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

悲剧与喜剧1.悲剧性的概念及悲剧性的本质特征“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由于客观社会原因或历史的必然冲突,真善美、生命、爱情、信仰、理想等等“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被损害或被毁灭,这个过程或结果使人们陷入剧烈的悲痛,但马上又被正面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所感染,被惊心动魄的感人力量所震撼,因而由痛苦转化为快感,从而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即悲剧性美感。

悲剧的本质是“历史的必然性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这里所说的“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符合历史发展方向的要求,它代表着正义的、进步的、新生的力量,以及他们的合理要求,但是由于旧势力的强大和新旧力量对比的悬殊,在矛盾冲突中导致悲剧性结局.这就是说,悲剧性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冲突的反映。

从一定意义上讲,悲剧性与崇高是一致的。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处于尖锐对立与冲突时,客体以外在巨大形式暂时压倒了主体,主体则在严峻冲突中最终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充分显现.悲剧性的本质比崇高更加深刻,悲剧性的主客体冲突更加尖锐和更加激烈,具有合理性的社会力量在悲剧中遭受不可避免的苦难或毁灭,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们正是从这种毁灭中更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价值,使人们在悲哀与痛苦的同时,努力去奋斗、去抗争。

正因为如此,悲剧的意义,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是与崇高相通的。

悲剧的美是一种崇高的美.2.喜剧性的概念及喜剧性的本质特征喜剧性,是同悲剧性相对应的。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也就是说,滑稽可笑的人物或事物披上了一件令人炫目的漂亮外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庸俗或丑恶,而当这件漂亮的外衣被撕破时,不仅暴露出自己的本质原形,而且当众受到嘲笑、讽刺和否定.从这个意义上讲,喜剧性是一种突现了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和谐,给人以笑的审美类型。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及喜剧

美学中西方的基本审美形态——悲剧及喜剧

第二点古希腊时期,有;第五点笔筒;之后的那点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第10点关于喜剧发生的探讨;第14点左小角图片;之后点第三点;就完了,按照稿子的顺序讲,你自己再看看稿子和PPt,尽快把两者结合起来!"美学"中西方的根本审美形态——悲剧与喜剧西方的审美形态在诞生之日就与艺术体裁密切相连,如悲剧和喜剧开场时都是戏剧剧种,后来才上升为相对稳定的审美形态,这种情况导致了西方的审美形态比拟容易界定的特点。

但除了这种有形的体裁特点外,西方的审美形态仍然有其深厚的人生境界的底蕴。

我们今天将来探讨西方根本审美形态中的悲剧与喜剧。

一、悲剧理论与喜剧理论的历史回忆〔一〕悲剧理论的历史考察悲剧艺术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古希腊时代,悲剧创作就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悲剧家,以后在近代乃至现代,悲剧艺术仍然历久不衰。

与悲剧艺术的繁荣相适应,西方的悲剧理论也十分丰富和兴旺。

其中,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以及马克思等人都对悲剧理论的开展作出了重要的奉献。

古希腊时期,在西方美学史上,出现了真正奠定悲剧理论根底的亚里士多德。

他在 "诗学"中对古希腊的悲剧艺术进展了系统的理论总结,对于悲剧的情节、人物以及悲剧艺术的审美特征等问题进展了全面而深刻的探讨。

他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这可以说是悲剧理论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定义。

当然,从今天的眼光看来,这个定义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因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强调行动的重要性,显然是由于古希腊悲剧对于人物行动的描写远远超过了对于性格的塑造,这一点显然并不适用于解释近现代的悲剧艺术。

但无论如何,这种概括反映了当时的悲剧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奉献在于他对悲剧艺术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的深刻分析。

他认为,悲剧能够借助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和冶。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美学论文范文)

浅析美学中的喜剧美和悲剧美一、浅析喜剧美喜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

它指以可笑性为外在表现特征的一类戏剧。

在喜剧中,主人公一般以滑稽、幽默及对旁人无伤害的丑陋、乖僻,表现生活中或丑、或美、或悲的一面。

由于喜剧表现的对象不同,艺术家的角度不同,手法不一致,所以,喜剧可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其中包括讽刺喜剧、幽默喜剧、欢乐喜剧、正喜剧、荒诞喜剧与闹剧等。

一般说来,讽刺喜剧以社会生活中的否定事物为对象。

欢乐喜剧则强调人的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想潮流。

正喜剧从表现生活的否定方面变为表现生活中肯定的方面,笑不再用来针砭人的恶习、缺点、卑下,而主要用来歌颂人的美德、才智、自信。

荒诞喜剧则把人生最深层的苦难与将死扭曲,送进颠倒的喜剧王国。

而闹剧一般属于粗俗喜剧之列,即通过逗乐的举动和蠢笨的戏谑引人发笑而缺少深刻的旨趣意蕴。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喜剧的特点。

在感受上的特点是笑;在内容上的特点是“可笑性”(值得笑),指内容上的虚伪、滑稽和愚蠢。

(单纯的高兴开心不是喜感);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喜剧有一个对“可笑”表示笑的旁观者。

旁观者要对“可笑”表示笑,那他必须具有某种超越性。

历史上第一个提出“鄙夷说”来解释喜剧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喜剧是我们对有弱点的对象的一种鄙夷的态度所形成的。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霍布斯提出喜剧的本质是一种“突然的荣耀”,他认为,笑的情感是在见到旁人的弱点,却突然想到自己在这方面的优点时,所引起的一种“突然的荣耀”的感觉。

随后是失望说和“乖讹说”。

“失望说”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观点,他认为,可笑的事物大半是不伦不类的配合,我们根据通常的事理所做的期望或预料是如此,而结果却不是如此,甚至正好与预期的、期望的相反。

这个时候就会产生笑。

因此,笑是期望失落的表现。

当然,这种期望的失落不至于过渡严重,才能引起笑的效果。

持“乖讹说”的代表人物,是叔本华和斯宾塞,所谓“乖讹”,就是不合常理、不协调,这些不合常理、不协调的对象,在那些按照正常的规律作判断的人眼里,就构成了可笑的对象。

喜剧与悲剧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喜剧与悲剧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

喜剧与悲剧的文化内涵比较分析在世界文学史上,喜剧和悲剧一直是两个最基本、最典型,也是最有代表性的类别。

喜剧和悲剧不仅是文学艺术的两个派别,也是大众文化中最受欢迎的两种表现形式。

喜剧和悲剧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表达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将对喜剧和悲剧进行比较分析。

一、喜剧和悲剧的定义和特点喜剧是指用欢乐、幽默、妙语等手段来表达人生的真实和幸福。

而悲剧则是通过人类的不幸和痛苦来表达人类的深邃悲痛和思考。

喜剧和悲剧在它们的形式上也有所区别。

喜剧通常是有趣的,用轻松的语言和生动的情境,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发观众的笑声,让观众达到快乐的状态。

而悲剧则用严肃的话语,充满悲剧的气氛和氛围,来表达深刻的哲学思考和人性洞察。

二、喜剧和悲剧的文化内涵1.喜剧的文化内涵喜剧是欢乐的表达形式,展示了人类的爱、友情、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使观众在欢笑中洞见人生的真谛,感悟生活的美好和可爱。

欢快、轻松、幽默是喜剧关键要素,表达出个体的自由生活和快乐心境。

喜剧所塑造的形象多是反常、出格、荒唐,这种悖离常规的人物形象让人们在气氛轻松幽默的基础上,以一种超越常规、勇敢面对生活的姿态对待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同时,喜剧还在深层次表达对生活的乐观和对人性的善良信任。

2. 悲剧的文化内涵悲剧是表现人类命运不幸的一种文学形式,其文化内涵是深刻而内敛的。

它以悲痛、忧愁、情感的低谷来表达对生命真相的思考和人性的探索。

悲剧通常涉及受苦、痛苦、死亡等主题,挖掘人类的黑暗面、深层次情感和内心纠葛。

同时悲剧也是解决人类命运的一种思考和探究,试图以笃定的信仰和勇敢的行动去冲破命运的困境。

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超凡、奇特,他们的命运既是卓越的,也是悲惨的。

三、喜剧与悲剧的比较分析1.情感方面喜剧更关注幸福、欢乐、快乐。

其情感更倾向于积极、积极向上、富有希望。

而悲剧则更关注的是悲痛和痛苦,其情感更倾向于消极、沉闷、充满哀愁。

2. 故事情节喜剧在故事情节上更注重逻辑性和幽默感,故事情节的结构比悲剧较为简单。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

古希腊喜剧与悲剧的对比与特点分析引言古希腊戏剧是西方戏剧的鼻祖,其中包括了喜剧和悲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就古希腊喜剧与悲剧进行对比与特点分析。

喜剧的特点与形式1.喜剧的主题轻松:喜剧常以一些生活中的琐事、误会以及荒谬情节为主题,给观众带来欢乐。

2.幽默和讽刺元素相辅相成:喜剧往往通过夸张、滑稽或者反讽等手法,以取笑社会问题和人类弱点为目标。

3.角色行为多样化:喜剧中出现各种有趣的角色,例如懦弱胆小、咄咄逼人、愚蠢可笑等个性化形象。

4.结构紧凑:通常在当天演出中完成,以三至五幕形式呈现。

悲剧的特点与形式1.悲情与冲突:悲剧聚焦于人生冲突和悲情,展示人类的痛苦、悲伤以及个人与命运的抗争。

2.主角的崇高性格:悲剧中的主角往往是有教养、追求正义和真理的人物,具备一定崇高品质。

3.宿命论与悖论:悲剧常常探讨宿命论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强调命运对人生的影响。

4.对话和合唱:悲剧常通过对话表现出主要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合唱则提供了舞台上其他角色对主角想法和感受的反应。

喜剧与悲剧的共同点1.舞台表现:喜剧和悲剧都采用了戏剧性表演形式,需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

2.视觉和音频效果:喜剧和悲剧都会利用道具、服装和布景来增强观众体验,并配以音乐等元素来加强戏剧氛围。

3.社会反思: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古希腊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

总结古希腊戏剧以喜剧和悲剧为两大类别,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形式。

喜剧讲述生活中的笑话和荒谬情节,以轻松愉快为主导;而悲剧则关注人性的冲突与痛苦,强调宿命与自由意志之间的矛盾。

尽管两者有所不同,但都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为后世戏剧奠定了坚实基础。

悲剧还是喜剧更具有美感?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悲剧还是喜剧更具有美感?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悲剧还是喜剧更具有美感?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我代表反方团队,将为大家阐述悲剧更具有美感的观点。

首先,悲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通过展现人类生活中的痛苦和挣扎,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悲剧中的角色经历着命运的无情摧残,但他们的坚韧和勇气却令人敬佩。

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情感共鸣,使悲剧更具有触动人心的美感。

其次,悲剧作品往往通过对冲突和矛盾的展示,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常面临道德困境和人生选择,他们的抉择和付出代表了人类对于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于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使悲剧更具有哲学性和思想性的美感。

最后,悲剧作品中的悲伤和痛苦,与人们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相呼应。

通过观看悲剧,人们可以在虚拟的舞台上体验到情感的释放和宣泄,从而获得一种情感上的满足和安慰。

这种情感共鸣和情感宣泄,使悲剧更具有情感上的美感。

综上所述,悲剧作为一种文艺形式,通过对人类痛苦和挣扎的展示,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通过对冲突和矛盾的探讨,探寻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情感的宣泄,满足了人们情感上的需求。

这些特点使悲剧更具有美感。

谢谢!反方辩词二辩发言稿:尊敬的主持人、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们:我是反方团队的二辩,将继续为大家阐述悲剧更具有美感的观点。

我们认为,悲剧之所以更具有美感,是因为它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类的弱点和缺陷,以及人类在面对逆境时的勇气和坚韧。

首先,悲剧作品通过展现人类的弱点和缺陷,使观众更能够真实地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

悲剧中的角色常常面临着自身的欲望和道德的冲突,他们的错误和犯罪揭示了人类的脆弱性和错误的一面。

这种对人性的真实揭示,使悲剧更具有深度和真实感的美感。

其次,悲剧作品通过展示人类在逆境中的勇气和坚韧,激发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悲剧中的主人公常常面临着命运的无情摧残,但他们并不屈服于命运的压力,而是以勇敢和坚定的态度去面对。

戏剧中的喜剧与悲剧比较分析

戏剧中的喜剧与悲剧比较分析

戏剧中的喜剧与悲剧比较分析戏剧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喜剧和悲剧则是戏剧表演中最为经典的两种类型。

喜剧和悲剧在情感、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将对这两种戏剧类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喜剧和悲剧在情感上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喜剧通常以幽默、欢乐和喜悦为主要情感基调,通过荒诞、滑稽的情节和角色塑造来引发观众的笑声。

相比之下,悲剧则以悲伤、痛苦和悲愤为主要情感体验,通过剧中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惨结局来触动观众的心灵。

喜剧和悲剧的情感差异,使得观众在欣赏时会有截然不同的情绪体验。

其次,喜剧和悲剧在主题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喜剧通常以生活中的小人物、荒诞的情节和社会中的滑稽事件为主题,通过夸张和讽刺来揭示社会的荒谬和人性的弱点。

而悲剧则更多地关注人类的命运和道德选择,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悲剧的根源。

悲剧常常涉及到伦理、宿命和人性的困境,通过剧中人物的遭遇和抉择来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此外,喜剧和悲剧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

喜剧往往以错综复杂的情节和角色关系为特点,通过一系列的误会、误解和困境来制造笑料和喜剧效果。

而悲剧则常常以线性的叙事结构为基础,通过主要人物的冲突和命运的转折来构建紧张的剧情和悲剧的高潮。

悲剧的结构通常更加紧凑和紧张,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考。

最后,喜剧和悲剧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喜剧往往被视为一种解压和调剂的手段,能够让观众在欢笑中释放压力和疲劳。

喜剧的轻松和欢乐氛围,让观众在戏剧表演中找到一种快乐和愉悦。

相比之下,悲剧则更多地追求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悲剧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对命运的无奈展示,引发观众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从而达到一种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综上所述,喜剧和悲剧作为戏剧表演中的两种经典类型,它们在情感、主题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喜剧以幽默和喜悦为主要情感基调,关注社会中的荒谬和人性的弱点;而悲剧则以悲伤和悲愤为主要情感体验,探讨人类的命运和道德选择。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关于美学中悲剧和喜剧思考讲解

对于美学中惨剧和喜剧的思虑纲要:审美源自人的自我实现。

作为审美个体的人经过不同的人生体验, 获取对不同事物的审美判断, 喜剧、惨剧就是反应人生命价值或意义的不同审盛情识形态。

文学艺术中的惨剧和喜剧而言,他们都本源现实生活, 是现实生活的反应和表现。

但是 , 又不可以简单地等同于现实生活 ,是对现实生活的总结和艺术感悟。

重点词 :惨剧喜剧审美(一、喜剧的分类1、行为喜剧 :这一类喜剧主假如奚落人们不合理的言行举止、道德观点、处世哲学和生活方式。

这种形式于 17 世纪由莫里哀开创 ,今后形成道德喜剧。

2、初级喜剧 :它不完整部是一种喜剧形式,而是各样风趣资料或即兴说口、互打、追赶、争执、醉态、讲笑话和恶作剧等手段换取观众笑声的“杂耍〞。

演出从头至尾都没有严肃的场面。

3、风趣喜剧 :这种喜剧常常把人的某一种质量夸张到极致,如妒忌、贪心、或饶舌 , 这种高度种类化手段令人物性格显得单调而鲜亮。

4、浪漫喜剧 :这种喜剧多以浪漫爱情为题材 ,如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等。

5、黑色喜剧:这种喜剧寓风趣于惧怕或避忌的情境之中,制造冷笑料。

在中国, 属于这种风格的主假如冯小刚的喜剧电影系列。

它的特点是冷冷的讥讽, 皮笑肉不笑的讽刺, 面无表情的戏谑。

6、悲喜剧:这种喜剧包括着惨剧要素。

这个形式是欧里庇得斯在他的?阿尔塞斯特? 中开创的。

易卜生在19 世纪末就曾果断的表示,悲喜剧比惨剧更能振聋发聩。

(二、喜剧的实质和审美成效1、喜剧的实质是美的实质在审美形态的浸透和睁开 ,是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在矛盾运动状态的某一特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形态。

喜剧是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矛盾运动中, 主体以压倒的优势对审美对象进行无情的讽刺与揶揄时所表现的一种审美形态。

详细来说 , ①历史上陈腐生活方式的消亡是喜剧得以形成的客观根基 ; ②喜剧中表现的人物是历史的丑角 , 表达了人的非实质 , 他们用另一个实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实质遮盖起来 ; ③喜剧是一个不停的解蔽奇珍的过程 , 充满了思想性和智慧性 ; ④从喜剧艺术的审美心理而言 , 喜剧艺术给你更多的带有欢乐性 , 逢迎了人们趋乐避苦的心理本能 ; ⑤就喜剧艺术的审美效果而言 ,喜剧艺术的实质还在于它的可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浅谈悲剧、喜剧的审美异同摘要: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喜剧.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理论,通过对历史上不同的悲剧与喜剧观点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在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参6.关键词:文艺美学;悲剧;喜剧;本质悲剧、喜剧植根于人类社会实践,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作为审美意义的悲剧、喜剧不同于生活中的悲剧、喜剧.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和喜剧与生活中的悲喜剧,以及作为文学样式的悲喜剧是不同的.美学上谈悲剧和喜剧是从人民的审美需要来讲的.本文就此谈谈作为美学意义上的悲剧、喜剧的异同.1、美学史上的悲剧、喜剧观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是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1]在美学史上主要有两种悲剧概念:一种是亚里士多德;一种是黑格尔的悲剧观.有关喜剧的说法主要有二种,一是康德把剧看作是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二是伯克森运用生命机械化学说解释喜剧.作为戏剧的悲剧、喜剧并不单纯等于悲剧、喜剧,美学上的悲剧、喜剧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电影、电视、小说、诗歌等.1. 1关于悲剧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直接效果是哀伤怜悯,但最后的效果是净化,就是使我们丢掉悲伤的情绪,造成审美的升华,审美的愉快.他的悲剧观基本内容是:悲剧的根本因素在于情节,悲剧是有一种长度的行动.他认为,美具有整一性,太大与太小都不易于观察,一定长度的行动就是情节.[2]在具体讲到情节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这种悲剧的情节是按必然律与可能律要发生的事情.他认为悲剧的主人公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一种人的落难,这里的好人不是高不可攀的人,也不是坏人,这种好人是比我们好一点的人.因为比我们好一点的人与我们相类似,必然引起我们的联想.这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悲剧情节发生的必然机制,抓住了悲剧主人公的基本特征.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是古希腊悲剧思想典范,它从摹仿说入手,隐约接触到审美对象的悲剧,悲剧来于生活,是对生活悲剧的摹仿,但是它有最大的不足,这就是不能从人类的实践来探讨美的根源与本质.黑格尔从哲学思想出发研究悲剧问题,其悲剧观是基于哲学思想的,他认为哲学思想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孕造、自我异化、自我复归.在他看来,悲剧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两种伦理力量矛盾冲突,这两种既合理又片面伦理力量矛盾冲突导致悲剧,而且这两种必然要冲突斗争.[3]黑格尔认为《安提戈尼》是最好的悲剧例子.其大致内容是克瑞翁杀死波吕涅克斯以后不准人收尸体,克瑞翁代表合理又片面的力量,而波吕涅克斯的妹妹不顾法令的要求,埋葬了波吕涅克斯,克瑞翁囚禁了安提戈尼并处死其未婚夫,海蒙是克瑞翁的儿子,听到安提戈尼的不幸消息而自杀,海蒙的母亲已自杀而死.安提戈尼的所作所为是即合理又片面的,从亲情层面来说是合理的,但违抗了国王的命令,他的作为又是片面的.在黑格尔看来,两种合理而又片面的矛盾冲突,必然导致悲剧.安提戈尼的悲剧没有胜利者,如果有的话,这是绝对精神,因为两种伦理力量再这场悲剧中升华了.黑格尔的悲剧观揭示了悲剧的必然性与辩证法,它的不足之处是在历史上是悲剧的庸俗观念,它扬弃了片面性,抹杀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1. 2关于喜剧观早在古希腊时期人开始对悲剧进行探讨.亚里士多德认为“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摹仿,然而‘坏’不是指一切恶而言,而是指丑而言,其中一种是滑稽.”[2]康德把喜剧看作是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4]康德的看法指出了喜剧的心理特征.比如,他引用这样一个例子:说有一个印第安人去参加宴会,在筵席上看到一个坛子打开时,啤酒沫喷出来,大声惊呼不已.别人问他为什么惊呼,他指着酒坛说:我不是笑泡沫,而是在想泡沫是怎样装进去的.康德认为,人们听了这件事会大笑,笑的原因并不是认为自己比这个无知的人更聪明,而是由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无,在紧张的期待中得到的却是印第安人这样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回答.印弟安人开啤酒,有人开怀大笑,康德的理论仅是从笑的效果来看,脱离的人类生活的进程,没有从人的自由创作来看,所以存在不足.伯克森的用生命机械化学说来解释喜剧,比如在人不该倒,但笨拙的动作摔倒,或者本来是平稳的时候摔倒了,为什么会产生?这就是生命的机械.它的不足之处与康德一样,脱离的人类生活的进程,没有从人的自由创造来看,所以存在不足.马克思、恩格斯把喜剧奠定在现实的社会矛盾冲突之上,提出了喜剧“用另外一个本质的假象来把自己的本质掩盖起来”.2、从实践美学来看悲剧与喜剧的实质2. 1悲剧与喜剧均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社会实践从实质来看,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了悲剧与喜剧,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悲剧、喜剧的根源,悲剧、喜剧体现生活中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悲伤、哀怜来自于人类创造活动暂时无法超越,喜剧的笑声来自人类创造活动的超越.我们必须引用马克思理论关于此问题的说法.作为审美对象来看,我们理解悲剧与喜剧,要从人类的自由创造来看.这就是人的自由创造,对自然规律的把握.当人类还处在幼稚的童年时代,由于社会实践还不够深入,许多自然与社会规律还没有把握,对于自然灾害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来控制,于是人类就要付出痛苦甚至是牺牲生命的代价,这样便产生了悲剧.这表明悲剧产生的实质是人在自然与社会规律面前的暂时束手无策.当人民掌握规律,并懂得利用规律来征服与改造自然的时候,人类的某些悲剧就变成喜剧.马克思指出:“人类历史经过很多变化,经过很多形式,发展到最后才将陈旧生活方式送进坟墓,历史出现两次,第一次以悲剧形式,第二次以喜剧形式出现,这就是说世界历史发展最后阶段就是将陈旧的生活方式送进坟墓”.[5]人类的生活实践最初阶段都会经受各种挫折时代,易出现悲剧,所以世界历史早期最初阶段是新生事物必然遭受挫折失败,新生事物经受发展走向成熟,走向陈旧方式,要被别的事物所取代,当新生事物变为陈旧的事物时,历史也大大发展了,所以发展将陈旧事物送进坟墓,新生事物最初是以悲剧的方式出现,经过漫长的发展,变成陈旧的事物或者是陈旧的生活方式,最终退出历史舞台,而被别的事物所取代,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最后阶段它是被嘲笑的.从上述表述我们可以从审美角度来看:悲剧是美在前台表演,是丑对美的压倒;喜剧是丑在前台表演,是美对丑的压倒,美在背后嘲笑丑,喜剧是自由的超越形态,自由的超越地位.2. 2悲剧、戏剧作为审美范畴不同于生活中的悲惨世界和欢乐世界悲剧、喜剧是引起观赏的审美,生活的悲剧、戏剧是一种直接的伦理态度,生活中的悲剧事情是一种纯粹的悲惨的感受.可是悲剧、喜剧确能引起我们的美感.鲁迅曾说过:生活中的痛不是悲剧,痛定思痛才是悲剧.悲剧作为审美对象,它不是艺术品种,而作为戏剧的悲剧则是艺术品种,作为戏剧的悲剧不仅仅是审美对象的悲剧的一种形式,作为审美对象的悲剧可在其他艺术形态中表现,比如雕塑、音乐.喜剧用夸张手法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的现象,突出这种现象本身的矛盾和它与健康事物的冲突,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喜剧的特征是以强烈的夸张手法,展示丑恶、落后与美好、进步事物之间的矛盾,并以滑稽可笑的艺术形式,对被否定的事物加以辛辣的讽刺.即把那些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以引起人们的憎恶和自省.常常在嘲笑丑恶与落后现象的同时,还利用现实中广泛存在的美好事物与之对照,来显示被否定事物的渺小和必然灭亡的规律.讽刺大多用于否定性的内容,它是以真实而夸张或真实而巧妙之类的手段,极其简练地把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启发人们从中得到否定和贬斥丑的精神和情感愉悦.但是,尽管讽刺的笑是具有否定性,由于讽刺的对象不同,讽刺者所持立场态度不同,笑的否定性性质和程度也不会一样,因而它们的美学意义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幽默也是喜剧表现形式的一种独特形态.它不像讽刺那样辛辣,而是把内容和形式中美与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列宁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幽默感是自尊、自嘲与自鄙之间的混合”.[6]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美、丑因素的不同配置组合,又可以塑造出不同的幽默形象.以前者为主导,构成风趣潇洒、可亲可佩的正面形象;以后者为主导,则构成鄙陋可笑却不无可爱之处的反面形象.因此,幽默突出地反映了人们洞察事物本质和坚信历史发展趋向的乐观精神,这种鲜明的美学特征也正突出地表现了喜剧美学的一个主要方面.3、悲剧与喜剧的联系3. 1创作上悲剧、喜剧可熔于一炉悲剧与喜剧不同,悲剧的直接效果是引起人民的哀怜与悲伤.喜剧的基本特征是笑,笑是深度的笑,也不是生物性反应,深度在于笑中发现旧的事物退出历史舞台,旧的东西埋进坟墓,笑有嘲笑,是讽刺喜剧呈现出来的就是将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们看.因为我们已处在优越地位,但是还有一种对有缺点的人的笑是一种善意的笑,人类的第一个个体并不是完整的,这些缺点存在不足为怪,我们的笑是与缺点告别,这就是“寓庄于谐”.创作上,悲喜剧可熔于一炉,比如《阿Q正传》以喜写悲,有些局限可以用喜写悲,也可以用悲写喜,比如林黛玉时刻用怀疑的眼光打量周围,林黛玉临死前的一笑,生命有若游丝,笑比哭更有深度.3. 2悲剧、喜剧都是人类创造的活动的展现陈旧生活方式的灭亡是讽刺喜剧的客观基础,新生事物在发展中,会走向旧事物的一面,体现这些陈旧生活方式的代表人物是丑角,喜剧的主角体现着人生无价值的东西,违背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代表着陈旧生活方式,喜剧的主角按历史的必然退出历史舞台,走向历史的坟墓,而被其他新生事物所取代,但喜剧的主角往往不被自行退出历史舞台,还要以假相表演,以抗拒必然灭亡的趋势,这就是喜剧的情景.生活中的矛盾冲突是产生悲剧、喜剧的根源,悲剧、喜剧体现生活中矛盾的冲突,悲剧的悲伤、哀怜来自于人类创造活动暂时无法超越,喜剧的笑声来自人类创造活动的超越.喜剧的主角体现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悲剧所表现的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类的社会实践最初阶段都会经受各种挫折.人类历史早期,新生事物必然遭受磨难,新生事物的失败,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英雄遭受磨难.当人类历史的脚步前行了,新生事物变成了就事物,悲剧主角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以假象表演,喜剧就是把假相撕破,比如《唐吉诃德》,喜剧跟悲剧恰好揭示了人类实践的最初阶段和最后阶段,喜剧是美取得优势地位的表演,悲剧是美在前台表演,喜剧是美对前台表演的丑的嘲笑,喜剧的美处在优势的角度上,这就是喜剧产生的根源与实质.参考文献:[1]鲁迅.鲁迅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2]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4]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5]马克思,恩科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