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共6篇)
幼儿园课程教案模板(优秀8篇)

幼儿园课程教案模板(优秀8篇)幼儿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
2、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
3、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形。
2、材料准备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春天在哪里》。
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
绘画篇》第1~2页;水粉颜料、绿色卡纸、固体胶棒、材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打扮成“春姐姐”,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变化,引出花的主题。
指导语:“春姐姐”来了,我们幼儿园里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草丛里有花吗?你看到的花儿是什么样貌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小结: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在绿绿的草丛里随风舞蹈呢,太美丽了!二、探索发现1、引导幼儿讨论表现花丛的方法。
指导语:“春姐姐”想把美丽的花丛带到我们幼儿园的花丛里,我们来帮忙她实现这个想法吧!用什么方法来变现花丛呢?2、翻开《情景创意美术。
绘画篇》一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学习撕贴草丛、点画花朵的方法。
指导语:猜一猜,画面中的草丛是用什么做的?上头的花是用什么画的?3、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撕贴、点画的方法变现花丛。
指导要点:先将绿色卡纸撕成条状或块状,再用固体胶棒将其粘贴在示范画纸上表现草丛,最终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出美丽的花朵。
三、创作表现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
绘画篇》第2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进行自由创作。
指导语:把你心中美丽的花丛用撕出的纸片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变现出来吧!2、提醒幼儿将碎纸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点画时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规。
3、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我的作品。
2、集中展示幼儿作品,重点从作品构图及色彩搭配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五、结束活动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我的材料,并坚持环境的整洁。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6篇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6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赋这种文体的特征,鉴赏音韵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鉴赏古代散文的能力,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3、结合作者的处境,体验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教学重点和难点】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教学方法】1、诵读和鉴赏。
2、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在日本的千叶,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立着这样一块石碑,上面写着这样两个字:虫二。
许多人到此不解其意,后郭沫若作了妙解,他说这两个字应分别加上两个边框,读为风月无边,是盛赞此地之美的。
而我们今天要鉴赏的《赤壁赋》,就是借咏无边风月而抒怀的。
文章的作者是苏轼。
二、展示赏析重点1、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品味语言之美。
2、体会景、情、理的交融,品鉴技巧之美。
三、教师范读课文1、目标:订正字、词的读音。
2、关注作者感情的变化。
四、师生共同解读赏析(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学生默读全文,借助课下注释,琢磨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理清本文的线索。
2、解读赏析:(重点:第一、三、四段。
)第一段: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逐层设疑:第一段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是什么样的景?(景:月出东山徘徊斗牛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看到这样的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教师点拨:写得真美!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幽雅而宁静,苍茫而朦胧,果然秋景如画,风月无边,一路乐景。
看了这样的文字,我们真的很佩服苏轼: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
正是这美景激发了作者的心旷神怡之情。
此一乐也:山水之乐,诗酒之乐。
再来欣赏一遍。
(全体女生读。
)3、知人论世:(以第二段〈过渡段〉为契机介绍苏轼的人生经历,重点是政治上的坎坷遭遇,为三、四段的情理理解作必要的铺垫。
)第三段:情:⑴ 歌声和箫声引发了悲情悲意。
悲什么呢?悲的内容是什么呢?⑴ 学生齐读、体会。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的5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是由作者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案例范文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幼儿园教师教学案例和反思篇一观察背景:水是幼儿生活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并且经常接触的一种物质,幼儿从小就非常喜欢玩水,每当吃点心和吃午饭时都要求幼儿洗手,孩子们一听到洗手都非常的兴奋,总是会洗很长时间,虽然孩子们养成了爱清洁的良好习惯,但是对于节约这方面却有所欠缺。
活动实录:为了让幼儿能够正确使用生活用水,导致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的任意滋生,我组织幼儿开展了本次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怎样正确使用生活水,达到不浪费水,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为了达成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较充足的教学准备:大盆3—4个,内装有半盆水,每人一个塑料筐,里面盛有多种材料。
(小积木、塑料玩具、铁夹子和木夹子等)1、听声音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听一个好听的声音,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好这是什么声音哦!是什么声音呀?(水声)2、讨论水的用处。
师:你们都在什么地方见过水呢?(幼儿回答)师:那小朋友们动动你们的小脑筋想想看,水能干什么呢?(喝、浇花等)。
师小结:哦,原来水有这么多的用处呢。
如果没有了水,小朋友们喝不到水,就会渴死,小花小草也会渴死,所以水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小朋友们也要记住一定要节约用水,洗完手之后要把水龙头关紧,不能让水跑掉哦!3、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性。
①视觉感官。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水,你们看,谁是什么颜色的呢?(白色)。
师:有的小朋友说谁是白色的,老师说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小朋友们看,你们能不能看到水里面的石子呢?师:我们能通过水面看到水底的东西,那么水有没有颜色呢?师小结:水是没有颜色的,是透明的。
②嗅觉感官。
师:那么你们说水有没有味道呢?用你们的小鼻子闻闻看。
(没有)。
师小结:对了,水是没有味道的,它是无色无味的。
幼儿园课程教学设计7篇

幼儿园课程教学设计7篇幼儿园课程教学设计1《我要睡觉》事件描述:浩浩是我们班一个情绪不怎么稳定,易发脾气的孩子,说他不懂事吧,心情好是又特别乖。
这几天每到吃饭前他都会发脾气,各种不吃饭,不是这个菜不吃,就是饭吃不完的。
我也没太勉强他,可今天中午他更是直接在老师没注意的时候进寝室去睡觉了,我就想说让他起来吃饭都哭闹着不起来。
在饭后其他孩子在看电视,我又去将他叫了出来说看电视了,我们出去吧。
这才跟着我出来,一会我问他:“你饿吗?吃点吧!”这才在一边看电视一边把饭吃完了。
自我反思:对于浩浩这样情绪起伏比较大的孩子,我应该更耐心的等待,等待合适的时机,跟他讲道理,对孩子一正确的引导。
同时我也应该及时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及时告诉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
请家长给予自身经验,更好的做到家园共育,这样孩子在饭前总是吵着要睡觉的习惯也不至于连续发生了。
幼儿园课程教学设计2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学习词:“大、缩”2、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愿意向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米皮皮的图片衣服、魔棒一根、米皮皮头饰一个、小苗苗、大苗苗图片、小胡萝卜、大胡萝卜图片、小蘑菇、大蘑菇图片,故事图片五幅活动过程:一、出示米皮皮的图片,这是一只叫米皮皮的老鼠,你知道吗?他今天可高兴了,他今天得到了一个宝贝,他帮助了许多的小动物,听一听他是怎样帮助的?请听故事《米皮皮的魔棒》二、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1)米皮皮得到了一个什么宝贝?(2)为什么这是一根神奇的魔棒?(3)他对他们是怎样说的?(长长长)教师引导幼儿把对华说完整。
他对小苗苗说:“长长长”。
小苗苗就长大了!游戏:幼儿用手指当魔棒,教师出示小苗苗的卡片,引导幼儿是用手指磨棒说:“长长长”教师迅速的出示长大的苗苗卡片,方法同上出示胡萝卜和蘑菇的`卡片,学习词语:“长、缩”三、米皮皮帮助了小苗苗、小兔子、小狗和小鸭子有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再听一边故事。
跷跷板教学设计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精选6篇)

跷跷板教学设计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本文是可爱的小编燕子为家人们分享的6篇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欢迎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含反思篇一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跷跷板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幼儿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培养幼儿相互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跷跷板数个。
安全防护设备,如头盔、护膝等。
观察记录表。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向幼儿介绍跷跷板,并展示其使用方法。
询问幼儿是否玩过跷跷板,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感受。
二、实践活动榜样正确的跷跷板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幼儿分组进行跷跷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幼儿安全。
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表现,特别是他们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三、分享与讨论请幼儿分享他们在跷跷板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讨论如何更好地保持平衡和协调,提高跷跷板技能。
教学反思:经过这次《跷跷板》的教学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幼儿们在跷跷板活动中不仅锻炼了平衡感和协调性,还培养了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在实践活动中,我注意到有些幼儿在开始时表现出一些恐惧和不安,这可能与他们对高度的。
敏感有关。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享受活动,我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提供安全防护设备、耐心指导和鼓励等。
这些措施逐渐消除了他们的顾虑,使他们能够更自信地参与活动。
此外,我还注意到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他们互相帮助、鼓励和支持,共同面对挑战。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将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一些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相应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7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篇1【活动目标】1、对玩圈感兴趣,尝试使用多种方法玩圈。
2、练习钻、跳、平衡等基本技能,培养合作能力。
3、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体验玩游戏的乐趣。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1、一个大软圈,小圈若干,小鼓一个,平衡木两条。
2、欢快的背景音乐若干。
3、课件。
【活动过程】一、激发兴趣,游戏热身师:宝贝们,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去郊游好吗?(大软圈套住所有幼儿进场)(音乐:《郊游》)师:看我们到什么地方了?(出示课件)幼:草地上。
师: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我们和大圈做游戏,举一举,转一转,跳一跳,吹个小泡泡,吹个大泡泡。
师:听,是什么声音(小鸟叫)我们让大圈休息,学一学小鸟飞,(这是什么)圈里圈外小兔跳。
(评析:独特新颖的大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模仿操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又提高了幼儿活动的兴趣,更为后面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二、创温馨环境,幼儿自由探索师:大圈好玩吗?刚才小白兔还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圈),一人一个,要求:自己玩一玩,玩的方法越多越好,注意安全。
1、幼儿自主玩,教师个别指导。
跳入跳出、圈在地上转、背在背上(小乌龟)、方向盘、在腰上转、竖圈跳入跳出、滚、转、套身体等。
2、交流、分享圈的玩法。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玩的?(幼儿每人说一种玩法,教师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做一做。
)幼:把圈背在背上当小乌龟。
幼:小青蛙跳入跳出。
幼:方向盘开汽车。
三、情境巩固,加深印象师:来我们开着车去郊游了。
(音乐:《开汽车》)师:宝贝们看,我们到什么地方了?(放课件)幼:池塘里。
请把小荷叶放好,小青蛙们快蹲到自己家,来跳一跳。
来跳过荷叶试一试(要求:双脚落地。
)(音乐:《小青蛙找家》)师:小荷叶找朋友,两个两个手拉手,这样怎样跳,那只小青蛙来试一试(要求:来排好队,保护好自己不推也不挤。
)小青蛙回家了,我们也让把圈送回家吧。
师:宝贝们我们接着去郊游。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篇1】一、活动目标:1、感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验作品的语言美和乐趣。
2、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大胆游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3、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肥皂水、吹泡工具、录制配乐诗歌磁带三、活动过程:1、情景导入――吹泡泡,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幼儿自由吹泡,观察发现,互动交流。
师:我们大家一起吹一吹、看一看,你吹出的泡泡是怎样的?你可以用各种各样好听的话来形容一下。
3、欣赏、感受、理解诗歌,体验诗歌的语言美和乐趣。
(1)完整欣赏、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师:“诗歌里说:小朋友吹出了怎样的泡泡?”(2)分段欣赏,体验、理解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游戏乐趣。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提问、讨论、情景再现、互动游戏等方式进行理解和体验。
(3)完整欣赏,有表情地朗诵、表演。
师:“你们听了这首诗歌,感觉怎样?”师生共同朗诵、表演。
延伸活动:组织幼儿到操场上再次吹泡,拓展想象,创编诗歌。
师:“小朋友还能吹出更有趣、更美丽的泡泡吗?”引导幼儿吹一吹、想一想、说一说,创编诗歌。
幼儿园教师教学设计案例【篇2】活动目标:1、初步学习诗歌,能运用想象力仿编诗歌。
2、培养幼儿口语表达的能力。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一份。
2、操作纸,勾线笔人手一份。
3、各种小花伞把活动过程:1、引入主题:猜伞播放多媒体课件:(1)教师在纸上画“︵”,问:你想这会是什么?(2)在大的弧线下添画数个小的“︵”,问:它又有可能是什么呢?(3)添画伞面伞柄。
2、感受理解诗歌。
(1)你们有伞吗?下雨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伞来避雨。
(2)观看flash,提问:今天天气真不错,小鸟、青蛙、蚂蚁都出来晒太阳,可是突然,天下起雨来,这下可怎么办?提示性问题:那动物们可以找一把伞来避雨吗?他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3)观看flash完整地倾听诗歌。
3、仿编诗歌(1)启发性思考:森林里还有哪些小动物呢,他们会撑什么伞呢?(2)幼儿在一首音乐的时间内自由添画一把伞。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

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精选5篇)幼儿园教学设计案例【篇1】设计意图孩子们对周围生活中的各种“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都会找来一些有洞的物品放在区角上大家一起讨论欣赏。
看到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就生成了这一个活动。
活动目标1.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发幼儿对“洞”的兴趣。
2.尝试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增强肢体动作的创造力。
3.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重点难点发挥想象力,用身体来搭建“洞洞”。
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边物品上的“洞”和身体上的“洞”已经有一些了解。
2.材料准备:在教室一角布置好“洞洞展览会”(放上各种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出能让幼儿钻、爬的“洞”,报纸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一、到“洞洞王国”看各种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到‘洞洞王国’去玩一玩,听说‘洞洞王国’里有个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些什么东西。
”(带领幼儿进入教室)2.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洞洞展览会”,请幼儿观察展览会上的洞洞物品。
(教师交代要求:仔细观察有哪些物品,上面都有“洞洞”吗?“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3.教师带领幼儿坐下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上面上的洞洞有什么用?”(请幼儿拿着东西讲给小朋友听,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原来“洞洞展览会”上展出的东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小,有的洞洞是圆的,有的洞洞是方的,它们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处。
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各种“洞洞”,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说说身体上的洞洞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洞洞’,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上也有‘洞洞’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身体上也藏着这么多‘洞洞’,我们要保护好身上的‘洞洞’。
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你能用我们的身体、小手和小脚也能变出“洞洞”吗?”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y幼儿园教案案例集情境教育活动方案中班语言活动《家》活动目标:1 、通过说说、看看、听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 、学习仿编诗歌,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家的背景图;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图片;各种动物图片。
活动过程:一、观察背景图,熟悉诗歌内容。
1 、利用背景图导入师:“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天空、树林、河水、花儿、幼儿园)2 、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说说它们的特征。
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林长得怎么样?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园你觉得怎样?大家一起说一遍。
(如: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河水等)二:初步引出诗歌:1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家?那么,它们都会是谁的家呢?”教师给出诗歌中的语句。
2 、给动物图片找家(1)师:“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图片,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小朋友的图片(2)给图片动物找家,并说清楚谁是谁的家。
二、完整倾听、朗诵诗歌1 、师:“小图片们都找到家了,他们好开心啊。
老师告诉你们,把这里所有的‘家’连起来,就是一首好听的诗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 、教师朗诵。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
4 、这个诗歌还没有名字呢,我们一起来给它取个好听的名字?5 、再次朗诵一遍。
三、仿编诗歌。
1 、师:“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还会是谁的家呢?请你们说说谁是他们的家(要求幼儿把话说完整)并把相应的图片贴到家里。
2 、幼儿有感情地朗诵编的新诗。
情境教育活动方案中班美术活动:《图像宝宝大变身》活动目标:1 、通过拼贴活动,进一步认识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半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点。
2 、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及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活动过程:一、猜谜导入师:今天有许多图形宝宝来和小朋友玩游戏,会有哪些图形宝宝呢,让我们来猜一猜。
第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朋友玩的呼啦圈,还像奥利奥饼干。
(出示圆形)第二个图形宝宝说:我像一本书,又像教室的门。
(出示长方形)第三个图像宝宝说:我像小学生的红领巾。
(出示三角形)又一个图形宝宝说:我像小朋友用的花手帕。
(出示正方形)还有图像宝宝等不及啦,它们一起跑出来了。
(一起出示半圆、椭圆、梯形)让我们像它们问声好吧!(嗨!图像宝宝们好!)师:我们和图像宝宝们一起去游戏吧!来闭上小眼睛坐上小飞船出发啦!二、出示草地背景图1、展示三角形和圆变成的花,半圆和长方形变成的蘑菇。
2、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要变什么。
三、幼儿个人拼图1、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2、有目的地选择几幅画放在背景图上组合成完整的画面。
四、幼儿合作拼图1、引导幼儿想出合作拼图,组合成完整漂亮的画面。
2、幼儿交流讨论要组合什么画面再交流。
3、教师交代合作要求。
4、幼儿合作拼图。
五、作品展示1、每组选出一名幼儿做解说员。
2、教师带领幼儿开着小火车参观作品展览馆,解说员依次介绍。
六、结束活动教师与幼儿一起开火车离开活动室。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情境教育活动方案中班语言活动《夏天的歌》目标:1 .理解并学习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音律美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 .学习诗歌中“×××,在??里”的句式特点,初步尝试仿编诗歌。
准备:反映诗歌内容的四张幻灯片,关于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
过程:一、萌发学习兴趣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 夏天。
)师:在夏天里,你听到过什么美妙的声音吗 ?二、初步欣赏诗歌内容1 .幼儿欣赏 ppt 。
(1)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幅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教师带领幼儿欣赏幻灯片。
(3)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 蝈蝈、知了、青蛙、戴帽子吃冰淇淋的小朋友,大树、池塘、小草、雨伞?? )2 .教师朗诵诗歌,幼儿初步欣赏。
(1) 师:这些美丽的画面让老师想起了一首诗歌。
下面请你们仔细听。
(2) 教师朗诵,幼儿欣赏。
(3) 师: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 夏天的歌在哪里 ?三、学习诗歌1 .分段出示幻灯片并理解诗歌内容。
( 教师先提问,再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自然地按照诗歌内容给幻灯片排序。
)(1)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 在草丛里。
)师: ( 出示蝈蝈在绿绿的草丛里的幻灯片 ) 谁在草丛里 ? 它是怎么叫的呢 ?( 蝈蝈在草丛里“蝈、蝈、蝈”地叫。
)(2) 师: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 ?( 在大树上。
)师: ( 出示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的幻灯片 ) 谁在大树上 ? 它又是怎么叫的呢 ?( 知了在大树上“知了、知了”地叫。
)( 依次学习第三、四段诗歌。
)2 .结合幻灯片。
用问答的形式学习诗歌。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蝈蝈蝈,在绿绿的草丛中。
师:夏天的歌在哪里 ?幼: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树上。
( 用同样方式依次学习第三、四段。
)3 .带领幼儿边看幻灯片边朗诵诗歌 2 ~ 3 遍。
四、根据诗歌的句式创编1 .感受诗歌独特的句式结构。
师:你们想一想夏天的歌还会在哪里呢 ? 夏天,我们还可以听到什么美妙的声音 ?( 小鸟叫,下雨的声音?? )师:小鸟怎么叫的 ? 下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 打雷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 叽叽喳喳,滴答滴答,轰隆轰隆。
)师:你们说得真好。
那怎么样用诗歌一样的语言来说呢 ? 幼:夏天的歌在哪里 ? 叽叽喳喳,在我们头顶的天空中。
2 .出示夏天自然景观和人们活动场景的课件,幼儿观察并想象、仿编。
师:夏天还有许多东西都会发出美妙的声音,就像唱着美丽的歌。
下面就请你们自己去想一想,编一编。
也可根据课件里面的内容来编。
( 幼儿自主想象并创编。
)3 .幼儿展示、交流仿编结果,教师记录并引导幼儿学习同伴仿编的诗歌。
延伸活动: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将原诗歌内容和自己创编的诗歌内容画出来,并学习朗诵。
篇二:幼儿园教学案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连云港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诚信承诺书编号: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说明:1、申报人必须认真填写此表附在教学案例的首页;2、教学案例类别填写范例:小学语文、中学物理、中学化学、职教专业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等;4、严禁抄袭与仿冒,凡引文要注明出处;5、申报截止时间为2011年4月10日。
超级变变变(第二课时)类别:幼儿教育编号:教学内容:幼儿园大班综合活动“超级变变变”教学目标:1、发挥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自己或与同伴合作大胆地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各种物体形象。
2、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激发幼儿感受些美、表现美的情趣。
3、培养幼儿与同伴相互合作、协调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辅助材料 2、超级变变变的录象 3、数码照相机、电视。
教学过程:一、看录像,激发学生“变”的欲望。
上节课我们一起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小朋友最佩服孙悟空的哪项本领呢?【设计意图:课前设计了看录像的环节,小朋友对孙悟空神奇的“72变”羡慕极了,他们不仅对这项“神气”的本领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好奇,还产生了一个问题:“我可以变吗?我可以变成什么呢?”】二、试一试,引导学生“超级变变变”。
是啊,同学们会变吗?你会做什么呢?生1:“我会变大象的,你看!”(双手握拳,垂下,左右摆动作大象状。
)生2:“我会变小鸟的,我可以飞的很高很高呢!”(张开双臂并上下摆动。
)生3:“我能变成一棵大树!”(张开双臂,站立不动。
)小狗、小猫、小马、蝴蝶、蜜蜂、大树,孩子们各显神通,变的倒还挺有模有样的。
生4:“我和你们变的都不一样的,我变的最棒了!我可以用手变成一座山的,你们看”,这时帆帆很骄傲的站了起来,用一只手把另一只手上的皮肤提了起来,“一座山!我是在‘超级变变变’里面看到的。
”【设计意图:“同学们会变吗?你会变什么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着表演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就有人模仿了“超级变变变”。
这样一来,看过这个节目的人仿佛找到了知音,开始侃侃而谈;没看过的人也露出了羡慕+向往的目光??于是,超级变变变的主题就此产生了??】三、作品欣赏,明确超级变变变要求提问:这几天,你们和家里的人玩超级变变变的游戏。
来,介绍一下,你们变了什么?怎么变的?(我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变成一个大西瓜;我和妈妈躺在地上并连在一起,我把头歪过来变成一根吸管;我蹲着,妈妈半蹲,站在我的后面,两只手往前伸,我们变成一把小椅子;我和妈妈、奶奶用手做成花的样子,爷爷和爸爸站在旁边变成小草;妈妈站着,我蹲在妈妈的下面,我们变成火箭,妈妈开始倒数,数到0的时候,我这个小火箭就发射了??)小结:我们能用自己的身体配合着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
四、玩“绳子超级变变变”游戏1.教师手持一根绳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绳子)对!这根绳子真有趣(边说边演示)它可以变弯,也可以变直,可以变成一扇门,也可以变成一个车轮。
要是开动脑筋,还可以变出更多漂亮的东西。
小朋友,你们愿意帮绳子们变一变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绳子超级变变变”的游戏、2.幼儿自由拼摆(1)幼儿分成四组围坐在放绳子的塑料筐旁边。
(2)教师启发引导各组幼儿互相参观并讲述自己变出的东西同时要求用绳子变出的东西要不一样。
(3)引导幼儿要是把很多绳子摆在地上组合起来变,还可以变出更多漂亮的东西。
五、玩“身体超级变变变”游戏教师:刚才看到小朋友用绳子变出了这么多东西,老师想到了一个问题,你们看,我们的身体跟绳子可像了。
绳子变弯了,我们身体也能变弯,绳子也能变直,那么我们的身体能不能也像绳子一样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呢?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身体超级变变变”游戏。
(一)示范游戏玩法。
1、幼儿示范自己一个人用身体动作“变”出物体。
2.教师与几名幼儿示范一起合作用身体动作“变”出物体。
(二)分组玩“身体超级变变变”游戏。
1.教师: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很想玩这个游戏了,我们还是和刚才一样分成四个小组玩,可以自己一个人变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变。
教师用数码相机照下来。
2.分组玩游戏要求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自己或与同伴合作用肢体动作表现出各种物体形象。
【设计意图: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幼儿为中心”。
这次活动教师放弃了这种陈旧的方法,做到真正以孩子为中心,从而得到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次活动的成功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的一个“信任度”上,在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对教师往往是完全信任,而教师能完全信任幼儿的又有多少?不敢放手让孩子去做,把主导权牢牢掌握在手,不知扼杀了多少孩子的想象力。
这次活动是建立在“信赖”之上的,因此,孩子的表现做得比想像中的更好。
】六、欣赏同学们“变”出的作品1.集中幼儿坐在大屏幕前。
教师:小朋友,你们想看自己变出来的神奇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