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动物营养学第十七章 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一、生长育肥的概念 2、肥育的概念 肥育的概念
肥育是指肉用畜禽生长后期经强化饲 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养而使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生长肥育规律 1 、总体的生长
(1)绝对生长 ) 即日增重, 取决于年龄和起始体重的大 即日增重 , 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 小 , 是体重随年龄变化的绝对生长曲线 , 总的规律是慢——快 慢 总的规律是慢 快——慢。(图)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TP-可利用RDP UDP =TP-可利用RDP
维持所需蛋白质+皮屑损失蛋白质+ TP = 维持所需蛋白质+皮屑损失蛋白质+增长蛋白质 = 2.19×2000.75+0.1125×2000.75+0.75×160 19× 1125× 75× 242. = 242.5(克) TP是净需要量还是日粮供给量? TP是净需要量还是日粮供给量?净需要 是净需要量还是日粮供给量
0.8和0.85为饲料蛋白质转化为体蛋白质的BV和消化率 0.8和0.85为饲料蛋白质转化为体蛋白质的BV和消化率 为饲料蛋白质转化为体蛋白质的BV 动物需: 358.6g, 69.7g每天 动物需:RDP 358.6g,UDP 69.7g每天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3.生长鸡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3.生长鸡的蛋白质氨基酸需要
动物营养学理论教学课件
一、能量需要 可进一步分项估计如下: 可进一步分项估计如下:
(1)MEm(KJ/头/日) = 2510×Pt0.648 (KJ/头 2510× (Pt为机体所含蛋白质重量,kg) (Pt为机体所含蛋白质重量,kg) 为机体所含蛋白质重量 444kJ Mem也可按每千克代谢体重需 444kJ ME 计 按每沉积1 蛋白质平均需44 35kJ ME计 44. (2)MEpr按每沉积1g蛋白质平均需44.35kJ ME计
生长和肥育的营养需要

育成后期(8 月龄以后)羊的生长发育仍未结束, 对营养水平要求较高,日粮的粗蛋白水平应保持 在 14%~16%(日采食可消化蛋白质 135~160
克)。育成期以后(1.5 岁)羊体重的变化幅度不
我也可以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又继续去送他一路的南下。我的确没有错过
大,随季节、草料、妊娠和产羔等不同情况有一 定的增减,并主要表现为体脂肪的沉积或消耗。 (二)肥育的营养需要肥育的目的就是要增
0c28f0ca 秃鹰阀门开口
从性状度量的角度来讲,羊的生长和肥育都 表现为增重和产肉量增加。但在羊的不同生理阶 段,增重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有很大的差异。 (一)生长的营养需要羊从出生到 1.5 岁,
肌肉、骨骼和各器官组织的发育较快,需要沉积 大量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尤其是初生至 8 月龄, 是羊生后期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对营养的需要
量较高。羔羊在哺乳前期(0~8 周龄)主要依靠母
我也可以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又继续去送他一路的南下。我的确没有错过
乳来满足其营养需要,而后期(9~16 周龄),必 须给羔羊单独补饲。哺乳期羔羊的生长发育非常 快,每公斤增重仅需母乳 5 公斤左右。羔羊断奶
后,日增重略低一些,在一定的补饲条件下,羔
羊 8 月龄前的日增重可保持在 100~200 克左右。 绵羊的日增重高于山羊。羊增重的可食成分主要 是蛋白质(肌肉)和脂肪。在羊的不同生理阶段,
蛋白质和脂肪的沉积量是不一样的,例如,体重
我也可以在他转身离开的时候又继续去送他一路的南下。我的确没有错过
为 10 公斤时,蛋白质的沉积量可占增重的 35%; 体重在 50~60 公斤时,此比例下快,每公斤增重的饲料报酬高、成本低。
加羊肉和脂肪等可食部分,改善羊肉品质。羔羊
的肥育以增加肌肉为主,而对成年羊主要是增加 脂肪。因此,成年羊的肥育,对日粮蛋白质水平 要求不高,只要能提供充足的能量饲料,就能取
动物营养学(生长育肥营养需要)

一、能量需要
(四)生长、肥育牛能量需要
▪ 对于160kg以上的牛可按上公式估计,但每kg 代谢体重的维持需要为0.45~0.50MJ ME。一 般饲粮性质不同,ME转化为NEg的效率不同, 在0.4~0.5间。
一、能量需要
(四)生长、肥育牛能量需要
▪ 中国奶牛饲养标准(1980)估计生长母牛增重的净 能需要是用体增重、体重与沉积净能的回归公式估 计。
ME = MEm+MEpr+MEf+MEHc
式中:MEm、MEpr、MEf和MEHc分别为维持、体蛋白 沉积、体脂沉积和低温产热所需要的代谢能,其中:
MEm(KJ):2510Pt0.648(Pt为体组织蛋白质含量); Mepr:44.35MJ/kg(变动幅度29.7~61.1 MJ/kg); Mef:52.3MJ/kg(变动幅度39.8~68.2 MJ/kg); MEHc(MJ/d) :「(0.313×W+22.71)×(Tc-T)」 ×4.184。
▪ 一般种用家禽在生长期(4周后)都限食,只给予 正常营养75%左右,或视体况而定,任食2d或 3d,禁食1d,以保证日后产蛋及繁殖性能。
二、蛋白质氨基酸的需要
▪ 蛋白质的需要可采用综合法,通过生长实 验确定;也可用析因法测定维持和生长蛋 白质需要。
▪ 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实际上是对各种氨基 酸的需要,猪、禽已开始采用可利用氨基 酸体系,反刍动物则多为瘤胃降解与未降 解蛋白体系。确定动物维持和生长的净蛋 白质和氨基酸需要以及氨基酸模式比确定 粗蛋白质需要更重要。
▪ 中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与美国NRC生长育肥猪 能量需要标准接近(如表),而每kg饲料DE或 ME含量较NRC低1MJ左右。
一、能量需要
(四)生长、肥育牛能量需要 ▪ 生长—育肥牛能量需要的确定一般按维持加增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

《动物营养学》教学大纲一、动物营养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营养学是在普通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统计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和阐明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揭示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是从事动物生产的理论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动物科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动物营养学的主要任务:第一、提示和阐明动物生存、生产或做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第二、研究确定不同生产形式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第三、评定各类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第四、研究和阐明各种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代谢特点、动态平衡、动物生产效率及生产特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研究动物营养与内外环境之间的关系;第六、寻求和改进动物营养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总之,根本任务是为动物科学饲养提供理论根据和饲养指南。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对动物的营养作用,营养物质缺乏或过量对动物健康和生产的影响,不同种类、不同生理状态和生产水平的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适宜需要量以及影响其需要量的因素,从而掌握提高动物对营养物质利用效率的理论基础,具备分析和解决动物生产实践中的饲养问题的理论知识。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和实践环节,要求掌握动物营养中概略养分的概念和检测原理与方法,了解养分利用率和动物营养需要的基本评定或确定方法,加深动物营养基本概念和动物生产与营养需要的关系的理解,具备营养分析和饲养实践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分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二部分。
理论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形式为主,总学时54学时,3学分。
实验教学以学生亲自动手的形式进行,共54学时,重点开展6大概略养分及部分纯养分的测定分析。
实践环节以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和实施动物饲养试验的形式进行,共安排一个学期,不占计划内学时。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完成,实践环节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进行。
动物营养复习题1 1316 20

动物营养复习题(补充部分)考试题型:包括名词解释25分、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判断改错题10、问答题和论述题40。
一、名词解释动物营养:动物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全过程称为动物营养,动物营养是动物生存与生产的物质基础。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述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的科学,是现代动物生产、饲料工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门科学。
饲料:动物的食物亦称饲料,准确定义为:指在正常情况下,凡是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都称作为饲料。
ADF:酸性洗涤纤维NDF:中性洗涤纤维CF:粗纤维概略养分分析:通过测定饲料中的概略养分(概略营养物质)的含量(给2分),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给1分),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分析(给2分)。
1862年,德国科学家Hennerberg 和Stohmann在Weende试验站创立了概略养分分析法,将饲料成分划分为水分、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粗脂肪(EE)、粗灰分(CA)和无氮浸出物(NFE)。
其分析方法为:养分: 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物质(给3分),称为营养物质,简称养分。
饲料中养分可以是简单的化学元素,如Ca、P等(给1分),也可以是复杂的化合物,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给1分)。
粗蛋白CP:饲料中含氮物质的总和。
必须氨基酸:凡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数量少,速度慢,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饲料中提供的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EAA)非必须氨基酸:可在动物体内合成,无需靠饲料直接提供即可满足需要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
外源性氨基酸:饲料蛋白质经消化酶分解产生的经小肠吸收进入体内的氨基酸。
内源性氨基酸:体组织蛋白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的氨基酸和由糖等非蛋白物质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
蛋白质的周转代谢:(回转代谢)体组织更新而降解的氨基酸,又重新合成组织蛋白质的过程为蛋白质的周转代谢。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管理

育肥猪的营养需要,还在用其他料喂育肥猪?一、生长肥育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1.生长育肥猪的生理特点猪出生后第3周—8周是猪消化酶系统和消化器官发育的高峰期,一般来说,乳猪消化酶系统在3—4周龄迅速生长,5—6周龄趋于完善,8周龄以后,乳糖酶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趋于正常(图1)。
猪消化器官的重器、容积和长度均随年龄和体重的增长而增加,一般在20kg左右趋于稳定(表1)。
2.生猪发育猪的发育规律猪体内骨骼、肌肉、脂肪、皮的生长是随着日龄的增长,顺序有先有后,强度有大有小,有快有慢。
虽然骨骼、肌肉、脂肪的增长与沉积遵循一定规律同时并进,但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各有侧重。
骨骼是体组织的支架,最先发育,也是最先停止,肌肉居中,而脂肪是晚熟组织。
幼龄沉积脂肪不多,后期加快,能量浓度越高,脂肪沉积越多,直到成年。
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kg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kg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20kg为脂肪蓄积旺盛期(图2)。
因此,我国群众中流传着“小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油(膘)”的说法,基本上反映了对猪体各组织生长规律的概括。
虽然不同品种出现了强度的差异,但基本上呈现以上顺序规律。
从猪全身化学成分变化比例看,水和脂肪变化最大,水分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对减少,脂肪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多,蛋白质(肌肉)稍降低,矿物质(骨骼)略降。
从增重成分看,年龄越大,则增重部分所含水分愈少,脂肪愈多。
蛋白质与矿物质在胚胎期与生后最初几个月增长很快,以后随年龄增长而渐减,但其含量在体重45kg(或4月龄)以后趋于稳定,而脂肪则迅速增长(表2)。
二、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1.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饲料营养的设定都是根据不同阶段猪的生长发育和营养需要而定,猪在20-60kg生长期阶段,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粮含消化能为3100-3340Kcal/Kg,粗蛋白水平为14%-18%,钙0.50%-0.55%,磷0.40%-0.46%。
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

1 . 4 雏生素需要
肥育猪饲粮 的蛋 白质水平一般不超过 1 8 %。 我国瘦肉型猪饲
猪每公斤饲粮养分含量 和每 日每 头养分需 要量 , 适用于瘦 肉
分生长 , 后期则 应提高能量供应 , 并适 当降低饲粮蛋 白质与
钙、 磷水平 , 为保证胴体品质 , 能量水平也不宜过高。
1 生长肥育猪的营养需要 1 . 1 能量需要 生长肥育猪 的能量需 要 ,是维持需 要和增 重需要之 和 , 只有 在满足其维持 需要 的能量 以后 , 能量 尚有
骨骼 、 肌 肉、 脂肪 、 皮 的生长川 页 序和强度也是不平衡 的。骨骼
的第一 限制性 氨基酸 , 对猪 的增 重速度 、 饲料利 用率和胴体 瘦 肉率 的提 高具有重要作用 。当赖氨酸 占粗蛋 白质 6 % ~8 %
时, 蛋 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 。许多学者研究 了使用合成氨 基酸节约蛋 白质的效应 。如料 中添 加 0 . 2 %赖氨酸可节约蛋 白质 2 %一 3 %。在生长猪饲粮 中补充 0 . 3 5 %赖氨酸 、 0 . 1 6 %苏
种矿物 质元素 ( 常量与微量 ) 的适宜添加量。 生长肥育猪必需
的常量元素 和微量元 素有 1 0余种 。前者主要有钙 、磷 和钠 等, 后者中最重要的有铁 、 铜、 锌、 锰、 硒等 。
多余 时 , 猪才能增重 。在一定 限度 内, 日采食能量越多 , 日增 重越快 , 饲料利用率越高 , 沉积脂肪亦越多 , 瘦 肉率则 相应降
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要讲解

• 能量高使胴体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 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能量蛋 白比。由于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的 利用率很有限,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饲 料粗纤维水平的提高,能量摄入量减少,增重速 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因此猪日粮粗纤维不宜过 高,肥育期应低于8%。
• 矿物质和维生素是猪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物 质,长期过量或不足,将导致代谢紊乱,轻者增重减慢, 严重的发生缺乏症或死亡。生长期为满足肌肉和骨骼的 快速增长,要求能量、蛋白质、钙和磷的水平较高,饲 粮含消化能 12.97~13.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6%~ 18%,适宜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217.57粗蛋白克/ 兆焦DE,钙0.50% ~0.55%,磷0.41%~0.46%,赖氨 酸0.56%~0.64%,蛋氨酸+胱氨酸0.37%~0.42%。肥 育期要控制能量,减少脂肪沉积,饲粮含消化能 12.30~12.97MJ/Kg,粗蛋白水平为13%~15%,适宜 的能量蛋白比为188.28粗蛋白质克/兆焦D13.28兆焦/千克,粗蛋白 水平在生长期为16%~18%,肥育期为13%~14%。以 谷实、豆饼为基础的生长肥育饲粮,补加0.1%~0.15% 赖氨酸,饲粮粗蛋白水平可下降2个百分点。
• 2、后备猪要求生长发育正常,到配种时又不过 肥。对国外引进品种可以有两种处理:一是按生 长育肥猪饲养,到配种前期2个月限食以控制肥 度;二是在整个培育期按标准限量饲喂,其生长 速度控制在8~9月龄配种时体重达100~120千 克。地方猪种沉积脂肪早,需限制饲养,以防配 种时过肥。
• 二、定采食的因素及对能量和氨基酸供应的影响
• 1、采食量的调控
• 猪采食的神经内分泌调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网络 调控,多种神经递质和内分泌激素影响猪采食行 为及采食量。如:AB01富安宝是一种新型动物 采食中枢调节剂,在猪体内能刺激神经肽Y(NPY) 的分泌,使用AB01富安宝,血液中NPY的浓度 可提升20-30%,NPY具有激发猪摄食中枢兴奋 性,使猪食欲增加,采食量提高。神经肽Y(NPY) 具有促进胰岛素、胃泌素、甲状腺激素(T3、T4) 等激素的分泌,提高基础代谢率,促进猪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章生长育肥的营养需要
自测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60分)
1动物各种组织的生长速度不尽相同,从胚胎开始,最早发育和最先完成的是神经系统,依次为骨骼系统、肌肉组织、最后为脂肪组织。
2 肌肉组织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也含有少量脂肪。
3 母体效应主要表现在对初生重及日后生长的影响。
4生长肥育动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维持生命、组织器官的生长及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
5 能量需要主要通过生长实验、平衡实验及屠宰实验。
6 确定动物需要量的方法有综合法和析因法。
7 生长动物对钙磷的需要主要取决于动物的体重和生长速度;钙磷的需要可用平衡实验测定。
8 内源钙磷损失的测定需要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9 在生产上,一般钙磷的比例为1.5-2:1。
10 对于生长动物,维生素的需要主要通过生长实验评定。
11衡量生长的单位有绝对生长、相对生长和生长速度。
12 绝对生长的变化规律为慢-快-慢。
13 营养水平指动物每天摄入营养物质的多少。
14 生长肥育的蛋白质利用效率比维持和泌乳低,高于妊娠。
15 营养水平与动物生长速度呈正比关系。
16 动物因营养不良,造成动物生长速度减慢、或停止生长、或负生长的生长受阻现象称为生长停滞。
二选择题(每题2分,20分)
1 生长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A)
A LYS
B Met
C Trp
D Thr
2 家禽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B)
A LYS
B Met
C Trp
D Thr
3 成年家畜肠道微生物能合成(D)
A VA
B VD
C VE
D VK
4 生长即就是(A)
A 体重的增加
B 体尺的增长
C 体细胞的增大
D 三大营养物质的沉积
5 生长曲线由(B)
A 胚胎期-生长期组成
B 胚胎期-生长期-成年期 C生长期-成年期 D 胚胎期-成年期
6 我国生长鸡的能量需要采用(A)确定。
A 综合法 B析因法 C生长实验 D 屠宰实验
7 机体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A)
A 蛋白质和水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下降;脂肪和能量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B 蛋白质和水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脂肪和能量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C 脂肪和蛋白质随年龄、体重的增加而增加;水分和灰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D脂肪和灰分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和水分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8 对于生长期的种用鸡在4w后最好采用(B)
A 自由采食
B 限制采食
C 强饲
D 标准采食量
9 动物的生长速度一般采用(A)来表示。
A 日增重 B增重倍数 C 增重百分比 D生长指数
10 单胃动物和反刍动物所需的()维生素均需饲粮提供。
A 水溶性维生素 B脂溶性维生素 C B族维生素 D VD和VK
三判断题(每题2分,20分)
1 生长就是指动物体重的增加。
(√)
2 肥育即就是使动物瘦肉和脂肪快速沉积的过程。
(√)
3 绝对生长指的是从某一个年龄到另一个年龄的增重。
(√)
4 相对生长速度也称增重倍数、增重百分比和生长指数。
(√)
5 高温对幼小动物影响较小,对肥育动物影响较大。
(√)
6 综合法与析因法相比,更有利于预测动物的需要和建立动态模型。
(×)
7动物对蛋白质的需要即就是对氨基酸的需要。
(√)
8 反刍动物的蛋白质评定体系采用RDP和UDP体系。
(√)
9 反刍动物都能合成足够需要的全部水溶性维生素。
(×)
10 营养水平直接影响饲料的利用率;随着营养水平的升高,饲料利用率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