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比较文学_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

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例:元杂剧《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

比较文学期末考试提纲1、流传学: 流传学也称誉舆学,是传统的影响研究模式之一,也是比较文学实践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基本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者的“他者“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2、渊源学:指以文学接受者为出发点,去探寻放送者的影响,也就是在比较文学视野中,揭示某一文学现象或作家的主题、题材、人物、情节、风格、语言等的外来因素,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性追溯和研究。

3、形象学中的套话:某个民族长时间反复使用、用来概括他国或她国人形象的约定俗成的词语,是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对他者形象的一种象征性表述,是一种文化的概括缩影。

4、形象学:一国文学对异国形象的塑造或描述。

它的特点包括一,此种异国形象,不只是作家个人的创造,更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言说,是一种“社会集体想象物”;二,“形象”具有虚构性,它不追求真实客观,往往是一种夸饰、曲解、想象。

三,“形象”具有幻象性,“它将文学形象主要视为一个幻影、一种意识形态、一个乌托邦的迹象。

”7、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思想及其相关因素在不同民族或国家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或被处理方式并进一步辨析阐发之所以产生不同点的那些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8、题材研究:对某一题材、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传演变的历史的研究,这是德法学者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具体又可分为相同或相似题材的比较研究和同一或相似人物的比较研究。

9、比较诗学:比较诗学指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理论的比较研究。

在不同历史传统,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各民族的文学理论,无论是概念、原则、还是思路、方法等都各不相同。

但是,人心、文心的相通,又使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的东西。

研究它们的同和异,对于寻找人类文学的共同规律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10、媒介学: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他研究的重点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异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过去的。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 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填空1 比较文学作为一种学科的建立,有些事件值得一提,如: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的专著《比较文学》问世,188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第一份《比较文学杂志》1897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

1900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性文学会议把“各国文学的比较历史”列入议题。

同年,贝茨编定了《比较文学书目》2 第一个系统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是梵-第根,他的《比较文学论》3 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韦勒克列文雷马克韦斯坦因4 林纾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萌芽有特殊贡献。

5 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有影响研究平行阐发接受研究四种。

6 中国比较文学萌生于西晋时期,当时佛教界产生的一种“格义”研究法,是渊源7 1979年,钱钟书的《管锥篇》前四册问世,标志着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8响研究还可以从影响的放送、接受、传播途径三方面研究。

名词解释:•影响研究: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最基本、最主要的类型之一。

由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最早提出,是法国学派的基本特质。

它是一种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影响的超越国界存在说,影响的事实联系论;影响的历史意识论;影响即对创作活动的理解论。

它的研究步骤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影响存在的提出;材料的搜求和考订;假设的证明;影响的深入研究。

影响研究一直受到各方面的挑战,但是其贡献和作用是巨大的。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继影响研究之后出现的另一种比较文学研究类型,是比较文学学者新开拓的一个领域。

是美国学派基于对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批评而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将“相似”、“类似”、“卓然可比”,但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两个民族(或几个民族)文学,两个(或多个)不同民族的作家,两部(或多部)属于不同民族文学的作品加以比较,研究其异同,并导出有益结论。

它提出了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和文学类型、文学史上的时期、潮流、运动的比较、作家、作品的比较。

平行研究是注重文学性的一种研究。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讲:1、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

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

真正最早使Comparative Literature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1886年,他以此为书名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专著。

2、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3、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和跨文明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4、比较文学的学派:★①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实证主义色彩、寻找和证实两种或多种文学中存在的事实联系、精细和准确的考证。

主要研究为影响研究。

②美国学派:倡导“平行研究”(Parallel Study)与“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 Study),将没有实际接触和影响的两国或多国文学、文学与其他学科或艺术门类加以比较研究。

美国学派的出现,拓宽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给比较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出现了新的生机。

但他们对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一下子拓展得过宽,使学科身份很难定位。

③中国学派:1840年鸦片战争后黄遵宪、梁启超、严复、林纾、苏曼殊、王国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吴宓、陈寅恪、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范存忠、许地山重要年份书籍:从30年代末期开始,较少注意比较文学这样一种纯学术的学科1970年初英文刊物《淡江评论》1978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国内第一个开办比较文学讲座1979年钱钟书《管锥编》出版1981年,北京大学成立比较文学研究会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第二讲:影响研究1、影响研究:影响研究就是要用充分的可靠的材料来阐明各民族文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实,探讨其中的规律,获取文学交流中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 期末必背干货

比较文学笔记知识点 期末必背干货

1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一种世界性的胸怀和国际化的视野,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它将各种具有跨越意义的文学现象之间的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依据,以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变异研究为基本方法,倡导建立一种全球性平等多元、相互包容的文学交流与比较的对话平台和机制,从而最终推动各民族文学及世界文学走向一条和谐共生的发展之路。

(名词解释可以自己整合)2法国学者(卡雷)提出的“比较文学是不比较的”这个口号。

3为什么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定义会走上自我设限的偏狭道路?第一个原因是当时学术界对比较文学学科合理性的强烈质疑和挑战。

第二个原因,是法国学者对比较文学学科科学性的理性反思与追寻。

第三个原因,是法国中心主义,或者说是法国文化沙文主义导致了法国学派的学科理论特征。

(第三个原因重点)4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韦勒克。

5《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一文。

在该文中雷马克言简意赅地提出了美国学派的基本定义:“比较文学研究超越一国范围的文学,并研究文学跟其它知识和信仰领域,诸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其它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简而言之,它把一国文学同另一国文学或几国文学进行比较,把文学和人类所表达的其它领域相比较。

”(判断跨学科雷马克)6实际的比较文学研究中美国学者也同样总是流露出的民族主义倾向和西方中心主义倾向。

7比较文学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学科理论阶段,即:一、欧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成形期;二、美洲阶段,比较文学的转型期;三、亚洲阶段,比较文学的拓展期。

8法国学派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布吕奈尔、基亚、卡雷。

9梵第根《比较文学论》(1931)一书在欧美比较文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10把比较文学分为实证性影响研究、类同性平行研究(含跨学科研究)、异质性变异研究三大研究领域。

11比较文学可比性:所谓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指在跨国家、跨学科和跨文明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与异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最基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题

判断题1、总体文学就就是比较文学。

( ╳ )错误。

总体文学虽然与比较文学有密切得联系,但比较文学不等同总体文学。

比较文学就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得不同文学之间得现象以及其间得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得联系。

而总体文学就是将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得角度去追溯文学得发生与演进,如从世界得角度来研究戏剧与小说得发展,以寻找规律性得现象。

2、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得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她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

( ╳ )错误。

这种说法将比较文学得“互识”与“互证”功能混淆了。

题中所说得就是比较文学得“互识”功能,而比较文学得“互证”功能就是指以不同得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得相同或不同得应与,以达到进一步得共识。

3、在具体得某部(篇)文学作品中,题旨可以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 )错误。

题旨就是题材中所蕴含得旨意。

在一部作品中,它就是局部得、有限得、相对稳定得,不象主题那样覆盖全局,也不象主题那样随着作者得意愿而千变万化。

4、“在远东国家中,迄今为止还没有按照类属对文学现象进行过系统得分类!”( ╳ ) 答:这种说法不够确切得。

在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成书得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已经对诗歌进行了风、雅、颂得分类,后来,班固、曹丕、陆机、挚虞等都进行过分类。

特别就是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以“功能”为标准,建立了三十四种文类得系统,同时,她在这个系统之外,创造性得提出了“体性”得新得研究层面。

因此上述说法就是不确切得。

5、哲学思想可以离开文学而存在,文学却不可能完全离开哲学思想而独立。

( ∨ ) 这种说法就是正确得。

文学家就是人,就是思考着得人,她必然受到某一时代得哲学思想得影响,她也必然对遭遇得一切进行思考。

好得作品必然在某些方面包含着深刻得哲学思考。

6.比较文学研究得价值在于不同文化体系之间文化得互识、互证、互补。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比较文学 期末整理

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

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渊源学:渊源学又称为源流学,属于影响研究的范畴。

从接受者的角度,即从作为“终点”的接受者出发,往往是在起点不明确或不清楚之时,由终点出发去探求作为“出发点”的放送者,细密地考察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所曾吸取和改造的外来因素,揭示出接收者和放送者之间的某种因果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影响研究的方法,是一种对跨国影响渊源的实证和研究。

在西方被普遍使用,且成就很大。

例: 孙悟空、十四行诗、西来东去的“志怪”和“加帆车”。

影响研究:影响是指一国文学在另一国文学中的传播,接收并产生某种结果(积极或消极)朗松《试论影响的概念》中关于“影响”的定义:真正的影响是当一国文学的突变无法用该国以往的文学传统和各个作家的独创性来加以解释时,在该国文学中所呈现的情状。

(北大资料版)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最早的研究方法。

它奠定了比较文学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与研究的基础,主要采用历时性的考证法考察国际文学之间文学交流中的事实。

在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要发现文学联系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分析这些联系,并将分析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以便得出更为普遍的具有文化意义的结论。

它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民族文学,包括作品、作家、文学思潮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作为研究的中心。

它是法国学派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它以实证主义的方法,作为主要的研究手段,探究文学现象之间事实上的联系。

(ppt版)影响研究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例:元杂剧《赵氏孤儿》与伏尔泰的《中国孤儿》、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美国意象派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拜伦在中国、村上春树在中国、西方“现代派”文学与中国新时期文学。

文类学:文类学就是研究文学的种类和类型,也就是研究文学的题材,它可以研究没有事实联系的同一题材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发展过程及其共同规律和特点,也可以研究某些文学类型,产生于一个民族文学之中,又流传到其他民族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变化发展过程。

它以跨越性的宏阔视野研究如何按照文学本身的特点来对文学进行分类,研究各种文类的特征及其在发展中的相互影响与演变。

文类是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文类学(Genology)是专门针对文学的类别及其风格、体式与形制等进行的研究。

而在比较文学范畴内,文学类型学则是针对时空不一的文学现象在诗学品格上的类似、遥契、相近和相合进行的研究。

文类学是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文类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一是文学的分类研究;二是文学体裁研究;三是文类理论批评;四是文类实用批评;五是文学风格的研究。

套话:美国学者瓦尔特·利普曼在《公众舆论》分析套话是“是我们头脑中存在的形象”在形象学中,套话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时间内反复使用、用来描写异国或异国人的约定俗成的词组。

也由学者译为“滞定型”,或把套话描述为“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先入之见”。

“套话”也是自我关于“他者”的社会集体想象物,是他者形象在文本中的最小单位,是在民族心理定势推动下一种不由分说的表述,标志着对“他者”的凝固看法。

套话,又称惯用语,是不同民族文学中经常出现的习惯性的称谓、表述等等。

如西方文学中的“伊甸园”、“禁果”、“方舟”,中国文学中的“江郎才尽”、“穷而后工”等等。

套语背后往往凝聚着特定的文化意蕴和深刻的文化背景与历史根源,套语往往还与一个民族对另一民族的陈见、偏见甚至误识有关,它是形象学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概括而言,套话的语言特征有(1)高度浓缩性(2)意义的相对稳定性(3)套话的生命限度(4)套话的隐喻性大家好~我是华丽丽的分界线~~~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在世界文学的视域里,以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对各种文学关系进行的跨文化的文学研究。

其研究宗旨是揭示民族文学特色,寻求人类文学共同规律。

比较文学是跨语言、跨民族、跨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

在理论和方法上,比较文学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型学科。

什么是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是对于主题的比较研究,即研究主题跨文学之间的流变。

主题学探讨的是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作家对同一主题、题材、情节、人物典型的不同处理。

通过对同一题材、主题、母题、情节、人物、意象在不同民族的文学作品中的不同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流变的历时,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以及这种流变和处理的根源。

什么是形象:形象学其中所指涉的形象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文学形象,而是指各国文学中描写、塑造出来的“异国”形象,这种形象的产生与两个相关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关。

对这类形象的研究必须具备跨国界,超文化、超学科的研究视域。

在研究范围方面,形象学研究的是“异国形象”,形象则无此区别。

在研究对象方面,形象学中形象具有多文化、多样化等特点。

在研究重点方面,形象指的是思想内容、审美价值。

而形象学指的是形象后的社会关系。

脱胎于影响研究,是比较文学学科中的一个门类,研究某国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关注作家在作品中如何理解、描述、阐释作为他者的异国异族,但它并不要求从史实和现实统计资料出发,求证这些形象像还是不像,它拒绝将形象看成是对文本之外的异国异族现实的原样复制,而认为它只是一个幻想,一个虚影。

平行研究:平继影响研究之后又一种新型的研究方法,它的出现是对影响研究在理论上的突破,在实践上的发展。

行研究是将那些没有明确直接影响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现象进行类比或对比,研究其同异,以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理解,归纳文学的通则或模式,它是美国学派提倡的重要方法。

例:《阿Q与唐吉诃德》、《水浒》与《堂吉诃德》平行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宗教、心理学等之间的比较研究。

但这种比较不同于法国学派的外部研究,而始终以文学为中心。

平行研究打破了时间、空间、质量、强度方面的限制。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可比性的前提下进行比较研究。

二、简答题(需要举例)比较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栗子。

比较文学通过比较来更深刻地认识自身文学的特质和文化个性、审美心理。

比较是判别事物、认识自我的手段、方法。

乐黛云书p16开始,例子自己找:1、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以跨文化文学研究与跨学科文学研究为核心的比较文学在发展多元文化,展开不同文化的对话,环节文化霸权主义与文化割据主义的对立,促进文化多元共存等方面显然具有不同于过去的重要意义。

2、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比较文学就是帮助大家找到一条在对比中欣赏各种文学的路径,能够很好地区欣赏人类所创造的各种精神财富3、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理解自己4、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度娘)1.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文学的本质和文学发展的动因。

2.帮助我们更好地探讨文学规律,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

3.比较文学是从民族文学走向世界文学的通途和桥梁,是一种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立足民族,面向世界的新型文学研究。

影响的类型有哪几种?(我把每个影响的定义都打出来了,不知道是否需要)影响的类型主要由:正影响、反影响、负影响、回返影响、超越影响、虚假影响、单向影响、双向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

正影响:一个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都较为先进发达,其文化、文学有能力远播其他民族,并给予其影响;同时,它并未因自己的优势而拒绝接受和吸收其他国家在文化、文学方面的影响。

例:中国汉唐文化、文学;朝鲜、日本:文字、文论、留学生、木屐。

反影响:一国文学希望从反面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外国的影响作用,借批判外国文学,从反面支持本国文学的某种趋势与意图。

“打鬼借钟馗”如对《红与黑》的批判。

负影响:接受者以选择的态度,从影响者处吸取反传统的因素,以创作出与影响者完全不同倾向的新文学。

如鲁迅《摩罗诗力说》“恶魔诗体”,回返影响:一国文学中的某些因素为某个外国作家所接受,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回返到放送者国家的现象。

如:中国古代文学:意象——20世纪初英、美意象派诗人——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八事”——80年代意象派论争超越影响:某些作家作品在国外的影响,大大超出在本国范围内的影响。

如:英国的伏尼契:《牛虻》、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中国的寒山:生前太愚痴,不为今日悟。

今日如许贫,总是前生做。

今日又不修,来生还如故。

两岸各无船,渺渺难济渡。

”虚假影响:有意用虚假的异国题材内容,给自己的作品增加审美情趣。

如英国的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l“香格里拉”(Shangrila) 、《图兰朵——中国的公主》、荷兰的高罗佩:侦探小说《狄公案》、雪米丽-田雁宁和谭力单向影响: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影响,而没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

(相对的)如古希腊文学与罗马文学;希伯来文学与西方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与越南文学、朝鲜文学;印度佛教文学与斯里兰卡文学、缅甸文学双向影响: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

(绝对的)如:中日文学、中法文学、中德文学、中俄文学、中美文学、东西欧文学、东西方文学直接影响:一国文学影响到另一国文学,其间没有插入其他作家或作品等媒介者。

如:果戈里《狂人日记》(1834)、鲁迅《狂人日记》(1918)、艾青法国诗歌“我耽爱着你的欧罗巴啊:波德莱尔和兰波的欧罗巴。

” --《芦笛》间接影响:一国文学影响另一国文学,其间经过了其他作家或作品以各种方式作为媒介。

如:印度佛典文学-中国志怪小说;传奇小说-日本物语文学;古埃及《阿顿太阳神颂诗》-北非、西亚一带-希伯来圣经《旧约》中的“诗篇”大家好~我是华丽丽的分界线~~~文学与心理学关系:(纯度娘,一楼祭度娘,另外。

木有栗子啊!)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心理学美学逐步受到人的普通关注以来,各种心理学成果大量运用到文学研究中。

在文学中心理批评主要关注:作家创作时的心理历程;作家在作品中借人物形象表现的是什么心理。

心理批评的方法比较适合于分析小说和戏剧,特别是分析那些精神内涵比较丰富的作家作品,以及内心世界比较复杂的人物形象。

它是一种内在的批评,对于外在的社会学批评有很好的补充作用。

心理批评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第一,心理分析批评是一种深层的批评,它不是停留在作品表面内容上,而是在探索作家和人物的内心深层心灵世界,这一点有助于纠正那种肤浅的、皮相的或者只关注作品与世界生活的批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