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的计算公式
线缆长度计算

一、水平线缆的长度计算按照PDS的水平线缆长度计算公式计算水平线缆长度就算公式:C=[0.55(L+S)+6](I/O)m总长度=∑Ci i=1式中:m为楼层数;C为每层楼的用线量;I/O为每层楼配线架连接的信息点;L为配线架连接最远信息点的距离;S为配线架连接最远信息点的距离。
二、按照标准的线槽设计方法,应根据水平线的外径来确定线槽的容量即:线槽的横截面积=水平线截面积之和X3关键同轴电缆的结构与特性及质量检测方法关键同轴电缆的结构与特性及质量检测方法同轴电缆是有线电视系统中用来传输射频信号的主要媒质,它是由芯线和屏蔽网筒构成的两根导体,因为这两根导体的轴心是重合的,故称同轴电缆或同轴线。
目前,在不能完全实现光纤到户的情况下,同轴电缆的使用量相当大,多方位了解同轴电缆的特性,对于有线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刚刚从事有线电视工作的同志更是大有益处。
1同轴电缆的结构射频同轴电缆由内导体、绝缘介质、外导体(屏蔽层)和护套4部分组成。
1.1内导体内导体通常由一根实心导体构成,利用高频信号的集肤效应,可采用空铜管,也可用镀铜铝棒,对不需供电的用户网采用铜包钢线,对于需要供电的分配网或主干线建议采用铜包铝线,这样既能保证电缆的传输性能,又可以满足供电及机械性能的要求,减轻了电缆的重量,也降低了电缆的造价。
1.2绝缘介质绝缘介质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PVC)和氟塑料等,常用的绝缘介质是损耗小、工艺性能好的聚乙烯。
1.3外导体同轴电缆的外导体有双重作用,它既作为传输回路的一根导线,又具有屏蔽作用,外导体通常有3种结构。
(1)金属管状。
这种结构采用铜或铝带纵包焊接,或者是无缝铜管挤包拉延而成,这种结构形式的屏蔽性能最好,但柔软性差,常用于干线电缆。
(2)铝塑料复合带纵包搭接。
这种结构有较好的屏蔽作用,且制造成本低,但由于外导体是带纵缝的圆管,电磁波会从缝隙处穿出而泄漏,应慎重使用。
(3)编织网与铝塑复合带纵包组合。
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

实用线缆用量计算公式一、综合布线系统1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信息点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2主干子系统①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每轴线缆布线根数= 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需要轴数= 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大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
100对大对数电缆一般不要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②光缆用量计算方法: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安全防范系统1电视监控系统(1)视频电缆计算方法:通常选用SYV75-5规格。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摄像机距离+最近摄像机距离)/2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电缆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注:最远、最近摄像机距离是指从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到离安防机房最远、最近摄像机的实际距离,(注意楼层高度)。
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

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电线缆的工作电流计算是电气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计算内容,是为了确保电线缆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受过载而进行的。
根据电线缆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可以提前预估电线缆的额定工作电流,从而选择合适的电线规格。
下面将详细介绍电线缆的工作电流计算公式。
一、导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导线的导体电阻是计算工作电流的基础,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得到导线的电阻公式如下:R=ρ*(L/A)其中,R为导线的电阻,单位是欧姆(Ω),ρ为导线的电阻率,单位是Ω.m,L为导线的长度,单位是米(m),A为导线的截面积,单位是平方米(m^2)。
通过测量导线长度和直径(或截面积)可以获取L和A的数值,再根据导线的材料可以获得对应的电阻率。
导线的工作电流是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导线所承载的电流。
根据电线的额定电流和安装条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导线的工作电流:I=K*In*Ib其中,I为导线的工作电流,In为导线的额定电流,单位是安培(A),Ib为电缆在不同安装条件下的载流空间系数,K为载流空间系数。
不同安装条件下的载流空间系数如下:1.导线直埋在地下:K=1.02.导线埋在管道中:K=0.93.导线直接暴露在空气中:K=0.84.导线敷设在水中:K=0.7通过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载流空间系数可以准确计算出导线的工作电流。
对于多芯电线,由于相邻芯线之间会有一定的热交换,需要考虑芯线之间的热交换系数,假设为η,那么多芯电线的工作电流计算公式如下:I=η*K*In*Ib其中的其他参数与单芯电线的计算公式相同。
总结: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得到导线和多芯电线的工作电流。
根据实际情况和运行条件,选择合适的导线规格,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公式

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公式在电力系统中,三相供电线缆是常见的电力传输方式。
为了确保线缆的安全运行,需要对其电流进行计算和监测。
本文将介绍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的公式及其相关知识。
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公式是根据电力系统的三相平衡原理推导而来的。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通常采用三根相互平衡的导线进行电力传输。
根据基本的电力理论,三相电流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可以通过已知的电压和功率来计算出电流的数值。
三相供电线缆的电流计算公式如下:I = P / (sqrt(3) U cos(φ))。
其中,I表示电流的大小,单位为安培(A);P表示功率,单位为瓦特(W);U表示线电压,单位为伏特(V);φ表示功率因数,为无量纲数值。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首先是功率P,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或消耗的能量。
在三相供电系统中,通常需要考虑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两种功率。
有功功率是指真正用于做功的功率,是实际进行能量转换的功率;无功功率是指用于维持电磁场和电动机运行的功率,是不进行能量转换的功率。
在实际计算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负载情况来确定功率的数值。
其次是线电压U,线电压是指三相供电系统中任意两相之间的电压值。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相电压转换成线电压进行计算。
线电压的数值可以通过相电压乘以sqrt(3)来得到。
最后是功率因数φ,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
功率因数的数值范围为-1到1之间,当功率因数为1时,表示负载是纯阻性的;当功率因数为0时,表示负载是纯感性的;当功率因数为-1时,表示负载是纯容性的。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通过功率因数表或者功率因数仪来确定功率因数的数值。
通过以上公式和参数的介绍,可以看出三相供电线缆电流计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借助计算工具或者电力系统专业软件来进行计算,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线缆计算公式

……計算公式一、導體1.絞距: 注:π:圓周率 (3.1415)D :絞合外徑2.截面積: d :單根導體外徑n :導體條數 1.155:系數3.絞合外徑: L :長度 ∂:比重(純銅的比重為0.00892g/mm 3) S :截面積4.重量(銅導體): d :單根導體外徑G :重量二、纏繞1.條數: 注:π:圓周率 (3.1415)OD :纏繞層外徑(絞合外徑+d)2.遮蔽率: d :單根纏繞絲直徑N :纏繞條數P :纏繞節距D :半成品絞合外徑 ∂:比重(純銅的比重為0.00892g/mm 3)3.纏繞層重量(銅線): G :重量1.05:系數 L :長度絞距(mm) = 退攬后長度 退攬次數S =π 4 *d 2*n G = π 4*d 2*n*∂*L N = (D+d)*π d SinA = π (OD) [π (OD)]2+P 2 K = Nd P*SinA * 100% D = n *1.155*d G = π 4*d 2*N*∂*L*1.05三、編織1.遮蔽率:(1).編織角度:(2).單向遮蔽率:注:2.節距: F :單向遮蔽率Tan A :編織角度 D :半成品外徑3.目數: d :單條編織銅線直徑(1).24錠: N :每錠銅線股數C :編織錠數 ∂:比重(純銅的比重為0.00892g/mm 3)(2).16錠: L :長度P :編織目數之系數6目以下乘以1.054.目數: 7~10目乘以1.0710目以上乘以1.09四、填充物重量計算:1.麻:9000米長有1克重為1丹尼10000丹尼 = 1m*1g/9000*1.05*10000/1000 = 0.001167 kg/m12000丹尼 = 1m*1g/9000*1.05*12000/1000 = 0.00133 kg/m8000丹尼 = 1m*1g/9000*1.05*8000/1000 = 0.00088 kg/m遮蔽率 = (2F-F 2)*100% Tan A = 2π*(D+d)*P 25.4*CF = N*P*D 25.4*Tan A 節距= 12.7*錠數 目 數 目數/寸 = 主動齒輪數*9.7 被動齒輪數目數/寸 = 主動齒輪數*10.12 被動齒輪數 G = π4 *d 2*N*∂*L*C*P2.棉紗:1支 = 840碼之長度為1磅1磅 = 454g 840碼 = 768m 1kg = 1000g五、軸裝線長度計算:例:線徑=6.0mm ,軸尺寸如上圖,可裝多長之電線? 計算:橫排線 = 寬度/線徑 = 78/6 = 13排 (寬)豎排線 = 軸裝高度/線徑 = 145/6 = 24排 (高)數量比值 = (內心孔直徑+軸裝高度)* / 1000(單位換算成米) =(160+145)* / 1000 = 0.958裝線總長度 = 橫排線*豎排線*數量比值 = 13*24*0.958 = 298M454*條數768*支數*1000 *1.05 = kg/m。
常用电线电缆计算公式

电缆结构设计与物料用量计算电缆结构设计是把线材各组成部分参数书面化.在设计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线材的有关标准,结合本厂的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并把结果以书面形式表达出来,为生产提供依据. 物料用量计算是根据设计线材时选用的材料及结构参数,计算出各种材料的用量,为会计部计算成本及仓储发料提供依据.导体部分有关设计与计算:导体在结构上有实心及绞线两种,而其成份方面有纯金属.合金.镀层及漆包线等.在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线材选用这些导体材料时,基于下面几个方面:1.线材的使用场所及后序加工方式.2.导体材料的性能:导电率,耐热性.抗张强度.加工性.弹性系数等.1.导体绞合节距设计:绞线中绞合节距大小一般根据绞合导体线规选取(主要针对UL电子线系列, 电源线,UL444系列,CSA TR-4系列对导体的节距有要求,需根据标准设计),有时为了改善某种性能可选其它的节距.如通信线材为了降衰减选用小节距,为了提供好的弯曲性能选用较小的节距.下面的节距表选择表是针对UL电子线.美制线规对应截面积及绞线节距2.多根绞合导体绞合外径计算:导体绞合采用束绞方式进行,绞合外径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方法1:方法2:d----单根导体的直径D---绞合后绞合导体外径N---导体根数上述两种方法中,方法2比较适合束绞方式导体绞合外径计算:3.导体用量计算:1.单根导体2.绞合导体d----单根导体直径ρ—导体密度N---导体绞合根数λ---导体绞入系数注:用量计算为单芯时导体用量,当多芯时须考虑芯线绞合时的绞入系数.4.导体防氧化.为防止导体氧化, 可在导体绞合时, 加BAT或DOP油(如电源线,透明线)。
押出部分有关的设计与计算:押出部分包括绝缘押出.内被押出及外被押出,在押出过程中,因对线材要求不同采用押出方式不同.一般情况下,绝缘押出采用挤压式,内护层与外护层采用半挤管式.有时为了满足性能要求采用挤管式.其具体选择方法,参照押出技术.1.押出料的选择:设计过程中押出料的选择主要根据胶料的用途、耐温等级、光泽性、软硬度、可塑剂耐迁移性、无毒性能等来选择.2.押出外径:D2=D+2*TD------押出前外径D2----押出后外径T------押出厚度押出厚度(T)主要根据线材有关标准,结合厂内设备生产能力尽量满足客户要求.3.胶料用量:采用不同的押出方式,押出胶料用量计算公式也有不同.挤管式挤压式W=(S成品截面-S缆芯内容物)*ρρ-----胶料密度.考虑到线材的公差, 现期线缆企业一般采用下面计算方法.W=3,14159*1.05*T*(2*D+T)* ρ芯线绞合有关设计与计算:芯线绞合国内称为成缆,是大多数多芯电缆生产的重要工序之一。
电线电缆参数(屏蔽密度、铜重,装盘量等)计算

L为铝箔线长度1m 为铝箔比重(20 为0.0036g/cm ,25 为0.0043g/cm ,38 为0.0067g/cm )
7.单位长度包纸线白棉纸之重量:
G=
其中:
G为1m包纸线之白棉纸的重量(kg)D为绞合外径,单位为mm
为圆周率k为铝箔之重迭系数(1.4~1.5)
G=(ID -D )
其中:
G为1m芯线绝缘体之重量,单位为kgID为芯线之绝缘外径,单位为mm
D为芯线之导体外径,单位为mm 为圆周率
L为芯线长度1m
为绝缘材质之比重(PVC为1.45g/cm ,PP或PE为0.93 g/cm )
5.单位长度之线缆外层被覆的重量:
(1)套管型(被覆层截面为规则之环形):(2)充实型(被覆内层嵌入半成品)
三.绞距(节距)相关计算:
1.齿轮比的求法:
通过齿轮比变换绞距的机台,都有其固定的绞距和齿轮比对照表。在对照表中,齿轮比之比等于绞距(节距)之比。即:
电线电缆制程相关计算
一.材料相关计算:
1.单位重量铜线之米数:
L= = = =
由于绞铜外层铜线是绕卷斜行的,故其实物长度要比上式之计算结果偏短,实际计算时还需除以一个绞距系数,上式即变为L=
其中:
L为1000克铜线之长度,单位为mG为铜线重量1000克
为铜的比重8.89g/cm S为铜线之截面积,单位为mm
d为导体之线径,单位为mmds为内SKIN层线径,单位为mm
Ds为外SKIN层线径,单位为mm
则物理发泡外模计算公式为:
注:此处SKIN层厚度取值为0.05mm,即 -Df=0.1mm、ds-d=0.1mm,发泡度取70%。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常用计算公式
1.电阻计算公式:
电阻(R)=电阻率(ρ)x长度(L)/截面积(A)
其中,电阻率是材料的特性常数,反映了材料本身导电能力的大小。
2.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压降(V)=电流(I)x电阻(R)
3.电功率计算公式:
电功率(P)=电流(I)x电压(V)
根据欧姆定律,可以利用电流和电压计算得到电功率值。
4.欧姆定律:
电流(I)=电压(V)/电阻(R)
5.线缆电流容量计算公式:
线缆电流容量=根号(绝缘电阻(Ri)/线缆电阻(Rc))xCuAxC
其中,Cu为电流系数,A为线缆截面积,C为电流裕度系数。
6.三相平衡负荷计算公式:
三相平衡负荷=单相容量/(3x平均功率因数x电压)
其中,单相容量为线缆的额定容量,电压为系统电压。
7.电线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A=(KxPxL)/(ρxΔV)
其中,K为系数(取决于电流方式),P为功率,L为距离,ρ为电线电阻率,ΔV为允许的电压降。
8.斯克内指数公式:
ξ = (Σ (Vcc / Rc)) / (n - 1)
其中,ΣVcc为电源电压之和,n为放置在同一通道中的导线数目。
以上列举了一些电线电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基本理论,但实际工程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电线电缆的计算还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环境温度、导线长度、导线材质等,不能仅仅依靠计算公式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订货总量(总长度M)=所需总长+所需总长*10%+总点数*6
2、整数用线量(总长度M)=楼层*每层用线量
每层用线量=[0.55*(最远点距离+最近点距离)+6]*楼层信息点数
3、总长度=最短信息点长度+最长信息点长度/2*总点数*3.3*1.2
注:得出的长度为英尺
用线箱数计算
用线箱数=总长度(单位米)/305+1
管槽线缆容量对照表
1 PVC槽(型号)20*10 24*14 39*19 59*2
2 99*27 99*40
2 五类线(根数) 2 4 9 16 32 48
3 PVC管(型号)ф16 ф20 ф25 ф32 ф40 ф50
4 五类线(根数) 2 3 6 9 1
5 24
5 度锌线槽(型号)25*25 25*50 25*75 50*50 50*100 100*100
6 五类线(根数)
7 15 22 30 60 120
容量公式:管槽容量=INT(管槽面积*K)对CAT5 UTP来说K=0.012 例如:100*100的桥架
算法:100*100*0.012
结果:120根
另一种算法
100*100*0.4/28.6=139根,100*100为桥架的尺寸,0.4是因为桥架线缆敷设时的容量,28.6为线缆的横切面积
线槽规格品种和线缆铺设
布线系统中除了线缆外,槽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以说,金属槽、PVC槽、金属管、PVC管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性材料。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用的线槽主要有以下几件种:
◆金属槽和附件
◆金属管和附件
◆PVC塑料槽和附件
◆PVC塑料管和附件
现叙述如下。
一、金属槽和塑料槽
金属槽由槽底槽盖组成,每根槽一般长度为2M,槽与槽连接时应使用相应尺寸的铁板和螺丝固定。
槽的外形如图7-1所示。
图7-1槽的外形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一般使用的金属槽的规格有50㎜×100㎜,100㎜×100㎜,100㎜×200㎜,100㎜×300㎜,200㎜×400㎜等多种规格。
塑料槽的外形与图7-1类似,但它品种规格更多,从型号上分有PVC-20系列、PVC-25系列、PVC-25F系列、PVC-30系列、PVC-50系列、PVC-40系列等等。
从规格上分有20㎜×12㎜,25㎜×12.5㎜,25㎜×25㎜,30㎜×15㎜,40㎜×20㎜等等。
与PVC槽配套的附件有阳角、阴角、直转角、平三角、顶三角、左三角、右三角、连接头、终端头和接线盒(暗盒、明盒)等。
二、金属管和塑料管
金属管用于分支结构暗埋的线路,它的规格上分有D16,D20,D25,D32,D40,D50,D63,D25,D110,等规格。
在金属管内穿线比线槽布线难度更大一些,在选择金属管时要注意选择管径大一点。
一般管内填充物占30%左右,以便于穿线。
金属管还有一种是软管(蛇皮管),供不便于弯曲的地方使用。
塑料管在产品中分为两大类,即PE阻燃导管和PVC阻燃导管。
PE阻燃导管是一种塑制半硬导管,按外径分有D16,D20,D25,D32,四种规格。
它的外观为白色,具有强度高,而腐蚀,绕性好,内壁光滑等优点,明、暗装穿线兼用。
它可以盘为单位,每盘重为25㎏。
PVC阻燃导管是一种以聚氯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国入适量的助剂,经加工设备剂压成型的刚性导管。
小管径PVC阻燃际管可在常温下进行弯曲,便于用户使用,按外径分有D16,D20,D25,D32,D40,DD45,D63,D25,和D110等规格。
与PVC管安装配套的附件有接头、螺圈、弯头、弯管弹簧、一通接线盒、二通接线盒、三通接线盒、四通接线盒、开口卡、专用截管器和PVC粗合剂等。
三、桥架
桥架是布线行业的一个术语,是建筑物内布线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桥架分为普通型桥架、重型桥架和槽式桥架。
在普通型架中还可分为普通型桥架、直边普通型桥架。
在普通桥架中,有以下主要配件供组合:梯架、弯通、三通、四通、多节二通凸弯通、凹弯通调高板、端各联结板、调宽板、垂直转角联接件、联接板、小平转角联结板的隔离板等。
在直边普通型桥架中有以下主要配件供组合:梯架、弯通、三通、四通、多节二通凸弯通、凹弯通调高板、盖板、弯通盖板、三通盖板、四通盖板、凸弯通盖板、凹弯通盖板、花孔托盘、花孔弯通、花孔四通托盘、联结板、垂直转角联接板、小平转角联结板、端向联接板护板、隔离板、调宽板和端头挡板等。
四、槽管的线缆铺设
槽管的线缆铺设主要有4种方法
1、采用电缆桥架或线槽和预埋钢管结合的方式
(1)电缆桥架宜高出地面2.2 M以上;桥架顶部距顶棚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M;桥架宽度不宜小于0.1M;桥架内横断面的填充率不应超不定期50%。
(2)电缆桥架内缆架内缆线垂直铺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约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铺设时,在缆线的首、尾、
拐弯处和每间隔2M-3M处进行固定。
(3)电缆线槽宜高出地面2.2M以上。
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线槽截面利用率不应超过50%。
(4)布放线槽缆线要以不绑扎:槽内缆线应顺直,尽量不交叉;缆线不应溢出线槽,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拐弯处应绑扎固定。
垂直线槽布放缆线应在每间隔1.5M处固定在缆线支架上。
(5)在水平、垂直桥架和垂直线槽中铺设缆线时,应对缆线进行绑扎。
绑扎间距不宜大于1.5M,扣间距应均匀,松紧适度。
设置缆线桥架和缆线槽支撑保护要求。
①桥架水平铺设时,支撑间距一般为1M-1.5M,垂直铺设时固定在建
筑物体上面间距宜小于2M。
②金属线槽铺设时,如是支架或吊架,则在线槽接头处,离分线槽
两端口0.5M处和拐弯转变处固定间距为1M-1.5M。
③塑料线槽槽底固定点间距一般0.8M-1M。
2、预埋金属线槽支撑保护方式
(1)在建筑物中可使用不同尺寸的预埋线槽,按一层或两层设置,应至少预埋两根以上;槽截面高度不宜超过25㎜。
(2)线槽直埋长度超过6M或在线槽路由交叉、转变时宜设置拉线盒,以便于布放缆线和维修。
(3)拉线盒盖应能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盒盖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4)线槽宜采用金属管引入分线盒内。
(5)预埋金属线槽。
3、预埋暗议定书支撑保护方式
(1)暗管宜采用金属管,预埋在墙体中间的暗管内径不宜超过50㎜;楼板中的暗管内径宜为15㎜-25㎜。
在直线布管30M
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2)暗管的转弯角度应大于90°,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弯不多于两个,并不应用有S弯出现。
弯曲布管时,在每隔15M
处应设置暗线箱等装置。
(3)暗管转管转变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暗管外径大于50㎜时,不应小于10倍。
(4)暗管管口应光滑,并加有绝缘套管,管口伸出部位应为25㎜-50㎜。
4、格形线槽和沟槽结合时,铺设缆线支撑保护的要求
(1)沟槽和格形槽必须勾通。
(2)沟槽盖板可开启,并与地面齐平,盖板和插座出口处应采取防水措施。
(3)沟槽的宽度宜小于600㎜。
(4)铺设活动地板的缆线时,活动地板内净空不应小于150㎜;
活动地板内如果作为通风系统的风道使用时,地板内净空不
小于300㎜。
(5)采用公用立柱作为吊顶支撑时,可在立柱中布放缆线,支柱支撑点应避开沟槽和线槽对应位置,支撑应牢固。
(6)不同种类的缆线布线在金属槽内应同时槽分隔(用金属板隔
开)布放。
金属线槽拉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干线子系统缆线铺设支撑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缆线不得布放要电梯或管道竖井中。
◆干线通道间应勾通。
◆竖井中缆线穿过每层楼板的孔洞为矩形或圆形。
矩形孔洞尺寸不宜小于300㎜×100㎜;圆形孔洞处应至少安装三根圆形钢管,管径不宜小于100㎜。
(7)在工作区的信息点位置和缆线铺设方式未定的情况下,或工作区采用地毯下布放缆线时,工作区应设置交接箱,服务面积约为80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