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气神理论在养生导引法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

1775【理论探讨】“形-气-神”三位一体理论在中医康复学中的核心作用探讨**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473743)-基于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观察候气针法影响面瘫的“机信号”研究;2019年普通高校重点领域立项(2019KZDZX042)(人工智能)-基于脉搏波技术 的AI 中医康复诊断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作者简介:苏嘉(1988-),男,在读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从 事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机理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余 瑾(1972-),男,广东云浮人,教授,博士研 究生,Tel : ,Email :435072998@ qq. com 。

苏 嘉W ,谢平金3,廖璐1,余瑾2△,谭兴举1,王佳鑫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 2.佛山健翔医院,广东佛山528000;3.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广东深圳518000)摘要:中医康复学是在以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帮助患者身体得以恢复到先前的一门独立学科,涉及治疗手段种类繁多,诸如针灸、推拿、导引法、中药内服外用、音乐疗法、芳香疗法等。

笔者充分汲取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对心身一元论的形 气神整体观、精气神理论、经络气血理论和传统运动疗法理论等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以“形-气-神”三位一体作为中医康复学的 核心理论,本文通过环绕身心状态的评估与治疗、心神状态的调整以及治疗手段中“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促进康复三方面进行论 述,据此笔者提出“动静互涵、形神共修”作为“形-气-神”三位一体的核心内容,为中医康复学的学科发展提供理论支点。

关键词:“形-气-神”;中医康复学中图分类号:R247.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250(2020) 12-1775-04Discussion on The Core Role of The Trinity of Shape-Qi-Shen i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SU Jia 1,2, XIE Ping-jin 3, LIAO Lu 1 , YU Jin 血,TAN Xing-ju 1 ,WANG Jia-xin 2(1. Guangzhou 〃ni©ersi£y of Tr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zhou 510405, China ; 2. Foshan Jianxiang 刃ospi£a/,Guangdong Foshan 528000, China ; 3. Shenzhen 厶uohu District 刃ospi£a/ /Shenzhen 刃ospi£a/ of Shanghai 〃ni©ersi£y of升adi£iona/ Chinese Medicine , Guangdong Shenzhen , 518000, China )Abstrac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is an independent discipline that helps patients recover to the previous one with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holistic view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t involves a variety of treatment methods , such as acupuncture , massage , guidance , internal and external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music therapy , aromatherapy , etc. Drawing on the traditional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is paper sums up the body-body monism of the Shape-Qi-Shen holistic view, the Shape-Qi-Shen theory , the meridian-qi-blood theory and the traditional theory of sports therapy ,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 , which takes the " Shape-Qi-Shen H Trinity as its core theo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 the adjustment of mental state , and the promotion of rehabilitation by means of means of “ expressing Qi by means of intention and promoting body by means of Qi activity ”. It also puts forward that the core content of the trinity of " Shape-Qi-Shen" is " interaction of motion and static , and co ­cultivation of Shape and Shen" , which provides a theoretical fulcru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cipline of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ey words : " Shape-Qi-She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habilitation中医康复学是一门通过积极的康复措施使伤病 残疾、慢性病、老年病和急性病恢复期患者,从身体 功能和精神情志尽量恢复到原来健康状态的综合性 学科,其重点是帮助患者达到更好的愈后效果[1]o 中医传统医学所包含的“康复”含义主要有三,一是 强调正气恢复康复的重要性,二是疾病治疗预后的康复判断,三是精神情志的调养康复[2]。

导引疗法的操作形式——导形、导气、导意识

导引疗法的操作形式——导形、导气、导意识

导引疗法的操作形式——导形、导气、导意识导引疗法在古代中医各种医疗技术的施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往往是诸法之首,古之医者治病当先给病人导引,再按摩、针刺、或砭疗,故有导引按跷、导引针灸之说。

然导引疗法传到现代基本成了健身功法或者体操,导引与临床完全脱离,导引与手法、针法的操作基本上也没有关系。

盖其中缘由是中间的传承出了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下导引的渊源:《黄帝内经·灵枢病传》原文:“黄帝曰:余受九针于夫子,而私览于诸方,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岐伯曰:诸方者,众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尽行也。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有“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其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

”东汉末年华佗以其导引、针灸、麻醉和外科手术著称于世,华佗(五禽戏》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导引功法。

在《三国志,华佗传》中有华佗导引针灸的精彩记录:“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

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

”华佗针灸是在导引行气的基础上进行的。

取穴、刺灸都是根据病邪出没随机进行,就是《灵枢》所说的“以痛为俞”、“劫而刺之”,针灸过程导引气血、劫引病邪,当然取穴不过一两处,刺灸不过转瞬之间,疾病即可痊愈。

这不是神话,这是导引的威力。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论述疾病的病因、病机、诸候分类、诊断和治疗的专著,此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是其“有病而无方”,在详细论述每种症候的基础上,提出的治疗方案基本上未设方药,而是辨候施功法,提供了多种导引治疗方法。

《诸病源候论》配有导引的有156候,与其相对应的导引法就有213种。

其中的卷27有:“引之者,引此旧身内恶邪伏气,随引而出,故名导引。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传统导引的含义是导引气血,引病邪外出。

也是较为接近导引本质的解释。

讲座回顾:导引,中华养生智慧的结晶——从源头梳理导引的史、理、法

讲座回顾:导引,中华养生智慧的结晶——从源头梳理导引的史、理、法

讲座回顾:导引,中华养生智慧的结晶——从源头梳理导引的史、理、法一、导引是什么“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 《庄子·刻意》导引,在《庄子·刻意》中首次出现,并提出了有关导引的专业词汇,比如: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

这些关于导引的内容,都是为了达到“养形”、“延寿”的目标。

导引的从业者和受益者,被称为“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寿考”(长寿的人)。

对于导引,人人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觉得导引只是肢体运动(“导引,谓摇筋骨,动肢节” -《内经素问》王冰注);•有的人认为,导引只是意念的导引(“凡行气欲除百病,随所在作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和气往攻之,从时至时,便自消矣。

”-《养性延命录》陶弘景);•还有些学者认为,导引是肢体和吐纳的结合,包括导气和引体(“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李颐注解),养生家葛洪也赞同李颐的说法。

古人对导引的理解虽然各有侧重,但相同的是,导引的确是可以祛病健身的自我锻炼养生法。

二、导引怎么来的导引的来历可谓众说纷云,总结来说有以下几点可能性:•天性说有人说,导引是“天性”!因为人在神倦体乏之时,会伸懒腰、打哈欠、闭目养神,或腰酸腿痛的自摩、自按、轻拍。

是动物都会!•舞蹈说有人说,导引来自舞蹈。

“阴康氏时,水牍不疏,江不行其原,阴凝而易闷,人既郁于内,腠里滞著而多重腿,得所以利其关节者,乃制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导之,是谓大舞。

”《路史·前纪第九卷》传说中,“阴康氏”部落先民生活的环境潮湿、劳动繁重,不少人得了“关节不利”的毛病。

但世界各国各地能歌善舞的民族何止千万,为什么唯独我国出现了通过“做舞”来宣导的导引?所以这种说法是有一定争议的。

•治病说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硚,故导引按硚亦中央出也。

刘氏导引法形气神合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刘氏导引法形气神合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

刘氏导引法形气神合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总结李层;刘鹏【摘要】Professor Liu Peng thinks that the pathogenesis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is related to the damage of muscles and bones caused by deficiency of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the stagnation of qi and blood after trauma, the obstruction of collaterals caused by wind, cold, dampness and evil, etc. It is effectiv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刘鹏教授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机与肝肾脾亏虚导致的筋骨肉机能受损、外伤后气血瘀滞、风寒湿邪阻络等有关,提出导引法应从形气神合一着手,练功不应局限单纯的肢体锻炼,也要加强气息和存想的内容,三者合一用于临床辨证施治,疗效颇佳.【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8【总页数】2页(P71-72)【关键词】形气神;导引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刘鹏;痹证【作者】李层;刘鹏【作者单位】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湖北荆州 434000;长江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荆州市中医医院骨一科,湖北荆州 434000【正文语种】中文刘鹏教授是湖北省荆州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湖北中青年知名中医,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楚天名师”,本人跟师刘鹏教授多年,是荆州市师带徒学员之一,刘鹏教授善于总结湖北荆沙地区中医骨伤独特的理伤调筋理念,其导引治疗临床脊柱相关疾病及关节退变,疗效显著,刘鹏教授在临床教学中,善于总结,有对经典的解读和自己的理论总结。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神”道养生学论纲翟奎凤 卢金名【摘要】“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黄帝内经》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神”及其相关词语“精神”“神气”“心神”“神明”“形神”“守神”“全神”“神机”等构筑了中医哲学的形上之道,也是中医养生学的根本道理所在。

阴阳不测之神明,是天地动静、万物生化的主宰与统一性所在。

神在阴阳之上,又在阴阳之中,此为在天、本体之神。

在人主体之神,与本体之神是贯通一体的,但其功能活性之展现,就客观而言,与水谷精气、五脏特别是心所主之血脉、肺所主之呼吸,以及大脑等身体机能和饮食呼吸都有密切关联;就主观而言,通过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神守天息、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积精全神等修养方法可以得神、通神明,使主体心神与本体神明融通,从而神全则形全,得以益寿延年、长生久视。

“神”无法理性化、逻辑化,是无法言说的整体性存在,需要以虚无、静漠、精诚之心去体会和参契,同时规律、法则又自然内含于其中。

【关键词】精神内守;形与神俱;独立守神;神守天息;积精全神中图分类号:B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21)02-0120-09作者简介:翟奎凤,安徽亳州人,哲学博士,(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暨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卢金名,河南南阳人,(济南25010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编中医哲学思想通史”(20&ZD032)“神”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先秦诸子对此多有精辟论说。

特别是《易传》、道家哲学中,“神”高度哲学化、本体化、主体化,其鬼神人格神意味几乎被完全去除,而且这些关于“神”的论述多有体道养生之义,通神、养神被认为是养生哲学的最高精神。

这些深刻影响了《黄帝内经》的生命哲学和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根本经典,可谓是中医的“圣经”,其思想一般认为大致形成于战国末到西汉初期。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中医理论诠释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中医理论诠释

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中医理论诠释马王堆导引术,是根据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一批珍贵医学养生帛书中的《导引图》创编的一套健身功法。

此功法既承前人之养生精华,又代表了健身气功工作者追求健康、服务大众的心愿。

此功法对于身体保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对本功法的功理作用进行诠释。

预备势本式通过对形体的调节,进而达到对心神的调节,可使身心放松,行正意充。

舌抵上腭,俗称“搭鹊桥”,可以使任督二脉的经气更好的交通运行,同时有助于咀嚼肌以及牙根膜的放松,增强津液的分泌,从而达到填补肾脏津液的作用,以顾护人体真阴真阳。

目视前方,可以使目不乱视而扰神,起到敛神的作用,使形、气、神三位一体,更快地进入练功的境界。

起势两掌抬起,配合吸气,同时,微提踵,这样可以引导清气上行。

两掌缓缓下按,呼气,落踵,同时两脚趾微抓地,可以引导浊气下降。

抬掌按掌、提踵抓地等有节律的运动,可以改善练习者手足末端的经气的流通,起到温煦手足的作用。

按掌与托掌转换时的旋腕,可以刺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经穴,可达到通经活络,颐养心肺,疏导三焦的作用。

第一式挽弓扩胸展肩,松肩含胸,可以有效刺激内脏及拉伸颈肩部经脉,对于因经脉不利引起的肩部运动不适,有很好的预防与调治作用。

左右顶髋可以使尾闾得到有效的活动,起到松尾闾的作用(松尾闾,古人视为练功的诀窍,一向是秘而不宣的)。

同时也能对足太阳膀胱经进行牵拉刺激,中医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所以此经经气畅通对于提高人体抵抗力有很大的帮助。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有利于祛除胸闷,改善气喘等身体不适。

第二式引背两臂内旋、外旋,可以加强对神经、骨骼、肌肉、关节的刺激。

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地旋臂,可以加强对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上五腧穴的刺激。

有利于加强心经、心包经、肺经和与其相表里的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的经气的流通,因此起到强心益肺、润肠化结、通调三焦的作用。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

道家行气导引术:激发体内生命力的捷径!导引,又称“道引”。

导,指导气,引,指引动肢体,因此,导引是肢体运动与呼吸吐纳相配合的一种健身治病的道教方术。

《抱朴子内篇·别旨》中说∶“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这几乎是把所有的肢体活动都看成了导引。

不过,导引与一般的肢体活动还是有区别的,如《云笈七签》卷三十六《云鉴导引法》中就说:“导引之道,务于祥和,仰安徐,屈伸自有节。

”即是说,导引之时,首先精神上必须祥和,身体俯仰之时,也要不徐不疾,肢体伸曲时,也必须有节奏和节制。

道教素重导引功夫,意图借此益寿长生。

关于导引的作用,《云笈七签》卷三十六《玄鉴导引法》中说:“一则以调营卫,二则以消谷水,三则排却风邪,四则以长进血炁。

……言人导引摇动,而人之精神益盛也。

”即是说,人通过导引,可以调和体内阴阳,促进消化,抗除外病的侵入,还可以使气血充盈,精神旺盛。

实践证明,导引术对于健身、疗病等,确实有积极的作用。

后世传行的八段锦、龙虎功、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都与道教导引术有密切的联系。

孙思邈在《摄养枕中方》中说:常常用两手搓脸面,可以使人面有光泽,并不生皱纹。

这样坚持做五年,可以使面色如少女一样红润。

每次搓面的数目为十四次。

另外,睡觉醒来后,平心静气,端正坐立,先交叉两手,两手按于颈项,目视南上方,手与颈项各向相反的方向用力,使两者互相争持,这样做三四次,可以使人气脉流畅,邪气不入,避免疾病。

此外,还应屈曲、摇动身体,伸展四肢,并不断摇动,使关节活络,这样各做三次。

《服气精义论》则对导引的方法和意义有这样具体的介绍:人的肢体关节,本来就是用来运动的,人的经脉荣卫,是必须让它通畅和顺的。

闲居无事时,就应该行导引之法,所谓“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的气血精神,是与人的生命一体并用来保护生命的。

人体内的经脉,是用来让气血运行的。

气的作用是勾通津血、强健筋骨、活络关窍的;卫气的作用是使肌肉温和、皮肤饱满、腠理肥实、呼吸开阖自如,通过导引,就可以让它们的作用更充分地发挥出来。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万氏《养生四要》

基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论万氏《养生四要》

★刘建城 章文春*(江西中医药大学摘要: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古人对生命现象的感悟和认知,深远。

本文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探讨万氏对于养生的思想即为人体形气神三者的调节。

关键词:养生四要;形气神 ;生命观;养生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A《养生四要》成书与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为万全广泛搜集前人养生学的资料,汇萃诸家之长,参以己见,并亲自实践,著成《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一书,他指出:“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

”万氏认为饮食、男女情欲是人之两大欲望,也是人之常情,这二者都应该要节制,认为这是养生应注重的地方。

但是他认为的寡欲不是戒欲是不可纵欲,同样认为欲望不可绝,这是人生活动过程所必需,理应顺从。

万氏《养生四要》慎动篇中,并非强调只静不动,而是要求静中有动。

具体指出打坐,调息是养生主静的工夫。

还提出在平常生活中要注重自身调养,让意识回归自身。

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方才使用药物,不能乱用。

以下将介绍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和探析此生命观在万氏《养生四要》中的应用。

1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由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首先提出,它全面地阐明了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种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一体,其中指出:“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一失位则三者伤矣”[1]。

1.1 人体生命构成的三要素形、气、神 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中医学的“形”是指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组织、肢体官窍等有形之体,以及循行于体内的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2]。

形是生命结构形态,是人体生命的实体部分,古人阐明先有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

再次形态组织结构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基础的。

“形”是构成人体生命运动现象的概括。

第三,人体思维的意识。

“神”广义上来说是指天、地、人的自然运转规律。

狭义上来说是指即人的意识思维,它是看不见莫不着的,但是却代表着生命活动的主动性,也可以说是调控生命活动的信息[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气神理论在养生导引法中的运用★任建坤(河南鹤壁市中医院河南鹤壁 458030)摘要:中医导引是我国传统养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导引是一种自然疗法,也是健身养生、防病治病的有效手段,它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和意识调控引导气机的开合出入,来调畅人体脏腑气血阴阳的机能。

本研究立足于中医形气神理论,从阐释形气神三要素、强调形气神三位一体和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三方面对养生导引法展开叙述,基于这一理论明晰了中医导引的本质内涵,从而指导养生导引法的练习。

关键词:形气神三位一体;养生导引法;Triune view of life in the form of gas health guidance lawRen jan kunHospital of Henan Hebi City, Henan Hebi 458030Abstract:Chinese guide is a precious legacy of our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CM rehabilitation science.The guide is a natural therapy, fitness regimen, effective means of preventing and curing diseases through certain body movements and awareness of regulation to guide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air-access function to regulate the flow of human blood and viscera of yin and yang. The nature of this study based on the Chinese qi God trinity view of life, from an emphasis the qi that God Trinity expand and shape, gas, God exercise and regulation of health guidance law elaborated, clea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de connot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he practice of health guidance law.Key words:The qi God Trinity; health guidance law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首见于成书于西汉前期的学术典籍《淮南子》,它认为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并且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体[1]。

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是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的体验和认知,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特有的人体生命观。

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形气神三位一体的生命观,对习练导引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其内容来看这一生命观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人体生命是有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构成的;其二,人体形气神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位一体[2]。

1.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在《淮南子·原道训》中有云:“夫形者,生之舍也。

气者,生之充也。

神者,生之制也”。

这是关于形气神的最早的记述,它明确地指出了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

1.1 形的定义所谓中医学的形,即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之脏腑经络组织、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以及循行于脏腑之内的精微物质[3]。

即形包括五脏六腑及与其相络属筋脉肉皮骨等五体、目舌口鼻耳等五窍、经络及气血津液精阴阳等生理物质。

没有“形”的生命体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不可能的,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如吴筠《元气论》所指出的:”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谓为生命[4]。

”1.2 气的定义所谓中医学的气,即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5]。

气充斥于人体周身,人身之气靠天地之气和水谷之气的充养,《灵枢·刺节真邪》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

”《庄子·知北游》曰:“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人体气机的运动变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形式和内容,当气机变化停止,生命便停止[6]。

1.3 神的定义所谓中医学的神,是指主宰人体生命的意识活动,即神概念之中的的狭义之神,包括人对外界的感知、反映和思维。

广义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中医望诊中的望神即是通过观察人的精神状态和风采来判断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状况。

正如《素问·移精变气论》中所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时常说,目光炯炯有神、神采飞扬,或目光呆滞精神萎靡。

2. 人体形气神是三位一体的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通过它的形气神理论和性命理论体现出来的,其中形气神理论更是对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本揭示。

根据形气神理论,人在本质上是由形、气、神三种要素构成的,是形、气、神的统一。

《淮南子•原道训》即:形体为生命寄存和施展的场所,气为产生和充盛生命的本体,神为生命的主持,控制生命活动的中枢。

生命的这三个要素各司其职,相互关联,缺一不可[7]。

2.1 形与气之间的关系形气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形为气之舍,气为形之充。

所谓的形气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形体强弱与正气盛衰的关系。

形体强壮者,其内在气血也当充盈;形体瘦弱者,其内在气血会相应不足。

故《素问·刺志论》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的存在形式不止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更为重要是能量(气)的存在形式[8]。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说:“夫人生于天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2.2 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形神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形为神所依附,神为形之所主。

神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它的功能也必须要在形体健康的情况下才能正常行使。

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形神合一,即人的形体与精神现象的统一,亦即身心统一。

”形不仅是产生神的基础,而且形的状态还决定着神的状态。

形对神有决定性作用;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形有反作用。

2.3 神与气之间的关系神气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神为气之主,气为神之充,神气变化密切相关。

庄子认为,气聚成人,人体中便含有气,成为人的“神气”,即人的精神世界。

《庄子·人世间》曰:“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道即气,气生人,而精气则表现为人的精神,得精神则有生命。

精神是人生存的内在的动力,精神旺盛,人的生命力就强;过度劳神,气也会随之减少,就会丧失人的生命[52]。

2.4 强调三位一体人的形气神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他们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人体生命活动。

所以说形气神三者是相互依存的一个整体。

没有了形,神气便没有了依附,人的生命也就无从谈起;没有了气,生命就不再有有机活动,即气失于升降出入而“神机化灭”、“气立孤危”;没有了神的调控生命活动将出现“气乱、精离”的情况[9]。

3. 对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在导引法习练过程中,要做到形气神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在对于形的调控与锻炼的过程中,离不开神气的调养与含蕴;在对于气的调控与锻炼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对形的锻炼和对神的养护;在对于神的调控与锻炼的过程中,又同样离不开对形和气的依附[10]。

因此,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在练习过程之中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维持了整体上的动态性的平衡。

3.1 对形的锻炼和调控对于形体的锻练是其主要的门径。

形体的锻炼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动作路线,来导引全身或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四肢躯干等。

在导引法中每条调形的导引法多为单一式法,对头项、上肢、下肢、四肢、腰部、全身、半身进行导引;但也有条文自身包含多个式法,且有相应的活动部位或肢体的运动路线,故将其列入导引形体中。

原文举例分析:八段锦云:“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

”操作方法:身体正坐,曲弯两手,掌心向外,手掌向后仰,屈肘成直角,先以左手连肩开始旋转36次,如绞车一般,右手同样也是如此,然后两脚平伸向前,两手指交叉,翻掌向上,过于头顶用力上托,像石头托在手上一样,腰身皆用力向上耸,再以两手向前伸,握住双足,用力扳,扳时身体向前倾斜,头向下低,共12次。

旋转上肢,可以抻拉上肢三阴三阳经,舒展筋脉,通利关节,流通气血;双手上举,不但使上肢六经得到具体锻炼,而且直接牵拉背部的肌肉,影响到背部的五脏六腑的腧穴;两脚平伸向前,脚尖向上,脚面向后仰,可牵动足的阴阳经脉,使下肢的力量增强;双手上托,将胸中的邪浊之气随着呼吸而排出体外;双手攀足,采用肢体短时间的伸筋拔骨动作与长时间的柔和舒缓动作相结合,并配合意念的一张一弛,来调畅周身气机,“腰为肾之府”,锻炼腰部与足底,使足少阴肾经气血运行通畅,强化肾的功能,通过腰脊的前俯,引气补肾,补精还丹,补益虚劳,强腰固肾。

3.2 对气的锻炼和调控“气”不仅仅指肺部的呼吸之气,还包括了周身的五脏之气、经络之气、宗气、元气等等。

导引法的锻炼过程中,通过有节律的自然呼吸,而肺朝于百脉,从而带动身体各个部位组织器官的气,进行规律而平衡地运行。

通过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的动作导引来引导身体气血阴阳的调整变化,从而使气韵生动,促进真气在体内的运行。

而以音引气是通过一定的规律发音引动体内气机的变化,从而调节人体气的升降开合。

按古典气功理论,以声引气属音符密部范畴。

音声对人体的气机的影响有声腔共振的作用,包括颅腔、鼻腔、口腔、咽腔、胸腔、腹腔等共振,此外,特定的音声对脏腑气化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古人所传之呵、呬、呼、嘻、嘘、吹六字诀,唵、嘛、呢、吧、咪、吽六字大明神咒及《黄帝内经》的宫、商、角、徵、羽等,均为以发声引动体内气机变化。

原文举例分析:1)延年六字总诀云:“肝若嘘时目瞪睛,肺知呬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操作方法:①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呼气尽吸气时,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11]。

“嘘”字诀对应的脏腑是肝,口吐“嘘”字,以音引气,具有泄肝浊生肝气、调理肝脏功能的作用。

“肝主两肋”,其标位(即气聚集处)在两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