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
七年级生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新人教版 教案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教学目标1.说出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生长的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媒体演示,来概括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及染色体的变化结果。
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过程。
2.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难点1.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三、教学方法启发法、多媒体演示。
四、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细胞分裂的多媒体录像。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多媒体录像。
(3)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
2.学生准备:篮球和乒乓球各一个,刻度尺一把。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
你们知道这描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吗?生物体为什么会由小长大呢?。
学生:这是生物的生长现象,它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讲授新课]教师: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奥秘。
请大家首先阅读全文并独立地对探究提纲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找出答案。
(大屏幕展示探究提纲)a.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学生:分小组针对探究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记录下有疑惑的问题。
教师:看学生基本预习完之后,与学生一起探讨。
你能试着边绘图边描述出细胞分裂的过程吗?学生:边绘图边介绍细胞分裂的过程。
教师:好极了!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如何?学生:染色体数目减半。
教师:理由呢?学生:细胞核由一个分为二个,所以,染色体数目也跟着分成两份。
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学生:染色体数目不变。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染色体数量的恒定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变了,不就成另一种生物了吗?教师:两个同学说的似乎都有道理,究竟谁说的对呢?下面请同学们一起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细胞分裂各期图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不同时期染色体变化情况。
生物人教版2024版七年级上册1.3.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学教案02

第一单元·第三章从细胞到生物体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教材分析《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人教版(2024)生物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本课主要内容旨在为学生理解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提供了基础,也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遗传学等知识打下基础。
它与细胞的其他章节如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等紧密联系,是学生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起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细胞分裂的概念和意义。
2.学生能够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3.学生能够识别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关键阶段和结构变化。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细胞分裂的图像,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归纳的方法,理解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分裂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2.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2.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及其生物学意义。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清晰了关于细胞的基本知识,对细胞的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细胞分裂这一微观过程的理解可能较为抽象。
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较高,但需要通过具体的图像和模型来帮助他们理解细胞分裂的复杂过程。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细胞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演示法:通过图片、动画等演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3.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细胞分裂的图片和动画,提高观察能力。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细胞分裂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帮助学生区分和记忆。
(新)人教版生物七上《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一等奖)

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1.描述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4.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重点: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
难点:1.生物体的长大除了靠细胞体积的增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教师:①不同年龄人体细胞图示;②细胞分裂各期图示;③细胞分裂过程课件。
学生:复习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
测量乒乓球、篮球的半径,并求出它们的体积和外表积之比。
教学设计癌细胞〞后,你有什么体会?三、分层次练习1.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的过程吗?2.有人说单细胞动物的细胞分裂过程其实就是繁殖后代的过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请说明理由。
豁然开朗,对细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结前面知识,得出正确结论。
小组派代表谈体会,组内成员给予补充。
小组间进行交流。
观看大屏幕,加深对细胞分裂过程的理解。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细胞分裂过程。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
追问为什么?结合书中练习2做进一步解释。
为更好地理解第四题做好铺垫。
出示第四题。
给予鼓励性评价,并对学生寄予期望。
利用课件演示细胞分裂过程、分层次提出问题,同时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板书设计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一、细胞分裂过程一个细胞:核分裂→质分裂→膜分裂〔→壁分裂〕→两个新细胞二、生物体的生长细胞分裂: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体积增大三、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1.过程:先复制加倍后平均分配2.意义:保证新细胞与原细胞遗传物质的一致性课后作业1.《同步训练》2. 进一步探究:细胞永远具有分裂能力吗?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生物体能由小长大的原因。
2.描述细胞分裂的根本过程。
3.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4.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
5.能运用类比的方法对分裂现象进行学解释,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资料,并通过类比的方法了解细胞是不能无限度生长的。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教育见习教案课题、章节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目标生命观念1 、简单叙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通过参与生命问题的探讨与结果分析,重新认识生命,热爱生命。
科学思维通过对比分析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总结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探究实践通过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变化的猜想与分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责任1、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实际,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教学重、难点重点1、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难点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师生互动、ppt展示教学用具ppt、图片、视频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课本p56页“想一想,议一议”同时提出“人体是由很多个细胞组成,成年人的身体里细胞数有100万亿个,这么多细胞都是来自受精卵这一个细胞”并展示植物由种子长出完整植株的动图,提出问题:1、壁虎的尾巴是怎样再生出来的?2、试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到大的原因。
【教师导入】:生物体由小长大以及壁虎的尾巴再生,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
那么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是如何进行的呢?【学生活动】: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内容,观察种子长大的动图,并进行思考。
从生活中的是基本切入本节课题,便于学生接受。
提出学生不了解的知识,形成强烈,引起学生的疑问和好奇。
细胞生长为新生命体的原因【板书标题】: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师活动】: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p56正文内容,小组讨论并归纳什么叫做细胞的生长与分裂,并总结出细胞的增长与分裂的特点。
2、小组讨论完成,找小组代表进行回答总结,教师进行纠正补充:【教师板书】:细胞生长体积由小变大细胞体积变大细胞分裂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数目增多【学生活动】:自主阅读课本内容,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2024版新教材)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一粒玉米种子长成一株玉米植株,主要是由于( A )。
A.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体积的增大 B.细胞分化 C.细胞生长 D.细胞分裂 解析:一粒玉米种子能长成玉米植株,主要原因是细胞数目增 多,细胞体积增大。
新课讲解
生物体为什么可以由小长大?
1.细胞生长(growth)----细胞体积的增大 2.细胞分裂(division)----细胞数目的增多
讨论一下
新细胞能无限长大吗?为什么?
论
新课讲解
归纳
算一算:谁的“表面积/体积”最大?
1cm
边长(cm)
1 2 3 4
2cm
3cm
表面积(cm2) 体积 (cm3)
6
1
4cm
表面积/体积
6
24
8
3
54
27
2
96
64
1.5
细胞的表面积的增长速度和体积的增长速度谁的更大?
新课讲解
细胞为什么不能无限的长大?
教材习题
意义在于:细胞核中有遗传物质DNA,而DNA就是染色体 的组成成分之一,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 也就实现了遗传物质DNA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当堂小练
2.下图为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图像,按发生分裂的 先后顺序,它们的关系为( A )
A.a→c→d→b C.c→d→a→b
B.a→b→c→d D.a→d→b→c
当堂小练
3.生物体通过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1个细胞连续分裂3
次后,可形成多少个细胞?( C )
A.3个
B.6个
C.8个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优秀教学案例

1.布置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试能力;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告知学生作业对于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性,鼓励他们认真完成作业;
3.给予及时的作业反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给予及时的作业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组织学生互相评价:组织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细胞分裂的三个阶段:详细讲解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期和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和过程,使学生掌握细胞分裂的基本知识;
2.讲解染色体的变化及其意义:阐述染色体在细胞分
3.讲解细胞分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如生长发育、组织修复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真实、生动的环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引导学生自主提问:鼓励学生就所学内容提出问题,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2.组织学生互相总结:组织学生对彼此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2.2.1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在课堂上,教师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及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研究:分析具体的生物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分裂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1.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
-细胞分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类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
2.细胞分裂的过程
-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无丝分裂:直接分裂、膜内陷、膜外凸。
3.细胞分裂的意义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4.细胞分裂中的染色体变化
-染色体的复制和分配。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异同点等抽象概念感到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细胞分裂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难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深入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及其在生物体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在课堂上充分参与、积极思考。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可以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并在课后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和提高。
3.随堂测试:
-教师可以通过随堂测试来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对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的理解,以及他们对细胞分裂在实际应用中的了解。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设计

3.有丝分裂过程:详细讲解有丝分裂的五个阶段: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结合多媒体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的变化。
4.细胞周期:介绍细胞周期的概念,讲解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
3.设计一份关于细胞分裂知识的小测试,包括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和2道简答题,要求学生相互交换测试,并在课后相互评改、讨论。
4.学生分组进行课后实验观察,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如洋葱根尖)进行细胞分裂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并在下一节课分享实验心得。
5.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特点,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课堂分享。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增强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认识到细胞分裂在生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二、教学内容
1.细胞分裂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1)细胞分裂:细胞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将一个细胞分成两个或多个细胞的过程。
(2)细胞分裂过程:分为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增强对生命的尊重和爱护。难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的魅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生长发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是如何由小变大的,从而引出细胞分裂这一重要过程。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观察相结合。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细胞分裂的动态过程。
4.评改与反馈:教师及时评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改正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教师寄语:有小不愁大。
.
学习目标..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2、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3、说出细胞分裂与细胞生长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是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难点是细胞分裂染色体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57页了解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二、情境引入:
一粒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池塘中的小鱼可以长成大鱼,
想一想,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
三、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描述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过程
阅读教材58—59页回答下列问题
学习任务(二)理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1、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的变化过程。
2、描述染色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3、细胞核中可以染成深颜色的物质叫。
它由和构成。
4、染色体数目保持一致的意义:
四、拓展创新:.
一个篮球和一个乒乓球相比,他们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有何差异?细胞体积越大,需要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越多,当细胞体积变大时,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有什么关系?
五、归航拾贝:
.
六:达标测试
1、新产生的细胞很小,它要通过()由小长大。
A 生长
B 分裂
C 生长和分裂
D 能量转变
2、细胞核分裂时,()的变化最明显
A DNA
B 蛋白质
C 基因
D 染色体
3、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下列哪项?()
A 细胞核先由一个平分为两个
B 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C 形成新的细胞壁
D 形成新的细胞膜
4、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X条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情况是() A.X →X→X B.X→2X→2X C.X→2X→X D.2X→2X→X
5、植物细胞分裂的顺序是()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新的细胞核②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新的细胞核
③母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6、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关于染色体的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变化明显
B.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
C.染色体的数量存在一个加倍的过程
D.染色体数量的变化使新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
7、在正在分裂的细胞的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是_______,它主要是由___和________两种物质组成的。
8、细胞分裂后,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和相同,与原细胞的也相同。
这是因为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之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的是一样的。
七、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