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创新的桥梁

合集下载

国内外桥梁技术创新案例

国内外桥梁技术创新案例

国内外桥梁技术创新案例
国内外桥梁技术创新案例如下:
1. 大连市东北路高架桥:在桥梁加宽中,采用了混凝土箱梁正交异性钢悬臂板拓宽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增设桥墩、不影响桥下通行,同时能达到拓宽目的。

2. 五峰山长江大桥:这座桥在建设时实现了七大技术创新,在国际范围内突破了桥梁建筑的技术瓶颈。

具体包括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刚度指标体系与结构构造创新、千米级高速铁路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控制技术创新等。

大桥钢梁吊装节段重量大,最重节段钢桁梁重近1800吨,相当于1200辆小汽车重量之和。

施工方将大节段钢梁在专业制造厂完成焊接拼装成整节段后,用10000吨运输船,由水路运输至施工现场。

如需更多国内外桥梁技术创新案例,建议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信息。

初中道德与法治_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2、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求异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3、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知识、勇于实践是教学重点,是本课的落脚点。

2、让创新思维闪光是教学难点。

让创新思维的火花变成现实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中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创新、探索创新。

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设计理念与整体思路】创设情境与活动,还时间于学生,还空间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观察力、想象力、求异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一、图片导入对于手机大家都不陌生,你知道小米手机吗?(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请同学们看图片(略),思考:小米手机是靠什么挤进国产智能手机十强的呢?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总结:是不断的创新才使“年轻的小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我们也要学习“小米”的这种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搭起创新的桥梁呢?这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创新需要的条件。

板书:搭起创新的桥梁环节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自学指导一:阅读教材,自己读书学习,尝试解决下列问题:怎样让创新思维闪光?自学指导二:你从这些例子受到了哪些启示?环节三、小组交流合作探究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阅读故事一和故事二,通过这两个故事能得出什么结论?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激发人们创造动力的伟大想象。

2、两个故事思维方式和常人的不同之处?司马光和伽利略的故事上述两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看课本P25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的故事。

(1)一个对电学一无所知的人能发明电报机吗?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知识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2)从这个事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启示?环节四:课堂讨论,辩疑释难将小组的疑难问题进行汇总,全班讨论,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做到师生互动。

九年级政治复习专题9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

九年级政治复习专题9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

的优越性。(5)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
新、团结协作精神等
8、答:(1)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 (2)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自信心。 (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和国际影响力。
(4)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将以“创新争先”为主题,中国 科协、科技部将会组织好科技工作者日的各项活动。
材料二:教育部、科技部、中科院共同组织 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7-23日在全国
各地集中开展,主题“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 领未来”,全国科普日围绕:一大力普及发展
理念;二大力倡导创新创造创业;三大力促进 公众理解高新科技;四大力倡导科学生活方式
9.众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对于我国增强自主创 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哪些启示? 10.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得益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 ? 大力实施这一战略有什么意义?
9、(关键词启示)(1) 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建设创
新型国家。(2)坚持科教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3)把教育
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族的
主义现代化根本大计;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措施: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3.创新精神 (1)意义:①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 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②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
新天地。
(2)搭起创新的桥梁拥抱创新生活(或怎样培养创新精 神): ①正确把握好奇心;②善于观察发现问题;③展开想 象的翅膀,做到敢于想、能够想、善于想;④学会独
3、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科技人才

八年级政治搭起创新的桥梁

八年级政治搭起创新的桥梁
小故事会
创新的故事
故事一:鬼谷子与创新思维 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 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其方法别具一 格。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 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 并限期10天内完成。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 止。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 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 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 谷洞。意为百(柏)担有余(榆)。10天后,鬼 谷子先在洞中点燃庞涓的木柴,火势虽旺,但浓 烟滚滚。接着鬼谷子又点燃孙膑的木炭,火旺且 无烟。这正是鬼谷子所期望的。
-------江泽民
一、让创新思维闪光
故事三:
故事一:安全刀片大王吉利,未发明刀片以前是一家瓶盖
公司的推销员。他从20多岁时就开始节衣缩食,把省下 来的钱全用在发明研究中。过了近20 年,他仍旧一事无 成。
1985 年夏天,吉利到保斯顿市去出差,在返回的前一 天买了火车票。翌晨,他起床迟了一点,正匆忙地用刀刮
声音:“来看马戏,买一张票送一包好吃的花生!”在哈
利不停地叫喊声中,观众比往常多了几倍。 观众们进场后,小哈利就开始叫卖起饮料。而绝大多 数观众在吃完花生后觉得口干时都会买上一杯,一场马戏
下来,营业额比以往增加了十几倍。
名言欣赏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 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 一味靠引进技术,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 的局面。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 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强化安全责任意识 守住食品安全底线:https:///news/detail/n1438520.htm
体马飞凌空翻七百二十度外加呆转九百周的震撼招式。紧接着扁圆的如同天边小丘一样的蒜瓣鼻子顿时狂舞收缩起来……无忧无虑的快乐下巴透出水青色的阵阵晚雾……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 透出亮橙色的朦胧异音。最后转起憨直贪玩的圆脑袋一颤,变态地从里面喷出一道神光,她抓住神光明丽地一摆,一套亮晶晶、亮光光的兵器¤飞轮切月斧→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宝器儿, 一边抽动,一边发出“咝咝”的余音……。骤然间壮扭公主闪电般地让自己有着巨大爆发力的强劲肚子窜出水青色的邮票声,只见她睡意朦胧、但却时常露出欢快光彩的眼睛中,猛然抖出五十组 摇舞着¤天虹娃娃笔→的嘴唇状的饭盒,随着壮扭公主的抖动,嘴唇状的饭盒像火锅一样在双腿上典雅地设计出点点光幕……紧接着壮扭公主又摆起特像两排闸门一样的牙齿,只见她跳动的犹如 神盔模样的棕褐色短发中,狂傲地流出四十串旋舞着¤天虹娃娃笔→的熏鹅状的怪蛇,随着壮扭公主的摆动,熏鹅状的怪蛇像面条一样,朝着琳可奥基官员淡黄色馅饼模样的胸部斜转过去。紧跟 着壮扭公主也疯耍着兵器像油珠般的怪影一样向琳可奥基官员斜转过去随着两条怪异光影的瞬间碰撞,半空顿时出现一道紫红色的闪光,地面变成了水白色、景物变成了墨黑色、天空变成了暗黑 色、四周发出了粗野的巨响!壮扭公主结实丰满的胸部受到震颤,但精神感觉很爽!再看琳可奥基官员高大的眼睛,此时正惨碎成灌木丛样的墨灰色飞烟,加速射向远方,琳可奥基官员怒哮着音 速般地跳出界外,狂速将高大的眼睛复原,但已无力再战,只好落荒而逃!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忽然晃动破烂的脚一哼,露出一副神秘的神色,接着颤动肥大的胡须,像暗绿色的万肚海滩虾般的 一闪,时尚的古怪的手掌忽然伸长了九十倍,多变的亮黄色石塔式样的护腕也瞬间膨胀了九十倍。接着粗犷的墨黑色谷堆一般的脖子瞬间闪烁抽动起来……极似气桶造型的肩膀穿出米黄色的朦胧 冰云……水蓝色莲花造型的手掌露出钢灰色的阵阵了一个,扭体象舞侧空翻三百六十度外加陀螺转 两百周的荒凉招式……最后甩起柔软的极似布条造型的手臂一抛,猛然从里面窜出一道金辉,她抓住金辉梦幻地一耍,一样森幽幽、紫溜溜的法宝『绿鸟浪精油饼袋』便显露出来,只见这个这件 怪物儿,一边蠕动,一边发出“哧哧”的怪响…………突然间女打手腾霓玛娅婆婆疯鬼般地玩了一个倒立收缩嗥地灯的怪异把戏,,只见她青远山色陀螺形态的奇发中,狂傲地流出四十道山庄铁 脖蝎状的驴肾,随着女打手腾霓

搭起创新的桥梁

搭起创新的桥梁

搭起创新的桥梁玫瑰镇中心中学政治组【教学依据】三4.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是期中之后的课程又是第七单元的最后一课学生还没有学,学生对于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状况,尤其是我国科技发展的状况不是很了解。

对于科技创新的必要性也不是很清楚。

因而我在教学刚开始一“神六飞天”导课让学生感知创新,感知创新对国家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的创造潜力。

能力: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了解观察、想象、求异思维、积累知识、勇于实践,引导学生勤于观察、丰富想象、敢于之一,努力学习科学为化知识,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知识;知道科技创新的必要性,懂得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了解和掌握创新的一般思维和方法。

【教学思路】思悟学行【教学准备】1...搜集能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飞翔。

【教学活动】环节一:感受创新“神州六号”飞天的录像。

(设计者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这段录像,让学生感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向地位激发学生为国创新的欲望)教师:“神六”发射的成功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创新的结果。

可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创新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之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教师: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搭起创新的桥梁》。

环节二:武汉市16岁的高中生胡登煌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其中有2 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

猜一猜:胡登煌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多成绩?学生:(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胡登煌称,自己的创造多来源与对生活观察,遇见困惑就不轻易放过它,总是仔细想想有没有办法去解决。

九年级政治复习专题9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

九年级政治复习专题9坚持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

4.科教兴国 (1)原因: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2)措施: 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5.创新精神 (1)意义:①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 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②具有创新精神,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天 地。
7.终身学习 (1)意义: ①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肩负起 民族复兴的使命。 ②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③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发 展的必然要求。
(2)要求: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增强获取知识、 自主判断与选择的能力,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 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 ②初中毕业以后,无论选择升学还是就业,都是发展 之路,都需要终身学习。
⑤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 基础靠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 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 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3)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 知识,全面提高各方面素质,积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 新能力等。
材料二 2016年7月6日,《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 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共有幼 儿园22.37万所,比上年增加1.38万所,入园儿童 2 008.85万人,比上年增加21.07万人。全国各类高 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64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达到40.0%,比上年提高2.5%。
(4)提取信息:①诺贝尔奖;②万众创新;③创新型国 家建设。 (5)回扣教材: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

搭建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文登二中李日晨

搭建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文登二中李日晨

初三第九课第二课时搭建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与教后反思)文登二中李日晨初三第九课第二课时搭建起创新的桥梁文登二中李日晨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引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

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

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的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积累知识,勇于创新。

因为知识是创新的前提,而学生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能为将来创新奠定基础,创新当然也离不开实践,要学以致用,才有收获。

难点:让创新思维闪光。

学生思维活跃,充满幻想,如何让幻想变为现实,离不开创新思维的培养,而想象、求异思维,善于观察等创新思维方法,好说不好理解。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火柴、杯子四、教学过程感受创新,导入新课: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很久以前,有一家酒店的电梯不够用,打算增加一部,于是酒店请来了建筑师和工程师,商讨如何增设新的电梯。

专家们一致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每层楼都打个大洞,直接安装新电梯。

方案定下来后,两位专家坐在酒店前厅商谈工程计划。

他们的谈话被一位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听到了。

清洁工说:“每层楼都打个大洞,肯定会尘土飞扬,弄得乱七八糟的。

”工程师瞥了清洁工一眼,不屑的说:“那是难免的,你说该怎么办呢?”由于清洁工天天在这里上班,对这座楼十分熟悉,再加上他善于观察,留意生活,他立即说:“我会把电梯装在楼外。

”工程师和建筑师听了这话,相视片刻,不约而同地为清洁工的这一想法叫绝。

于是,便有了近代建筑史上的伟大变革——把电梯装在楼外。

让学生谈启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环节的目的是激发求知欲,导入新课)出示导学提纲创新=?+?+?+?+?+?……探究创新,合作探究新课(一)让创新思维闪光1、展示创新故事课件:薯片的发明克鲁姆是位美国印第安人,他是炸马铃薯片的发明者。

为孩子搭起创新的桥梁

为孩子搭起创新的桥梁

为孩子搭起创新的桥梁【授课主题】让孩子富有创新意识【授课时间】60分钟【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家长认识到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2、通过案例分析,使家长理解平时在家庭教育中,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避免陷于家教误区;3、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保护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课堂类型】“亲子活动+讨论”型【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故事启示,问题讨论等【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讲故事,使家长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难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怎样保护和培养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

【活动准备】1、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在培养孩子创新意识方面存在哪些误区?2、在听课的家长中,邀请5—10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这节课;3、从学校科技节获奖作品中选出几件小制作,小发明作品进行展示,并邀请作品的制作者说明作品的构思以及他们的功能。

【活动过程】作品展示让家长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

在老师讲课的讲台上堆满了学校科技节获奖的学生作品,作品的制作者并不一定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老师邀请家长上台参观孩子们的作品,孩子当讲解员进行说明。

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用伞把制作的多功能拐杖(有音乐、有灯光,便于盲人或老人使用);环保粉笔(用妈妈口红的空筒装粉笔,即环保又节约)……家长们用惊喜的眼光看着自己孩子的作品,真有点不相信孩子们的创造力!故事导入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故事一:鬼谷子与创新思维相传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膑的老师鬼谷子在教学中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其方法别具一格。

有一天,鬼谷子给孙膑和庞涓每人一把斧头,让他俩上山砍柴,要求“木柴无烟,百担有余”,并限期10天内完成。

庞涓未加思索,每天砍柴不止。

孙膑则经过认真考虑后,选择一些榆木放到一个大肚子小门的窑洞里,烧成木炭,然后用一根柏树枝做成的扁担,将榆木烧成的木炭担回鬼谷洞。

意为百(柏)担有余(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起创新的桥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鲁教版初二思想品德下册第十五课第二目:“搭起创新的桥梁”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爱
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情感与想象,引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二)、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求异思维
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能力。

(三)知识:知道想象是创新的先导,求异思维是创新的源头,了解想象方法,知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

教学重点、难点:
为学生搭起创新的桥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创新的事例和故事,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布置学生搜集能够激发创新潜能的方法,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探究合作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脑筋急转弯:
1、王老太太整天喋喋不休,可她有一个月说话最少,是哪一个月?(二月)
2、什么时候子女相逢能并
肩?
(好)
3、在什么地方有河有海没有水,有山有地没有
土?(地图)
4、出国的人都不愿去哪
国?
(天国)
过渡:这些问题考察的是创新能力,怎样培养创新能力、搭起创新的桥梁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探究一:
1、媒体展示苹果落地的动画,设问:
(1)牛顿留意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从而取得了哪方面的成就?
生答:牛顿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结合课本回答,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生答: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我们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发现。

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2、说一说:你还能举出哪些事例说明善于观察是产生创新思维的前提?
探究二:
1、心想事成:
“正是因为有了像小鸟一样自由飞翔的梦想,人类才发明了飞机、火箭、人造卫星、宇宙飞船。


思考:想象和创新关系如何?
想象是创新的先导。

伟大的创新皆起源于伟大的想象。

俗话说心想事成,心想即创新意识,这是创新的前提。

假设创新是一架飞机,那么,想象就是它的两翼,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怎样开发自己的想象力呢?请大家自学总结。

生答:(1)敢于想;(2)能够想;(3)善于想。

2、善于想:
(1)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你能根据这个圆想到什么?
生答:“烧饼、硬币、月亮、井口、苹果………”
(2)请你在圆上随意添上一笔,形成一个图案,并解释含义或寓意。

例如:生到黑板上演示:
解释:左上部分象征大陆,右下部分象征台湾,圆象征大陆与台湾早日团圆。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回答出不同的答案。

)
3、展开想象的翅膀:
(1)请你想象一下未来的交通工具是怎样的?(温馨提示:可以从用途、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想象。


(2)设想一下,未来你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教学设施等有什么变化?(如:衣服、书本、黑板等。


要求:一、二、三、四组的同学讨论第一个问题,五、六、七、八组的同学讨论第二个问题,每一组分别选出一个代表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举例:
生答:未来的交通工具既可以在陆地上行驾驶,又可以在水上航行,还可以在天空飞翔。

生答:未来的交通工具普遍使用风能、太阳能做能源,并且不会排出废气,有利于环保。

它不会出交通事故,遇到危险会自动躲开。

……。

生答:未来的衣服具有多种功能,比如,有空调的功能,穿上它可以调节温度。

生答:未来的纸可以反复使用,未来的黑板不用擦,一按电钮,字迹会很快消失。

……
探究三:
1、做一做:
(1)教师拿出十只玻璃杯。

左边5只倒上水,其余5只空着。

现在规定只能动2只杯子,如何才能使这排杯子变成有水的杯子和空着的杯子相交错?
(2)切西瓜:你能把一个西瓜用四刀切成九块瓜十块皮吗?
要求:一、二、三、四组的同学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五、六、七、八组的同学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

教师总结学生做法,提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倒水,而不是移动杯子;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关键是切成“井字形”后,当中的一块瓜有上下两块瓜皮。

总之,解决这类问题就要摆脱思维定势,运用求异思维的方法。

问题设置:创新与求异思维是什么关系?
2、讲一讲:
求异思维的核心是“疑”,因此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对权威质疑。

请你讲一讲古今中外敢于对权威挑战的故事。

总结:凡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由生疑到存疑,到质疑,铺平了创新这架飞机起飞的跑道。

探究四:
1、媒体展示:莫尔斯的照片和他发明的电报机,提出疑问:发明电报机的是个画家,而不是职业科学家,这是怎么回事?
释疑解惑:
配乐录音:
莫尔斯41岁那年,乘船回美国,在船上他深深地被一个魔术所吸引:只见表演者将一块马蹄形的铁块绕上了一圈又一圈的绝缘铜丝,再通一电流,就使铁块变成了磁铁,而电流中断,原来产生的磁性又会慢慢消失。

他是个画家对电一窍不通,于是丢掉了画笔从事起电学研究来了,后来,经过5年的学习和摸索,终于发明了电报机。

学生思考:(1)一个对电学一无所知的人能发明电报机吗?结合上述事例,说一说知识与创新的关系是什么?
(2)从这个事例中,自己受到了哪些启示?
教师总结: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你谈我谈大家谈:
今后,你在学习中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探究五:
1、小小发明家:请你列举自己或同学中小创造、小发明的事例。

2、走进生活:
请你试着就生活中存在的一个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1)怎样存放苹果才不会腐烂?
(2)能否制造出一种自动开关的水龙头用来节约用水?
(3)屋里着火了,浓烟滚滚,怎样逃生?
(4)怎样清洗抽油烟机才能更省力、更清洁?
(三)小结:
媒体展示:画出一个优美的彩色桥梁形状,桥梁左侧是“好奇心”,右侧是“科技发明”,桥梁上面分别是:“善于观察、敢于想象、求异思维、努力学习、勇于实践”。

(四)走进创新时代:
培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需要,时代的召唤。

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迎接这一严峻挑战呢?那就让我们来共同宣誓、响亮回答!(全体起立,同时展示神舟飞船发射的画面,并配以激昂、奋进的音乐。

)学生宣誓内容如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我们要响应时代的召唤,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迎接挑战,开创未来!!”
教学反思:
1、运用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既能锻
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能先声夺人,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和热情。

2、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在讨论式教学中,问
题的提出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

使全班同学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从而起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3、本节课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新方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4、该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参于课堂,还时间于学生,还权利于学生,让学生从活动中发现创新的方法,从活动中激发创新的热情和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