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分析

合集下载

“限塑令”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及其评估

“限塑令”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及其评估

“限塑令”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及其评估——以留下镇为例摘要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国务院颁布了《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政策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自限塑令实施至今已有一年多,该政策的执行情况得到了较充分的暴露从而可以进行政策评估。

通过政策评估,分析限塑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政策实施所带来的效益和效率,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完善建议,从而为更好地发挥限塑令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限塑令执行情况政策评估政策建议目录前言 (3)第一章限塑令政策理论分析1.1限塑令政策出台背景 (4)1.2限塑令政策涵义 (4)1.2.1限塑令的内容 (4)1.2.2实施限塑令的意义 (5)1.3限塑令政策目标 (6)1.4国内外限塑令的实行情况 (6)1.4.1国外限塑概况 (6)1.4.2国外成功限塑的案例 (6)第二章限塑令的贯彻执行情况调查2.1限塑令在塑料袋生产企业中的执行情况调查 (8)2.2限塑令在商家和消费者群体中的执行情况调查 (8)2.2.1. 公众对限塑令的了解情况 (8)2.2.2. 商家对限塑令的执行情况 (9)2.2.3. 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执行情况 (9)第三章对限塑令政策的评估3.1限塑令政策评估的界定 (11)3.1.1政策评估 (11)3.1.2限塑令政策评估的界定 (11)3.2限塑令政策评估 (11)3.2.1限塑令的执行效果分析 (11)3.2.2限塑令的社会效益评 (13)3.3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3)3.3.1限塑令的执行存在的问题 (13)3.3.2原因分析 (15)第四章限塑令政策建议 (17)参考文献 (20)前言塑料购物袋因其轻巧、携带方便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中国每年都要消耗大量的塑料购物袋。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日常生活所需要使用的塑料制品越来越多。

然而,这些塑料制品不仅给环境带来污染,也给自然界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如今,全球范围内都在积极推动“减塑”“禁塑”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而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其中“限塑令”被视为重要的防止塑料垃圾危害环境的措施。

“限塑令”的职能就是降低塑料袋的使用量。

它是由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质检总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机构制定的一项政策。

自2008年6月1日起实施,立足于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推广环保袋。

在这项政策的支持下,各行各业都开始转向环保袋,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个人对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购物时自带购物袋等等。

并迅速得到消费者和国内外激励政策的认可,得到广泛的支持与响应。

首先,该政策实施可以降低塑料垃圾的产生并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从长远来看,这项政策可以降低塑料袋的使用,减少不必要的生产过程和资源损耗。

如果塑料袋的使用量得以减少或消除,将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生态危机的发生。

对于社会来说,政策的实施将直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并减少资金和资源的浪费,有利于节约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次,推行“限塑令”可以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

随着消费者的环保意识的提高,购物袋的 personally的拥有和使用习惯得到了改变,使用环保袋,成为了人们的共同选择。

因此,通过“限塑令”的推行能够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知度,培养公民的环保责任感。

政府部门也应该将人们的环保意识、责任感与国家生态建设相结合,实行生态文明职业教育,工程教育,商业教育,综合教育,把它们与行政措施相结合,再接着推动生态建设的进程和完善法律制度。

但是,“限塑令”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政策的实施需要时间和成本。

由于购物袋的更换会造成一定的成本和财务负担,商家和消费者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投入来适应环保袋购物应用。

限塑令之政策分析

限塑令之政策分析

限塑令之政策分析第一篇:限塑令之政策分析“限塑令”的政策分析与思考摘要:“限塑令”政策的实施对于控制我国非环保塑料袋的生产和使用具有重大作用,下面将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知识分析“限塑令”政策。

主要从公共政策的作用和公权力两方面去简单的分析,同时也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限塑令、公共政策作用、公权力、改进。

一、“限塑令”的环境法律依据(文献综述)首先,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宪法中规定了国家有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义务。

环境保护具有绝对的法律正当性和政治正确性。

诚然,国家根据其保护环境的职能出台以保护环境为根本目的的“限塑令”是毫无争议,然而,对于“限塑令”的限制对象——仅仅是塑料购物袋,以及“限塑令”的实施方式---仅仅对消费者收费,社会各界颇有微词。

其次,环境法的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是确定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危害后果和不利影响的责任归属的基本原则。

该原则内容包括: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即排污者承担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污染的费用,开发利用资源者承担经济补偿的责任,开发利用环境资源者有保护环境资源的义务,造成环境资源破坏的单位和个人负有恢复整治环境资源的责任。

“污染者付费”是“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该原则,每一位公民既有监督、检举工厂等企事业单位污染环境的权利,也应承担起从我做起、绿色消费、适度消费的义务,同时要为自己造成的污染埋单。

与企业超标排放“三废”要出钱治理一样,公民对自己生活排放产生的环境污染也要掏钱,已经在多数城镇实行多年的生活污水收费,就是“污染者付费”原则的体现之一。

“限塑令”也是通过收费让使用塑料袋者承担起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及塑料袋垃圾的处理费。

再次,利用经济杠杆原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

即使是在公众环境意识较强的发达国家,经济杠杆措施至今还在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国民的环境意识整体偏低、还不能自觉履行环保义务的情况下,经济杠杆就更显其必要。

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调查报告“限塑令”是国家针对超薄塑料袋的环境污染现象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政策,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限塑令”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各类零售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执行缺陷,消费者的反响也有所不同。

结合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论,我们得出了影响“限塑令”执行的诸多因素,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问题及政策以外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政策本身、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限塑令”有效执行的政策建议。

标签:公共政策;政策执行;限塑令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限塑令”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同时,“限塑令”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倡导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等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政策支撑。

“限塑令”政策的执行开始时轰轰烈烈,但是时间一久,由于消费者习惯了塑料袋的方便使用,塑料袋虽是有偿性,但部分公众对它的热情仍然不减。

某些商家也公开提供免费超薄塑料袋。

所以,“限塑令”颁布是一方面,是否较好地执行又是另外一方面。

研究“限塑令”的执行现状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武陵区“限塑令”执行现状武陵区是常德市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296.50平方公里,辖六乡一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6万。

在武陵区的实地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大超市中采购年货的消费者、菜市场上买菜的消费者、步行街上逛街的消费者、各商家经营者都是调查对象。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

对“限塑令”政策的分析与思考“限塑令”政策是中央政府于2008年开始推行的一项重要环保政策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限制塑料产品的生产和使用,并鼓励人们采用环保、可替代的材料,为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限塑令”政策的实施给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从具体实施效果来看,减少了大量塑料袋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环保工作的开展,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限塑令”政策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政策执行难度较大。

一些不法商家为追求利润,利用技术手段避开政策规定,生产和销售一些外观符合规范的欺诈产品,从而使“限塑令”政策效应不尽如人意。

而民众的环保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人仍然存在浪费现象,对环保问题缺乏认识和重视,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对于“限塑令”政策,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政府需要积极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坚决打击不法商家,减少造假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其次,需要加强公众环保宣传,提高环保意识,培养人们的环保习惯,加强环保教育,为“限塑令”政策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

最后,我们需要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探索绿色环保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广可替代的环保产品,助力“限塑令”政策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限塑令”政策的实施是我国环保建设的重要一环,对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加强相关工作,推动政策的落实,让它发挥应有的环保效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达到“限塑令”政策的本质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革命。

2023年限塑令调查报告(精品模板)

2023年限塑令调查报告(精品模板)

2023年限塑令调查报告2023年限塑令调查报告1说到“限塑令”,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是从6月1日开始执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1、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

2、自6月1日起,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是为了环保而发布的,可它对环保真的有用吗?我觉得,“限塑令”或许没有想像中那么美妙。

“限塑令”不再允许商家为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而改成收费了,而且收费标准远高于成本。

一个批发价只要几分钱的塑料袋,要到消费者手里,就必须掏两到三毛钱。

商家从中就能更多获利了。

有些贪图小利的店家会不会给顾客多使用塑料袋呢?如明明只需要两个袋子,却给他用三个呢?而作为顾客来说,会不会因为一个塑料袋才几毛钱,多用几个也不到一元钱而不在乎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特地去了一趟海宁比较有名的大型超市——华联超市,做了一次实地调查。

下面是华联超市某周六下午四点左右,收银通道5分钟内购物袋使用情况统计表及统计图:华联超市5分钟内购物袋使用情况统计表购物总人数35人购买塑料袋人数26人购买环保袋人数2人自带塑料袋人数1人自带环保袋人数3人不使用购物袋人数3人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购买塑料袋的.人明显居多,约占74.3%。

而且我发现,自带环保袋的以中老年人居多,而年轻人普遍都倾向于购买塑料袋。

我分析:因为中老年人比较节约,不怕麻烦,并且环保意识相对较强,所以自带环保袋较多。

年轻人一没有养成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特别是男士,随身很少带包,所以带环保袋很不方便。

二觉得塑料袋也不贵,而且碍于面子,生怕因为“连区区几毛钱也要省,太吝啬了吧!”而被朋友嘲笑。

而环保袋因为价格比塑料袋高出十倍左右,因此也不受大家青睐。

不用购物袋的,主要是购物量少。

而一般到这类大型超市购物,量普遍较多。

通过以上种种现象表明,“限塑令”还没有深入人心,或者说执行得还不够到位。

“限塑令”政策有效性评估的实例分析

“限塑令”政策有效性评估的实例分析
周 红 张文 磊 黄 文芳 ( 复旦 大 学环境 科 学与工程 系, 上海 2 03 ) 04 3
Z o n Z a g ne h uHo g h n li We Hu n na g ( n i n n ce c n n ier gDe at n, a gWe fn E vr me t in e dE gn ei p r o S a n me t
Sag a nin na cIe hnhi vomet SiT s E r l ec
“ 限塑令 ” 政策 有ຫໍສະໝຸດ 性评 估的 实例 分 析周

“ 限塑令" 政策有效性评估的实例分析
A Ca e S u y o o t —v la in o h a n F e l t a s s td f P s‘E au t f t e B n o r e P a i B g ・ — o sc
F dnU iesy S a g a20 3) u a n r t, h n h i04 3 v i
摘要 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3 个居民小区“ 限塑令” 实施前后塑料袋消费情况的 调研. 发现“ 限塑令”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塑 料袋减量化的作用, 但效果并 不明显。 其瓶颈在于我国当 前对商品 流通领 域的控制能力非常薄弱。 对非正规零售商约束力度不够. 监管缺位。 导致他们无视“ 限塑令” 的规定, 继续提供免费塑料袋, 从而严重架空了“ 限塑令” 的减量化效果。 文章中 提出了通过加 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培育社会参与机制, 以及加大公众宣传活动等措施, 消除“ 限塑令” 政策死角, 的 以真正实现塑料购物袋消费 减量化的目 标。 关键词:限塑令 减量化 行业协会 公众教育
I wa u g se o sr n t e h u e vso n g r v t h e at s t ose h o i a iiat n t ss g e td t te g h nt e s p r iin a d a g a a e t e p n le , o f t rt e s cal r cp i i pt o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基层反映:“限塑令”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2021年,国务院发布“限塑令”:从2021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利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一概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但是,已实施九年的“限塑令”效果不佳。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一)免费塑料袋仍在普遍利用。

以个体商家为主的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仍在普遍利用免费塑料袋,在一些生鲜市场和小型超市,“限塑令”明令禁止的超薄塑料袋也在普遍利用。

(二)收费对需求的调节作用弱化。

塑料袋收费太低,致使价钱对供需的调节作用不够明显。

各地大型超市多数能严格落实“限塑令”,执行塑料袋收费政策。

虽然收费能够减少利用量,但很多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塑料袋的价钱并非敏感。

(三)新兴消费方式成“限塑令”新盲区。

最近几年来,外卖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商家在外卖配送时通常会利用超薄塑料袋包装,塑料袋的消耗也成了一个天文数字。

“互联网+”的消费场景往往是商家与消费者直接“点对点”,具有必然程度的隐蔽性,这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难题。

快递业也是消耗塑料袋的“大户”。

2021年度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共消耗了82.6亿个塑料袋。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政策效能不足,惩罚威慑低。

“限塑令”本身缺乏必然的科学性、合理性,它在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闭环,如何引导民众、监管市场并增进良好消费和循环系统的形成,需更详细地分解任务,将鼓励和制裁办法真正运用下去。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利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限塑令”涉及的部门包括发改委、质监、工商、环卫、环保、科技、财政、税务等,但是很多基层部门对本部门是不是负有相关监管职责并非清楚。

不同地域之间监管力度不均衡并缺乏监管协作机制,刺激超薄塑料购物袋、非环保塑料袋在一些监管较松的地域生产,再流向生产环节监管严格的地域利用,对后者的监管工作造成冲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限塑令”政策执行状况的分析———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为例摘要:“限塑令”是国家针对超薄塑料袋的环境污染现象于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政策,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限塑令”执行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各类零售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执行缺陷,消费者的反响也有所不同。

结合公共政策方面的理论,我们得出了影响“限塑令”执行的诸多因素,包括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本身的问题及政策以外的因素。

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政策本身、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促进“限塑令”有效执行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策执行;限塑令2007 年12 月3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

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 年6 月1 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 年6 月1 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塑料购物袋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也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限塑令”是治理“白色污染”、倡导生态文明和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举措。

同时,“限塑令”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倡导生态文明和节能减排等循环经济理念的重要政策支撑。

“限塑令”政策的执行开始时轰轰烈烈,但是时间一久,由于消费者习惯了塑料袋的方便使用,塑料袋虽是有偿性,但部分公众对它的热情仍然不减。

某些商家也公开提供免费超薄塑料袋。

所以,“限塑令”颁布是一方面,是否较好地执行又是另外一方面。

研究“限塑令”的执行现状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武陵区“限塑令”执行现状武陵区是常德市的中心城区,全区总面积296.50 平方公里,辖六乡一镇、五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46 万。

在武陵区的实地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大超市中采购年货的消费者、菜市场上买菜的消费者、步行街上逛街的消费者、各商家经营者都是调查对象。

根据问卷,统计出女性共占%,略高于男性。

其中25 岁以下的消费者占被调查总数的%,25~35 岁占%,36~60 岁占%,60 岁以上的占%。

(一)商家91%的大中型超市较为认真地执行了对塑料袋收费的政策,塑料袋价格基本都控制在元以内,只是在宣传塑料袋收费的方面呈现出较为混乱的情形,标准各异,也出现了个别超市没有张贴宣传标识的情况。

部分收费和完全不执行的超市各占到了4%和5%,属于一些管理不善的情况。

就农贸市场来看,情况不容乐观。

那些不执行政策的市场单位普遍没有张贴宣传“限塑”政策的通告,也没有专门的监督人员进行督促,显示出管理上的缺失。

对于第二类商户,也就是小型商铺,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总共选取了61 个对象,主要包括服装店、饰品店、小卖部、蔬果商店、熟食摊位、书店和文具店。

从整体来看,第二类商户的执行情况也非常不好。

(二)消费者1.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知情况通过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相关部门的配合,“限塑令”的普及程度还是非常高的,但是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消费者表示对此项政策不甚了解,只是最基本层面的知道。

因此,对“限塑令”的进一步宣传还有需要加强和细化的空间,但是随着社会特点的转换,媒体对此政策的关注明显有所下降。

被访者了解“限塑令”的途径也比较多样,但主要是从新闻媒体了解到这项政策,有过半数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是通过媒体宣传了解到这一政策,其他的大多数通过朋友和同事的介绍、购物场所的公示或者其他途径。

2.消费者对“限塑令”的支持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消费者支持继续对塑料袋进行收费,反对的占%,剩下%的消费者对收不收费持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为保护环境作出努力。

即使在反对塑料袋收费的消费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应该减少使用塑料袋甚至禁止塑料袋,但不赞成收费的方式,___________觉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消费者对塑料袋收费价格的看法经统计分析,%的消费者认为目前的收费价格合理,%认为较贵但可接受,%的人认为不合理。

以上数据表明,超过半数的人仍然对塑料袋目前的定价持保留意见。

因此,针对目前塑料袋使用量有所回升的现象,有环保人士提出的提高塑料袋价格以加强“限塑令”效力的建议仍然需要仔细考虑,不应该使政策的执行过于激烈或强硬,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非强制的行政法规干预可以“拔苗助长”的。

4、“限塑令”实施对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在对塑料袋进行收费的零售场所,绝大部分消费者会重复使用购物袋,包括布袋、以前保存的塑料袋、随身的背包,甚至直接用手拿。

上图数据显示,有%消费者仍然经常购买塑料袋,这个比率不到五分之一,因此,“限塑令”对人们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限塑令”从颁布施行至今起到了一定的“减塑”作用,消费者们对这项新的环境政策已经逐渐习惯,通过大规模的宣传攻势,“限塑令”已经深入到了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在平时购物时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习惯。

5.消费者对免费塑料袋的态度调查显示,在免费提供塑料袋的零售场所,%的消费者会经常接受免费塑料袋,%的消费者会在偶尔忘带购物袋或购物袋不够的情况下接受,只有%的消费者从不接受免费塑料袋。

从平时的观察来看,大部分消费者仍然经常接受免费塑料袋,比例应该远远高于%,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参与本次调查的绝大部分为中青年人,去农贸市场购物相对少一些,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一部分人觉得自己经常接受免费塑料袋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尽管几乎没有人会知道他是谁,还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经常接受免费塑料袋,而选择有时接受。

二、影响“限塑令”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通过对以上调研资料的分析可知,大中型超市对“限塑令”的执行较好,菜市场、服装店等小规模经营的商家对“限塑令”的执行不到位;消费者对“限塑令”的认知及支持程度较高,但具体执行的行动却跟不上。

总体来说“限塑令”从执行到现在,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政策的初衷并未完全实现。

以下将对影响“限塑令”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

(一)政策问题的特性1.环保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之所以出台“限塑令”主要是为了解决环保的问题,然而,环保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减少“白色污染”是一项艰巨的社会事务工程,涉及到人们环保意识的强化、国家政策的扶持、环保科技的提高等,而在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广大老百姓对塑料袋的依赖性极强等因素就使得这一问题更加复杂。

要解决这24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人们的观念需要改变,行动需要慢慢调整,因此这一问题也具有一定的长期性。

政策问题本身的特性加大了政策执行的困难。

2.政策目标群体人数多“限塑令”的目标群体对于整个中国来说是相当庞大的。

在这个群体里面既包括塑料袋生产者也包括各种各样的商家和众多的消费者。

对于消费者来说,塑料袋是名副其实的方便袋,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舍弃塑料袋看似人们生活方式的一场革命,势必给人们带来阵痛。

要想很好地执行“限塑令”,那么消费者需要作出很大地行为调整。

这无疑给“限塑令”的执行带来了干扰。

对于正规的塑料袋厂家来说,按照国家标准生产塑料袋势必会加大生产成本,而由于监管的缺失,违法生产的小厂家依然存在,这就使得正规厂家难以与不法企业抗衡,许多生产厂家不得不面临破产的情况。

对于广大商家来说,其提供的商品类型不同,经营规模不同,行为的调整量也不尽相同。

3.政策执行前后行为调整量大,给生活带来不便政策的有力执行也就意味着广大老百姓能够改变以往的消费习惯,逐渐摆脱对超薄免费塑料袋的依赖。

广大消费者和商家以及生产厂家在自己的行为上都将作出一定地调整,而人们倾向于保守持续的状况,因此造成人员的抵制,不利于政策的有效执行。

(二)政策本身存在的问题1、限塑令”本身存在的软约束首先,“限塑令”自身存在的软约束主要表现在政策对象缺乏具体明确性。

在实际政策中,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自然令人无法执行,也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和导致政策随意变通。

在“限塑令”颁布后,有媒体报道称餐饮企业被明确纳入限塑范围,对此,国家工商总局市场司有关负责人2008 年7 月11 日表示,“原则上餐饮企业暂不在有偿使用塑料袋范围”。

其次,政策的要求在执行上具有弹性。

“限塑令”政策规定的是“限”,而非“禁”,限制的具体程度为多少,怎么“限”能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很难加以衡量的,是可变的。

同时,因为是“限”,没有对塑料袋的使用者进行硬性规定,由于消费者的生活惯性,在购买东西而自身又没有携带购物袋的情况下,消费者仍然会选择买新的塑料袋。

这样一来,“限塑令”在某一部分群体中就形同虚设了。

最后,“限塑令”没有颁布其辅助措施或者没有明确的辅助措施。

虽然新规明确了商户某些行为违法,但缺乏明确的执法依据和处罚条例,对商户的具体罚款数额和对市场管理方的处罚都还在商讨之中。

2.执行的政策资源不足一般来说,一个公共政策的执行需要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

“限塑令”的产生是一个长期性的结果,中央会给出指导性意见,真正的执行要靠地方政府。

但下放到各个地方后,由于它的经济价值不明显,很难引起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在财政支出和预算上就难以有所倾斜,导致政策实施过程中人员不到位、财政不到位的情况,严重滞后了“限塑令”实效的产生。

(三)政策以外的因素1.监管不力、缺乏协调“限塑令”的监管部门在检查执行中是不是完全按照国务院和三部委的指令执行,现实中看来也并非很严格。

在实践中,一是由于需要监管的面大量广,且商品流通领域每时每刻都在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工商部门难以监管到位。

二是目前政策没有赋予工商部门监管的强制手段,监管缺乏力度,难以有效实施监管职责。

另一方面,“限塑令”的执法部分之间缺乏协调和沟通。

2.执行人员的素质与实际需要不相吻合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

并且,当政策执行者兼任政策对象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时,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钻政策“空子”,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起来马马虎虎。

在各个地方,“限塑令”的执法者不是长期性的机构人员,很少有专业素质强的参与者,很难把握政策实质和对专业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指导。

三、促进“限塑令”有效执行的政策建议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限塑令”本身存在很多漏洞,而政策本身完善与否是影响政策能否有效执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要使“限塑令”政策顺利执行,首先应该弥补“限塑令”政策本身存在的缺陷。

其次,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之中,应该完善各个环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