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动物科学以及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是动物生产(动物科学)和动物兽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家畜(家禽)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畜产公害。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畜牧场热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规律、畜牧场规划设计及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家畜场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一般掌握畜牧场光环境、水环境及其它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与健康的影响;了解畜舍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及畜牧生产中的污染控制;掌握环境气象指标、舍内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了解水质卫生评定的常规方法;了解畜牧场环境卫生评价的有关测定方法。

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一、复习思考题1、何谓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2、等热区理论对畜牧生产有何指导意义?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为畜牧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

3、低温和高温对动物健康及生产力有何影响?4、气湿和气流对动物生产有何影响?5、综合评价环境热状况的指标有哪些?意义何在?6、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力有何影响?7、何谓噪声?强烈的音乐是噪声吗?8、畜牧场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何影响?9、如何减少畜牧场或畜舍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10、土壤卫生状况对动物有哪些影响?11、简述热环境对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复习

《家畜环境卫生学》绪论复习

VS
详细描述
现场调查与观测法是家畜环境卫生学中常 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它通过观察家畜在自 然环境中的行为和表现,收集有关环境因 素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影响的数据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获取家畜与环境之间 的互动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
实验法
总结词
通过控制实验条件,模拟或改变某些环境因素,以研究它们对家畜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的影响。
THANKS
谢谢
02
CHAPTER
家畜环境与健康
家畜环境对家畜健康的影响的温度和湿度可能影响家畜的体温调 节、物质代谢和免疫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
空气质量
污浊的空气可能含有有害气体、微生物和悬浮颗 粒,对家畜呼吸系统、皮肤和眼睛造成刺激和损 伤。
光照和通风
适宜的光照和通风有助于家畜的视觉发育、生物 钟调节和空气流通,从而维护家畜健康。
详细描述
数学模拟与预测法是家畜环境卫生学中一种 较为先进的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 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家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 的生理反应和生产性能,可以预测家畜在不 同环境下的表现。这种方法有助于深入了解 家畜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生产潜力,为优化 家畜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05
CHAPTER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前景与展 望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家畜环境卫生学与生物学、生态学、气象学、土壤科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生物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 我们理解家畜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气象学和土壤科学的研究成果则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调控环境条件,为 家畜提供适宜的生活和生产环境。
交叉学科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家畜环境卫生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提高家畜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

家畜生态大纲及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大纲及复习资料

《家畜生态学》教学大纲及复习资料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家畜生态学》是畜牧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它专门研究环境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但同时也包括人类社会经济因素在内)对家畜种类及数量分布、形态和机能的影响,以及不同种和不同品种家畜的适应性和风土驯化。

全世界当今主要的家养动物约有三、四十个种,其中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与昆虫。

它们的生存环境系统不仅包括自然界的环境条件,也包括人类社会环境条件。

家养动物的生存环境系统,是一个更加错综复杂的多维网络结构,这些动物在这一系统中既是消费者,又是转化者,因此,关心它们的经济性状及其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找出其规律性,就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研究任务。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2 掌握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3 掌握气象因素对家畜产生影响的一般规律(参考家畜环境卫生学);4 了解土壤、水以及社会因素对家畜的影响;5 掌握家畜适应的概念与原理;6 掌握环境因素对家畜分布的影响规律;7 了解世界家畜的分布与生态地理;8 掌握种群和群落生态概念及其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启示;9 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结构;10 掌握生态系统内能量和物质流动的一般规律;11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失调的标志、原因及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措施;12 了解家畜疫病生态及家畜生态学的应用;13 了解系统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 理解畜牧业资源和区划的基本方法;15 了解牧业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牧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

三、考试内容及考核要求绪论第一节家畜生态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第二节研究家畜生态学的意义第三节家畜生态学的发展简史第四节家畜生态学的分支及与其它学科的关系第五节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考核要求:理解家畜生态学的定义,了解家畜生态学的特点,清楚其研究意义。

其余仅作一般了解。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属于家畜生物环境因素的是()。

①土壤②水③空气④草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10030学时/学分:48/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家畜的作用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以制订利用,保护和改造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许多课程有着密切关系,是现代畜牧生产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利于促进现代畜牧生产的开展。

本课程任务是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环境因素对畜禽的影响和作用,掌握牧场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环境控制方法为畜禽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以保持畜禽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性能和降低生产本钱。

二、适用专业动物科学三、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理论教学局部1.绪论(1 )掌握环境、家畜环境、环境卫生学等概念。

(2)理解环境应激及控制方法。

(3 ) 了解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在现代畜牧生产中的任务以及环境卫生学的开展史。

2.温热环境(1 )掌握温热环境、气候、小气候等概念;了解温热环境对畜禽的影响。

(2 )掌握太阳辐射的概念;理解紫外线的生物效应,红外线的生物效应,可见光的生物效应。

(3 )掌握畜体产热途径、散热途径和有关热调节(物理调节、化学调节、临界温度、等热区、舒适区)的基本概念;理解气温对家畜生产性能、生殖和疾病的影响。

(4)掌握湿度的有关概念;理解高温高湿、低温高湿和湿度过低对畜禽的影响。

(5) 了解气流状态的表示方法和对家畜的影响。

3.空气环境(1 ) 了解畜舍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2) 了解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的来源;理解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和光照的特点、改善措施和卫生标准。

(3)理解舍内有害气体、噪声等的特点、来源和分布和危害,空气中的微生物分类,传播途径等;掌握舍内有害气体、噪声、空气中的微生物的消除措施。

4.水和土壤(1 )了解水源的种类及其卫生特点;理解水的卫生学特性;掌握水的人工净化与消毒。

(2) 了解土壤的特性。

5.畜牧场的总体设计(1 ) 了解畜牧场的工艺设计(如牧场的性质和规模、主要生产指标、畜群的组成与周转、饲养管理方式、卫生防疫制度、畜牧兽医技术参数和标准、各种畜舍的样式和主要尺寸、附属建筑及设施、环境保护措施)和畜牧场的公共卫生设施(如场界与场内各区间的防护措施,畜牧场的供水,场院内所排水系统,贮粪场的设置等b(2 )掌握牧场场址选择场和规划、布局方法。

家畜环境卫生学期末复习纲要

家畜环境卫生学期末复习纲要

家畜环境卫生学期末复习纲要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纲要绪论一、概念1、家畜环境:指可直接或间接影响家畜的自然与社会因素之总体。

2、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畜禽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照这些规律制定出利用、控制、改善和保护环境措施的一门学科。

是由环境科学和动物科学交叉渗透而形成的新学科。

3、畜牧生产存在四大限制因素包括:品种、饲料、疫病、环境,四种限制因素占比例分别为10%~20%、30%~40%、20%~30%、10%~20%。

二、简答1、家畜环境因素的分类(掌握)(1)物理因素如温热、光照、噪声和畜舍等。

(2)化学因素如空气、土壤、水中的化学成分。

(3)生物因素如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4)社会因素如畜群群体间关系和人类社会条件等2、环境与家畜生产的关系(掌握)(1)环境影响家畜:自然环境对家畜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家畜的影响(2)家畜对环境的影响:家畜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家畜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第一章适应与应激一、概念1、适应: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理机能反应或遗传反应。

2、良好的适应的表现→体重无明显变化、繁殖力不降低、发病及死亡率不高、能保持良好生产性能(畜禽适应的最重要标志)。

3、适应的类型:行为适应、形态适应、生理适应、遗传适应。

4、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5、PSE(pale,soft,exudative)6、DFD(dry,firm,dark)二、简答1、适应的基本原理(1)伯格曼法则:指动物体型与气候的关系。

即同种恒温动物,居住在热带的体型较小,居住在寒带体型较大,而且体型趋近于圆形。

(2)爱伦法则:寒带动物身体末梢部位如四肢、耳朵、尾巴等较小,减少散热,热带动物这些部位较大,以增加散热的体表面积。

(3)威尔逊法则:主要指动物体表的表皮绝缘层与气候的关系。

寒冷地区的动物具有较密、较厚的被毛和很厚的皮下组织;炎热地区动物,毛短,轻而且有光泽。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

家畜环境卫生教案复习资料完整版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了解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2. 掌握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

3. 学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和管理措施。

4. 提高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家畜生长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家畜环境卫生概述1.1 家畜环境卫生的重要性1.2 家畜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1.3 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家畜养殖环境的基本要求2.1 空气环境的要求2.2 水质的要求2.3 土壤环境的要求2.4 噪声和辐射的要求第三章:家畜环境卫生的评价方法3.1 环境卫生质量评价方法3.2 环境卫生监测方法3.3 环境卫生风险评估方法第四章:家畜环境卫生管理措施4.1 环境卫生管理组织4.2 环境卫生管理制度4.3 环境卫生管理措施第五章:家畜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5.1 常见家畜环境卫生问题5.2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原因5.3 家畜环境卫生问题的对策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实践报告、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

六、第六章:家畜粪便处理与资源化利用6.1 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方法6.2 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6.3 粪便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七、第七章:家畜养殖废水处理与利用7.1 废水性质及污染指标7.2 废水处理技术及工艺7.3 废水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八、第八章:家畜养殖废气处理8.1 废气成分及污染指标8.2 废气处理技术及工艺8.3 废气处理设施与操作管理九、第九章:家畜养殖环境设计与改善9.1 养殖场选址与布局9.2 养殖舍设计要求9.3 养殖环境改善技术十、第十章:家畜环境卫生法规与标准10.1 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0.2 环境卫生标准与规范10.3 法律法规的执行与监管六、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家畜环境卫生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教学大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及开设依据(一)课程信息(二)课程开设依据本课程是研究外界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制订卫生标准、卫生要求,提出利用,保护和改造外界环境的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畜牧业发展,为人类提供健康安全畜产品的目的。

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

制订各种家畜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利用措施,兴建畜牧场和设计不同类型畜舍。

以家畜群体为对象,着重于改善和利用外界环境条件,以预防疾病,增进家畜健康。

二、课程目标(一)具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①掌握各种环境因素对家畜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利用所学知识,改善和控制环境条件,维护家畜的健康,提高生产力;②能根据不同饲养目的大体设计相应畜舍;③掌握畜牧生产种污染物的控制及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

④掌握畜牧场及畜舍环境监测的基本操作原理和测定方法,畜舍通风量计算,畜舍采光系数的测定,畜牧场内的微生物和常见的有害气体测定。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关系三、课程教学内容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一)理论教学安排(二)课内实践教学安排注:1、实验类型:演示、验证、操作、综合、设计、研究。

2、实验要求:指必做、选做。

3、8学时以上(不含8学时)实践环节需单独设置大纲。

四、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一)课程考核课程考核方式分为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

平时考核方式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的完成度、阶段性测验等。

期末考核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1.总成绩评定总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2.平时成绩评定平时成绩(100%)=出勤率(10%)+课堂表现(20%)+阶段性测验(50%)+课内实验情况及实验报告(20%)3.期末成绩评定期末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题型:填空、单选、10个名词解释、4个简答、3个大题;带“*”为重点考点)第一章(名词解释&填空&选择)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因素,使环境中本来的组成成分或状态以及环境素质发生了变化,扰乱并破坏生态系统与人、畜正常的生活条件,对人、畜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甚至潜在的影响。

*环境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环境中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作用,在生物圈内发生迁移、转化的过程。

*应激: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而引起生理上和行为上的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环境应激: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应激源:引起应激的有害环境因素。

应激反应过程:警觉反应、抵抗阶段、衰竭阶段应激反应特征意义警觉阶段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释放儿茶酚胺,分解代谢增强快速防御,惊恐反应抵抗阶段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逐渐增多,获得适应;肝糖原异化,蛋白质分解生长、繁殖、免疫受抑制衰竭阶段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高;肾上腺皮质衰竭;内环境紊乱机体抵抗力降低,衰竭应激对家畜的三个危害:对生产性能的影响、对健康的影响、对畜禽免疫的影响。

*驯化:如果家畜“服习”的时间延长,经过几个月后,会进一步引起保温隔热性能的改变。

因不良气候所致各种生理机能的异常又恢复或趋于正常。

这种气候驯化,其时间从几周到几个月。

当不良的气候条件消失之后,动物又恢复原来状态。

*适应:动物在长期生存竞争中为适合外界环境条件而形成一定改善的表现,是经过若干年、若干代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在行为、生理、解剖和形态上已发生根本的改变,并能遗传给后代。

第二章(名词解释&填空&选择)气象:指对流层所发生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雷、霜、雾、雪、电等各种物理现象。

气象因素:用作描述大气物理现象的特征量,称之。

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云量和降水等。

天气:一个地方在短时期内由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所构成的大气综合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提纲
家畜环境卫生学是由环境科学、动物科学以及生态学、建筑学等学科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学科,是动物生产(动物科学)和动物兽医学的专业基础课程。

家畜环境卫生学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家畜(家禽)与外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基本规律,并依据这些规律制定利用、保护、改善和控制畜牧场和畜舍环境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为家畜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条件,保证家畜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产力,充分发挥家畜的利用价值,降低畜牧业生产成本,提高畜牧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其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一是家畜环境生理,讲述外界环境因素的组成,各种环境因素的特征,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对家畜的影响;二是家畜环境控制,阐述畜牧场选址,规划,布局,畜舍设计及畜牧场畜舍环境管理的技术与方法;三是畜牧场环境保护,研究如何消除外界环境对畜牧场的污染及畜牧场对外界环境的污染,防止畜产公害。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应该重点掌握畜牧场热环境因素对家畜的影响规律、畜牧场规划设计及畜舍环境的改善和控制措施;家畜场卫生防疫及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一般掌握畜牧场光环境、水环境及其它环境因素对家畜生产性能与健康的影响;了解畜舍的基础设施与设备及畜牧生产中的污染控制;掌握环境气象指标、舍内有害气体的测定方法,了解水质卫生评定的常规方法;了解畜牧场环境卫生评价的有关测定方法。

为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一、复习思考题
1、何谓热环境?
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它们是影响家畜健康和生产的极为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

2、等热区理论对畜牧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1.为畜牧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2.为畜牧的热工建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3.为动物育种提供依据。

3、低温和高温对动物健康及生产力有何影响?
4、气湿和气流对动物生产有何影响?
5、综合评价环境热状况的指标有哪些?意义何在?
6、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家畜生产力有何影响?
7、何谓噪声?强烈的音乐是噪声吗?
8、畜牧场空气中有哪些有害气体?对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何影响?
9、如何减少畜牧场或畜舍空气中的有害微生物?
10、土壤卫生状况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11、简述热环境对饲料能量利用率的影响。

12、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措施降低畜禽粪便氮、磷的排泄量?
13、建筑材料的温热特性对畜舍设计有何意义?
14、什么是畜牧场工艺设计?畜牧场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5、畜牧场场址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6、牧场建筑物怎样才能做到合理的布局?
17、比较说明封闭畜舍、半开放畜舍、开放舍结构特点和小气候特点,他们各适宜于哪些地区和哪些动物生产使用?
18、如何做好畜舍防暑降温工作?
19、如何确定畜舍通风换气量?自然通风的原理是什么?
20、如何做好畜舍的保温防寒工作?
21、如何控制和管理畜舍的光照?
22、进行畜牧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有何意义?
23、为什么要对畜牧场进行环境消毒?常见的消毒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消毒?
24、导致畜牧场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是什么?
25、如何对畜牧场进行环境评价?
26、结合我国家畜环境现状,谈一谈中国家畜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

27、从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上看,有人认为,粪便饲料化利用应该放弃,你的观点如何?
28、如何建立和完善畜牧场的防疫制度?
29、家畜环境卫生学的学科地位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二、重要的概念和名词术语
家畜环境:是指存在于家畜周围的对家畜生活和生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所有外界因素的总和。

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超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应激因子:家畜环境中凡是能引起机体呈现应激反应的环境刺激因素称为应激因子。

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热辐射、温度、湿度、气流等。

基础代谢产热:是指动物处于饥饿、休息(静卧清醒)、温度适宜(20℃)、消化道没有养分可吸收的状态下的产热量。

体增热(heat increment,HI):饥饿动物因采食而增加的产热量被称为体增热
生产代谢产热:是指动物生产产品如生长、繁殖、产乳、产蛋、产毛等或劳役而增加的产热量。

活动产热:是指动物因起卧、站立、步行、自由运动、觅食、饮水、争斗、适应环境变化和其它生理活动等而增加的产热量。

辐射(radiation)散热:是指物体表面以电磁波形式连续释放热量的过程,辐射散热可以不通过中间介质而传递。

传导散热(heat loss of conduction):是指直接接触的两物体通过分子或原子的振
动或旋转等将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的过程。

对流散热:是动物与流体(气体或液体)之间分子相对位移造成的热传递。

蒸发散热(Heat loss of evaporation):是指动物体表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收和发散动物体表热量的过程。

畜体热平衡(homeothermy):是指动物体产热速度等于散热速度,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状态,是恒温动物体温保持恒定的前提。

等热区(zone of thermal neutrality):是指恒温动物主要借助物理调节维持体温正常的环境温度范围。

即下限临界温度与上限临界温度之间的环境温度范围。

饱和水气压:空气水汽达到饱和时的水气压被称为“饱和水气压”。

绝对湿度:绝对湿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单位为g/m3。

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饱和差:饱和差是指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当时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之差。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且气压一定时,因气温下降,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为“露点”。

风向频率图:按某地区特定时间段的风向频率(风向频率(%)=某风向出现次数÷各风向出现总次数×100)绘制的平面图形,反映该地区的主风方向。

有效温度:又称实感温度,它是根据气温、气湿和气流三个主要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以人的主观感觉为基础制定的一个指标。

风冷指数:也称风冷却指标,它湿将气温和风速相结合而估计寒冷程度的一种指标(H=(100V)1/2 +10.45-V)(33-Ta) ×4.184)。

气压:是大气重力和空气运动的综合作用对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

土壤自净:在土壤中进行的使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盐或腐殖质,同时使病原菌、寄生虫及虫卵失去活性的生物化学过程。

生物富集:是指水体中的污染物被水生生物吸收后在其组织中聚集的过程。

化学耗氧量(COD):用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一升水中的有机物质所消耗掉的氧的含量。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一升水进行生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OD5 :是指20℃时,一升水培养5日后所消耗氧气的含量,称五日生化需氧量。

热阻(R):是指热量由材料的高温侧传至低温侧所遇到的阻力。

畜牧场生产工艺设计:是进行动物生产的工艺流程和工艺装备设计的总称,即是规定畜牧场生产工艺和装备工艺的文字及图纸材料。

畜舍建筑参数:畜舍长度、跨度和高度、圈舍面积、采食宽度、通道宽度、门窗尺寸等。

地基:建筑物基础下面承受荷载的那部分土层。

封闭式畜舍:封闭舍是由屋顶、围墙以及地面构成的全封闭状态的畜舍,通风换气仅依赖于门、窗或通风设备。

超期光照制度:是对蛋鸡采用的一种光照制度,即光照的明暗周期合计时间大于或小于24h。

环境污染:是指自然环境诸要素(空气、土壤、水体等)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产生的或来自自然界的污染物的污染,并超过自然界的自净能力而达到一定程度,对人、畜和其它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消毒:是指以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放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以切断传播途径,预防或防止传染病发生、传播和蔓延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