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知识竞赛复习题
2021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精选试题)

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2的治理工作,实行SO2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控制。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
A.三类B.三级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环境监测复习题及答案

环境监测(第三版)环境监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 环境监测: 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P12. 控制断面3. 大气采样效率:在规定的采样条件(如采样流量、污染物浓度范围、采样时间等)下所采集到的污染物量占其总量的百分数。
P1694. 土壤背景值5. 生物污染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收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质,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受到污染。
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症状或反应,利用这些变化来反映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生物监测法。
P2916. 总悬浮微粒:(TSP)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
7.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引起污染。
P267 8.一次污染物: 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P1479、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10、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
P711、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升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P10912、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P11413、何谓混合水样?p43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14、何谓优先监测?P7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潜在危害性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
这一过程就是数学上的优先过程,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监测称为优先监测。
环境监测人员基础知识考核考试试题(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91.1-2023)附答案版

环境监测人员根底知识考核考试试题(污水监测技术标准HJ-91.1-2023)附答案版环境监测人员根底知识考核试题污水监测技术标准〔HJ91 . 1 〕姓名:分数: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4 分,共 1 00 分〕1 、等时混合水样是指〔〕。
A. 从污水中随机手工采集的单一水样。
B.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C. 在某一时段内,在不同采样点位按等时间间隔所采等体积水样的混合水样。
D. 在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位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的混合水样。
2、以下关于全程序空白样品,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 将实验用水代替实际样品,置于样品容器中并按照与实际样品一致的程序进展测定。
B. 全程序空白样品从实验室运送到现场,再由现场运送到实验室。
C. 全程序空白样品不能暴露于现场环境。
D. 全程序空白样品所有的分析^p 步骤与样品分析^p 步骤一致。
3、以下哪一项不是编制污水监测方案的主要内容。
〔〕A.监测点位B.气象条件C. 采样平安措施D. 质控和质保措施4、判断题:污水排放口应满足现场采样和流量测定的要求,原那么上设在厂界内,或厂界外不超过 1 0 m 的范围内。
〔〕A. 正确B. 错误5、以下关于污水监测排放口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A.污水排放管道或渠道监测断面应为矩形、圆形、梯形等规那么形状。
测流段水流应平直、稳定、有一定水位高度。
用暗管或暗渠排污的,须设置一段能满足采样条件和流量测量的明渠。
B.污水面在地面以下超过 1 m 的排放口,应配建取样台阶或梯架。
监测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m2 ,平台应设置不低于 1 . 2 m 的防护栏。
C.排放口应按照相关标准的要求设置明显标志,并应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人员的平安,经常进展排放口的清障、疏通工作;保证污水监测点位场所通风、照明正常;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场所应强迫设置通风系统,并安装相应的气体浓度平安报警装置。
环境监测考试复习题目

环境监测复习题一、问答题1.环境污染物致畸作用可能的机理。
①环境污染物作用于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使之发生突变,导致先天性畸形。
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性,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体细胞,引起体细胞突变也可引起畸形,但无遗传性。
②生殖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发现染色体不离开现象,即在细胞分裂中期成对染色体彼此不分开,以致一个子细胞多一个染色休,而另一个子细胞少一个染色体,从而造成发育缺陷。
③核酸的合成过程受破坏而引起畸形。
④母体正常代谢过程被破坏,使子代细胞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缺乏必需的物质,影响正常发育等等。
2.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类哪几类?①监视性监测,也叫常规监测和例行监测对指定的有关项目进行定期的、长时间的监测,以确定环境质量及污染源状况、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衡量环境标准实施情况和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
环境质量监测:大气、水、噪声;污染源监督监测:②特定目的监测,也叫特例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排污收费、数据仲裁等;考核验证监测:业务考核、上岗培训、验收监测等;咨询服务监测:③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研究性监测是针对特定目的科学研究而进行的高层次的监测。
环境本底的监测及研究;研制监测环境标准物质、制订统一监测分析方法、优化布点、采样等的研究;污染规律研究监测:研究污染物从污染源到受体的运动规律;3.既然有了国家排放标准,为什么还允许制定和执行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标准是适用于全国范围的标准。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对环境质量要求也不相同,各地工业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和构成污染的状况、类别、数量等都不相同;环境中稀释扩散和自净能力也不相同,完全执行国家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是不适宜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结合当地的地理特点,水文气象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工业布局、人口密度等因素,进行全面规划,综合平衡,划分区域和质量等级,提出实现环境质量要求,同时增加或补充国家标准中未规定的当地主要污染物的项目及容许浓度,有助于治理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
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基础试题集答案

一、基本知识(一)法律法规一、填空题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______经济建设______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于______1997_______年_____8___月_____16____日公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_生态环境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同时设计_、同时施工_、同时投产使用_。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__限期治理__________。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_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___低硫份____、_低灰份_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9.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___资格审查制度_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_____最近的____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____B___,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人民生活环境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C.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D.生态环境2.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C________公布实施的。
A.1989年2月6日B.1982年12月26日C.1989年12月26日D.1989年12月1日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______B___________。
监测知识考试含答案全套 环境监测技术考试题库

监测知识考试含答案全套环境监测技术考试题库1,防治污染的设施不得擅自_和_。
()A,使用B拆除C,闲置D.新增答案:BC2.国务院生态环境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_和.,制定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OA.社会发展B.国家经济C.技术条件3.《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HJ/T 373-2007)规定固定污染源运行状况时,应记录企业的_情况。
()A.人员情况B.生产情况C.污染物治理设施运行D.企业自行监测情况答案:BC4.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根据方法的不同分一()A容量总量控制B.目标总量控制C.指令性总量控制D.区域性总量控制E.最佳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总量控制5.以下一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
OA.铁、车孟B.铅、镉C,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D.氤化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答案:AC6.流域同步监测中,以下属必测项目的是一()A.pHB,AsC.CODD.NH3-N答案:ABCD7.按照赋存介质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O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ABE8.按照埋藏条件分类,地下水可分为一。
()A.孔隙水8.包气带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BCD9.引起水样水质变化的原因有_。
()A.生物作用B.化学作用C.物理作用D.毒性作用答案:ABC10.无机氮是一的总和,无机氮也称“活性氮”。
()A.硝酸盐氮B.亚硝酸盐氮C,氨氮D.凯氏氮答案:ABC11.加强一等高新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通过对环境监测活动全程监控,实现对异常数据的智能识别、自动报警。
OA无人机B.大数据C.人工智能D.卫星遥感答案:BCD12.水质样品保存时,添加保存剂的方式有_。
OA.抑制溶液PHB.加入抑制剂C.加入氧化剂D.加入还原剂答案:ABCD13.环境监测报告分为一和。
OA数据型B.报表型C.综合型D.文字型答案:AD14.对含采样结果在内的监测报告,应包括_信息。
环境监测专业知识基础考试试卷资料

一、基本知识(一)法律法规一、填空题1.国家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______经济建设______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2.《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于______1997_______年_____8___月_____16____日公布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_生态环境_。
4.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_同时设计_、同时施工_、同时投产使用_。
5.对造成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__限期治理__________。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_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国家对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落后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国家采取有利于煤炭清洁利用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使用___低硫份____、_低灰份_的优质煤炭,鼓励和支持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
9.国家对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实行___资格审查制度_____。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向农田灌溉渠道排放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应当保证其下游_____最近的____灌溉取水点的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1.我国制定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____B___,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A.人民生活环境B.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C.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D.生态环境2.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_______C________公布实施的。
A.1989年2月6日B.1982年12月26日C.1989年12月26日D.1989年12月1日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______B___________。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监测复习题+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标准溶液浓度通常是指()的浓度,否则应予校正。
A、16℃B、18℃C、20℃D、22℃正确答案:C2、下列关于水中悬浮物样品采集和贮存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样品采集可以用聚乙烯瓶或硬质玻璃瓶B、采样瓶采样前应用洗涤剂洗净,再用自来水和蒸馏水冲洗干净C、采集的样品应尽快测定,如需放置,则应低温贮存,并且最长不得超过7DD、贮存水样时应加入保护剂正确答案:D3、《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被淘汰的设备()。
A、转让给他人使用的,应当防止产生污染B、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C、转让给他人使用的,不得收费D、不得转让给他人使用正确答案:D4、污水监测中,部分监测项目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如()。
A、烷基汞B、化学需氧量C、总磷D、硫化物正确答案:D5、采集()时须注满容器,不留顶上空间。
()A、挥发性有机物B、微生物C、动植物油类D、悬浮物正确答案:A6、用碱式滴定管滴定时,正确的操作是()。
A、右手捏玻璃珠的左上侧胶管B、左手捏玻璃珠的右上侧胶管C、右手捏玻璃珠的右下侧胶管D、左手捏玻璃珠的左下侧胶管正确答案:B7、准确量取20.5ml溶液,应选用()。
A、25ml滴定管B、50ml量筒C、20ml移液管D、100ml的容量瓶正确答案:A8、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时,采集的水样应加入固定剂调节至PH()。
A、<2B、约8C、约5正确答案:B9、反渗透在提高给水温度,而其它条件不变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也增加B、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也下降C、水通量下降,盐透过量增加D、水通量增加,盐透过量下降正确答案:A10、聚丙烯酰胺是一种高效的()A、氧化剂B、聚合物C、脱水剂和絮凝剂D、营养剂正确答案:C11、配制20%的食盐溶液500g,不需要下列哪种仪器:()。
A、500ml容量瓶B、托盘天平C、烧杯D、玻棒正确答案:A12、反渗透的给水处理中,为去除水中的微生物,需要加入的药剂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基础知识竞赛复习题
1、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
(对)
2、建设项目建成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必须确保稳定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对)
3.为了推动我国火电行业对SO
2的治理工作,实行SO
2
排放总量与排放浓度双重
控制。
(对)
4、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
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对)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对)
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为三类。
(对)
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的测定方法为测定方法为红外分光光度法。
(对)
8、我国1983年颁布了第一个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测试方法标准。
(对)
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应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布点采样。
(对)
10、建设(包括改、扩建)单位的建设时间,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批准日期为准。
(对)
11、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若某新污染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米时,其排放速率标准值按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对)
1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挥发酚指能与水蒸气一并挥发的酚类化合物。
(对)
13、锅炉排放二氧化硫浓度应在锅炉设计出力70%以上时测定。
(对)
14、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是一定高度的排气筒任何
1h排放污染物的质量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
1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以标准分布时所规定的实施日期为界,划分为两个时段。
即1997年12月31日前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一时间段规定标准值;1998年1月1日起建设的单位执行第二时间段规定标准值。
(对)
16、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污染物排放达不到规定排放标准的,负责验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要求建设单位限期达到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地方,还应达到当地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
(对)
17、危险废物腐蚀性鉴别,当pH大于或等于12.5,或者小于或等于2.0时,则该废物是具有腐蚀性的危险废物。
(对)
18、我国的环境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对)
19、烟尘的排放量主要受到燃烧方式、锅炉运行情况和煤的性质,还有锅炉负荷的影响。
(对)
20、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指单元活动所产生和排放的污染物量。
(对)
21、排污系数是指产污系数条件下经污染控制措施削减后或未经削减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污染物的量。
(对)
22、排污系数的物理意义是:每耗用1t煤产生和排放污染物的量。
(对)
23、浸出液中任何一种危害成分的浓度超过其标准中所列的浓度值,则该废物是具有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
(对)
24、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
(错)
25、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综合性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两大类。
(对)
26、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有组织排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造成与无组织排放相同的后果。
(对)
27、工业废水样品应在企业的车间排放口采样。
(错)
28、新污染源的排气筒高度一般不应低于15米。
(对)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I~Ⅳ类标准的水质pH值为5~6。
(错)
30、排放污染物的烟囱是污染源,而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建筑构造(如车间等)不能算是污染源。
(错)
31、排气筒高度的计算是指自排气筒(或其主体建筑构造)所在的地平面至排气筒出口的高度。
(对)
32、烟度标准中拟控制的是柴油车运行中的平均烟度。
(错)
33、柴油机车排放的碳烟比汽油机车大40倍左右。
(对)
明显比汽油机浓度值高。
(对)
34、柴油机排放的SO
2
35、汽油车尾气中HC浓度比柴油车低。
(错)
36、柴油车排放的NOx明显大于汽油车。
(错)
37、《水泥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1996)中规定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限值为1.5mg/m3,某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测定结果分别为参考点0.18mg/m3,其余测点为1.26、0.88、1.28、1.69mg/m3,扣除参考点值后的平均值为1.10mg/m3,测定值小于1.5mg/m3,故水泥厂粉尘无组织排放未超标。
(错)
38、水泥厂竣工验收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和达到设计规模75%以上时进行。
(错)
39、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面水域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功能区。
(对)
40、标准符号GB与GB/T含义相同。
(错)
41、根据捕集的烟尘量和抽取的烟气量就可求出烟气中的烟尘浓度。
(对)
42、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
(对)
43、火电厂SO
的允许排放量是与它的烟囱高度、当地风速的控制系数p值成正
2
比关系。
(对)
44、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或负荷突然改变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减少。
(错)
45、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中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是指处理设施后或无处理设施排气筒中污染物任何1h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的限值。
(对)
46、对SO2的排放主要取决于燃煤的含硫量。
(对)
47、《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规定烟气林格曼黑度为一类区I级,二类区2级,三类区3级。
(错)
48、实测的工业炉窑的烟(粉)尘、有害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规定的掺风系数或过量空气系数时的数值,而熔炼炉和铁矿烧结炉按实测浓度计。
(对)49、监测工业废水中的一类污染物和二类污染物都应在排污单位排放口布点采样。
(错)
50、机动车流量每小时在100辆以上的道路,适用交通干线道路标准。
(对)
51、《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规定夜间突发的噪声,其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0dB。
(错)
52、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工业污水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日均值计算。
(对)
53、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中标准状况是以温度、压力为0℃,101.32kPa时的体积为依据的。
(对)
54、季平均值的定义是指任何一季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对)
55、总汞、总镉、总铬、六价铬、总镍、总氰化物、苯胺类都是第一类污染物。
(错)
5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氟化物(以F计)是指以气态及颗粒态形式存在的无机氟化物。
(对)
57、在监测油烟排放浓度时,应将实测排放浓度折算为基准风两量时的排放浓度。
(对)
58、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CO、HC、NOx及颗粒物等。
(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