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电子创新实践课程设计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电子技术与创新实践基地

《电子创新实践》

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直流电压升压器

专业班级:信息对抗0801

姓名:伍炳杨柳杜瑞平

学号:20080858 20080844 20080859 指导教师:黎恒

设计期限:

成绩:

批阅教师:

一、设计任务

直流电压升压器

二、设计要求

1.输入电压30V;输出电压45V;

2.输出电流能达到0.5A;

三、设计内容

1、设计思想

直流电压升压器注重的是直流电压升压,对于一般的交流电,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升压线圈得到,但是对于直流电来说,这个方法就不起作用了。于是,我们想到先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再通过线圈升压的方法升压,再通过整流、滤波、稳压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压,最终达到直流升压的作用。

2、系统方案或者电路结构框图

其设计框图如图一所示:

(图一)

3、设计和使用说明

(1)原理图

其设计电路图如图二所示:

(图二)

(2)设计原理

升压变压器是将低交流电压、大电流、小阻抗相应变换为高交流电压、小电流和大阻抗的器件,当初级线圈中通有交流电流时,铁芯(或磁芯)中便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中感应出电压(或电流)。但是变压器的输入必须是交变电源,其输出电压正比于输出输入线圈的匝数比。如果用电池,因为是直流的,则必须在输入电路加开关电路,将其变成为不断变化的电压。这样才能在输出端得到交变的高压电。

稳压电路中,由于稳压管只能稳定较小的电压,所以我们选择了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通过输出电压的变化量由反馈网络取样经比较放大电路放大后去控制调整管T 的c-e 级间的电压降从而达到稳定输出电压Vo 的目的。 公式及说明:

变压器两组线圈圈数分别为N 1和N 2,N 1为初级,N 2为次级.在初级线圈上加一交流电压,在次级线圈两端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当N2>N1时,其感应电动势要比初级所加的电压还要高,这种变压器称为升压变压器,初级次级电压和线圈

圈数间具有下列关系:2121//n n u u =式中n 称为电压比(圈数比).当n>1时,

则2121,u u n n <<,该变压器为升压变压器.

直流稳压电源结构图和稳压过程的具体流程如图三所示,波形图如图四所示。

(图三)

(图四)

u

四、设计总结

1.对这模拟和电子技术者两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而不是停留

在原来的半知半解的迷糊状态。

2.再一次对书本里的整流、滤波、稳压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压,最终达到直

流升压的知识点和原理进行学习,

3.对于没有找到的电子元器件我们采用其他电路来代替实现它的功能。

4.本来打算采用放大器来实现电压升压功能,

但是由于放大器里面的电路不是自己设计,而且鉴于放大器的成本比较高就没有采用。

5.运用Multisim和MATLAB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不仅可以验证结果是

否正确,还能熟练掌握Multisim和MATLAB软件的操作和运用,对今后的帮助很大。

五、参考资料

教材:【1】《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主编.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主编.彭容修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直流升压电路[J]》主编.王光石. 电子技术应用, 1993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篇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 (20XX--20XX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题目:院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周数: 成绩:日期:《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计算机系软件设计与实践教学组 20XX年1月14 日 《软件设计与实践》课程设计 任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架构和工作原理,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2.开发平台采用JDK1.60eclipse集成开发环境。 二、主要内容 1.了解网络爬虫的构架,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

2.学习宽度优先和深度优先算法,实现宽度crawler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3.学习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 4.实现网络爬虫的基本框架。 三、进度计划 四、设计成果要求 1.要求按时按量完成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2.界面设计要求友好、灵活、易操作、通用性强、具有实用性; 3.基本掌握所采用的开发平台。五、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于兴隆指导教师:王蓝婧20XX年1月2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目的: 1.1掌握crawler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1.2了解爬虫架构; 1.3熟悉网页抓取的整个流程及操作步骤; 1.4掌握宽度优先,深度优先算法,并实现宽度crawler 应用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1.5掌握主题爬行及内容分析技术;1.6实现一个最基础的主题爬虫的过程;1.7理解pageRank算法,并编程验证;二、设计正文 网络爬虫研究与应用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爬虫研究的逐步展开,讨论了爬虫的相关概念与技术,并通过实验设计了简单的基于宽度

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发行部业务联系方式 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孙亮波,?黄美发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定价:28?.TH122? 序言 机械工程是国家工业基础,机械工程学科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优质综合素质人才的重任。随着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更新,创新应用性人才、卓越工程师计划、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紧缺人才计划等不断推陈出新,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教育部将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纳入重大赛事之列,共青团中央重点支持的“挑战杯”也是机械学子风云际会的舞台,同时,教育部大力支持各高校开展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创业项目……这些学科竞赛和学生团队项目,不仅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也诞生和孵化了一些优秀的机械产品和高科技公司。 广大高校对于机械学科的人才培养进行了各种有益的尝试:每年资助教师进行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教学改革研究、进行市场调查,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比例,加大相关教育投入、升级金工中心为工程训练中心,提供全方位的机械产品设计与制造体验等……

经过这些年的教育培养,我们欣喜地看到机械行业人才辈出,整体素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要实现国家人才战略目标和满足企业用人需求,教育工作者还任重而道远。“知行合一”,培养机械专业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经验,成为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是所有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毕生心愿和应尽职责。 传道授业,薪火相传。很欣慰地看到《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这本教材的出版,它对于悬悬而望的广大机械学子和教师,尤其是热衷于从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和制造的学生,犹如雪中送炭。本书的编写团队专业理论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多年坚持培养本科人才,乐于奉献,甘之如饴,教学效果显着,走出了一条机械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这本教材很好地展现了他们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相关成果。 本书从“行”(即课外科技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的角度着力,同时注重与“知”(即传统课堂理论和实验教学)的联系和互动,全面、精炼地总结了机械产品创新设计与制造、学科竞赛等诸多技术环节的重难点,并配有大量的案例分析。本书内容涵盖机械产品的需求剖析、创新设计、性能分析、加工制造,直至竞赛答辩,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科学归纳和升华。理论部分紧密围绕机械产品设计关联展开,是从事机械产品创新设计必需的基础知识;实践环节内容为编者的亲身体会,结合理论逐条分析,是难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同时编者还对机械专业人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报告实验报告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过程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名称:单容水箱液位过程控制 班级:2011级自动化过程控制方向 姓名: 学号:

目录 前言 一.过程控制概述 (2) 二.THJ-2型高级过程控制实验装置 (3) 三.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5) (一)外部组成 (5) (二)输入模块ICP-7033和ICP-7024模块 (5) (三)其它模块和功能 (8) 四.调试过程 (9) (一)P调节 (9) (二)PI调节 (10) (三)PID调节 (11) 五.心得体会 (13)

前言 现代高等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应紧紧围绕这一思想进行。 首先工程实训首先应面向学生主体群,建设一个有较宽适应面的基础训练基地。通过对基础训练设施的 集中投入,面向全校相关专业,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建立科学规范的训练和管理方法,使训练对象获得机械、 电子基本生产过程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工程实训的内容应一定程度地体现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现代化工业技术综合性和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工程实训的内容应充分体现机与电结合、技术与非技术因素结合,贯穿计算机技术应用,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要求。应以一定的专项投入,建设多层次的综合训练基地,使不同的训练对象在获得对现代工业生产方式认识的同时,熟悉综合技术内容,初步建立起“大工程”的意识,受到工业工程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训练,并具备一定的实用技能。 第三,以创新训练计划为主线,依靠必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创新教育基地。以产品的设计、制造、控制乃至管理为载体,把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问题的观测和判断、创造和评价、建模和设计、仿真和建造的整个过程中。

综合电子设计实验大纲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标识 中文名称: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 英文名称:The Practice and Design of Electronic System 实验学时:36 实验课性质:非独立设课 适合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二、实验教学目的 《综合电子设计与实践》是一门独立的、以实践为主的必修综合实验技术课。该课程以电子系统设计方法为主线,将模拟系统设计、数字系统设计、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以及传感器与控制等相关技术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电子系统的设计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时代对相关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的要求。 三、实验要求 1.实验操作要求 通过实验,牢固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的基本内容,掌握实验设备的控制以及微机的安装调试方法,从而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撰写小论文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提高专业的技术技能。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论课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能运用实验设备完成自己的实验。 能独立设计满足要求的综合实验线路,完成实验后综合设计。 2.实验报告要求 在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然后了解各种实验的原理、构造和操作规程。按统一格式完成实验报告,整理并分析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完成思考题。 四、实验项目与学时分配

五、仪器设备配置: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箱、EDA实验箱、单片机实验箱、双踪示波器、数显稳压电源、各类元器件。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各类元器件的认识与测量 实验目的: 1.学会用万用表测量、鉴别二极管、三极管的性能。 2.学会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电容。 3.学会测量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并熟悉其物理意义。 4.进一步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 实验要求: 通过学习理解电子元器件的测试方法及原理,了解测量仪器的组成及使用方法。集中参数元件的等效,集中参数元件的测量方法、工作原理及电桥、Q 表、晶体管特性图示仪的组成及使用。 实验内容及方法: 1.电阻器的检测 (1)检查电池 ⑵机械调零 ⑶选择倍率挡 ⑷电阻挡调零 ⑷测量电阻 2.电容器的检测 ⑴电容器的充放电检测 ⑵电容器漏电电阻的检测 3.二极管的简易测量 ⑴用指针式万用表测试二极管 ⑵用数字式万用表测试二极管 4.晶体三极管的简易测试 实验仪器设备、元器件清单: 1.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电阻、电容若干。 2.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毫伏表 3.电位器一支 实验注意事项: 1.万用表使用时注意不要接反正负极。 2.做完实验后要将电阻等电子元器件放到原来的位置。 3.温度不要过高,否则会将一些元件烧坏。

电工电子实习创新设计

项目名称 基于51单片机的自行车测速器 项目简介 本项目以51单片机为基础,通过光电传感器进行采样,将信号引入单片机外部中断口,51单片机经过每秒钟中断次数计算自行车的速度,我们用LCD1602液晶屏显示时间,行驶速度,行驶距离。本项目设计简单,方便用户使用。 设计方案 硬件设计 我们以51单片机系统为基础,在P3.0,P3.1,P3.3三个口接三个按键,用来设定时间,分别是调时间移位键,+键,-键。P3.2口是外部中断口,用来接光电测速传感器。 软件设计 按键调时程序 void keyscan() { rd=0; if(s1==0) { delay(5); if(s1==0) { s1num++; while(!s1); if(s1num==1) { TR0=0; write_com(0x80+0x40+7); write_com(0x0f); } } if(s1num==2)

{ write_com(0x80+0x40+4); } if(s1num==3) { write_com(0x80+0x40+1); } if(s1num==4) { s1num=0; write_com(0x0c); TR0=1; } } if(s1num!=0) { if(s2==0) { delay(5); if(s2==0) { while(!s2); if(s1num==1) { miao++; if(miao==60) miao=0; write_sfm(7,miao); write_com(0x80+0x40+7); } if(s1num==2) { fen++; if(fen==60) fen=0; write_sfm(4,fen); write_com(0x80+0x40+4); } if(s1num==3) {

创新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书 设计项目:手势控制点阵实验 课程名称:创新课程设计 指导老师:周山雪 班级:院拓一班 组员:黄进发熊启强王仁浩 2016年11月29日—2016年12月1日

目录 一、项目介绍 (1) 1.1 摘要 (1) 1.2 设计内容 (1) 1.3 系统主要功能 (1) 二、硬件设计 (1) 2.1 原理电路图 (1) 2.2 主要元件功能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硬件工作原理阐述 (4) 2.4 元件清单 (5) 三、系统软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程序流程图 (5) 3.2 源程序清单 (6) 3,3调试与检修·8 四、参考文献 (15)

一、项目介绍 1.1 摘要 本作品实现手势控制led阵列的功能,它由两个独立部分组成,分别为led阵列显示部分(下称led阵列模块)、捕捉手势部分(下称手持模块)它们分别采用了51级和stm32级芯片作为本作品的主控器,并通过2.4G无线模块作为模块的通信桥梁。实现了“手动,led阵列有感应。”本作品经反复试验,响应延时均保持0.5Ms内。 关键词:手势识别led阵列无线算法 1.2 设计内容 我们组所设计的是一个8×8点阵显示模块,期间包括软件程序的编写和调试,PCB板子的制作,电路的仿真以及硬件的焊接和调试,最后做实训总结报告。 1.3 系统主要功能 1.实现功能,功能是在一块板子上用户晃动板子。板子8*8LED点阵四个亮点会 随角度的变化而移动且每个点都可以显示到. 二、硬件设计 2.1 电路原理图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创新设计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家用擦窗器的创新 指导教师:

摘要 随现代的居家用擦窗器往往不能实现自动跨过窗栏的功能,这样在擦拭过程中就很不连贯,往往很费劲。而一般的专用擦窗机器人虽然实现了这种功能,但是机构复杂,价格不适宜于家居生活。我们设计出的擦窗器就是在结构简单的指导思想下对擦洗头的结构进行改进,然后整合市场上擦窗器已经实现的功能,针对日常生活改进出家用擦窗器。 在大多数楼房的结构中都有玻璃窗户,一般来说擦窗有两种情况,对于高楼大厦擦洗高空中的玻璃,现在都有专门的机器,它的侧重点不同,由于允许体积和价格比普通的擦窗器高,所以它的特点是在自动化和其他方面,比如新加坡一家大学开发出的高空擦窗器就是利用水蒸气。这种擦窗器利用水蒸气冲洗污垢后,不但清洁效果好,而且可以杀菌,水也可以循环利用。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居家用的擦窗器,在居家生活中窗玻璃的清洁始终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其一是对于有窗栏的窗户需要一次一次逐个擦洗,现在的擦洗如果不是高空作业往往都不是用的机器人,特别是针对家居生活来说,擦一次玻璃而买一台专用的机器不太合算,不仅价格高,并且机器所具有的优势也体现不出来。但是如果用现在市场上的擦窗器的话这样效率也不太高,特别是在窗栏比较多时工作往往比较容易累。记得自己上初中时有一回在家里帮妈妈打扫卫生,我就是擦玻璃,这样一块一块的擦非常累,所以我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简单的擦洗头,它可以自动越过窗栏或其他障碍物,这样就能实现一次性擦到底,把效率提上去,人也轻松。并且最重要的是它的结构简单,完全可以投入生产,在现在的国内市场上所有的擦窗器都没有这个功能,所以它的应用前景很大。其二在于站在室内擦拭室外的一面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

组织行为学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标题:关于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指导老师:陈晓峰 小组成员:商学院商095班 欧梦颖0904002135 韩映洁0904002136 吴晓娅0904002138 分工:设计实践:欧梦颖 查阅资料:韩映洁 文案整理:吴晓娅 调研走访、总结分析:欧梦颖、韩映洁、吴晓娅

实践报告内容 研究专题:激励理论及其应用 研究对象: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 研究目的:了解激励理论及激励机制在一个组织或企业中产生 的作用,明确如何在企业中合理运用激励机制从而 提高企业效益。 研究及实践内容: 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有激励机制? 如何正确应用激励机制? 2 调查内容:都可奶茶连锁店及舞茶道奶茶连锁店背景和特色文化 都可奶茶店和舞茶道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下员工表现的对比 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及得到的认可与赞赏 个人发展前景 3上网并对相关书籍查阅 4对都可及舞茶道奶茶店内部员工的访问(访问内容见附录) 5总结调研结果并进行分析 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型激励理论等,它们都是从某个方面论述了激励的原理和方法。对于现实中复杂的激励问题,应该从各个方面综合地加以考虑.

都可奶茶连锁店(CoCo都可茶饮),1997年公司在台湾淡水成立,历经10多年的发展,CoCo都可茶饮已成功发展成为一个横跨两岸三地、具有国际视野的美食连锁集团。至2010年4月份为止,已在台湾地区及上海、北京,苏州、厦门、青岛、宁波,南通,合肥,武汉,成都,杭州、南京、无锡、昆山、常熟,常州,张家港,吴江,等主要城市设立500多家连锁直营店。公司并以稳定的脚步继续在大陆各线城市深耕发展,目前是大众化地区外带式茶饮的一品牌。 都可成为这样一家全球连锁店并且做的如此红火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管理理念和激励制度。在都可,员工不但能享有完整的专业训练,还有在海外发展的机会。它们拥有独具的教育训练、门市稽核系统、产品创新速度以及专业的管理团队,持续经营基础、坚持“做最好的”理念,尽善创新产业的推动角色。不仅如此,都可管理还从最细微处考虑职工立场,举办“都可日”等活动,希望员工能拥有最好的心情,去进行每天的工作 都可的激励机制很健全,它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将正激励和负激励相结合。它根据职位等级提供多种薪酬福利项目,包括:完整的教育训练、基本薪资加奖金(年奖加季奖)、社会保险、顺畅的升迁管道、在职表现优异员工可以开会加盟和按绩效进行员工分红入股等。 其次都可的职业培训不仅包括所有的泡茶专业技术还包括如何提供优质服务、教导训练技巧和门市营运管理技巧,员工经过这些培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自信和专业水平,使得员工能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都可好拥有自己的一个考试制度,使得每个员工都有公平的机会竞争更高的职位。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都可员工在满足了生理,安全,归属的低层次需要后,通过人员培训,考核制度等逐步满足更高层次的尊

电子实习创新设计

飞兆高功率逆变器设计方案 I 引言和摘要 由于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阳能逆变器 (光电逆变器)的市场正在不断增长。而这些逆变器需要极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本文对这些逆变器中采用的功率电路进行了考察,并推荐了针对开关和整流器件的最佳选择。 光电逆变器的一般结构如图1 所示,有三种不同的逆变器可供选择。太阳光照射在通过串联方式连接的太阳能模块上,每一个模块都包含了一组串联的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模块产生的直流(DC)电压在几百伏的数量级,具体数值根据模块阵列的光照条件、电池的温度及串联模块的数量而定。 这类逆变器的首要功能是把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为一稳定的值。该功能通过升压转换器来实现,并需要升压开关和升压二极管。 在第一种结构中,升压级之后是一个隔离的全桥变换器。全桥变压器的作用是提供隔离。输出上的第二个全桥变换器是用来从第一级的全桥变换器的直流直流变换成交流(AC)电压。其输出再经由额外的双触点继电器开关连接到交流电电网网络之前被滤波,目的是在故障事件中提供安全隔离及在夜间与供电电网隔离。 第二种结构是非隔离方案。其中,交流电交流电压由升压级输出的直流电压直接产生。 第三种结构利用功率开关和功率二极管的创新型拓扑结构,把升压和交流电交流产生部分的功能整合在一个专用拓扑中。 尽管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非常低,让逆变器的效率尽可能接近100% 却非常重要。在德国,安装在朝南屋顶上的 3kW 串联模块预计每年可发电 2550 kWh。若逆变器效率从95% 增加到 96%,每年便可以多发电 25kWh。而利用额外

的太阳能模块产生这25kWh 的费用与增加一个逆变器相当。由于效率从 95% 提高到 96% 不会使到逆变器的成本加倍,故对更高效的逆变器进行投资是必然的选择。对新兴设计而言,以最具成本效益地提高逆变器效率是关键的设计准则。 至于逆变器的可靠性和成本则是另外两个设计准则。更高的效率可以降低负载周期上的温度波动,从而提高可靠性,因此,这些准则实际上是相关联的。模块的使用也会提高可靠性。 图1 所示的所有拓扑都需要快速转换的功率开关。升压级和全桥变换级需要快速转换二极管。此外,专门为低频(100Hz)转换而优化的开关对这些拓扑也很有用处。对于任何特定的硅技术,针对快速转换优化的开关比针对低频转换应用优化的开关具有更高的导通损耗。 II 用于升压级的开关和二极管 升压级一般设计为连续电流模式转换器。根据逆变器所采用的阵列中太阳能模块的数量,来选者使用600V 还是 1200V 的器件。 功率开关的两个选择是MOSFET 和 IGBT。一般而言,MOSFET 比 IGBT 可以工作在更高的开关频率下。此外,还必须始终考虑体二极管的影响:在升压级的情况下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正常工作模式下体二极管不导通。 MOSFET 的导通损耗可根据导通阻抗 RDS(ON)来计算,对于给定的 MOSFET 系列,这与有效裸片面积成比例关系。当额定电压从 600V 变化到 1200V 时, MOSFET 的传导损耗会大大增加,因此,即使额定 RDS(ON)相当, 1200V 的 MOSFET 也不可用或是价格太高。 对于额定600V 的升压开关,可采用超结 MOSFET。对高频开关应用,这种技术具有最佳的导通损耗。目前市面上有采用TO-220 封装、 RDS(ON)值低于100 毫欧的 MOSFET 和采用 TO-247 封装、 RDS(ON)值低于 50 毫欧的 MOSFET。 对于需要1200V 功率开关的太阳能逆变器, IGBT 是适当的选择。较先进的 IGBT 技术,比如 NPT战壕和 NPT领域停止,都针对降低导通损耗做了优化,但代价是较高的开关损耗,这使得它们不太适合于高频下的升压应用。 飞兆半导体在旧有NPT 平面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可以提高高开关频率的升压电路效率的器件FGL40N120AND,具有 43uJ和的 EOFF,比较采用更先进技术器件的 EOFF 为 80uJ和A,但要获得这种性能却非常困难。 FGL40N120AND 器件的缺点在于饱和压降VCE(SAT)(3.0V 相对于 125oC 的 2.1V)较高,不过它在高升压开关频率下开关损耗很低的优点已足以弥补这一切。该器件还集成了反并联二极管。在正常升压工作下,该二极管不会导通。然而,在启动期间或瞬变情况下,升压电路有可能被驱使进入工作模式,这时该反并联二极管就会导通。由于 IGBT 本身没有固有的体二极管,故需要这种共封装的二极管来保证可靠的工作。 对升压二极管,需要秘密行动?或碳硅二极管这样的快速恢复二极管。碳硅二极管具有很低的正向电压和损耗。不过目前它们的价格都很高昂。 在选择升压二极管时控制工程网版权所有,必须考虑到反向恢复电流 (或碳硅二极管的结电容)对升压开关的影响,因为这会导致额外的损耗。在这里,新推出的秘密行动II 二极管 FFP08S60S 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当 VDD="390V" 、 ID="8A" 、 di/dt=200A和我们,且外壳温度为 100oC 时控制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检测技术及仪表课程设计报告 1、1 课程设计目的针对“应用技术主导型”普通工科高等教育的特点,从工程创新的理念出发,以工程思维模式为主,旨在培养突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色的、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通过在模拟的实战环境中系统锻炼,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都得到综合提高。以增强就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力。 1、2课题介绍本课设题目以多功能动态实验装置为对象,要求综合以前所学知识,完成此实验装置所需参数的检测。设计检测方案,包括检测方法,仪表种类选用以及需要注意事项,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等等。 1、3 实验背景知识换热设备污垢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能量、质量和动量传递的物理化学过程,污垢的存在给广泛应用于各工业企业的换热设备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而污垢问题成为传热学界和工业界分关注而又至今未能解决的难题之一。 1、4 实验原理 1、4、1 检测方法按对沉积物的监测手段分有:热学法和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热学法中又可分为热阻表示法和温差表示法两种;非传热量的污垢监测法又有直接称重法、厚度测量法、压降测量法、放射技术、时间推移电影法、显微照相法、电解法

和化学法。这些监测方法中,对换热设备而言,最直接而且与换热设备性能联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热学法。这里选择热学法中的污垢热阻法。 1、4、2 热阻法原理简介表示换热面上污垢沉积量的特征参数有:单位面积上的污垢沉积质量mf,污垢层平均厚度δf和污垢热阻Rf。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由式表示: (1-1)图1-1 清洁和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及热阻通常测量污垢热阻的原理如下:设传热过程是在热流密度q为常数情况下进行的,图1a为换热面两侧处于清洁状态下的温度分布,其总的传热热阻为: (1-2)图1b为两侧有污垢时的温度分布,其总传热热阻为: (1-3)忽略换热面上污垢的积聚对壁面与流体的对流传热系数影响,则可认为(1-4)于是两式相减得: (1-5)该式表明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清洁状态和受污染状态下总传热系数的测量而间接测量出来。实验研究或实际生产则常常要求测量局部污垢热阻,这可通过测量所要求部位的壁温表示。为明晰起见,假定换热面只有一侧有污垢存在,则有:(1-6)(1-7)若在结垢过程中,q、Tb均得持不变,且同样假定(1-8)则两式相减有: (1-9)这样,换热面有垢一侧的污垢热阻可以通过测量清洁状态和污染状态下的壁温和热流而被间接测量出来。

《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综合设计与实践题目名称八位数字抢答器 学生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9 月21 日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3) 摘要 (5) 1 设计的任务与要求 1.1 设计的目的 (6) 1.2 设计的要求 (6) 2 设计方案 2.1 设计思路 (7) 2.2 设计过程 (7) 3 模块及其功能介绍 3.1 抢答器的组成 (8) 3.2 抢答器的工作原理 (11) 4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2) 5 结论与问题讨论 (12) 参考文献 (12)

《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八位数字抢答器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1)利用各种器件设计一个多路智力竞赛抢答器。 2)利用DE2板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验证。 3)总结电路设计结果 2设计要求 1). 抢答器同时供8名选手或8个代表队比赛,分别用8个按钮S0 ~ S7表示。 2). 设置一个系统清除和抢答控制开关S,该开关由主持人控制。 3). 抢答器具有锁存与显示功能。即选手按动按钮,锁存相应的编号,并在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 4). 抢答器具有定时抢答功能,且一次抢答的时间由主持人设定(如,30秒)。当主持人启动"开始"S 键后,定时器进行减计时,同时指示灯(建议采用绿色灯)开始短暂的闪烁,持续的时间0.5秒左右。5). 参赛选手在设定的时间内进行抢答,抢答有效,定时器停止工作,显示器上(七段数码管HEX)显示选手的编号和抢答的时间,并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除为止,此时指示灯应停止闪烁。 6). 如果定时时间已到,无人抢答,本次抢答无效,系统报警并禁止抢答,定时显示器上显示00,指示灯应亮起(建议采用红色灯)。 二、设计思路 1学习要求: 复习编码器、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的工作原理,设计可预置时间的定时电路分析与设计时序控制电路。画出定时抢答器的整机逻辑电路图,掌握智力抢答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并对各种元器件的功能和应用有所了解。并能对其在电路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例如:构建定时器,优先编码器74LS148和RS 锁存器74LS279以及十进制同步加/减计数器74LS192。 2 设计思路 设定一条控制总线S 控制整个系统的运作,高电平有效。设定一个清零控制,用于清除上一次抢答的显示,高电平清零。另设定了一个自主的计数器置数控制set。由于DE2板上仅提供50MHz和27MHz 的时钟,需设定lpm_counter分频器来对系统时钟进行分频,计数器主要是用两个74LS190,通过这两个计数器,进行30秒的倒数。 三、模拟仿真(可选) 使用可编程逻辑器件和QUARTUS II软件,用原理图输入方法,进行编译,仿真。

电子创新设计实验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 专业年级:2014级通信工程 指导教师:谷健 设计人:张志诚 左修洋 设计日期:2017年8月23日 摘要 本设计是制作一台微型程控搅拌器,采用AT89S52单片机来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加速转、减速转,以及与红黄绿三种颜色的LED灯的交替变亮、闪烁相互配合。采用PWM进行调速,全部通过单片机控制,达到智能操控的效果。 关键字:AT89S52;PWM;单片机控制 目录 1.1任务................................................................. 1.2设计要求............................................................. 1.3说明................................................................. 1.4设计提示............................................................. 2系统方案选择............................................................. 2.1单片机选择........................................................... 2.2电机制动............................................................. 2.3电机正反转...........................................................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设计报告 主题课程的设计有着什么样的要点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主题课程设计报告,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从目前“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现状来看,与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要求仍相距甚远,表现在: 一是观念滞后,依然延续传统学科课程的教育方式,主题设计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缺少自主权,只能被动接受,体现不出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探索和创新等特征; 二是课程内容单一,学科课程的拓展或延伸,综合性、实践性特点不够突出; 三是不按要求设置课程,或以课外活动充当; 四是没有课程设计,师生随心所欲进行活动。 基于上述认识,确立“研究性学习”主题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围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活动,把“研究性学习”与应对全球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挑战这一战略性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具备科学态度、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实

验室、多媒体和远程教育等,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研究活动,并在研究中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变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样性的评价手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由此过程所获得的直接体验,把评价与反馈指导结合起来,要通过评价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创造性才能;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诸方面,为学生创造发展空间。 1.开放性。主题内容建构与普通学科应有显著的区别,它不再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因此,在主题研究内容和视角的选择、方法和手段的取舍、资料收集和调研方式的途径、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时间和场地的安排等方面,应有较大的灵活性,要为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参与和师生合作探究,发挥其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2.自主性。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确立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在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的同时,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活动和自己设计、组织和主持研究的机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个性品质、创新精神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发明创新设计与实践教学提纲

发明创新设计与实践

十个不同领域的专利 第一拉链 拉链由链牙、拉头、上下止(前码和后码)或锁紧件等组成。其中链牙是关键部分,它直接决定拉链的侧拉强度。一般拉链有两片链带,每片链带上各自有一列链牙,两列链牙相互交错排列。拉头夹持两侧链牙,借助拉襻滑行,即可使两侧的链牙相互啮合或脱开。 第二红外线传感器 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红外线又称红外光,它具有反射、折射、散射、干涉、吸收等性质。任何物质,只要它本身具有一定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能辐射红外线。红外线传感器测量时不与被测物体直接接触,因而不存在摩擦,并且有灵敏度高,反应快等优点。 第三核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新的医学成像技术,国际上从一九八二年才正式用于临床。它采用静磁场和射频磁场使人体组织成像,在成像过程中,既不用电子离辐射、也不用造影剂就可获得高对比度的清晰图像。它能够从人体分子内部反映出人体器官失常和早期病变。 第四晶体管

晶体管(transistor)是一种固体半导体器件,具有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晶体管作为一种可变电流开关,能够基于输入电压控制输出电流。与普通机械开关(如Relay、switch)不同,晶体管利用电讯号来控制自身的开合,而且开关速度可以非常快,实验室中的切换速度可达100GHz以上。 第五安全剃刀 安全剃刀也叫做双面剃刀,或者叫使用双面刀片的刀架。 安全剃刀发明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保护使用者的皮肤,但还是装置非常锋利的刀片,发明者是19世纪后期的法国人让雅克佩雷,灵感来自木匠造的的飞机机翼。上市于1875年,当时即获得“不会被割喉”的美誉。 第六真空瓶 真空瓶是指一种能使气体与外界温度隔绝的容器或隔绝外部细菌的容器。第七尼龙 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密度 1.15g/cm3,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性树脂总称,包括脂肪族PA,脂肪—芳香族PA和芳香族PA。其中脂肪族PA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其命名由合成单体具体的碳原子数而定。由美国著名化学家卡罗瑟斯和他的科研小组发明的。 尼龙是聚酰胺纤维(锦纶)的一种说法,可制成长纤或短纤。锦纶是聚酰胺纤维的商品名称,又称耐纶(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e(简称PA),其基本组成物质是通过酰胺键—[NHCO]—连接起来的脂肪族聚酰胺。 聚酰胺主要用于合成纤维,其最突出的优点是耐磨性高于其他所有纤维,比棉花耐磨性高10倍,比羊毛高20倍,在混纺织物中稍加入一些聚酰胺纤维,可大大提高其耐磨性;当拉伸至3-6%时,弹性回复率可达100%;能经受上万次折挠而不断裂。 聚酰胺纤维的强度比棉花高1-2倍、比羊毛高4-5倍,是粘胶纤维的3倍。但聚酰胺纤维的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差,保持性也不佳,做成的衣服不如涤纶挺括。另外,用于衣着的锦纶-66和锦纶-6都存在吸湿性和染色性差的缺点,为此开发了聚酰胺纤维的新品种——锦纶-3和锦纶-4的新型聚酰胺纤维,具有质轻、防皱性优良、透气性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染色性和热定型等特点,因此被认为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该类产品用途广,是以塑代钢、铁、铜等金属的好材料,是重要的工程塑料;铸型尼龙广泛代替机械设备的耐磨部件,代替铜和合金作设备的耐磨损件。适用于制作耐磨零件,传动结构件,家用电器零件,汽车制造零件,丝杆

《创新实践》课程实验报告

创新实践课程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直男孔雀 项目组组成员: 姓名:李旭学号:5120150736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郑宇学号:5120153308 专业班级:工程管理1502 姓名:韩景扬学号:5120154876 专业班级:土木工程1506 指导教师:崔鹏 报告提交时间:2018 年 4 月23 日

一、主要创造技法 在本次的创新实践课程的作品设计中,我们小组运用的主要创造技法是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的原理是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促使思维者展开想象,引起思维扩散,在短期内产生大量设想,并进一步诱发创造性设想。在这过程中,我们不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坚持当场不对任何设想作出评价的原则,我们小组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设想,增加设想的数量,以便获得有价值的创造。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与要求 “变废为宝”作品设计就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废弃物为材料,通过设计者的智慧和动手操作,重新赋予废弃物以价值,实现废弃物再设计、再利用的创新性活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掌握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技法的基础上,组成团队,围绕环保主题,收集身边的各类废弃物,将其通过简单的裁剪、粘接、缝合、焊接、组合,变为一件个性、实用的新作品。通过该模块的学习,可训练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认知制作材料的形、色、质、量,增强个人艺术创想,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 三、设计与制作方案(创新目标现状分析,计划如何做,采用哪些创新技法,用到哪些仪器设备、材料,如何收集资料等) 制作作品的第一步是需要一个小组,需要在课堂上召集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整个计划和制作过程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完成,对于采用的创新技法,会用到提出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由联想法、强制联想法、分析法、设问法、类比法等。完成变废为宝的作品我们需要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在网上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变废为宝的资料,这为我们制作作品提供了方便。 四、设计与制作过程(将方案转变为作品的具体实施过程) 我们小组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主要分了以下步骤来制作: 1、材料的收集:首先我们需要的材料有白果果壳,一块板子,各种颜料,刀具,画图工具,粘结材料等。这些材料都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轻易的得到,我们小组成员每人都负责去找一些材料,并且指导老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所以在收集材料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困难。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训练教程

参考文献: 1.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一届(1994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2.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二届(199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三届(199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4.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四届(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五届(200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6.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第六届(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题目. 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501826346.html,.2003.12 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1994~1995) [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8.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2001)[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 9.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选编(1999)[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0.高吉祥,黄智伟,陈和.高频电子线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1.黄智伟.无线数字收发电路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1版 12.黄智伟.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3.黄智伟.射频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版 14.黄智伟.无线发射与接收电路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 版 15.黄智伟.单片无线数据通信IC原理与应用[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1版 16.黄智伟.创新素质教育多媒体软件的制作[J]. 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4:104~105 17.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DA技术教学方法研究[J]. 南华教育2003年第2期: 64-65

java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从计算机语言的基本概念、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语法规则等方面加深理解,打好程序设计、开发软件的良好基础。在上机实验中,提高学生对Java语言各部分内容的综合使用能力,逐步掌握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规律与技巧。在对Java 程序的调试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和排除这些错误的能力。通过上机实践,加深学生对计算机软件运行环境,以及对操作系统与计算机语言支持系统相互关系的了解。 二、实验要求 (1)问题描述准确、规范; (2)程序结构合理,调试数据准确、有代表性; (3)界面布局整齐,人机交互方便; (4)输出结果正确; (5)正确撰写实验报告。 三、设计内容 1、计算器 计算器要有GUI界面,用户可以输入所需计算的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四种最基本的运算和混合运算,可以求一个数值的平方及倒数,可以进行阶乘运算,要能运算小数,并且不会产生精度损失,在必要情况下,可以进行四舍五入的运算。允许正负数间的运算。要求使用Applet实现该计算器,当用浏览器运行程序时,点击网页中的按钮,则计算器弹出,浮在网页上,再次点击按钮时,计算器消失。 2、文本编辑器 可以设置文本的字体、大小、颜色等基本参数,可以读取计算机中TXT文件,可以生成一个新的TXT文件。其他功能参照windows的文本编辑器。

四.实验步骤 (1)上机实验之前,为课程设计的内容作好充分准备。对每次上机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认真的分析,画出程序流程图,手工写出符合任务要求的程序清单,准备出调试程序使用的数据,以便提高上机实验的效率。 (2)按照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进行上机操作。录入程序,编译调试,反复修改,直到使程序正常运行,得出正确的输出结果为止。 (3)根据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五. 源代码及运行结果 1.计算器源代码 import .*; import .*; import .*; public class jisuanqi extends WindowAdapter { , "=", "+","n!" ,"关闭" }; static double a, sum=1; static String s, str ;rame(); } public void frame() { etBackground; txt = new TextField(""); (false);ddActionListener(new buttonlistener());ddActionListener(new close()); (this); (new BorderLayout());.计算器运行界面(1)计算器主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