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气剂

合集下载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
痰多清稀 寒痰
旋覆代赭汤
• 出自《伤寒论》 • 构成:
旋覆花三两(9g) 人参二两(6g) 生姜五两(15g) 代 赭石一两(6g) 甘草炙,三两(9g) 半夏洗,半升(9g) 大枣擘,十二枚(4枚) •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痛,按之 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 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 煎服法:水煎服。
理气剂
气虚 补气—四君子汤
•气
气脱
益气固脱—独参汤、生 脉散
补益剂

气陷 益气升阳—补中益气汤
病 变

气机 运营
气逆
肺─咳、喘 胃─呕吐呃逆
降气
失调
气滞
肝─肋、乳房、少腹 脾胃─脘腹
行气
第一节 行气
• 适应病证:合用于气机郁滞证。一般以脾胃气滞 和肝气郁滞为多见,脾胃气滞症见脘腹胀痛,嗳 气泛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等;肝郁气滞症见 胸胁胀痛,或疝气痛,或月经不调,或痛经等。
苏叶 理气宽胸,疏通气血
半夏厚朴汤
• 随证加减: 气郁甚者,加香附、郁金。助行气解郁之功; 胁肋痛者,加川楝子、元胡以疏肝行气止痛; 咽痛者,加玄参、桔梗以解毒散结,宣肺利咽。
• 使用注意:气郁化火,阴伤津亏者,不宜使用本 方。
天台乌药散
• 出自《医学发明》 • 构成:
天台乌药 木香 小茴香微炒 青皮汤浸,去白,焙 高良 姜炒,各半两(15g) 槟榔锉,二个(9g) 川楝子十个 (12g) 巴豆七十粒(12g) •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 主治: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动睾 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苔白,脉弦。 • 煎服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取 汁,冲入适量黄酒服。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咳血方(《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咳血方(《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止血)——咳血方(《丹溪心法》)一、组成青黛水飞(6克)、瓜蒌仁去油(9克)、海石去砂(9克)、山栀子炒黑(9克)、诃子(6克)(原方未著分量)。

二、用法上为末。

以蜜同姜汁丸,噙化(现代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咳血方中诃子收,海石栀子共瓜萎;青黛泻肝又凉血,咳嗽痰血服之瘳。

四、功用清火化痰,敛肺止咳。

五、主治肝火犯肺。

咳嗽痰稠带血,咯吐不爽,或心烦易怒,胸胁刺痛,颊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六、方解咳血一证,原因很多,本方证是因肝火犯肺所致。

肝火灼肺而致咳嗽,咳伤肺络,血从上溢,乃成咳血之证;肺津受灼为痰,故浓稠难咯,或见痰中带血;痰阻于肺,又可致咳嗽加重;其心烦易怒,胸胁刺痛,便秘颊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内扰的辨证依据。

由于病位虽在肺,但病本在肝,按治病求本的原则,故治当直折肝火,使肝火清降,肺自安宁。

故方中不用止血药,而用青黛、栀子清肝泻火凉血,共为君药。

痰不除则咳不止,故以瓜蒌“二者降火而兼行痰”,仁、海石清热降火,润燥化痰,正如汪昂说:为臣药。

咳不止则血不宁,故又以诃子清敛降肺而止咳化痰,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肝宁肺之功,使火不犯肺,肺气肃降有权,痰化咳止,血亦自止,实为图本之法。

肝火灼伤肺络而为咳血,阴分每亦亏损,如再加清肺养阴之品,则更为全面。

又,原书方后说:“咳甚者加杏仁去皮尖,后以八物汤加减调理。

”亦可作临证参考。

七、文献摘录(方论)汪昂:“此手太阴药也。

肝者将军之官,肝火上逆,能灼心肺,故咳嗽痰血也。

青黛泻肝而理血,散五脏郁火;梔子凉心而清肺,使邪热下行,二者所以治火;瓜萎润燥滑痰,为治要药;海石软坚止嗽,清水之上源,二者降火而兼行痰;加诃子者,以能敛肺而定痰喘也。

不用治血之药者,火退则血自止也。

”(《医方集解》)。

方剂学理气剂-2024鲜版

方剂学理气剂-2024鲜版
方剂学理气剂
2024/3/28
1
CATALOGUE
目录
• 理气剂概述 • 疏肝解郁剂 • 和胃降逆剂 • 理气止痛剂 • 其他理气剂
2024/3/28
2
01
理气剂概述
2024/3/8
3
定义与分类
2024/3/28
定义
理气剂是指具有疏通气机、调整脏腑 功能作用,治疗气病的一类方剂。
分类
根据作用不同,理气剂可分为行气剂、 降气剂等。其中,行气剂主要用于气 机郁滞的病证,降气剂则主要用于气 机上逆的病证。
4
功效与主治
功效
理气剂的主要功效包括疏通气机、调 整脏腑功能、消除气滞、气逆等。
主治
理气剂主要用于治疗因气机不畅或气机 上逆所引起的各种病证,如胸胁胀满、 嗳气吞酸、恶心呕吐、大便秘结等。
2024/3/28
5
常用药物及配伍
2024/3/28
常用药物
理气剂中常用的药物有陈皮、青皮、枳实、厚朴、木香、香附 等,这些药物具有行气、降气、疏肝、和胃等作用。
17
天台乌药散
成分
天台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 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效 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2024/3/28
主治
肝经寒凝气滞证。小肠疝气,少腹引 控睾丸而痛,偏坠肿胀,或少腹疼痛, 苔白,脉弦。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温酒 送下。
18
2024/3/28
05
其他理气剂
19
功效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
阳郁厥逆证;肝脾气郁证。手足不温,或腹痛,或泄利下重,脉弦; 胁肋胀闷,脘腹疼痛,脉弦。
2024/3/28

内科常用中成药--补虚剂、和解剂、理气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补虚剂、和解剂、理气剂
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6
参苓白术散
补脾胃,
益肺气
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
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白扁豆(炒)、莲子、薏苡仁(炒)、砂仁、桔梗、甘草。
7
薯蓣丸
调理脾胃,
益气和营
气血两虚,脾肺不足所致的虚劳、胃脘痛、痹病、闭经、月经不调
38





四逆散
透解郁热,
疏肝理脾
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痢疾,症见脘腹胁痛、热厥手足不温、泻痢下重
柴胡、枳壳(麸炒)、白芍、甘草。
39
左金丸
泻火疏肝,
和胃止痛
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不喜热饮
黄连、吴茱萸。
40
气滞胃痛颗粒
理气疏肝,
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
柴胡、醋延胡索、枳壳、醋香附、白芍、炙甘草。
17
麦味地黄丸
滋肾养肺
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麦冬、五味子。
18
杞菊地黄丸
滋肾养肝
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枸杞子、菊花、熟地黄、酒萸肉、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19
左归丸
滋肾补阴
真阴不足,腰酸膝软,盗汗遗精,神疲口燥
36





逍遥颗粒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活血祛瘀)——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一、组成桃仁四钱(12克)、红花三钱(9克)、当归三钱(克)、生地黄三钱(9克)、川芎一钱半(5克)、赤芍二线(6克) 、牛膝三线(9克) 、桔梗一钱半 (5克) 、柴胡一钱 (3克) 、枳壳二钱(6克)、甘草一钱 (3克)。

二、用法水煎服。

三、歌括1.血府逐瘀汤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痨。

2.通窍活血汤通窍全凭好麝香,桃仁大枣与葱姜;川芎黄酒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3.膈下逐瘀汤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玄胡甘;川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4.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小茴香,玄胡没药芎归姜;官桂赤芍蒲黄脂,经黯腹痛快煎尝。

5.身痛逐瘀汤身痛逐瘀桃归芎,脂艽附羌与地龙;牛膝红花没药草,通络止痛力量雄。

四、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五、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

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瞀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六、方解本方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

胸胁为肝经循行之处,瘀血在胸中,气机阻滞,则肝郁不舒,故胸胁刺痛,日久不愈,急躁易怒。

瘀久化热,气郁化火,故内热瞀闷,或心悸失眠,或入暮潮热;上扰清窍,则为头痛;横犯胃府,胃失和降,则干呕呃逆,甚至饮水即呛。

至于唇、目、舌、脉所见,皆为瘀血之征。

故治当活血化瘀,兼以行气解郁。

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和血而舒肝,桔梗开肺气,载药上行,合壳则升降上焦之气而宽胸,尤以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互相配合,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

近代以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的特点,常加减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胸部挫伤与肋软骨炎之胸痛,以及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头晕,精神抑郁等证,有一定效果。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一、组成橘皮二斤(12克)、竹茹二升(12克)、大枣三十枚(5枚)、生姜半斤(9克)、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

二、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歌括1.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2.《济生》橘皮竹茹汤《济生》同方加苓半,再添麦冬枇杷叶。

主治呕哕不能食,总因痰滞胃虚热。

3.新制橘皮竹茹汤原方减去参枣草,又加柿蒂亦相得;此乃鞠通新制方,胃气不虚即可啜。

四、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五、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呃逆或干呕。

六、方解呃逆之证,皆因胃病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所治乃属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

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宣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清热安胃以止呃,并用大量,共为君药。

人参补气扶正,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甘草、大枣助人参以益气和胃,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最为适合。

如由于实热或虚寒而致者,则非所宜。

七、附方及方论1.橘皮竹茹汤(《济生方》):赤茯苓、橘皮去白、枇杷叶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30克)、人参、甘草,各半两(15克)、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2.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橘皮三钱(9克)、竹茹三钱(9克)、柿蒂七枚(9克)、姜汁三茶匙(冲)水煎服。

功用:理气降逆,清热止呃。

主治:胃热呃逆,胃气不虚者。

以上三方均能理气和胃,清热止喹,用治胃中有热,胃气上逆之呃逆诸证。

但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虚弱者;《济生》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呕逆而气阴俱虚者;新制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不虚者。

方剂8理气方

方剂8理气方

越鞠丸
来源 《丹溪心法》
组成
香附 川芎 苍术 神曲 栀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各6g
功用 行气解郁
主治 六郁证(气血痰火湿食)
见胸膈痞闷,脘腹胀满或疼痛, 嗳腐吞酸,恶心呕吐,饮食不消等。
临床应用
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慢性胃炎、胆石症、胆囊炎、肝 炎、肋间神经痛、妇女痛经、月经不 调等而有六郁见症者,可加减使用之。
理气方
概说 代表方剂
概说
一、定义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 或降气的作用,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属于八法中 “消法”的范畴。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行气方--肝气郁滞、脾胃气滞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
降气方--胃气上逆、肺气上逆 --旋覆代赭汤
三、使用注意
理气剂多属芳香辛燥之品,易伤 津耗气,应适可而止,慎勿过剂,尤 其对年老体弱者或阴虚火旺者以及孕 妇等,均当慎用。

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

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

• 疏肝解郁 逍遥丸(颗粒) 【药物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 荷。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 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方 解】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 血,柔肝止痛,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扶土抑木,以滋化源,为佐药;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 佐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舒肝解郁, 清热调经之功。 【临床应用】 1.胁痛 因情志忧郁,肝郁不舒所致两胁串痛或胀痛,脉 弦,舌质淡暗。 2.胃脘痛 因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所致胃脘痞满,食后胀痛,嗳气呃逆, 脉弦细,舌质淡苔薄白。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3.郁证 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而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 喜叹息,胸闷胁痛,腹胀便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 4.月经不调 因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而致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烦躁易怒, 乳房胀痛,经期腹痛,腹胀便溏,舌暗,脉弦细。 5.眩晕 因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血失和,脾虚不运, 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 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药理毒理】 本品有保肝、抗抑郁、调节内分泌和抗应激等作用。
• 疏肝和胃 三九胃泰颗粒 【药物组成】 三桠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 茯苓、地黄、白芍。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 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 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 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 解】 方中三桠苦清热燥湿,九里香行气活血,共为 君药。两面针活血消肿,木香行气止痛,为臣药。黄芩清 热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地黄滋阴凉血,白芍养阴柔肝, 缓急止痛,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活 血,柔肝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1.胃痛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所致胃脘疼 痛,嘈杂纳减,口苦口粘,大便粘滞,舌苔黄腻;慢性胃 炎见上述证候者。 2.痞满 因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所致胃部饱胀,胃痛夜甚, 舌质暗红有瘀点;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理气剂
一、填空题
1.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___或___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2.气逆主要是以___气上逆和______气上逆为主。

3.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又名___。

4.越鞠丸的功用为_____。

5.柴胡疏肝散的药物组成是由四逆散去____,加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

6.四磨汤所治之病证,其标在___,其本在______。

7.半夏厚朴汤主治____。

8.枳实消痞丸主治______。

9.良附丸主治气滞寒凝证,其药物组成为______。

10.金铃子散的药物组成为______。

11.暖肝煎的君药为______。

12.苏子降气汤所治之“上实”是指______。

13.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哮喘,宜选用______。

14.治心下痞鞕,噫气不除,或反胃呕逆,吐涎沫,舌淡,苔白滑,脉弦而虚,宜用______。

15.橘皮竹茹汤的病机为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越鞠丸所治郁证的成因包括( )
A.风、寒、暑、湿、燥、火
B.风、寒、痰、湿、燥、食
C.气、血、痰、火、食、湿
D.气、血、痰、热、食、湿
E.气、血、痰、火、暑、燥
2.柴胡疏肝散的治法在《内经》中可以称为( )
A.扶土抑木
B.木郁达之
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E.泻南补北
3.证见胸膈满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治宜选用( )
A.越鞠丸
B.柴胡疏肝散
C.四磨汤
D.枳实消痞丸
E.厚朴温中汤
4.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功用为( )
A.通阳散结,祛痰宽胸
B.通阳散结,下气祛痰
C.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D.温通心阳,下气祛痰
E.温通心阳,行气宽胸
5.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宜用( )
A.丹参饮
B.瓜蒌薤白白酒汤
C.瓜蒌薤白半夏汤
D.枳实薤白桂枝汤
E.血府逐瘀汤
6.主治梅核气的方剂为()
A.柴胡疏肝散
B.越鞠丸
C.四磨汤
D.半夏厚朴汤
E.枳实消痞丸
7.半夏厚朴汤中的使药为()
A.半夏
B.厚朴
C.苏叶
D.茯苓
E.生姜
8.半夏厚朴汤的功用为( D D D D D D D D B.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C.行气祛痰,降逆散结
D.行气解郁,理气化痰
E.行气消痞,健脾化痰
9.枳实消痞丸的功用为()
A.行气祛痰,健脾和胃
B.行气温中,燥湿除满
C.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D.行气消痞,健脾和胃
E.行气降逆,化痰散结
10.厚朴温中汤主治()
A.脾胃气滞证
B.寒热互结证
C.肝郁化火证
D.寒湿气滞证
E.气滞寒凝证
11.组成中,包括干姜与生姜的方剂为()
A.苏子降气汤
B.厚朴温中汤
C.暖肝煎
D.天台乌药散
E.枳实消痞丸
12.厚朴温中汤的臣药为()
A.草豆蔻
B.陈皮
C.茯苓
D.木香
E.干姜
13.金铃子散主治()
A.寒凝气滞证
B.肝气郁滞证
C.肝气郁结证
D.气滞寒凝证
E.肝郁化火证
14.天台乌药散的功用为()
A.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B.行气疏肝,祛寒止痛
C.温补肝肾,行气止痛
D.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E.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15.主治疝的方剂为()
A.良附丸
B.厚朴温中汤
C.天台乌药散
D.橘核丸
E.暖肝煎
16.具有行气止痛,软坚散结功用的方剂为()
A.橘核丸
B.暖肝煎
C.天台乌药散
D.金铃子散
E.半夏厚朴汤
17.证见睾丸冷痛,小腹疼痛,畏寒喜暖,舌淡苔白,脉沉迟,宜用()
A.良附丸
B.天台乌药散
C.橘核丸
D.暖肝煎
E.加味乌药汤
18.证见月经前少腹胀痛,胀甚于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宜用()
A.良附丸
B.天台乌药散
C.橘核丸
D.暖肝煎
E.加味乌药汤
19.治上实下虚之喘咳,宜选用()
A.苏子降气汤
B.定喘汤
C.麻黄汤
D.小青龙汤
E.都气丸
20.定喘汤的功用为()
A.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B.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C.宣肺止咳,降气定喘
D.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E.定喘止咳,宣肺降气
21.定喘汤的组成中不包括()
A.苏子
B.生姜
C.半夏
D.白果
E.麻黄
22.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共有的药物为()
A.前胡
B.白芥子
C.杏仁
D.厚朴
E.苏子
23.旋覆代赭汤主治()
A.胃虚痰阻证
B.脾虚生痰证
C.脾虚湿停证
D.胃虚有热呃逆证
E.胃气虚寒呃逆证
三、多项选择题
1.理气剂中用药多为芳香辛燥之品,易伤津耗气,需慎用者( )
A.年老体弱者
B.阴虚火旺者
C.阳虚畏寒者
D.孕妇
E.产妇
2.柴胡疏肝散的证治要点为( )
A.胁肋胀痛
B.寒热往来
C.嗳气太息
D.脘腹胀满
E.脉弦
3.失笑丸是由( )加减化裁而成。

A.枳术汤
B.生姜泻心汤
C.半夏泻心汤
D.四君子汤
E.八珍汤
4.枳实消痞丸的治法中包括( )
A.消
B.补
C.下
D.和
E.清
F.温
5.暖肝煎的君药为()
A.枸杞子
B.肉桂
C.当归
D.小茴香
E.乌药
F.沉香
6.加味乌药汤的药物组成包括()
A.乌药
B.砂仁
C.木香
D.延胡索
E.川芎
F.香附
G.枳壳 H.芍药 I.生姜 J.甘草
7.含有川楝子的方剂有()
A.橘核丸
B.暖肝煎
C.天台乌药散
D.金铃子散
E.柴胡疏肝散
8.橘核丸与天台乌药散的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为()
A.延胡索
B.川楝子
C.枳实
D.木香
E.厚朴
9.暖肝煎与苏子降气汤共有的药物为()
A.当归
B.枸杞子
C.肉桂
D.沉香
E.茯苓
10.组成中含有四君子汤药物组成的方剂为()
A.旋覆代赭汤
B.参苓白术散
C.补中益气汤
D.枳实消痞丸
E.人参蛤蚧散
四、简答题
1.越鞠丸所治之六郁中包括痰郁,但为何不配伍祛痰药?
2.枳实消痞丸的配伍特点是什么?
3.理中丸与厚朴温中汤的主治及临床表现有何异同?
4.天台乌药散中川楝子如何炮制?有何意义。

5.苏子降气汤为治喘之剂,说明其配伍当归、肉桂的意义。

6.结合方中主要药物的配伍说明定喘汤与小青龙汤在主治证方面有何异同?
7.旋覆代赭汤中代赭石为何在原书中的用量较轻?
五、论述题
1.四逆散、逍遥散、一贯煎、柴胡疏肝散、金铃子散均可治疗胁肋疼痛,就其主治证,临床表现及功用而言,应如何区别运用?
2.试述定喘汤的组方原理。

3.试述苏子降气汤与定喘汤在主治病证、临床表现、功用及主要药物配伍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4.结合各方主治病证分析人参在败毒散、小柴胡汤、生脉散、旋覆代赭汤中的配伍意义。

六、分析题
1.分析下列方义,并说明其功用、主治病证及证候。

柴胡15g 香附15g 川芎15g 枳壳10g 白芍15g 陈皮15g 当归10g 郁金10g 甘草10g
2.某女,38岁。

因2月前调转工作不顺心,渐觉咽中如有物阻,咯之不出,吞咽不下,胸中满闷,时呕吐,胁肋疼痛,舌苔黄腻,脉弦滑。

此为何病证?应以何法、何方、何药治之,并分析其方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