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之意义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国学经典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通过诵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一、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们是中国古代先贤们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

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1. 培养优秀品格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通过诵读,我们可以接触到这些智慧的源泉,从而培养出优秀的品格。

例如,《论语》中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观念,这启示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和谐相处;《大学》中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这教导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2. 增强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很多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自信。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智慧和思想,这些智慧和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从而增强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

3.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根和魂。

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变迁和快速发展,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丧失和衰败的危险。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和中华古诗文读本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和中华古诗文读本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与中华古诗文读本一、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1. 古诗词的魅力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源远流长,其魅力令人向往。

从古至今,无论是学者、文人还是普通大众,都对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情有独钟。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其音韵美更是让人倾心。

诵读古诗文不仅可以感受语言的美感,更可以领略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历史背景,从而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熏陶。

2. 文言文的表达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中,文言文是重要的阅读对象。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正式书面语言,以其精炼、简练而又含蓄的表达方式,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通过诵读文言文,可以感受到古代我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文风格,领略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文言文的诵读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3. 诵读的意义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对心灵的滋养。

通过诵读,可以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流动。

诵读古诗文也有助于加深对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理解,使人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启迪。

二、中华古诗文读本1. 读本的特点中华古诗文读本是对古诗文经典进行整理、选编,并加以解读和注释的专业读物。

在读本中,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风采和智慧,同时也能够得到专家学者对古诗文的深入解读和评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精髓。

2. 阅读的方式读本的阅读方式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能力水平选择。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从简单的古诗词入手,通过阅读一些著名的诗词作品,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对于喜欢挑战的读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阅读,通过读本中的解说和注释,逐步领略古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

3. 读本的意义中华古诗文读本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多元化,古诗文的传统价值在当代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通过阅读古诗文读本,可以使人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对优美文学的鉴赏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

论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国学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这些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人生智慧,对于人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的品格和提升自身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大地,究其根本,仍是源自于国学经典。

《论语》、《庄子》、《道德经》等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诵读这些经典,人们不仅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深远内涵,更能够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智慧。

论语中对于道德行为的规范、庄子中关于人生态度的思考等,都是对于人们修身养性、培养美好品德的重要指导。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人们能够感悟到其中的道德智慧,进而以之为行为的准则,提高自身修养。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事物价值的评判标准和判断尺度,对于一个人的行为和人生方向至关重要。

国学经典诵读使人们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价值观的思考和论述,如《大学》中对于人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阐述,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人们能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进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这些智慧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才能真正领悟和理解。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人们能够培养出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忙碌生活和信息爆炸使得人们的内心趋向于表面化。

而国学经典中却蕴含着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人们能够陶冶情操,感悟其中的美感和情感,进而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

国学经典诵读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修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丰富内心世界。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经典诵读是指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来提高个人修养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活动。

经典诵读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经典文学作品。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阐述经典诵读的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语言的韵律、节奏和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 增强文化素养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文化素养。

经典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精华,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人类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审美情趣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审美情趣。

经典文学作品是艺术的杰作,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感受艺术的美,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4. 增强自信心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5.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6. 增强记忆力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力。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忆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和情节,从而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7. 增强人文关怀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人文关怀。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文关怀的力量,从而增强自己的人文关怀。

8. 增强社交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社交能力。

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

9. 增强思维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思维能力。

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哲理,通过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这些思想和哲理,从而增强自己的思维能力。

10. 增强人生体验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增强人生体验。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

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集锦3篇)1.小学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1篇一、经典诵读的意义中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言简意丰,也包含很多哲理。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化,提高文化底蕴,同时亦是启迪人类智慧的久经历史考验的教科书。

学生背诵经典能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素质教育。

大力营造我校校园文化、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

我们语文教研组积极倡议全校师生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现将实施方案计划如下:二、活动计划1、读书明理。

从古诗文中吸取中华文化的智慧,懂得“人伦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艺术,懂得人应当进入文学化的境界,远离低俗,升华自己;2、学习读书方法,培养读书兴趣和习惯,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3、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和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力,提高注意力;4、了解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学鉴赏水平,陶冶高雅情操;5、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6、变化气质,提高心理素质,使人心地善良,性格温和,举止文雅;三、活动方案(一)内容主要诵记内容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篇目:《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神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同时,精选中外现、当代美文。

(二)时间①每天早晨,晨读经典10分钟,班级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或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诵读。

②每周1节经典诵读课用于学生诵读经典佳作。

③每天回家让学生复习晨读的经典10分钟,并和家长齐诵读,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④每周1节写字课上,教师通过指导让学生抄写自己所吟诵过的诗句,做到读写相结合,通过书写,既练习了书法,又加强了记忆。

⑤另外,也可利用中午一些时间,让学生多接触古诗文,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使古诗文诵读活动成为一种课外生活中的乐事。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
开展经典诵读的意义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

下面分为以下几点进行说明:
1. 弘扬文化传统
经典诵读是一种传承文化传统的方式,它有助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读诵经典,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领悟经典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内涵。

这有助于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文化传统。

2. 增强个人修养
经典有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精神内涵,经过反复阅读和诵读,不仅能够让人更好地理解其内涵,还能够增强个人的精神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

在读诵经典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又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3. 培养优秀品格
经典诵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培养人的优秀品格。

经典中的思想精髓和人生哲理可以帮助读者自我认识和提高自我要求,从而逐渐形成优秀的品格和行为习惯,塑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个性和形象。

4.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经典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其中的语言表达是妙笔生花,触类旁通的优美语言,通过诵读可以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我们更加地认可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促进身心健康
经典中的语言优美,思想深刻,能够让我们沉浸其中,忘却烦恼和疲惫。

经过诵读,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让我们体会到精神得到滋润和净化的感觉,并给予我们积极的向上力量,这也有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提升。

总之,经典诵读具有丰富的多重意义,通过诵读经典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文化传统,从中汲取精华,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味,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作为一门古老而博大精深的学问,国学经典自古以来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逐渐成为一种教育现象。

而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也日益凸显。

首先,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精神内涵。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孝经》、《论语》、《诗经》等,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准则。

通过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使其在新的时代中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通过诵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领悟其中的深刻道理,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

例如,《论语》中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等经典语句,启发了学生追求知识的热情和心态的积极向上;《诗经》中的“莫如匡箴,玄鉴无迁”等诗句,则对人们的品德修养提出了高要求。

通过诵读这些经典,学生们可以受到这些伟大智慧的熏陶,提高自我修养,增强道德意识和道德自觉。

再次,国学经典诵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水平。

国学经典语言优美,构思巧妙,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绝佳材料。

通过诵读,学生们可以培养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

同时,国学经典的阅读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思维非常有益处。

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和阅读,学生们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外,国学经典诵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修身养性和个人素养。

中国古代儒家的思想强调修身养性、悟道成德,培养人的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

国学经典中包含了许多儒家的思想和智慧,例如《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理念,都强调一个人应该如何修养自己、管理家庭、执政治国,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中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

小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意义我所说的所谓经典诵读,主要是指在小学生中开展《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

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又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国学经典诵读对孩子的作用及影响。

一、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优秀的道德品质)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

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的一条最好的捷径。

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经过三年经典诵读的持续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

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任恒雪同学,原来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都很差,经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随意拿别人的钱物,书籍,同学们都躲着他,不跟他玩。

父母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见效。

自从诵读了国学经典以后,他思想态度及学习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慢慢的喜欢上了学习,再也没有听到同学们说又丢失东西了。

有一次写人习作时,他写的题目是《我的妈妈》,文章中他运用诵读过的经典名句表达了他对妈妈的发自内心的爱,当我把文章给他妈妈看了以后,他妈当时就感动得泪流满面。

反复的感谢学校教育有方。

其实,这些都要归功于诵读国学经典。

二、国学经典诵读,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在小学低年级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可以明显、快速地增加识字量。

比如我校三年级孩子一个学期可以学会《千字文》,即认识近1000个汉字,在我校诵读国学经典两年,即可自然轻松认识3000多汉字,相当于达到小学六年级的识字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之意义首先,就教材说,“读经”就是“读最有价值的书”。

“经”,本义是“织布的直线”,是织成一匹布的先导,引申为“天经地义的常理常道”。

“经书”,便是涵蕴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书。

这些书自古流传,每个民族都有其历史上所有知识分子共认的“经书”,如中国的四书五经、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圣经》等,大体都是给人安身立命的典册。

它是人类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搏造文化、推动历史的动力核心。

今日我们提倡的“读经教育”,所说的“经”,定义可较为松动些,亦即说为:“最有价值的书”。

范围是举凡经、史、子、集皆可,而且其价值性亦可以由个人的认定去选取。

只要你认为这本书值得你一读再读,即可自己选为“读经”之教材。

(不过,你如果真正读破万卷之后,可能你也会同意古人之选取罢!)为什么非要提倡读经,非要鼓励选读最有价值的书不可呢?我们所说的“读”是“熟读”的意思,人的生命有限,熟读一些有高度价值的书,吾人可以直探人性本源,较轻便地吸取到人生的智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较迅速的启迪自己的理性。

而后对比较浅显性、应用性的学问,就可以事半功倍地吸收。

并且眼界远大、胸襟开阔,可以对人生的各项活动,作一较为全面性而合理性的规划与安排。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见识”,亦即现今所谓的“文化教养”。

要启发理性、开拓见识、陶养性情,除“读经”外,恐怕别无切实可行。

所以,“读经”教育的提倡,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已是刻不容缓。

去年,“读经”的新闻见报后,一位耕莘文教院七十几岁的周弘道老先生特地来见我,对我说,他四十余年来,时时想着如何挽救这个社会的文化,总是想不出一条路来,现在看到有人提倡“读经”,他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之方。

可见对自我文化的自觉与向往是不分年龄不分宗教,甚至是不分学派、政党及经济阶层的。

不仅台湾地区需要提倡“读经”,海外华侨社会,想要延续中国文化命脉、维护书香家世,也须要让其子弟“读经”。

尤其如果祖国要在开发经济的同时,照顾到文化人心的恢复,最简便有效的办法,还是得从现在起给儿童“读经”,二三十年之后,人心自然较为敦厚,国家也有安邦济民的大才可用。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中国人的世纪即将展开,希望那时的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天地之心、生民之爱的民族,希望那时的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礼义之邦,带给世界真实的和平与安乐。

儿童读经的顺序0~3岁:建议直接读论语》。

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无意识学习阶段,吸收能力最强,听力最好,适宜选择篇幅较长的文章,只需用CD不断播放熏陶即可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接近3岁的孩子也可以看动画加强学习的效果。

3~8岁:建议先读《弟子规》,因为《弟子规》只有一千多字,节奏感强,易记,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然后依次读《三字经》、《大学》、《千字文》、《中庸》、《老子》、《论语》。

有了这些基础,再读其他的经典就易如反掌。

(4-6岁的孩子如要重点解决识字关的,可以先读《千字文》)8岁以上:建议先读《论语》。

作为四书之首,可以直接进入到文化的核心,得了根本的东西,再学其他的自然不在话下。

读完后可自主选择其他的经典。

这个阶段的孩子掌握了拼音,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且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选择带拼音的读物,配上童声诵读的CD即可。

《名家推荐书目》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

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战国策》《论语》《庄子》《荀子》《楚辞》《淮南子》《论衡》《左传》《老子》《墨子》《孟子》《韩非子》《元曲选》《史记》《汉书》《明曲选》杜甫白居易陶渊明李白韩愈柳宗元王安石陆游辛弃疾关汉卿欧阳修朱熹杨万里马致远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九种《纪事本末》老子/老子墨子闲诂/孙诒让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缀白裘/玩花主人西游记/吴承恩淮南鸿烈集解/刘安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四书韩非子/韩非周礼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阿弥陀经宋元学案/黄宗羲王临川集/王安石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章实斋年谱/胡适新学伪经考/康有为诗集传左传/左丘明乐府诗集/郭茂倩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论衡/王充法华经/鸠摩罗什译坛经/惠能明儒学案/黄宗羲朱子年谱/王懋竑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崔东壁遗书/崔述文选/萧统全唐诗/彭定求等宋六十家词/毛晋宋元戏曲考/王国维水浒传/施耐庵儒林外史/吴敬梓红楼梦/曹雪芹荀子集注3.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

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

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

长于史学,颇多建树。

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

1923年梁启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

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书经(即尚书)礼记/戴圣老子/老子易经诗经庄子/庄子韩非子/韩非史记/司马迁后汉书/范晔荀子/荀子战国策左传/左丘明墨子/墨子汉书/班固三国志/陈寿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李太白全集/李白韩昌黎集/韩愈白香山集/白居易文选/萧统杜工部集/杜甫柳河东集/柳宗元4."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顾颉刚(1893~1980),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

编著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等。

1925年顾颉刚开列了一个包含有14种书的"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的目录。

山海经世说新语/刘义庆大唐西域记/(唐)玄奘宋元戏曲史/王国维(1877~1927)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徐霞客游记/徐宏祖(1587~1641)西秦旅行记梁武石室画像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唐人说荟元秘史(即蒙古秘史)陶庵梦忆/(清)张岱(1597~约1679)桃花扇/(清)孔尚任南洋旅行记5.鲁迅开列的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文学家。

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

1909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

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

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

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生卒年不详)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生卒年不详)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历代名人年谱/(清)汪镇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世说新语/刘义庆唐摭言/(五代)王定保抱朴子外篇/葛洪论衡/(东汉)王充今世说/(清)王晫(1636~?)6.十部中国国文源头书书目汪辟疆(1887~1966),中国现代文学史家、目录学家。

著有《目录学研究》等。

汪辟疆在1942年为中央大学国文系学生开列了一个包含10种图书的"最切要"的"源头书",并间或予以评注,颇多精要。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毛诗正义/(唐)孔颖达礼记正义/(唐)孔颖达荀子/荀子庄子/庄子汉书/班固资治通鉴/司马光楚辞文选/萧统杜诗7.经典常谈朱自清,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9月重印。

朱自清(1898~1948),文学家、学者。

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25年到清华大学任教。

1931年留学英国并漫游欧洲大陆。

回国后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校。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集《诗言志辨》等。

本书初版于1940年代,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中国重要典籍,以求能启发读者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的大路上去。

其中辞赋、诗、文三篇因作品繁多,只叙其源流。

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国语附)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8."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1978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设立"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请钱穆作了系列讲座。

在讲演中钱穆指出有7部书是"中国人所人人必读的书"。

论语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六祖坛经/惠能近思录/朱熹,吕祖谦辑传习录/王守仁9.清华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人文部分)张岂之,徐葆耕主编。

清华大学教务处、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编印,1997年9月。

本书参考清华大学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供清华大学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

论语墨子/墨子孙子兵法/孙子孟子/孟子老子/老子庄子/庄子荀子/荀子易传·系辞史记选/司马迁著;王伯祥选编或来新夏选编论衡/(东汉)王充不真空论/僧肇物不迁论/(东晋)僧肇神灭论/范稹坛经/惠能张载集/张载四书集注/朱熹传习录/王守仁明夷待访录/黄宗羲读通鉴论/王夫之严复集/严复仁学/谭嗣同孙中山选集/孙中山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楚辞选/马茂元选注魏晋南北朝诗卷/丁夏选注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选注唐诗三百首/孙洙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宋诗三百首/金性尧选唐宋词选释/俞平伯唐宋词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古文观止/吴楚材,吴调侯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红楼梦/曹雪芹鲁迅选集/鲁迅女神/郭沫若子夜/茅盾家/巴金骆驼祥子/老舍围城/钱钟书曹禺选集/曹禺青春之歌/杨沫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艾青诗选/艾青理想国/柏拉图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忏悔录/圣·奥古斯丁思想录/帕斯卡新工具/培根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社会契约论/卢梭伦理学/斯宾诺莎西方哲学史/罗素科学史/(英国)丹皮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言/(德国)黑格尔西方的没落/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悲剧的诞生/弗里德里希·尼采精神分析引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德国)李凯尔特人论/(德国)卡西尔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中国科学思想史/(英国)李约瑟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美国)丹尼尔·贝尔从混沌到有序/普里戈金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奥德修记/(古希腊)荷马神曲/(意大利)但丁堂吉诃德/(西班牙)塞万提斯哈姆莱特/(英国)莎士比亚浮士德/(德国)歌德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红与黑/(法国)司汤达悲惨世界/(法国)雨果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汤姆大伯的小屋/(美国)斯托夫人安娜·卡列尼娜/(俄国)托尔斯泰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母亲/(俄苏)高尔基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奥地利)卡夫卡泰戈尔诗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雪国/(日本)川端康成老人与海/(美国)海明威著;董衡巽译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10.北京大学学生应读选读书目本目是1998年为北大百年校庆而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