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本配合比用于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合同段桥梁台帽、附属及涵洞盖板等工程部位的施工,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
二、设计依据:采用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三、原材料产地及技术参数:水泥:四川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山盛”牌P. O 42.5R级中砂:帕姆林砂石场中砂碎石:帕姆林砂石场5~31.5mm水:雅江县八角楼乡可饮用水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XX合同段试验室C30砼配合比计算书一、试配强度的确定fcu,o=fcu,k+1.645δ=30+1.645*5=38.2(Mpa)式中: fcu,o---砼的配制强度(Mpa)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δ--- 砼强度标准差,取δ =5二、水灰比的确定W/C=a a*fce/ fcu,o+a a*a b*fce=0.46*42.5/(38.2+0.46*0.07*42.5)=0.49式中:fce---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fce=r c*fcek=1.0*42.5=42.5(Mpa)(r c---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取r c=1.0)a a、a b--- 回归系数,取碎石a a =0.46 ,a b=0.07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7。
根据经验,选用0.44的水灰比。
三、每立方米砼用水量的确定根据《JGJ 041-2000》要求砼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31.5mm,根据经验选用193Kg/m3的用水量。
四、每立方米砼水泥及粉煤灰用量的确定m co=m wo/ w/c=193/0.44=439kg选用439kg的水泥用量。
按耐久性校核用水量,根据砼所处环境地区,查JGJ 55-2000可知,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25kg,最大水泥用量500kg,上述水泥用量439kg,符合耐久性要求。
M40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水泥净浆配合比设计书M50一、使用部位:孔道压浆设计稠度:14-18s二、原材料名称:1、水泥:渑池仰韶水泥有限公司P.O52.5普通硅酸盐水泥2、压浆剂: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压浆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三、设计依据: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119-88四、配合比设计1、单位用水量:确定单位用水量为455Kg2、确定水灰比:根据经验采用0.35的水灰比进行试拌3、确定每m3净浆水泥用量(mco):按规范要求取每立方米净浆的水泥用量mco= mwo /(W/C)=455/0.35=1300kg4、基准净浆配合比:水泥1300Kg 水455Kg五、试拌水泥浆拌和物,试拌10L水泥净浆所需各材料用量1、分别按照0.32、0.35、0.38水灰比试拌10L水泥浆拌和物。
各材料用量2、工作性:拌和物经测定,稠度、泌水率、膨胀率符合要求,六、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净浆强度试验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采用不变水量法,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3,进行调整:抗压强度如下七、根据试配情况,7d、28d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要求,水泥浆拌和物的稠度为14-18s,拌和后3h的泌水率<3%,且24h内重新全部被浆收回,24h后测其膨胀率<10%的规定,水灰比为0.35的水泥净浆拌和物的各项性能均满足要求,且强度满足要求,稠度测定值为15s,泌水率为0.5%,膨胀率为3.0%,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要求。
确定配合比为(Kg/ m3)水泥:水:压浆剂= 1300:455:130=1:0.35:0.10九、试验结论根据以上试拌结果和强度检验结果,确定水泥浆配合比B为施工配合比试验:计算:复核:审核监理工程师:日期:。
C50细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书

C50细石砼配合比设计计算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3、招标文件和图纸设计。
二、使用部位及技术要求1、使用部位:梁绞缝2、技术要求:①设计标号:C50。
②施工坍落度:50mm ~70mm三、原材料1、水泥:①河南七里岗水泥厂,“回生”牌,P.O42.52、碎石:禹州石料厂,5~10mm连续粒级碎石。
3、砂:泌阳砂场,中砂。
4、水:地下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凯迪建材有限公司,NOF-2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0%,减水率19.6%6、掺合料:粉煤灰,平顶山姚孟电力粉煤灰开发公司,I级。
四、计算步骤:1、试配强度:fcu,o=fcu,k+1.645σ=50+1.645×6.0=59.87Mpa其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2、水灰比W/C=(αa.fcu)/(fcu,o+αa.αb.fce)=(0.46×1.1×42.5)/(59.87+0.46×0.07×1.1×42.5) =0.35式中:αa、αb—回归系数fce=γcfce,g:γc—水泥强度等级的富裕系数,取1.1; f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根据公路桥规要求,确定以0.35为基准水灰比。
3、确定用水量:mwo=210×(1-0.196)=169Kg;4、确定用灰量:mco=mwo/(W/C)=177/0.35=483Kg;5、砂率:βs=33%6、粗、细骨料的确定:(采用重量法)由下式计算: mco+mgo+mso+mwo=mcpβs=mso/(mso+mgo)×100%mco--每立方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每立方混凝土的碎石用量(Kg) mso--每立方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w--每立方混凝土的水用量(Kg) mcp--每立方混凝土拌合物假定容量(Kg),取2450Kg。
C30水下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砼设计标号: C30水下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GB 50119)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8、施工图纸二、设计要求:设计强度等级为C30,坍落度180-220mm。
使用部位:桥梁桩基使用原材料为:水泥:湖南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韶峰牌()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属中砂,含泥量 %,表观密度:cm3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cm3;掺配比例,(mm):~19(mm):(mm)=30%:50%:20%水:饮用水粉煤灰:涟源市渡头塘华润电力公司粉煤灰,Ⅱ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18%外加剂:湖南永利外加剂有限公司YL-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1、确定试配强度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试配强度fcu,ο=2、计算水灰比W/B=(f cu,0+),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a b=,水泥富于系数γc=,f ce=*=,粉煤灰掺量为水泥比例18%,查出r f=f b=r f*f ce=*=由W/B= /(f cu,0+)得出ω/c=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符合耐久性要求。
抗弯拉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抗弯拉5.0Mpa 砼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材料的选用1、水泥:P.O42.5R 硅酸盐水泥2、细骨料:河砂、中砂3、粗骨料:4.75~31.5mm 碎石4、水:饮用水5、外加剂:木钙减水剂,(网上查掺量为水泥的0.25%,减水率12.0%)。
二、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依据规范《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要求,按弯拉强度≥5.0MPa 进行设计与计算,具体过程如下:1、 计算28天弯拉配制强度 fc ::取值:(1)设计弯拉强度标准值:fr=5.0MPa (2)弯拉强度试验样本的标准差:s=0.5MPa(3)保证率系数:t=1.36(n 取3组) (4)弯拉强度变异系数:cv=0.07 fc=[fr/(1-1.04cv)]+ts=[5.0/(1-1.04╳0.07]+1.36╳0.5) =6.07MPa.2、 确定水灰比:sc f f C W 3595.00097.15684.1-+= W/C =1.5684/(6.07+1.0097-0.3595╳8.5)=0.39灰水比为:c/w=1/0.37=2.563、 确定砂率:查桥涵用砂细度模数在2.3~2.5之间,故选定砂率为34%。
4、 单位用水量确定:W o =104.97+0.309S L +11.27WC +0.61S P W o =104.97+0.309╳40+11.27╳2.70+0.61╳34=168kg计算掺外加剂的砼单位用水量:W ow =W o ⎪⎭⎫⎝⎛-1001β =168╳(1-12.0%)=148kg 5、 单位水泥用量确定:C o =⎪⎭⎫ ⎝⎛W C W o Co=2.56╳148 Co=3796、减水剂用量确定:减水剂=379╳0.25%=0.95Kg/m3三、通过上述的计算,以上计算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另外分别增减水灰比,进行试拌,对其拌和物和易性分别进行检测,是否能满足要求,并分别将拌和物制件,标准养护,并进行7d 和28d 的抗折、抗压强度检验验证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C35普通混凝土设计说明书

C3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 设计要素1.设计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2)<<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3)<<铁路耐久性混凝土设计暂行规程>>铁建设[2005]157号;(4)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铁建设[2007]140号文,铁建设{2007}159号文.(6)<<设计施工图>>2.设计技术指标要求(1) 设计强度等级C35;(2) 56d电通量要求<1200C(环境作用于T2、H1);(3)设计坍落度160~200mm;(4)混凝土含气量≥2.0%;(5)粉煤灰掺量≥27%;3.配合比使用材料(1)水泥:吉林长春亚泰水泥厂(2)粉煤灰:吉林双辽绿洲粉煤灰综合利用厂(3)机制砂:东辽河Ⅱ区中砂(4)碎石:选用黄岭子碎石,采用二级配,分别为:5-10mm掺量为40%10-20mm掺量为60%(5)外加剂:山东华伟银凯建材有限公司(6)水:试配选用饮用水4.拟用工程部位桩基二.配合比设计过程1.确定基准配合比(1)计算试配强度f cu.o= f cu.k+1.645δ=35 +1.645×5=43.2(2)计算水胶比W/C=A×f ce/(f cu.o+A×B×fce)= 0.46×42.5/(43.2+0.46×0.07×42.5)=0.44(3)确定水灰比(水胶比)依据现行《铁路耐久性混凝土设计暂行规定》、《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等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 C35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50kg/m3、H1环境要求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00 kg/m3,H1境水胶比不得大于0.50,据经验水胶比选取0.36(4)确定单位用水量根据外加剂的性能,并考虑混凝土耐久性要求,选取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146,用时外加剂掺量取1.0%,即M外=4.06(5)计算单位胶凝材料用量胶凝材料总量M C=146÷0.36=406/m3粉煤灰掺量为26%,故粉煤灰用量Mfo=106kg/m3,水泥用量Mco=300kg/ m3.(6)采用重量法计算各种材料用量选取砂率βs=40%,假定混凝土重量M cp=2400kg/m3计算砂、石用量M so+M go=M cp-Mc-M wo-M外=2400-406-146-4.06=1844kgMso=738kg,Mgo=1106kg.(7)试拌调整试拌混合料测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各种材料(砂石均为干燥状态)用量见表1,混凝土拌合料性能试验实测结果见表2.表1 试拌材料用量表(1 m3)表2 拌合物性能实测结果汇总表通过试拌可确定基准配合比如下:水泥:粉煤灰:碎石:砂:水:外加剂=300:106:1106:738:146:4.06中交二公局成绵乐铁路工程指挥部中心试验室2008.03.12。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2011、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 T F50-2011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19-2013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1596-20177、《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63-2006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 50107-20109、《预拌混凝土》 GB 14902-201210、《通用硅酸盐水泥》 GB 175-200711、《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 208-201412、《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T 8074-200813、《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法》 GB/T 2419-200514、《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测方法》GB/T 1346-201115、《建设用砂》 GB/T 14684-201116、《建设用卵石、碎石》 GB/T 14685-201117、《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6-200818、《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T 50136-201419、《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GB/T 18736-20172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 JGJ/T 10-201121、《公路工程水泥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T 819-201122、设计图纸二、设计说明1、设计强度等级:C352、使用部位:通道盖板等3、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混凝土拟定塌落度130~190mm 。
三、材料选用1、水泥:选用滁海螺PO.42.5级硅酸盐水泥,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2、细骨料:选用鄱阳湖的砂,细度模数Mx=2.58为Ⅱ区中砂,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3、粗骨料:选用XX矿业采石场生产的碎石,采用4.75-9.5mm、9.5-19.0mm、16-31.5mm三种规格碎石,按质量比20%:50%:30%合成为5~31.5mm连续级配,压碎值为 19.2%,针片状含量为14.3%,其它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4、水:饮用水,通过外委检测符合混凝土施工用水要求;6、外加剂:XX公司生产的YD-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人量为1%,减水率为25%.四、C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1、配制强度fcu.o:fcu.o=1.645δ+35=43.2(MPa)δ查表可知:δ=5.0MPa标准差σ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2、计算水胶比(W/B):回归系数(αa、αb)取值表①查表可知碎石的回归系数:αa=0.53 αb=0.20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γc)②水泥28天强度:fce=γc×fce.g=1.16×42.5=49.3(MPa)③胶凝材料28天强度(fb):fb=γfγs fce=49.3(MPa)④水胶比:αa × fbW/B= =0.44fcu.o+αa×αb×fb⑤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F50-2011中6.8.3节要求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为0.55,满足该规范要求,同时结合我部实际施工需要现拟定选用W/B=0.36.3、选取用水量(m w0)塑性混凝土用水量(kg/m3)注:1、本表用水量第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
30号水泥浆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30号水泥浆配合比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1、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2、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3、JTJ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二、设计要求:水泥浆强度等级:30MPa使用部位:隧道超前支护导管注浆设计稠度:14~18s三、所用原材料:1、水泥:怀宁海螺牌P.O 42.5水泥,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2、水:当地山泉河水,经外委试验,符合水泥浆拌合用水要求。
3、外加剂:上海赫锦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HJ-201高效减水剂(注浆剂),经试验,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四、设计计算步骤:1、确定水泥浆配制强度:由于无统计资料,根据JTJ041-2000附录-4,30号水泥浆强度标准差σ取值为5MPa。
根据JGJ55-2000标准,由公式(3.0.1)得:f cu,o=f cu,k+1.645σ=25+1.645×5=33.2MPa2、确定水灰比:根据JTJ 041-2000中12.11条之规定,水灰比宜为0.40~0.45,结合实际经验,选取水灰比为0.43。
3、确定外加剂掺量:通过试验,确定HJ-201高效减水剂(注浆剂)掺量为8%。
初步质量配合比为:水泥:水:外加剂=1:0.43:0.084、试配调整:称量水泥8.00kg试配,其它材料用量为:W= 8.00×0.43=3.44kg外加剂=8.00×0.08=0.640㎏试拌后,测得水泥浆稠度为18s,满足设计要求。
测水泥浆表观密度为2020 kg/m3,则水泥浆每方材料用量为:水泥=2020÷(1+0.43+0.08)×1=1338 kg水=1338×0.43=575 kg外加剂=1338×0.08=107 kg水泥浆的基准配合比即为:1 m3混凝土各材料用量为(kg/m3):水泥:水:外加剂=1338:575:107=1:0.43:0.08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四公司2005-12-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理工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与设备
设计题目:5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回转窑工艺设计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班级:B090101
学号:B09010101
姓名:某某某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设计时间: 2012.12.24——2012.01.11
一 物料平衡计算和热量平衡计算
基准:1 kg 熟料;温度:0℃;范围:回转窑+分解炉+预热器系统。
根据确定的基准和范围,绘制物料平衡图(见图1)和热量平衡图(见图2)。
图1 物料平衡图 图2 热量平衡图
(一) 物料平衡计算
参考P207-210
(二) 热量平衡计算
参考P210-212
(三) 物料平衡表和热量平衡表
参考P212-213
二 回转窑规格计算
(一) 回转窑规格的确定
1 直径
根据式(1)计算窑有效内径
14.35.53i D G =熟料 (1) 其中,G 熟料为窑的日产量t/d ;D i 为窑的有效内径,m 。
取G 熟料=5000 t/d ,可计算出D i =4.242 m 。
根据式(2)计算窑筒体直径
δ2+=i D D (2)
其中,δ为回转窑用耐火材料厚度,mm 。
对于直径大于4.0 m 的回转窑,其值一般为230 mm 。
因而
72.423.02242.4=⨯+=D m
根据建材行业标准JC331-91,D 值取4.8 m ,则回转窑有效内径为4.34 m 。
2 长度
根据式(4)计算窑的长度
07923.115i D L = (3)
预分解窑的长径比L /D ≈10~20,且其长度还应按GB321优先数系列选配。
对于最近投产的5000 t/d 水泥熟料生产线,当回转窑直径为4.8 m 时,其长度主要有72 m 和74 m 两种情况。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并结合实际情况,在本设计中,L 值取72 m ,此时L /D =15。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回转窑的规格为φ4.8×72 m 。
根据国内外实际生产情况,该规格预分解窑产量一般在5000 t/d 以上,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
(二) 回转窑斜度、转速及功率的计算
1 斜度和转速
预分解窑的斜度一般为3.5%~4%,最高转速可达4.5 r/min 。
根据统计,对于φ4.8×72 m 的预分解窑,当其斜度为3.5%,转速n 为3.8 r/min 时,最高产量可达5500 t/d 以上。
考虑到实际生产中增产的可能性,所设计回转窑的斜度为3.5%,转速为3.8 r/min 。
2 功率
回转窑功率可根据式(4)进行计算。
L n D N i ⋅⋅=75.03003.0(kW ) (4) 根据计算,N 0=
(三) 风速核算
1 烧成带标准风速
一般要求≤2 Nm/s 。
2 窑尾工况风速
一般要求≤10 m/s 。
三 主要热工参数计算
1 熟料单位烧成热耗
参考P213
2 熟料烧成热效率
参考P213
3 窑的发热能力
参考P213
4 烧成带衬砖断面热负荷
参考P213
1. 原始数据必须根据要求修改。
2. 窑长。
根据JC333-91标准,对于φ2.5~4m 回转窑,其筒体内径有两个系列可供选择:第一系列有φ2.5m 、φ3m 、φ3.5m 和 φ4.0m ;第二系列有φ2.8m 、φ3.2m 、φ3.8m 。
且其长度还应按GB321优先数系列选配。
3. 关于简易公式(6-20)
改为
sh 32sh
2sh sh 32k O Fe 47.2S iO 40.12MgO 10.72O Al 19.71CaO 01.23--++=sh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