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概论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是指在没有破坏设备完整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检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无损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手段,主要应用于工业制造、化工、电力、核工程、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领域中,是保证设备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目的是发现设备缺陷,及时采取修复和更换措施,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无损检测技术有多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有: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液体渗透检测、射线检测等。
超声波检测是一种基于声波传播特性的检测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承压设备内部的存在的裂缝、孔洞、夹杂等缺陷。
超声波检测是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而且检测精度高,检测速度快,不会对原有设备造成破坏。
磁粉检测是通过磁场作用的原理,检测承压设备内部的裂缝、焊接不良等缺陷。
该方法适用于金属材料的检测,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的检测精度和速度都比较高,可以检测出微小的缺陷。
液体渗透检测是一种基于液体渗透的原理进行检测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检测表面裂缝、气泡、孔洞等缺陷。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检测到非金属材料中的缺陷,如陶瓷、塑料等材料。
射线检测是指通过射线穿透物体,观察物体内部缺陷的检测方法。
射线检测的适用范围广,可以检测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塑料、陶瓷等材料中的缺陷。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可以有效地检查设备的质量,并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缺陷,从而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更换,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JBT_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1 范围JB/T 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和涡流检测五种无损检测方法的一般要求和使用原则。
本部分适用于在制和在用金属材料制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604.1 无损检测术语超声检测GB/T 12604.2 无损检测术语射线检测GB/T 1 2604.3 无损检测术语渗透检测GB/T 12604.4 无损检测术语声发射检测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GB/T 12604.6 无损检测术语涡流检测GB 17925—1999 气瓶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GB/T 18182—2000 金属压力容器声发射检测及结果评价方法GB/T 19293—2003 对接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法JB/T 4730.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JB/T 4730.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3部分:超声检测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5部分:渗透检测JB/T 473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6部分:涡流检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质锅检字[2003]248号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
3术语和定义GB/T 12604.1~12604.6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JB/T 4730的本部分。
3.1公称厚度T nominal thickness受检工件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和加工减薄。
3.2透照厚度W penetrated thickness射线照射方向上材料的公称厚度。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意义及技术发展分析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意义及技术发展分析【摘要】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是一项关键的技术,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介绍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探讨了常见的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方法,分析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受影响的因素。
在未来,无损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和精确化,为准确检测设备的安全隐患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结论部分强调了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展望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并总结了本文所涵盖的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承压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关键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影响因素、未来发展、重要性、展望、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等行业中。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承压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承压设备内部受力情况复杂,其工作环境恶劣,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设备发生裂纹、腐蚀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修复,会对生产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停机检修,效率低下且存在一定风险。
而无损检测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能够在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全面、快速的检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了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运行。
深入研究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探索其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现有技术的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推动技术的进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意义及技术发展情况,通过对现有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和常见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剖析影响技术发展的因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实践中取得更大的应用,并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承压设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承压设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1. 前言承压设备及特种设备作为重要的生产工具,其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企业生产和员工健康的重要保障。
然而,由于承压设备及特种设备工作环境特殊,易受内部或外部因素影响,设备本身的损耗也会随着时间增长而逐渐加剧。
因此需要对承压设备及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在不破坏设备表面的情况下,对设备内部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防范设备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承压设备及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承压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容器内部会形成一定压力的设备,例如压力容器、锅炉、压力管道等。
承压设备的无损检测主要涉及以下几种方法:2.1 超声波检测(UT)超声波检测技术是利用超声波在材料内部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反馈特性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等不均匀性。
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检测毫米级别的缺陷和横向裂纹,应用范围较广。
其原理是利用发射器产生的超声波在被检测物体中传播,当超声波遇到缺陷或界面时,一部分超声波会反射回来,通过接收器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再进行信号处理,最终得出缺陷的位置和大小。
2.2 射线检测(RT)射线检测技术是利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产生的影像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等不均匀性。
射线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纵向缺陷和壁厚变化等问题。
其原理是利用X射线或伽马射线对被检测物体进行辐射,被辐射后的物体会吸收部分射线,形成影像,通过解析影像来确定缺陷和异物的位置和大小。
2.3 磁粉检测(MT)磁粉检测技术是利用磁场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异物等不均匀性。
磁粉检测技术可以检测表层和近表层的裂纹等问题。
其原理是将磁粉散布在被测部位表面,然后施加磁场,当被检测部位存在裂纹或其他不均匀性时,磁粉会在这些地方聚集,形成可见的磁粉团块,以便观察。
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特种设备是指在特定场合下使用的设备,例如电梯、起重机械、压力管道的附件等。
特种设备的无损检测主要应用以下几种方法:3.1 磁粉检测(MT)特种设备中的磁粉检测技术与承压设备中磁粉检测技术基本相同,用于检测表层和近表层的裂纹等问题。
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2

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相关知识第三篇无损检测基础知识第6章无损检测概论6.1 无损检测的定义与分类无损检测――非破坏检查.(非破壞檢查)现代无损检测的定义是:在不损坏试件的前提下,以物理或化学方法为手段,借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器材,对试件的内部及表面的结构、性质、状态进行检查和测试的方法。
主要手段有:RT;UT;MT;PT。
称为四大常规检测方法,其中:RT(Radiographic Testing)和UT(Ultrasonic Testing)主要用于检测工件内部的缺陷;MT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磁粉)和PT(Penetrant Testing渗透)主要用于检测工件表面的缺陷。
还有ET(Eddy Current Testing涡流);AE (Acoustic Emission)和VT(Visual Testing)。
无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是NDT →NDENDT(Non-- distructive Testing)无损测试:其含义不仅是探测和发现缺陷,还包括探测试件的一些其它信息,例如结构、性质、状态等;NDE(Non– distructive Evaluation)无损评价:这是无损检测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涵盖更广泛、更深刻的内容,它不仅要求发现缺陷,探测试件的结构、性质、状态,还要求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综合信息,例如有关缺陷的形状、尺寸、位置、取向、内含物、缺陷部位的组织、残余应力等信息。
它要结合成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和处理技术,与材料力学等领域知识,对试件或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给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无损检测技术具有不破坏试件、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不但应用于承压类特种设备的制造检验和在用检验,而且,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化学工业、航空航天、船舶、铁道、电力、核工业、兵器、煤炭、有色金属、建筑等行业。
6.2 无损检测的目的1.保证产品质量无损检测技术应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性好而且可以进行100%的检测,这是破坏性检测无法比拟的,可以对每一件产品提供有效的质量保证。
试论承压类特种设备无损检测

关 系被 吸收 ,试 件较 薄 的部分 透 过的 射线 多 ,而较 厚 的部分 透过 的射 线 少 。这样 就在 胶 片上 生成 一个 按试 件厚 度变化 的影像 ,从 而可 以对 试件 进行 无 损检 测 。射 线检测 技 术经 长时 间的 发展 ,现 已形 成射 线照 相技 术 ,射 线实 时 成像检 测技 术 和射 线层 析检 测技 术三 大部 分 ,其 中 x射 线和 射 线的常 规射 线照相检 测技术 。 2 . 超声 检测技 术 超 声检 测 是用 普通 的脉 冲反 射 法操 作 ,通过 在噪 声波 和 干扰 波 的 背景 上 出现 意外 的回波 来检测 出缺陷 的过程 ,它具 有检 测对 象范 围广 ,
墨 避 垒
摘
要 :承压 类特种设 备 已经在生活 中广泛使用的具有潜在危险的重要设备和设施 ,无损检测技 术在确保压 力容器制造安装质 量和使用过程的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解读

检测标准的重要性
统一检测规范
通过制定和实施检测标准,可以统一无损检 测的规范和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提高检测效率
检测标准对检测方法、流程、操作等进行了 明确规定,有助于检测人员更快、更准确地 完成检测工作,提高检测效率。
降低维护成本
通过无损检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内部的损 伤和缺陷,避免因设备失效导致的停机和维 护,从而降低维护成本。
2
保障人员安全
承压设备的失效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无损检 测,可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避 免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
3
促进产业发展
无损检测在石油、化工、电力、制药等 众多领域都有广泛应用,是设备安全运 行的重要保障。对检测标准的解读和推 广,有助于提高产业的整体水平,促进 产业发展。
检测方法
射线检测
利用X射线或γ射线对设备进行无损检测,通 过观察穿透材料后的强度衰减来判断内部是
否存在缺陷。
超声检测
利用磁粉的磁性对设备进行无损检测,通过 观察磁粉在缺陷处的吸附情况来判断是否存
在缺陷。
磁粉检测
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接收 和分析反射回波来判断设备内部是否存在缺 陷。
涡流检测
新标准对各种无损检测方法进行了统一规定,确保了检测结果的 准确性和可比性。
科学性
新标准基于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工程实践经验,对各种设备的检测方 法和操作流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定。
先进性
新标准积极引入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为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新标准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将不断完善和更新,以满足更高的安全性能 要求。新标准的发展将促进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概述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概述1. 引言承压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重要设备,如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等。
由于承压设备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其材料可能会受到压力、温度、腐蚀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材料的损伤和疲劳。
为确保承压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无损检测技术应用于承压设备的定期检测中。
2. 无损检测技术分类无损检测技术是指在不破坏被检测物体的完整性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对物体表面或内部的材料、结构和性能进行检测、评价和判断的一种技术方法。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超声波检测(UT)超声波检测是通过将超声波传播到被检测物体中,利用超声波在物体内部传播的规律来检测缺陷的一种方法。
它可以对承压设备内部的材料进行精确的测量,并检测出可能存在的裂纹、缺陷等。
2.2 磁粉检测(MT)磁粉检测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磁化的特性,来检测被检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的裂纹、缺陷等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检测表面裂纹和局部磁化的承压设备。
2.3 射线检测(RT)射线检测是利用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的规律,通过检测射线束的变化来判断被检测物体内部是否存在缺陷的一种方法。
射线检测可以检测出承压设备内部的裂纹、腐蚀和异物等。
2.4 渗透检测(PT)渗透检测是利用被检测物体表面的缺陷对涂有渗透剂的液体进一步扩散和吸收的特性来检测缺陷的一种方法。
渗透检测主要适用于检测承压设备表面的裂纹和孔洞等。
2.5 磁致伸缩检测(MFL)磁致伸缩检测是利用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发生伸缩变形的特性,来检测被检材料的缺陷的一种方法。
它主要适用于检测承压设备中的管道和容器等。
3. 无损检测在承压设备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在承压设备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帮助工程人员及时发现和判断承压设备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损伤,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保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承压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3.1 设备制造阶段的质量控制在承压设备制造过程中,无损检测技术可以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就具备良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 4730的本部 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 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 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 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3.2.2 A级和A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3类或更高类别 的胶片,B级射线检测技术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 片。胶片的本底灰雾度应不大于0.3。
3.2.3 采用γ射线对裂纹敏感性大的材料进行射线检测时, 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1、理解:(1)按胶片系统进行分类,不是按胶片的感 光速度分类。胶片系统包括了胶片、增感屏和冲洗条件。 (2)检测的技术级别与胶片的类别有关。
1、 理解:(1)适用对象包括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 在用(2)检测的金属材料包括; 碳素钢、低合金钢、 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 镍合金(3)A级AB级B级系指检测技术分级,不是底 片质量分级。
2 、应用:(1)对不同的金属材料透照的厚度不同例如 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 透照厚度2-400mm(5.1.1)铝及铝合金透照厚度2- 80mm(5.2.1)钛合金2-50mm(5.3.1)(2)不适 用范围;锻件、管材、棒材。T型焊缝、角焊缝、堆焊 层一般也不宜采用。(使用原则4.2.2)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1 范围 JB/T4730的本部分规定了承压设备金属材料板和 管的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和γ射线检测技术和 质量分级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在用检测中 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用于制作焊接接头的金 属材料包括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及铜合 金、铝及铝合金和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本部分规定的射线检测技术分为三级:A级——低 灵敏度技术;AB级——中灵敏度技术; B级—— 高灵敏度技术。 承压设备的有关支承件和结构件的对接焊接接头的 射线检测,也可参照使用。
GB/T 19384.2—2003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2部分: 用参考值方法控制胶片处理
HB 7684—2000 射线照相用线型像质计 JB 4730.1—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
分:通用要求
JB/T 7902—99 线型像质计 JB/T 7903—1999 工业射线照相底片观片灯 (共计10个)
3.3 观片灯
3.3.1 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 7903的 有关规定。
3.3.2 观片灯的最大亮度应能满足评片的要求。
1、理解:(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了亮度以 外还包括:亮度的均匀性、外壳温度、噪声、绝缘 程度等(2)观片灯亮度和照度的关系,即 140000lx——45000cd/m2
GB 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
GB 16357—199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 准
GB 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 求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及辐射源安全基本 标准
GB/T 19384.1—2003 无损检测 工业射线照相胶片 第1部分: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2、应用: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2.5时,观片灯 的亮度不应低于9400 cd/m2、当底片评定范围内 的黑度2.5<D≤4时观片灯的亮度不应低于100000 cd/m2
3、注意:生产观片灯的厂家所提供的亮度指标应 用cd/m2表示。
3.4 黑度计(光学密度计)
3.4.1 黑度计可测的最大黑度应不小于4.5, 测量值的误差应不超过±0.05。
3、注意:(1)凡从事射线检测的单位或部门应有这10 个标准的原件(2)当某些条款与JB/T4730不相符时, 以JB/T4730规定的内容为准。(GB标准除外)例如附 录F专用像质计的标识。
3 一般要求
射线检测的一般要求除应符合 JB/T4730.1的有关规定外, 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射线检测人员
3.1.1 从事射线检测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辐射 安全知识的培训,并取得放射工作人员证。
3.1.2 射线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 (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 (小数记录值为1.0), 测试方法应符合GB 11533的规定。从事评片的人员应每年检查 一次视力。
1、理解:取《放射工作人员证》的对象
1、理解:(1)JB/T4730直接引用了文件中的某些条款 (2)在工作中要执行这些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例如 3.3.1观片灯的主要性能应符合JB/T 7903—1999的有关 规定。
2、应用:(1)除JB/T4730外,以上10个标准也是我们 编制检测通用工艺和管理规定的主要依据。(2)如果 这些文件有新的版本鼓励采用,但双方要达成一致意见。
2、应用:选择的原则(1)A级和AB级检测技术不得低 于T3类、B级检测技术不得低于T2类(2)采用γ射线 允许采用T3类胶片,但灵敏度应满足要求。
3、注意:(1)当对公称厚度或透照厚度较薄的工件进 行γ射线照相时应采用高类别的胶片。
(2)对可焊性差的材料或Rm≥540MPa高强钢, γ射线照 相时应选择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
2、应用:(1)对已取得国家质检总局或要取得国 家质检总局所颁发的无损检测资质单位的射线检 测人员均应有《放射工作人员证》(2)对其他单 位(制造、安装和检验)现场操作人员应有《放 射工作人员证》
3、注意:从事评片人员每年的视力检查情况应存档。
3.2 射线胶片
3.2.1 胶片系统按照GB/T 19384.1分为四类,即T1、T2、 T3和T4类。T1为最高类别,T4为最低类别。胶片系统 的特性指标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胶片制造商应对 所生产的胶片进行系统性能测试并提供类别和参数。胶 片处理方法、设备和化学药剂可按照GB/T 19384.2的 规定,用胶片制造商提供的预先曝光胶片测试片进行测 试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