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及测定方法标准
(完整版)《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

《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编制组2018年6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工作过程 (1)1.2.1 资料调研 (1)1.2.2 技术交流 (1)1.2.3 现场踏勘、监测及报告编写情况 (2)2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2)2.1灰霾污染防控的形势发展需要 (2)2.2政策规划要求 (2)3编制原则 (3)4 国内相关标准调研 (4)4.1标准制定所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 (4)4.2国内相关标准 (5)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6)5.1标准适用范围 (6)5.2术语和定义 (6)5.3施工场地扬尘控制要求 (6)5.3.1 监测方法的选择 (6)5.3.2 控制项目选择 (9)5.3.3 标准限值的确定依据 (10)5.4系统组成与要求 (11)5.4.1扬尘在线监测系统组成 (11)5.4.2 扬尘在线监测仪 (11)5.5监测要求 (12)6 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 (13)6.1技术可行性分析 (13)6.2经济可行性分析 (14)7 实施本标准的环境和社会效益分析 (14)7.1实施本标准的环境效益 (14)7.2实施本标准的社会效益 (14)8 标准实施的建议 (15)附件1国内和施工场地扬尘相关的标准、规范 (16)附件2 各市监测点位不同限值超标率统计表 (17)附件3 河北省及各市施工场地扬尘不同浓度所占百分比 (20)附件4 国内其他省市监测点位布设要求 (22)附件5 资质 (23)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建筑施工扬尘污染防治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切实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关于强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意见》(冀发〔2017〕7号)要求,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下达了《施工场地扬尘排放标准》的编制任务,项目编号为GY201634,由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河北鸿康科技有限公司、石家庄兆荣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先河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
《安全环境-环保技术》之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烟道与采样监测规范化问题

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烟道与采样监测规范化问题当前,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烟道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因环境条件的限制或历史原因,其烟气排放管道不规范的问题应当引起排污单位、执法部门、监测机构、环保专业治理机构的高度重视。
排污口设置不规范将带来两个后果:一是按现行法律规定,排污口设置(包括采样口)不规范,排污单位将直接面临生态环境部门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处罚;二是监测采样点设置不规范,监测结果不能准确反映排污情况,不能作为排污单位、执法部门判定污染物排放是否达标(超标)的证据。
我们通过一个真实案例,看看排污口设置与监测采样中存在的问题。
被告A市甲县环保局于2018年3月6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该决定书载明,2017年12月19日,A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对原告乙公司排放烟气进行飞行抽检比对监测,监测数据显示,原告乙公司2#烟囱出口排放的废气中,颗粒物排放浓度为152mg/m3(标准值≤80),超标0.9倍。
被告甲县环保局认为原告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十八条的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对原告乙公司作出罚款10.5万元的行政处罚。
本案争议焦点: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庭审中,原告与被告就A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焦点集中在:手工采样点位的选取是执行《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还是执行GB/T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经庭审质证,受案法院就“手工监测采样点是否符合标准”的问题查明了以下事实:1.《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的相关规定。
该标准第6条是关于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俗称在线监测系统)安装位置和预留手工采样口的规定。
其中第6.2规定:测定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中国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研究

第46卷第6期2021年6月VoL46No.6June2021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文章编号:1674-6139(2021)06-0019-05中国大气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研究顾闫悦,李琴,周羽化(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摘要:对中国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废气生态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发展历程及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现行方法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即加快推进缺项污染物方法标准制订工作,部分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明确监测对象及配套方法标准实施机制,加强排放标准和方法标准配套适用性研究,充分考虑环境复杂性,健全生态环境标准样品体系,定期开展监测方法标准实施评估,建立监测方法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标准制订工作等。
关键词:大气;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中图分类号:X831文献标志码:AResearch on the Standards of Atmospheric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s in ChinaGu Yanyue,Li Qin,Zhou Yuhua(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100012,China) Abstract: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of the monitoring and analysis method standards for ambient air and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 in China,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method standard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that is:to accelerate the standardization of standard methods for shortage projects,to clarify the monitoring objects and support method standard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in some stationary source air pollutant emission standards an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emission standards and method standards,to fully consider the complex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 the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of reference material system,to conduct regular implementation assessment of monitoring method standards in the standard verification process,to establish a"full life cycle n management mechanism for monitoring method standards,and to encourage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drawing and revising standards.Key words:atmosphere;environmental monitoring;method standards刖弓生态环境监测标准是中国生态环境标准“两级六类”U-2]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技术依据。
安徽省质监局关于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皖质函〔2018〕18号

安徽省质监局关于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正文:---------------------------------------------------------------------------------------------------------------------------------------------------- 关于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结果的通报各市质监局、工商质监局,省直管县市场监管局,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各环境监测机构:依据质检总局《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总局163号令)要求,省质监局组织开展了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
现将结果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能力验证所选取的项目本次能力验证范围为获证的环境检测机构。
依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479-2009)》、《计量比对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117-2010)》《能力验证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能力评价指南(CNAS-GL02)》的要求,由参加能力验证的机构使用本机构的仪器设备,对能力验证组织单位提供的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项目为:环境空气中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
(二)能力验证的组织实施本次能力验证委托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组织实施。
能力验证实施单位根据要求,成立了能力验证工作小组,制定了2017 年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实施方案。
1.参加机构。
按照《关于开展2017年度环境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的通知》(皖质办函〔2017〕260号)要求,共有132家环境检测机构报名参加本次能力验证,其中有73家机构为各地市、区(县)的环境监测(中心)站,59家机构分别为水质检测、疾控、检测技术等行业机构。
2.检测样品。
本次能力验证检测样品的浓度水平主要根据《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HJ 479-2009)中的检出限和标准曲线范围确定。
固定污染源监控系统技术规范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2
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3
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
GB 4053.4
固定式工业钢平台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 代码)
GB 4728.3-2005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第三部分:导体和连接件
2
3.10 静水井 stilling well 一般是指设置在明渠堰槽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水位观察处旁的竖井,由管道联通。静水井内的水位与量
水堰槽内水位相同,其设置的目的是消除堰槽水位观测点处因水面剧烈波动而对水位测量带 来的影响,当需要提高水位测量精度时,也可使用静水井进行测量。 3.11
公称通径 nominal diameter 公称通径是管路系统中所有管路附件用数字表示的尺寸,是参考用的一个方便的圆整 数,与加工尺寸仅呈不严格的关系。公称通径用字母“DN”后面紧跟一个数字标志。 3.12 极限偏差 limit deviation 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 极限偏差是指上偏差和下偏差。最大极限尺寸 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上偏差,最小极限尺寸减其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称为下偏 差,轴的上、下偏差代号用小写字母 es,ei 表示;孔的上、下偏差代号用大写字母 ES,EI 表示。
CAEPI GB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标准
T/CAEPI 11-2017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 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online automatic monitoring systems of construction of on-site point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编制组2019年9月项目名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项目统一编号:SDBXM 37-2018承担单位: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制组主要成员:刘旗龙、周弛、施敏敏、张沛、王晓岩、任越、李倩、吴卫东目录1 项目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 工作过程 (1)2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1)2.1 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现状 (1)2.2 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3)2.3 本标准制订的必要性 (4)3 国内外相关质量管理规定 (6)3.1 质量管理体系 (6)3.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6)4 本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7)4.1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7)4.2 本标准制订的基本路线 (7)5 本标准制订的研究报告 (8)5.1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8)5.2 适用范围 (9)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9)5.4 术语和定义 (11)5.5 基本要求 (12)5.6 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要求 (35)6 知识产权说明 (43)7 采标情况 (43)8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44)9 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推荐性标准还是强制性标准) (44)10 其它应予以说明的事项 (44)11 产业化情况,推广运用论证和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等情况 (44)11.1 提高行业质量管理水平 (44)11.2 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44)12 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现行有效标准的协调性 (45)13 贯彻标准的要求、措施和建议 (45)14 废止现行相关地方标准的建议 (45)《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1 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2018年5月,根据原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8年第一批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函〔2018〕27号),下达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标准制修订项目任务,项目统一编号为SDBXM 37-2018。
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等)监测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汇总

CEMS比对监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的检测过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散见于于9个标准及规范,分别是:1.《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 16157-1996及其修改单(环境保护部公告【2017】第87号)2.《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3.《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76-20174.《污染源自动监测设备比对监测技术规定(试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0年8月5.《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试行)》HJ/T 373-20076.《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7.《固定污染源废气氮氧化物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 693-20148.《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HJ57-20179.《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综合以上标准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比对监测主要从监测人员、监测仪器与设备、采样过程质量控制、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监测报告出具等方面进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监测人员(1)要求监测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2)生态环境监测要求至少2人进行现场监测工作。
(3)监测过程应有照片视频等资料。
注:(2、3条依据为《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评审补充要求》)2、监测仪器与设备(1)监测仪器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GB/T 16157-1996中12.2规定的仪器与设备(排气温度测量仪表、S行皮托管、斜管微压计、空盒大气压力表、真空压力表或压力计、转子流量计、采样管加热温度、分析天平、采用嘴),应依据标准至少半年自行校准一次。
定电位电解法烟气(S02、NO。
CO)测定仪应在每次使用前校准。
采用仪器量程20%一30%、 50%一60%、80%一90%处浓度或与待测物相近浓度的标准气体校准,若仪器示值偏差不高于±5%,测定仪可以使用。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空气颗粒物中砷、硒、铋、锑测定方法较多[1-8],也有相应的国家环境标准,但采用氢化 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空气颗粒物中的砷、硒、铋、锑,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少、检出限低、选择性好、线性范围宽、仪 器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开展此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标准的制订有利于规范该项 目的标准监测分析方法,可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环境空气颗粒物气中砷、硒、铋、锑测 定提供统一的、规范化的技术准则和依据,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推动我国环境 监测工作的不断发展。砷、硒、铋、锑是当今重要大气污染物,也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分析项 目。因此,尽快建立本标准分析方法也显得非常重要。
ii
《环境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砷、硒、铋、锑的测定 原子 荧光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项目背景
1.1 任务来源 2008 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下达了《空气和废气 气相和颗粒物中砷、汞、锑、锡的
测定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或氢化物吸收原子荧光光谱法》项目制订计划,项目统一 编号:88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承担了该标准的编制工作。兵团站于 2010 年 完成了标准的开题论证,经原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批准,该标准的制订工作于 2015 年移 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由总站承担并完成方法研究、组织验证等相关工作。
1
测定 原子荧光法》;并注意与已有标准的衔接。 2015 年 12 月至 2016 年 8 月,标准编制组对方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用原子荧
光方法测试锡元素,其信号响应极不稳定,导致方法检出限高、精密度差、准确度低,因此, 2016 年 9 月组织专家研讨,经讨论,形成以下意见:原方法中锡不适合采用原子荧光方法, 建议删除本方法中目标元素锡,增加了元素汞;注意采样与前处理方法与现有标准的衔接, 标准名称确定为《空气和废气 颗粒物中汞、砷、硒、铋和锑的测定 原子荧光法》,与现 有的原子荧光相关标准中的目标物保持了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