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20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2. 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 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 )

A. 儒立德

B. 墨兼爱

C. 道任性

D. 法务实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②诸侯争霸③民族融合④变革创新⑤思想勃兴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6.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7.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8.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 祖冲之——《齐民要术》

B. 华佗——《伤寒杂病论》

C.顾恺之——《女史箴图》

D. 王羲之——《洛神赋图》10.“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11.下列属于古代罗马代表性建筑的是()

①大竞技场②引水道工程③凯旋门、方尖碑④万神庙⑤帕特农神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被认为体现在“兴”上,你觉得“兴”的涵义是()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

B. 中世纪神学文化的复兴

C. 封建专制文化重新兴盛

D.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兴起

13.《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这说明()

A. 新航路的开辟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前

C. 文艺复兴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积极影响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15.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中央集权

B. 地方分权

C. 分权制衡

D. 联邦制

16.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革命。”由此看出,引发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 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B.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 社会购买力的增加

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7.“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表明

A. 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 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 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

18.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A. 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 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D.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1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 英法等国放弃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D. 美苏等工业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物质援助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

A.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联盟

C. 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九年级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

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仔细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战后分赃格局】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战中聚会定格局】

材料二:会议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极格局。

(2)材料中的会议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哪一国际性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经济发展看格局】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的走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格局演变悟道理】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22.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请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问题。

(1)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摘自某历史文献 (2)材料二摘自哪一历史文献?它诞生于哪一场革命中?

材料二: 如果说 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人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与发展有哪些重大事件?(回答两个即可)

23.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材料二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二铜表法》(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里克利在这段话中提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20分,共20分)

1.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目前,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司母戊鼎是商王为祭祀他的母亲戊所制造的,高1.33米,口长1.10米,重达832.84千克,司母戊鼎是现存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由此可知,母戊鼎铸造于商朝,故选B。

2. 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 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 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人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选项中D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

3.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

家。秦统一的历史得益于商鞅变法,证明法家的思想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4.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下面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是 ( )

A. 儒立德

B. 墨兼爱

C. 道任性

D. 法务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为儒家思想文化。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与礼,强调个人德行与修养的提升,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这些“变化”表现在( )

①王室衰微②诸侯争霸③民族融合④变革创新⑤思想勃兴

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项王室衰微、②项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政治方面的特点;③项民族融合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带来的积极影响;④项变革创新是战国时期确立新制度的方式;⑤项思想勃兴是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活跃的表现;因此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表现在①②③④⑤,故选D。

6.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就是怀着友好交往的朴素愿望,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古丝绸之路”开通于( ) A. 秦朝时期 B. 西汉时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时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陆路丝绸之路”,故选B。

【点睛】

7.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置西域都护后,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本题正确的选项是D 。

8.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一方面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获得史料,一方面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以补充史料之不足,使史料和考察结果相互印证,具有史料考证意识,B 项正确;AC 材料中并为反映出来,排除;司马迁是私人著史,不是秉承朝廷旨意。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9.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以下关于人物及其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祖冲之——《齐民要术》

B. 华佗——《伤寒杂病论》

C. 顾恺之——《女史箴图》

D. 王羲之——《洛神赋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顾恺之一《女史箴图》,这组搭配是正确的。东晋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尤其擅长人物画,他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主要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C 符合题意;《齐民要术》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A 搭配错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B 搭配错误;《洛神赋图》是东晋顾恺之的画作,D 搭配错误。故选C 。

10.“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

A. 亚历山大帝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法兰克王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与汉朝时期的中国并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前202—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4世纪,不符合题意;选项C西罗马帝国,是在395年由罗马帝国分裂而成,不符合题意;选项D法兰克王国,是在481年建立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下列属于古代罗马代表性建筑的是()

①大竞技场②引水道工程③凯旋门、方尖碑④万神庙⑤帕特农神庙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引水道工程、凯旋门、方尖碑和宗教场所万神庙。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帕特农神庙是古代希腊的建筑,⑤不符合题意。排除B、C和D。故选A。

12.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被认为体现在“兴”上,你觉得“兴”的涵义是()

A.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复兴

B. 中世纪神学文化的复兴

C. 封建专制文化重新兴盛

D. 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文艺复兴是反对封建专制和中世纪神学文化,其实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因此说文艺复兴中“兴”的涵义指的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兴起。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一书开篇提到: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因为它们都( )

A.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平等

B. 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C. 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限制国王的

权利,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独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独立宣言》和A 无关;《权利法案》、《人权宣言》和C 无关;《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D 无关,只有B 符合题意,故选B 。

【点睛】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排除不是共同点的ACD 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4.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在西方,当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先后驶向万顷波涛的时候,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这说明( )

A. 新航路的开辟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新航路的开辟出现在文艺复兴之前

C. 文艺复兴对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积极影响

D.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都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他们导航的,不仅有指南针,而且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和地理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新兴的资产阶级为维护政治经济利益,要求摧毁封建制度,掀起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倡导自由、民主,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为其奠定了思想基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选项C 符合题意;选项AB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

15.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这一过程体现的政治原则是( )

A. 中央集权

B. 地方分权

C. 分权制衡

D. 联邦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体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这就使得权力相互制衡,避免了专制和集权,故“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7年1月签署暂停中东几国移民入境的行政命令(“禁穆令”),被联邦法院法官裁定为违

反宪法,立即暂停执行”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C符合题意;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联邦制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6.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革命。”由此看出,引发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 蒸汽机和机器的发明

B.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C. 社会购买力的增加

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机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革命。”可以看出,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引发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工业革命。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纺织工也不再能够像过去那样在家里自由自在地投梭织布了。现在,他们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没有生命不知疲倦的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材料表明

A. 工业化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B. 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

C. 工业化改变了传统家庭结构

D. 机器主宰了人们的社会生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机器都在执行着一种新的纪律…必须在工厂中按照…机器设备所确定的速度工作”可知,材料反映了机器工厂与以前的作坊、工场相比生产方式的不同,说明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故正确答案为B。纺工在机器工厂和以往的家庭作坊、手工工场相比注重了生产纪律,并非人民的自由被工业化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家庭结构问题,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机器对人们社会生产的主宰,故D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下列描述属于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是()

A. 美国是会议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

B. 都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

C. 英国和日本都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

D. 都形成了大国主导下新的世界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相同点”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是处置战败国德国的会议,确立了战后在欧洲和非洲等地方的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协调战胜国之间的关系的会议,确立了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由此形成了一战后的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D项符合题意;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的主导者和胜利者,A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巴黎和会是战胜国宰割战败国的分赃会议,B项不是二者的相同点;C项说法不正确;所以答案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相同点”,结合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本题,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利用排除法,逐一分析四个选项,不是相同点的排除。

19.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B.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C. 英法等国放弃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D. 美苏等工业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A项符合题意;BCD项不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根源于一种愈来愈恶化,而且逐渐超出各国政府所能控制的国际形势。慢慢地,欧洲分成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文中“两个对立的列强集团”是指( )

A. 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反法西斯联盟

C. 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 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对立双方,CD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只有A符合题干中“第一次世界大战”。故选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分)

21.世界格局,一种相对稳定国际关系结构,一种力量对比态势。九年级同学以“世界格局的演变”为主题,进行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仔细研读史料,回答问题:

【战后分赃格局】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思考……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1)“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通过哪两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策”构建成了战后的格局?这一格局被称作什么?它是被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而彻底打破的?

【战中聚会定格局】

材料二:会议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极格局。

(2)材料中的会议指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决定成立哪一国际性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经济发展看格局】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的走向。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当今世界格局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将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格局演变悟道理】

(4)通过世界格局三次大变动的探究,你认为决定世界格局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答案】(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雅尔塔会议;联合国;华约的建立(写北约不给分)

(3)一超多强;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推动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

(4)各国的综合国力。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解析】

【详解】(1)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所学可知是英美等国家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重新规划世界秩序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打破了一战后建立的世界格局。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实际上划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可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雅尔塔会议上确立成立联合国;依据所学可知,两极格局确立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力量不断增强,它们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的走向”可知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围绕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以及推动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回答。

(4)第一小问关键因素:依据所学可知是各国的综合国力。第二小问应对措施:依据所学从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回答。 22.革命和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请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问题。

(1)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

材料一: 第一条在权力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

——摘自某历史文献 (2)材料二摘自哪一历史文献?它诞生于哪一场革命中?

材料二: 如果说 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大国崛起》 (3)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人革命共同作用下,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巩固与发展有哪些重大事件?(回答两个即可)

【答案】(1)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

(3)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可知,在法国大革命中,1789年,颁布了《人权宣言》。

(3)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表现在两个事件,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1868年开始的日本明治维新。

23.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 古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

——《十二铜表法》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伯里克利在这段话中提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十二铜表法》的积极作用。

【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或重视才能)。

(2)局限: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不能享有雅典的民主权利,雅典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

(3)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领域滥用权力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权益。【解析】

【详解】(1)据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在这段话中提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是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拥有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雅典公民无论贫富,都有担任国家公职的机会等,雅典民主存在着缺陷,如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据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是奴隶主的民主,具有局限性,享有民主的是雅典城邦的成年男性公民,未成年人、妇女和外邦人不享有民主。

(3)据材料“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最重要的法典,《十二铜表法》对罗马法系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十二铜表法》内容庞杂,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是习惯法的汇编,它规定了极为严酷的债务奴役制,维护贵族的利益。它打破了罗马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罗马平民的利益,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十二铜表法》也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雅典民主制度和《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