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开埠 百年市政 百年工业 百年军事 百年教育
档案与城市记忆——武汉百年规划

武 汉 百年 规 划
口邹 悦
【 摘
要 】 划档案在构建城 市记 ・ 中发挥 着重要作 用 ,利用百年 来城 市规 划档案 ,可 以构 建武汉百年城 市记 忆的轮 规 i z ,
廓。与此 同时 ,笔者在利 用规 划档案 时,对规 划档案的现状 、特 点进行 了总结,并提 出了利 用中的一些建
发区等城 市重要 功能 区 以及众 多大
口市都市计划书 》、 《 大武汉市建设 下 ,武 汉作 为 中部地 区 中心城 市 ,
Hale Waihona Puke 计划草案 》、 《 武汉三镇土地使用交 自2 世 纪 9 年 代 以 来 ,进 入 城 乡统 状调查、事前指导、中间检查 以及专 0 0 通系统计划纲要 》等城市总体规划层 筹 、 区域统 筹发 展 时期 。在 1 9 题 研究 、会议 审查 等过程 。针 对人 6 9 面 的都市 计划。 同时 ,组织编制 了 年 编 制 的 《武 汉 市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口、资源 、环境 、发展等方面 ,利用 些大型市政工程 ,如 :抗涝排水 、 ( 96 22 年 ) 19 — 0 0 》,采用了 “ 田园 科学的手段和技术方法形成的规划编
一
江滩改造 、防空疏散等 ,以提高城市 城 市 ”理论 ,构 建了 “ 主城+ 个卫 制成果 。在 此过程 中形成 的规 划档 7 的安全性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星镇”的市域城镇发展体 系。为促进 案 , 是最原始 、最真实的记录 ,具有
( ) 城 内聚发 展 时期 的规 划 远 城区的快速发展 ,武 汉市 于2 0 凭 证性 。 三 主 02 (93 一95 ) 15 年 1 9 年 年编制完成了 《 武汉城镇地区空间规 2 权威 性 。规 划方 案必 须符 合 、 五 ” 、 “ 五 ” 时 期 ,武 划 》, 正式提 出了 “ 二 城镇一体”的 国, 隋,依法编制。经依法批准的城乡 汉被 国家列为重点建设地 区。分别于 城 乡统筹理念。 规 划 ,是城 乡建设 和规 划管理 的依
百年中国解说词

百年中国解说词开篇:20世纪,正从我们的视野中慢慢消失。
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一个从屈辱走向自豪的世纪,眼泪与欢笑都在我们心间;这是一个从贫弱走向富裕的世纪,乞求与满足我们全都记忆犹新;这是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世纪,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永恒的情怀;这是一个从专制走向民主的世纪,呐喊与探寻是我们不变的性格;这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世纪,战争与和平我们曾历尽沧桑……穿越一个世纪的风雨,让我们做一次深情的回望。
20世纪正渐渐远去,那一幕幕交织着中国人痛苦与欢乐的瞬间却变得越来越清晰——100年的中国,经历了无数的狂风巨浪,每次他都在痛苦和奋起,在烈火中涅槃。
站在新千年的门前,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终于可以从容规划未来,一百年了,中国的容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绚丽灿烂。
历史是一条割不断的长河,我们不妨将时针倒转,回到19世纪,回到20世纪的前夜,那是一个黎明前的漫漫长夜。
那时候,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时针的节奏依然缓慢,南船北马、男耕女织是中国千年不变的风景,这是一个勤劳而朴实的民族,这是一个正在经苦难、正在苦苦乞求的民族,从世纪初留下的影像资料看,我们可以感受100年前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生存姿态。
当时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迫在眉睫。
长城环绕着北中国,从19世纪中期以来,这个巨大屏障的防卫功能开始丧失,这是当时中国正在萎缩的版图,割地赔款成为中国长达半个世纪的痛苦与屈辱,长城无声地经历着风霜雨雪,无声地见证着一切。
国力衰败而统治者却在享受人间的奢华,这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耗尽了大清王朝建造北洋海军的全部费用。
当这座石坊静静地卧在昆明湖上的时候,中国的海疆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平静,硝烟弥漫在中国的天空,炮声震惊着封闭的中国,当20世纪悄然降临的时候,等待中国的又将是什么呢?第一集:风雨世纪初①新世纪光绪二十五年,腊月初一。
和往常一样,紫禁城里显得异常宁静。
光绪因病破例没有去圣母皇太后慈喜面前请安,早朝更是在两年前就取消了。
《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的读后感

《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的读后感,
700字
《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是一本关于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历程的书。
读完这本书,我对东北地区这充满活力、充满激情的工业发展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上世纪初开始,东北地区开始大量投入工业发展,紧随英法列强的工业革命的步伐,成为工业技术进步的领军者和前沿开拓者,带动了东北经济的繁荣发展。
从铁路、煤矿、航空、汽车制造等行业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壮大,也吸引了大量劳动力来此地发展,大大促进了东北经济、文化的发展。
甚至,东北也因拥有繁荣的产业,而有“共和国长子”之称。
在发展的同时,东北地区也因此遭受了环境污染,污染物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领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紧随其后的还有社会混乱、政治紊乱等问题,造成了东北地区发展的挫折和挑战。
尽管如此,东北仍然拥有被称之为中国的区域发展的“摇篮”,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读完《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我看到了东北地区工业发展史的光辉,也知道了发展中的艰辛和艰难。
我向东北人民致敬!不断努力、不断奋斗,他们将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结束污染的阴霾,让东北步入全面发展的新航程!。
楼宇建筑间看家乡重庆百年历史变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征文楼宇建筑间看家乡重庆百年历史变迁2013年5月重庆,别称山城、渝都、雾都、桥都,西部第一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重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巴地,而“重庆”得名源于宋代,至今也已逾八百年。
在中国的近现代史里,重庆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开埠”,“抗战”,“陪都”,“大后方”,“直辖”,“西部大开发”……重庆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从西南一隅发展成为了国际大都市。
如果要来探讨重庆的历史,这话题实在是太大!因此今天,让我们一起从小处着手,看看重庆的那些建筑的百余年的沧桑变化。
一、开埠1895~1911简述: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重庆(连同苏州、杭州、沙市)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
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
1896年,法国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896年,日本在重庆设立总领事馆。
1896年,美国在重庆重庆地舆全图光绪十年(1891年)綦邑刘子如绘制设立总领事馆。
1901年,日本在今南岸区王家沱设立了日本租界。
同年,法国在今南岸区弹子石附近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
1902年,沙俄在今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
1904年,德国在重庆设立领事馆。
……建筑:1.白象街“江全泰号”小楼江全泰号位于白象街142号“火焰顶”的江全泰号老建筑尤为显眼。
这栋小楼的木门、窗棂、木梯已经十分破朽,但是仍看得出设计非常考究,厚实的墙身、椭圆形的窗檐、拱形的天花穹顶,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融合而成的建筑精品。
“江全泰号”始建于1850年,原为美商大来公司旧址,开埠前,是长江岸边典型商号及旅馆。
该建筑是一栋四层的建筑小楼。
外墙主要为青砖砌筑。
正立面砖砌柱间开有大窗,窗上由3匹砖砌弧形窗拱,二至四层窗台为青砖叠涩出挑,倒锥形砌筑;正立面每层有砖砌花式线脚,屋顶处有砖砌火焰型尖拱;内部保留有木质门窗及雕花窗格等。
百年历史看天津

百年历史看天津汉语国际教育一班陈佳佳学号13579144 “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从1921年至1949年,那时的天津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异域气息。
古代的天津。
4000多年前,天津所在的地方慢慢露出海底,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在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是天津最早的发祥地。
1214年,在三岔口设直沽寨。
这是天津最早的名称。
元朝改直沽寨为海津镇,成为漕粮运输的转运中心。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之役”,在永乐2年11月21日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清末的时候,天津作为直隶总督的驻地,也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
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天津被迫开放,列强先后在天津设立租界1900年7月,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天津沦陷。
1901年,由八国联军组成的天津都统衙门下令拆除城墙。
俗话说“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一座历史名城诱人的魅力,首先来自其独有的建筑美。
风貌建筑是一座城市凝固的自传,也是地域文化的典型外现。
天津千百幢小洋楼,几乎囊括了西方近代建筑的所有样式——英国中古式、德国哥特式、法国罗曼式、意大利文艺复兴式、俄罗斯古典式、希腊雅典式、近代摩登式等等,风格迥异,千姿万态,争奇斗艳。
因此,天津被誉为“世界建筑博览馆”。
外地朋友首次来天津观光,从天津站下车,过了解放桥,鳞次栉比的外来建筑映入眼帘,令人应接不暇,恍如置身欧陆。
天津这种独特的城市景观,被称为“小洋楼文化”,成为天津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九国租界”洋楼的拔地而起,天津的市政建筑和公用设施开始走向近代化——邮政、电报、电话、医院、公园、报纸、煤气、电力、自来水、电车、体育场、游泳池、电影院等现代设施及文体场所纷纷涌现。
百年开埠 百年码头

为大 宗。 经梧 卅I 北海 、 、 龙州三关 运来 的货 物 , 少数在 南宁地区销售 外, 除 多转 运左 右 江各县, 以及远销云南、 贵州。
出 口货物 方面则多为土特产, 以左、 右二
江龙州 、 百色等地产 的八 角、 茴油 、 桐油 、 赤 糖、 牛皮、 鸭毛 、 砂纸等为大宗。 船运梧 州 转 1
文化
… : 。
百年开埠 百年码头
作 为中国近代 史上一 道独特风 景线的 “ 自开商埠 ” 南宁 开埠以缩影形式记 载 , 了1 世纪末 2 世 纪初广西历史发 展 , 为透 视广西和南 宁近代经 济历史变 迁 9 0 成
的一 个窗 口。
◎ 文 J 平 桥 西
宁古籍 有云:“ ( 按 史略 ) 唐史
地。 唐置邕州管于此 , 为广西唇齿之势。 侬 宋
“ 商埠码头, 清光绪三十一年创建 。 工程 浩大 , 为建 筑物之最 巨。 先绪二十七年 , 广西
巡抚 黄槐 森奏 准 南宁 自辟 口岸 , 不许各 国分
划租 界, 以均 利益而保事权 , 经总理衙门 , 照
智高倡乱 , 邕州不守, 而西路遂 为鱼 肉。 平 荡 之后, 以重兵戌守, 恒 无不置 重于此 。 明朝用 兵 田州 后经略 安 南 , 皆建 节于此 , 地居 冲 盖
内陆沿海 城市第一个 “ 自开商埠” 在南宁历 ,
史上写下了传奇永久记 『 的~页。 乙
南宁 自古以来也是 广西边 疆各族人 民经 济、 文化 交流 的 中心 。 自秦 汉 以后 , 汉人 大 批 移居南 宁, 来 中原 地 区先进 的技术 和 文 带
南疆重镇 风云际会
作为 中 国近 代 史 上 一 道 独 特风 景 线 的 “ 自开商埠” 南 宁开埠 以缩影形式记载了1 , 9 世纪 末2 世纪初 广西历史发 展, 为透视 广 0 成 西和南宁近代经济历史变迁 的一个窗口。 据《 自开商埠 与 中国近代 经济 变 迁 》 记
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

从开埠设厂到“共和国长子”:东北工业百年简史
东北工业在中国经济发展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以“共和国长子”崭露头角之姿也给予了后人无尽的惊叹。
1899年,开埠设厂开始了东北工业的百年发展历程。
随着对外国技术的广泛引进——东部联合机械厂、燕京铁廠、满洲里造船厂和天津奥斯朋机器厂,东北工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优势,在机械制造、航运、冶金、化工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加速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完善,东北工业的发展继续加快,以“共和国长子”之称的东北工业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列。
此外,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人才的大量涌入,也为东北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活力。
百年来,东北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今天,在持续不断探索和改革下,东北工业将继续位居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地位,为推动未来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近代百年看天津

近代百年看天津————————————————————————————————作者: ————————————————————————————————日期:ﻩ“近代百年看天津”,成为世人共识。
天津,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我国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从1921年至1949年,那时的天津建筑,在中国大地上散发着异域气息。
行游天下畅游天津五大道ﻫ天津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东临渤海,北枕燕山,毗邻首都北京,是海上通往北京的咽喉要道,自元朝就是京师门户,畿辅重镇。
“天津”这个名字出现于永乐初年,为朱棣所赐,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
ﻫ五大道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
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这些风貌建筑从建筑形式上丰富多彩,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构成了一种凝固的艺术。
五大道的文化含金量似乎愈来愈高。
对于天津人来说,它不再被视做过了时的昔时遗物,相反渐渐成了此地的一种城市标志,甚至升华为一种骄傲了。
其实这一变化,正符合文化生成的规律。
一般事物,在现实状态中以应用价值为主;在进入历史状态后,文化价值便显现出来。
事物的文化价值是一种认识价值。
当它定型于历史,其内在的象征着那一历史时期种种特征的文化意义,才会被一点点发现和认识出来。
ﻫﻫﻫ天津最早的小洋楼住宅,多为开辟租界的洋人们居住。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与重要。
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
各种要人及富人拥人津门。
一为安全,二为立业发财,三为了住进设施齐全的小洋楼总比传统的四合院舒适方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开埠 百年市政 百年工业 百年军事 百年教育
——宝山历史文化底蕴初探
张明是
[摘要]通过对宝山历史文化底蕴的发掘和阐述,提出(吴)淞宝(山)地区蕴含着“五个百年”,即百年开埠、百年市政、百年工业、百年军事、百年教育的由来和发扬光大,从而成为“宝山精神”的基础支撑。
珍惜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应当采取的必要措施。
宝山,位于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处,万里长江的入海口,自古以来就以上海水陆要冲、“苏淞喉吭”名扬天下。
襟江带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她开放创新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她顽强不屈的英勇精神。
宛如屹立在江海上的一支航标,一座灯塔,演绎着一个民族威武不屈,开拓进取的不朽传奇。
如今,吴淞灯塔塔台,仍列为我国沿海四大灯塔航标之一。
在在一千四百多年前,这里已经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五代时期,越王钱镠开掘走马塘(钱溪),造福后世至今;公元七到八世纪,大场、江湾先后成为古吴淞江出海口,商贾络绎,经济繁荣,八百年前,长江口畔的宝山地区黄姚(镇)港已取代“青龙港”,系“两广、福建、温(州)、台(湾)、明(州)、越(州)等郡海船辐辏之地……”。
南宋时,名将韩世忠屯兵江湾、大场,为这里留下了威武之风;到元代,棉纺业的发达造就出“金罗店”、“铁大场”、“铜江湾”;明朝郑和下西洋,这里是最重要的标志:明代永乐九年(1411年),督办海运的平江伯陈瑄上疏明成祖朱棣,提出在此“立堠表识”被奏准,次年,高三十余丈、以巨木为桩、堆垒大量石块和泥土筑成的峰堠,并以“御制宝山碑记”,不仅顶巅建有导航的烽堠,还造了观音殿和龙王庙,成为“昼则举烟、亱则烟火、海洋空阔,遥见千里”的大型航标,亦成为此后22年间庞大的郑和船队《航海图》、明代王世贞《宝山堡记》中大型船队的航标之一,宝山从此而名扬天下。
宝山真正的“航标”意义,体现在近代开埠以来。
率先开放带来了近代教育的启蒙,近代工业的初创,近代市政建设的雏形,对一个封闭的旧中国,有着重要的引领意义;而鸦片战争以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来的炮火硝烟中,宝山人民展现出来的艰苦卓绝、不屈不挠,又堪称民族精神的典范。
百年开埠。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和民国10年(1921年),吴淞两次主动开埠,为中国人开商埠之先河,其主要倡导建设者张謇,在黄浦江沿岸创建了吴淞码头、大达码头;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中,提出吴淞要成为“东方大港”的引领。
吴淞,到今天仍然是国内外闻名的港口。
百年市政。
在这里筑成了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省国商办公路——沪太路。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的吴淞大桥(长期称“蕰藻浜大桥”),有着“上海内河第一跨”之称,历称两(次)毁五(次)重建,成为沟通上海中心城与宝山新城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这里,有中国较早的吴淞电报局、海底电缆登陆局、收发沿海京鄂电报。
这里很早就由传统市镇向现代化城市转化,成为上海大都市的组成部分。
百年工业。
在宝山,诞生了中国第一家工业炼气厂、中国第一家制糖厂、也是中国工程船舶的摇篮,多种门类的工业纷纷出现,打下了深厚的工业基础。
今天,世界五百强之一、中国最大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宝钢,正式成长于这片肥沃的土地上。
百年军事。
宝山扼长江要道,守之能御敌于国门外,失之门户洞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清两朝曾经在吴淞口两侧建成6座炮台,曾为我国四大炮台之一,清代更设吴淞营、宝山营,并沿长江和吴淞口南岸,建东、西、南、北炮台和狮子林炮台、以及提督行辕和大批营房。
近代史民族英雄林则徐。
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和次年五月。
衔江苏巡抚两次来宝山,走罗店、石洞口、练祁河、张华浜、吴淞口、小沙背、西炮台等处勘察,验收海塘工程,其含冤充军新疆途中,得知宝山失守,悲愤发出“回念东南军务,寝食难安”的感慨。
在这里,载入中国历史史册的民族英雄陈化成抗英之战,谱写了民族精神的壮丽篇章。
在这里,震惊中外的“一·二八”和“八·一三”两次淞沪战争,中国军民誓死抗御日寇,浴血奋战,气壮山河的精忠报国情怀,令鬼神泣、天地动;在这里,解放上海的“淞沪战役”势如排山倒海……,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铸就了宝山厚重的历史。
百年教育,宝山,是学习西方教育、建立和发展中国近代新教育的“领跑者”。
诞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的复旦大学前身复旦公学,诞生于1917年的同济大学的前身“同济医工专门学校”,均创立于此;上海海事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的前身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中国航海高等教育学府滥觞)建于1911年,
上海水产大学前身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创建于1912年,中国公学建于1905年,国立政治大学建于1923年、吴淞海军学校、国立劳动大学等10多所院校均设在吴淞地区,成为中国最早的大学城区之一,陈独秀、鲁迅、沈从文郭沫若、胡适、朱光潜、梁实秋、陈伯吹、竺可桢、陈寅恪、朱自清、邵力于、天汉于右任等在中国近代和现代史上耳熟能详的大师名家都曾在这里工作或学习过。
直至陈鹤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农村托儿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山海工学团”等,创造了当时中国少有的教育“奇迹”。
宝山,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宝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片产业工人集中、教育发达集中的地区,就成为党的工作重点,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李立三等许多革命先辈,都曾在这里深入工厂基层,发动群众,组织队伍,开展反帝的五卅运动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吴淞工人纠察队驻地”、“中共吴淞部委机关”、“藻北小学”等革命遗址。
建国后,宝山仍然是我国军事重地。
今天,吴淞军港、海军上海博物馆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宝山,是一块海纳百川、创业发展的乐土,是生态人居、融合自然的宝地,这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出自追求卓越的宝山人民之手,罗店龙船、月浦锣鼓、罗店彩灯、罗泾十字桃花、宝山吹塑版画等等,都已列入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渐行渐远的历史文化使人们会产生越来越强烈的留恋,保护和发展似如是“鱼和熊掌”的关系。
如今,宝山地区已经很难找到历史文化牵连的完整证据,比如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仍存在的淞沪铁路车站和路基遗址、淞南、庙行石库门院落、大场老镇典当铺坊、刘行菊泉遗址、侵华日军吴淞慰所……,目前能够告慰今人和后人的历史文化遗产寥寥无几,个中原因除了两次淞沪战争破坏和摧毁,应当承认我们在发展城市化过程中缺乏有意识、有条理的保护,使仅存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断遭至淹没和损失。
历史文化,是岁月的沉淀,是忠实过去的记录和珍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文化,是绚丽的画卷,缅怀前辈,回忆起历史长卷中曾经灿烂和悲壮的宝山,珍惜延续的城市风貌和历史建筑,从而发挥着昭示未来,激励后人的作用,是我们当今规划者的神圣使命,
按照《宝山区区域总体规划(2005—2020年)》关于“构筑城市特色景观
体系,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要求,我们呼吁从以下方面加强挖掘宝山历史文化底蕴的工作:
1、加强领导,落实规划。
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挖掘和保护宝山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将其列入区、镇、村和社区的规划之中。
重点建设的罗店老镇,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功能定位、经济基础、生活方式和特定环境江南特色风貌,建成大都市郊区具有新镇区景观特色和传统江南特色风貌的老镇区景观特色。
2、部门协作,落实责任。
举全区之力,各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出力,区职能部门具体负责,协调配合,及时沟通,分解责任。
如陈伯吹纪念馆的筹备和建议,各相当部门都应主动争取,多干实事,务求落实,不应措施机遇;又如中国第一所高等航海学府吴淞商船专科学校至2009年已建校一百周年,该校创建于历史上抗御外侮的军事要地吴淞,也赋予吴淞口滨江区域为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源头之誉。
三年来,已至耄耋之年的300多位校友一直在呼吁建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遗址碑亭,至今未着落,相关部门应予以抓紧落地。
我们的先人,曾经给予宝山至高的祝福。
立足宝山,深刻了解她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更深化懂得和平的珍贵、和谐的美满,更好珍惜大好发展环境,继承先辈们的开拓创新、献身宝山的精神,使宝山更美好。
(附《宝山区优秀历史建筑和遗址保护名录》)
参考文献
朱少伟《回眸黄浦江》 新民晚报 2007.5.13B13版
《江海航标》 上海美术出版社2007.1版
关键《关于挖掘和抢救吴淞文化的若干思考》 2008政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