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战败并非无条件投降

合集下载

1945年日本战败 日军主战派是如何拒绝投降的?

1945年日本战败 日军主战派是如何拒绝投降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1945年日本战败日军主战派是如何拒绝投降的?导语: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国内的主战派分子异常活跃,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为首的陆军将领,一直拒绝投降。

甚至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还有不少顽固在日本宣布投降之前,国内的主战派分子异常活跃,以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为首的陆军将领,一直拒绝投降。

甚至在日本宣布战败之后,还有不少顽固的右翼分子抱着残存的念想,试图复兴军国主义。

日本内部各执一词军方拒绝投降1945年8月15号,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而在此前的一个星期里,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即便召开了多次会议,仍争论不休。

其中,以时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军方,主战情绪高涨,态度最为坚决。

陆军大臣阿南:主张本土作战的狂热分子阿南惟几,是好战的狂热分子,曾担任过侍从武官和陆军航空总监。

1940年至1945年,中日双方在湖南境内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期间,时任11军司令的他先后指挥了两次长沙作战。

另外,他还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先后在山西、长沙、宜昌等地作战时一再使用毒气,造成数以万计的伤亡。

1945年,在铃木贯太郎担任首相时,他担任陆军大臣一职,由于陆军是日本的支柱,因此,阿南惟几更是试图发动政变,反对投降,是主张“本土作战”的狂热中坚分子。

在天皇宣布投降之后,选择了切腹自尽。

9月9日受降仪式冈村宁次拒绝交军刀除了阿南惟几之外,另外一位时任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冈村宁次,也是对日本投降拒不承认。

冈村宁次,是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犯,制造了1927年“五·三”济南惨案,1932年“一·二八”事变等多起侵华事件,生活常识分享。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二战的终结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二战的终结

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二战的终结日本的无条件投降:二战的终结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也是全球性的战争。

而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则标志着这场战争的终结。

下面将对二战末期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和过程进行全面剖析。

一、战争的背景和局势二战开始后,日本迅速扩张势力,并与盟国展开激烈的战斗。

然而,在1942年后,随着盟军进攻日本所占领地区,日本处于逐渐被孤立的境地。

二、原子弹的投放1945年8月,美国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并在广岛和长崎两座城市实施了原子弹袭击。

这两次原子弹爆炸,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破坏,日本政府深感压力。

三、苏联的参战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本宣战,并开始对日本境内发动全面进攻。

这使得日本感受到敌人的强大压力。

同时,苏联还签署了中美英的《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

四、皇室和内阁的辩论日本皇室和内阁对于是否接受无条件投降存在分歧。

一方面,有人认为继续抵抗可以保护日本的尊严;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无条件投降是保护国家利益的最佳选择。

五、天皇裕仁的决定1945年8月15日,天皇裕仁在广播中宣布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无条件投降条件。

这一决定标志着日本战争结束,为战后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六、无条件投降的后果日本的无条件投降给日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不仅战争造成的破坏巨大,还面临着战争罪行的审判和国际社会的非议。

战后,日本通过和平建设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的第一个科技大国。

总结:二战末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战争的终结,给日本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同时也为战后的和平重建提供了契机。

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我们今天的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是什么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是什么

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标志是什么作者:蔡元来源:《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6年第13期现行高中历史教材中关于二战日本无条件投降问题的表述,几乎无一例外的以1945年8月14日日皇签署的《停战诏书》及8月15日的“玉音放送”为标志。

笔者认为,此种论点过度抬高了8月14日《停战诏书》及8月15日“玉音放送”的地位,属于“玉音终战论”。

按此逻辑,如果日本不宣布停战,战争就会继续,正是因为日本宣布停战,战争才会结束,那日本就从一个侵略者变成了一个和平缔造者。

可事实如此吗?意、德无条件投降后,尽快而彻底地击败日本军国主义便成了各盟国的首要目标。

1945年,5月9日上午,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德国投降问题发表声明指出:德国投降只是一半的胜利,我们还必须不停顿地对日本作战,直至它无条件投降。

战局恶化引发的心理恐慌和美国无条件声明的威慑作用,推动日本统治层的决策朝投降议和方向转化。

但出于对战后处罚的担忧和维护国体的固守,日本统治层力谋妥协和平,刻意回避战败地位,希望仍与日本保持中立关系的苏联政府出面调停,使日本获得有别于德国的“体面的和平”。

1945年6月,日本决定派以前首相近卫为特使的使团赴莫斯科,争取苏联出面调停,并请求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同意接见近卫率领的使团。

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苏联立即向盟国通报了日本请求斡旋的情况。

7月1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拜访斯大林时,认为苏联不必理会日本的要求,斯大林采纳了这一建议。

当天,苏联副外长洛佐夫斯基通知日本驻苏联大使佐藤:苏联政府不清楚近卫的任务属于何种性质,不可能对近卫使团赴苏联问题作出明确答复。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领袖联合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敦促日本政府:“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并以此种行动诚意实行予以适当之各项保证,”,并警告说“除此一途,日本即将迅速完全毁灭”。

然而,日本政府对此公告竟采取所谓的“默杀”政策。

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几月几日
日本无条件投降是1945年8月15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停战诏书》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

1945年9月3日,中国国民政府下令举国庆祝3天,并从第二年开始以每年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

1951年,新中国重新将抗战胜利纪念日定在了每年的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中国抗战的胜利创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
国的奇迹,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

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显著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有力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美媒体:日本背叛投降书,钓鱼岛应归还中国

美媒体:日本背叛投降书,钓鱼岛应归还中国

日本正式投降的文件熊玠说,日本今天在与中国相关钓鱼岛纠纷中,还振振有词地说钓鱼岛是1972年美国连同冲绳(即原琉球)一并“回归”日本的。

“试问,钓鱼岛从来不曾是日本的领域,而且钓鱼岛也绝不是琉球的一部份,何来'回归'之有”?《波茨坦公告》指出,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

熊玠表示,1943年11月26日,中﹑美﹑英签订的协议《开罗宣言》与现代时局直接有关,要求日本须放弃它一切窃据的岛屿与领土。

这项要求在1945年7月26日签订的《波茨坦公告》和1951年的《旧金山对日和约》均一再重复。

而这些领土与岛屿包括了硫球﹑台湾﹑澎湖﹑钓鱼岛。

熊玠认为,日本企图通过多种方式证明钓鱼岛是日本的,但仅是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协议来看,日本1945年就没有按照《波茨坦公告》规定,将钓鱼岛交出还给中国,就已经违背了它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承诺。

这位纽约大学着名的国际法教授表示,我们有必要强调,《波茨坦公告》以后,三个盟邦并没有同意多划归任何其他领域如钓鱼岛给日本。

所以,日本即使再强词夺理也没用,在国际法上这一关,日本就通不过。

钓鱼岛归还中国是战后安排日本不服也得执行。

最近安倍晋三利令智昏,在保守右翼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自从他穿上了作战服,登上日本最先进的“10式”坦克,已经是在绑架日本民意,把日本强拉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

他在日本“主权日”高呼“天皇陛下万岁!”这是历届日本首相都没有敢喊的口号。

他穿上飞行服登上“731”号飞机,这就是在揭中国人民难以愈合的伤疤。

他在“七七事变”纪念日,扬言对日本近代史感到骄傲自豪,这就是在向亚太人民挑战。

他说要对侵略问题重新界定、重新解释,这就是要翻历史旧案。

他以历史和国际法为依据,说钓鱼岛是日本的,这就是睁眼说瞎话。

安倍自以为得计,认为他的对华强硬姿态将会给自民党参议院选战拉票,殊不知,这是一剂票箱毒药。

日本选民在吞下这剂毒药后,虽然会有暂时亢奋,但最终会自食苦果,中日外交关系将难以修复,中日贸易将陷入低迷,中日民众情感将进一步撕裂。

日本投降签字二战全面结束

日本投降签字二战全面结束

日本投降签字二战全面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于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亲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正式宣布日本在二战中的投降。

日本投降的签字仪式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结束,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与希望。

本文将介绍日本投降的背景及其意义,以及签字仪式的具体细节。

一、日本投降的背景二战期间,日本是同盟国轴心国之一,与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极右翼的轴心国阵营。

然而,战争的持续使得日本伤亡惨重,资源匮乏,经济崩溃,国力大幅下降。

此时,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已逐渐取得优势。

1945年,美国展开了对日本本土的空袭,包括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轰炸,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

丧失了两座城市后,日本政府面临着庞大的国家危机和民众的压力。

同时,苏联也宣布对日本发动战争,以保护自己的利益。

战争形势对日本非常不利,国家元首裕仁天皇在军事、经济及政治上认识到了日本无法继续战斗下去的现实。

因此,日本政府决定向盟军投降,结束残酷的战争。

二、日本投降的意义日本投降对世界和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日本投降使得世界二战正式结束,终结了全球长达六年的激烈战斗。

欧洲已在数月前夺取了胜利,日本的投降标志着全球范围内的和平恢复。

其次,投降解放了日本国民,使其免受战争带来的苦难。

战争期间,许多无辜的日本平民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在美国的空袭中。

日本的投降意味着终止了空袭和军事行动,使日本人民能够重建家园。

第三,投降让日本开始实现战后和平与民主的重建。

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盟军的协助下进行了结构性变革,成为一个民主、和平、现代化的国家。

投降给了日本一个机会,摆脱极端主义,追求发展和繁荣。

三、签字仪式的具体细节1945年9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亲自前往美国战舰密苏里号,参加了投降的签字仪式。

仪式在日本海军舰队的面前举行,旨在展示日本政府真正的投降决心。

当天,盟军最高指挥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各国代表出席了仪式。

二战:日本天皇真的无罪吗

二战:日本天皇真的无罪吗

昭和天皇在位62年,终年88岁,生前备受争议,死后却备极哀荣。

如果从盖棺论定的角度说来,这位天皇在战后的“洗白”不可谓不完美。

然而,对于这位天皇的评价究竟是怎样的,人们心中自有一杆秤。

1964年10月10日,东京国立体育场,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第18届奥运会开幕,短短不到二十年间,人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位天皇在二战中的表现。

8月27日,针对中国新华社的评论文章要求日本天皇就过去的战争道歉一事,日本外务省以“对陛下非常失礼”为由向中方提出了交涉。

这一罕见的强硬口吻,让不少中国人感到一惊。

身为日本发动战争时的国家元首,昭和天皇在战后却继续统治日本达44年之久,更在死后倍享哀荣。

昭和天皇到底是傀儡还是元凶?向天皇问责,又为何成为了日本人讳莫如深的“禁句”呢?麦克阿瑟的“美丽误会”说起日本天皇对于战争罪责的认识,有一段不得不提的公案——也许在美国人眼中,昭和天皇裕仁在战败之初就已经正式就战争做过道歉了。

只不过这句道歉到底是否真实,其实十分可疑。

1945年9月27日,在驻日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的要求下,被日本神话为“现世神”的裕仁不得不屈尊前往美国驻日本大使馆拜见麦克阿瑟。

据麦克阿瑟后来回忆,会见过程中,裕仁显得十分紧张,在握手后对麦克阿瑟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使得国民进行了战争,对政治和军事方面的全部决定和行动负有全部的责任,这次来访就是把我自己交给您,以及您所代表的诸同盟国进行审判。

”在回忆录中,麦克阿瑟是对裕仁这段相当于“主动认罪”的发言表现出了相当的好感,甚至觉得天皇有点贵族范儿。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这段给天皇脸上贴金的佳话,却偏偏没有在日本人自己的记录中出现,根据随行翻译奥村后来给外务省提交的报告,裕仁当天到访后跟麦克阿瑟扯了一通有的没的,甚至连兴趣爱好都谈到了,但唯独没提战争罪责问题。

那么,天皇到底有没有在第一时间主动认罪呢?此事最终在麦克阿瑟回忆录的原版笔记被公开后才真相大白。

根据上面的记载,裕仁一开始是这么说的:“袭击珍珠港是在宣战之前,但那不是我的意愿,我被东条(指时任首相的东条英机)骗了。

日本投降:无条件还是有条件

日本投降:无条件还是有条件

日本投降:无条件还是有条件?2014-08-14 10:43来源:共识网-作者赐稿作者:黄力民1945年日本的情形是国土被占领,军队全部缴械、解散,战争根源(物质的、制度的)被强行铲除,还谈什么国家没有投降?天皇与政府还存在是不错,但已不是它的本来意义,日本最高权力属于麦克阿瑟的盟军最高统帅部。

1945年7月26日美、中、英三国《波茨坦公告》发布,实即对日本的最后通牒。

同时,强大的军事压力持续不断,美国陆航的B-29远程轰炸机、海军的舰载机每天出动攻击日本本土,再加上两枚原子弹、150万苏军围攻日本关东军,这才有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

这20天的曲折过程,约翰.科斯特洛《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东方出版社1985年)有生动描述:“日本的因循拖沓,俄国的装聋作哑和美国的不耐其烦,形成了这种局势”。

“日本的因循拖沓”在于:主战派、主和派本来就相持不下,日本又有特殊的权力结构,最高当局除天皇、内阁、大本营外,还有内宫、皇族、重臣、枢密院、元帅府、军事参议院参与,决策程序极其繁琐。

“俄国的装聋作哑”在于:苏联既与美、英是对德作战盟友,又与日本保持中立关系,其政治取向难以捉摸。

苏联迟迟没有对日宣战,不排除可能作为盟国与日本之间的调停人,以获得更多利益。

“美国的不耐其烦”在于:战争消耗巨大,前线官兵处于疲劳与危险之中,还得担心民众与国会可能滋生不满情绪。

二战结束最后阶段的种种意外情节,演成后世不尽话题,其中之一就是称日本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背着其他盟国给了日本好处。

如果“无条件投降”指投降条款完全由战胜国确定,战败国只能接受、不能谈价,促令日本投降的条款源自美、中、英三国《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日本当然就是无条件投降了。

几个关键历史文件中都是这样表述的,例如:《开罗宣言》最后一句“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早在1943年就定下了无条件投降的基调。

《波茨坦公告》第13款“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二战战败并非无条件投降
“吾皇御统传千代,一直传至千千代;直至小石变巨岩,直至岩石满苔藓。

”1945 年8 月15 日东京时间中午12:00,日本军民都奉命聚集到收音机旁列队,以颂扬“万世一系”的天皇为主题的国歌《君之代》首先响起。

接着,一个发尖的男声从收音机中传来─这就是普通日本人首次听到的“御音”。

以“朕”自称者用文言体通篇广播中,又都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只说“饬帝国政府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

此刻日本军民虽多不知公告内容,却明白已向敌国屈服。

日美在瑞士秘密谈判投降条件
“八一五”这一天,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无疑是一大喜庆。

不过随之出现了诸多反常之事,如美蒋
利用侵华日军当“守备队”,日本未改变原有政府,最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更被美国一笔勾销,这与德国无条件投降真有天壤之别!
战后日本进步史学家井上清在《天皇的战争责任》一书
中曾这样概括说:“日本投降实际上是以天皇为首的上层在人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同美国进行的一场交易。


既然是“交易”,自然要讨价还价,就不会是“无条件”。

1945 年5 月德国投降时,日本本土还未攻进盟军一兵一卒,前首相近卫等人鉴于德国的先例,向天皇建议应尽快与盟军之首的美国谈条件,牺牲军部一班人来结束战争,以保存元气。

按照国际反法西斯盟国的约定,德、日这两大侵略策源地必须彻底铲除,不能与之谈条件。

罗斯福总统在1945 年4 月去世前,较倾向于铲除日本“官军财抱合”的侵略势力,以副国务卿、原驻日大使格鲁为首的“日本帮”却鼓吹可保留天皇和财团为美国服务。

杜鲁门继任总统后,马上称赞格鲁的观点是“真知灼见”。

德国投降次日,即5 月9 日,在海军省军令部就职的“御弟”高松宫大佐将瑞士秘密使团藤村义良海军中佐的来电报告皇兄,说美国态度已有松动。

当时,日美驻瑞士的代表经常在昏暗的酒店角落或无人的树林间交谈媾和条件,藤村义良说明最大障碍是“无条件投降”,美国战略情报局驻欧洲负责人杜勒斯则表示在“无条件投降”的名义下,可保留天皇制。

接到“御弟”的报告,天皇仍抱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再去掉“投降”字样改为“体面和平”,因此未明确答复。

8 月9 日苏联对日宣战,最后的希望破灭,在当夜召开的御前会议上,天皇否决了军方继续作战的要求,于10 日晨做出“圣断”,向盟国表示可接受《波茨坦公告》,前提是“不改变天皇统治
大权”。

8月12 日,日本得到美国通过瑞士渠道发出的同意答复,天皇才在8 月15 日做了广播讲话,其中只字不提“投降”,大有深意。

“日本投降”被偷换成“日军投降”
日本在本土基本完整,海外还有350 万军队的情况下便表示降服,大出盟国多数人的意料,不过减少了牺牲和物质损失,还是令人兴奋不已的。

以中国战场而论,日本大本营和“支那派遣军”制定了决战计划,准备放弃广州、武汉时进行彻底破坏,在上海等地进行巷战不惜将城市夷为平地,并在北平、天津和山东进行毁灭性决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也不许投降。

若真照此实行,中国的精华地区和无数人的生命将为侵华日军殉葬。

按美国1945 年夏天制定的计划,因
有两枚原子弹已投出,需再用几个月生产出七八枚,方能在东京湾登陆。

美军还认为即使进行核攻击,也会付出数十万军人伤亡才能征服日本。

出于这一原因,当时盟国
许多人的最大愿望是早点结束战争,不再关注对战犯的追究。

8 月15 日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却未谈具体方式,四天后日本大本营才要求海外部队“庄严地放下武器”。

战后日本有一些看似可笑的用语,战败只称“终战”,投降被称为“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对美军占领军称为“进驻军”。

这样说固
然是为了保持面子,同时也隐含着内心不认输,更谈不上认罪。

从8 月31 日起,有20 万美军陆续进驻日本。

许多官
兵因在岛屿战中看到日军疯狂战至最后一兵一卒,踏上这片“菊花和军刀”交织的国度都心惊胆战,时时担心会有自杀式攻击。

然而他们所见日本人都鞠躬相迎,按“圣断”行事全无抵抗。

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见此情景,更感叹天皇有威望,声称若是废除他便需增加1 倍占领军。

9 月2 日,在美军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细心的记者在场发现,由美方准备的文件中并没有“日本无条件投降”字样,只有日本武装力量缴械投降的规定。

对美国的这一态度,盟国虽有不同意见,然而实力是最大的发言权。

1945 年秋美国占领日本后,虽对政治经济结构进
行了有限的“民主改造”,解散了战争结束时为数达713 万人的军队,不过日本原有政府继续保留。

日本的国家元首仍是天皇裕仁,只是将处理具体政务权交给内阁。

了解这一情
况的人便会明白,为什么战后日本政府一贯不承认战争罪行,为什么要一再美化过去的侵略行为了。

东条英机称不上“三元凶之一”
美国占领日本后,出于世界人民包括本国公众对发动侵略者要给予追究的压力,同意对战犯进行审判。

当时追究日本战犯对美国是一个难事,这既要履行对日本当权者的约定,又要对受害者有个交代。

美方便将偷袭珍珠港时担任了首相的东条英机列为第一号战犯,有舆论称他为“东方的希特勒”,列为“战争三元凶”之一,真正主宰日本的皇室和财阀则被描绘成任光头军人摆布的傀儡。

了解日本情况的人都知道,东条英机只是战时十几任首相之一,作为侵略罪犯固然罪大恶极,然而他在全面侵华开始时不过是关东军的中将参谋长,连决策层都未进入,太平洋战局不利时又被免去首相。

以他的地位,不过是一个天皇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臣仆,与德国的绝对独裁者希特勒、意大利法西斯魁首墨索里尼的作用如何能比?
战争结束前日本实行的是天皇制军国主义,天皇身兼陆海两军的统帅(日本没有独立的空军),首相、陆相、海相都无统军权,对外所有大的军事行动乃至“终战”都出于“圣断”。

当东条得知自己要受审时便想自杀,最后一任陆相下村定大将登门告诫说:“只有你能上法庭替陛下担当责任。

”东条不听劝阻开枪自杀却未打中心脏,结果被美国军医救活。

在东京审判中,东条英机仍叫嚣“大东亚战争是解放亚洲的正义战争”,不过他也说了实话,即战时也没有任何人能违抗天皇的意旨。

在东京审判中,经中国法官据理力争,最后表决时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才最终得以判处东条、松井、板垣、
土肥原等七名甲级战犯以绞刑,使这伙昭和军阀头目受到惩罚,不过这种追究明显是不彻底的。

日本皇室成员无一人受追究,包括下达在南京“杀掉全部俘虏”命令的大屠杀罪魁皇叔朝香宫(时任上海派遣军司令)。

此人出庭作证都不来,后来还悠哉游哉地当上日本高尔夫球俱乐部主席。

东京审判结束时,首席法官韦伯便公开申明:“天皇是有战争责任的,法庭在这方面掌握了不可辩驳的证据,不对他起诉是出于盟国的利益。


美国帮助日本逃脱巨额战争赔偿
美国为促使日本早降,承诺保留天皇制,这与保护裕仁又应该是两个概念。

当时日本不少人包括原重臣木户都建议裕仁应退位,另找一个没有战争责任的皇族继任,这与保留天皇制并不矛盾,而对战后日本形象大有益处。

然而美国同意“维护国体”,实际成了包庇战犯,还有一些战犯如“细菌战之父”石井四郎因向美军提供人体试验资料也受到保护。

当时日本共产党和各进步团体发起废除天皇制并追究其本人罪
行的运动,美国占领军却支持当权的右翼。

日本多数民众受传统的神道束缚,也认可了长期被尊为“人神合一”的天皇继续为元首。

至上世纪50 年代以后,追究最大战争责任者的呼声逐渐平息,同日本建交的国家也不能不承认这一现实,
然而历史却是不容歪曲的!战后处理日本的另一重大问题是战争赔偿,受害最大的中国于1946 年初步估算损失在300
亿美元以上。

由于1946 年日本的国内总产值不过40 亿美元,盟国曾议定赔偿额100 亿美元左右,以拆除机器和劳务方式支付,中国要求获得其中一半。

进入1948 年后,美国见国民党政权面临崩溃,将亚洲政策的重点转为扶植日本,便宣布免除日本赔偿责任,接着英国和国民党当局也被迫放弃索赔,从此各受害国想得到实质性赔偿就不可能(60 年代日本对韩国和东南亚几国因建交需要给予了微不足道的
象征性赔款)。

战后日本当权者对美国的这些庇护和帮助,一直感激涕零,因此长期将自己绑在美国亚太军事体系的战车上。

中国对日抗战取得了驱逐其侵略势力的伟大胜利,不过在处理战后日本的问题上却难以达到自己的正义要求,关
键在于实力超强的美国垄断了对日处置权。

经过抗战的中国虽地位有所提高,国力衰弱的局面却未根本改变,对外事
务上必然有诸多遗憾和无奈。

周恩来曾有过一句名言,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但是对付帝国主义不能不讲实力。

回顾抗战史和战后的对日处置,可以使人们更深切地感到,“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只有极大地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才能申张国际正义,也才能真正骄傲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