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之养成概述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以时空观念为例进行分析

2019第4期下(总第298期)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历史学科的教学开始注重培养学术的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备受关注。
历史是一门以时间为线索的学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时空观念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历史知识点脉络,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历史学习有机结合。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一)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按照文化、经济、政治等开展专题论述,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历史记忆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历史时间的界限较为模糊,从而学生无法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纵横迁移。
对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能够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学习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清晰的历史知识构架和时间脉络,从而全面性的系统性的了解历史,有效的弥补传统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足。
对于学生而言,空间理念的养成能够帮助他们横向把握历史,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二)引导学生多学科交叉性学习因为时间观念涉及范围较广,所以学生在以时间为线索学习历史知识时要兼顾空间演变。
历史发展过程牵涉到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帮助他们贯穿性的学习多个学科的知识领域,实现多学科交叉学习。
高中历史学科具有多领域性、系统性,历史发展的具体空间、特征、规律,历史的时空经纬网,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都是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
历史学科涉及到地理学科的空间概念、人口、气候等,也涉及到政治学科的辩证主义、唯物主义等,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能够促进学生的多学科交叉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层面。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措施(一)充分利用教材文本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较多的历史相关图片、地图以及地点等。
教师可以梳理教材中历史地名的演变过程,联系当今地名和历史地名,在专题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分类教材文本中的疆域图和战争图,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时空构架。
因为教材中涉及的中西方历史事件往往在时空上具有联系性,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中外历史关联进行整理归类,如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中国洋务运动、美国南北战争等,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
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教法探航】Jiao fa tan hang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时空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联系和空 间联系中去观察和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 件。
历史时空观念主要是指历史时间顺序 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良好的时空观念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学 习历史,认识历史发展顺序的特点。
培养学 生良好的时序和空间观念是历史教学的客 观要求。
尊重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利用时间轴把握历史发展顺序主要有两方面的优势,其一是有助于学生整理 历史中繁杂的知识点,在脑中构建整体的 知识体系,正确认识历史发展的过程和规 律,真正认识历史、感悟历史;其二是有利 于学生理jft历史发生的事件或现象的因果 关系。
例如在教学完初中近代史一单元中 的《跨人近代社会的门槛》后,为了使学 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一历史发展顺 序,教师可以利用时间轴来展现历史发展 过程,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大 体了解西方近代社会的发展概况,知道文 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发展,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并能运 用正确的史学观点评价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资本主义历史 发展的规律,以便把握整体的历史发展脉 络,深刻理解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在 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依据该坐标轴 思考:欧洲是如何跨人近代社会门槛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通过时间轴的观 察,一目了然,既把握了近代社会建立和 发展的脉络,又了解了各个时期历史事件 的联系。
大事年表更为强调历史发展过程中的 主线。
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理解和 把握历史内容的时序。
同时,大事年表可以 更加详细地理JW学习内容的完整结构。
建立设立时间轴和大事年表,主要是80为了明晰历史发展线索和历史发展脉络,使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既能宏观地很快把握近代社会是如何建立的,又能从微观上详细了解各个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奠定时序基础,预防遗漏重要知识。
建构科学合理的空间观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建构科学合理的空间观念,有助于促进学生建立整体的历史知识结构,理解和把握历史的整体性特征。
高中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

中学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解读与培养一、核心理论: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
基本原理:①人类社会及其历史是客观存在的;②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⑥阶级分析方法;⑦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⑧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科学实验(指自然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承认杰出个人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等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
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的评价应该放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历史不具有重复性,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具体的和唯一的,不应以现在的标准苛求古人。
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在能力要求上,无论是新课程标准还是高考试题都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掌握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1)唯物史观在多年来的高考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渗透在高考命题之中。
要注意以下几种基本的唯物史观,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辩证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反映的问题。
(2)政治、经济状况与文化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如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没有占据统治地位是因为它不符合当时诸侯国争霸战争,富国强兵的需要;而经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就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
二、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时间观念素养的培养

立足时间观念素养的培养摘要:时空观念素养是历史课程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它包括时间观念、空间观念两个方面。
不少历史教师以为,所谓时间观念就是让学生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
这种认识是从静态知识的角度进行思考的结果,其实,时间观念的内涵没有这么简单。
历史课程是一门汲取历史智慧、培养学生历史意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课程。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们忽视了历史学最基本的单位——时间的作用。
时间性是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只要是我们所能想到的永恒的东西,或无时间性的东西,都不是历史,能够让我们称之为历史的东西,是那些踏入时间之流的东西”。
怎样感知时间呢?感知时间是在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有四种形式:(1)分辨时间,能够按时间顺序把相关活动区别开来。
(2)确认时间,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刻。
(3)估量持续时间,即知觉到某项活动已进行了多久。
(4)预测时间。
当代人们感知时间,基本上是以自然界周期现象和各种精确计时工具、人体内的生物钟、社会经验等为线索的。
但是在历史学习中,由于历史事件与历史现象均早已逝去,如何让学生感知这些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所依赖的历史时间呢?时间是历史学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历史学关注的终究是时间中的人事,对于人事变易的敏感就是历史感的首要内涵。
"⑤这种感知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处历史之中,认识历史事件都必须将其置于时代背景中理解、解释,对处于历史时间中变化的人和事产生敏锐的直觉,这就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时间感。
时间感的形成依赖下列两个条件:第一,要认识到人类是生活在历史之中的,人类的现在和未来均是基于过去产生而发展的,人类的认识也是建立在对过去的理解基础上的,要动态地看待历史现象。
许多教师以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是“死”知识,导致他们在课堂上常常强调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事件,强调“记忆”时间,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割裂为一个个零碎的知识点,看不到融合与整体。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时空观的培养摘要:初中历史的作用不仅仅是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多方面地去了解认识历史,让学生养成历史核心素养。
时空观是历史核心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一个人对时间和空间的观点,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学习历史知识,理顺历史之间的联系,养成属于自己的历史学习体系。
本篇文章将会对如何使学生养成历史核心素养的时空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历史课程;时空观;培养方法引言:在平常的教学上,老师不光是需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足够的教学心得,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辅导学生更好的学习。
从现在的教学情况来看,老师不会刻意地去花费时间讲述时空观的基本知识,因为历史时空观的知识在教学里是隐性需求,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学生的历史时空观进度缓慢。
而且,还有一些老师一直采用老旧的教育方式,疏于对学生的时空观如何培养的研究,最后致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提升,因此必须要加紧解决这个问题。
一、掌握时空观的意义时空观念在历史教学中指的是历史时序观和历史地理观。
历史的中心体是生存在时间和空间这个区域内的人,历史是由以前所有存在过的人和事物所组成的,时间与空间只是人类生存的存在形式,所以只有处在历史的空间架构中,才能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辨别出历史叙述中不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了解历史史实和现实的重要性。
1.培育学生具有时空观的重要性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特有的学术视觉角度,时空是历史本质的表现,是了解历史的开始点,历史的产生不可能摆脱时间和空间因素,在时间和空间的双方面影响下,事物载入到历史构架中,变成历史事物的一份子,精准的了解史实的真相。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来,时空观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一步。
由于初中学生的阅历和理解水平过浅,还未形成完好的历史架构体系,在分析一些历史事物时思维常常会被限制住,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对事件的态度融入到历史事物的评论里面,所以往往不能得出满意的结果。
培养时空观念提升核心素养

培养时空观念提升核心素养摘要:时空的概念适合于在最佳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准备和分析所参考的条件。
就高中历史科目而言,时间和空间概念的含义就是根据时间和地理概念在历史上的意义,以便详细分析历史事件,保持一系列历史结论。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时空这个术语,运用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理位置,可以形成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历史框架。
本文从时空观念出发,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时空观念;培养素养;历史前言:历史是记载并解释了人类活动一系列事件的科目。
在学习历史题材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无疑是两条重要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在这两条线上相连下,各个模块的历史知识会自动形成一个系统和网络,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理性、客观地分析和理解事物的能力,达到对知识的透彻理解,也促进了思维的提高,为此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时空观念,鼓励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质和关键技能,适应其终身发展,进而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
一、时空观念的概念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指在特定的空间中观察和分析的条件。
就高中历史学科而言,时间和空间一词的含义是基于历史学科中的时间和地理概念来详细分析历史事件,以正确的历史结论来看待时间和空间这一术语的使用,可以促进对历史事件的时间和地理位置的理解和把握。
使学生形成一个具体而清晰的历史框架,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二、掌握时空观念提升高中生时空观能力的第一步,是提供历史事件的信息加以分析。
由于对历史时间的长期考验和研究者的严密思考,形成了一个严谨的历史观,揭示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
要深刻地理解和记住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必须把前后的时间联系起来。
高中历史教师可以用建立时间线的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序是空间。
将坐标下的历史事件的时间和空间相互结合。
把不同的历史事件基本要素整合起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过程[1]。
例如,在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课时,时间和空间可以抽象化,如时代主流思想的过程中是纵坐标,时间是横坐标。
历史核心素养“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的基本内涵与培养途径

和发展进行 了解 ,同时也 能够对历史 的进步有更充分 的掌握 ,可 可 以利用一些 问题活动式 的教学情境 。例如 :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
以对历史作 出合理 的解释 。
在 问题情境 中识别和运用“新航路 开辟示 意图”,让学生准确地说
2.史 料 实 证
出开辟新航路 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航线等 ,形成时空观念 。
证据是用来对事 实进行证 明的依据 ,它在历史学科 当中的重
2.注 重 教 师 引 导 作 用 的 发 挥
要性非 常突 出 ,史料实证指的是人的脑海 中能够使用史 料来 对相
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说 ,这 种教学模 式较为重视学 生在
关历史事件 和历史人物进行证实 ,简单来说 ,也就是证据 ,是 用来 学习过程 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的发展过程 ,但 是这样 的教学形式 汪 明事实真相 的依据 ,而史料证据就是把史料作为对历史真 相进 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会被弱化 ,相反需要教师在其 中加 行还原 的依据 。史料实证是一个人非常重要 的人 文素养 ,能够 表 强 自身指导作用的呈现 ,结合教学 的需求 和学 生的情况进行教学 现 出一个人对于事件真实性 的关注 和重视 ,因此也是人们 的历史 问题 的合理设计 ,使得 问题导学法 的作用 得到发挥 。对 于学生来 核心素养 中非常关键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初 中历 史学科来 说 ,他们 的 自控 能力 和对事物 的判断能力是有 待加强的 ,因此 ,教
探 索 篇 ·课题荟萃
历 史 核 心 素 养 “时 空观 念 ”“史 料 实 证"
素养 的基 本 内涵 与培 养 途 径
李 玲 (甘 肃省会 宁县 第一中学,甘肃 会 宁)
摘 要 :在普通高 中历史课程的育人 功能 中,重在 引导学生能够从 多个角度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认 识,同时使学生 的历史核心 素养 得到有效 的培育 ,使 学生能够在探 究历史的过程 中慢慢地形 成 自己对历史 的正确认识。主要对历 史核 心素养 中的“时空观 念”和“史料 实证”这两个核心素养的基本 内涵和培育 途径进行探讨 。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之养成概述[文字可编辑]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之养成概述[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a91bda7b5a8102d276a22fc0.png)
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e.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
件下进行考察。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基本解读
历史的时空观念 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 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 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 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业革命 (1765-
1840)
经济
19世纪后 期
第二次工 业革命 (1870 年)
思想文化 外交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水平一:知道工业革命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 出开展工业革命国家的地理位置。 (最低等级)
水平二: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 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水平一:知道工业革命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 出开展工业革命国家的地理位置。 (最低等级)
水平二: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 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1、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基本解读
1、概念界定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
析的观念。 2、内涵分解 a.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b.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平二: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 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水平三:时空结合,构建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 理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在大历史视野下探
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工业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时间
19世纪中 期
素养
水平
水平1
素养1:时空观念
能够辨识历史叙述中不同的时间与空间表达方式;能够理解它们意义; 在叙述个别史事时能够运用恰当的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 能够将某项史事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能够利用历史年表、 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以及 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结语
世上没有道路通向素养,因 为素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身就是道路。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第一,了解世纪、年代、前期、中叶、后期等关于时间 表达方式。 第二,认识历史地图,掌握古今地名位置及区别; 第三,依时间顺序编制史事发展进程的图表(如大事 年表); 第四,划分历史阶段,总结阶段特征; 第五,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年表,分析中外共时性问题; 第六,独立探究、用时间术语、分期方式结合历史背景 和历史进程影响,论述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就某一方面条件来说,在欧洲有比英国更好 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 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合在一 起,却形成了光辉灿烂的星座。 ——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水平一:知道工业革命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 出开展工业革命国家的地理位置。(最低等级)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 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为了显示国力,英 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 尺的“水晶宫”。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 等产品。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 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 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 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 牌。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 景泰蓝等。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 “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 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 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 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 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 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素养1:时空观念 2015.10浙江选考卷第29题(加试)
下图所示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①英国“世界工厂”地位被赶 超 ②工业革命的推动力日益增强 ③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2016.4浙江选考卷第28题 下列所示为1913-1939年英、德、美、苏经 济发展数据曲线图。其中指代德国的是
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
揭开工业革命序幕
哈格里夫斯
开始:1765 珍妮纺纱机
动力的革新
大大推动机器的使用,蒸汽时代
崭新阶段:1785瓦特改良蒸汽机
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1807 汽船 1814蒸汽机车 富尔顿(美国) 史蒂芬孙
结束: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法美相继
2、以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世界史重 大事件
工业革命 (17651840) 第二次工 业革命 (1870 年)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19世纪后 期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水平一:知道工业革命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 出开展工业革命国家的地理位置。(最低等级)
水平二: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 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 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 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 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目录)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基本解读
1、概念界定
一 、“时空观念”素养的基本解读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 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 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 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 度出发。
——2015年叶小兵讲座:《高中历史课标研制的思路》
A.①
B.②
C.③
D.④
素养1:时空观念 2015.10浙江选考卷第22题 右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 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 该战役是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会战 D.柏林战役
2016.4浙江选考卷第1题 周初分封而建的鲁国, 曾诞生过大思想家孔 子。观察右图,鲁国 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26)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理解工业革 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并引起生产关 系和政治制度及思想领域的深刻变化;认识工 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以及 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教育部正在修订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强调高中历史 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 指标。考察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 的根本导向。 ——2015年9月何成刚西安报告会
三、命题要求上的规律:以素养为要
知识
能力
素养
核心 素养
历史知识 基础
学科能力 依托
历史素养 目标
核心素养 新目标?
三、命题要求上的规律:以素养为要
素养1:时空观念 2015.10浙江选考卷第9题
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 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水平2
水平3
能够把握相关史事的时间、空间联系,并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术语对
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描述和概括,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
局部与整体及其意义。 水平4 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 框架下;能够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 上作出合理的解释。
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养成
-----从一个故事的情节说开去
从一个故事的情节说起 故事:房间里的尸体
a.在房间的地板上有一具尸体 b.有人尖叫 c.有人走近房间 d.有人离开房间 d- c- b- a 自杀
c- b- a- d 谋杀
c- a- b- d 自杀或他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 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 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 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稿.目录)
水平三:时空结合,构建以工业革命为中心的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 理中外历史发展体系框架,梳理中外共时性大事,在大历史视野下探
究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水平四:独立探究中外共时性问题,用时间术语、分期方式等结合历史背
景历程和影响等内容论述自己对历史发展的认识。 (最高等级)
阅读材料,自拟一个题目,写一篇不 超过400字的小论文。
第四层次示例参考内容:按档次赋分,一类13-15分, 二类9-12分,三类8-11分,四类5-8分。 一类:题目体现了自己认识到了中西方发展的不同 史实运用恰当:至少运用各自2-3个史实 逻辑关系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 业强国,率先举办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产品以先进科技成果、 工业品为主,19世纪中后期,中国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 农经济仍占主导,手工业技术精湛但工业发展程度低,现代 化发展滞后,产品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伴随 工业革命开展,世界市场形成,中西文化交流增强,中国开 始学习西方,展品开始具有西方色彩。 认识:在工业文明冲击下,一方面中国开始了艰难的西学和近 代化历程,另一方面也保留浓厚的传统农耕社会特色。如何实 现近代化迎头赶上,是传统且落后民族面对的重大课题。
二、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的培养路径初探 ——以工业革命为例
水平一:知道工业革命起止时间的不同表达方式,对照历史地图,准确说 出开展工业革命国家的地理位置。(最低等级)
水平二: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并说明各阶段特征;以 空间为基础,分析英国首先开展工业革命的原因。
1、以时间为依据,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程
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 析的观念。
2、内涵分解 a.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b.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 方式叙述过去。 c.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 象之间的相互关联。 d.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 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 e.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 件下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