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论汽车节能技术
新能源论文2021字

新能源论文2021字篇一:新能源汽车技术论文安徽工业大学2021-2021学年第一学期《发动机原理》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瓶颈因素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论文编号:5姓名:李龙学号:119054008班级:车111关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瓶颈因素和发展方向的一些思考[摘要]: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工业纷纷陷入困境,面对困境,国内外汽车企业纷纷将日光投向新能源汽车。
为了对新能源汽车的现状有清晰的了解,对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种类进行了简单介绍。
着重叙述了全球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国家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对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瓶颈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个人看法。
最后,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状况,瓶颈因素,方向Abstract :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global auto industry have stalled,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domestic and foreig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have the sun into the new energy vehicle. In order to present situa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s have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pecies, the new energy vehicles are introduced. Mainly described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status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ountries and China s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and gives personal opinion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bottleneck in china.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new energy vehicle technology in China is discussed.Key words : the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pres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bottleneck factors; direction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和分类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21?第72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21年在国家《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的指导下,工信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第44号,公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
《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车辆工程导论》课程论文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飞速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汽车作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愈来愈重的作用。
与此同时汽车工业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中也就起着经济支柱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汽车的产值及销售在国家的总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汽车工业发展的同时会带动其他多种相关工业的共同发展,众所周知,一辆汽车的组成需要多种零部件,这就需要多个相关工厂的配合,以保证汽车的正常生产,所以,总的来说,汽车工业是一种综合性的组装工业,与多种相关工业部门息息相关;第三方面,汽车工业也是一种高度技术密集型工业,汽车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许许多多的新技术,新思路,新创造,也就是说,汽车工业同样也带动了一个国家技术的改革与创新。
现如今,汽车已远不只是一种机器,一种技术,而是一种文化,一种创造。
下面,我将从汽车发展史,汽车构造,汽车发动机,汽车电子,新能源等几个方面总结我的学习成果,谈谈我对汽车的理解。
汽车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886年,本茨将他研制的单缸、两冲程汽油机装在一辆三轮车上,时速达15km/h,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辆汽车“奔驰1号”,人们便将1886年1月29日这一天内燃机汽车的诞生日。
随后,戴姆勒将一台小汽油机装在一辆四轮车上,最高时速16km/h。
这辆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辆汽油发动机驱动的四轮汽车。
从此以后,汽车产业开始了高速发展,一步步更加走向成熟。
汽车外形的发展是汽车发展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汽车外形由最开始的马车型汽车,典型代表是福特T型有篷车,变为带封闭车身和车门的有“活动房屋”美称的箱型汽车,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注重人机工程学,使汽车内部空间增大,使乘坐更加方便,但其行驶过程中阻力过大,耗用量高的缺点让人们又做了进一步创新,创造了曾经风靡一时的甲壳虫型汽车,使汽车外形向流线型发展,降低了空气阻力,但其内部空间狭小,横向风不稳定,容易跑偏。
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

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研究摘要:工匠精神属于职业精神,是中职学生不可或缺的素养。
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等优秀的工匠品质,符合新时代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工匠精神融入到机械类教学的主要途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机械类教学1新能源技术的优势“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追求,由日本的“匠人精神”推演而来,是职业道德、品质及能力的体现,也是表现从业人员价值取向和行为的重要内容。
故“工匠精神”应包含爱岗、敬业、专一、执着等内容,要求从业者精益求精的完成自身工作,有较全面、熟练的职业能力。
所以新能源汽车本身的特点就已经能够碾压传统汽车了。
以电动汽车为例,电能相比于柴油来说成本低的多,汽车企业的投入成本相比于之前来说会大大降低,而且电能使用时的转化效率也不是一般的高,从某一层面上说节约了不少能源,最后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基本上能够对大气环境做到"零污染"的状态,迎合了节能环保的大趋势要求。
国家还在多个地方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能供应的充换电站,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支持,帮助它们成长。
2、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2.1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原理传统中职院校教学为贯彻培养技术型人才理念,过分重视学生技能培养,忽视素质及知识培养,学生成为只知道操作的“机械”人才,对“工匠精神”不了解,没有追求极致精益的态度,也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高尖端技术人才的需求。
纯电动汽车是不依靠其他燃料能源,直接通过电力驱动的方式保证汽车内部机械的运动,即以电动机带动汽车的发动机。
在这种驱动方式中,一般需要安装电力积蓄装置,这也是纯电动汽车难以普及的技术难点之一,目前在电动汽车的电力续航系统设计以及电力动力性能设计方面是纯电动汽车发展的难点。
2.2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原理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源并不唯一,其主要是以电动机与传统燃料作为一种组合动力,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与普及比纯电动汽车要快很多。
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深度融合探究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Parts0引言为适应现代化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方面要高度重视创新教育,创新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立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
教育部自2016年要求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范畴,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明确的要求和政策指引。
面向新时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大潮,高校教育改革应适应新形势,在专业实践,创新实践上寻找突破口。
因此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有独立思想,有创新意识,有扎实的学识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
1“双创”教育与汽车专业课程融合的意义在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将“双创”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1]。
传统的创新创业课程着重对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创新理论培养,考核评价方式单一,且课程设置与专业课程还是各成体系、相互脱节。
汽车在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方向高速发展,因此,以行业发展为指引、就业为导向,把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入汽车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构建基于汽车结构认知下的学生创新意识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2]。
“汽车构造与性能使用”课程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交通工程等专业的基础必修课。
课程内容是以国产轿车常用发动机和底盘、汽车的使用性能为主要研究对象,使学生获得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的工作原理、组成结构、工作条件、材料要求及材料处理、调整原理及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研究汽车发动机主要性能、汽车的使用性能以及构造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了解汽车的正确使用与维护[3]。
该课程实用性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内容的学习收获对后续其他专业课有很大影响。
当前,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汽车结构还是汽车电子及控制技术,都发生了颠覆性的革新与变化,所以该课程讲授时不仅要包含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汽车结构与使用的具体知识,同时也要为学生讲解当前汽车企业生产和运营、汽车领域遇到的技术难题以及当前节能新技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磨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本科生接触科研、了解专业以及创新尝试提供机会和可能性。
汽车文化结课论文

汽车文化结课论文汽车文化结课论文摘要: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
首先分析了汽车文化进高校的必要性,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推进汽车文化普及,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社会汽车文化素养的有力举措。
进一步阐述了汽车文化进高校的方式,有利于加强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汽车文化宣传的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汽车文化;价值分析0 引言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汽车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中国的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相比过去都大大提高。
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权威数字,截至2012年7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33亿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14亿辆。
同时,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驾驶人数量达到2.47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1.86亿人。
[1]我国已进入车轮滚滚汽车时代。
汽车不是单纯的机械,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且文化积淀厚实的地区和国家,经过汽车文化长期的熏陶,人们有着较高的安全环保意识,在我国,汽车的迅速普及使关心汽车的群体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文化知识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展汽车文化推广教育,有利于国民正确地、全面地认识汽车与汽车产业政策,有利于培养遵纪守法、节能环保、安全文明,顺应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代新人。
1 汽车文化进高校的价值和意义1.1 汽车文化进高校是普及汽车文化的有效手段“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能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国家还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汽车作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文化对社会文化发展起到支撑和引领作用。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校校园的主要人群,他们具备较扎实的文化知识基础与较强的理解能力,随着汽车进入普通家庭,他们中很多人希望了解汽车,对汽车文化有浓厚的兴趣。
近几年的汽车热使高校教师拥有私家车已是普遍现象。
高速铁路和动车组课程论文

《动车组技术》课程论文高速铁路和动车组浅析班级:交通设备姓名:学号:任课老师:刘堂红时间:2013/12/30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机车车辆的发展概况,导出发展高速动车组的必要性。
接着介绍各国高速铁路的概况,指出日、德、法等高速动车组技术领先国家最具特色的技术,引出中国从这些国家引进系列动车组关键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必然。
其次重点介绍了我国CRH系列动车组总体、转向架、交流传动、制动、节能环保等几大关键技术。
最后展望了中国高速铁路和动车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机车车辆;动车组;高速铁路;技术;发展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rolling stock, the need to export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peed EMU's move. Then introduce the countries high-speed rail overview, noting Japan, Germany, France and other EMU technology leader in the country's most distinctive technique, leads to China from these countries to introduce the series EMU key technologies and absorption and innovation to achieve China's railway leapfrog development inevitable. Secondly highlights of CRH series EMU overall, bogie, AC drive, braking,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everal key technologies. Finally, som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high-speed trains.Key words:rolling stock;EMU;high-speed rail;technology;development目录1、我国机车车辆的发展状况...............................11.1 我国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11.2 我国动车组的发展历程...................................12、高速铁路及高速列车概论..................................32.1 我国高速铁路概况.......................................32.2 日本新干线.............................................42.3 法国GTV..............................................42.4 德国ICE...............................................42.5 中国CRH..............................................53、CRH关键技术............................................74、我国高速铁路和动车组展望................................95、结束语..................................................10 参考文献...................................................111.我国机车车辆的发展概况1.1我国机车车辆的发展历程我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大体经历3阶段:一是通过仿制起步,培育开发能力,闯过产业发展的幼稚期。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课程论 文

研究生课程论文封面(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自然辩证法课程类型: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郭伶俐学时:18.0学分: 1.0批阅意见:论文题目:从煤矿安全生产角度看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姓名:研究生学号:211201020078年级: 2012级专业:安全工程学院: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注意事项:1、以上各项由研究生本人认真填写;2、研究生课程论文应符合一般学术规范,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严禁抄袭或应付;凡学校检查或抽查不合格者,一律取消该门课程成绩和学分,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3、论文得分由批阅人填写,并签字确认;批阅人应根据作业质量客观、公正的签写批阅意见(原则上不少于50字);4、原则上要求所有课程论文均须用A4纸打印,加装本封面,左侧装订;5、课程论文由学生所在学院(系)统一保存,以备查用。
河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学处制从煤矿安全生产角度看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摘要:科学技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它的生产力的功能,高新科学技术革命发挥了强大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同时,煤矿的安全和生产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前进,矿井安全设备有了新的提高,煤炭开采、建井、洗选加工和设备制造技术有了新发展,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煤矿和高产高效矿井脱颖而出。
最终得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和标志。
关键词:科学技术现代化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力From the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discipline the first productivityfunctio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bstract: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most direct effect is the productivity of its function, high an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olution played a strong social function and role.At the same time, the coal mine safety and production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the innovation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al mine safety equipment to a new record high, coal mining, built well, has a new washing and processing equipment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arge and medium-sized coal mining mechanization degre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 number of international leading level of modernization of coal mine and high yield and efficient mine stand out. Eventually lead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and flags. Keyword: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dern coal mines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vity一、科学技术是煤矿安全生产生产力系统中的主导因素“十五”时期,党和政府在煤矿安全生产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强了煤矿安全生产工作。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读后感姓名:雷锋学号: 201130088xxx系别: xx工程系班级: xx级电气xx班指导老师:阎建锋完成时间: 2014年11月 25 日目录(一)、概述 .................................... - 3 -1.1资料题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 - 3 -1.2资料出处:第一电动网.......................... - 3 -1.3主要内容 ..................................... - 3 -(二)感想 ..................................... - 4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 4 -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意义............................ - 5 -三、新能源汽车未来展望.............................. - 5 -(一)、概述1.1资料题目: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要点分析1.2资料出处:第一电动网1.3主要内容一、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29日在2014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代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介绍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十三五”规划的要点。
二、欧阳明高认为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中国在有些方面有优势,并强调了总体的思路和目前主要任务,并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平时究竟是在用电还是在用油?”这一目前市场争论的热点话题发表看法,指出百人会其中一个课题组的大量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比亚迪秦90%的时间都是在用电,用油的时间只有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节能技术的发展戴泽翰资环学院08植保微生物1班 200830200508摘要: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促进能源转型与实现产业振兴势在必行。
本文从混合动力和轻量化两方面阐述了目前汽车的主要节能技术。
通过有效的节能技术研究可以大大降低汽车的能耗,减少汽车工业的能源压力。
关键词:汽车; 混合动力; 轻量化;节能技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汽车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时至今天,汽车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标志,汽车行业的发展被越发减少的石油产储量所制约,再加上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的共识,和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汽车节能成为了每一个汽车制造商在设计汽车时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由此,汽车节能技术应运而生。
汽车节能技术,严格来说,不是一种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统称,包含发动机节能技术、轻量化技术等。
但当今汽车往往采用复合节能方案来实现最大化的能源节约,因此在本文将各项技术均归于一类,对各项主流的节能技术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1电动取代混合——混动发展的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是眼下获得可靠、廉价新能源前的缓兵之计。
现在,混合动力车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
市面上相当一部分车型都配有混合动力发动机,较为成熟的有Toyota Prius上的油电混合系统、Honda的i-vtec Hybrid以及Ford EcoBoost GTDI等。
作为混动领域的翘楚,Toyota Prius百公里油耗更是达到了夸张的4.7L。
混动的发展趋势是电动部分的比例占全动力输出越来越大的部分,最终将完全取代内燃发动机。
与“quattro”趋势四驱一样,Audi的e-tron电动车已经成为了其品牌另外一个技术标志。
2009年法兰克福车展,2010年日内瓦车展,再到今年奥迪的科技展示日,e-tron 系列的车已经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那今年展示的A3 e-tron来说,百公里加速11.2s,最高速度145km/h,以及140公里的NEFZ(欧洲驾驶循环标准)续航里程,它已经成为了最近现实的电动车。
但要令全民全电动成为现实,我们要做得更多。
首先是电池容量的增大和生产成本降低问题的突破。
荷质比很高的锂电池是现今纯电动车应用最多的电池。
美国电动超跑Tesla Roadster,全球第一款量产版电动跑车,采用的就是锂电池作动力输出系统,最早的Tesla搭载了6831颗笔记本锂电池,百公里加速3.9s,最高时速可达125 mile(208.3 km),EPA续航里程244 mile(406 km)。
一个家用220V,70A借口,就可以在3.5小时内从满电池,耗电相当于手提电脑充电量。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形式的电动力解决方案:超级电容器。
简单地说,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双电层电化学电容器。
与传统的通过电极介质极化来存储电荷的静电电容器不同,电化学电容器充电时可产生两个电容:在电极/溶液界面处通过电子和离子或偶极子的定向排列所产生的双电层电容。
与锂电池相比,它有着更高的电容量(0. 1~50000 F),更高的功率密度,漏电极小,电压保持时间长。
充放电效率高,具有超长自身寿命和循环寿命,无材料降解问题,温度范围宽(-40℃~+70℃,一般电池是-20℃~+60℃)。
且免维护,环境友善。
由于它不是化学电池,而是一种固体状态的能量储存系统,不会出现锂电池那种过热甚至爆炸的危险,没有安全隐患。
虽然现在超级电容器技术还不完善,其余这些优点,超级电容器定会成为未来电动力的主体,让锂电池走向末路。
燃料电池,尤其是像甲醇、乙醇、甲烷等能有机合成的燃料,是另一种能源解决方案。
相比于氢动力、超级电容等遥远的技术,燃料电池是现在更靠谱更现实,现实中也开始应用的技术。
乙醇混合动力已经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公交系统使用,甚至出现了全乙醇动力。
燃料电池有着不会出现性能衰减、环境友好、无爆炸起火危险等特点。
燃料电池正在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 10年之后,燃料电池很有可能替代锂离子电池。
另外,这些燃料是可循环再生的,像甲烷,可由一系列厌氧菌如产甲烷菌(Methanogenus)通过厌氧条件下的发酵获得。
同样乙醇也是可以通过乙醇发酵获得,现今我国部分城市的乙醇燃料多为玉米发酵产出。
但是乙醇从发酵混合液廉价提纯的难关还没解决,而甲烷,加压运输的成本和安全性亦有待解决。
对于我这个微生物专业的人来说,我曾对微生物在燃料电池上的应用抱有很美好的幻想:制造出一台搭载微生物动力装置的汽车。
这种动力装置实际上是一个布满电极的培养箱。
电子控制培养箱精准地控制工程菌株的生长条件,诸如温度、pH、氧浓度等,使其行使通过基因工程增强了的放电职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之所以说其是幻想,是因为随着专业知识的加深,我发现这个想法很难实行,几乎是不可以实现的。
首先,任何形式的生物电流都是很微小的,要使到微生物发出的电能满足驱动一辆载具的要求,其所需的每单位菌数发电量势必会将微生物杀死。
而且根本没有嗜电的极端环境微生物。
要么就使用更大量的菌,但是这样动力装置要做得很大,还要提供给培养箱能量。
尽管这样,微生物还是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间接为汽车提供动力。
一是发酵产燃料,如前所述。
二为发电,供电给车载电池,但是不搭载在汽车上。
2011年5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刊登了一份的关于新发现发电微生物菌种的研究报告。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沙雷菌(Shewanella oneidensis),无氧条件下为避免电力积累会释放出电荷。
如果它们出现电荷阻塞,一切就会停止。
据此,将来我们有了一种新的生物发电的方案,而且十分洁净。
2轻量化,更轻,更快经过多年的空气动力学研究,汽车的动力学造型已经非常成熟,现今的主流车型空阻系数一般都低于0.4。
于是汽车制造商都开始在减少车重上下功夫。
减少车重对于降低油耗的效果是很明显的,减少10%车重,油耗降低6~8%。
因此,给汽车瘦身是制造商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提到轻量化,就不能不提新材料的使用。
自汽车诞生以来,车身经历木质、木铁混合、钢铝混合、铝美合金几个阶段,虽然铝美合金技术仍未能普及。
现在新的符合材料出现了:FRP。
FRP是镁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
以新奥迪A6的车柱为例,就是一个上钢下铝的复合材料。
奥迪称其镁铝合金与碳纤维复合材料含14种元素。
同时,第三代材料,碳纤维塑料正在研发。
更新更轻的材料挖掘是很重要的,但是对于同样的材料,特殊的加工制造出的具特殊结构能使材料密度减低。
据此,复合材料空间框架技术应运而生。
奥迪的ASF就是这类技术的代表。
通过热压成型钢加结构黏合剂使材料以更轻盈的结构偶联。
3其他设想以上两种节能技术,是两种常规的节能技术。
以下是我对于未来节能方案的一些新设想。
3.1发动机电子控制的节能技术发动机在一定转速下是最省油的。
因此可以设计一种发动机电子控制装置,启用省油功能后,改电子装置根据传感器的数据,根据档位,判定要将发动机控制在什么范围的转速,实现真正的经济节油。
3.2旨在减少内循环阻力的汽车布局与造型设计方案现今设计师在设计车辆时,总是只考虑到车身的空气阻力。
气流流经车体内各结构的循环阻力一般认为难以消除。
我认为把内循环阻力去除问题的设计方案还是存在的,使内部构件形状变圆滑可能难以实行,但加入圆滑包裹使气流平顺流过还是可以实行的。
比如,在车底中部加入一个贯通车尾的机构,牺牲一个后座,贯穿的风可以大大削弱车尾的涡流效应,同时升力降低,行车阻力大大降低。
3.3废气能量吸收与利用废气是带有能量的,可以加以利用。
涡轮增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除此外,我想废气还能有更大用处,利用其能量发电,在排气装置假装热发电装置等。
3.4组合式轮胎汽车轻量化往往忽视了对轮胎的改进。
轮胎充气、更换麻烦,且使用大量的橡胶,十分笨重。
橡胶轮胎发明的目的是代替木材等刚性结构吸收振动,提高行车舒适性。
其辐条与轮胎可以用其他新材料代替,以特殊的结构组装而成。
轮胎由不同固件组成,可以人为拆卸,拆卸后可以装在一个小盒子里,方便携带;胎面磨损了,可以方便地更换。
3.5全车部件的热发电集成全车集成热发电装置。
座椅等人可以接触的位置加装感应充电装置,车身、车玻璃集成太阳能装置,排气管加装尾气动热能发电装置等。
4总结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与严峻的能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促进能源转型与实现产业振兴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对汽车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增强,汽车产品的能耗水平已经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能效门槛”正在不断提高,各种汽车节能技术和管理手段必将不断涌现。
通过有效的节能技术研究可以大大降低汽车的能耗,减少汽车工业的能源压力。
汽车作为一个节能减排的重点项目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和增加国际民生。
汽车的节能减排措施是通过寻求新的替代能源以及改变机车本身结构等方面入手,但同时同时从国家政策层面加强政治引导来改变汽车企业以及汽车使用者对汽车类型的认知意识。
但汽车的节能减排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必须要作为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张金柱.丰田Prius轿车的先进技术[J]. 汽车维修. 2006(1): 4-6.Kelty K. the battery technogy under the wheel[J]. 2011.5张亮.奥迪纯电动技术标志:e-tron[J]. 汽车维修. 2011(1): 4-6.刘小军,卢永周.超级电容器综述[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2): 69-73.黎明京.能称的高科技[J].汽车之友.2011(7):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