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

合集下载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①带雨晚来急,野渡②无人舟自横③。

①春潮:春雨。

②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③横:指随意漂浮。

小溪边上的青草让人心生怜一爱一,树林中的黄鹂也在自一由地歌唱。

一场大雨过后,一江一水像一浪一潮一样急急地奔腾,涨满水的码头上,空空的小船也安详地横卧着。

【恬淡之美】
诗人春游滁州西涧,创作了这首著名的写景佳作。

河边的小草形单影只、朴实无华,但是诗人独怜这样的寻常事物。

河水湍急,这是
因为一场大雨带来了涨潮;一条小船无人乘坐,随着波一浪一横于一江一面上。

最后尾的两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将山野的恬静闲适勾画得惟妙惟肖。

【赏析】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写作并不是要寻找稀奇少见的材料,也不见得要有惊世骇俗的观点,只要其中有作者自己的构思,并且将这种构思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清晰准确,就是一篇成功的文章了。

现在我们遇到的困难不是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加工材料的能力。

【启示】
有人说韦应物的前两句写的是一个对比,小草的朴实无华与黄莺的喧闹轻佻相对比,所以诗人“独怜幽草”。

这也是有道理的,生活中往往是那些低姿态、谦虚好学的人手刃欢迎,而那些言之灼灼却没有行动,为人太过清高的人,却不受别人的尊敬、喜一爱一。

一9561.jpg" title="韦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alt="韦
应物《滁州西涧》的意思及赏析"/>。

小学古诗: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韦应物《滁州西涧》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写景的⼩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的野渡所见。

下⾯是分享的⼩学古诗:韦应物《滁州西涧》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晚来急,野渡⽆⼈⾈⾃横。

【译⽂】 最是喜爱涧边⽣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夹带着暮⾬流的湍急,荒野渡⼝⽆⼈,只有⼀只⼩船悠闲地横在⽔⾯。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的⼩草。

幽,⼀作“芳”。

⽣:⼀作“⾏”。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

横:指随意飘浮。

【赏析】 这是⼀⾸写景的⼩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的野渡所见。

⾸⼆句写春景、爱幽草⽽轻黄鹂,以喻乐守节,⽽嫉⾼媚;后⼆句写带⾬春潮之急,和⽔急⾈横的景象,蕴含⼀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的⽆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诗⼈独喜爱涧边⽣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彩与动听的⾳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闲⾏⾄涧,但见⼀⽚青草萋萋。

这⾥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姿,那⾃⽢寂寞、不肯趋时悦⼈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然⽽然地赢得了诗⼈的喜爱。

这⾥,“独怜”⼆字,感情⾊彩⾄为浓郁,是诗⼈别有会⼼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境。

王安⽯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意。

⾸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静谥的⼼⽥荡起更深⼀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随缘⾃适、怡然⾃得的开朗和豁达。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
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

《滁州西涧》全文及分析《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名篇,全诗内容为:“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开篇“独怜幽草涧边生”,诗人表明自己特别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独怜”二字,凸显了诗人与众不同的情感倾向。

他没有去关注那些鲜艳的花朵,或者高大的树木,而是将目光聚焦于这默默生长在涧边的幽草。

幽草在一般人眼中或许并不起眼,但在诗人眼中,它却有着独特的魅力。

这种魅力或许在于它的幽静、它的坚韧,在无人关注的角落依然蓬勃生长。

“上有黄鹂深树鸣”,在那高高的树木上,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这一句与前一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幽草是寂静的、低调的,而黄鹂鸟的鸣叫声则打破了这份寂静,增添了一份活泼与生机。

然而,黄鹂鸟藏身于深深的树林之中,其身影并非清晰可见,只是那清脆的啼叫声传来,给人以一种若隐若现、似有还无的感觉。

这一画面仿佛在告诉我们,大自然中既有宁静的一面,也有热闹的一面,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景象。

“春潮带雨晚来急”,春天的潮水在傍晚时分带着雨水汹涌而来。

这里描绘了一幅水势湍急的画面。

“春潮”本就给人一种汹涌澎湃的感觉,再加上“带雨”,更增添了几分气势。

雨水的加入,使得潮水变得更加凶猛,仿佛是大自然在这一刻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人感受到自然的无常和不可抗拒。

“野渡无人舟自横”,在这荒野的渡口,没有人的踪迹,只有一只小船随意地横在水面上。

这一句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无人”突出了渡口的荒凉和寂静,而“舟自横”则给这个寂静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动态。

小船无人掌控,却能自在地横在水面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又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它仿佛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在动荡的世事中,渴望一份宁静与自由,却又不得不面对无常的变化。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滁州西涧的自然景色。

诗人通过对幽草、黄鹂、春潮、野渡、孤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清幽、寂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本文是关于韦应物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言绝句。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在滁州县城西。

据欧阳修说,西涧无水,大约在宋时即已淤塞。

怜:爱怜。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黄鹂:即黄莺。

深树:树丛深处。

野渡:荒僻的渡口。

【滁州西涧韦应物诗意及其赏析赏析一】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这一首诗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开头二句是写日间所见。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首句,写静;次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

接下来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

“欲啭不啭意自娇”,此写莺啼。

“恬然自安流”,此咏百川分流。

这类“自”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原文注释及简析

《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1.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怜:爱。

4.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5.野渡:郊野的渡口。

【简析 1】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

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赏析 2】这是一首山水诗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诗写于唐得宗建中二年(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

唐滁州的治所即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郊外。

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

诗的前两句,诗人表示在春天繁荣的景物中,只怜爱涧边自甘寂寞的幽草,而繁茂的树丛中传来黄莺动听的鸣声,诗人却似乎不以为意。

后两句写晚雨野渡所见,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

而郊外渡口,此刻更是杳无行人。

也许船夫已归家歇息,只见空空的渡船自在漂泊。

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赏析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赏析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全诗赏析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解 1、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2、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3、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译文我怜爱生长在涧边的幽草,涧上有黄鹂在深林中啼叫。

春潮伴着夜雨急急地涌来,渡口无人船只随波浪横漂。

赏析这是写景诗的名篇,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滁州西涧诗意简短

滁州西涧诗意简短

滁州西涧诗意简短1.滁洲西涧的诗意滁州西涧韦应物dúliányōucǎojiànbiānshēng独怜幽草涧边生,shàngyǎuhuánglíshēnshùmíng上有黄鹂深树鸣。

chūncháodàiyǔwǎnláijí春潮带雨晚来急,yědùwúrénzhōuzìhéng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背景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

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涧边丛生的幽草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

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

岸边的绿草、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

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

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

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

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画面。

所以格外生动。

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2.古诗滁州西涧的诗意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

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
导语: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

此诗作 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时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韦 应物滁州西涧的诗意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滁州西涧
唐代: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
最是喜爱涧边生长的幽幽野草,还有那树丛深处婉转啼唱的黄鹂。

春潮不断上涨,还夹带着密密细雨。

荒野渡口无人,只有一只小船悠闲地横 在水面。

注释
⑴滁州:在今安徽滁州以西。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⑵独怜:唯独喜欢。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幽,一作“芳”。

生:一作“行”。

⑶深树:枝叶茂密的树。

深,《才调集》作“远”。

树,《全唐诗
》注“有本作‘处’”。

⑷春潮:春天的潮汐。

⑸野渡:郊野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作者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

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今传有 10 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 卷本《韦苏州集》。

散文
仅存一篇。

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 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赏析
本诗一首写景的小诗,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首二 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


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之忧伤。

全诗表露 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之情怀。


诗写暮春景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是说:作者独喜爱 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 成的幽雅景致。

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这里 幽草,深树,透出境界的幽冷,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们那青翠欲滴的身 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与作者好静的性格相契,自然而然地赢 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里,“独怜”二字,感情色彩至为浓郁,是诗人别有会心的 感受。

它表露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境。

王安石
有“绿阴幽草胜花时”之句,写初夏之景,与此同一立意。

首句,写静;次 句,则写动。

莺啼婉啭,在树丛深处间关滑动。

莺啼似乎打破了刚才的沉寂和悠 闲,其实在诗人静谥的心田荡起更深一层涟漪。

次句前头着一“上”字,不仅仅 是写客观景物的时空转移,重要的是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 达。


接下来的两句侧重写荒津野渡之景。

景物虽异,但是仍然循此情愫作展衍: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两句是说:到傍晚时分,春潮上涨, 春雨淅沥,西涧水势顿见湍急。

郊野渡口,本来就荒凉冷漠,此刻愈发难觅人踪。

只有空舟随波纵横。

“春潮”与“雨”之间用“带”字,好像雨是随着潮水而来, 把本不相属的两种事物紧紧连在了一起,而且用一“急”字写出了潮和雨的动态。

结尾句。

用“无人”一说明渡口的‘“野”。

二句诗所描绘的情境,未免有些荒 凉,但用一“自”字,却体现着悠闲和自得。

韦应物为诗好用“自”字,“自” 字皆可释为“自在”“自然”之意,含有“自我欣赏”、“自我怜爱”的意蕴。

“野渡”句当作如是解。

舍此,便与一二句相悖谬了。

这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 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本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历来争论不休。

旧注以为本首诗有政治寄托, 说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 之忧伤,但过于穿凿附会,难以自圆其说。

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 所托意”。

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显,开篇幽草、黄莺并提时,诗人用“独 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 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虑、悲伤的情怀。

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 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

本首诗表达作者对生活的 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