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推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完整版)《赤壁之战》课文讲解ppt课件

(交情,形作名)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偏僻地居住 ,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 (使……浮)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意动,以……为乐) ( 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 从语)水、陆两路)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2020/8/9
6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 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 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 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 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 (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枭(xiāo)雄
与操有隙 (xì) 恶(wù)其能
长(zhǎng)史 芟夷(shān yí)
强弩(qiáng nǔ ) 鲁缟(gǎo )
必蹶(jué)上将军 旌麾(jīng huī)
奄(yǎn)有
更(gēng)衣
番(pó)阳
刀斫(zhuó)
以实校(jiào)之 难卒(cù)合
邂逅(xièhòu) 燥荻(dí)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3、为: 今为君计
(替,介词)
为操后患 (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 (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代词,这件事)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我,自己)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偏僻地居住 ,形作动
10.操悉浮以沿江 (使……浮)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意动,以……为乐) ( 向南)(名作状语)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表面上;实际上)(名词作状( 从语)水、陆两路)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名作状)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2020/8/9
6
文题背景
东汉末年,朝政紊乱,宦官和外戚斗争激烈, 人民痛苦加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 —黄巾起义。各地军阀乘势而起,扩大了自己的 军事实力,争夺地盘,形成大分裂的局面。 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东汉末年汉皇朝衰落,各 地军阀混战的时候。 赤壁战后,曹操“引军北还”;刘备乘机就近 占了荆州(现在湖南湖北一带),后来又攻取四 川;孙权人盘踞长江下游,这样就形成了魏 (曹)、蜀(刘)、吴(孙)三国鼎立的局面。
枭(xiāo)雄
与操有隙 (xì) 恶(wù)其能
长(zhǎng)史 芟夷(shān yí)
强弩(qiáng nǔ ) 鲁缟(gǎo )
必蹶(jué)上将军 旌麾(jīng huī)
奄(yǎn)有
更(gēng)衣
番(pó)阳
刀斫(zhuó)
以实校(jiào)之 难卒(cù)合
邂逅(xièhòu) 燥荻(dí)
宜别图之,以济大事 (目的连词,来) 余船以次俱进 (按照)
3、为: 今为君计
(替,介词)
为操后患 (是,动词) 安能复为之下 (处在,动词)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被)
4、其: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代词,这件事)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那) 其若是,孰能御之 (如果)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我,自己)
赤壁之战- 课件

赤壁之战收获与影响
联军胜利
联军成功击败曹操,扭转了战局,巩固了蜀汉与东吴的地位,为分割曹魏势力奠定了基础。
火攻战术
赤壁之战展示了火攻战术的力量,成为后世军事家借鉴和应用的典范。
文化影响
赤壁之战的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文艺作品中。
赤壁之战后续
蜀汉衰落
赤壁之战后,蜀汉逐渐衰落,不久后被曹魏攻灭。
赤壁之战-ppt ppt课件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是三国时期蜀汉 和东吴联军对抗曹魏的重要战役。
赤壁之战简介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由蜀汉和东吴联军联合抗击曹魏而发 生。这场战役以火攻战术为特点,是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之作。
赤壁之战背景
1 政治背景
三国时期,曹魏、蜀汉和东吴三足鼎立,各自争夺统一天下的机会。
东风吹袭
东吴联军利用东风,在战役前 夜放火烧曹操军船,造成巨大 损失,使曹操大军士气低落。
赤壁之战经过
1
火攻计策
刘备和孙权联军采用火攻计策,引诱曹操大军进入范围,再放飞火箭,曹操大军 船在火海中燃烧。
2
鹿角阵
赵云指挥蜀军采用鹿角阵,成功与曹操大军进行近身搏斗,迫使曹操展开新的战 术。
3
奇袭曹营
陆逊带领东吴水军奇袭曹操大营,曹操被迫退兵。联军趁机追击,取得了决定性 的胜利。
东吴发展
东吴在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其在江东地区的统治 地位,成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势力。
结论与总结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经典战役,通过巧妙的计策和英勇的战斗取得 了胜利,不仅改变了时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地理背景
赤壁位于长江中游,自古就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位。
《赤壁之战》PPT课件

Learning Is To Achieve A Certain Goal And Work Hard, Is A Process To Overcome Various Difficulties For A Goal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曹操
(155~220)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 并助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 推荐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 肃坚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 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 又击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 姿焕发,擅长音律、政治、军事、 文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 他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谋天下,不 幸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 年36岁。
课文几次提到东南风?说说火 攻与东南风的关系。
东南风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如 无风火攻就不能实施;如风不急,船就 行不快,火攻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 失败;如果没有风,火船就不能很快地 冲进曹操的船队;如果没风,火就蹿不 上岸,岸上的曹营就不会起火。
周瑜是怎样实施火攻计划的? 结果怎样?
1. 黄盖写信、诈降。 2. 选刮东南风的一天。 3. 装满火硝、硫磺的船接近曹营,点火,冲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 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 不防备。
从这些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 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课外延伸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曹操
(155~220)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 并助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 推荐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 肃坚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 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 又击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 姿焕发,擅长音律、政治、军事、 文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 他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谋天下,不 幸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 年36岁。
课文几次提到东南风?说说火 攻与东南风的关系。
东南风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如 无风火攻就不能实施;如风不急,船就 行不快,火攻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 失败;如果没有风,火船就不能很快地 冲进曹操的船队;如果没风,火就蹿不 上岸,岸上的曹营就不会起火。
周瑜是怎样实施火攻计划的? 结果怎样?
1. 黄盖写信、诈降。 2. 选刮东南风的一天。 3. 装满火硝、硫磺的船接近曹营,点火,冲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 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很是高兴,毫 不防备。
从这些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 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课外延伸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赤壁之战ppt课件小学

曹操的失败也宣告了他统一全国 的计划失败,为三国鼎立的局面
奠定了基础。
孙权和刘备的胜利
孙权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取得 了胜利,成功阻止了曹操的进 攻。
孙权和刘备通过精心的战术安 排和英勇的战斗表现,展现了 他们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胜利也为孙权和刘备的发展壮 大提供了契机,进一步巩固了 他们在江东和荆州的势力。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他的英勇善战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 要贡献。
卓越指挥
周瑜善于运用战术和策略,能够在战 斗中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地指 挥军队取得胜利。
诸葛亮的智谋策略
智谋高超
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智谋作用,他提出的火攻计策 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水军。
策略运用
诸葛亮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和计谋,能够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和胜利。
曹操的雄心壮志对历史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赤壁之战的失败标志 着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受阻,为 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
。
05
赤壁之战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地位和影响
确立三国鼎立局面
01
赤壁之战后,曹操势力南下受阻,孙权和刘备趁机扩大地盘,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促进民族融合
02
战争促进了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的
进程。
丰富了中国古代战争文化
03
赤壁之战以其独特的战略战术和英雄传奇,成为中国古代战争
文化的代表之一。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1 2 3
重视团队合作
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展现了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启示现代社会应加强合作与协作 。
创新思维与应变能力
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火攻策略,成功击败曹操 水军,表明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在解决问题中的 关键作用。
《赤壁之战》9张ppt

• (1)结合注释与工具书,能准确理解掌 握文段重点词语,翻译重点语句。 • (2)找出结合文中的几次对话,理清文 章思路 • (3)深入分析文本,分析主要人物身上 所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并用准确精炼的词 语概括
字音检测
文学常识:
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 的____,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 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__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__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 定名为“资治通鉴”。
课文结构: 鲁肃献计说孙权 鲁肃说刘备联吴抗曹 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东吴主降主战两派说孙权 (张昭 鲁肃 ) 周瑜一说孙权 周瑜二说孙权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曹军压境,鲁肃 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在鲁肃、周瑜的劝说 下孙权坚定了联刘抗 曹的决心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1、从战争过程,来讲本篇文章可以以省略号 为界限主要写了__和__两部分,详写了 __,略写了__。 2、从作战前的决策方面更来看,文章在描写 人物决策时作者主要采取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全文以对话为主,主要写了七次对话即“七 说”。分别是:
合作学习
• 有何疑问? • • • • •
释疑答惑
1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2及说备使抚表众 3 恐为操所先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5行将为人所并 6 即共定交 7从吏卒 ,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思考: 鲁肃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内容,用准确的词语概括)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赤壁之战背景
• 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曾先后镇压青州 黄巾军,迎汉献帝居许昌,“挟天子以 令诸侯”,破袁术,杀吕布,灭袁绍, 黄河流域基本上被他统一了,下一步
字音检测
文学常识:
1、选自《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大 的____,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五代周 世宗显德六年1362年的历史。由__花了19年时间编成。 2、司马光,字__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3、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 定名为“资治通鉴”。
课文结构: 鲁肃献计说孙权 鲁肃说刘备联吴抗曹 诸葛亮说孙权联刘抗曹 东吴主降主战两派说孙权 (张昭 鲁肃 ) 周瑜一说孙权 周瑜二说孙权 赤壁之战的过程和结果
曹军压境,鲁肃 诸葛亮策动孙刘联盟
在鲁肃、周瑜的劝说 下孙权坚定了联刘抗 曹的决心
整体感知 把握大意
1、从战争过程,来讲本篇文章可以以省略号 为界限主要写了__和__两部分,详写了 __,略写了__。 2、从作战前的决策方面更来看,文章在描写 人物决策时作者主要采取了语言描写的方法。 全文以对话为主,主要写了七次对话即“七 说”。分别是:
合作学习
• 有何疑问? • • • • •
释疑答惑
1军中诸将 各有彼此 2及说备使抚表众 3 恐为操所先 4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5行将为人所并 6 即共定交 7从吏卒 ,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8 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思考: 鲁肃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 文章内容,用准确的词语概括)
赤壁之战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赤壁之战背景
• 在赤壁之战以前,曹操曾先后镇压青州 黄巾军,迎汉献帝居许昌,“挟天子以 令诸侯”,破袁术,杀吕布,灭袁绍, 黄河流域基本上被他统一了,下一步
赤壁之战ppt课件

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历 史的影响
赤壁之战后的政治格局 和军事态势
04
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战争对各方的影响
01
02
03
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 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 能性,开始逐渐失去主动 地位。
刘备
通过赤壁之战,刘备获得 了喘息的机会,逐渐壮大 起来,为建立蜀汉奠定了 基础。
孙权
赤壁之战中,孙权得以巩 固自身统治地位,为扩大 东吴疆域、实现其战略目 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曹操的家族背景和早 期经历
第一阶段:曹军进攻与孙刘联盟的抵抗
2. 孙刘联盟的形成 孙权、刘备的背景和势力范围
孙刘联盟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阶段:曹军进攻与孙刘联盟的抵抗
3. 曹军进攻和孙刘联盟的抵抗策略 曹军的战术和战略
孙刘联盟的抵抗策略和军事部署
第二阶段:曹军战船被烧毁与撤退
1. 曹军战船被烧毁的经过 曹军的战船储备和分布
刘备方
刘备的目的是利用赤壁之战来巩固 自己的地位,并寻求与孙权结盟的 机会。
孙权方
孙权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 ,同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 围。
战争的地理环境
赤壁位置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是一个重要的渡 口,也是南北交通的要冲。
地理环境的影响
赤壁周围的河流和湖泊对战争起到了 关键作用,对作战策略和部队调动产 生了重要影响。
孙刘联军。
刘备的战术
刘备采用了侧翼突袭的战术,试 图通过快速移动和集中优势兵力
打击曹军前锋部队。
战术实施
在战争中,曹军的战术实施较为 顺利,但刘备的战术也起到了关 键作用,通过快速反击和火攻等
方式击败了曹军的前锋部队。
03
战争的经过
赤壁之战课件.pptx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这一天,东南风…… 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 ……,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 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 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 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 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 在一起,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说火攻是个好主意是因为
,所以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 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赤 壁 之 战①
赤 壁 之 战①
本文改写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是 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成书于元末明 初,是由作家罗贯中 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 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的。小 说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和 魏、蜀、吴 三国形 成后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小说 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 结构宏大。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 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 船队。
赤壁之战课文ppt课件.ppt

2024/10/9
3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史书体例
编年体:以年代先后为序来记载历史的史书称 为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 史书。
纪传体:以记人为中心来记载史实的史书称为 纪传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 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有名的历史巨著。此外,著有 《司马文正公集》。
2024/10/9
2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 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由司马光等花 了19年的时间编成。编书 的目的“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 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 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
战船首尾相接的弱点,使黄盖前去诈降,大败曹军于乌林。
曹操率残部从华容逃回北方。孙刘联军取胜。
2024/10/9
10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课文分析
➢ 第1段,写东吴方面鲁肃分析当时的形势,为孙权献 策,并劝说刘备联吴抗曹——鲁肃献策
2024/10/9
1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 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初进士,宋 神宗时为翰林学士。他在政治上保守,极力反对王安石 变法,不成,一度离开朝廷。后退居洛阳15年,专力主 编《资治通鉴》。宋神宗去世后,哲宗继位,司马光被 召还朝,出任宰相。他大力的起用旧党,废除新法。当 政8个月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信内容
•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 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 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 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 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 即粮船也。”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封信有何玄机?
• 带士兵粮草投降,为船里装火药打埋 伏;
蹿( 蹿房越脊 )
窜(
逃窜 )
对朗读困难的句子做到正确断句。
• 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注 意反问句的语调)
• 是时/东风大作。 • 更兼/今夜/东南风/甚紧。 • 南船/且/休近寨。 • 韩当/急为(wèi)/脱去湿衣。 • 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
diɑo ( 调查 )
jiɑnɡ ( 降落 ) 降
xiɑnɡ ( 投降 )
3.区分下列各字,再组词。
瑜( 瑕不掩瑜 ) 愉( 愉快 ) 喻( 家喻户晓 )
弦( 眩( 炫(
弓弦 ) 晕眩 ) 炫耀 )
遗( 遗物 ) 遣( 调遣 )
渡( 度(
过渡 ) 温度 )
住( 居住 ) 驻( 驻扎 )
⒈小组内轮流读每一自然段,其他 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 么内容,可在每段旁边做批注。
• 1:实施计策,黄盖传书愿降;曹操中计,喜 接黄盖降书。 2:亲迎黄盖,曹操兴奋不已;火烧曹营,曹 操省悟已迟。 3:曹操叫苦连声,黄盖追寻曹操,中箭落水。 4:曹操登岸逃走。 5:数军合围,曹军伤亡惨重;赤壁鏖兵,周 瑜大获全胜。
环境描写
•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 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 翻波戏浪。”
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样的景色美吗? 曹操的心情如何?
场面描写
•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 烟焰障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 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 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 一派通红,漫天彻地。
三国人物
曹操,字孟德。是治世之能 臣,乱世之枭雄,堪称三国第一 人。初期时势力单薄,但是凭借 优异的谋略并且知人善任,挟天 子以令诸侯,因此灭袁绍、吕布、 袁术、刘表等军阀,一统中国北 方。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基础。他 还曾经出兵征服鲜卑、乌桓,平 定北方外患。208年任东汉宰相。
说话训练
用一段通顺的话说一说。
——火光照得满天通红,浓烟封 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是水,哪 里是岸。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 个个丢盔弃甲,烧死的、淹死的, 不计其数!
朗读第五自然段,说一说: • “火攻”计策的成功实施主要有
哪些关键的步骤?
• 2、初步学会抓住文章的前后联系,分
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
对此类文章的阅读兴趣,从而唤起课外阅
读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在阅读
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合作探究能
力。
自主学习
• 默读课文,想一想:在赤壁 之战中,拥有精兵强将的曹 操的神态前后发生了哪些变 化?请把这样的语句画下来。
火趁风威,风助火 势,( ),烟
焰障天。二十只 火船,撞入水寨。 曹寨中船只一时 ( );又被铁 环锁住,( )。
隔江炮响,四下 ( ),但见三 江面上,( ), ( ),( )。
拓展延伸
• 学完课文,你一定会被火烧赤 壁的战争场面吸引。请同学们 课后继续研读《三国演义》, 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80万(多)
3万(少)
北方(坐不惯船) 南方(习水性)
把船相连 练好兵士 以强击弱
谋划计策 主动出击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和了解 赤壁之战的生动场面,进一步培养学生对 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交流
• (1)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南 风?何足为怪?”
• (2)操大喜,遂与众将来到水寨中大船 上,观望黄盖船到。
• (3)操迎风大笑,自以为得志。 • (4)操笑曰:“黄盖来降,此天助我
也!” • (5)曹省悟,便问:“谁去止之?” • (6)操叫苦连声。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 2、帮助学生认识“幔、倘、聘、绛、 拈、卒、堕”;会写“巡、刃、倘、聘、 拈、韩、卒、舵、雌”;理解“巡哨、利 刃、天助我也、士卒、决雌雄、漫天彻地、 觑、拈、鏖、倘”等词语。
• 3、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理清文 章层次。
• 诗句采集:
助火势,船如箭发, 烟焰障天。二十只
魏吴争斗决雌雄, 火船,撞入水寨。
赤壁楼船一扫空。
曹寨中船只一时尽 着;又被铁环锁住,
烈火初张照云海, 无处逃避。隔江炮
周郎曾此破曹公。
响,四下火船齐到, 但见三江面上,火
逐风飞,一派通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漫天彻地。
填一填
魏吴争斗( ), 赤壁楼船( )。 烈火初张( ), ()曾此破( )。
场面描写
A着火的时间短还是长?(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B火光亮到什么程度? (一派通红)
C烟浓到什么程度? (浓烟封住了江面,分不出哪里 是谁,那里是岸。)
D曹军的士兵此时是什么样的? (曹军士兵哭喊声一片,个个丢盔弃甲,烧 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
1.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离弦[xiɑn xuɑn ]的箭 混[hǔn hùn]成一片
逃窜[cuān cuɑn]
无心应[ yīnɡ yìnɡ ]战
2.多音字组词。
shuɑi( 率领) 率
lǜ (百分率)
jiānɡ ( 将军 ) 将
jiɑnɡ ( 将领 )
tiɑo ( 调节 ) 调
提出问题
探讨交流
•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 风起,宜预提防。”
•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 东南风?何足为怪?”
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 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人物形象
•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 顾,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 这时曹操已经傲慢轻敌。)
• 从“火攻”计策的制定与实施, 你对周瑜和黄盖有怎样的印象?
分析人物形象
周瑜深谋远虑。 黄盖有勇有谋。
回味赤壁之战:
• 魏吴争斗决雌雄, • 赤壁楼船一扫空。 • 烈火初张照云海, • 周郎曾此破曹公。
积累•语片言段火采趁集风:威,风
曹操
(155~220)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 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推荐 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肃坚 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火攻 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又击 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姿焕 发,擅长音律、政治、軍事、文 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他 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謀天下,不幸 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年 36岁。
• 信中说杀江东名将,其实杀的是曹操 派来诈降的将领蔡和;
• 信中说周瑜看防得紧,无计脱身,只 在今晚二更。这样曹操不但不会起疑 心,而且这样为在离曹营二里点火创 造了条件,天黑不易被发现。
分析人物形象
• 从这封书信可以看出周瑜是怎 样的一个人?
(深谋远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