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练、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
你知道成语,但是你知道一些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吗?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1:口蜜腹剑出处: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释义:比喻口头上说话好听,像蜜一样甜,肚子里却怀着暗害人的阴谋。
故事: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
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
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差不多的人,他都不择手段地排斥打击。
对唐玄宗,他有一套馅媚奉承的本领。
他竭力迁就玄宗,并且采用种种手法,讨好玄宗宠信的嫔妃以及心腹太监,取得他们的欢心和支持,以便保住自己的地位。
李林甫和人接触时,外貌上总是露出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嘴里尽说些动听的“善意”话,但实际上,他的性格非常明险狡猾,常常暗中害人。
例如有一次,他装做诚恳的样子对同僚李适之说:“华山出产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就可大大增加国家的财富。
可惜皇上还不知道。
李适之以为这是真话,连忙跑去建议玄宗快点开采,玄宗一听很高兴,立刻把李林甫找来商议,李林甫却说:“这件事我早知道了,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开采呢?别人劝您开采,恐怕是不怀好意;我几次想把这件事告诉您,只是不敢开口。
”玄宗被他这番话所打动,认为他真是一位忠君爱国的臣子,反而对适之大不满意,逐渐将他疏远了。
就这样,李林甫凭借这套特殊“本领”,他一直做了十九年宰相。
后来,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时评价李林甫,指出他是个口蜜腹剑的人,这是很符合实际的.历史典故的成语故事篇2:破釜沉舟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其主人公如果汉语是浩瀚的大海,成语就是其中美丽的贝壳,成语故事就是贝壳里的珍珠。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退避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
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
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__先退避三舍,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__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__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形容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约法三章(刘邦)[释义]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订立法律三条。
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语出]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正音]约;不能读作“yāo”。
[用法]一般作谓语、宾语。
[例句]为了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校长与全校师生~;作业当天完成;不上第七节课;节假日不补课。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

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成语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来源之一,同时也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成语当中有很多的历史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个古代历史成语典故1.坚贞不屈【解释】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
意志坚定,决不屈服。
【相近词】威武不屈、坚强不屈【相反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故事】明朝末年,清豫亲王多铎率军攻打扬州,派明朝降将李遇春去扬州劝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骂而回。
豫亲王多次用书信劝降,也被史可法回书痛骂。
清兵攻陷扬州,史可法自杀未遂,被清兵俘虏,他坚贞不屈,慷慨就义。
2.老泪纵横【解释】纵横:交错。
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相近词】满面泪痕、泪如雨下【反义词】笑逐颜开、眉开眼笑【成语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肃宗的许可回家探亲,在回家途中亲眼看到安史之乱所造成的�种植揖场A诰游仕秸问辈拍芙崾⑺咚导蚁绲目嗄眩旱孛挥懈郑⒆用潜槐迫ゴ蛘�……说到伤心处,乡亲们老泪纵横,杜甫只好仰天长叹3.近水楼台【解释】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
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相近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反义词】隔岸观火【成语故事】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关心与推荐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4.鸡鸣狗盗【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相近词】旁门左道【反义词】正人君子【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相国孟尝君出访秦国,秦国的相国出于嫉妒劝秦昭王杀死他,秦昭王把他关了起来。
孟尝君的门客晚上装成一条狗混进秦宫偷白狐袍子送给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尝君。
孟尝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关,门客学鸡叫骗开城门逃跑。
5.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相近词】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相反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成语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6.盲人摸象【解释】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四字成语是中文语言中最常用的成语形式之一。
这些短小精悍的成语,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出极具内涵的哲理和道理,也经常涵盖一些历史典故。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与历史典故相关的四字成语,并探讨这些成语的故事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1. 精卫填海“精卫填海”是一个著名的四字成语,传闻说,古代有一个叫精卫的鸟,它可以在空中飞行得非常高。
有一次,精卫看到海洋上有若干山峰,就不满足于这些高山止于水平面上,于是它决心填海造陆。
然而,它遭受了失败,并最终跌入海洋深处,因此它的名字也因此而闻名。
精卫填海的故事旨在告诉人类,人要有志向和雄心,但也要有自知之明和放弃时机的判断力。
这个故事也提醒着我们,我们应该关注环境保护,不能轻视自然之力,也不要过于贪心,否则我们只会在大自然的面前显得更加渺小。
2. 称王称霸“称王称霸”是一个四字成语,表示一个人渴望成为国王或领袖,并统治和支配他的国家或地区。
此成语的故事背景是中国历史中的战国时期。
在那个时候,中国分裂成了七个大国。
其中,一个叫做韩国的国家,由于弱小,它的领导人可以被人轻易地把持,从而无法得到相应的权力和地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出现了许多有雄心和野心的人,他们听从自己的私心,意图称王称霸,然而,可悲的是,这些人都最终失败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权力与荣誉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获得的。
我们也应该明白,人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慢慢发展与进步,也才是成为真正的王者的秘诀。
3. 刻舟求剑“刻舟求剑”是一个古老的四字成语。
传说有个人乘船过河,遗失了他的剑,为了取回他的剑,他在船上开始雕刻木头,以便在返回此处之时能够找到他的剑。
然而,他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剑已经随着水流离开了原地。
这个故事的意义在于,人们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和环境作出决策,而不是坚固某种旧有的观念和思想惯性,因为它们已经过时或无用。
我们应该把我们的行为重心放在改变困境和不断创新上,而不把时间和努力浪费在被证明并不合适或无作用的方向上。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历史就是⼴义的故事。
其实在⼈类早期,缺乏⽂字的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多以史诗的形式⽤⼝头代代相传,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接下来随着⼩编⼀起来看看吧!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炙⼿可热】故事的主⼈公: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代伟⼤的现实主义诗⼈,与李⽩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常深远,被后⼈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杨贵妃(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姿质丰艳,善歌舞,通⾳律,为唐代宫廷⾳乐家、舞蹈家。
其⾳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美⼥之⼀。
杨钊,唐中期权⾂,奸⾂。
专权误国,排挤忠良,起⽤奸佞,败坏朝纲。
杨贵妃同曾祖兄,张易之之甥。
【炙⼿可热】是什么意思?⼿摸上去感到热得烫⼈。
⽐喻权势⼤,⽓焰盛,使⼈不敢接近。
【炙⼿可热】出⾃哪⾥?唐·杜甫《丽⼈⾏》:“炙⼿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炙⼿可热】词语辨析:【炙⼿可热读⾳】:zhì shǒu kě rè【炙⼿可热的近义词】:烜赫⼀时、望⽽⽣畏、敬⽽远之【炙⼿可热的反义词】:平易近⼈、和蔼可亲【炙⼿可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炙⼿可热】如何造句:1.吸引猎婚族在⽇本也已成为⼀个炙⼿可热的⾏当,这与近年来⽇本不婚族⼤增的趋势密切相关。
2.这是个炙⼿可热的⼈物,攀附他的⼈不知有多少。
3.随着电⼦商务的蓬勃发展,域名的商业价值炙⼿可热,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和诱发域名纠纷的重要因素。
4.美联社纽约电现在轮到中国成了⽓候问题炙⼿可热的焦点了。
5.专业知识加上流利的英语,⾜以让你成为社会上炙⼿可热的⼈才!6.在⾯对炙⼿可热的⾦州勇⼠时,湖⼈集体发威,轻松拿下⽐赛。
7.分析师们说,投资者对炙⼿可热的新兴市场股的狂热近来也有所降温,部分原因在于远离风险。
8.爱滋病护理是常今炙⼿可热的议题,亦是发展中的⼀门专业。
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以下是几个四字成语历史典故:
一、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的典故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战败后以柴草卧铺,并经常舔尝苦胆,以时时警惕自己不忘所受苦难的故事,后形容人刻苦自励。
二、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的典故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意思是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三、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的典故出自《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意思是说龙画好了,点上眼睛,龙便活了。
比喻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突出文章或讲话的实质,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四、破釜沉舟
破釜沉舟的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
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五、指鹿为马
指鹿为马的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二世时期,赵高指着一只鹿献给秦二世说:“这是马。
”秦二世问左右大臣这是什么,左右大臣有的沉默不语,有的说是“马”。
有的说是“鹿”。
赵高后来设法害死了那些说是“鹿”的大臣。
后来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
是非。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历史故事大全1. 胸有成竹: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范蠡的美男子,他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才,通晓天文、地理、策略等各种知识。
一次,范蠡与楚王讨论军事问题,他先画出一幅草图,然后胸有成竹地向楚王讲解,让楚王非常佩服。
2. 龙飞凤舞:据说三国时期,孙权的侍卫中有一位名为岳靖的武将,他擅长使用长矛,其矛法舞动起来像龙飞凤舞般绚丽多姿,后来这个成语就以岳靖的武功命名。
3.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楚国太子勾践被越王勾践所俘虏。
越王勾践为了让太子勾践忘记楚国的荣耀,命令他每天睡在草席上、吃黄豆,夜间则躺在石头上。
太子勾践忍辱负重,苦练武艺,最终在越国打败了越王勾践,重振楚国荣光。
卧薪尝胆也就成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意象。
4. 守株待兔:据说战国时期,有一个农夫非常贪心,一天发现一只兔子撞在了他的树枝上死了。
他误以为是自己的树枝“神助”,于是每天守在树下等待兔子自己送上门来。
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贪心的自我陷阱。
5. 金玉满堂:古代富商刘太真,有个习惯是在洗澡的时候用自己的财宝铺成地板,享受“金玉满堂”的感觉。
有一天,他忘了一枚金戒指在地上,结果被用水仙草汁洗澡的儿子发现后,躲着卖掉它,从此开始走上“不治之路”。
这个成语意味着富贵之人必须要谨慎守护自己的财富。
6. 百年树人:传说宋朝画家吴道子年过八旬,得知爱徒张旺已成名,为纪念自己的恩师,张旺不顾年老体弱爬上高山,找到一颗古树,削下树皮,画了一幅神仙图像在上面,并挂到了树上。
如今这棵古树生长茂盛,百年后的树上,仍能看到神仙图像,也因此有了“百年树人”的说法。
7. 见贤思齐:西周时期,周公旦当国,礼贤下士,后来接连招纳了许多有才智的人,有人认为这些人违背了天下的同心协力,“以议者满庭”,周公就让这些人一起推托了。
后来他们想明白了周公的用意,主动争论,最终形成共识,感叹周公“别成一家而治天下”。
8. 不遗余力:记载西汉时期大将军韩信治军很厉害,有一次出征,他在领兵进攻敌军瞬间,迅速运用兵法、军事策略,竭尽全力打败了敌军,战功显赫。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0篇)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
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1实事求是【成语故事】汉景帝时期,河间王刘德特别喜欢研究儒家的经典著述,他读儒学时总是根据实例求证真相。
他从民间得到好书后,亲自抄写一份给原主,同时还赠以金银。
因此很多人慕名给他送书。
长此以往,他的藏书比朝廷的存书还多。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2旁征博引、【成语故事】唐高宗下令处死不小心看伐了昭陵的柏树的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大臣狄仁杰认为权善才罪不至死,就举张释之劝汉文帝释放偷汉高祖庙里玉环的小偷,辛毗拉魏文帝的衣服看迁民布告等例证明贤明君主必须依法治国,终于救了权善才。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3披星戴月【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鲁国单父县令宓子贱坐在公堂弹琴却能把县治得很好,而继任的巫马期每天披星戴月、事必躬亲,十分劳累才把县治得井井有条,巫马期向宓子贱请教秘诀。
宓子贱说得善于利用能干的人为你办事。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4披荆斩棘【成语故事】东汉初年,大将冯异跟随刘秀打天下,深得刘秀的信任。
刘秀定都洛阳后,冯异镇守长安,当地百姓称他为“咸阳王”,有人进谗言给光武帝,刘秀深知冯异的忠心,在他起义时为他披荆斩棘,忠心耿耿为他打江山,是忠实可靠。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5言犹在耳【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少,赵盾执掌国政,他想立襄公弟弟雍为国君,派人去秦国接他。
太子夷皋的母亲缪赢知道后,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痛哭,说襄公生前托孤言犹在耳,怎么能立即变卦呢。
古代历史成语故事的四字词语6若敖鬼馁【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故事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一):明镜高悬
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
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
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
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
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
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
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
严明,判案公正。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二):约法三章
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仅仅个小亭
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
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
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
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
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
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
“约法三章”概括。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三):背水一战
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
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
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
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
中之鳖(biē)。
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能够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
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韩信知道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用,十分高兴。
他把兵马集结在
离井陉口三十余里的地方。
到了后半夜,韩信派两千名轻骑兵,每人
带一面汉军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
命令他们
待赵军倾巢而出时,袭入其大营,拔去赵军旗帜,全部插上汉军的红旗。
韩信又派一万人马作先头部队,沿着河岸摆开阵势。
陈余等人看见韩信把兵马安置于背水之处,大笑他是傻瓜,不懂
用兵,便率领赵兵全力迎战。
汉军的二千轻兵见赵军全营出动,只留
下一个空营,立即闯进赵营,拔掉赵旗,换上汉旗。
韩信则假装败退,向河岸阵地退去。
赵军追到汉军靠河阵地,汉军后无退路,个个背水拼命厮杀。
而
赵军久战不胜,士气开始低落,又发现背后自己的军营都插上了汉军
的旗帜,军心顿时大乱,纷纷溃(kuì)逃。
汉军乘机前后夹攻,大破赵军。
“背水一战”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决一死战。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四):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
界限,互不侵犯。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
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
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
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
紧紧围在垓(gāi)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
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
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
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
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
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yú)姬一同唱歌。
唱完,直掉
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
虞姬自刎(wěn)于
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的兵卒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
江边。
以后人们就用“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
或逼迫,而陷于孤立窘(jiǒng)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种境地者,其命
运往往是很悲惨的。
历史典故的四字成语(五):一败涂地
秦朝时候,沛县县令叫泗水亭长刘邦押送一批老百姓到骊山做苦工;不料走到半路上,接二连三地逃走了很多。
刘邦想:这样下去,不
等到骊山,就一定会逃光,自己免不了要被治罪。
他想来想去,索性
把没有逃跑的人都释放了,自己和一些不想走的人躲在芒、阳二县交
界的山泽中。
秦二世元年,陈涉在大泽乡起兵反秦,自称楚王。
沛县令想归附,部属萧何和曹参建议说:“你是秦朝县令,现在背叛秦朝,恐有些人
不服,把刘邦召回来,挟制那些不服的人,那就好办了。
”沛县令立
即叫樊(fán)哙(kuài)去请刘邦。
不过当刘邦回来时,沛县令见他领有
近百人,恐他不服从自己的指挥,又懊悔起来。
于是下令紧关城门,
不让刘邦进城。
刘邦在城外写了一封信,绑在箭上射给城里的父老,
叫沛县父老们齐心杀了县令,共同抗秦,以保全身家。
父老们果真杀
掉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进沛县,并请他做县令。
刘邦谦虚地说:“天下形势很紧张,假若县令的人选安排不当,就会‘一败涂地’,
请你们另外迟选别人吧!”但最后,刘邦还是当了县令,称做沛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