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的数论题乒乓球解析

六年级奥数的数论题乒乓球解析

六年级奥数的数论题乒乓球解析

甲、乙、丙三人用擂台赛形式进行乒乓球训练,每局2人进行比赛,另1人当裁判。每一局的输方去当下一局的裁判,而由原来的裁判向胜者挑战。半天训练结束时,发现甲共打了15局,乙共打了21局,而丙共当裁判5局。那么整个训练中的第3局当裁判的是

_______。

答案解析

本题是一道逻辑推理要求较高的试题.首先应该确定比赛是在甲乙、乙丙、甲丙之间进行的.那么可以根据题目中三人打的总局数求出甲乙、乙丙、甲丙之间的比赛进行的局数。

(1)丙当了5局裁判,则甲乙进行了5局;

(2)甲一共打了15局,则甲丙之间进行了15-5=10局;

(3)乙一共打了21局,则乙丙之间进行了21-5=16局;

所以一共打的比赛是5+10+6=31局。

此时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求得第三局的裁判.但是,由于每局都有胜负,所以任意连续两局之间不可能是同样的'对手搭配,就是说不可能出现上一局是甲乙,接下来的一局还是甲乙的情况,必然被别的对阵隔开。而总共31局比赛中,乙丙就进行了16局,剩下的甲乙、甲丙共进行了15局,所以类似于植树问题,一定是开始和结尾的两局都是乙丙,中间被甲乙、甲丙隔开。所以可以知道第奇数局(第1、3、5、……局)的比赛是在乙丙之间进行的,那么,第三局的裁判应该是甲。

六年级数学 中高难度奥数试题(含解析)(1)

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奥数题及答案解析(1)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学习奥数可以锻炼思维,是大有好处的。学习奥数的年龄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而定。21世纪小学频道在这里精选了一些典型的小学六年级中高难度的奥数试题,并附有答案解析,大家来做做看吧! 题1:(高等难度) 六年级举行一次数学竞赛,共有若干名同学得奖,其中得一等奖的同学比余下的得奖人数的五分之一少三名,得二等奖的占领奖人数的三分之一,得三等奖的人数比二等奖的人数同学多21名,问得奖人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解答:设获奖人数为x,则 所以x=111(人) 题2:(中等难度) "迎春杯"数学竞赛后,甲、乙、丙、丁四名同学猜测他们之中谁能获奖.甲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乙也能获奖."乙说:"如果我能获奖,那么丙也能获奖."丙说:"如果丁没获奖,那么我也不能获奖."实际上,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并且甲、乙、丙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那么没能获奖的同学是___。 【答案解析】 首先根据丙说的话可以推知,丁必能获奖.否则,假设丁没获奖,那么丙也没获奖,这与"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没有获奖"矛盾。 其次考虑甲是否获奖,假设甲能获奖,那么根据甲说的话可以推知,乙也能获奖;再根据乙说的话又可以推知丙也能获奖,这样就得出4个人全都能获奖,不可能.因此,只有甲没有获奖。 题3:(高等难度)

唐老鸭与米老鼠进行一万米赛跑,米老鼠的速度是每分钟125米,唐老鸭的速度是每分钟100米。唐老鸭手中掌握一种迫使米老鼠倒退的电子遥控器,通过这种遥控器发出第n次指令,米老鼠就以原来速度的n×10%倒退一分钟,然后再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如果唐老鸭想在比赛中获胜,那么它通过遥控器发出指令的次数至少是_____次。 【答案解析】 唐老鸭和米老师赛跑答案: 题4:(高等难度) 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答案解析】 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2张牌的花色可以有:2张方块,2张梅花,2张红桃,2张黑桃,1张方块1 张梅花,1张方块1张黑桃,1张方块1张红桃,1张梅花1张黑桃,1张梅花1张红桃,1张黑桃1张红桃共计10种情况.把这10种花色配组看作10个抽屉,只要苹果的个数比抽屉的个数多1个就可以有题目所要的结果.所以至少有11个人。 题5:(高等难度) 下图中,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E,F,G,H分别是四条边AB,BC,CD,DA的中点,计算图中红色八边形的面积。 【答案解析】

六年级奥数分数应用题经典例题加练习带答案

一.知识的回顾 1.工厂原有职工128人,男工人数占总数的1 4 ,后来又调入男职工若干人,调入后男工人数占总人数的 2 5 ,这时工厂共有职工 人. 【解析】 在调入的前后,女职工人数保持不变.在调入前,女职工人数为1 128(1)964 ?-=人, 调入后女职工占总人数的23155-=,所以现在工厂共有职工3 961605 ÷=人. 2.有甲、乙两桶油,甲桶油的质量是乙桶的5 2 倍,从甲桶中倒出5千克油给乙桶后,甲桶 油的质量是乙桶的4 3 倍,乙桶中原有油 千克. 【解析】 原来甲桶油的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55 527 =+,甲桶中倒出5千克后剩下的油的 质量是两桶油总质量的44 437 =+,由于总质量不变,所以两桶油的总质量为 545()3577÷-=千克,乙桶中原有油2 35107 ?=千克. 【例 2】 (1)某工厂二月份比元月份增产10%,三月份比二月份减产10%.问三月份比 元月份增产了还是减产了?(2)一件商品先涨价15%,然后再降价15%,问现在的价格和原价格比较升高、降低还是不变? 【解析】 (1)设二月份产量是1,所以元月份产量为: ()10 11+10%= 11 ÷,三月份产量为:110%=0.9-,因为 10 11 >0.9,所以三月份比元月份减产了 (2)设商品的原价是1,涨价后为1+15%=1.15,降价15%为: ()1.15115%=0.9775?-,现价和原价比较为:0.9775<1,所以价格比较后是价降低了。

【巩固】 把100个人分成四队,一队人数是二队人数的1 13倍,一队人数是三队人数的11 4 倍,那么四队有多少个人? 【解析】 方法一:设一队的人数是“1”,那么二队人数是:13 113 4 ÷= ,三队的人数是:141145÷=,345114520++=,因此,一、二、三队之和是:一队人数5120 ?,因为 人数是整数,一队人数一定是20的整数倍,而三个队的人数之和是51?(某一整数), 因为这是100以内的数,这个整数只能是1.所以三个队共有51人,其中一、二、三队各有20,15,16人.而四队有:1005149-=(人). 方法二:设二队有3份,则一队有4份;设三队有4份,则一队有5份.为统一一队所以设一队有[4,5]20=份,则二队有15份,三队有16份,所以三个队之和为15162051++=份,而四个队的份数之和必须是100的因数,因此四个队份数之和是100份,恰是一份一人,所以四队有1005149-=人(人). 【例 3】 新光小学有音乐、美术和体育三个特长班,音乐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 25,美术班人数相当于另外两个班人数的3 7,体育班有58人,音乐班和美术班各有多少人? 【解析】 条件可以化为:音乐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2 527 =+,美术班的学生人数是所 有班人数的337310=+,所以体育班的人数是所有班人数的2329 171070 --=,所以所 有班的人数为295814070 ÷=人,其中音乐班有2 140407?=人,美术班有 3 1404210 ?=人. 【巩固】 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比乙多加工20个,丙加工零件数是乙加工 零件数的45,甲加工零件数是乙、丙加工零件总数的5 6 ,则甲、丙加工的零件数 分别为 个、 个. 【解析】 把乙加工的零件数看作1,则丙加工的零件数为4 5 ,甲加工的零件数为 453(1)562+?=,由于甲比乙多加工20个,所以乙加工了3 20(1)402 ÷-=个,甲、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讲解学习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 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 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 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 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4*1/6=2/3 (小明要给小亮2/3份玻璃球) 小明还剩:4-2/3=3又1/3(份) 小亮现有:3+2/3=3又2/3(份) 这多出来的1/3份对应的量为2,则一份里有:3*2=6(个) 小明原有4份玻璃球,又知每份玻璃球为6个,则小明原有玻璃球4*6=24(个) 5、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讲座(含答案解析)

六年级奥数倒推法解题讲座(含答案解析) 倒推法解题 一、知识要点 有些应用题如果按照一般方法,顺着题目的条件一步一步地列出算式求解,过程比较繁琐。所以,解题时,我们可以从最后的结果出发,运用加与减、乘与除之间的互逆关系,从后到前一步一步地推算,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叫倒推法。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本文艺书,小明天看了全书的1/3,第二天看了余下的3/5,还剩下4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思路导航】从“剩下48页”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3/5=2/5。天看后还剩下48÷2/5=120页,这120页占全书的1-1/3=2/3,这本书共有120÷2/3=180页。即 ÷÷=180 答:这本书共有180页。 练习1: 1.某班少先队员参加劳动,其中3/7的人打扫礼堂,剩下队员中的5/8打扫操场,还剩12人打扫教室,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2.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天走了全程的3/8,第二天

走了余下的2/3,第三天走了250千米到达乙地。甲、乙两地间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3.把一堆苹果分给四个人,甲拿走了其中的1/6,乙拿走了余下的2/5,丙拿走这时所剩的3/4,丁拿走最后剩下的15个,这堆苹果共有多少个? 【例题2】筑路队修一段路,天修了全长的1/5又100米,第二天修了余下的2/7,还剩500米,这段公路全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从“还剩500米”入手倒着往前推,它占余下的1-2/7=5/7,天修后还剩500÷5/7=700米,如果天正好修全长的1/5,还余下700+100=800米,这800米占全长的1-1/5=4/5,这段路全长800÷4/5=1000米。列式为: 【500÷+100】÷=1000米 答:这段公路全长1000米。 练习2: 1.一堆煤,上午运走2/7,下午运的比余下的1/3还多6吨,最后剩下14吨还没有运走,这堆煤原有多少吨? 2.用拖拉机耕一块地,天耕了这块地的1/3又2公顷,第二天耕的比余下的1/2多3公顷,还剩下35公顷,这块地共有多少公顷? 3.一批水泥,天用去了1/2多1吨,第二天用去了余

六年级奥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六年级奥数体育比赛中 的数学问题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一.知识点总结 1.单循环赛: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无主客场之分。 (通俗的说就是除了不和自己比赛,其他人都要比) 2.双循环赛:每两个队都要比赛一场,有主客场之分。 (每个队和同一个对手交换场地赛两次) 一共比赛场数=(人数-1)×人数 3.淘汰赛:每两个队用一场比赛定胜负,经过若干轮之后,最后决出冠 军。 (每场比赛输者打包回家) 二.做题方法 1.点线图 2.列表法 3.极端性分析------根据个人比赛场数,猜个人最高分 根据得分,猜“战况” 三.例题分析 例题1:三年级四个班进行足球比赛,每两个班之间都要赛一场,每个班赛几场?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 解析:除了不和自己赛,和其他班都要赛,所以每个班赛4-1=3场 一共进行的场数:3×4÷2=6场 学案1:每个学校都要赛一场,共赛了28场,那么有几个学校参加比赛? 解析:方法一:“老土方法”:1+2+3+4+……7=28 7+1=8个

方法二:(人数-1)×人数=28×2=56 7×8=56,所以为8人 例题2:20名羽毛球运动员参加单打比赛,淘汰赛,那么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解析:第一轮:20÷2=10(场),10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二轮:10÷2=5(场), 5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三轮:5÷2=2(场)....1人,3名胜利者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四轮:2÷2=1(场)胜利者和第三轮中剩下的一人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五轮:2÷2=1(场) 冠军一共参加了5场比赛。 决出冠军一共要比赛的场数:一场比赛淘汰一人,除了冠军不被淘汰 20-1=19场 例题3:规定投中一球得5分,投不进得2分,涛涛共投进6个球,得了16分,涛涛投中几个球? 解析:方法一:(鸡兔同笼) 6个球全投进得5×6=30分 少得了30-16=14分 有1个不进的球就少得5+2=7分,不但没得5分,反而倒扣2分 所以没进的个数14÷7=2个 进的个数6-2=4个 方法二:5×() -2 ×() = 16 根据个位数字特点猜数,5×( 4 ) -2 ×( 2 ) = 16进了4个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详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4、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小学数学】小学六年级奥数重点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带试题解析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2.计算公式: 重点提示: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

(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2.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奥数练习题 【题目1】: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2分米;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解析】: 要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必须先求出正方体的棱长。 长方体有12条棱分为3组:4条长、4条宽、4条高;正方体有12条棱;每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设这个正方体的棱长为x分米;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 12x=(6+4+2)×4 解得:x﹦4 正方体的棱长为4分米。 所以正方体的表面积为:42×6﹦96(平方分米)。 正方体的体积为:43﹦64(立方分米)。 【题目2】: 一块长方形铁片(厚度不计);四个角剪去边长为2.8分米的正方形;焊成一个长方体铁皮盒;可以盛水546升。已知这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21.2分米;求长方形铁皮的面积。 【解析】: 546升﹦546立方分米;即焊成的铁皮盒的容积为546立方分米。厚度不计;铁皮盒的容积也就相当于它的体积。

如上图;铁皮盒的体积为546立方分米;铁片盒的高为2.8分米;铁皮盒底面的长为:21.2-2.8×2﹦15.6(分米)。 所以;铁皮盒底面的宽为:546÷2.8÷15.6﹦12.5(分米)。 则铁皮原来的宽为:12.5+2.8×2﹦18.1(分米)。 由长方形铁皮原来的长、宽;可以求出它的面积为: 21.2×18.1﹦383.72(平方分米)。 【题目3】: 一个长方体;如果从它的高度方向锯掉3厘米的一段;正好得到一个正方体;但表面积减少了72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解析】: 如下图: 从长方体高度方向锯掉3厘米的一段;表面积减少部分就是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四个侧面和一个上面;同时表面积又增加了一个切面;切面面积正好与原长方体上面的面积相等;互相抵消。因此;剩下正方体表面积比原长方体表面积减少的72 平方厘米;就是高3厘米的长方体的侧面积。 所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为:72÷3﹦24(厘米)。 剩下部分是个正方体;即长方体底面是正方形;所以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即所得正方体的棱长为:24÷4﹦6(厘米)。 所以原长方体的体积为: 6×6×(6+3)﹦324(立方厘米)。 【题目4】: 如图;一个正方体切去一个长方体后;剩下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各是多少?(长度单位:厘米) 【解析】: 原正方体棱长为8厘米。

(完整)小学六年级奥数时钟问题(含例题讲解分析和答案)

时钟问题 知识点拨: 时钟问题知识点说明 时钟问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特殊的圆形轨道上2人追及或相遇问题,不过这里的两个“人”分别是时钟的分针和时针。 我们通常把研究时钟上时针和分针的问题称为时钟问题,其中包括时钟的快慢,时钟的周期,时钟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等等。 时钟问题有别于其他行程问题是因为它的速度和总路程的度量方式不再是常规的米每秒或者千米每小时,而是2个指针“每分钟走多少角度”或者“每分钟走多少小格”。对于正常的时钟,具体为:整个钟面为360度,上面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为30度;60个小格,每个小格为6度。 分针速度:每分钟走1小格,每分钟走6度 小格,每分钟走0.5度 时针速度:每分钟走1 12 注意:但是在许多时钟问题中,往往我们会遇到各种“怪钟”,或者是“坏了的钟”,它们的时针和分针每分钟走的度数会与常规的时钟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要学会对不同的问题进行独立的分析。 要把时钟问题当做行程问题来看,分针快,时针慢,所以分针与时针的问题,就是他们之间的追及问题。另外,在解时钟的快慢问题中,要学会十字交叉法。 分。 例如:时钟问题需要记住标准的钟,时针与分针从一次重合到下一次重合,所需时间为5 65 11 例题精讲: 模块一、时针与分针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例 1】王叔叔有一只手表,他发现手表比家里的闹钟每小时快30 秒.而闹钟却比标准时间每小时慢 30 秒,那么王叔叔的手表一昼夜比标准时间差多少秒? 【解析】闹钟比标准的慢那么它一小时只走(3600-30)/3600个小时,手表又比闹钟快那么它一小时走(3600+30)/3600个小时,则标准时间走1小时手表则走(3600-30)/3600*(3600+30)/3600个小时,则手表每小时比标准时间慢1—【(3600-30)/3600*(3600+30)/3600】=1—14399/14400=1/14400个小时,也就是1/14400*3600=四分之一秒,所以一昼夜24小时比标准时间慢四分之一乘以24等于6秒 【巩固】小强家有一个闹钟,每时比标准时间快3分。有一天晚上10点整,小强对准了闹钟,他想第二天早晨6∶00起床,他应该将闹钟的铃定在几点几分? 【解析】6:24 【巩固】小翔家有一个闹钟,每时比标准时间慢3分。有一天晚上9点整,小翔对准了闹钟,他想第二天早晨6∶30起床,于是他就将闹钟的铃定在了6∶30。这个闹钟响铃的时间是标准时间的几点 几分? 【解析】7点 【巩固】当时钟表示1点45分时,时针和分针所成的钝角是多少度?

六年级奥数解析棋盘中的数学

六年级奥数解析:棋盘中的数学 1.如下页图是一个3×101的棋盘,甲每次可走一个黑子,乙每次可走一个白子.每枚棋子只能在它所在的行沿固定方向移动,走步数不限,但不能越过对方棋子,谁不能走子谁算输.若甲先走,请指出甲必取胜的着法. 2.对8×8的棋盘,讨论“皇后登山”问题. 3.在普通围棋盘上(共18×18=324个格)讨论“皇后登山”游戏. 4.图a是一个彩色激光棋盘,上面有红(打×)黄(空白格),蓝(斜线格)三种颜色的方格.游戏人可以随意地通过按电钮将某一行或某一列的小方格同时改变颜色,红变黄,黄变蓝,蓝变红,如果按不多于10次电钮将图a变为图b,便可得奖.问游戏人能否得奖? 5.由甲在2×19的棋盘格上任放两个皇后Q1与Q2(如图)于两行中,然后乙开始先走棋:如果走一个皇后,则可把任一皇后向右(向E 方向)走任意多少格;如果同时走两个皇后,则必须向右同时走相同的格数,不得不走棋,也不可倒走;这样轮流走棋,谁使得另一方无棋可走时即获胜,试讨论乙取胜的策略. 答案: 1.甲先把一行黑子走99步顶住乙方白子,以后乙走多少格,甲在另一行也走多少格,最后甲必取胜. 2.见例3说明中第1款.

3.见例3说明中第2款,其12个制高点如下图所示. 4.参加游戏的人无论按多少次电钮都无法把图a变为图b.事实上只需证明左上角3×3的矩形不能互相转换就行了.为此,我们分别用数字1、0、-1分别代换红、黄、蓝三种颜色.注意每按一次电钮,同时改变颜色的三个方格的数字和虽可能改变,但被3除余数是不变的,图a 左上角9个数字和被3除余数是0,图b左上角9个数字和被3除余数是1,故图a永变不成图b. 5.Q1到E有16格,Q2到E有13格,可记为(16,13)乙应把棋走成(8,13)或(7,4).往后只要不犯错误,便可取胜.

小学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解析

1 小学六年级奥数竞赛试题及解析 一、填空题(共3题,每题10分) 1、小兔和小龟从A 地到森林游乐园,小兔上午9点出发,1分钟向前跳40米,每跳3分钟就原地玩耍2分钟 ;小龟上午6点40分出发,1分钟爬行只有10米,但途中从不休息和玩耍。已知小龟比小兔早到森林游乐园15秒,那么A 地到森林游乐园有 米。 【分析】常规题,解得2370米 2、小林做下面的计算:37M ÷,其中M 是一个自然数,要求计算结果是经四舍五入后保留六位小数。小林得到的结果是9.684469,这个结果的整数位是正确的,小数各位的数字也没有错,只是次序乱了,则正确的计算结果是 。 【分析】10.02737??=,故37M 的循环节也是3位,且为纯循环小数。因此,根据四舍五入的 原则,正确计算结果只能是9.648649 3、123,,,,n a a a a 是满足1230n a a a a <<<<< 的自然数,且 12313111114n a a a a =++++ ,那么n 的最小值是 。 【分析】若要使项数最小,则要使每一项都尽量小。1230n a a a a >>>>> 只是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两项的分母相同,为了便于表述,不妨设 13114<,令12a =,则231111313114273n a a a +++=-=> , 令23a =,则3113121732111 n a a ++=-=> , 令311a =,则4112112111231n a a ++=-= ,所以4231a = 所以,n 最小是4 二、解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写出解答过程) 4、蓝精灵王国的,A B 两地的距离等于2010米,国王每分钟派一名信使从A 地向B 地送信。第1号信使的速度是1米/分,以后每一名信使的速度都比前一名每分钟快1米,直到派出第2010号信使为止。问哪些信使能同时到达B 地? 【分析】设第m 名与第n 名信使同时抵达B 地。则由201023567m m S S t n n n mn S v m =?=?=?===???,由此看出同时抵达B 地的信使成对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济南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浓度问题 1.浓度问题 2.浓度应用题 乙两只装满硫酸溶液的容器,甲容器中装有浓度为8%的硫酸溶液600千克,乙容器中装有浓度为40%的硫酸溶液400千克.各取多少千克分别放入对方容器中,才能使这两个容器中的硫酸溶液的浓度一样? 由题意知,从甲、乙两容器中各取出一定量的溶液放入对方容器中,最终要达到两容器中溶液的浓度相等,在这个变化过程中,两容器中溶液的重量并没有改变。 不妨设从甲、乙两容器中各取出硫酸溶液x千克放入对方容器中,可使甲、乙两容器中硫酸溶液的浓度相等.这时甲容器中硫酸的重量可表示为(600-x)×8%+x·40%=48+32%·x.甲容器中溶液的浓 答:应从两容器中各取出240千克溶液放入对方容器中,才能使两容器中硫酸溶液的浓度相同。 上述问题还可以这样考虑: 由于交换前后两容器中溶液的重量均没有改变,而交换一定量的硫酸溶液其目的是将原来两容器中溶液的浓度由不同变为相同,而且交换前后两容器内溶液的重量之和也没有改变,根据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先计算出两容器中的溶液浓度达到相等时的数值,从而再计算出应交换的溶液的量: 甲容器中纯硫酸的重量为600×8%=48(千克);

乙容器中纯硫酸的重量为400×40%=160(千克); 两容器中纯硫酸的重量和为48+160=208千克,硫酸溶液的重量和为600+400=1000千克。 两容器中溶液混合后浓度为208÷1000=20.8%。 所以应交换的硫酸溶液的量为: (600×20.8%-600×8%)÷(40%-8%)=240(千克) 答:应从两容器中各取出240千克放入对方容器中,才能使两容器中硫酸溶液的浓度一样。 3.应用题 育红小学四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25%,五年级学生比四年级学生少10%,六年级学生比五年级学生多10%。如果六年级学生比三年级学生多38人,那么三至六年级共有多少名学生? 分析:以三年级学生人数为标准量,则四年级是三年级的125%,五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六年级是三年级的125%×(1-10%)×(1+10%)。因为已知六年级比三年级多38人,所以可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列方程。 解:设三年级有x名学生,根据六年级的人数可列方程: x×125%×(1-10%)×(1+10%)=x+38, x×125%×90%×110%=x+38, 1.2375x=x+38, 0.2375x=38, x=160。 三年级有160名学生。 四年级有学生160×125%=200(名)。 五年级有学生200×(1-10%)=180(名)。 六年级有学生 160+38=198(名)。 160+200+180+198=738(名)。 答:三至六年级共有学生738名。 工程问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是要多少小时? 解: 1/20+1/16=9/80表示甲乙的工作效率 9/80×5=45/80表示5小时后进水量 1-45/80=35/80表示还要的进水量 35/80÷(9/80-1/10)=35表示还要35小时注满 答:5小时后还要35小时就能将水池注满。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解:由题意得,甲的工效为1/20,乙的工效为1/30,甲乙的合作工效为1/20*4/5+1/30*9/10=7/100,可知甲乙合作工效>甲的工效>乙的工效。 又因为,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所以应该让做的快的甲多做,16天内实在来不及的才应该让甲乙合作完成。只有这样才能“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 设合作时间为x天,则甲独做时间为(16-x)天 1/20*(16-x)+7/100*x=1 x=10 答:甲乙最短合作10天

六年级奥数定义新运算与答案解析

定义新运算 1.规定:a ※b=(b+a)×b,那么(2※3)※5= 。 2.如果a △b 表示b a ?-)2(,例如3△444)23(=?-=,那么,当a △5=30时, a= 。 3.定义运算“△”如下:对于两个自然数a 和b,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和记为a △b.例如:4△6=(4,6)+[4,6]=2+12=1 4.根据上面定义的运算,18△12= 。 4.已知a,b 是任意有理数,我们规定: a ⊕b= a+b-1,2-=?ab b a ,那么 []=?⊕⊕?)53()86(4 。 5.x 为正数,表示不超过x 的质数的个数,如<5.1>=3,即不超过5.1的质数有2,3,5共3个.那么<<19>+<93>+<4>×<1>×<8>>的值是 。 6.如果a ⊙b 表示b a 23-,例如4⊙5=3×4-2×5=2,那么,当x ⊙5比5⊙x 大5时, x= 。 7.如果1※4=1234,2※3=234,7※2=78,那么4※5= 。 8.规定一种新运算“※”: a ※b=)1()1(++?????+?b a a a .如果(x ※3)※4=421200,那么x= 。 9.对于任意有理数x, y,定义一种运算“※”,规定:x ※y=cxy by ax -+,其中的c b a ,,表示已知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减、乘运算.又知道1※2=3,2※3=4,x ※m=x(m ≠0),则m 的数值是 。 10.设a,b 为自然数,定义a △b ab b a -+=22。 (1)计算(4△3)+(8△5)的值; (2)计算(2△3)△4; (3)计算(2△5)△(3△4)。 11.设a ,b 为自然数,定义a ※b 如下:如果a ≥b ,定义a ※b=a-b ,如果a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超详细,超全!!!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解析 1.某市举行小学数学竞赛,结果不低于80分的人数比80分以下的人数的4倍还多2人,及格的人数比不低于80分的人数多22人,恰是不及格人数的6倍,求参赛的总人数? 解: 设不低于80分的为A人,则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及格的就是A+22,不及格的就是A+(A-2)/4-(A+22)=(A-90)/4,而6*(A-90)/4=A+22,则A=314,80分以下的人数是(A-2)/4,也即是78,参赛的总人数314+78=392 2.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3.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1 —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4.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5.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2 —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经典资料讲解

六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1 电影票原价每张若干元,现在每张降低3元出售,观众增加一半,收入增加五分之一,一张电影票原价多少元? 解:设一张电影票价x元 (x-3)×(1+1/2)=(1+1/5)x (1+1/5)x这一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做 (x-3){现在电影票的单价}×(1+1/2){假如原来观众总数为整体1,则现在的观众人数为(1+2/1)} 左边算式求出了总收入 (1+1/5)x{其实这个算式应该是:1x*(1+5/1)把原观众人数看成整体1,则原来应收入1x元,而现在增加了原来的五分之一,就应该再*(1+5/1),减缩后得到(1+1/5x)} 如此计算后得到总收入,使方程左右相等 2 甲乙在银行存款共9600元,如果两人分别取出自己存款的40%,再从甲存款中提120元给乙。这时两人钱相等,求乙的存款 答案 取40%后,存款有 9600×(1-40%)=5760(元) 这时,乙有:5760÷2+120=3000(元) 乙原来有:3000÷(1-40%)=5000(元) 3 由奶糖和巧克力糖混合成一堆糖,如果增加10颗奶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60%。再增加30颗巧克力糖后,巧克力糖占总数的75%,那么原混合糖中有奶糖多少颗?巧克力糖多少颗? 答案 加10颗奶糖,巧克力占总数的60%,说明此时奶糖占40%, 巧克力是奶糖的60/40=1。5倍 再增加30颗巧克力,巧克力占75%,奶糖占25%,巧克力是奶糖的3倍 增加了3-1.5=1.5倍,说明30颗占1.5倍 奶糖=30/1.5=20颗 巧克力=1.5*20=30颗 奶糖=20-10=10颗

小明和小亮各有一些玻璃球,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小亮说:“你要是能给我你的1/6,我就比你多2个了。”小明原有玻璃球多少个? 答案 小明说:“你有球的个数比我少1/4!”,则想成小明的球的个数为4份,则小亮的球的个数为3份 4*1/6=2/3 (小明要给小亮2/3份玻璃球) 小明还剩:4-2/3=3又1/3(份) 小亮现有:3+2/3=3又2/3(份) 这多出来的1/3份对应的量为2,则一份里有:3*2=6(个) 小明原有4份玻璃球,又知每份玻璃球为6个,则小明原有玻璃球4*6=24(个) 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甲需要10小时,乙需要12小时,丙需要15小时.有同样的仓库A 和B,甲在A仓库、乙在B仓库同时开始搬运货物,丙开始帮助甲搬运,中途又转向帮助乙搬运.最后两个仓库货物同时搬完.问丙帮助甲、乙各多少时间? 解:设搬运一个仓库的货物的工作量是1.现在相当于三人共同完成工作量2,所需时间是 答:丙帮助甲搬运3小时,帮助乙搬运5小时 解本题的关键,是先算出三人共同搬运两个仓库的时间.本题计算当然也可以整数化,设搬运一个仓库全部工作量为 60.甲每小时搬运 6,乙每小时搬运 5,丙每小时搬运4 三人共同搬完,需要 60 × 2÷(6+ 5+ 4)= 8(小时)

(完整)六年级上奥数题及答案

六年级奥数练试题及答案 1.小明买了一辆二手山地车,支付了山地车原价的90%,没过几天,他的朋友看中了这辆山地车,并表示愿意支付高出原价25%的价格买下。小明答应了,只经过简单一转手,这辆山地车就让小明赚了105元。那么,小明这辆山地车的原价是________元。 【分析】把这辆山地车的原价看成单位1,那么小明赚的钱对应的分率为1+25%-90%=35% 2.瓶中装有浓度为15%的酒精溶液1000克,现在又分别倒入100克和400克的两种酒精溶液A、B,瓶里的酒精溶液浓度变成了14%。已知A种酒精溶液是B种酒精溶液浓度的2倍,那么,A种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分析】方法一:方程。设B种酒精的浓度为x,则A种酒精的浓度为2x,于是可以得到: 故A的浓度为。 方法二:比例。1000×15%=150(克),混合后溶液中纯酒精为(1000+400+100)×14%=210(克),210-150=60(克),A和B共含酒精60克,已知A和B的重量比为1:4,浓度比为2:1,那么含酒精的量比1:2,那么A中含酒精60÷3=20(克),则A的浓度为20%. 3.A、B两杯食盐水各有40克,浓度比是3:2.在B中加入60克水,然后倒入A中____克.再在A、B中加入水,使它们均为100

克,这时浓度比为7:3. 【分析】比例思想。两杯中的食盐水总量相同,浓度比为3:2,则含盐量也是3:2,向B杯中加水不会改变两杯中的含盐量。倒入后A和B的含盐量改变,比例变为7:3,但是倒入前后两杯盐水的含盐的总和是不变的,3+2=5,7+3=10,统一份数。3:2=6:4,这时总含盐量看成10份,原来A、B各含6份和4份,倒入后各含7份和3份,说明B 向A倒入了刚好1份的盐,从100克中倒出25克刚好含1份的盐。 4.经测算,地球上的资源可供100亿人生活100年,或可供80亿人生活300年.假设地球上新生资源的生长速度是一定的,那么为了使人类有不断发展的潜力,地球上最多能养活多少亿人? 【分析】 每亿人每年消耗资源量为1份。 新生资源量:(份) 即为保证不断发展,地球上最多养活70亿人。 5.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5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则第三块草地可供()头牛吃60天。 【分析】

六年级奥数题-圆及组合图形(含分析答案解析)

圆和组合图形(后面有答案分析) 一、填空题 1.算出圆内正方形的面积为 . 2.右图是一个直角等腰三角形,直角边长2厘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是 平方厘米. 3.一个扇形圆心角120,以扇形的半径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这个扇形面积是 . 4.如图所示,以B 、C 为圆心的两个半圆的直径都是2厘米,则阴影部分的周长是 厘米.(保留两位小数) 5.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阴影部分②的面积小28平方厘米. AB 长40厘米, BC 长 厘米 .

6.如右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平方厘米,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7.扇形的面积是31.4平方厘米,它所在圆的面积是157平方厘米,这个扇形的圆心角是 度. 8.图中扇形的半径OA =OB =6厘米.45=∠AOB , AC 垂直OB 于C ,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14.3(=π 9.右图中正方形周长是20厘米.图形的总面积是 平方厘米. 10.在右图中(单位:厘米),两个阴影部分面积的和是 平方厘米. 45

二、解答题 11.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 是半圆周的中点, BC 是半圆的直径,已知: AB =BC =10,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圆周率14.3=π) 12.如图,半圆S 1的面积是14.13平方厘米,圆S 2的面积是19.625平方厘米. 那么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3.如图,已知圆心是O ,半径r =9厘米,1521=∠=∠,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14.3(≈π 14.右图中4个圆的圆心是正方形的4个顶点,它 们的公共点是该正方形的中心.如果每个圆的半径都 是1厘米,那么阴影部分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年级奥数试题及解析:数字迷

六年级奥数试题及解析:数字迷 1.将1~7七个数字分别填入下列竖式的□内,使竖式成立. 竖式数字谜. 分析:把这些未知的数字用字母代替,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推算.解答:解:(1),算式(1),可以变为: 积是四位数,且D不为8和9,所以A只能是1;8 4=32,向

千位进3,那么D=1 4+3=7;C 4的个位数G只能为2,6,(1)若G为6,则C为4,此时竖式为: 还剩下数字2,3,5,①若B=2,则F=9,不合题意,②若B=3,则F=3,E也等于3,不合题意,③若B=5,则F=1,与A矛盾,不合题意;所以G=6不合题意; (2)G只能是2,C就是3,此时竖式是: 还剩下数字4,5,6;①若B=4,则F=7,不合题意;②若B=5,则F=1,不合题意;③若B=6,则F=5,E=4,符合题意,

这个竖式就是: (2)算式(2)可以变为: 8 4=32,所以G=2,向十位进3;积是4位数,所以A=1;还剩下数字3,4,5,6,7;(1)若C=7,则F=1,不合题意,(2)若C=3,则F=5,3 4+3=15,向百位进1; 还剩下数字4,6,7;

①若B=4,则E=7,4 4+1=17,向千位进1,那么D就是5,与F=5矛盾,不合题意;②若B=6,则E=5,与F=5矛盾,不合题意;③若B=7,则E=9,不合题意,所以C=3不成立; (3)若C=5,则F=3,5 4+3=23,向百位进2; 还剩下数字4,6,7; ①若B=4,则E=9,不合题意;②若B=6,则E=6,不合题意; ③若B=7,则E=0,不合题意,所以C=5不合题意. (4)若C=6,则F=7,6 4+3=27,向百位进2; 还剩下数字3,4,5; ①若B=4,则E=8,不合题意;②若B=5,则E=3,5 4+3=23,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小学六年级奥数题练习及答案解析 汇总小学六年级奥数题练习题,题后附有详细的答案及分析,同学们可以对六年级所学奥数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六年级奥数题:浓度问题 六年级奥数:植树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牛吃草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工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一)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二)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三)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四) 六年级奥数应用题综合训练及解析(五) 六年级奥数题:位置关系问题 六年级奥数题:分数的计算(一) 六年级奥数题:分数的计算(二) 六年级奥数题:分数的计算(三) 六年级奥数题:浓度问题 【试题】:浓度为60%的酒精溶液200g,与浓度为30%的酒精溶液300g,混合后所得到的酒精溶液的浓度是( )。 【分析】: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浓度 浓度=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浓度 要求混合后的溶液浓度,必须求出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和所含纯酒精的质量。 混合后溶液的总质量,即为原来两种溶液质量的和: 200+300=500(g)。 混合后纯酒精的含量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中纯酒精的和: 200×60%+300×30%=120+90=210(g) 那么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 210÷500=42% 【解答】:混合后的酒精溶液的浓度为42%。 【点津】:当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其中的溶液总量和溶质总量是不变的。 【试题】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解析】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 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