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结构与功能

合集下载

皮肤结构与功能教案

皮肤结构与功能教案

皮肤结构与功能教案一、引言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承担着多种功能,如保护机体免受外界刺激、调节体温、感知触觉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本教案将对皮肤的组织结构、血液供应、神经支配以及其功能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个层次构成。

2.1 表皮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由角质层、颗粒层、透明层和基底层组成。

其中,基底层是表皮的最底层,包含有黑色素细胞,负责皮肤的色素形成。

2.2 真皮真皮位于表皮下方,由真皮上、下两层组成。

真皮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提供皮肤的弹性和韧性。

真皮还有血管、神经末梢和很多的皮肤附件,如毛囊、汗腺和皮脂腺等。

2.3 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组织组成,具有保护身体、储存能量和保持体温的功能。

三、皮肤的血液供应皮肤的血液供应主要通过皮肤血管来完成。

皮肤血管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3.1 皮肤动脉皮肤动脉是指从主动脉分支出来直接供应皮肤的血管。

它们通过不同的分支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中,为皮肤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3.2 皮肤静脉皮肤静脉负责将血液从皮肤内部排出,回流到全身循环系统中。

3.3 皮肤毛细血管皮肤毛细血管是皮肤血液供应的最细小的血管,负责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以及废物的排除。

四、皮肤的神经支配皮肤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支配实现对外界刺激的感知。

4.1 外周神经外周神经负责将皮肤感觉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它们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

4.2 皮肤的感觉皮肤有许多感受器,包括疼痛感受器、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压力感受器等,它们使我们能够感知到外界刺激。

4.3 皮肤的自主神经支配皮肤还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这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交感神经负责调节皮肤的血管收缩和汗腺分泌,副交感神经则负责促进皮肤的血液流动和增加皮肤的湿润度。

五、皮肤的功能皮肤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以下列举其中几个:5.1 保护功能皮肤作为身体的外护壳,能够阻挡外界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侵入,保护内部组织免受损伤。

皮肤的组成和功能(组织胚胎学)

皮肤的组成和功能(组织胚胎学)
• 含血管、淋巴管、神经;深层有环层小体
真皮光镜图 PL:乳头层;RL:网织层;EF:网织层弹性纤维;箭头示乳头层弹性纤维;插图示网织层纤维
触觉小体光镜图
环层小体光镜图
04 皮下组织
位于真皮下方,即浅筋膜
由疏松结缔组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脂肪组织 组成
连接皮肤与深部组织 可保持体温、缓冲机械压力、 能量贮存等作用
表皮细胞分为
• 角质形成细胞 • 非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层
透明层 颗粒层
棘层 基底层 郎格汉斯细胞 梅克尔细胞 黑素细胞
03 真皮
乳头层
• 由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凸入,形成真皮 乳头,扩大表皮与真皮的连接面
• 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在
手指等部位含较多触觉小体
网织层
• 为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粗大胶原纤维交织成网,有弹性纤维
皮肤的组成和功能
目录
CONTENT
01 皮肤概述 02 表皮 03 真皮 04 皮下组织
01 皮肤概述
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 组织结构
表皮 皮肤 真皮
皮下组织 皮肤附属器
毛、指(趾)甲、皮脂腺、汗腺
02 表皮
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根据其厚度,皮肤分为
• 厚皮 位于手掌和足底 • 薄皮 其他部位
02 表皮
皮下组织
皮肤功能
1. 屏障作用,能防护外界物理性损伤、化学性剌激和微生物入侵 2. 防止体液丢失 3. 调节体温 4. 吸收功能 5. 分泌和排泄 6. 感受外界刺激
小结
1.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2. 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有角质形成细胞和非角质形成
细胞两类 3. 真皮为位于表皮下方的致密结缔组织,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 4. 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不属于皮肤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

皮肤生理学皮肤生理学是研究皮肤结构与功能的科学领域,涉及皮肤的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本文将从皮肤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以及皮肤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皮肤的解剖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

表皮位于皮肤表面,分为角质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真皮位于表皮下方,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细胞构成。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主要由脂肪细胞和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保护功能: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伤害的作用。

角质层具有防水、防菌、防紫外线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末梢,对热、冷、痛等刺激敏感,可迅速做出反应。

2.调节体温:皮肤通过汗腺和血管的调节,维持体温稳定。

当气温升高时,汗腺分泌汗液,通过蒸发散热;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体温。

反之,气温降低时,汗腺分泌减少,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保持体温。

3.感觉功能:真皮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刺激,如触觉、痛觉、温度觉等。

感觉功能使人能够感知外部环境,做出适应性的反应。

4.代谢功能:皮肤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如维生素D的合成、激素的代谢等。

皮肤还具有排泄功能,通过汗腺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盐分和废物。

5.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包括多种免疫细胞和分子,如Langerhans细胞、角质形成细胞、天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参与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维护皮肤健康。

三、皮肤疾病的生理基础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炎症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等。

这些疾病的生理基础涉及皮肤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免疫反应异常、细胞增殖和分化障碍、血管异常等。

四、皮肤护理1.清洁:保持皮肤清洁,去除多余的油脂、汗液和污垢,预防皮肤疾病。

2.保湿:维持皮肤水分平衡,使用保湿产品,避免皮肤干燥、脱皮。

3.防晒:避免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使用防晒产品,减少皮肤癌和光老化风险。

1皮肤结构与功能

1皮肤结构与功能

• 三、调节体温作用:皮肤在调节体温 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外界温度 或因病体温发生变化时,皮肤和内脏 的温度感觉器产生的神经冲动和血液 温度的变化作用于下视丘的温度调节 中枢,然后通过交感神经调控皮肤血 管的收缩和扩张,改变皮肤中的血流 量及热量的散发以调节体温,使正常 人的体温经常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 (2)棘层:位于基底层上方,由里向外, 棘细胞渐趋扁平,电镜下,胞质内出现许 多200~300nm椭圆形被膜颗粒,其内含有 双极性磷酸脂质,可在角质形成细胞外形 成一层薄膜,使之具有屏障作用。
• (3)颗粒层:位于棘细胞层上方,由2~4 层梭形细胞组成。在颗粒层与角质层之间 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形成一个防水屏障,使 体内水分不易渗出,也阻止体外水分向内 渗入。 • (4)透明层:仅见于掌跖的表皮,位于颗 粒层上方。有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 (5)角质层:位于表皮的最外层。抵抗摩 擦,阻止水分、电解质及微生物的通过, 起到屏障作用
皮肤性病学讲稿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医疗系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与生理功能
• 【学习要点】 • 掌握表皮各层、皮肤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皮肤的超微结构。了解真皮、皮下组 织的结构与功能、皮肤的血管、淋巴管、 肌肉和神经。 • 【内容要点】 • 第一节 皮肤的结构
• 皮肤(skin)位于体表,由表皮、真皮和皮下 组织组成,并与其下的组织相连。其间有 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皮肤 附属器。在口、鼻、肛门、尿道口、阴道 口等处与体内管腔黏膜相移行,是人体最 大、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 4. 顶泌汗腺: 又称大汗腺,属大管状腺体。 其分泌部位于皮脂肪层中,通常导管开口 于毛囊皮脂腺入口和上方,少数直接开口 于皮肤表面,主要分布于腋窝、乳晕、肛 门及外阴等处。分泌物呈乳状液,无气味, 若排出后被细菌分解,即产生臭味,如腋 臭。顶泌汗腺的分泌主要受性激素影响, 青春期分泌较为旺盛。 • 5. 甲 : 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由甲 板、甲根、甲廓、甲床构成,甲根之下的 上皮细胞称为甲母,是甲的生长区。甲的 近端有甲半月。

皮肤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调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调节

皮肤的组织结构及功能调节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它由多个组织层次构成,这些组织和结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皮肤的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皮肤的组织结构以及这些组织结构如何协调调节皮肤的各项功能。

皮肤组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

表皮是皮肤最外层的部分,它由多层角质化的上皮细胞组成。

表皮的中间层称为角质层,它是由已经死亡的角质细胞组成的,具有保持皮肤屏障功能。

表皮下的真皮层由胶原蛋白、弹性纤维和血管组成,它为皮肤提供了支撑和营养。

最底层是皮下组织,它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起到保温、减震和能量储存的作用。

皮肤的组织结构不仅提供了强度和保护,还通过分布在真皮中的多种细胞类型调节皮肤的功能。

皮肤的主要功能包括感觉、保护、调节体温、排泄和合成维生素D。

首先,皮肤是人体感觉的主要器官之一。

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在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层,它们对于感知痛觉、温度、触觉和压力等外界刺激非常敏感。

这些感觉神经通过感觉神经纤维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其次,皮肤作为人体最外层的防御层,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的角质层形成了一个防止外界物质进入机体的屏障,阻止细菌、病毒和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侵入。

此外,皮肤还能够合成一种称为抗菌肽的物质,具有杀菌和抗炎作用。

第三,皮肤还参与调节体温的过程。

当环境温度较高时,皮肤的血管扩张,多余的热量通过汗腺排泄出来,从而降低体温。

相反,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的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作用。

另外,皮肤通过汗腺和毛发的功能调节排泄过程。

汗腺分为大汗腺和小汗腺,它们负责分泌汗液,并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

毛发则起到过滤和排泄的作用,能够阻止灰尘和细菌进入体内。

最后,皮肤也参与维生素D的合成。

维生素D是身体吸收和利用钙和磷所必需的,皮肤中的维生素D前体物质能够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转化为活性的维生素D 形式,进而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健康发育。

总的来说,皮肤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调节相互关联,共同使得皮肤能够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要。

皮肤结构ppt课件

皮肤结构ppt课件
汗腺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通过分泌汗液将体内多余热量排出,保持体 温恒定。
汗腺与皮肤健康
汗腺分泌的汗液还具有滋润皮肤、排泄废物等功能,对皮肤健康有 益。
05
皮肤疾病与健康问题
皮肤炎症
皮肤炎症定义
常见原因
皮肤炎症是指皮肤受到外界刺激或内部感 染,导致皮肤红肿、热痛、瘙痒等症状的 炎症反应。
皮肤炎症的常见原因包括细菌感染、病毒 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等。
皮肤结构ppt课件
目录
• 皮肤概述 • 表皮层 • 真皮层 • 皮肤附属器官 • 皮肤疾病与健康问题
01
皮肤概述
皮肤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覆盖在身体表面,起到保护、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 激等作用。
功能
保护内部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的伤害;调节体温,保持 体内环境稳定;感觉功能,能够感知外界的触、温、痛、压等刺激;排泄和分 泌功能,通过出汗和皮脂腺分泌来调节体温和排出废物。
状的过敏反应。
症状表现
皮肤过敏的症状表现包括瘙痒、红肿、皮 疹、水疱等,严重时可引起呼吸困难、休
克等全身症状。
常见过敏原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尘螨、动物皮毛、 化学物质等。
预防与治疗
预防皮肤过敏的关键是避免接触过敏原, 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治疗皮肤过敏的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抗过敏治疗等。
皮肤老化
皮肤老化定义
皮肤的层次结构
表皮: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 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 组成。角质层由角质细胞组成,具有 保护作用;透明层在手掌和脚底较厚 ,具有防止水分和电解质透过的作用 ;颗粒层由晶样角质细胞组成,能够 折射光线;棘层由多角形细胞组成, 具有再生能力;基底层由圆柱形细胞 组成,与真皮相接,具有分裂繁殖能 力。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皮肤的组成
• • • • 表皮(epidermis) 真皮(dermis) 皮下组织(subepidermis) 皮肤附属器(skin appendages)
– 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和甲 – 皮肤内其它组织结构:
–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等
表皮
真皮
皮下
表皮(epidermis)
表皮的结构
毛发的生长周期
生长期(约3年):约占80% 退行期(约3周) 休止期(约3个月)
毛发的生长周期
头 发
• 正常人每日脱落约70-100根 • 生长速度为0.27-0.4mm / 天 • 性状与遗传、健康状况、激素水平、药物和气 候等因素相关
皮脂腺
• 无皮脂部位:掌跖和指趾屈侧 • 皮脂溢出部位:头面及胸背部等处皮脂腺 较多,故称~ • 除颊粘膜、唇红部、妇女乳晕、大小阴唇、 眼睑、包皮内侧,均与毛囊相连 • 其分泌受雄激素水平控制
甲(nail)
• 组成部分:甲板 甲根 甲床 甲廊 甲母 质 • 构成: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 • 甲的生长:指甲1cm/3月,趾甲1cm/9月
甲(nail)
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
• 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 血管:乳头下血管丛(浅丛),真皮下血管丛 (深丛) • 淋巴管:与主要的血管丛平行 • 肌肉:主要是立毛肌,此外还有阴囊肌膜、乳 晕平滑肌、血管平滑肌,面部表情肌和颈部颈 阔肌(横纹肌)
皮肤的感觉功能
• 丰富的神经末梢网和各种感觉神经末梢,产生 冷、热、触、压、痛、痒等单一感觉 • 不同感觉神经末梢接受的刺激经大脑综合分析 产生复合感觉:干燥、潮湿、平滑、粗糙、坚 硬、柔软等 • 痒觉:皮肤粘膜的特有感觉
•作用:
–连接表皮和真皮 –渗透屏障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

皮肤基础知识一、皮肤表面结构1、皮肤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凸起的部分叫皮丘,凹下去的叫皮沟,皮丘的最高点有个孔叫汗孔,下面链接着汗腺,汗腺会分泌汗液,通过汗孔排出,皮沟与皮丘的交汇处有毛孔,毛孔上面长有汗毛,下面有毛囊,毛囊旁边有皮脂腺,分泌出的油脂有毛孔排出。

2、皮脂膜:汗腺分泌的汗液和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在皮肤表面相融合会形成一层弱酸性的保护膜叫皮脂膜。

皮脂膜的作用A、保护:呈弱酸性可消炎杀菌B、保湿:汗液+油脂是人体自身分泌的天然霜二、皮肤的组织结构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同时也是排毒系统之一。

占人体体重的15%,其面积成人为1.5-2平方米,平均为1.7平方米。

一般厚度为0.5-4毫米,平均厚度2.0-2.2毫米,皮肤的厚度全身各部不等,全身最薄出为上眼睑,厚度0.1毫米,其次是嘴唇,乳晕等处,全身最厚处为背部中位线、手掌和足底,其平均值可达3.8-4.8毫米。

皮肤由外向内可分三层: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此外,皮肤中还含有一些附属器,它们是皮脂腺、汗腺、毛发、指(趾)甲。

1、表皮:分五层由内而外的顺序1)基底层:由圆形单列的基底母细胞组成。

作用:分裂新细胞。

每十个基底细胞旁会有一个黑色素细胞。

2)棘层:由两到三列圆至椭圆形细胞组成。

作用:负责淋巴液、血液的流动和营养输送。

3)颗粒层:有四到八列凌形细胞组成。

作用:折射紫外线。

4)透明层:仅限于手掌足底,面部没有。

5)角质层:由14列扁平无核的死细胞组成。

作用:保护和缓冲。

2、真皮层:乳头层、网状层1)动脉血管:渗出营养和氧气2)静脉血管:排出二氧化碳3)淋巴管:排出毒素、废弃物4)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负责皮肤的弹性和张力网状纤维是未成熟的胶原纤维5)纤维芽母细胞:输送营养6)末梢神经:感知的功能3、皮下组织:主要是一层厚的脂肪组织,有一定的弹性。

内含有丰富的结缔组织及血管、淋巴管、皮脂腺、汗腺、神经等。

皮下脂肪的厚薄对女性的体形有很大影响。

二、皮肤的功能1、保护功能:对内保护:对外保护:2、呼吸功能:肺是人体最大的呼吸器官,皮肤占肺呼吸的1%3、感知功能:皮肤内分布着丰富的神经末梢,例:十指连心4、分泌排泄:皮脂腺:雄性激素分泌的多少决定油脂的分泌汗腺:皮肤唯一的单行道,只排泄不吸收A、感知排汗B、未知排汗、5、调节体温:例热胀冷缩6、表情功能:7、吸收功能:皮肤有吸收功能但不具备主动吸收功能,虽然不具备主动吸收功能,但它会经皮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人种、年龄、性别、部位而不同。

皮纹:由于真皮中纤维束的排列和牵拉所致, 皮肤表面有许多纹理,隆起者称皮嵴,皮嵴间 的凹陷称皮沟。

指(趾)末端屈面的皮沟、皮嵴呈涡纹状,特 称指(趾)纹。指纹受遗传因素决定,其形状
人人不同,故指纹常作为医学和法医学诊断及
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皮肤解剖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皮肤附属器构 成,并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皮肤附属器:毛发、甲、小汗腺、 顶泌汗腺、皮脂腺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表皮

人体最外面的一层组织,复层鳞状上皮 表皮的细胞构成: 角质形成细胞(上皮细胞) 黑素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 梅克尔细胞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胶原纤维(交织成网,韧性大, 网状纤维(未成熟的 弹力纤维( 维持皮肤 纤维 胶原纤维)
的弹性) 真皮 基质 无定形均匀物质,主 要成分是粘多糖,(填 充、支架作用;物质 交换作用) 成纤维细胞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皮下组织 (subcutanious tissue)
皮下脂肪层
由疏松结缔组织பைடு நூலகம்脂肪小叶组成
皮肤的结构
概况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面积:成人约1.5 m2,新生儿约0.21 m2 重量:总重量约占体重的16%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 厚度:约0.5~4.0 mm(表皮和真皮,除皮下组织) 人体不同部位其厚度不同: 最厚:掌跖; 最薄:眼睑,耳后,外阴,乳房 粘膜移行区
颜色:由皮肤色素、厚薄、血管而决定;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是指从基底细胞移行到角 质层表面而脱落所需的时间。 角质形成细胞增殖有一定 的规律性,每日大约有10%的 细胞进行核分裂活动,有次序 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 行至颗粒层最上部约需14天, 再从颗粒层最上部移行至角质 层表面而脱落需14天,共约28 天。
表皮内其它细胞
真皮(dermis)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促进脂肪沉积:过量能量摄入、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脂肪酶 减轻脂肪沉积:饥饿、肠道吸收障碍、消脂素、儿茶酚胺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皮肤附属器
皮肤附属器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 及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大汗腺(顶泌汗 腺)、指(趾)甲等。
皮脂腺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分布: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 头面、胸背上部皮脂腺较多,称为脂 溢部位。 开口: 毛囊上部立毛肌与毛囊的夹角之间. 组成: 腺体:呈泡状,属全浆分泌。 导管:复层鳞状上皮构成。 分泌方式:全浆分泌
角质形成细胞的角化过程
表皮层的主体细胞,来源于外胚层,数量占表皮 细胞的80%以上,代谢活跃,连续不断地进行细 胞分化和更新,在分化的不同阶段,细胞的形态、 大小、排列均有变化,由深至浅分别形成基底层、 棘层、颗粒层、透明层,最外层为角质层。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角质形成细胞角化过程
基底层:表皮的最底层,细胞圆柱形或立 方形,单层排列,栅栏状;细胞核卵圆形, 核仁明显,常见核分裂象;细胞间连接结 构为桥粒; 基底层也称生发层,30%细胞处于核分裂 期,新生细胞向上移行进入 棘层,从棘层 移行至角质层脱落。 棘层:由4~8层多角形细胞组成,细胞表 面有棘状突起,与周围细胞的突起连接形 成桥粒 。 细胞质内有束状张力细丝,还可

理论: 40课时 实验: 8课时 皮肤病学基础理论:(总论) 10课时 皮肤组织结构与功能 损容性皮肤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皮肤科药物治疗 皮肤性质检测
皮肤病学个论 38课时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血管性皮肤病 皮肤附属器疾病 病毒性皮肤病 真菌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动物性皮肤病 物理性皮肤病

小汗腺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分布:除唇红区、包皮内侧、龟头、小阴 唇、 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 开口:皮肤表面 分泌方式:局部分泌
美容皮肤诊断
美容医学教研室 陈盛兰
你能看出图片中的存在哪些皮肤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问题呢?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好皮肤是有怎样的特点呢?
《美容皮肤诊断》是医疗美容技术专业的重要的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专业课之一,旨在医学美学理论指导下,在掌握 皮肤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 习损容性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掌握医 疗美容治疗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介绍与美容相 关的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治疗,让学生了 解、熟悉、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问题的诊断和治 疗方法,使其具备基本诊疗能力和健康教育知识, 为后期医疗美容技师岗位的实习、工作打下基础。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一、基本知识教学目标
1.熟悉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病因及临 床表现、损容性表现。
2. 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诊断方法
及鉴别诊断。 3.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的治疗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1、掌握常见损容性皮肤病案例分析及治
疗方案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2、能够参照皮肤病学图谱对常见损容性 皮肤病进行鉴别。
超敏反应性皮肤病 化妆品类皮肤病 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瘙痒性皮肤病 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 皮肤良性肿瘤 癌前期皮肤病 皮肤恶性肿瘤
第二章 皮肤组织结构与功能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皮肤病学的定义和范畴
皮肤病学研究皮肤和附属器及相关疾病
包括:皮肤和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皮肤 和附属器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预防
由中胚叶分化而来,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两层之间无明显界限,乳头层靠近表皮,网状层 靠近皮下脂肪层。区别是乳头层有丰富的毛细血 管和毛细淋巴管、游离神经末梢,所含纤维较细。 网状层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皮肤附属器等结构,所含纤维较粗大。
真皮的组成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抗牵拉 )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三、素质教育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 服务的思想,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顾客 和热情的工作作风。 2、良好职业行为——认真、严谨、正确做事。 3、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共同学习, 共同达到目标。 4、沟通能力——与顾客讲解交流,亲和力好。
膝关节周围滑膜囊的分布 总课时:48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