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合集下载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关于智谋的典故或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1.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周瑜用草船借东风的计谋,成功地借到箭矢,用于抵御敌人。

2. 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诸葛亮在汉中七擒七纵战中使用的计谋,通过设下空城来吓退敌人。

3. 围魏救赵:出自《战国策》,齐国使者孟尝君通过智谋,使赵国得到了其他诸国的援助,成功解救了被魏国围困的赵国。

4. 绿林好汉:指的是古代义勇军或游击队队伍,以智谋和勇气与统治者对抗。

5. 指鹿为马:出自西汉时期赵高行相权时,他在宫廷中抓住一只鹿并宣称它是一匹马,从而展示他的政治手腕和迷惑人心的能力。

6.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三国演义》中,带着刘备儿子刘禅逃离曹操追击时,多次智取敌人,成功地击败了敌将。

这些典故或成语表达了智慧、谋略和智谋在战争、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性,也反映了智慧对于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功的重要作用。

8. 水滴石穿:指的是水滴不断滴落在石头上,虽然每滴水的作用力相对微小,但长期积累下来可以穿透坚硬的石头。

这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能够战胜困难。

9. 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比喻有备而来、预防万一的策略。

兔子会在地下挖多个窝穴,以备不时之需。

10. 画蛇添足:指在已经完美的事物上多此一举,反而变得破坏原有完美的行为。

比喻不懂得适度,反而多此一举并使事情变得更糟。

11. 虎口拔牙: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要有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才能成功。

12. 以逸待劳:指在作战或竞争中,采取闲暇自在等候战机或对手疲劳的策略,然后抓住机会取胜。

13. 悬崖勒马:比喻在危急时刻及时止损,免得出现更大的灾难。

14. 弱肉强食:指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弱者被强者压迫、争夺资源。

15. 路遥知马力:出自《韩非子》,比喻通过观察长途旅行中马的表现来判断马的体力充沛程度。

引申为通过观察或考察表象来判断人或事物的真实情况。

这些典故或成语在生活和文学中经常用来形容、比喻或启示智慧、策略和智谋的运用。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关于智谋的故事的成语:
1、暗渡陈仓[ àn dù chén cāng ]
释义: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

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也隐喻男女私通。

出处:元·无名氏《暗渡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

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

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2、百计千谋[ bǎi jì qiān móu ]
释义: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同“千方百计”。

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3、调虎离山[ diào hǔlíshān ]
释义: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须是亲自用调虎离山计,一战成功。


4、殚谋戮力[ dān móu lùlì]
释义:竭尽智谋和精力。

出处:《诚意伯文集·赠谥太师文成诰》附《礼部会议》:“诚意伯刘基……同徐达、汤和辈殚谋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内,奄有中原。

”。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

关于谋智的成语典故⑴ 成语什么智什么谋足智多谋:富有智能,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⑵ 什么智什么谋成语填的两个字必须是近义足智多谋[ zú来zhì ō móu ] 基本解释自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详细解释1. 【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2. 【出自】: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⑶ 什么智多谋成语足智多谋[zúzhìōmóu]基本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内;谋:计容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褒义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近反义词近义词深谋远虑神机妙算老谋深算运筹帷幄大智若愚智谋过人聪明睿智诡计多端反义词一筹莫展不可奈何冥顽不灵愚不可及愚昧无知束手无策⑷ 什么智什么谋,成语要填反义词或者近义足智多谋zú zhì ō móu【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版。

富有智慧,善于权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结构】联合式。

【用法】含褒义。

指有智谋的人。

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辨形】智;不能写作“知”。

【近义词】智谋过人、大智若愚、诡计多端【反义词】愚昧无知、愚不可及、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例句】向来~的他;现在也没主意了。

⑸ 什么智什么谋, 成语要填反义词或者近义词足智多谋如果帮到你,请记得采纳,O(∩_∩)O谢谢⑹ 什么什么谋什么的成语以权谋私: 以:凭复借;权:制权力;谋:谋求;私:私利。

用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

曹操与诸葛亮的成语

曹操与诸葛亮的成语

曹操与诸葛亮的成语篇一:曹操与诸葛亮,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位重要的人物,他们留下了许多与他们相关的成语。

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也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策略。

一、曹操1. 画饼充饥:这个成语源自于曹操给士兵画了一幅美味的饼图来骗他们说饼图是可以吃的,从而缓解士兵们的饥饿感。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空洞的承诺或虚假的诺言。

2. 杀鸡儆猴:曹操曾经杀了一只鸡来威慑其他的猴子,以此来警示其他人不要犯错误。

现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以惩罚个别人来警戒其他人。

3. 智取威虎山:这个成语源自于曹操和刘备的故事,刘备向曹操借兵,曹操却借机想要抓住刘备。

然而,刘备却以一纸空文书瞒过曹操,并成功地奇袭了威虎山。

这个成语形容了智谋出色地取得胜利的情况。

二、诸葛亮1. 孔明灯:这个成语源自于诸葛亮设计的孔明灯,它是一种可以飞行的烛灯。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聪明才智超群的人。

2. 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源自于诸葛亮在纸上设计了一套完美的战略,但在实战中却未能成功。

后来,这个成语被用来形容只在纸上谈论而无实际行动的行为。

3. 心如明镜:这个成语描述了诸葛亮聪明机智的心智,就像一个明亮的镜子一样,能够洞察一切。

这些成语无论在语言使用还是文化传统中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不仅反映了曹操和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智慧和策略的象征。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成语,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智慧。

篇二:曹操与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两位备受尊敬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深深影响了中国古代历史的走向。

在许多成语中,也常常提到了与曹操和诸葛亮有关的故事和智慧。

下面将介绍一些与曹操和诸葛亮相关的成语,并拓展其含义和用法。

1. 望梅止渴:这个成语出自《三国演义》,讲的是曹操在宛城围困刘备时,苦熬数月未能攻下城池,曹操每日仰望天空,假装看到了家乡的梅花,以此来鼓励自己继续奋战。

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人在困境中通过想望某种事物来减轻痛苦,并增加动力。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_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_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草船借箭成语典故:草船借箭“草船借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孔明用奇谋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

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心胸狭窄,很妒忌诸葛亮(字孔明)的才干。

因水中交战需要箭,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负责赶造十万支箭,哪知诸葛亮只要三天,还愿立下军令状,完不成任务甘受处罚。

周瑜想,三天不可能造出十万支箭,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来除掉诸葛亮。

于是他一面叫军匠们不要把造箭的材料准备齐全,另一方面叫大臣鲁肃去探听诸葛亮的虚实。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这件事要请你帮我的忙。

希望你能借给我20只船,每只船上30个军士,船要用青布慢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边。

不过,这事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

”鲁肃答应了,并按诸葛亮的要求把东西准备齐全。

两天过去了,不见一点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请鲁肃一起到船上去,说是一起去取箭。

鲁肃很纳闷。

诸葛亮吩咐把船用绳索连起来向对岸开去。

那天江上大雾迷漫,对面都看不见人。

当船靠近曹军水寨时,诸葛亮命船一字儿摆开,叫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以为对方来进攻,又因雾大怕中埋伏,就派六千名弓箭手朝江中放箭,雨点般的箭纷纷射在草把子上。

过了一会,诸葛亮又命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太阳出来了,雾要散了,诸葛亮令船赶紧往回开。

这时船的两边草把子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每只船上至少五、六千支,总共超过了十万支。

鲁肃把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时,周瑜感叹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

”。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的成语故事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起源于我国战国时期的一段历史故事。

这个故事充满了智谋与计谋,成为后世谈论战略战术的典范。

暗度陈仓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争中。

当时,楚国将领项燕为了攻打赵国,采取了声东击西的策略。

他故意在赵国边境制造紧张气氛,使赵国军队集中在边境地区。

与此同时,项燕暗中调动主力部队,穿越陈仓古道,突袭赵国首都邯郸。

最终,楚国成功击败赵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暗度陈仓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敌人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地方时,悄悄地迂回进攻另一个地方,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战术上的突然性和智谋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暗度陈仓策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

以下是一个实际案例分析:
二战时期,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前,采用了暗度陈仓的策略。

他们先是在法国的加莱地区进行了一系列虚假的军事行动,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

与此同时,盟军主力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秘密集结,最终成功实施了登陆行动,为二战胜利奠定了基础。

那么,如何运用暗度陈仓策略解决问题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善于伪装: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善于伪装自己,使敌人无法察觉真实意图。

2.把握时机:在敌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迅速发动进攻,达到出奇制胜的
效果。

3.深入了解敌人:只有深入了解敌人的部署、战术和心理,才能找到可乘之机,实施暗度陈仓策略。

4.灵活多变: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战局变化,灵活调整策略,使敌人无法捉摸。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1曹冲称象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2此地无银三百两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关于智谋的典故和成语:
1、围魏救赵:指战国时期的赵、魏两国;原指战国时期齐国用围攻魏国国都大梁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邯的部队而使赵国得救。

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2、草船借箭: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

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几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

3、孙庞斗智:孙庞斗智指孙膑和庞涓各用智谋相斗。

是来源于《东周列国志》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期,庞涓设计让魏王残害了孙膑。

被砍掉双脚的孙膑逃到齐国后为齐所用,在救赵之战中,田忌采纳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计,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最终迫使庞涓马陵道自杀。

4、瞒天过海: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

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

“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

5、借刀杀人: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第三计(胜战计之第三计),计谋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为了保护自己的实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谋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智谋的成语典故
1曹冲称象
有一次,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十分高兴。

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

曹操的人都没有见过大象。

这大象又高又大,光说腿就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人走近去比一比,还够不到它的肚子。

曹操对大家说:“这只大象真是大,可是到底有多重呢?你们哪个有办法称它一称?” 嘿!这么大个家伙,可怎么称呢!大臣们纷纷议论开了。

一个说:“只有造一杆顶大顶大的秤来称。

” 另一个说:“这可要造多大的一杆秤呀!再说,大象是活的,也没办法称呀!我看只有把它宰了,切成块儿称。

” 他的话刚说完,所有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大家说:“你这个办法呀,真叫笨极啦!为了称称重量,就把大象活活地宰了,不可惜吗?” 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个都行不通。

真叫人为难了。

这时,从人群里走出一个小孩,对曹操说:“爸爸,我有个法儿,可以称大象。

” 曹操一看,正是他最心爱的儿子曹冲,就笑着说:“你小小年纪,有什么法子?你倒说说,看有没有道理。

” 曹冲把办法说了。

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左右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 众大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

河里停着一只大船,曹冲叫人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

再叫人把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一样齐了,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睁大了眼睛,起先还摸不清是怎么回事,看到这里不由得连声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石头都称一下,把重量加起来,就知道象有多重了。

曹操自然更加高兴了。

他眯起眼睛看着儿子,又得意洋洋地望望大臣们,好像心里在说:“你们还不如我的这个小儿子聪明呢!”
2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叫张三的人,他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积攒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

但他总是怕别人偷去,就找了一只箱子,把三百两银子钉在箱中,然后埋在屋后地下。

可是他还是不放心,怕别人到这儿来挖,于是就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纸张上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字,贴在墙角边,这才放心地走了。

谁知道他的举动,都被隔壁的王二看到了。

半夜,王二把三百两银子全偷走了。

为了不让张三知道,他在一张纸上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贴在墙上。

张三第二天早上起来,到屋后去看银子,银子不见了,一见纸条,才恍然大悟。

哦!原来如此,是王二偷的呀!哎!我怎么没想到呢?
1词语
退避三舍洛阳纸贵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步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望梅止渴探骊得珠望洋兴叹掩耳盗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请君入瓮高山流水胸有成竹唇亡齿寒闻鸡起舞指鹿为马不寒而栗
不学无术鸡鸣狗盗势如破竹枕戈待旦抱薪救火梁上君子脱颖而出
嗟来之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精卫填海靡靡三音入木三分八仙过海
人琴俱亡三令五申下逐客令门可罗雀寸草春辉天衣无缝不名一钱
未雨绸缪出尔反尔乐极生悲乐不思蜀礼贤下士对牛弹琴曲高和寡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囫囵吞枣投笔从戎敝帚自珍余音绕梁
杯弓蛇影画龙点晴夜郎自大盲人摸象庖丁解牛吐哺握气夸父逐日
抛砖引玉围魏救赵过门不入曲突徙薪投鞭断流为虎作伥一衣带水
推敲车载斗量分道扬镳开卷有益天经地义井底之蛙马革裹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