924 年以后还当了北京政府将近四年的家,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张作霖,最后还做了一回安国军军政府的大元帅。

按他的爱将吴俊升吴大舌头的话来说,也算是当了一回皇帝。

不过,在当年,张作霖这个雨帅的口碑却不怎么样。

同样是动静大的军阀军队,直系的吴佩孚、冯玉祥的兵,甚至段祺瑞的西北边防军,在老百姓眼里的印象都比奉军好。

道理非常简单:奉军的纪律差,军队里收编的土匪痞棍多,走到哪里都免不了鸡飞狗跳。

这种状况一直到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轮到张学良当家,也没有多少好转。

著名的“三不知”将军张宗昌,就是奉系的大将,在他统治山东期间,派发的军用票不计其数,收编的土匪也不计其数,他和部下糟蹋过的女人也不计其数。

在北洋军阀的统治史上,从袁世凯、段祺瑞、曹锟、吴佩孚到张作霖,数张作霖的统治最横暴。

1925 年,奉鲁联军南下江南,一路上张宗昌的白俄兵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最喜欢的事是抓住小脚女人,逼着她们光着脚乱跳。

张宗昌占领上海之后,几乎把个上海变成了国际贩毒中心,肆无忌惮地公开贩毒。

来自豫西的土匪孙殿英,感觉跟谁干都没有跟张宗昌顺心。

江南连一向送往迎来的绅士们都受不了这些蛮军,怨声载道,所以,当势单力薄的孙传芳一发难,便群起响应,势如破竹地将奉鲁联军打回了北方。

一般来讲,虽然说军阀大多不懂民主政治,但几茬统治军阀,在基本人权、言论自1。

历史趣闻吴俊升简介 被称为奉天四大军事重要人物

历史趣闻吴俊升简介 被称为奉天四大军事重要人物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吴俊升简介被称为奉天四大军事重要人物导语:吴俊升(18631928),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

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

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吴俊升(1863—1928),字秀峰,后字兴权,又字子琴,绰号吴大舌头,奉天昌图人,奉系军阀。

十七岁进入辽源捕盗营。

1912年,满族王公勾结日人,策动“满蒙独立”,吴俊升率部给其以沉重打击。

1921年任黑龙江省督军兼省长。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吴俊升任第5军军长。

1925年郭松龄反奉,吴俊升任讨逆军总司令,兼左路军团司令,击败郭松龄部队。

1928年北伐战争张作霖失败后,决定息争罢战,退兵关外,吴俊升前往山海关迎张作霖返奉,于当年6月4日,在沈阳皇姑屯与张作霖同时被日本人炸死,卒年65岁。

人物生平投身军旅,累功升迁吴俊升,字兴权,祖籍山东济南历城县,世代务农。

咸丰末年,山东年景不好,迫于生计,便迁到东北谋生,后在奉天省昌图府(今辽宁省昌图县)兴隆沟村落户。

清同治二年农历八月廿九日(公元1863年10月11日)出生。

吴俊升共有姐弟妹八人,他在男子中居长,下有两个弟弟。

因家贫,七八岁时便给人家放马牧羊,十三岁去四平街庆丰当铺做小伙计,由于性情顽劣,惹事生非,不久即被辞退。

后又随其父贩过马匹。

光绪六年(1880年),十七岁的吴俊升加入辽源捕盗营,先后做过伙夫、马夫,三年后被编入骑兵。

因善医马疾,为骑兵营官看中,先后升什长、哨官。

他在军中,作战勇敢,在蒙境查干花、昭苏太子等地剿匪有功被多次提升,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官至奉天(今辽宁省)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历史趣闻民国军阀割据混战 各方势力一览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各方势力一览表
导语:一: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
一:北洋军阀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二:直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三:皖系军阀: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系北洋军阀的主力,势力最大。

主要头目有徐树铮、卢永祥、靳云鹏、倪嗣冲、陈树藩、段芝贵等。

四: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五: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晋系军阀集团以阎锡山为首领,还有几位主要将领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

六:滇系军阀:
滇军是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势力。

以唐继尧为首的一些新军军官热衷于独裁专制、穷兵黩武。

它们靠在反清反袁斗争中钻营,把云南新军变成一支控制滇政,称霸西南的军阀队
生活常识分享。

东北军沿革

东北军沿革

东北军沿革一、“东北易帜”前的奉系军阀:1、张作霖民国前期任职:1902年被官府收编为新民府巡防营,任:管带1909年改编为奉天前路巡防队,任:指挥使1912年巡防队改称第27镇,任:镇守使2、中华民国成立后:第27师:(1912.9由第27镇又改称)师长:张作霖参谋长:马凯一等参谋:单世俊二等参谋:阚朝玺三等参谋:梁序芳中军官:赵锡福军械官:王国政第53旅旅长:汤玉麟第105团团长:张麟书团副:鲍德山第1营营长:梁朝栋第2营营长:宋显一第3营营长:崔俊臣第106团团长:邹芬团副:赵恩臻第1营营长:孙德山第2营营长:齐占九第3营营长:于文甲第54旅旅长:孙烈臣第107团团长:蔡永镇团副:赵玉周第1营营长:牛永福第2营营长:宋维贤第3营营长:齐恩铭第108团团长:刘香九团副:李桂林第1营营长:张乐山第2营营长:杨遇春第3营营长:崔鸣山骑兵团团长:张景惠团副:赵玉周第1营营长:郑殿升第2营营长:张明九第3营营长:张荣炮兵团团长:张作相团副:单世俊第1营营长:李振声第2营营长:蔡平本第3营营长:陈九芝工兵营营长:赵明德辎重营营长:闫玉成3、张勋复辟后:(1917年)奉天督军:张作霖第27师师长:孙烈臣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4、段祺瑞政府时:(1918年)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总参谋长:张作相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邹芳第2旅旅长:阚朝玺第3旅旅长:梁朝栋第4旅旅长:郑殿升第5旅旅长:蔡平本 : 第6旅旅长:王良臣第7旅旅长:刘香九5、1920年: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旅旅长:阚朝玺第2旅旅长:郑殿升第3旅旅长:张学良第4旅旅长:蔡平本第5旅旅长:齐恩铭第6旅旅长:鲍德山第7旅旅长:李景林骑1旅旅长:张荣警备队统领:刘香九6、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前奉系军队:(1922年)镇威军总司令:张作霖副总司令:孙烈臣参谋长:杨宇霆奉系各省督军: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督军:孙烈臣黑龙江督军:吴俊升奉系陆军各师: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53旅旅长:赵明德第54旅旅长:李振声第28师师长:汲金纯第55旅旅长:史魁元第56旅旅长:张作涛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57旅旅长:万福麟第58旅旅长:李冠英暂 1师师长:张景惠第 1旅旅长:赵玉周第 2旅旅长:梁朝栋第16师师长:邹芬第31旅旅长:关忠和第32旅旅长:田献章奉天各混成旅:第1旅旅长:阚朝玺第2旅旅长:郑殿升第3旅旅长:张学良第4旅旅长:蔡平本第5旅旅长:齐恩铭第6旅旅长:鲍德山第7旅旅长:李景林第8旅旅长:郭松龄第9旅旅长:牛永福第10旅旅长:赵恩臻第11旅旅长:汤玉麟骑1旅旅长:张荣吉林各混成旅:第1旅旅长:胡文藻第2旅旅长:张九卿第3旅旅长:诚明第4旅旅长:刘香九第5旅旅长:李庆禄第6旅旅长:刘瀛洲第7旅旅长:蔡永镇陆19旅旅长:张焕相黑龙江各混成旅:第1旅旅长:石得山第2旅旅长:张明九第3旅旅长:巴英额骑1旅旅长:马瑞禄骑2旅旅长:张奎武热河各混成旅:第1旅旅长:杨德生察哈尔各混成旅:第1旅旅长:王兹栋陆25旅旅长:齐占九7、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战败后东三省陆军:(1922年,共27 个旅、骑兵5个旅,约25万人)奉天部队:第27师师长:张作相第1师师长:李景林第1旅旅长:阚朝玺第2旅旅长:张学良第3旅旅长:张宗昌第4旅旅长:张作涛第5旅旅长:李振声第6旅旅长:郭松龄第7旅旅长:汤玉麟第12旅旅长:赵恩臻第14旅旅长:杨德生第16旅旅长:齐恩铭第19旅旅长:高维岳第23旅旅长:李爽恺第24旅旅长:邢士廉第25旅旅长:蔡平本第27旅旅长:裴春生骑1旅旅长:穆春骑3旅旅长:苏锡麟吉林部队:第8旅旅长:陈玉昆第9旅旅长:刘香九第10旅旅长:于琛徵第13旅旅长:丁超第18旅旅长:张焕相第20旅旅长:胡永奎第21旅旅长:蔡永镇第26旅旅长:李桂林黑龙江部队:第29师师长:吴俊升第11旅旅长:巴英额第15旅旅长:万福麟第17旅旅长:张明九第22旅旅长:石得山骑2旅旅长:彭金山骑4旅旅长:张奎武骑5旅旅长:陈辅升8、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胜利后东三省陆军:(1924年,打败直系曹锟、吴佩孚,奉系扩军伸张地盘全盛时期)奉系各省督军:奉天督军:张作霖吉林督军:张作相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热河督军:阚朝玺直隶督军:李景林山东督军:张宗昌安徽督军:姜登选江苏督军:杨宇霆1925年整编成20个陆军师: 第1师师长:李景林第1旅旅长:窦联芳第2旅旅长:王宾第2师师长:张宗昌第3旅旅长:褚玉璞第28旅旅长;程国瑞第29旅旅长:许琨第32旅旅长:毕庶澄卫队旅旅长:方永昌补充旅旅长:姚霁第1梯队队长:聂嘉夫第2梯队队长:方振武第3师师长:阚朝玺第42旅旅长:袁永朔第43旅旅长:刘山胜骑1旅旅长:张联同骑2旅旅长:常万里第4师师长:张学良第19旅旅长:栾云奎第17团团长:刘辅廷第30团团长:张江清第40团团长:白铭镇第27旅旅长:宋九龄第18团团长:杨焕彩第25团团长:齐鹏大第48团团长:刘文清第5师师长:赵恩臻第12旅旅长:孙旭昌第50团团长:马忠诚第59团团长:金恩奎第64团团长:富双英第33旅旅长:范浦江第41团团长:苏锡柞第57团团长:王春基第93团团长:孙庆延第55旅旅长:徐源泉第6师师长:郭松龄第2旅旅长;刘伟第1团团长:王德印第3团团长:邱宗睿第39团团长:杨会文第34旅旅长:陶经武第77团团长:郭桂林第81团团长:刘凤池第89团团长:蔡景良第7师师长:高维岳第5旅旅长:刘维勇第76团团长:杨祥第84团团长:吴奎麟第91团团长:张廷福第6旅旅长:刘振东第78团团长:何中立第80团团长:焦汉武第85团团长:周书铭第8师师长:丁喜春第25旅旅长:钱忠山第35旅旅长:田德胜第9师师长:汲金纯第14旅旅长:杨德生第36旅旅长:李梦庚第10师师长:齐恩铭第16旅旅长:温玉瓒第37旅旅长:刘连瑞第11师师长:汤玉麟第7旅旅长:张龙文第38旅旅长:孟昭山第12师师长:裴春生第4旅旅长:霁云第39旅旅长:朱继光第13师师长:张九卿骑3旅旅长:肖国庆骑6旅旅长:武汉卿炮1旅旅长:邹作华炮2旅旅长:魏益三第14师师长:穆春骑1旅旅长:徐永和骑7旅旅长:王永清独3旅旅长:齐占九独骑8旅旅长:于芷山第15师师长:张作相第10旅旅长:熙洽第26旅旅长:李桂林第16师师长:于琛徵骑10旅旅长:赵芷香骑14旅旅长:杨遇春第8旅旅长:丁超第9旅旅长:陈玉昆第13旅旅长:吉兴第18旅旅长:张焕相第21旅旅长:李振声第17师师长:万福麟骑2旅旅长:彭金山骑4旅旅长:张殿九骑5旅旅长:马占山第11旅旅长:巴英额第17旅旅长:张明九第18师师长:吴俊升第15旅旅长:梁忠甲第22旅旅长:王树常第19师师长:李爽恺第41旅旅长:朱同勋第43旅旅长:荣臻混1旅旅长:王丕焕混2旅旅长:马瑞云混3旅旅长:张宪混4旅旅长:胡毓坤混5旅旅长:朱益清补1旅旅长:吕正朝补2旅旅长:赫文衡补3旅旅长:尹立泰第20师师长:邢士廉第24旅旅长:刘翼飞第31旅旅长:朱栋臣第42旅旅长:朱鸣皋1925.10编成6个军团:第一军团军团长:李景林第二军团军团长:张宗昌第三军团军团长:张学良第四军团军团长:韩麟春第五军团军团长:张作相第六军团军团长:吴俊升9、张作霖在北京怀仁堂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之职后:(1927.6整编~统称“安国军”)第一方面军团军团长:孙传芳第1军军长:孙传芳第2军军长:郑俊彦第3军军长:李宝璋第二方面军团军团长:张宗昌第1军军长:张宗昌第2军军长:张敬尧第4军军长:方永昌第5军军长:王栋第7军军长:许琨第8军军长:柴云升第11军军长:吴奠卿第12军军长:寇英杰第13军军长:刘志陆第15军军长:刘文钊第22军军长:许宝祥第30军军长:毛思义第三方面军团军团长:张学良第8军军长:万福麟第9军军长:高维岳第10军军长:王树常第11军军长:富双英第2军军长:于学忠炮兵军军长:邹作华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韩麟春杨宇霆(代) 第15军军长:汲金纯第16军军长:胡玉坤第17军军长:荣臻第29军军长:戴翼翘预备军军长:富占魁第五方面军团军团长:张作相第12军军长:汤玉麟第30军军长:于芷山第31军军长:郑泽生第15师师长:张作相(兼) 第六方面军团军团长:吴俊升第16师师长:于琛徵第18师师长:吴俊升第9旅旅长:陈玉昆第12旅旅长:张明九第18旅旅长:张焕相第21旅旅长:李振声第30旅旅长:齐占九骑2旅旅长:程志远第七方面军团军团长:褚玉璞第6军军长:徐源泉第14军军长:孙殿英第15军军长:褚玉璞第16军军长:袁振青第17军军长:曲同本第20军军长:李藻麟第21军军长:王振第23军军长:杨晴臣第28军军长:纪元林海军总司令:张宗昌副司令:沈鸿烈第1舰队司令:沈鸿烈第2舰队司令:吴志馨空军司令:周培炳二、“东北易帜”后的东北军:(1928.12.29东北易帜) 1、东北易帜时的东北军:(1928.12整编~约25万人)海陆空副总司令:张学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学良副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参谋长:荣臻骑兵训练监:吴泰来炮兵训练监:邹作华工兵训练监:柏桂林辎重训练监:牛元峰卫队1团团长:徐宝珍卫队2团团长:冯占海东北军步兵:第1旅旅长:王以哲第2旅旅长:丁春喜第3旅旅长:何柱国第4旅旅长:刘翼飞第5旅旅长:董英斌第6旅旅长:李振唐第7旅旅长:赵维祯第8旅旅长:李桂林第9旅旅长:李杜第10旅旅长:张作舟第12旅旅长:张廷枢第13旅旅长:吉兴第15旅旅长:王永盛第16旅旅长:缪瀓流第17旅旅长:于兆麟第18旅旅长:丁超第19旅旅长:孙德荃第20旅旅长:黄显声第21旅旅长:赵芷香第23旅旅长:于学忠第24旅旅长:黄师岳第25旅旅长:姚东藩第26旅旅长:邢占清第27旅旅长:刘乃昌东北军骑兵:第1旅旅长:郭希鹏第2旅旅长:程志远第3旅旅长:张树森第4旅旅长:常尧臣第5旅旅长:李福和第6旅旅长:白凤翔第10团团长:涂全胜东北军炮兵:第1团团长:王绍云第2团团长:黄永安第3团团长:谢绪哲第4团团长:王和华第5团团长:张福山第6团团长:汲绍岚第7团团长:刘瀚东第8团团长:张思恭第9团团长:朴炳珊第10团团长:穆纯昌东北军工兵:第1营营长:周葆全第2营营长:王鹤亭第3营营长:徐增善2、“九?一八”事变前的东北军:(1931.5整编~30万人) 海陆空副司令:张学良参谋长:戢翼翘秘书长:王树翰党务指导委员:彭济群参谋处处长:陈钦若副处长:董舜臣秘书处处长:叶弼亮副处长:周从政副官处处长:汤国桢副处长:何立中总务处处长:朱光体副处长:沈祖同经理处处长:苏全斌副处长:赖恺元军医处处长:刘荣绂副处长:陈国瑞军法处处长:颜文海副处长:唐奎斌秘电处处长:蒋斌东北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学良1.各省政府辽宁省主席:翟文选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北平市市长:周大文黑龙江省主席:常荫槐河北省主席:王树常山西省主席:商震天津市市长:张学铭察哈尔省主席:刘翼飞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绥远省主席:李培基青岛市市长:胡?2.陆军:步兵:第36师师长:汤玉麟第106旅旅长:张从云第107旅旅长:董福常第108旅旅长:刘香九独7旅旅长:王以哲独8旅旅长:丁喜春独9旅旅长:何柱国独10旅旅长:刘翼飞独11旅旅长:董英斌独12旅旅长:张迁枢独13旅旅长:李振唐独14旅旅长:陈贺群独15旅旅长:姚东藻独16旅旅长:缪微流独17旅旅长:黄师岳独18旅旅长:杜继武独19旅旅长:孙德荃独20旅旅长:常经武独21旅旅长:赵芷香独22旅旅长:苏德臣独23旅旅长:李桂林独24旅旅长:李杜独25旅旅长:张作舟独26旅旅长:邢占清独27旅旅长:吉兴独28旅旅长:丁超独29旅旅长:王永盛独30旅旅长:于兆麟独31旅旅长:富? 骑兵:独3旅旅长:张树森独4旅旅长:张希鹏独5旅旅长:李福和独6旅旅长:白凤翔独7旅旅长:常尧臣独8旅旅长:程志远独1师师长:张诚德独55团团长:吴松林炮兵:独6旅旅长:王和华独7旅旅长:乔方独8旅旅长:刘翰东独19团团长:穆纯昌独20团团长:朴炳珊第11团团长:杜继纲第11营营长:佟荣甫第12营营长:刘润川宪兵: 司令:陈兴亚副司令:邵文凯李润第1大队队长:杨洪基第2大队队长:祝恩海第3大队队长:刘景泉第4大队队长:傅常瑞第5大队队长:张江清第6大队队长:魏福海省防军:第1旅旅长:张殿九第2旅旅长:苏炳文第3旅旅长:马占山第9旅旅长:崔兴武第10旅旅长:石文华警备军:东边道司令:于芷山洮辽道司令:张海鹏滨江道司令:丁超延吉道司令:吉兴绥宁道司令:赵芷香吉长道司令:李桂林依兰区司令:李杜黑河道司令:马占山哈满道司令:张殿九呼伦道司令:苏炳文临绥道司令:于学忠屯垦军:督办:邹作华统带:苑崇古第1团团长:苑崇古第2团团长:张毓龙第3团团长:赵冠五卫队: 统带:刘多荃参谋长:王秉铖步兵队队长:戴联玺第1队队长:杜长龄第2队队长:汲绍刚第3队队长:荣子恒 )骑兵队队长:吴泰勋卫戌队队长:谭海其他交通旅旅长:蒋斌辎重队队长:牛元峰战车队队长:李振远铁甲队队长:曹罗章通信队队长:杜振探照队队长:金忠山军乐1队队长:黄继德军乐2队队长:张凤岐海军: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副司令:沈鸿烈第1舰队队长:凌霄第2舰队队长:袁方乔江防舰队队长:谢刚哲空军:司令部司令:张学良张焕相(代) 副司令:徐世英3、“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军:(1933.2整编)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111师师长:董英斌第113师师长:李振唐第114师师长:牟中珩第115师师长:熊正平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118师师长:杜继武第119师师长:孙德荃第129师师长:周福成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57军军长:何柱国第108师师长:张文清第109师师长:贺奎第112师师长:张廷枢第116师师长:缪征流第67军军长:王以哲第107师师长:刘翰东第110师师长:张政钫第117师师长:翁照垣第120师师长:赵毅直辖各师第105师师长:姚东藩第106师师长:沈克 4、“西安事变”前的东北军:(1936.2整编,共19个步兵师、6个骑兵师,第109、110师在牛、何两师长阵亡后番号撤销)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105师师长:刘多荃第113师师长:李振唐第114师师长:牟中珩第118师师长:周光烈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 91师师长:冯占海第116师师长:缪瀓流第119师师长:孙德荃第129师师长:周福成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57军军长:董英斌第108师师长:江惟仁第109师师长:牛元峰. 第111师师长:常恩多第112师师长:霍守义第120师师长:常经武第67军军长:王以哲. 第107师师长:刘翰东第110师师长:何立中. 第115师师长:刘启文第117师师长:吴克仁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第 1师师长:张诚德第 2师师长:黄显声第 3师长:王奇峰第 4师师长:郭希鹏第 5师师长:李福和第 6师师长:白凤翔 )直辖各师旅第106师师长:沈克炮 6旅旅长:黄永安炮 8旅旅长:乔方 5.“西安事变”后的东北军:(1937整编,共10个步兵师、4个骑兵师,各师辖2旅4团,东北军被大大削弱)第49军军长:刘多荃第105师师长:高鹏云第209旅旅长:王景烈第210旅旅长:应鸿第109师师长:赵毅第217旅旅长:赵镇潘第218旅旅长:葛晏春第51军军长:于学忠第113师师长:周光烈第225旅旅长:窦希哲第226旅旅长第114师师长:牟中珩第227旅旅长:扈先梅第228旅旅长:李阴坡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116师师长:周福成第231旅旅长:丛兆麟第232旅旅长:赵绍宗第130师师长:朱鸿勋第259旅旅长:刘元勋第260旅旅长:张玉珽第57军军长:缪瀓流第111师师长:常恩多第221旅旅长:唐君尧第222旅旅长:邱立亭第112师师长:霍守义第223旅旅长:马万珍第224旅旅长:李德明第67军军长:吴克仁第107师师长:金奎璧第213旅旅长:朱芝荣第214旅旅长:吴骞第108师师长:张文清第215旅旅长:刘启文第216旅旅长:夏树勋骑兵军军长:何柱国第 3师师长:郭希鹏第 4师师长:王奇峰第 6师师长:白凤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
简介
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今辽宁省)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汤玉麟、杨宇霆﹑张宗昌、韩麟春、姜登选等。

奉系利用民国初年的混乱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实行地方割据和武力扩张﹐逐步建立了对东北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统治。

日本则取得了在东北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等特权。

在1920年的直皖战争中﹐奉系与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联合﹐击败皖系军阀段祺瑞﹐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权。

但是由于直奉两系分赃不均,矛盾逐渐加剧,遂于1922年4 月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战败﹐撤回关外﹐宣布“东北自治”。

此后﹐张作霖倚重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郭松龄等新派军人﹐编练新式军队﹐并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军和兵工厂;并转而联络皖系段祺瑞和国民党孙中山领导下的广东国民政府,组成反对直系的“三角同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奉两军在山海关﹑热河激战。

10月﹐直系
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直系总统曹锟﹐吴佩孚兵败南逃。

11月﹐张作霖﹑冯玉祥推戴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

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权后﹐势力扩张到热河﹑直隶(今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及上海市﹐与地方军阀产生矛盾。

1925年11月﹐浙江军阀孙传芳联合闽﹑赣﹑苏﹑皖等省军阀将奉军驱逐出江苏﹑安徽和淞沪地区。

奉系与冯玉祥的国民军的关系也日趋紧张﹐同年11月下旬﹐驻守河北的奉系将领郭松龄在冯玉祥策动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会沈阳推进﹐张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将郭军击败,郭兵败被杀。

1926年初﹐奉系与直系重新联合﹐夹击冯玉祥的国民军。

同年11月﹐为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张作霖组织安国军﹐自任总司令。

1927年4月﹐奉系当局搜查苏联驻北京大使馆﹐逮捕并杀害了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国民党左派人士。

同年6月﹐张作霖就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

1928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逼京﹑津﹐张作霖败退出关。

由于他未能完全满足日本对满蒙地区的权益要求,被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炸死于沈阳近郊的皇姑屯(即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继任“东三省保安司令”。

张学良不顾日本的反对﹐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易帜。

奉军改编为东北边防军﹐张学良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东北边防长官。

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至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