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开发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_车汶蔚 (1)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分担率_车汶蔚 (1)

* 责任作者, 郑君瑜( 1968 - ) , 男, 四川南部人, 副教授, 博士, 主要从
事大气源清单开发、大气污染控制策略及大气模型不确定性研究,
zheng. junyu@ gmail. com
山三市机动车保有量分别从 8619 @ 104, 2316 @ 104 和 7419 @ 104 辆增长 为 18014 @ 104 , 9712 @ 104 和 17612 @ 104 辆, 分 别 增 长 了 10716% , 31119% 和 13512% [1 ] . 特别 是近年来, 机动车数 量增长迅 猛,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东 广州 510006 2. 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 广东 广州 510045
摘要: 建立了 2006 年珠江三 角洲( 以下简称为珠三角) 地区机动车排放清单, 获得了该地区 分车型、区域以及燃料类 型的机动
车排放分担率. 结果表明: ¹ 珠三角地区不同车型的机动车污染排放分担率有显著差别, 其中柴油大货车、汽 油小客车和柴油
柴油 大货车
摩托车
1110 4108
13177 0121
4182 0121
表 2 各种车型的年均行驶里程 Table 2 Annual average travel of different vehicle categories
表 1 2006 年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因子
Table 1 Vehicle emission factor of Pearl River Delta in 2006
污染物 汽油
小客车
VOCs 21 90
NOx PM 10
11 40 01 04
汽油 小货车
51 76 31 57 01 07

汽车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毕业论文

汽车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毕业论文

大作业题目汽车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学院西安汽车科技学院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毕业届别2015届1205班姓名宋楠指导教师刘昕职称教师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教务处制二〇一四年10 月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前言 (1)第一章汽车尾气的污染危害 (1)1.我国汽车污染现状 (2)2.汽车尾气的主要成分 (3)3.污染气体的危害 (5)第二章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6)1.国内与国外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比较 (6)2.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的实施 (7)第三章排放及控制技术 (7)1.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 (7)1.1缸内直喷汽油机( GDI,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7)1.2燃烧及排放 (8)第四章汽车尾气治理的对策及趋势 (9)1.汽车燃油的改用 (9)1.1 采用无铅汽油,减少汽油尾气毒性物质的排放量 (9)掺入添加剂, 改变燃料成分 (9)1.3机械摩擦改进剂 (9)多种燃料作为汽车燃料来源 (10)2.汽车发动机内部的调试 (10)2.1减少喷油提前角 (10)改善喷嘴质量控制燃烧条件 (11)3.发动机外部尾气净化 (11)采用催化剂 (11)4.磁驱动技术 (11)参考文献 (11)结语 (11)汽车排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宋楠(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陕西西安,710038)摘要:汽车尾气排放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

目前,尾气排放及控制技术正在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汽油机缸内直接喷射技术的发展以及在降低汽油机有害物排放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进行阐述。

关键词:尾气排放危害排放及控制技术缸内直接喷射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出行变的舒适而便利。

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汽车都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尤其是中国。

城市汽车保有量迅速递增,汽车排污负荷幅度加大,直接影响到空气环境质量及人们的健康。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研究与探讨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控制研究与探讨毕业(设计)论文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班级指导教师顾问教师摘要摘要分析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过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性,分析影响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几大因素和汽车排放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在此基础上,从应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强化监督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控制排放污染物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排放污染危害性控制对策新能源开发目录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绪论 (1)1.1我国汽车的发展 (1)1.1.1我国汽车的发展带来的问题 (1)1.2汽车尾气含有哪些成分? (2)1.3汽车排放的污染 (2)1.3.1 对环境的污染 (2)第二章汽车排放污染物 (4)2.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形成1 (4)2.1.1我国汽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2.2影响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因素 (5)2.3一氧化碳(CO) (5)2.4 碳氢化合物 (5)2.5 氮氧化物 (5)2.6 微粒 (5)第三章排放控制技术 (13)3.1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 (13)3.1.1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 (13)第四章汽车排放的监督 (15)4.1汽车排放的监督 (15)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二级标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三级标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

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

二、关键词及定义
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珠江三角洲、排放因子、数据处理、模式开发
三、前置知识
在进行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之前,需要掌握数据采集、清单编制、排放 因子估算等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地理环 境特点,以便对排放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和统计。
四、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于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的开发已有很多研究。在方法上,多 采用排放因子法和实际测量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排放因子法通过统计数据 和模型估算排放因子,具有计算简便、可参考性强的优点,但精度相对较低; 实际测量法则通过实地测量和采样获取排放数据,精度较高,但受限于采样条 件和成本。在应用上,这些方法都被广泛用于电力、交通、工业等多个领域, 为政策制定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
六、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比和分析不同方法得到的排放清单,我们发现排放因子法和实际测量法 相结合的方式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针对不同排放源的特点,采用 特定的数据处理和排放因子估算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清单编制过程中 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遗漏或错误。
七、结论与展望
本次演示介绍了珠江三角洲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开发的关键步骤和实践经验, 并对比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通过数据采集、处理、排放因子估算和清单编制 等步骤,我们成功地开发出了一套完整、可靠的非道路移动源排放清单。该清 单对于评估政策效果、研究环境治理问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扬尘已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污染源之一。 铺装道路在日常运营过程中,由于车辆行驶、天气等因素,会产生大量扬尘。 这些扬尘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珠 江三角洲地区铺装道路扬尘排放因子与排放清单进行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环 境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珠江三角洲典型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囫 理 与 究I国 境 理 论 研 中 环 管
信息相 配合的流动点位 。本次调查 共收集 到有 效 问卷 路段 的全天 车流量 。并 在 每个路 段抽取 90 、1:0 :0 50 、 6 0 份 ,具体数量信息见表 1 50 。
1 2机动车流量调查 .
2 :0 30 共 4 10 和 :0 个时段 的视频 ,采用人工计数 的方 法 调查 车型 比例 ,并 且每个时段分方 向进行计数。
化 碳 (O 、碳 氢 化合 物 ( c 及 氮 氧化 合 物 (O ) c) H) N x的排
放 量均有 所减少 ,无 硫化物 、无铅 、苯等致癌物 ,尾
气排 放量满 足各 国的排放标准 ,且引擎 的碳沉淀极小 ,
有较好 的效果 【 。本文 以调查机动车技术水平及交通 收集长途 客车的问卷 ,在货运物 流集 散 中心收集货 车 7 1
的数据等 。并根 据广 州 、佛山 、中山三 个城市的具体
+基金项 目:“6 ” 8 3 计划重大项 目( 06 A 6 0 ; 20 A 0 A35)
道路和建筑物 、居 民出行 活动等特征设置 与该地车辆
通控 制措 施及环境保护工作将会 沿着 亚运期间 的铺垫
1 .调查情况概述
. 三角地 区将 进入 “ 后亚运 时代 ” ,交 通规划 路线 、交 1 1机动 车辆技术水平调查
机动 车辆技术水平调查 的开 展时间为 2 0 年 8 09 月 继续开展下去 。因此 ,研究 和测定 珠三角机动车污染 2 日—9 1 1 月 2日,采取 问卷 调查记 录的方式 ,获取机 源 的排放特 征 ,收集 机动 车污染 源 的活动水平 信息 , 动车燃料使用 、分车型的车龄分 布、排放 控制标准分

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论文

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论文

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论文随着世界各国对汽车排放污染的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汽车排放性能已作为汽车重要的综合性能指标之一。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汽车排放污染控制技术论文篇一浅析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摘要]本文从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废气处理、排放监测三个技术角度介绍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同时简要阐述了各排放控制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最后总结出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排放控制燃油消耗废气处理排放监测发展方向一、前言保护环境与节约燃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事件,以发动机为动力的汽车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排放的废气对大气污染构成严重影响,如CO2引起温室效应;HC在阳光的作用下与NO进行光化学反应,形成一种毒性较大的光化学烟雾。

因此汽车的废气排放控制受到各国政府、汽车制造商的进一步重视。

二、汽车排放控制解决的问题汽车运行时,废气排放主要由排气管产生,包括CO、HC、CO2 、NOX 等气体;对于柴油机而言,还包括颗粒物排放。

CO、HC、CO2 等气体含量较少且便于处理,废气排放控制主要解决汽车NOX和颗粒物的排放。

故本文主要介绍由排气管产生的NOX和颗粒物排放控制技术。

三、现代汽车排放控制技术现代汽车废气排放控制策略从技术角度分为三大方面: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排放废气的处理和排放性能的监测,其对应技术如下所述。

1. 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降低燃油消耗和燃烧优化可以降低汽车的使用费用、减少国家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节省石油资源;同时降低了汽车的废气排放,其具体实现方法如下所述。

(1)汽车外型优化,减轻车身质量。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主要受到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减小空气阻力和滚动阻力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

汽车外形优化可以有效降低空气阻力系数CD值,从而减小空气阻力。

减轻车身质量则是减小滚动阻力的重要途径。

但随着质量的降低,汽车的安全性下降,因此需综合考虑从而获得最佳效果。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范文

汽车方面的毕业论文题目: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凸显。

为应对这一挑战,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综述了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特别关注了创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表明,传统的排放控制技术如三元催化转化器等在降低有害物质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环保法规的严格化,其局限性也日益凸显。

为此,新型排放控制技术如颗粒物捕集器(DPF)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等被开发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显著提高了排放控制效果。

基于此,本研究还深入探讨了创新排放控制技术的问世、实际运用与验证,以及其所具备的技术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这项创新技术依托先进的材料科学和催化化学原理,通过改良催化剂配方和结构设计,并辅以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尾气排放的精确管控。

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量,提升排放控制效果,具备颇高的催化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将朝着更高效、更环保、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政策法规的严格化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将推动排放控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升级。

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也将对排放控制技术产生重要影响,为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研究不仅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为未来排放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汽车尾气排放;排放控制技术;创新技术;发展趋势;环保法规目录摘要 (1)第一章引言 (3)1.1 汽车尾气排放的危害 (3)1.2 排放控制技术的重要性 (4)1.3 研究背景和目的 (5)第二章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发展现状 (7)2.1 传统排放控制技术 (7)2.2 新型排放控制技术 (8)2.3 国内外技术对比 (9)第三章创新排放控制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10)3.1 创新技术的提出 (10)3.2 实践应用与验证 (10)3.3 技术优势与挑战 (11)第四章排放控制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13)4.1 技术发展动态 (13)4.2 政策法规影响 (13)4.3 市场需求与趋势 (14)第五章结论 (16)5.1 研究成果总结 (16)5.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17)第一章引言1.1 汽车尾气排放的危害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尾气排放已逐渐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

《202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范文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大气灰霾导致的能见度下降。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了区域内的空气质量,也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交通及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灰霾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现象的成因1. 工业排放: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达,大量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废气排放是灰霾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尾气排放也成为灰霾的重要来源。

3. 气象条件:区域内的静风、逆温等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了灰霾现象。

4. 其他因素:建筑扬尘、道路扬尘、生活源排放等也对灰霾现象产生一定影响。

三、大气灰霾对能见度的影响大气灰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等污染物能够降低大气能见度,使空气变得浑浊。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灰霾现象严重,能见度经常受到严重影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交通带来诸多不便。

四、灰霾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1. 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下降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2. 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空气质量恶化,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

3. 对经济的影响:影响旅游业、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五、应对策略1.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推动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3. 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环境。

4.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建立更加完善的环境监测网络,实时监测空气质量,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5. 强化执法力度:加大对违法排放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各项环保政策得到有效执行。

6. 推动区域协同治理: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排放清单的开发及其不确定性分析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绪论 (4)1.1 研究背景 (4)1.2 研究现状 (6)1.2.1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6)1.2.2 PRD排放清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1.2.3 改进的方法 (11)1.3 研究容 (13)第二章机动车排放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15)2.1 机动车排放模型概述 (15)2.1.1 机动车排放模型简介 (15)2.1.2 代表性模型简介 (16)2.2 模型的比较及选择 (21)2.2.1 模型类型 (21)2.2.2 模型地域性 (22)2.2.3 模型的开放性 (24)2.2.4 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25)2.3 MOBILE6主要计算方法 (27)2.3.1 基础排放因子 (27)2.3.2 温度校正 (31)2.3.3 空调校正 (33)2.3.4 速度校正 (34)2.4 小结 (36)第三章基于MOBILE模型的不确定性研究方法 (38)3.1 不确定性分析方法概述 (38)3.1.1 不确定性概念介绍 (38)3.1.2 定量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38)3.2 MOBILE模型不确定性来源分析 (40)3.3 基于MOBILE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方法 (41)3.3.1 MOBILE模型的基本框架 (42)3.3.2 主程序 (42)3.3.3 MOBILE子程序 (42)3.3.4 PRSCRN子程序流程 (44)3.3.5 EFCLAX子程序流程 (45)3.3.6 HRLOOP子程序流程 (46)3.3.7 EFCASE子程序流程 (49)3.4 基于MOBILE模型的不确定性分析框架 (50)3.5 小结 (52)第四章珠三角机动车排放清单 (54)4.1 清单编制思路 (54)4.2 数据的收集 (56)4.3.模型参数的确定 (57)4.3.1 机动车的分类 (57)4.3.2 基本排放率 (57)4.3.3 车龄登记分布 (63)4.3.4 行驶里程增长率 (65)4.3.5 机动车行驶里程比例 (69)4.3.6 平均速度 (69)4.3.7 道路类型的速度比例 (70)4.3.8 道路类型的VMT比例 (71)4.3.9 年均行驶里程 (72)4.3.10 柴油车比例 (73)4.3.11 其他参数 (73)4.4 模型计算结果 (74)4.5 珠三角机动车排放清单 (76)4.6 小结 (78)第五章清单的不确定性分析 (79)5.1 本文不确定性的研究围 (79)5.2 基础数据 (79)5.3 选择概率分布模型 (80)5.4 拟合度的图形检验 (82)5.5 轻型车排放因子不确定性围 (85)5.6 轻型车排放量不确定性围 (87)5.7小结 (90)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92)参考文献 (95)致谢 (101)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珠江三角洲(Pearl River Delta Region,简称PRD)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区域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

2000年省21个地级以上市和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前10位的有7个在珠江三角洲,酸雨频率居高不下[1]。

2003年有霾的天数总共有124天,有轻雾天数为221天,均是5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其中氮氧化物超标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2]。

据预测,由于脱硫工程的实施,未来珠江三角洲大气SO2浓度将呈下降趋势,而NO x浓度则可能维持较高的水平或略有下降,其变化趋势有如香港大气污染的历程,NO x/SO2比值将进一步升高[1]。

氮氧化物超标引发的另一严重问题是区域性光化学氧化剂污染,使得大气能见度日益下降。

表示光化学烟雾污染的臭氧浓度高值时有出现:2000年、、和大气O3最大小时均值高达0.30-0.37mg/m3,超过国家标准近1倍。

在2000年4-12月新垦具有监测数据的232天中,有31天大气臭氧浓度超过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超标率为13.4%,在2000年9月6日-30日的典型过程中,25天中有12天臭氧浓度超标,超标天数占监测总天数的比例(超标率)为48%[1]。

由此可见,珠江三角洲大气污染性质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大气氧化性将逐步增强,珠江三角洲今后将主要从煤烟型污染转为以机动车为代表的NO x污染,以及由臭氧代表的光化学大气污染的严峻污染局面。

由于城市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而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机动车数量也随之迅猛增长,在2000到2005的六年时间,机动车的数量攀升了将近一倍[3],这极大的增强了控制难度。

因此为了采取及时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方法,需要对机动车的污染进行全面研究。

一份相对准确的排放清单是所有空气污染研究的前提和良好保证,而机动车排放清单又是排放清单中不确定性最大的部分,因此珠三角地区机动车的排放清单及其不确定性的研究在珠三角空气污染和区域规划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表1-1 2000-2004年珠三角机动车保有量Table 1-1 vehicle numbers in PRD from 2000-2004城市机动车保有量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1340548 1443751 1584382 1705457 1722105 323680 382987 464143 541679 659472 86327 93307 136030 132153 145932 1358308 1399012 1405989 1505176 1620360 305074 369590 422783 470796 528295 637855 709213 863810 958707 1009535 424902 440257 463048 472068 497222江门554612 751999 862849 987236 1114090 329693 346114 469018 500529 523820 珠三角总计5360999 5936230 6672052 7273801 7820831图1-1:2000-2004珠三角经济增长趋势和机动车增长趋势Figure1-1: The economy and vehicle numbers growth trend in PRD from2000-20041.2 研究现状1.2.1 机动车排放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目前,机动车污染物排放计算方法主要有两种:模型计算和现实道路测试(on road measurement)。

道路测试是通过安装在车辆上的污染排放收集系统,精确测量逐秒机动车行驶状态和污染物的排放,大大提高了对现实道路机动车排放的研究能力。

在美国最新开发的机动车模型MOVES(Mobile Vehicle Emission Simulator)中也用到了大量的道路测试——PEMS装置(portable emission measurement system, 可持污染测试系统)的测试数据。

尽管道路测试比传统的台架测试更接近现实情况,但它同时也引进了很多额外的影响因素,并且由于其选择测试车辆的随机性,在应用层面,比如编制排放清单,并不如模型计算来的全面以及简单[4]。

因此,道路测试在目前情况下多用于研究层面,目的是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将污染排放和行驶工况结合起来,进一步研究现实情况下机动车的排放。

而模型,尤其是以美国EPA 开发的MOBILE和欧洲的COPERT 为代表的模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其从中观到宏观的泛应用层面,相对低的成本而被广泛应用。

在中国在基础数据缺乏的条件下,使用应用经验丰富的模型,不失为机动车排放研究开展的途径。

此类模型使用平均速度,以计算排放因子为结果,排放因子是指车辆行驶单位距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

但由于中国车辆管理部门的分类方式与美国的统计方式并不接轨,分类粗略,不分燃料种类,而且由于各地车辆管理方式不统一造成车辆登记数据缺失,达不到模型的数据要求,因此往往需要重新通过调查估算机动车种类及其分布。

其他的参数例如当地的机动车保有量及其构成、车辆登记分布和累积里程,VMT,速度,车流量等,基本都是通过大型的问卷,实地以及跟踪调查获得。

而调查往往会受到样本的数量,统计的方法,调查地点,被调查者的很大影响,给结果造成较大的不确定性。

基本排放率是机动车模型的核心,也是对模型进行本地化修正的重要部分。

多数中国城市的机动车污染控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在用车工况法的测定结果,而且由于没有统一的组织部门,检测结果零散且不成系统与美国累积几十年的上万辆测试数据相比,我国现有的检测实验结果远远不够。

以1996年中国环境科学院等进行的171辆工况法检验测试结果为例,由于数量有限,而测试时的排放标准为欧前,车辆控制水平参差不齐,劣化水平高低不一,数据的离散性很大,给结果造成了很大的不确定性[5]。

表1-2 1996年研究测试车辆清单Table 1-2 The list of test vehicles in 1996 车型厂牌测试车数62轿车桑塔纳、捷达—CL、奥迪100、红旗、标致505、丰田、皇冠、尼桑、夏利TJ7100、中华微型车、长安SC1010、大发、松花江18吉普车北京吉普、切诺基1511中型车BK6581(红叶)、尼桑(卡车)、尼桑(客车)、丰田(客车)、CA6440重型发动机BN 492QA、EQ6100、CA6102 13摩托车本田、嘉陵、铃木、雅马哈等二冲程、四冲程52图1-2 汽油轿车排放因子与行驶里程回归结果Figure 1-2 The regression result of LDV emission factor and VMT 1.2.2 PRD排放清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90年代起,珠三角开始致力于排放清单的编制以期研究珠三角区域大气环境问题。

在至今近二十年的时间,从两地政府到各个研究机构都进行过类似的清单研究,交通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数据获取途径不同,计算方式繁简不一,因此清单的结果之间相差较大。

香港特别行政区环保署和环保局以1997年为基准年,共同编制了珠三角地区的排放清单,编制单位是CH2M HILL,是唯一得到政府和香港政府承认的排放清单。

该清单研究了区域的RSP,NO2,SO2,VOC,和NH3,识别了这些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能源、工业、交通,VOC源。

清单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环保局,政府公开发表的报告,以及现场调查。

清单将机动车分为五种类型:摩托车、载客汽车、出租车、轻型汽油货车,和重型柴油货车。

VKT等活动数据由每个城市的交管局和统计局提供,并由省环境监测中心核实。

排放因子采用公开发表和会议发表科学研究。

在这个CH2M HILL清单中,珠三角经济特区每年排放240.7千吨的VOC,31.5千吨的RSP,140.8千吨的NO x,21.1千吨的S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