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数字音频系统传输网络及其应用

剧场数字音频系统传输网络及其应用
剧场数字音频系统传输网络及其应用

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ISHOU UNIVERSITY 专业课课程论文 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题目: 作者: 学号: 所属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总评分: 完成时间:

文件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互联网的一大特点是实现信息共享,文件传输是信息共享的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随之出现了许多FTP服务器来共享一些信息资源,编写一个操作简单,方便的FTP客户端来下载这些资源受到了人们的极大的欢迎。 FTP是一种用于在网上传输文件的协议,从原理上说,FTP是一个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应用协议。它用两个连接来实现:一个是控制连接,用来连接服务器和实现文件操作;一个是数据连接,用来实现数据传输。FTP的实现核心是命令/应答模式,FTP客户端将用户的所有FTP相关请求都转化为FTP服务器可识别的命令,然后发送到服务器,并接收和处理执行完毕后服务器传回的应答。 本程序是一个小型FTP服务器系统,实现了FTP服务器所应该具备的大多数功能,包括用户的登录,文件的上传、下载、删除,选择数据传输模式、目录选择等,并给出相应的提示。通过该程序的开发,基本上实现了一个FTP服务器所应该具有的功能,能够解释一般的FTP命令,并且符合RFC59规范。 本程序采用VC++6.0作为开发工具,设计步骤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 关键词:客户端;服务器;下载;上传;FTP

目录 第一章引言 (1) 1.1课题背景及意义 (1) 1.2课题研究现状 (1) 1.3研究内容 (2) 第二章FTP协议与原理 (3) 2.1 FTP简介 (3) 2.2 FTP的工作原理 (3) 2.3 FTP运行原理 (4) 2.4 FTP文件传输连接类型 (4) 第三章开发环境及工具介绍 (6) 3.1 C语言概述 (6) 3.2 VC++介绍 (6) 3.3 VC++6.0集成环境介绍 (6) 第四章FTP服务器需求分析 (8) 4.1 FTP文件传输的需求 (8) 4.2应解决的问题 (9) 4.3功能分析 (9) 第五章系统设计与实现 (10) 5.1功能要求 (10) 5.2开发工具 (10) 5.3主要功能与实现 (11) 5.4 菜单栏功能模块 (11) 5.5 查看功能模块 (13) 第六章系统测试 (18) 6.1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不足 (18) 6.2 采用的测试类型 (18) 6.3 测试的过程与结果分析 (18) 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对智能交通的一点认识

对潍坊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点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长久以来,人、车、路的矛盾激化已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道路运输增长的需求可以靠提供更多的路桥设施来满足,但是在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今天,道路设施的增长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依靠提供除设施以外的技术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智能交通系统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地市区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地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地区在制定本地区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地区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结合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各地的发展状况,对潍坊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智能交通发展概况 智能交通系统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在建立起的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目前,智能交通在全球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并成为继航天航空、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进程迅猛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交通、环境等众多问题,因此发展智能交通,特别是城市智能交通UITS,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特定的交通特点,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我国面临众多问题。首先,我国城市交通成分复杂,自行车拥有量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其次,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水平不能跟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再次,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必须在借鉴国际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走属于中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之路。 二、潍坊市智能交通的现状 2010年初潍坊市建设并启用了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潍坊市道路交通智

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日期:2013-6-10

目录 1.目的和范围 (4) 2.参考引用 (4) 3.术语定义 (4) 4.内容 (4) 4.1系统概述 (4) 4.1.1功能描述 (4) 4.1.2性能描述 (5) 4.1.3初始运行 (6) 4.2对运行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要求 (7) 4.2.1硬件设备 (7) 4.2.2支持软件 (7) 4.2.3操作人员所需技能 (8) 4.3运行说明/系统操作指导 (8) 4.3.1 交通状况模块 (8) 4.3.3 稽查布控模块 (11) 4.3.4 违法处理模块 (20) 4.3.5 统计分析模块 (31) 4.3.6 设备管理模块 (36) 4.3.7 系统管理模块 (41)

1.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为系统操作使用帮助文档,目的是介绍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指导用户正常使用。?本文档并非关于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产品说明文档和软件开发文档。 ?本文档并不包含对业务活动的指导,只说明如何使用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2.参考引用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36-200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 ?《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3-92 ?《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4-92 3.术语定义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简称系统,英文简称:ITS。 4.内容 4.1系统概述 4.1.1功能描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通管理各方面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与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基于JAVA技术构建,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能实现跨平台部署,具备很高的扩展能力和兼容性;同时系统采用B/S应用方式,基于模块化开发、设计和部署,通过配置文件配置加载相应的模块,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基于消息引擎(JMS)快速接入第三方子系统,JMS部署于应用服务器中,利于维护和扩展。 平台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高速公路区间超速违章检测系统、平安城市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流量监检测系统以及各类公安交警业务系统、交通行业管理子系统(如车管、驾管、违法等)等集成在统一的、图形界面的软件环境下,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有助于

智慧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方案

交通指挥中心信息化 设 计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0 第2章可行性分析 (2) 2.1 目的及意义 (2) 2.2 指导思想 (2) 2.3 社会经济效益 (3) 第3章XX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5) 3.1 XX市道路交通基本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5) 3.2 基本对策 (6) 第4章公安交警指挥中心的构成 (8) 第5章设计依据 (10) 第6章设计方案 (12) 6.1 110/122/119接处警系统 (12) 6.1.1 概述 (12) 6.1.2 系统总体介绍 (15) 6.1.3 系统开通前期准备及环境要求 (23) 6.1.4 售后服务及承诺 (26) 6.2 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28) 6.2.1 前言 (28) 6.2.2 系统原理简述 (29) 6.2.3 系统基本构成 (30) 6.2.4 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特点 (36) 6.2.5 交通信号控制的方式 (40) 6.3 网络监控系统 (49) 6.3.1 系统构成 (50) 6.3.2 系统原理简述 (50) 6.3.3 设备选型说明 (51) 第1章打印 (164) 6.4 网络视频电子警察系统 (167) 6.4.1 前言 (167) 6.4.2 系统原理简述 (167) 6.4.3 系统主要特点 (168) 6.4.4 合理化建议 (169) 6.4.5 机动车超速自动监测系统 (170) 6.4.6 Windows NT (186) 6.5 视频数字硬盘录像系统 (189) 6.5.1 主要特性 (190) 6.5.2 实时多路数字视频录像,多画面显示和传输 (190) 6.6 磁盘阵列 (194) 6.7 中控室器材的总装设计及安装布局 (199) 6.8 系统供/配电及接地 (200)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方案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1] 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ITS是交通、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城市道路监控作为智能交通领域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城市道路监控一直也是安防监控领域主要应用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监控所涵盖的围越来越大,并且与很多新技术密集型领域如IT、ITS等相互渗透扩展。 城市道路监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二是交通监控。交通监控通常由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处罚系统组成,它是智能交通ITS技术和监控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 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可以对一个大围的公路路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采集和统计,信息包括“道路占有率、车流密度、车队长度、流通量、平均速度等,能为道路疏导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可以配合广播等传媒实现交通诱导功能。 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具有高技术含量,可以对“超速、逆行、闯红灯、禁停、压黄线、抢占公交车道等一系列违章现象进行准确、稳定、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执法和处罚。电子警察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因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增加与警力少和警务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矛盾,有效抑制的由于人为违章引起的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引入到城市道路监控中,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点面结合式监控,提高了城市整体安全防水平,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加强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率。下面主要介绍交通监控的几个系统及应用: 一、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 1、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 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行为,经常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抓拍的违章照片、视频录像为依据对违章者进行处罚教育,从而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因闯红灯违章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堵塞和交通混乱,加快车辆在交通路口行驶速度,保证道路畅通。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技术实施方案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技术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主干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三年规划》,根据《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指导意见》要求,组织编写技术实施方案,以指导各地开展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工作。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维护公路通行秩序、保障公路畅通、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目标,以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为基础,以指挥民警执法、指导民警勤务为核心,以交通安全态势研判预警为重点,以警力部署协调和交通违法干预为根本方法,建设全国统一的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支撑交警勤务机制改革,推动落实“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随着警情变”,推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四项建设”,不断提高公安交通科学化、现代化管理体系建设能力和水平。 (二)建设目标 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是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三位一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交警部门科技信息化规划建设的四大信息平台之一。集成指挥平台在现有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基础上升级而成,按部、省、地市三级分布建设,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构建成全国统一的快速高效的公路交通应急指挥体系。通过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实现道路交通态势智能感知、交通违法主动干预、突发事件及时处置、警力科学部署指挥等业务管理,构建快速高效交通指挥体系、常态实战的新型勤务机制,提高交警执法能力和水平,保证道路畅通安全,规范道路行车秩序,有效防范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 (三)建设思路 基于各地自行建设的各类道路监控系统进行信息共享、集成应用和联网运行,实现各类道路交通基础、动态信息的逐级汇聚及大范围分析研判,实现跨地域道路交通管理的联网联控。在联网基础上,实现车辆缉查布控、交通违法现场查处和审核入库、交警执法站信息管理、跨地交通事件监测共享及应急指挥、勤务监督考核等业务的统一管理。各地按照集成指挥平台联网运行的总体架构,规划调整本地道路监控系统的数据及系统分布、业务管理功能,逐步减少各地的差异性,提高应用水平。通过集成指挥平台监测监控系统运行工作情况,保证系统稳定高效运行。 (四)建设任务 1、规划设计集成指挥平台。组织部、省、市三级集成指挥平台的整体框架规划设计。各地按照集成指挥平台总体建设要求,规划设计本地道路监控系统建设改造、信息资源管理整合工作。 2、组织集成指挥平台建设。各地组织搭建本地集成指挥平台软硬件系统运行环境,安装发布集成指挥平台核心软件。根据本地业务需求,研发应用扩充软件。各地组织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指挥室)建设工作。 3、组织基础应用系统改造接入。各地按照建设规划和基础应用系统建设规范及接入标准,新建、升级改造现有电子监控设备、视频监控等基础应用系统,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接入集成指挥平台。 4、开展道路管控业务应用。根据本地业务需求,各地组织开展视频巡逻、交通违法取证、信息服务、网上勤务管理、业务 监管考核、信息分析研判、监控设备运行监测等业务应用。 5、制修订技术标准及业务规范。组织制(修)订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通讯协议、数据规范、数据交换等技术标准。制定集成指挥平台业务管理、数据质量要求、运行维护、信息安全等配套管理使用规定。 二、总体技术设计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资料讲解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 智能交通系统导论 课题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班级___ 交通设备143 ___ 学号 1426042071 姓名_________ 卢铁 ________ 指导老师陆建新 日期 2016.6.22

目录 一.系统背景 二.关键技术 三.卡口技术存在的问题 四.卡口系统的应用 五.卡口系统在工程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一.系统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迅猛增长,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与交通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像肇事或做案后驾车沿公路逃逸、盗抢机动车辆、车辆违章行驶等。针对上述问题,公安部相继开展了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和实施畅通工程,其目的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向科技要警力,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现代智能交通管理中,利用视频技术获取各种交通数据和对违章车辆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等优点,便于交通指挥管理部门和道路使用者及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准确做出决策进行道路交通指挥管理和合理行车路径选择。道路交通卡口系统是安装在公路任意断面上,包括的城市的出入口、收费站、省际和市际卡口等处。卡口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实时拍摄与记录,并由计算机进行车牌识别以及对车辆进行行驶速度和各类违章的检测、数据采集与报警,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章、涉案车辆和公路干线交通状况的监控力度,为侦破肇事逃逸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以及交通违章处理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有效地遏制交通违章现象,消除交通隐患,降低机动车肇事逃逸和车辆盗抢案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二.关键技术 1.高清抓拍

智慧交通产品-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5) 1.2.1.平台概述 (5)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7) 1.2.4.业务流程 (9) 1.2.5.平台组成 (17) 1.2.6.平台接口 (21)

1.1.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海康智能交通中心平台

1.1 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平台 1.1.1背景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区机动车数量也随之猛增,原有的道路、交通标志、标线等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交通的需求,城区多条道路存在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现象。 针对目前的交通状况,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缓解当前的交通拥堵现状。采用先进的采集特定车辆信息分析交通流技术,收集城区公交车、出租车GPS信号并通过专业交通分析运算平台,分析出城区道路可能已经出现的拥堵点并自动预警,指挥中心利用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图像验证后可就近调警并根据情况进行信号灯控制调整。 1.1.2平台概述 iVMS-8600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是一个基于服务器、操作系统、依托于数据库、架构于网络的服务系统,是支撑起智能交通类监控系统产品的中央管理平台,一个能够实现设备接入与用户服务的综合软硬件体系。综合管控平台利用统一的数据库、软件及服务,接入分散的设备并建立用户、业务接口,以完成分散设备的统一管理并提供用户业务需要的服务。 iVMS-8600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需在指定的路段安装数据采集设备,通过各级接入服务器及其应用软件,最终实现诸如交通违法记录与处理、交通事件监测、通行车辆记录、智能研判、交通流量统计等交通业务的功能与应用。 软件平台包括数据库服务器、CMS管理平台、交通应用服务器、图片服务器、区间测速/套牌分析服务器、设备接入服务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存储管理服务器、网管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电视墙服务器、CS控制客户端、WEB配置客户端、WEB控制客户端以及路口前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发送的道口管理主机,可实现对通行路口车辆的牌照识别、测速及超速报警、闯红灯检测、布控车辆检测报警、查询统计、智能研判等功能。 1.1.3平台架构 城市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平台结构分为三层:协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具体模块包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教学内容

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有关网络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展望的读书报告 1.概述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使网络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日益普及, 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控制领域,网络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领控制系统的结构发生着变化。通过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络来代替传统控制系统中的点对点结构已越来越普遍。这种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称为网络控制系统(NCSS)与传统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相比。NCSS具有成本低、功耗小、安装与维护简便、可实现资源共享、能进行远程操作等优点。若采用无线网络,NCSS还可以实现某些特殊用途的控制系统,这是传统的点对点结构的控制系统所无法实现的。NCSS的诸多优点使其在远程医疗、智能交通、 航空航天、制造过程以及国防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然而,网络并不是一种可靠的通信介质。由于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的物理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丢包以及时序错乱等问题。这些问题是恶化系统性能以及导致NCSS不稳定的重要原因,并且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传统控制理论很难直接应用于NCSS的分析和设计。为保证NCSS稳定并具有满意的控制性能,必须深入研究NCSS并发展与其相适应的分析和设计理论。近年来,NCSS的研究得到了来自控制领域、信号处理领域、以及通讯领域研究人员的共同关注,相关文献层出不穷。本文力图回顾近年来这一领域的重要成果,总结并指出这一领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有待解决的新课题。 2.网络控制中的基本问题 2.1 时延 由于网络带宽和服务能力的物理限制,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时延。网络时延受网络协议、负载状况、网络传输速率以及数据包大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数值变化可呈现随机、时变等特性。在NCSS的研究中,时延的数学描述主要采用以下3类模型: 固定时延模型、具有上下界的随机时延模型以及符合某种概率分布的概率时延模型。 2.2 丢包 由于网络节点的缓冲区溢出、路由器拥塞、连接中断等原因,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会出现丢失现象;丢包受网络协议、负载状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具有随机性、突发性等特点。在NCSS的研究中,丢包的数学描述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确定性方法: 该方法通常采用平均丢包率或最大连续丢包量来描述丢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网络系统设计 (2) 2.1总体目标 (2) 2.2需求分析 (2) 2.3系统设计原则 (3) 2.4关键技术问题及解决 (4) 2.4.1网络可靠性方案 (4) 2.4.2如何提高网络传输性能 (5) 2.4.3VLAN划分 (5) 2.4.5VLAN之间的高速路由 (5) 2.4.6VLAN之间的安全及网络优先级控制 (6) 2.5网络结构设计 (7) 2.5.1网络骨干层设计 (8) 2.5.2用户接入层设计 (11) 2.5.3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的连接 (13) 第四章:安装、测试及验收 (14) 4.1系统安装与调试 (14) 4.2系统测试原理与方法 (14) 4.3硬、软件设备测试与验收 (15) 4.4系统集成测试与验收 (15)

第一章:前言 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共有地上裙楼4层,双主塔21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80090.62平方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从单一的封闭型工作、休息环境向集休息、娱乐、办公等于一体的开放式、智能型多功能工作、休息空间转变。通过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电子公告系统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以及建筑群的各种服务信息;通过高速的建筑群网络可以方便的进行购物、网上会议、网上聊天等活动,还可以直接进入INTERNET 网,以高于拨号上网的速度在万维网中畅游;使用户在建筑群内享受到高档成熟技术环境所带来的各种优质服务。 如要实现上述服务,就需建立一套现代化、高科技的信息网络系统,依靠综合数字交换设备,建立语音系统、数据通信系统、图象通信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使建筑物具有先进的通信能力。 我公司很高兴有机会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工程的研究讨论,在依据您们向我们提出的具体需求,现向您们递上我们的方案建议书。华埠特克公司非常重视参加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项目,并真诚地与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全面合作,提供我公司一流的技术与服务,使北京博达国际公共服务大楼网络系统的水平达到当今国际一流水准。

智慧交通产品-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5) 1.2.1.平台概述 (5)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6) 1.2.4.业务流程 (8) 1.2.5.平台组成 (11) 1.2.6.平台接口 (37)

1.1.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华为)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1.网络设计依据 标准与协议 IEEE802系列: IEEE802.1 IEEE802.1p IEEE802.2 IEEE802.3 IEEE802.3u IEEE802.3z IEEE802.1Q 网络协议: TCP/IP IPX/SPX 网管协议: SNMP agentV1(RFC1155-1157)/SNMP agentV2 RMON/ATMRMON Telnet TFTP,LEC,RFC1577Client SNMP MIBII(RFC1213) Bridge MIB(RFC1493) 802.1DSpanning-TreeMIB Ethernet MIB(RFC1398) 2.网络设计原则 多媒体技术的普及给Internet和Intranet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应建成一个以宽带技术为基础、提供多层次服务、支持多媒体应用的信息服务网络。 数据网建设是海军工程大学数字化校园工程项目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教师获取各种信息资源提供通信基础,为各种上层应用提供网络平台,在校园的信息化中发挥这重

要作用。 在网络的整体规划中,使用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采取合理的建设步骤,最终建设一个高效、实用的校园网络,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工程将是一个满足数字、语音、图形图像等多媒体信息,以及综合业务信息传输和处理需要的综合数字网,并能符合多种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符合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工业标准(如TCP/IP),同时能兼容已有的网络环境。 根据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建设目标和设计要求,和我们多年的系统集成经验,其校园网络总体设计遵循以下若干原则: (1)先进性: 从系统体系结构和网络系统基础结构方面均采用当前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同时,在设备选型方面考虑到技术的成熟性,采用主流机型,主流系统。 校园网络传输的信息量大,要求计算机网络具备高带宽的传输主干。随着将来用户的增加,网络也将面临多样化需求。 我们将在网络构架,硬件设备,协议选择,安全控制和网络管理等方面充分体现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的先进性。 (2)可靠性: 我们从网络骨干线路的冗余备份、网络设备的冗余备份和电源冗余备份等方面来保证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的可靠性。另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障: 无差错运行:在网络设计中采用防干扰、防浪涌技术,在网络系统的配置中,严格遵循设备技术要求。 不间断运行:对关键的部件和设备均采用冗余备份设计,同时采用UPS电源系统,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连续运行。 (3)开放性和扩充性 在设备选型上,选择业界著名厂商的产品,以提供更为完善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选择符合国际标准及业界流行成熟的工业标准的设备,以便对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 系统结构配置,采用具有最佳升级途径的配置,一是结构合理,二是升级代价最小,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升级性。 随着业务的发展,海军工程大学校园网络面临的任务将会愈来愈繁重,信息资源范

智慧交通产品总体解决方案-交通运维管理平台.doc

智慧交通产品解决方案 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面向城市交通】

目录 1.1.概述 (3) 1.2.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5) 1.2.1.平台概述 (5) 1.2.2.平台特点 (5) 1.2.3.平台结构 (7) 1.2.4.业务流程 (8) 1.2.5.平台组成 (11) 1.2.6.平台接口 (32)

1.1.概述 我公司在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各技术子系统的功能进行梳理、分类,根据GA/T445-2010《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建设技术规范》、GAT1146-2014《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结构和功能》要求的功能和我公司自行拓展的功能,将城市公安交通管理的业务应用划分为五大核心平台,即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交通信息服务平台、交通运维管理平台、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和交通信息资源平台,如下表所示: 表4-1核心业务平台及功能

1)智能交通管控平台 作为公安交通指挥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以总队、支队、大队、路面岗勤为主用户群,以城市交通状况监测、交通日常管控、突发事件处置为核心业务,通过交通信息资源云中心对接交互,为指挥中心、科室、路面等各角色提供各类应用的业务平台。 2)交通地理信息平台 针对交管平台专门打造的地理信息应用系统,以公安网为基础,以警用电子地图为核心,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空间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现及空间数据分析,为核心业务平台提供基础支撑。 3)交通信息服务平台 为公安交管用户提供面向公众的交通信息服务,实现交通信息采、编、审、发,通过诱导屏、微信、微博等方式对外发布。 4)交通运维管理平台 作为交通技术服务部门提供运维管理工具,通过设备管理、设施管理、警力资源管理、应用运行监测和系统管理等手段有效管理交通设备、应用系统和警力资源,提高智能交通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5)交通信息资源平台 交通信息资源平台为应用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服务,支撑跨单位间按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多种类型的数据采集,可靠、快速、安全地数据传输,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换等一系列的功能和非功能性需求,从而实现互连互通、数据共享。

4 网络动态行为和传输控制理论

4 网络动态行为和传输控制理论 4.1引言 网络动态行为和传输控制理论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未知的网络行为与确定的传输控制目标。研究网络行为就是对网络中表现的各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并能够预测出行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网络的动态行为通过基于不同数学模型的各种行为测度体现,是设计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理论依据,因此是以测度为基础,研究网络行为的描述理论;一抽样为手段,研究新的网络测量实验科学方法;以突发数据流为典型,研究刻画互联网行为的多维理论模型。 此研究适应于高速网络的拥塞控制算法,高速网络拥塞控制的研究从最初单纯解决TCP的低效问题,到围绕公平性、稳定性以及收敛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没有充分强调模型分析的重要性,缺乏总结性结论和定律的归纳与描述。得到的算法往往是静态的和准静态的,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动态网络化环境。 4.2 高性能传输系统研究 本研究突破目前大多数网络研究中启发式设计加仿真实验验证的固有模式,通过建立和完善网络传输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成熟理论理论,譬如控制理论和种群演化理论中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来展开对于高速网络拥塞的研究。 4.3网络行为研究 1高速网络测量技术研究 高速网络测量技术研究主要研究资源可控制的自适应高速网络流量和流数测量技术和方案,在网络流量测量方面提出了新的资源可控制的网络流测量方法,实现在系统资源可控制条件下,提高网络流的估计精度,减少系统测量资源的消耗,测量通过链路的网络流信息。本方法由与抽样模型、抽样和保留模型、淘汰模型等三个模型构成,能够提高抽样精度并且有效的使用测量资源,并发挥测量系统的效率;使用不等概率淘汰流策略,使得同样测量资源实现更高精度的抽样;采用多抽样模型,进而使得系统可以控制不同系统资源的消耗。 2网络测度体系研究 对现有测度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开展一些能够反映网络协议交互特性和揭示用户行为特征的新型测度的研究。 4.4 高性能传输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设计 1高速传输协议的建模和分析 目前对于拥塞控制算法进行性能评价最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基于网络实际测量的性能分析方法、基于仿真试验的性能分析方法和基于模型的理论分析方法。对于研究高速网络尤其是吉比特及的高速网络,运用测量方法和仿真分析虽然能够得到精度较高的性能指标评价,但是他们的缺点在于费时、费用较高,而且无法显示刻画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使用第三种方法,通过建立网络传输系统模型,并运用控制理论中的相关理

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论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摘要: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膨胀和车辆的爆发性增加,引发了交通拥堵、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交通问题,主干道路建设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究实施已成为在现有的路况下,实现人、车、路有效监控和解决目前交通问题的当务之急。一种高度信息化、可合理利用道路资源、实现车辆与行人最佳流动的交通解决方案-——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 关键字: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信息技术智能交通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opulation expansion and vehicle explosive increase, causing traffic congestion, traffic accidents and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a series of traffic problems, trunk road construction an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implementation has become in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implementation person, car, road monitoring and solve the traffic the problem of a pressing matter of the moment. A high degree of information, can be rational use of road resources, realize the optimum flow of vehicular and pedestrian traffic solutions --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emerge as the times require.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 1.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需求日益增加,交通问题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重视。随着交通拥堵问题的日益严重,智能交通系统(ITS)已成为未来全球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化城市的先进标志。其研究的核心,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交通资源的压力,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道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城市交通路网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中国的智能交通建设起点低,目前越来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发展经验,建设中国的智能交通体系成为中国从事交通事业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2.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 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 3.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特点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1)跨行业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型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 (2)技术领域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