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综合评价

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综合评价

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综合评价1.引言1.1 概述心肌纤维化是一种与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它在心肌组织中形成了大量的纤维组织,导致心肌结构的变化和功能的异常。

心肌纤维化对心脏的正常收缩和松弛过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为了准确、快速地诊断心肌纤维化病变,病理染色鉴定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目前,已开发出多种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如Masson三色染色和Picrosirius红染色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其适用范围和效果。

本文旨在对不同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它们的操作步骤、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比较它们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这些方法进行全面的比较和评估,我们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明确的指导,以选择最合适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从而准确诊断和治疗心肌纤维化病变。

此外,本文还将探讨心肌纤维化在心脏疾病发展中的作用,并展望心肌纤维化研究的前景。

希望通过深入理解心肌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和病理特点,我们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和预后。

综上所述,本文将介绍不同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该评价,我们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心肌纤维化的准确诊断率和治疗效果。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围绕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展开,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接下来将逐一介绍各部分的内容。

1. 引言部分1.1 概述在引言部分,将介绍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背景和重要性。

同时,对心肌纤维化病理染色鉴定方法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引起读者对该主题的兴趣。

1.2 文章结构本节将详细介绍整篇文章的结构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和篇章组织。

该部分的目的是引导读者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使其可以更好地理解后续内容。

1.3 目的在本节中,明确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BCC)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面部的皮肤,尤其是眼睑、鼻翼、唇部等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影响着BCC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临床病理评估是基于病理医生对患者活体组织的检查和病理学特征的分析。

对于BCC的临床病理评估主要包括肿瘤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边缘情况等。

基底细胞癌的病理类型有多种,包括囊性、实体型、乳头状等,其中囊性BCC具有较低的浸润和转移能力,实体型和乳头状BCC则具有较高的恶性程度。

组织分化程度指的是肿瘤细胞与其周围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分为高、中、低分化三个等级,分化程度越低,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

浸润深度指肿瘤侵入正常组织的深度,可通过显微镜观察和测量。

边缘情况则指肿瘤的边界是否清晰,是否存在断裂和不规则。

临床病理评估对于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是判断BCC恶性程度的关键指标,低分化和浸润深度较大的BCC具有较高的转移和复发风险。

边缘情况则是判断手术切缘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切缘的清晰程度与BCC的复发率密切相关。

安全切缘关系是指在BCC手术切除时,切缘是否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

安全切缘通常被定义为切缘距离肿瘤边缘5mm以外,并且切缘不存在癌细胞残留。

安全切缘关系与BCC的预后密切相关,切缘存在癌细胞残留的情况会增加BCC的复发风险。

在手术切除BCC 时,保证安全切缘是十分重要的。

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评价对于BCC的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该项指标的评估,可以判断BCC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并且指导手术切除时的切缘安全性评估,从而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预防复发。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在我国患病率不断上升。

手术治疗仍是基底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切缘是否达到安全范围,对手术治疗的效果具有决定性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起源于表皮基底层的干细胞,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慢性生长的特点。

患者年龄偏大,多伴有明显的长期日晒史或紫外线照射等肌肤因素。

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溃疡,表面糜烂、出血等症状。

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小圆形或椭圆形的基底细胞构成,蜂窝状、多核、带有明显核畸变的情况较多。

此外,基底细胞癌还具有多样化的亚型,如囊泡型、纤维型、囊腺型等。

二、安全切缘的定义和相关标准安全切缘是指切去组织时,带有肿瘤细胞的组织未被切去的病变范围。

在手术治疗中,安全切缘是术后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关键因素,越接近肿瘤的切缘,复发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要保证安全切缘的范围,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存率。

安全切缘的相关标准包括“R0”、“R1”和“R2”等三种情况:R0:切除掉肿瘤,并且肿瘤周围的组织完全正常。

R1:切缘有微小真皮浸润或癌细胞蔓延;三、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评估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切除、放疗和化疗等。

其中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分为微创手术和较大范围手术。

具体治疗方法要根据肿瘤的大小、深度和类型等情况确定。

对于切除术来说,关键是切缘是否达到安全范围。

一般认为,安全切缘到达2mm或更远,则治疗效果较好。

常用的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有效评价方法有三种,分别是临床评估、组织学评估和影像学评估。

其中组织学评估能够提供最为准确的数据。

手术治疗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切缘不清、发生感染、出血等等。

对于这些并发症,临床医生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处理。

总之,面部基底细胞癌手术切缘的安全范围和有效评估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治疗方案。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PBL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PBL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摘要 : 问 题教 学法在 医学教育改革 中有重要 意义。在 临床 本科 20 级 学生 中抽取 两个班 。 P L在 病理 生理 实验教 学 中 04 对 B
的应 用及效 果评价进行 了初探 。结果表 明, 采用 P L教 学模式的班级 , B 学生对教 师教 学效 果的评价和 完成 实验报告情 况均较 采用传 统教 学模 式的班级好 ,B P L教 学效果好 。
问题 为 中心 , 师生 教 与学互 动 的一 种教 学方 法 , 括 包 提出 问题 , 立假 设 , 集 资 料 , 证 假设 和总 结 五 建 收 论 个基本 环节 _ 。在发 达 国 家 , B 已成功 应 用 于 医 1 J PL
教务处和教研室共同组织 , 评价表 由学院统一制定 , 分别从教学态度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效果和
并乘 以相应等级系数 , 所有二级指标的分值总和即
为总分, 总分有 : 良、 优、 合格 、 4 差 个档次, 分别统计 其百分率。实验报告评价有 A、 、 、 四个等级 , BcD
程体系设置待完善 的条件下 , 如何使基础 医学教育
效 果更 好 , 生 提 高 更 大 , 者 在 该 校 临 床 本 科 学 作
关键词 : 病 理牛理学 ; 实验教学 ; P L教学 B
中 圈分 类号 : R 6 ( 2 3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7 4 (0 60 —0 3 0 8 2 9 2 0 )6 63—0 2
问题 教 学 法 ( rbeb sd l ri ,P L) 以 po l ae ann — e g B 是
其中 A: 实验报告 内容齐全, 实验结果完全正确 , 能
灵 活 运用所 学知识 对 实验结 果 中的各项 指标 的变化

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效果评价分析

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HE染色的效果评价分析

病理诊断中应用病理技术 HE染色的效果评价分析【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

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

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病理诊断;HE染色;效果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标本21例,女性患者标本29例,标本收集对象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6±3.5)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标本25例,女性患者标本25例,标本收集对象年龄在20~8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45.3±3.9)岁。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

具体处理方法如下:首先对二甲苯进行去蜡处理,处理次数为3次,平均处理时间为8.0min,然后进行脱蜡水洗,水洗时间为3.0min,再用酒精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1.0min。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的效果评价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的效果评价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因素及内镜与病理诊断比较临床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以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对象,探究诱发该病的危险因素,对比患者的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

方法:2020年7月到2021年7月,选取该阶段院内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0例)为对象,分别设为萎缩组、非萎缩组,采集患者的基础资料、内镜诊断结果、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汇总分析。

结果:萎缩组和非萎缩组的吸烟史、喝酒史、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萎缩组的腹痛史小于非萎缩组,萎缩组的肠胃病史、经常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大发生率大于非萎缩组(P<0.05)。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内镜诊出准确率是84.00%。

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和多重因素相关,内镜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案,必要时可联合病理诊断,提升诊断准确性。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因素;内镜;病理诊断;诊出准确性Correlative factor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the clinical effect evaluation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Abstract】Objective: Tak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s the object,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that induce the disease,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of endoscopic and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s of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select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50 cases) and 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 (50 case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at this stage as the subjects, and set them as the atrophy group and the non-atrophic group respectively. The patient’s basic data, endoscopic diagnosis results,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nd a summary analysis. Result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smoking, drinking history, nausea and vomiting between the atrophy group and the non-atrophy group (P>0.05);the atrophy group had a smaller history of abdominal pain than thenon-atrophy group, and the atrophy group had a history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 frequent irregular diet, and mental health The incidence of high stress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non-atrophy group (P<0.05).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as the gold standard, the accuracy rate of endoscopic diagnosis is 84.00%.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is related to multiple factors. Endoscopy can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for examination. If necessary, it can be combin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to improve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Keywords: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related factors; endoscopy; pathological diagnosis; diagnosis accuracy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老年人是高发对象[1-2]。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在消化内科临床应用效果观察朱海山;招杰;苏有盛【摘要】目的消化内科患者分别应用无痛胃镜和普通胃镜进行临床诊断检查,对其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参与本实验的消化内科患者共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两组(均n=44),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胃镜诊疗,研究组患者应用无痛胃镜诊疗,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数据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诊断后治疗总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检查后生命体征指标如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指标数据均更低(P<0.05),研究组患者临床诊疗效果更好.结论将无痛胃镜应用于消化内科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这种诊疗方法安全性明显、能够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患者不适感也较轻,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21【总页数】3页(P199-201)【关键词】消化内科;无痛胃镜;普通胃镜;诊疗效果【作者】朱海山;招杰;苏有盛【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肇庆52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近年来,我国患有消化内科病症患者越来越多[1],其中以消化性溃疡﹑胃痛﹑胃酸﹑食管炎等最常见[2],这类病症患病人群越来越多,患病率逐渐升高,其已经成为临床常见病及高发病症[3],这与人们生活节奏快﹑饮食不健康﹑不规律等存在一定关系[4]。

消化道内科病症临床症状相似容易出现误诊或者漏诊情况,选取有针对性科学有效方法对其进行病症诊疗尤为重要[5]。

本实验共选取88例消化道内科病症患者,对其中44例患者应用无痛胃镜诊疗,效果较好。

下文为具体实验过程。

参与本实验的消化内科患者共88例,所有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

经伦理委员会同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

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及安全切缘关系的效果评价面部基底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癌,通常出现在头部和颈部的皮肤上。

虽然面部基底细胞癌通常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但如果不及早治疗,它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外貌造成严重影响。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对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临床病理学是对肿瘤组织进行镜下检查和评估的学科,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是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对手术切缘组织进行镜下检查,以确定肿瘤细胞是否残留在切缘周围的组织中。

安全切缘指的是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切缘组织中没有残留的肿瘤细胞。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临床病理的评价,特别是对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指导临床的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对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评估中,切缘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切缘的情况直接反映了手术切除肿瘤后残留的肿瘤细胞是否有可能导致复发和转移。

如果切缘中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那么患者的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将会大大增加。

医生需要在手术切除肿瘤后,对切缘组织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切缘的安全性。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些研究发现,切缘中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与患者的复发和转移密切相关。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在面部基底细胞癌的治疗中,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切除后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可以有效地指导术后的治疗决策。

如果切缘安全,那么可以采取保守的治疗策略,如局部放疗和观察等。

如果切缘存在残留的肿瘤细胞,那么需要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如淋巴结清扫和全面放疗等。

对于面部基底细胞癌的切缘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进行准确的评估,对于指导患者的术后治疗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面部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评价中,切缘的评价和安全切缘的关系对于指导治疗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检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9-10-28T14:10:26.81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7期作者:周琨夫
[导读]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结论: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病理检查技术;应用效果;X线
支气管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其常用的诊断方法为X线拍摄,但是X线拍摄方式难以对支气管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因此需要结合其他诊断方法进行诊断[1]。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2]。

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不但可以准确确定病变的位置,提高了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本研究选择我院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病理检查技术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1月接受诊治的支气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男患者15例,女患者15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15±3.23岁。

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15例,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6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1±3.32岁;观察组男患者6例,女患者9例,年龄范围为50-65岁,平均年龄为56.28±3.51岁。

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X线拍摄方式进行检查。

观察组:采用病理检查方式——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如表1)
3.讨论与结论
采用病理检查技术对支气管疾病患者进行检查,可以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

一般情况下,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应用于肺部肿块的诊断,不但可以准确确定肺部肿块的位置,而且可以诊断肿块的性质,大大地提高了肺部肿块的诊断准确率[3]。

其次,该诊断技术还可以检出癌细胞,对于隐性肺癌,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可以准确地检出癌细胞,可以及时发现支气管的细微病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从而及时进行治疗[4]。

相关研究人员选择宫颈刮片和宫颈活检受检者,分别运用常规病理技术与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诊断。

运用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对活检组织滚片进行细胞学初诊,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开展所需空间小,无污染,诊断耗时短,与常规病理技术处理的宫颈刮片质量一致,能够满足病理细胞学诊断的需求,提高了首次活检阳性检出率[5]。

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检出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

由此可见,与影像学检查技术对比,纤维支气管镜检技术更能够准确地检出支气管疾病。

尤其是支气管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影像学技术往往仅能确定肿瘤的位置,难以及时发现肿瘤细胞,从而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病理学检查技术可以弥补影像学技术的缺陷,二者结合诊断疾病,可以有效地提高检查准确率,从而起到互为弥补的作用。

选用合理的病理学技术方法,有助于病理医生观察器官组织的形态学改变,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明确病因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黄焕文,赖彦华.供肾活组织检查在组织病理学评估中的应用及展望[J].器官移植,2019,10(2):206-208.
[2]吴东波,陈恩强,白浪, 等.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及病理学诊断中的相关技术及应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8,34(11):2295-2299.
[3]王磊,丁永玲,周洁,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癌穿刺检查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探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2):1904-1908.
[4]王聪.90例乳腺疾病患者应用DR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诊断的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9,16(26):348-348.
[5]王磊,丁艳,高蓉, 等.新型快速病理诊断技术在基层医院宫颈病变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9):1065-106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