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

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管理学中的十大经典理论,希望大家会喜欢,同时也希望给你们带来一些参考的作用!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都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都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在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一定能够胜任更高一级的职务。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定律是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在任何组织里,几乎都存在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一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一头驴子一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一个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一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人力资源管理100个定律整理0509

管人用人育人留人之道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如何管好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和留住人才,则成为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发展的关键。
1.奥格尔维定律:善用比我们自己更优秀的人2.光环效应: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3.不值得定律: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工作4.蘑菇管理定律: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5.贝尔效应: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6.酒与污水定律:及时清除烂苹果7.首因效应:避免凭印象用人8.格雷欣法则:避免一般人才驱逐优秀人才9.雷尼尔效应:以亲和的文化氛围吸引和留住人才10.适才适所法则:将恰当的人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11.特雷默定律:企业里没有无用的人才12.乔布斯法则:网罗一流人才13.大荣法则:企业生存的最大课题就是培养人才14.海潮效应: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古语云:得人心者得天下!在企业管理中多点人情味,有助于赢得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只有真正俘获了员工心灵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无往而不胜。
15.南风法则:真诚温暖员工16.同仁法则:把员工当合伙人17.互惠关系定律:爱你的员工,他会百倍地爱你的企业18.蓝斯登定律: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19.柔性管理法则:“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20.坎特法则:管理从尊重开始21.波特定律:不要总盯着下属的错误22.刺猬法则:与员工保持“适度距离”23.热炉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24.金鱼缸效应:增加管理的透明度灵活有效的激励手段有效的激励会点燃员工的激情,促使他们的工作动机更加强烈,让他们产生超越自我和他人的欲望,并将潜在的巨大的内驱力释放出来,为企业的远景目标奉献自己的热情。
25.鲶鱼效应:激活员工队伍26.马蝇效应:激起员工的竞争意识27.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28.彼得原理:晋升是最糟糕的激励措施29.保龄球效应:赞赏与批评的差异30.末位淘汰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31.默菲定律: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32.垃圾桶理论:有效解决员工办事拖沓作风33.比马龙效应:如何在“加压”中实现激励34.横山法则:激励员工自发地工作35.肥皂水的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36.威尔逊法则:身教重于言教37.麦克莱兰定律: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38.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39.赫勒法则:有效监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40.激励倍增法则:利用赞美激励员工41.倒金字塔管理法则:赋予员工权利42.古狄逊定理:不做一个被累坏的主管沟通是管理的浓缩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

60个经典管理学定律1.吉尔伯特定律:员工的价值,在于他们的问题。
2.彼得原理: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人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3.帕金森定律:事情总是会膨胀到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程度。
4.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5.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也会精神抖擞,奔跑起来。
6.华盛顿合作定律:一个人敷衍了事,两个人互相推诿,三个人则永无成事之日。
7.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8.多米诺骨牌效应: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中,一个很小的初始能量就可能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9.刺猬法则:保持适度距离,以免互相刺伤。
10.破窗效应: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11.格雷欣法则:在竞争中,劣币会驱逐良币。
12.二八法则:大部分成果是由少数的原因、投入和努力产生的。
13.墨菲定律: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14.南风法则:温暖胜于严寒。
15.奥卡姆剃刀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6.鲶鱼效应:通过引入竞争对手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17.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18.青蛙法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
20.蓝斯登原则:在你往上爬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梯子的整洁,否则你下来时可能会滑倒。
21.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
22.鸟笼效应:如果你在房间里挂一只空鸟笼,那么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买一只鸟回来养。
23.斯坦纳定理:在哪里说得愈少,在那里听到的就愈多。
24.古特雷定理:每一处出口都是另一处的入口。
25.波特法则:当遭受许多批评时,下级往往只记住开头的一些,其余就不听了,因为他们忙于思索论据来反驳开头的批评。
26.蓝斯登定律: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心理学效应之——不值得定律

三、建议
1
2
3
当能够选择的时候,要慎 重选择那些值得做的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能选择的时候,尽力将 那些必须做到事情变成值 得做的事情。
慎重选择并开始行动之后, 应坚持到底。
Your logo
不值得定律
一、含义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二、案例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 ——纳德 ·伯恩斯坦
“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如果 你现在还没有找到, 那么继续找、不 要停下来、全心全意的去找, 当你找
到的时候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 真诚的关系, 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 来越紧密。”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第42周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做的是一件自己觉得不值得做的事情,常常就会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它,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
该定律很简单,其重要性却时常被人们所忽略。
每一天,我们都要做许多事情,有些事做了半天之后,才发现实际上根本没必要去做。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只有“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会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才能,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我们通常不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做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事实上,马虎和敷衍都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与其这样,还不如做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无论感情上再怎样难以割舍,也不要虚耗自己的生命。
这样想想就不会忽略掉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有时,不值得做的事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令人犹豫不决,不放弃又不会用心去做,如何对待这种事就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著名编剧家贝尔西蒙的每部剧作都堪称经典,很多人都认为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或智慧。
其实很简单,在写每一个剧本之前,他都会先问问自己:若能将这个剧本中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保持故事的原则性,那这个剧本究竟会有多好呢?想明白以后,无疑会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种,很好,值得花费两年的心血去深入构思创作;第二种,还行吧,但是像鸡肋,没太大意思,不值得耗费太多的精力;第三种,垃圾,俗套,根本不值得一写。
正因为在做事以前有这种好习惯,认真考虑事情是否值得做,才让贝尔西蒙从来没有为不值得做的事浪费时间,而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值得做的事业中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样想问题的人又有几个呢?有的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整天都在瞎忙,一生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10大管理陷阱(管理学)

10大管理陷阱1.光环效应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更好的评价。
而在管理中,管理者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某项突出优点而对其缺点无意的忽视。
2.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事情,往往会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想要让员工努力工作,首先让他们认同你的工作,如果只是简单的执行,效率会很低。
3.酒与污水定律酒与污水的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里,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
显而易见,污水和酒的比例并不能决定这桶东西的性质,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就成了污水。
团队中的老鼠屎不管多么优秀,都会坏了一锅粥,要及时清除。
4.格雷欣法则400多年前,英国经济学家格雷欣发现了一有趣现象,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即良币,必然退出流通——它们被收藏、熔化或被输出国外;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
人们称之为格雷欣法则,亦称之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一般人才对优秀人才的驱逐,也值得管理者警惕。
5.彼得原理彼得原理是管理学家劳伦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
其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原理。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比如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提拔,要考虑到员工能否胜任,而不是过去他表现是否良好。
6.肥皂水效应美国第30任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定律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定律人力资源管理十大定律1、彼得原理每个组织均是由各种不同的职位、等级或阶层的排列所组成,每个人均隶属于其中的某个等级。
彼得原理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于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关联现象研究后,得出壹个结论:于各种组织中,雇员总是趋向于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的原理。
这种现象于现实生活中无处不于:壹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却无法胜任;壹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而无所作为。
对壹个组织而言,壹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因此,这就要求改变单纯的根据贡献决定晋升的企业员工晋升机制,不能因某人于某个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就推断此人壹定能够胜任更高壹级的职务。
将壹名职工晋升到壹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企业带来损失。
2、酒和污水定律酒和污水定律是指把壹匙酒倒进壹桶污水,得到的是壹桶污水;如果把壹匙污水倒进壹桶酒,得到的仍是壹桶污水。
于任何组织里,几乎均存于几个难弄的人物,他们存于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把事情搞糟。
最糟糕的是,他们像果箱里的烂苹果,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迅速传染,把果箱里其他苹果也弄烂。
烂苹果的可怕之处,于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壹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壹个混乱的部门可能会被吞没,而壹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壹个高效的部门变成壹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于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破坏者能力非凡的另壹个重要原因于于,破坏总比建设容易。
壹个能工巧匠花费时日精心制作的陶瓷器,壹头驴子壹秒钟就能毁坏掉。
如果壹个组织里有这样的壹头驴子,即使拥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会有多少像样的工作成果。
如果你的组织里有这样的壹头驴子,你应该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无力这样做,就应该把它拴起来。
3、木桶定律水桶定律是讲壹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的三大定律

提⾼⼯作效率和成效的三⼤定律虽然提⾼⼯作效率和成效⽅法和⼯具五花⼋门,让⼈眼花缭乱,但是就我个⼈看来,它们万变不离其宗,⾄始⾄终都是围绕着这三⼤定律展开的。
⼆⼋定律总结果的80%是由总消耗时间中的20%所形成的。
关键的少数决定着结果⽆论你接不接受,你付出的80%努⼒是低效的,你的⼯作成果仅仅来源你的20%努⼒。
⼆⼋定律可以说是对那些还在坚信“⼀份付出,⼀份回报”的勤劳⼈们的当头棒喝,告诫他们,回报并不是与回报成正⽐的,关键的少数决定着结果。
如果你是⼀个穷忙族,不妨运⽤⼀下⼆⼋定律,分析⼀下⾃⼰的价值主要来源;如果你的⽬标过多,不妨运⽤⼆⼋定律分析⼀下哪个⽬标最符合⾃⼰;如果你所从事的业务过多,不妨运⽤⼆⼋定律,分析⼀下⾃⼰的优势,找出最有竞争⼒的⾼价值业务。
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重要的是做正确的事只要我们想做事,我们就有做不完的事,但是我们有必要去做每⼀件吗?不值得定律告诫我们不要从⼀些不值得做的事上寻找成就感和满⾜感,否则它们让你付出惨重的代价。
这些不值得做的事不仅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和⽣命,还会像病毒⼀样⾃我⽣长,⼀直重复下去。
对于不值得做的事情,我们切忌随便开始,赋予它⽣命。
奥卡姆剃⼑定律如⽆必要,勿增实体⽤最简单的思维去思考我们经常会去出于某种⽬的将事情复杂化,不断地去复杂化问题。
⽐如,为了过⼀座独⽊桥,我们可能会去买⼀份保险,然后购买各种设备⼯具,准备了⼤半天可能还没有去过桥。
奥卡姆剃⼑就是专门针对⼈类爱复杂化问题这⼀顽疾的,它要求⼈们要不断地简化问题,直⾄找到问题的核⼼。
简单是⼀种⼒量,在现代社会竞争中⼀种⾮常强⼤的⼒量。
它能够⼤幅度地降低思考成本,快速地解决问题。
奥卡姆剃⼑就是⼀种简单化思维利器,让思考者舍去⼀切⽆⽤的东西,精简所有不必要的枝节,让问题不断简单化。
三⼤定律虽然简单,但是⼀旦运⽤起来却威⼒⽆穷,正所谓简单才是最有效的。
但是关键要我们不断地对⾃⼰进⾏重新认识和思考,才能运⽤起来随⼼所欲,⽆所牵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周不值得定律: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达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这个定律反映了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一个人做的是一件自己觉得不值得做的事情,常常就会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对待它,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就算成功了,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感。
该定律很简单,其重要性却时常被人们所忽略。
每一天,我们都要做许多事情,有些事做了半天之后,才发现实际上根本没必要去做。
事分轻重缓急,价值也分大小,我们的内心一定要存有一把标尺,衡量一下哪些事值得我们去做,哪些事不值得我们去做。
只有“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才会激发自己的激情与才能,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值得做的事,我们通常不会尽自己的全力去做,做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
事实上,马虎和敷衍都是在浪费时间和资源。
与其这样,还不如做自己认为值得去做的事情,无论感情上再怎样难以割舍,也不要虚耗自己的生命。
这样想想就不会忽略掉那些必须要做的事情了。
有时,不值得做的事就像鸡肋一样,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令人犹豫不决,不放弃又不会用心去做,如何对待这种事就值得我们好好想一想。
著名编剧家贝尔西蒙的每部剧作都堪称经典,很多人都认为他有什么过人的才能或智慧。
其实很简单,在写每一个剧本之前,他都会先问问自己:若能将这个剧本中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保持故事的原则性,那这个剧本究竟会有多好呢?想明白以后,无疑会有以下几种答案:第一种,很好,值得花费两年的心血去深入构思创作;第二种,还行吧,但是像鸡肋,没太大意思,不值得耗费太多的精力;第三种,垃圾,俗套,根本不值得一写。
正因为在做事以前有这种好习惯,认真考虑事情是否值得做,才让贝尔西蒙从来没有为不值得做的事浪费时间,而将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了值得做的事业中去,最终取得了成功。
不过,这样想问题的人又有几个呢?有的人忙忙碌碌一辈子,回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整天都在瞎忙,一生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究竟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做呢?这就需要我们用自己心里的那把尺子去衡量了。
通常来讲,人们心里的尺子会有以下三种。
首先,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
政治家愿意在参政议政上花费时间与金钱,但商人就认为这是不值得做的事情。
其次,人与人的个性不同。
内向的人更愿意老老实实地做研究,他们会认为四处跑业务是很难的事情,只要做好研究就行了。
最后,社会地位与职业不同。
当你是一名技术员的时候,技术工作就是你值得做的事;可当你升入管理层,技术工作就不是你值得做的事了。
20世纪著名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的传奇经历只是来自一幅世界地图。
在约翰8岁生日那天,慈爱的爷爷送给了他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一幅被翻得卷了边的世界地图。
随着目光的移动,他稚嫩的心灵在地图上飞翔,而他的灵魂也找到了归宿,此后就在这辽阔的天地间驰骋。
在15岁时,少年约翰•戈达德写了一本励志的自勉书《一生的志愿》。
他宏大的愿望令人叹为观止:要去尼罗河、亚马逊河与刚果河探险;驾驭骆驼、野马、大象与鸵鸟;读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与莎士比亚的所有著作;写一本书;谱一首乐曲;为非洲的孩子们筹集100万美元的捐款;拥有一项发明专利……
在这本书中,他一共列了127项目标。
大部分人看到它们都会热血沸腾,可真要说到去实践它们,大多数人都会望而却步。
可约翰•戈达德不同,他童真的梦想并未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他一生的宏愿也随着少年的誓言而笃定不变。
随着这本书的出版,约翰•戈达德开始了把梦想变成现实的漫长旅途。
尼罗河、乞力马扎罗山……这些梦想的地方一次次在他脚下走过,梦想真的成为了现实!
40年过去了,年老的约翰•戈达德完成了《一生的志愿》中的106个愿望。
《一生的志愿》成了“一生的成就”。
尽管许多人都认为没必要去冒这样的险,可约翰认为这对他来说就是最值得做的事。
这就是他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处:他找到了值得做的事,并且坚持了下去,最后取得了伟大的成功。
一个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人也许会说,做点事情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
其实,与其将一件事做得乱七八糟,还不如不做。
原本珍贵的时间可以用来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并努力规划未来的人生之路,但却被浪费在了不值得做的小事上,实在是浪费生命。
对任何人都一样,你的梦想就是最值得你去做的事情,找到梦想,就尽全力去实现它,把值得做的事情做得更好。
本周总结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就是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是一种心理效应,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人从主观上认定某件事是不值得做的,那么在做这件事的时候,他就不会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即便做好了,他也不会觉得有成就感。
那么,究竟什么事值得做呢?那就是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适合我们的个性与气质并能让我们看到期望的事情。
对个人来说,应在多种可供选择的奋斗目标及价值观中挑选一种,然后为之奋斗。
选择你所爱的,爱你所选择的,只有这样才可能激发我们的斗志,并让我们为之付出全部精力。
如果你的工作不具备“值得做”的三个因素,即符合自己的价值观、个性与气质,你就要考虑换一个更合适的工作了。
对企业或组织来说,则要很好地分析员工的性格特性,合理为其分配工作。
比如,让成就欲较强的员工单独或牵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并在其完成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让依附欲较强的员工更多地参加到某个团体中共同工作;让权力欲较强的员工担任一个与之能力相适应的主管。
同时要加强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感,让员工感觉到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值得的,这样才能激发员工的热情。
在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都不值得我们去做,有些人为了“芝麻绿豆”的小事大动干戈,在智者看来这完全是在浪费生命。
关键是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找到我们在社会中的职业坐标,也就是找到心中的那把标尺,这样我们就不会为那些无谓的事去浪费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