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中俄经贸关系

合集下载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问题

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及发展问题
脱金融危机 的困扰之后 , 中俄经贸关系出现稳定发展 的态 势。2 1 中俄贸易在有效地遏制 了2 0 大幅下降基 0 0年 09年
时, 共同批 准了《 中国东北 地区与俄 罗斯远东及 东西伯利 亚地 区合作规划 纲要 (0 9 2 1 ) 以下简称 《 2 0 - 0 8年 》( 规划
纲要》 。中俄双方应以《 ) 规划 纲要》 主线 , 为 在过 去 已经
相 比增加了 1 . % , 0 1 中国 已成 为俄 罗斯 的第 一大 贸易伙
劳 动密集 型产 品为主 , 方出 口以资 源原材 料产 品为主 , 俄 这种结构 目前并没有 发生根本 性变化 。虽然两 国的商 品 结构存在互补 , 但这种互 补不具有 可持续 性。一方 面 , 俄
罗斯从 所旧的远东经济安全 的角度考虑 , 矛盾甚至 防范心 理很强 ,‘ 中闰经济 的快 速发展 与俄远东 地 区经济 的相 对
补性并没显示 出双方 的比较优势 。在商品结构中 , 技术含 量低 、 附加值低的传统产 品所 占比重 过大 , 而知识 密集 型 和资本 密集 型的高 附加值产 品则 比重较小 。 ( 从贸易方式上看 , 三) 中俄 贸易 主要 有一般 贸易 、 加
工 贸易 和边境 小额 贸易 三种形 式 ,0 0年一 般 贸易 的主 21
伴 。其 二 , 中俄两 国的 贸易规模 和贸 易结 构 、 合作 的广度
和深度 , 与两 国的地位 还不相称 , 贸关系 明显滞 后于政 经
落后形成 了鲜 明对 比, 罗斯对资 源出 口给 国家带来 的负 俄
面影 响越来越关 注, 担心 远东地 区沦 为 中国的资 源、 源 能
治关系。在新 的历史 条件 下 , 中俄两 国领导人对 中俄经 贸
合作寄予更 高的期望。2 1 00年 1 1月底 , 中国国务院总 理 温家宝和俄 罗斯 总统梅德 韦杰夫会 面时提 出 了中俄贸 易

当代俄中经贸关系问题及前景

当代俄中经贸关系问题及前景

出口 进 口 出 口 口 出 口 进 进 口 n口 进 F } 1 能源类产品 、 石 油 、 油 产 品 石 机 器 设 备 和
2 . 5. 1 3 2. 1 2 2 5 1 9 53 2 4. 3 9 0. 4 . . 31 4 . 32 . 2 2 2. 3 . 1 8 9. 0. 0. 4 O 5 . 4 3 7
备( 表 1。 见 )
表 1
商品种类
仍保 持着 高速 增 长 , 主要 原 因就 在 于 中 国经 济 其
是 以发展 生产 和消 费为 目标 。这 明显地 不 同于世
界其 他 国家 的经 济发 展 模 式 , 这 些 国 家 的经 济 而
增长 方式 是 以脱 离生 产 实 际 , 立 财 政 管理 工 具 建

俄 石油 公 司获得 中国 20亿 美元 贷款 。但 是另 一 5
1 ・ 0
当代 俄 中经 贸关 系 问题 及前 景 方 面 , 罗斯 计 划 向 中 国铺 设 的两 条 天 然 气 管道 俄
出现 了对 地 区合作 《 划 纲要 》的负 面评 价 , 为 规 认 这是 “ 罗斯 领导 层 把 远东 和 西 伯 利亚 资 源 出卖 俄
1 2 9. 6. 3 . 1 5 9. 2. 2 7 6 9 5 . 2 2
设 备
机 器 和 交 通 工 具
特别 是 2 0 双 方 贸易 总额 已经 达 到 50亿 美 0 8年 6 元 。按 预计 ,00年 双方 贸 易额 应 达 到 80亿 美 21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元, 但要 达到 这个 目标 还有相 当 大的 困难 。 世 界金融 危 机使 俄 罗 斯 经 济 受 到严 重 打 击 , 并对 俄 中经 贸 关 系 产 生 了不 利 的影 响 。2 0 0 9年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开展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东北与俄罗斯是毗邻关系的两个国家,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

因此,两国的贸易合作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成为对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在贸易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贸易结构不平衡。

中俄贸易以能源资源和重工业产品为主,而轻工业、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比例偏低。

这种不平衡的贸易结构会导致中国的经济高度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原材料等资源,同时在高附加值、高技术领域上的竞争力受到限制。

2. 贸易方式单一。

中俄贸易主要是通过管道、铁路运输等方式进行,缺乏多元化的贸易方式。

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贸易方式容易受到物流成本、政策等方面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贸易品种和贸易量的增长。

3. 贸易关系不稳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因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带来的不稳定性,比如农业产品等贸易中止现象的发生,给贸易的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4. 贸易摩擦增多。

中俄贸易中存在一些摩擦,如价格谈判不顺利、互相指责对方做法不当等。

这些贸易摩擦可能会降低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影响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二、对策建议1. 贸易结构优化。

合理引导中国企业加强对俄轻工业、高技术产品的投资,多元化贸易结构。

同时,加强技术合作,提高中国企业在俄罗斯本地市场的参与程度,促进贸易方式转型升级。

2. 贸易方式创新。

除了传统的管道、铁路运输外,可以尝试通过跨境电商、海运等方式,拓展贸易渠道。

通过加强通关、运输等环节的合作,推动贸易流程的简化和优化。

3. 建立稳定贸易关系。

在政策制定方面,应确保中俄贸易政策稳定,避免因政策变动带来贸易不确定性。

同时,加强两国监管机构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贸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4. 加强贸易摩擦的协调管理。

引导两国企业采取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策略,通过价格谈判等方式解决贸易中出现的问题。

加强两国政府、行业协会等的沟通合作,通过制定规范和准则,推动贸易摩擦的化解。

中俄贸易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中俄贸易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

中俄贸易发展模式的若干思考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发展迅速,两国贸易额从2000年的80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34亿美元,连续7年快速增长。

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2010年两国贸易额增长到600~800亿美元,形成以“大范围”、“大经贸”、“多形式”、“多主体”、“多层次”、“高起点”为基本内容的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中俄双边贸易由民间向生产合作、相互投资、联合研发生产技术的纵深发展。

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已经难以适应两国经贸发展水平,改善现有合作模式,实现中俄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在必行,这对于构建亚太地区多边贸易体制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中俄贸易模式的现状与问题中俄均属于经济转型国家,在各自管理体制上均存在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的方面,两国的贸易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建设跟不上双方经贸合作发展的现实需要,与实现中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从金融领域来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银行结算方面第一,中俄两国银行国际结算工具单一、结算渠道不畅、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例如,满洲里国际结算的种类仅限于信用证、汇款、保函、托收等,一般结算中信用证、汇款较多,其他性质的结算工具采用较少,银行结算工具较为单一,造成银行服务费用较高、企业可选择余地较小。

加之俄罗斯不接受信用证,中俄双边贸易的现汇结算大多通过第三国银行转汇完成,其结果是通过第三国转汇的结算周期长、时效低,导致企业贸易成本增加,收益减少。

第二,账户行或代理行结算有待进一步拓展。

近年来中俄账户行结算进展较快,但其发展在贸易结算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少,服务范围有限,大宗汇款难以通过代理行关系加以解决,付汇形式单一,仅局限于木材等一些小额汇款方面。

第三,本币结算尚难成为边贸银行结算主流,人民币不能在俄罗斯“落地”是最大障碍。

中俄双方虽然都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模式与规则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划转,更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

中俄双边贸易结构

主要进出口商品类别
进口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产品,以及部分 化工产品和金属及制品。
出口
中国向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金属及制品等。
商品结构变化趋势
• 随着中俄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双边贸 易的商品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和俄罗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将更加多元 化和平衡。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将更加高端化和智能化。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的石油、天然 气、煤炭等能源产品,同时进口中国 的轻工产品、纺织品等资源密集型产 品。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农产品和食 品加工品,如小麦、大豆、肉类等, 同时进口中国的茶叶、水果等农产品 。
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
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飞机、船舶、铁路 设备等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产品,同 时进口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 。
俄罗斯在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而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也较大,因此两国在这些 领域有较强的合作潜力。
农业和食品工业
中俄两国的农业和食品工业各具特色,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例如俄罗斯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品在中国市 场受到广泛欢迎。
主要进出口产业类别
能源和资源产品
农业和食品工业产品
机械设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国之一,向俄 罗斯出口的机械设备主要包括机床、工程机械、 农业机械等。这些机械设备在俄罗斯的工业化和 农业现代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属及制品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金属资源,向中国出口的金属 及制品主要包括钢铁、铝、铜等。这些金属及制 品在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中具有重要地 位。

中国东北与俄东部地区经贸合作新模式的区域经济效应

中国东北与俄东部地区经贸合作新模式的区域经济效应

维普资讯
西伯 利 亚研究
20 年 第 2期 08 效应在 深度 和广度 上将有进 一 步 的发展 。中期 的 区域 经济效 应 主要表现 为新模式 产 生 的技术 扩散
域 间 贸易 、 资 规 模 的扩 大 。在 以产业 合 作 为 中 投
心的区域合作 中, 中俄双方投资合作 活动将显著
最 终形 成覆盖 中俄 地 区乃至东 北亚 范 围内各 国经 济发 展 的联动 效 应 , 进东 北 亚 区域经 济 整 体成 促 长 。在 中俄 以新 模 式 开 展 区域 经 济 合 作 的过 程
上对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的创新。 郭力 教授 在 《 中俄 区域 合作 的 “ ” 伞 型模 式》 一
域经济效应 。 关 键 词 : 国 东北 ; 罗斯 东部 地 区; 贸 合 作 ; 中 俄 经 区域 经济 效应
中图分类号 :72 7 12 F5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8 9 120 )2—02 —0 10 —06 (08 0 07 4一
中俄两 国是 友 好 的邻 邦 , 方 毗邻 地 区一 直 双 保持着 友好 的经 贸合 作关 系 。中 国东 北 老工业 基 地振兴 与俄罗 斯 东 部 大 开 发 战 略 的实 施 , 双 方 为 地 区间合作 在原 有基 础上 向纵 深发 展提供 了新 的 机遇 。在 新 的形 势 下 , 中俄 地 区间须 以新 的模式 打开 区域经 贸合 作 的新 局 面 。郭 力 教授 提出 的中 俄 区域 经济 “ ” 伞 型合作 模式 是在 双方 新 的 区域 经 济发 展 战略提 出后 , 传 统 区域 经 济理 论 的基 础 在
中国东北与俄罗斯东部地区经贸合作的新模 式将使 区域 内各 国各 地 区 的经 济 合作 联 结 起 来 ,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持续发展,双方在经济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本文将从贸易合作的背景、合作形式、合作领域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探讨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

背景:中国与俄罗斯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间的贸易合作始于上世纪。

随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双方在贸易领域的合作逐渐扩大。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而中国也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在加强双方两国经济发展、促进地区稳定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作形式: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形式多样,包括货物贸易、技术合作、投资合作等。

双方通过建立贸易合作区域、签署双边贸易协议、举办贸易展览会等方式,积极推动贸易合作的深入发展。

合作领域: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涵盖多个领域,如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产品等。

其中,能源合作是中俄贸易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填补了中国能源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缺口。

同时,中国也将机械设备、电子产品、消费品等出口到俄罗斯市场,满足了俄罗斯的需求。

此外,两国还在高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的交流与合作。

互利共赢:中俄贸易合作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双方通过贸易合作,不仅增加了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机会,也促进了地区乃至全球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关系是坚实的,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合作。

未来展望: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俄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将进一步增加,双方还将加强在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创新发展。

同时,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加深,中俄贸易合作有望达到新的高度,为两国经济发展和地区合作注入新的动力。

总结: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与关系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两国之间通过不断加强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东北亚的新形势与加强中俄经贸合作

行重 返亚洲 战略 的一 个着 力点 。而对 于 中 日两 国


东 北 亚 的新 形 势
之 间历史遗 留下来 的这个难题 , 妥善解决 的关键 在 朝鲜 半 岛形势 扑 朔迷 离 。朝鲜 半 岛 的分裂 是 世界上仅 有 的完全 因冷战 而产 生 , 却未 因冷 战而结 束而终止 的冷 战遗 留问题 。在半 个 多世 纪 的 时 间
2 0 1 3年 1 O月
西伯 利亚研究
S I BERI AN S TUDI ES
第4 0卷 第 5期
Oc t . 2 0 1 3 VoI . 40 No . 5

第六届 东北亚 区域 合作发展 国际论坛论 文选登 ・
东 北 亚 的 新 形 势 与 加 强 中 俄 经 贸 合 作
二、 俄 罗斯 东 北 亚 战 略 的 调 整
目标就必须有一个 能够 实现其 出 口的市场 , 美 国政 府判断亚太地 区正是 实现其 目标 的最佳 市场 。 因
此, 美国需要一个 能够 统合亚太市场 的 区域经 济一 体化 的工具来实 现其 目标 。 第二, T P P是 实现 美 国重返 亚 太 、 打 造 美 国 主 导 的太平洋世 纪 和工具 , 并起 到遏 制 中国 的作 用 。 2 0世纪 9 0年代 以来 , 在经 济全球 化 和 区域经 济一
朝韩关 系进入 战 时状 态 , 重启 宁边 核反 应 堆 等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 P P, 其 主要意 图在 于 :
第一, T P P是实 现美经济 复兴 的有 力工具 。奥
巴马政府为摆脱金融危机和重振美国经济 , 在2 0 0 9
年 3月发布 了{ 2 0 1 0年 贸易 政策议 程 和 2 0 0 9年 年

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中的俄中经贸合作发展因素

维普资讯
203 5月 0 6年 第 3 卷 第 5期
西伯 利亚研 究
S BERI N UD匝S I A Sr
Oc . t V0 . 3 No. 13 5

第 四届 中俄 区域 合作 与发 展 国际论 坛论 文选登 ( ) 二 ・
东北 亚 区域 合 作 发 展 中的俄 中经 贸合 作 发展 因素
A. . B 奥斯 特 洛 夫 斯基
( 俄罗斯科学 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 博士 )
关键词 : 东北亚 ; 区域合作 ; 中经贸 ; 俄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5 .22 F 5 18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06 (06 0 —00 —0 1 8 9 12 o )5 05 1 0
目前 , 罗斯 的交 通运输 干线 和 过境 运输通 道 的状 俄 况已对对外 经 贸活 动进 一步 发展 构成 制约 。很 明显 , 如
果不提高俄 中边 境 通 道 的过 货 能力 , 就将 难 以大 幅度提 高两 国之 间的贸易额 。一个最鲜 明 的例子是至今 为止在 布拉戈维 申斯 克和黑河之间还没 有跨越 黑龙江 界河的桥
稳定发 展、 提高经济潜力 、 固俄罗斯 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 巩
位的主要条 件 , 因此 亚太 方 向应该 成 为远东 发展与 世界 经济联系战略 中的主要方 向。

河 的过货量 已不 仅远 远落 后于 绥芬河 和满 洲里 , 至赶 甚 不上新 开放 的吉林省珲春 口岸 。
俄 中两 国在运输领域合作 的主要方 向应是在 铁路运 输上的合作 。 目前俄 中两 国贸 易货 物的 6 %是经 铁路运 5 输的。在俄 中石油 管道建 成 之前 , 铁路 将承 担俄罗 斯对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及前景首先,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

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

双方的合作领域涵盖能源、农产品、机械设备、高新技术等诸多领域,为两国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中俄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广阔。

一方面,中俄两国在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两国元首的高层互访成为常态,政治互信不断深化,为经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另一方面,中俄两国在贸易和投资政策方面的互补性较强,两国经济结构相互补充,市场需求相辅相成。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农产品贸易、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此外,两国间的人文交流不断加强,相互了解和友谊不断加深,也为经贸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中俄经贸关系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是贸易结构问题。

中俄双边贸易中,能源产品出口占据很大比重,这种单一依赖的结构使两国在贸易中过于依赖于市场价格波动,容易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

因此,双方需要进一步拓宽贸易领域,实现多元化的贸易结构。

二是地理和交通条件限制。

中俄两国地处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距离较远,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双方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三是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

中俄两国文化和语言差异较大,这给商务交流和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双方的经贸合作,需要加强人文交流,提供更多的翻译和培训支持。

展望未来,中俄经贸关系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首先,两国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为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其次,中俄两国在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有望迎来新的突破,为双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再次,中俄两国在农产品贸易、能源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有望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贸合作进一步升级。

此外,两国间的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也将继续加强,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亚区域合作中的中俄经贸关系原文作者:陆南泉东北亚区域是当今世界的重心,也是世界经济最具活力与潜力的地区,加强这一区域经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该地区的经济规模仅次于欧盟与北美,位居第三。

区域内各国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态势明显好于世界其他地区,特别是中国经济仍保持高速增长,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俄韩等国的经济也明显好转。

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已达到一定水平。

这几年该地区外贸额约占全球贸易额的20%。

20XX年中国对东北亚各国的贸易额分别为:日本3449亿美元、韩国21亿美元、俄罗斯亿美元、蒙古3亿美元、朝鲜亿美元。

同时应该看到,由于东北亚地区存在复杂的政治、安全、军事等因素,制约着经贸合作深入发展,至今尚未建立起多边贸易机制,更谈不上形成区域性的合作组织和创建自贸区了。

这必然使通过经济一体化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利益变得越来越小。

在这种背景下,今后一个时期,东北亚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多地还是以双边合作为主,或发展次区域合作,并在发展过程中寻觅新的发展方式。

目前,俄罗斯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并不高。

20XX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占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内贸易额比重仅为%,但俄对华贸易在东北亚国家中占首位,近年来中国一直是俄罗斯首位贸易伙伴。

还要看到,俄罗斯潜力很大,它是全球性资源大国,可以在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后,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重要性将日趋突出,合作领域将不断拓宽。

本文根据东北亚区域现实情况对中俄经贸关系作简要分析。

一、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中俄两国间存在着长期共同的战略依托总的来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依然是国际形势的主流。

综合地分析,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形势仍将继续保持稳定。

但同时应看到,这几年来国际关系特别是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这突出表现在:一是大国关系互动强化,合作与战略竞争同时发展。

20XX年形成的金砖四国(现为五国),象征着从单极世界向更加和平的世界格局过渡。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五国人口接近30亿,GDP占世界的比例超过25%。

金砖国家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国际关系和大国关系的调整。

二是美国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严重经济衰退,特别是美国在国际关系中遇到了像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与反恐等困难,不得不调整对外关系,采取更加务实与克制的政策。

三是美国一再推行的单极化世界的构想实际上已破产。

一些重大国际关系问题离开中、俄、印、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将难以解决。

四是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不断发展,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合作亦在加强。

世界各国面临的全球性社会经济问题越来越多。

[论文]在大国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过程中,中俄美三国关系的变化趋势是:俄罗斯对美国由战略妥协转向战略反制。

普京在对外政策方面坚决捍卫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不当西方的“应声虫”,坚决反对“阿拉伯之春”。

中美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但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上升,美国通过各种方式力图牵制中国的发展。

从美国对中俄的共同政策来看,由于中俄两国与美国战略利益不同,因此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矛盾与分歧难以消除,地缘战略的争夺、挤压与反挤压、遏制与反遏制等方面的斗争将会加剧并长期存在。

中俄两国都是美国遏制的对象,这是中俄美三国关系的一个突出特点。

在上述国际格局的大背景下,中俄高层与主要智库清楚地意识到美遏制俄的政策难以改变,两国仍将是主要战略对手,从而进一步认定,中俄在战略利益上较为接近,两国在重要国际问题上有共识,如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反对单边主义,建立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等等。

这些因素,使中俄更加认识到两国间存在着长期的共同的战略依托,在大国关系中中俄双方都把对方视为取得有利地位的主要对象。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俄罗斯有人在批驳“中国威胁论”的同时提出了“中国机遇论”。

普京于20XX年2月27日在《莫斯科新闻报》上发表的题为《俄罗斯与变化中的世界》第七篇竞选文章,论述了俄对外政策。

他在文章中特别强调俄中关系的重要性,指出,考虑到不断强化的中国因素,俄罗斯对中国应有以下认识:第一,相信中国经济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带有巨大实业合作潜力的挑战,这也是一种机遇,要抓住朝着我国经济“帆船”吹来的“中国风”。

我们要积极协调新的合作关系,使两国的技术和生产能力相结合;我们还要合理运用中国潜力,来提升西伯利亚和远东经济。

不能因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行为就说它有野心争霸。

第二,中国的声音确实让世界感到它越来越自信,我们也欢迎这一点,因为北京赞同我们建立平等世界秩序的看法。

我们将继续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共同解决尖锐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金砖五国、上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多边机制中加强合作。

第三,我们解决了俄中关系中所有重大政治问题包括最重要的边界问题,在金砖五国、上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其他多边机制中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尖锐的地区和全球性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建立了牢固的、有法律文件约束的双边关系机制;两国领导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相互信任水平。

这有利于两国人民本着真正的伙伴关系精神,在务实的原则基础上,考虑彼此利益并采取行动。

现已建立的俄中关系模式是非常有发展前途的模式。

普京还认为,加强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有利于推进世界多极化。

可以预见,普京在面临国内外复杂的情势下,需要强化与中国的关系,来改善俄罗斯的政治与经济环境。

普京的结论性看法是,俄罗斯需要繁荣和稳定的中国,中国自然也需要强有力的、成功的俄罗斯。

二、中俄两国发展经贸关系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对外经贸合作有很大影响。

普京执政以来,中俄两国经贸关系有很大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亦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XX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俄罗斯,展望了两国经贸合作前景。

时任总统的普京说:“如果俄中经济关系以目前这种速度发展,四五年后两国贸易额将达到200亿美元。

”他接着强调,能否达到这一目标,“这取决于俄罗斯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从俄罗斯来看,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在20XX年出现经济大滑坡(GDP下降%)后,经济很快出现回升,20XX年与20XX年分别比上年增长4%与%。

至于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从普京20XX年9月在统一俄罗斯党代表大会上的讲演来看,他不满意目前4%左右的增速,他要求今后几年经济的年均增速达到6%~7%。

他在4月11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强调,加强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提升经济增长速度”。

俄罗斯2020年前要达到的基本社会经济目标是:经济将进入世界五强之一,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GDP从目前的13700美元增加到3万美元,即增长倍;三口之家的住房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中产阶级在总的居民结构中最低限度不少于60%,也许不能少于70%(而全世界从目前的30%上升到2020年的52%);俄罗斯经济主要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至少要提高3倍;人均寿命提高到75岁,死亡率下降1/3;家庭收入差距要从现在不可接受的15:1降到更为合适的程度等等。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将保持7%~8%的增长率。

可以认为,作为发展中俄两国经贸关系的经济基础在增强。

三、中俄区域合作日益强化东北亚地区今后相当长的时期主要是发展双边合作与次区域合作。

就中俄两国来说,次区域合作主要是我国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同俄东部地区的合作。

中国以上三省一区将成为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对形成沿海沿边开放协调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上述地区土地面积197万平方公里,20XX年末人口亿,GDP为48745亿元。

近年来,俄罗斯不仅提高了对中国在其战略全局中重要性的认识,而且表现在积极与主动地谋求两国经贸合作,特别是区域领域的合作,以实现其东部地区的开发与开放战略。

20XX年5月21日,在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的边境地区合作会议上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说:“中国永远是俄罗斯最有经济发展前景的伙伴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吸引中国在我国远东地区投资。

远东和外贝加尔崛起必须与中国东北的发展计划协调一致。

”20XX年9月23日中俄两国已正式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XX-20XX年)》。

普京20XX年10月访华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也特别强调,俄罗斯非常重视俄中两国间的地区合作,认为两国社会经济方面的合作主要是由地区合作来完成的。

20XX年,作为对俄经贸合作大省的黑龙江,全省对俄进出口实现亿美元,占全国对俄进出口总额的%。

中俄区域合作领域十分广泛,如能源、林业、劳务与旅游等。

但从两国经济现代化与政策调整趋势来看,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领域:一是应重视科技领域合作。

从国家层面讲,不论是中国还是俄罗斯,要实现经济转型,都必须加速科技进步与提高生产技术的创新。

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靠本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与增加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国际合作,而中俄两国的科技合作有很大潜力。

科技合作是中俄经贸关系一个重要内容,在俄罗斯独立后,一直是两国重视的一个合作领域。

20XX年10月10日,普京在谈到中国准备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问题时特别强调,“将来俄中之间的经济将首先在高科技领域实现”。

20XX年6月21日,胡锦涛主席访俄前夕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也强调指出:“要积极推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

加快高科技产业合作项目的实施,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

同时要积极推动科技人才交流,促进两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

”20XX年3月,胡锦涛访俄带去了“中国科技与创新”的主题展,以向俄罗斯表明,加强两国之间的科技合作,既有利于两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发展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从地区层面讲,东北三省调整与改造工业的一项共性任务是加速发展装备制造业。

为此,必须依赖先进的科技,靠领先的科技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来牵动工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实现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也就达到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目的。

而上述目标的实现,单靠东北三省和我国自身的科技力量是不够的,须加强对俄科技合作。

中国在一般民用科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并在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取得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涌现了载人航天、超级杂交水稻、高性能计算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以及先进国防武器装备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高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它对全部制造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这说明,中俄在科技合作方面也存在互补性。

在这一领域加强合作,符合两国实现经济发展与现代化的要求。

二是加强交通运输络等基础设施领域合作。

在这方面东北地区与俄罗斯东部地区拓宽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较为落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