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例子整理
比较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作品
比较文学作品通常是对两个或多个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找出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这种比较旨在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甚至超越文学,了解文学作品如何反映生活和社会。
以下是一些比较文学作品的例子:
1. 比较《红楼梦》和《西游记》:这两本中国古典小说都是非常受欢迎的,并且在文化传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两本小说都涉及到玄幻和寓言元素,但《红楼梦》更注重人物描写和情感细节,而《西游记》更侧重于冒险和神话元素。
2. 比较《百年孤独》和《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两本拉丁美洲文学代表作都带有强烈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但《百年孤独》更为独特和个性化,让人感受到作者马尔克斯对家族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情描写;而《人类群星闪耀时》更注重社会对个人的影响和人性的复杂性。
3. 比较《哈利波特》和《指环王》:这两本奇幻小说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影响力。
但《哈利波特》更注重角色的成长和情感发展,以及对内心和人性的深刻洞察;而《指环王》更强调冒险和哲学意义,以及关于命运、信仰和英雄主义的大众价值观。
无论是哪种比较,都需要深刻理解文本内在的意义和价值,而不仅仅是表面的情节和描述。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读者更系统地掌握文学知识,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的本质。
比较文学 例子共23页

•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卢梭
比较文学跨民族研究的例子

比较文学跨民族研究的例子
近年来,比较文学跨民族研究的案例越来越多,其中一些值得一
提的例子包括:
1.《鲁迅与印度》这本书探讨了鲁迅与印度文明之间的联系。
作
者采用了多元视角,从文学、哲学、宗教等角度探讨了鲁迅与印度文
化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该书不仅为我们认识鲁迅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跨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
2.《东欧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的比较》这篇文章主要比较了
东欧现代主义诗人的诗歌和中国诗人的诗歌之间的异同。
作者通过对
诗歌形式、语言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两种文学风格
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该文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
交流和互动。
3.《东南亚华文小说的文化传承及其对比分析》这篇论文主要从
文学导向的角度,探讨了东南亚华文小说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作者通
过小说主体、题材、故事情节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揭示了东南亚华文
小说的文化特征和文学价值。
该论文的研究对我们认识东南亚地区华
文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案例都充分展现了比较文学跨民族研究的价值和前景,为我
们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例子(一)

比较文学平行研究例子(一)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是指对不同文化和时空背景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本文将列举一些例子,并进行详细讲解。
例子一: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神话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两种文化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也存在一些平行之处。
例如,“大禹治水”与“挑战巨人泰坦”的故事类似,都表现了英雄角色的勇气和智慧。
此外,“麒麟”与“狮身人面像”、“飞龙”与“翼展鹰”等形象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例子二:《红楼梦》与《荷马史诗》《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而《荷马史诗》则是古希腊史诗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两部作品的文化背景和题材有着显著的不同,但它们也有相似之处。
例如,都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世俗的虚伪;都展现了家族和社会的冲突;都通过描绘人物的性格和经历,呈现人生的苦痛和无奈。
例子三:美国南方文学与印度文学美国南方文学和印度文学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风格。
但是,它们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例如,都有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都强调家庭和传统价值观;都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此外,美国南方文学和印度文学也都达到了文学的高峰,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结论以上三个例子表明,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可以揭示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为人们了解不同文化和民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同时,它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方法比较文学平行研究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对比法:通过对比两种不同文学作品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发现共同之处和文化间的交流。
•类比法:通过类比不同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发现相似或相通的文化因素。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比较多个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归纳出其中的共性和特点。
•分类法:通过将不同文学作品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发现不同文化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意义比较文学平行研究有着广泛的意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降低文化隔阂和误解。
美学价值关系的比较文学例子

美学价值关系的比较文学例子
文学是审美的,每一部文学,全部含有它独特的美和价值,大家不停在文学中发觉美,欣赏美,发明美,在源源不停的创作中,逐步产生美的差异,文学批评和美学鉴赏逐步使文学有了比较的差异,比较文学包括的范围之广,《美学散步》中绘画、音乐、建筑艺术书法等的美学思想、中西艺术的对比,显然表现出了比较文学的影子。
《美学散步》一书,从比较文学的角度看,其经过对中西方美学的思想起源和发展历程作了细致的解释分析,其不但在本国的历史发展中相互影响,也把这种文学影响力扩大到中西相互之间的鉴赏,进行比较。
比较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定义讨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无疑为其发展和研究奠定了主要基础,比较文学之因此能够成为一门学科,便是因其含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的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和方法。
文学间的比较就像人和人之间的比较,是不受限制的,任何两个人全部可拿来对比,于是就有了汉人、藏人;黑人、白人、黄人;英国人,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外国人...一样的道理,文学也能够不受限制的进行研究比较,能够跨文化,跨民族,也能够跨语言,跨学科,甚至是跨文明的。
全部文学全部是时代生产实践的产物,和实际生活相联络,其文学和文学间以实践作为媒介,相互间又有联络、比较,它们之因此有联络,是因为任何文学类别,全部能够用各自独特的个
性表现同一专题思想,比如,表现大家的痛苦,能够经过文章,影视,也能够经过音乐,美术等的形式来表现,说明了在一定专题上,即便是跨领域,文学形式也是有共同联络的。
以下,我将利用《美学散步》的美学比较影响和例子,从比较文学中渗透着的审美批评内涵、其差异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该差异性形成的传输和影响三个方面来展开叙述。
比较文学的同源性例子

比较文学的同源性例子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后羿是中国神话的英雄。
选择这两个神话为比较对象,是因为他们有许多类似点: (1)赫拉克勒斯本被许诺为王,由于宙斯之妻天后赫拉的阻挠而告吹;后羿有帝王名号,“后”字就是帝王之义。
(2)赫拉克勒斯是希腊最高神宙斯与人间女子亚米妮所生,故是神子;后羿是最高神帝俊从天上派下来为民除害的,有神的身份。
(3)他们两人都是神箭手。
(4)他们两人都完成许多艰巨的苦差或功绩,两人在世间都以悲剧告终。
然而,在这些类似之处上,仍有根本性的相异。
我们可通过两个神话的互相阐发,在文化上探讨异同。
在神话学上,人类学研究及心理学研究最有影响,我们可以依照这种途径进行比较研究。
赫拉克勒斯神话的人类学解释:在《希腊神话》一书中,把赫拉克勒斯看作是月亮女神化身的女族神的配偶,那就是圣王。
因此从人类神话学的角度观点来看,是一个圣王神话。
赫拉克勒斯神话以其一生为经纬,可以分为四部分,即诞生、十二苦差、死亡和重生。
差不多所有的神话情节都可以归结到祭礼上。
这些神话情节所要表现的母题,就是祭礼上的竞争和苦差,圣王与女族神的婚礼,以及与圣王这一角色相连的诸事。
这个神话除了以圣王神话为重心外,赎罪母题深深植于神话基础上。
赫拉克勒斯的出生、角斗、杀狮、与五i十女同宿、十二件苦差、白焚而死,这些情节或多或少与圣王的神话传说与祭礼仪式相符合。
而因杀死伊斐达斯向奥华妮赎罪、白焚再生,又是一种清洗罪孽的过程,凸现赎罪母题。
后羿神话的人类学解释:从人类神话学的观点来看,把后羿神话看作圣王神话似乎也属可行。
后羿为神箭手必射杀多种恶兽,那是圣王祭礼行为,与赫拉克勒斯所行相同;后羿之妻为嫦娥,是月神,与女族神为月神化身之说相符。
后羿与赫拉克勒斯都曾以箭射日,在圣王祭礼的观点.上,我们不妨认为逢蒙之杀后羿,是圣王的后继者将前任圣王杀死。
如果我们细察两个神话的相异之处,可从较为具体的文化现象来解释后羿神话,而同时保有神话是祭礼的语言层次,而表现着人类基本需求的基本理论。
比较文学 例子共23页文档

谢谢!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比较文学 例子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Hale Waihona Puke 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比较文学开放性的具体案例

比较文学开放性的具体案例
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典型案例,文章中不仅探讨了中西诗的情趣集中在表现人伦、自然、宗教和哲学三种普遍的题材,而且运用了对比、解析、推论、评价等具体方法来发掘这三方面的异同以及产生异同的原因。
从人伦的角度上,谈及为何西方诗的题材以恋爱为中心,而中国诗则是以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与爱情占同等位置。
以及在自然方面,“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作者最后从哲学、宗教和民族性等的差异性来解释原因,并且用丰富的例子来佐证,使文章饱满而不单薄,有深度而不肤浅。
这里也可以体现出,平行研究的方法是哲学的、审美的、批评的。
平行研究中的可比性和文学性作者认为,“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昧的研究。
笔者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理上就有许多的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诗歌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在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必定有异同点,具有可比性,该案例对中西诗在情趣上的异同作出了深入的比较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二讲译介学二、译介学的研究对象(一)、文学变异现象研究对“归化”、“异化”、“误译”、“过滤”等翻译现象的研究。
原因:语言不只是字、词、句问题,更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文化模式问题。
1、误译、误读、误释现象研究Surprised,Desert turmoil,Sea sun。
惊奇,沙漠的混乱,大海的太阳。
李白:惊沙乱海日2、文化信息的减损、增值Walk to the place where the water has its source;and,seated,await the birth of the cloud。
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3、归化、异化现象林纾译哈葛德小说23部,中有16部加上“史”、“传”、“录”、“志”、“记”为书名。
Joan Haste 《迦茵小传》She 《三千年艳尸记》Black Heart and White Heart,and Other Stories 《蛮荒志异》林纾有意用中国传统诗文的词汇译外国小说。
The World Desire 《金梭神女再生缘》王子——太子东宫卫士——羽林蛇冠——龙冠埃及宫殿——藻井、铜鼎、觞(二)翻译文学研究把翻译文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学现象进行研究。
把翻译文学作为国别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三)翻译文学史研究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文学史:描述翻译事件,记述翻译家活动,梳理翻译思想、理论等。
比较意义上的翻译文学史: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
文学交流史:翻译文学是国别文学、民族文学与其他语种文学间进行交流的载体。
文学关系史:翻译文学是一国文学与他国文学产生联系的媒介。
文学影响史:翻译文学是一国文学在他国的传播、影响、变形和接受。
三、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一)翻译观念转变原来: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内容转换为另一种语言形式的内容,注重形式忠实。
后来:以一种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内涵转换为另一种文化形式,注重文化内涵的准确转达,甚至于以本土文化视角重释。
(二)翻译重心转移原来:字面翻译,注重翻译过程。
后来:文化翻译,注重翻译结果。
?译入语的语言、文学、文化环境给翻译造成了什么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带有某一民族文化的积淀,翻译是对他种语言的理解和阐释,是一种文化现象。
1、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李逵负荆》译文对比原文:可正是清明时候J•I•Crump(克伦普):But this is the time of Ch’ing-ming.James Liu(刘若愚):It is jistThe time of the Clear and Bright Festival.2、陶渊明《责子》阿舒已二八:A-shu is eighteen.懒惰故无匹:For laziness there is none like him.阿宣行志学:A-hsuan does his best,而不爱文术:But really loathes the Fine Arts.周煦良译A·E·霍思曼《希罗普郡少年》Loveliest of trees,the cherry now, Is hung with bloom along the bough, And stands about the woodland ride Wearing white for Eastertide. 樱桃树树中最娇,日来正花压枝条,林地内驰道夹立,佳节近素衣似雪。
美国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将李白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翻译为“Drawing sword,cut into water, water again flows.Raise up,quench sorrow, sorrow again sorrow”。
请结合此例及类似现象简述你对“误译”(“误读”)的认识。
问题:诗翻译有误的地方在哪里?第二章第三讲形象学注视者研究“异国形象”是注视者借助“他者”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过程。
注视者在建构“他者”形象时受到注视者与“他者”相遇的先见、身份、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构成了注视者构建“他者”形象的基础,决定着“他者”形象的生成方式和呈现形态。
老舍笔下的英国人形象变化形象学的研究对象“形象”不是通常所谓物质世界或艺术世界的“形象”,实指人们对异国的印象、感受和认识。
有称“对异国的描述/塑造”、“对异国的想像/幻想”、“对异国的认识/看法”、“对异国的话语/表述”等等。
“异国形象”以具体的人民、事物、环境、事件、风尚等形式存在,也以抽象的、概括的形式存在。
比如异国人的形象、异国人的肖像、异国地理环境、异国习俗等。
“异国形象”是客观的、具体的描述与主观的、抽象的看法的结合体。
巴黎形象研究示例1、“走一百步路到卢森堡花园里,坐在音乐亭下去看那微带着死叶的枯林中的雪景,可多么有趣。
那般写生画家必不肯失了这样一个机会,一定是瑟缩在油布伞下,凌着寒威调他们的顔色。
有幽情的巴黎太太们一定也戴着毛冠,披着大毛外套,携着毛绒手筒,娉娉婷婷地在那不曾被雪盖尽的青草径上徘徊,我只替她们那双露在裙外尺许长,仍旧只穿一层隐约露出白肌的薄丝袜子的脚叫屈,何以通身都保护严密,只这一双脚——照例不穿长靿靴,再冷还是穿一双露出脚背的浅帮漆皮鞋的脚,独让它去受寒呢?”李劼人的巴黎书写不仅透露了巴黎冬景之美和巴黎人之浪漫,而且反映了李劼人与相异的文化接触时困惑、爱怜的内心状态。
2、“整个的巴黎就象是一床野鸭绒的垫褥,衬得你通体舒泰,硬骨头都给薰酥了的”;“香草在你的脚下,春风在你的脸上,微笑在你的周遭。
不拘束你,不责备你,不督饬你,不窘你,不恼你,不揉你。
它搂着你,可不缚住你:是一条温存的臂膀”;“巴黎的好处就在处处近人情;爱慕的自由是永远容许的。
你见谁爱慕谁想接近谁,决不是犯罪”。
徐志摩流连于赛因河的柔波和罗浮宫的倩影,醉心于“肉艳的巴黎”和“九小时的萍水缘”。
3、“整个儿巴黎是一座艺术城。
从前人说‘六朝’卖菜佣都有烟水气,巴黎人谁身上大概都长着一两根雅骨吧。
你瞧公园里,大街上,有的是喷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处处是,展览会常常开;他们几乎像呼吸空气一样呼吸着艺术气,自然而然就雅起来了。
”朱自清更看重巴黎的艺术氛围。
与李劼人相比,后去巴黎的徐志摩、朱自清,极尽巴黎之美丽、自由与浪漫。
巴黎,在“五四”时代,是令人艳羡的“花都”。
4、巴黎是“患了歇斯底里的美丽的妓女”,“淫荡的/淫荡的/妖艳的姑娘”,“解散了绯红的衣裤/赤裸着一片鲜美的肉/任性的淫荡……”在1930年代社会政治意识的支配下,艾青诗歌中的巴黎变得丑陋、腐朽。
第三章平行研究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针对这首诗华罗庚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
针对这种质疑,论者又找出几首类似的诗,:高适《别董大》,白居易《村雪夜坐》“南窗背灯坐,风霰暗纷纷。
寂寞深村夜,残雁雪中闻”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我在我神经上飞跑,我在我脊髓上飞跑,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天狗》现代天文学、现代物理学、现代医学的知识转化为诗的意象,传播科学原理:宇宙间的事物都具有光和热,能和力,这是万事万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你去,去寻那与我的振动数相同的人;你去!去寻那与我的燃烧点相等的人。
《序诗》黑沈沈的海湾,停泊着的轮船,进行着的轮船,数不尽的轮船,/一枝枝的烟筒都开着了朵黑色的牡丹呀!/哦哦,二十世纪的名花!/近代文明的严母呀!《笔立山头展望》哦哦,摩托车前的明灯!你二十世纪底亚坡罗!你也改乘了摩托车吗?我想做个你的助手,你肯同意吗?《日出》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意象,讴歌了机械科学成果摩托车和电气科学成果车灯,表现了对现代文明的无限向往之情。
空中的太阳,胸中的灯亮,同是一座公司底电灯一样:太阳万烛光,我是五烛光,烛光虽有多少,亮时同时亮。
(《心灯》)太阳之光、心中之光与电灯之光同样灿烂,“亮时同时亮”的电灯属性被凸现出来。
这是对电气科学成果电灯的礼赞。
太阳游历了地球东半,又要去游历地球西半,地球上的天工人美怕全盘都已被你看完!否,否,不然!是地球在自转,公转,就好象一个跳着的女郎将就你看。
(《金字塔》)描述天文现象,传播地球自转、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科学原理。
天文现象、科学原理与文学想象沟通,天文学知识拓宽了艺术想象的空间。
《凤凰涅槃》之思宇宙呀,宇宙,你为什么存在?你自从哪儿来?你坐在哪儿在?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那拥抱着你的空间他从哪儿来?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他从哪儿来?你的当中为什么又有生命存在?你到底还是个有生命的交流?你到底还是个无生命的机械?《凤凰涅槃》:一与一切严家炎:“一”是泛神论哲学中单一的本体;“一切”是泛神论哲学中的宇宙万物;“一切的一”即指表现为万物的本体;“一的一切”即指由本体演化的万物。
我的观点:“一切的一”、“一的一切”实际上是与现代自然科学的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郭沫若认为周秦之际的末年,大部分的学者都带有几分自然科学家的色彩,而其中以惠施尤为杰出。
“大体上惠施的理解,有些和近代的微分、积分、量子、电子、天文年、地质年等那样的观念相近”。
惠施继承着老聃的“大一”的思想似乎把它扩展到了无神,他是把本体来代替了天的。
但他的思想比老聃更进了一步是提出了“小一”来。
这个观念颇如今之原子电子,他是说万物有其“大一”的本体,而万物之实现是由“小一”所积成的。
无论由“大一”言或由“小一”言,天地万物都是一体。
故尔他能够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
时间空间都不是绝对的,故尔他能够说“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
电视片《追寻永乐大钟》介绍北京觉生寺(大钟寺)的大钟,就其铸造、铸字、音响、悬挂等方面凝聚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娓娓道来,讲的是技术层面的事,字里行间则充满艺术品评的韵味和对历史的追思。
第三章第二讲主题学一、主题研究与主题学1、主题研究主题研究是探讨某一作品或某一人物所体现的思想内涵。
2、主题学主题学研究是探讨跨时代、跨民族的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的不同处理。
老子形象研究示例探讨老子的性格、思想,揭示老子所体现的思想内涵,探讨作品的主题。
探讨老子形象的演变轨迹,老子被赋予的不同个性、寓意,揭示作家的风格、成就,各自的特点,产生差异的原因,相互的交往、影响。
中德文学作品中的老子形象1919年克拉朋德《老子》:以老子降生为题材,流露出对人类自强不息的生命力的颂扬,对中国道家以清静无为、返朴归真为重要特征的理想化王国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