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史教学大纲201105(1)

世界文学史教学大纲201105(1)
世界文学史教学大纲201105(1)

世界文学史

(An Introduction to World Literature)

课程代码:课程名称:世界文学史

学分:2.0 周学时:1-2

面向对象:本科生

预修课程要求:无

一、课程介绍(100-150字)

(一)中文简介:

本课程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全面介绍英、美、法、德、俄、日等世界重要国家的古典、近代和现代文学。课程内容包括:圣经与文学、中古英语文学、西方古典戏剧、近现代美国文学、近现代英国文学、后现代英美文学、法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法国现代文学、跨年代的德国文学、中德文学的亲和力、19世纪俄国文学、20世纪俄国文学、日本古典文学、日本近现代文学等主要单元。每一单元依据各国文学的特性设定讲课内容。

(二)英文简介

This course is intended to introduce British literature, American literature, French literature, German literature, Russian literature and Japanese literature through a series of lectures. The major lectures include: Bible and literature, Old and Middle English periods, Western Classical Drama, and Romanticism, Realism,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of all above-mentioned countries. The dominant themes and questions vary with countries and their cultures.

二、教学目标

(一)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宗旨是:通过讲授英、美、法、德、俄、日等世界重要国家的古典、近代和现代文学史及名篇佳作,使学生对东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了解,不仅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而且增强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同时增强他们的批判能力,培养自身的人文素质和文学修养,形成优雅的气质和个性。

(二)可测量结果

1. 本课程的重点在于讲授英、美、法、德、俄、日等世界重要国家的古典、近代和现

代文学史及重要作家和名篇,着重剖析不同国家各时期文学的特征和要点,获得对

不同文化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的领悟。

2. 教师在课堂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各国不同时期文学的内容和发展过程,帮助

同学形成阅读和欣赏文学的能力。

3.课前要求预习,要求学生针对指定读物书面回答问题,促进并开拓同学们的思维。

4.教师将充分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在课堂展示,供学生学习,摹仿,鉴别,批判。

在这种对比和评判中,学生学会构建自己的思想。

5.引导学生把文学放在文化语境中加以审视,形成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怀,尤其是对

当下中国现实的关怀。

三、课程要求

(一)授课方式与要求

授课方式:1.教师讲授(介绍专业知识、背景材料,解读文学文本,提出讨论主题);

2.讨论(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在讨论中如能进行质疑反思,则会在其绩效记录中有所体现)

课程要求:熟悉基本知识、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中外文社会科学文献的阅读能力,提高对现实和艺术的审美能力。

(二)考试评分与建议

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一国别文学,上交一篇学期论文。

四、教学安排

第一次:圣经与文学

主要内容:

本节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古代犹太史纲与《圣经》的基本内容;

二、基督教神学的基本概念与二十世纪《圣经》批评综述;

三、后现代圣经与西方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思潮。

阅读材料:

(法)Gaston Duchet-Suchaux:《希伯来人》,黄天海译,台湾三民书局,1997

黄天海:《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The Postmodern Bible, the Bible and Culture Collectiv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思考题:

1.《圣经》是历史书吗?

2.基督何许人也?

3.你知道基督教神学的“四个基本原则”吗?

4.“上帝死了”是什么意思?

5.你能根据后现代圣经文学批评的发展,描述后现代主义批评在美学上、认识论上和政治上的三条“弹道轨迹”吗?

第二次:西方古典戏剧

主要内容:

1、古希腊悲剧。古希腊的三大悲剧作家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重要著作为《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等,悲剧的六个要素为:性格、言词、思想、形象和歌曲。

2、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戏剧。文艺复兴时代的英国作家把注意力转向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著作,同时又将新时代的思想注入作品中,迎来了文学艺术的高峰。这个时代的重要剧作家为:莎士比亚、琼森、马娄等。

阅读材料: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第三次:中古英语文学

主要内容:

本节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古英语文学的产生和范围,它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作品和作家。

二、以亚瑟王故事为例,介绍这一传奇故事是如何产生、发展和变化的。

三、介绍中古英语文学的意义、重要性和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阅读材料:

沈弘:《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沈弘译注:《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台北:书林出版社,2009年8月。

John Gillingham & Ralph A. Griffiths著,沈弘译:《中世纪英国:征服与同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J. A. 伯罗著,沈弘译《中世纪作家与作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威廉·兰格伦著,沈弘译介:《农夫皮尔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9年。

海伦·加德纳著,沈弘、江先春译:《宗教与文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思考题:

1.现代英语诗歌为什么采用尾韵,而不是头韵?

2.乔叟为什么被称作“英国文学之父”?

3.为什么法国文学中也有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传说?

4.史诗与浪漫传奇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5.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古英语文学?

第四次:近现代美国文学

主要内容:

美国的历史是对自我身份的困惑、寻找与确定,美国文学记载了美国民族与个人身份的追求历史。因此,本节课将围绕着这一主题,简要介绍美国文学从十八世纪以来,到二十世纪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主题思想,其中包括早期的美国文学、爱默生及其超验主义、十九上半叶美国文学经典麦尔维尔的《白鲸》和霍桑的《红字》、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及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作家威廉·福克纳和T S 艾略特。

阅读材料:

Carl Bode, 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ashingtong DC: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1970.

思考题:为什么说整个美国文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美国民族寻找身份的历史?

第五次:近现代英国文学史

主要内容:

本次课程介绍18至20世纪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重点将围绕18世纪的小说家丹尼尔·笛福,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雪莱,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丁和狄更斯,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伍尔夫和乔伊斯。

阅读材料:

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三联书店,2002.

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思考题:你如何理解近现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历史?

第六次:后现代英美文学

主要内容: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技术和哲学思想的变化,英美文坛出现了表达后现代主义精神的文学,并以其不确定性的创作原则、如主题、形象、情节、语言等的不确定性,创作方法的多元性和语言实验、话语游戏等为基本特征,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后现代主义作家和作品。后现代主义文学给与英美文坛的冲击力是不可忽视的,如果对它们缺乏了解,就根本无法谈论20世纪的英美文学。

阅读材料:

Brian McHale. Postmodernist Fi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出版社,2004。

思考题:通过阅读后现代文学的作品,说明你对英美后现代主义作品的特点和意义的理解。

第七次:讲座

第八次:法国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

主要内容:

(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代表作家及作品——各选取一篇作品进行分析——文学评论及后世的观点)17世纪-19世纪是法国文学的繁荣期,在动荡变革的社会环境下,各种思想和流派轮番登场,涌现出大批文学大家和优秀作品。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崇尚理性和自然,主张客观与平静。作家们抑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表白内心的真实想法。而浪漫主义作家则宣扬感情至上,强调发展个性,用诸如忧伤、哀愁、激情等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说浪漫主义是对古典主义的朴素、客观、平静的一种反抗。

阅读材料:

陈振尧:《法国文学史》,第三、四章和第七-九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思考题:在17、18世纪的时候,有少数人认为:“凡是法国土生土长的一切文学艺术作品都属于古典主义,而浪漫主义则是舶来品。”对此你是怎样看的?

第九次:法国现代文学

主要内容:

(20世纪的法国——代表作家及作品——选取一种文学类型进行分析讲解——文学评

论)20世纪,法国虽说经历了两次战争,但文学事业却在战争的间隙里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发展。与之前相比,书籍和刊物的品种和数量成倍增长。多数文学加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从事各项活动,也得到各界认识的关怀与支持,使作品得到传播。超现实主义和存在主义作为两股主要思潮,对文学艺术起着一定的作用,最后行程比较有影响的流派。

阅读材料:

陈振尧:《法国文学史》,第十、十一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思考题:20世纪法国文学呈现出迅猛、多元发展的态势,试分析其社会历史根源。通过对法国文学史的学习,你能否猜测21世纪法国文学的走向?

第十次:跨年代的德国文学

主要内容:

德国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部分。有人说德国文学的特色非常严肃,有深刻的哲学思想,风格比较硬。我们要选择一些不同年代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讨论中国人对德国文学的影响。我们要听中世纪的爱情诗,和歌德的少年威特反思社会,了解德国当代作家的一些思想。阅读材料:

Beutin, Wolfgang al.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 Stuttgart: Metzler, 1989.

张威廉主编:《德语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

思考题:什么是严肃的日尔曼文学? 跨年代的德国文学代表作家及作品有哪些?

第十一次:中德文学的亲和力

主要内容:

德国文学巨人歌德和中国大才子苏东坡之比较。德国诗人歌德和中国诗人苏东坡代表一种“理想的多元才子”,一辈子任了各样的职业,同时写了无数的作品。我们要了解他们的一些共同的思想和生活经验,通过文学作品和作家简历做中欧跨文化比较。

阅读材料:

Lin, Yutang: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Dongpo, Beijing, 2009.

张威廉主编:《德语文学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

思考题:为什么要做苏东坡和歌德的思想比较?

第十二次:19世纪俄国文学

主要内容:

通过对俄国古代文学史的概览性介绍,对19世纪俄罗斯主要作家的创作道路及其代表作品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了解19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特征、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流派和文学思潮。本课程旨在增进学生对19世纪俄国文学的了解,拓展文学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

阅读材料:

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李兆林,徐玉琴:《简明俄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思考题:试比较俄国19世纪文学史和英法美(任选其一)同时期文学史的特征。

第十三次:20世纪俄国文学

主要内容:

对20世纪上半叶俄国文学进行概览性介绍,对20世纪下半叶,即当代文学通过俄罗斯乡土文学、女性文学、集中营文学和后现代文学几大板块对这一时期俄罗斯主要作家的创作道路及其代表作品进行简要分析,帮助学生了解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发展的文化氛围、发展趋势和特征,重要的文学现象等,以增进学生对俄国20世纪文学的了解,拓展文学视野,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学修养。

阅读材料:

阿格诺索夫主编,凌建侯等译:《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第四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李毓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思考题:试比较分析俄国20世纪文学和中国文学的关系。

第十四次:日本古典文学

主要内容:

1、日本皇室诞生的传说;

2、贵族文学及《源氏物语》;

3、武士以及平民文学;

4、古典文学的特点;

5、中国文学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阅读材料:

1、任何一本《日本文学史》教科书。

2、查阅有关论文。

思考题:1、为什么说日本平安时代的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鼎盛?

2、中国对日本的影响表现在文化上的有哪些?

第十五次:日本近、现代文学

主要内容:

1、明治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的引进;

2、大正文学及其都市化;

3、昭和文学以及

现代化发展下的表现;4、近、现代文学的特点。

阅读材料:1、任何一本《日本文学史》教科书。

2、查阅有关论文。

思考题:1、谈谈你感兴趣的日本近、现代作家?(需要在完成研究综述的前提下)

2、中日现代作家的比较。

第十六次讲座

附:时间表

参考资料:

陈振尧:《法国文学史》,第三、四章和第七-九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黄天海:《希腊化时期的犹太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李毓榛:《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李兆林,徐玉琴:《简明俄国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沈弘:《弥尔顿的撒旦与英国文学传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沈弘译注:《英国中世纪诗歌选集》,台北:书林出版社,2009年8月。

王守仁主编:《英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杨仁敬:《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论》,青岛出版社,2004。

殷企平、高奋、童燕萍:《英国小说批评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朱光潜:《悲剧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郑体武:《俄罗斯文学简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日本文学史》教科书。

阿格诺索夫主编,凌建侯等译:《20世纪俄罗斯文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0。

J. A. 伯罗著,沈弘译《中世纪作家与作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威廉·兰格伦著,沈弘译介:《农夫皮尔斯》,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1999年。

利维斯:《伟大的传统》,三联书店,2002.

海伦·加德纳著,沈弘、江先春译:《宗教与文学》,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法)Gaston Duchet-Suchaux:《希伯来人》,黄天海译,台湾三民书局,1997

John Gillingham & Ralph A. Griffiths著,沈弘译:《中世纪英国:征服与同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

Brian McHale, Postmodernist Fi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Beutin, Wolfgang al.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 Stuttgart: Metzler, 1989.

Carl Bode. 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ashingtong DC: 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 1970.

Lin, Yutang.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Dongpo. Beijing, 2009.

The Postmodern Bible, the Bible and Culture Collective,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7

《大学英语1》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一、课程类别任意选修 二、教学目的 大学英语是成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着重对学生进行英语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应具备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一定的听说能力、较强的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一般技术资料的能力、书写常用专业应用文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较为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下列要求: 1.词汇 认知3400个英语单词(包括入学时要求掌握的1600个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2000个左右的单词能正确拼写,英汉互译。学生还应结合专业英语学习,认知400个专业英语词汇。 2.语法 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在听、说、读、写、译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 能听懂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12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 4.口语 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 5.阅读 能阅读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通用的简短实用文字材料,如信函、技术说明书、合同等,理解正确。 6.写作 能就一般性题材,在30分钟内写出80-100词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简短的英语应用文,如填写表格与单证,套写简历、通知、信函等,词句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

格式恰当,表达清楚。 7、翻译(英译汉) 能借助词典将中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文字材料和对外交往中的一般业务文字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5%的实用文字材料时,笔译速度每小时250个英语词。 三、开课对象各专业函授(业余)本科学生 四、学时分配 总学时:210 其中面授:30学时自学:180学时 五、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第二学期面授:12学时;自学:72学时】 Unit 1 College Life 1.听与说 Introducing yourself By listening to the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new college students who meet at campus, learn the way to introduce yourself and tell your class your name, your age, where you come from, when you began to learn English and what you like to do on weekends. 2.阅读与探究 For many people, college life is a new experience. They feel excited and at the same time a bit worried. How did you feel whne you first got to the college? Name three things that you felt excited about and three things you felt a bit worried about. Then read the text in detail and make analysis of it. Reading for the main idea: topic sentence. 英语段落的中心思想常用主题句表达。所谓主题句就是概括说明某一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因此,能迅速识别段落的主题句有助于读者很好地理解段落的中心思想。主题句通常出现在段落的开头。 3. 写作与创作 Learn to how to write one’s registration form. 4. 文化沙龙 Know the campus culture in western colleges. Unit 2 Study Online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10413 课程中文名称:高级英语 总学时数:64 学分:3 适用专业:英语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要达到的培养目标: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在学生原有英语水平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题材力求多样化,使学生能接触不同文体,吸收较广泛的知识。 学生以阅读和练习为主要内容进行学习,主要包括内容理解、词汇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义及使用的练习、修辞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口笔头复用,使学生能对口笔两方面所学的内容灵活运用。最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解释文章中的难句、要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同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 二、教学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选用内容及题材富有多样化,不同文体的课文,旨在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英汉互译能力和作品赏析能力、吸收广泛的知识。学生借助词典和其他工具书,通过独立工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自学能力,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美等国的背景和文化知识,使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 (1)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了解并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得到充分发展,能够从口、笔两个方面对所学内容灵活应用。 (2)思维能力:学生在通过本课程学习后,达到能用目的语进行符合交际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集中性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二○一一年一月

目录 1.专业认知实习020******* (1) 2.国际结算实习020******* (4) 3.国际商务制单模拟实习020******* (6) 4.国际货运代理模拟实习020******* (8) 5.外贸跟单模拟实习020******* (10) 6.报关模拟实习020******* (12) 7.报检模拟实习020******* (14) 8.专业实践与调研020******* (16) 9.创新创业实践1102901003 (19) 10.进出口业务综合实习020******* (21) 11.毕业实习1102901002 (23) 12.毕业设计(论文)1102901001 (26)

******(专业认知实习020*******)实习教学大纲实习名称:专业认知实习 实习编号:020******* 开设学期:第一、二、三学期 实习地点:校内/校外 实习周数:0.5周 实习学分:0.5 实习类型:认识实习 适用专业课程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实习目的 专业认知实习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的重要基础环节。专业认知实习的教学目的,是给学生提供感观上认知国际贸易工作的实际情况,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感性认识,较全面了解开展国际贸易工作的各个环节,加深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认知,和专业的认同。 专业认知实习是一次实践性很强、内容丰富的教学过程,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周全的计划、充分的准备、良好的纪律以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完成实习任务。 二、实习内容与要求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认知实习的实习单位一般为国际贸易公司或者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专业认知实习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学期针对刚进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到大学的转型,树立对本专业学习的浓厚兴趣,为下一步展开教学培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学期开展专业认知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专业相对应的就业方向,以及各方向下对应的具体岗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通过专业认知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各种性质的外贸公司、货代公司等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展开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学期开展专业认知实习,主要是带领学生参观国际贸易公司或国际货代公司,了解外贸公司或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通过直接的感观认识可以加强学生对各种不同国际贸易专业工作的更深入的认知,为明确学生发展方向做一个铺垫。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05220308 课程类别:必修课 学时:总144学时;4学时/周 学分:8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院(系):国际关系学院、翻译学院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系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一门训练学生英语综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主干课程,是语言学、文学、高级听力、高级写作的重要支撑。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情感、中西文化、哲学、文学、社会、教育、经济、政治、语言、环境等不同话题文章和拓展阅读材料,系统地讲授和讨论各类文体和话题的英语佳作的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能较系统地掌握英文修辞知识、基本逻辑和谋篇布局方法,提高阅读赏析能力、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同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文体不同、话题广泛的英文文章和拓展材料,以期从把握语言特点、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等方面深化学生的语言综合技能;同时,通过不同话题的探讨,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构建通识知识框架,培养的概括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人文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以下各单元的Section A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Section B作为拓展课及讨论课的内容。 Unit 1 Emotion(12学时)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富有生活趣味和人生哲理的散文,反思自己的人生及情感体验,提高对人生的感性认识。把握叙事和论辩的艺术和策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内容: Section A The Woman in the Kitchen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COLLEGE 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二、课程简述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素质,安排在第一、二学年的四个学期开设。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第一学期修读《大学英语1》,第二学期修读《大学英语2》,第三学期修读《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第四学期修读《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大学英语课程每学期48学时,3学分,两学期合计96学时,6学分,四学期合计192学时,12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

际情况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我校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入学时他们应已掌握基本的英语语音、词汇及语法知识,书面和口语表达具备一定的语篇组织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接近或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8级水平,少数学生超过8级以上水平。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所谓工具性,就是要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通用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及专门用途英语能力(学习学术英语或职业英语,获得在学术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相关能力)。就人文性而言,就是进行跨文化教育,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 《大学英语》课程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强调教学过程必须满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性化。为此,在分级教学、分类指导的教学原则指导下,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和外语自主学习相结合,使学生根据自己英语水平、语言能力和个人发展需要,利用多媒体网络课件和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等来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在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注意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2)

《高级英语(选修)》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级英语(选修) 二、课程类别:公共选修课 三、教学时数:周学时数: 2学时,总学时数:34学时 四、学分:2分 五、开课时间:第5--6 学期 六、开课专业:非英语专业 七、教学对象: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 八、教学目的:高级英语(选修)是一门公共选修课,也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与大学英语性质相同。它是基础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在高层次上的延续。高级英语是一门训练学生综合英语技能尤其是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翻译能力的课程。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包括涉及政治、经济、社会、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法律、宗教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名家作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巩固和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每课后都配有大量的相关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研究、问题分析、中英互译和写作练习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质量上有较大的提高。其宗旨是通过课文的阅读分析及理解,技巧的传授与操练等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扩大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加快阅读速度。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学、文化的了解,并且鼓励学生课后广泛地有针对性地阅读,扩大知识面。 九、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分为四类: 1.为汲取信息而预读 提供预读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A寻找答案。 提供课文注释,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 2.为求阅读效果、掌握及扩大信息而精读 教师讲解词、句的结构知识,提高学生认、辩、猜词的能力,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讲解谋篇布局、修辞问题、比喻手段等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力。 3.为提高综合能力而操练 在语言训练上,以课文A为重点,进行朗读、翻译、讨论、完成课后练习等,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语言素质。 4.为训练语言敏感力而泛读、泛听、泛看、 学生课后阅读课文B;课堂欣赏英文名著名片 十、教学时间安排:

国际物流教学大纲

《国际物流》 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地位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国际物流基础是研究国与国之间物流活动的学科,研究内容是国际物流活动的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关系、详细研究了国际实务相关的知识等。对于提高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从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出发,让学生了解国际物流运行的主要业务活动和主要环节、国际物流和国际贸易的相关关系,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常用术语、贸易方式和对外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国际物流的基础知识,理解并实际运作国际物流的实际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国际物流运输代理业务、货物出入报关和检疫等制度与程序、国际货运保险和运作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操作,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具体的操作,能够学有所用; 2、在教学中要贯彻科学性原则,要让理论更具有现实性,更要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科学分析; 3、在教学中,重点在于动手,通过案例分析,要学生知道如何做; 4、要增强课程教学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努力使之成为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课程; 5、教学中要力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深入浅出,突出国际物流活动中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内容。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在完成本学科学习之前,必须要学习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物流基础等相关课程。这些构成教学和内容理解的基础知识,也为这些学科提供应用的实践机会。 五、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国际物流概述 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国际物流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准确的掌握项目的概念、特点和分类,了解国际物流系统、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理解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关系以及发展趋势。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国际物流的含义; 2、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3、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国际物流的含义及特点 一、国际物流的含义 二、国际物流的特征 三、国际物流的分类 四、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国际物流系统 一、国际物流系统的组成 二、国际物流系统网络 三、国际物流运输路线 第三节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与主要环节 一、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业务活动 二、国际物流运作的主要环节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DOC)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特制订本教学大纲。本大纲所作的各项规定,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均有指导作用,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一、培养目标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决定了21世纪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这些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二、课程设置 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为4年。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一般将4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年级和四年级)。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心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两个教学阶段中课程的安排可以有所侧重,但应将4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自始至终注意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英语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三种类型,一般均应以英语为教学语言。三种类型的课程如下: (1)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指综合训练课程和各种英语技能的单项训练课程,如: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 (2)英语专业知识课程: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课程,如:英语语言学、英语词汇学、英语语法学、英语

英语教学大纲

《英语(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一) 学分: 3 总学时: 48 讲课学时:48 实验学时:(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填写)如果有课内实验学时,在大纲后面接着编写一份(课内)实验大纲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高中英语或预备级教程 适用专业:全校普通专业 开课系或教研室:大学外语教学部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一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2.课程任务 大学英语教学要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的语音、语法、句法和结构等特征;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一些基本的人文、地理、习俗和经典文化;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语言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各高校之间情况差异较大,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一般要求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是为有条件的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所选择的标准而推荐的。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使那些英语起点水平较高、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达到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1》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必修) 课程代码:H131025 中文名称:高级英语1 英文名称:Advanced English 1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预修课程:基础英语、英语泛读、语法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高级英语1》是英语专业本科高级阶段(第五学期)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该门课是低年级基础英语课程的延伸和发展,其重点在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即能掌握和使用所学词汇,特别是同义词、近义词的区分和使用,正确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思想,抓住文章的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技巧和修辞特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能用英语表达与交流思想;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判断评述能力,能用英语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并能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评论。学生能用辞典和其它工具书独立解决语言、文化以及背景知识方面的难点,增加文化知识,尤其是英语语言国家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知识,更好地将语言和文化结合起来。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预修课程是基础英语、英语阅读和英语语法,这些课程的学习是学好高级英语的前提和基础,高级英语是这些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三、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如下形式:学生根据教学指令完成书上所规定的任务;教师进行讲解活动;学生一对一对地讨论和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活动;一人对全班或小组之间开展活动;小组对小组之间开展活动;如果有平行班,可以进行班级对班级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讨论和活动。活动的组合应该经常变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接触其他学生的机会。教学活动的成败取决于如下因素:是否帮助学生明确任务目的和要求;是否对任务的难度进行了调整;是否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在任务过程中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支持(如解释语言、提供语言形式、澄清思路等)。本课程的教学可采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时分配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B》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3111050122 课程名称:国际贸易实务B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学分:32 总学时:32 (其中: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先修课程:2111050120国际贸易理论 适用对象: 一、课程地位、作用与任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实务类课程。《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熟悉国际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际商务惯例;了解与国际贸易发展有关的最新动态,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或其它传统的信息途径搜寻到相关信息;掌握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主要内容和有关程序。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国际贸易实务的一般流程、基本内容,专业术语和行业惯例,掌握对外贸易的基本做法,成为国际贸易的专业人才。 二、教学内容及组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各种贸易条件、交易洽谈、合同签订、运输保险、索赔仲裁等一系列交易的内容及各种交易方式,具备一定的业务操作能力,并能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熟练应用。 1国际贸易术语 本章要求了解贸易术语的性质和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并掌握《2010通则》中E.F.C.D各组术语的特点,对各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 重点:国际贸易术语的含义;国际贸易术语的主要内容;各种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难点:E.F.C.D各组术语的含义;E.F.C.D各组组的特征。 1.1贸易术语的性质与作用:贸易术语的性质;贸易术语的作用。 1.2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1.3三种主要贸易术语的解释:对FOB术语的解释;对CFR术语的解释;对CIF术语的解释。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中文名称] 高级英语视听说 [课程英文名称] Advanced English Audio-Visual English Course [学分] [总学时]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接触真实的各类视听材料,提高本科高年级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二、课程描述 高级英语视听说为英语专业高年级专业必修课程,属于英语专业技能课程。高级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视”、“听|”、“说”的结合,以直观画面和情节内容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口语训练,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本门课程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交际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 三、教学对象 该课程是针对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技能课。 四、教材选用 主要采用王镇平主编,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级英语视听说》,参考何继红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视听说教程》(新版)。 五、教学内容 Unit 1 Black Swan Unit 2 The Graduate Unit 3 Kramer vs. Kramer Unit 4 Sicko Unit 5 Dead Poets Society Unit 6 The Help Unit 7 The Reader Unit 8 American Beauty Project Information Interview Unit 9 Philadelphia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 College English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 课程学时: 开设学期:第一至第四学期 适用对象:非英语专业大专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以语言应用技能为先,融语言知识、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一体,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国际化、大众化、人本化”,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特别是国际交流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课程性质: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必修基础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教学模式为以计算机、网络、教学软件、课堂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将原来的以评价语法、阅读为主转变为以听懂为主、以实用为主。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使教学对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英语水平要求,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具有较高的听、说、写、译能力和较强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使英语成为学生交流专业信息、发挥专业特长的有力工具,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用英语作为工具直接开展工作。大学英语教学应着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功底和较强的跨文化意识,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要尽量多地向学生提供除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的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的机会。 2.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为培养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doc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第一讲导论、国际贸易术语(1)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国际贸易的特点 2、了解国际货物买卖使用的法律与惯例 3、了解本课程的研究的对象 4、了解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主要条款 5、认真阅读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6、认真阅读贸易术语的产生与发展。 7、认真阅读并知晓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 8、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与作用。 【课程知识点】 1、国际货物买卖适用的法律与惯例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其特点 3、国际贸易术语及其含义和作用 4、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贸易惯例:《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5、国际贸易惯例的性质与作用 【复习思考题】 1、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为什么要遵循《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有关规定? 2、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合同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3、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一般业务程序各包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4、国际贸易惯例与法律有何联系与区别?如合同内容与惯例有冲突以什么为准? 5、当事人可否在合同中作出与惯例不符的规定? 6、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都有哪些?各有何不同? 7、学习和掌握国际贸易惯例的意义何在? 第二讲国际贸易术语(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E组贸易术语的主要特点 2、掌握F组贸易术语的特点 3、重点掌握FCA和FOB贸易术语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

4、重点掌握C组贸易术语中有关CIF贸易术语的特点及其注意的问题 5、重点掌握CIP贸易术语的有关特点 【课程知识点】 1、EXW贸易术语的特点 2、FAS贸易术语的特点 3、FOB、CFR和CIF贸易术语的买卖双方基本责任义务的划分、特点和使用的注意问题 4、FCA、CPT和CIP贸易术语的买卖双方基本责任义务的划分、特点和使用的注意问题 【复习思考题】 1、简述EXW术语的含义及卖方完成交货的条件。 2、《2000通则》对FCA条件下卖方交货的地点、风险划分的界限及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和费用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3、FAS术语与FCA术语有何共同点和区别? 4、如何理解按FOB术语成交时以船舷为界划分风险的问题? 5、CFR与FOB术语的异同点是什么? 6、请指出CPT、CIP和FCA三种术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讲国际贸易术语(3)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D组贸易术语的特点 2、重点掌握DES贸易术语及其注意的问题。 3、重点掌握常用贸易术语的变形及其涵义 4、重点掌握贸易术语与合同的关系。 5、重点掌握选用贸易术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程知识点】 1、DAF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2、DES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3、DEQ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4、DDU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5、DDP贸易术语的含义及其使用中的注意问题 6、E、F、C、D三组不同的贸易术语的特点 7、FOB、CFR和CIF三种不同贸易术语的变形及其含义 8、贸易术语与合同的关系 9、风险转移问题 10、包装和检验问题 11、选用贸易术语应注意的问题 【复习思考题】 1、请比较DES与CIF术语的区别。 2、《2000通则》对DEQ术语作了什么新的规定?

《高级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

《高级英语I》课程教学大纲 学时:96 学分:6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一、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上,在阅读、理解和欣赏方面有所提高,能够充分认识到英美散文和其他文章的结构,行文和连贯等修辞技巧,从而使学生提高英语写作和翻译能力,提高逻辑思维水平。系统地讲授有关英语文体类型、谋篇策略、修辞手段、阅读技巧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英语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学习修辞和文体的初步知识,了解英语语言的异化现象,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欣赏英语语言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为学生最终养成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研究和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中东市场是如何进行描写的,是空间结构还是时间结构。本章反映的化模式,宗教信仰如何。 本章段落衔接是否合理。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难点、重点 a ? 第二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本课的特点,文章的整体布局。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 第三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目前世界环保的现状和本篇文章的作者的谋篇特点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地理文化、作者写作特点 第五课’s U..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二战背景,学习演讲文章的写法及其谋篇特点。 2. 教学内容 1)? 2)? 3)? 3. 教学重点、难点

第六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帮助学生欣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2. 教学内容 1) 2) 3. 教学重点、难点 人物对话及行为。 第七课 1、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当前的科技发展状况;学习有用的单词、表达;对科技发展的利弊进行讨论。 2、教学内容 1) Oxford 2) 3) 4) 3、重点、难点 1) 2) 第八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想象我们未来的生活;了解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掌握新的单词和表达 2. 教学内容: 1) 2) 3) 4) 3. 重点、难点 1) 2) 第九课 1.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的生平,学习如何描写和介绍人物。 2. 教学内容 1) ? 2) 3) 3. 重点、难点 , , 第十课

最新现代大学英语精读1教学大纲2018

综合英语 1 Comprehensive English1 【学分】4 【学时】64 【编写】袁邦照【审核】程莹 (一)授课对象 四年制本科英语专业学生 (二)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是本科英语专业低年级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基础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奠基作用。本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已初步掌握一定的英语词汇、语音、语法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主要教学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口笔头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对词汇、语法、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接受英语专业高年级教育打下全面的牢固的基础。本课程以课文教学为中心,采用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方式,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启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并逐步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目标 1.改变观念: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和自主学习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应试学习的观点,逐步树立“To know English is to speak English.”的观念。 2.语音:通过一对一纠音练习,语音模仿秀等,整顿学生的语音面貌,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3.词汇和语法:盘活中学所学语法和词汇,使之成为语言交际的实际技能。认知词汇3000-4000个(其中含中学已学2 000个),熟用其中1600-18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听力:能在15分钟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的材料(词数120左右,念四遍,第一、四遍语速为每分钟100个词,第二、三遍根据意群停顿),错误率不超过8%。要求学生每天收听CRI及VOA的Special English。熟悉新闻广播的特点和语速。 4.口语:能使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复述课文;能用英语正确表达所学的功能意念,以达到实际交流运用的目的。 5.阅读和写作:能读懂词汇量为2000-2500的浅易材料及简易读物,阅读速度每分钟60-80个词,理解基本正确,能抓住中心大意。对重点句子能够释义。学会初步使用“英英”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国际商务专业 学分:4 学时:64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国际商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对外易经济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正确掌握我国对外贸易的原则、方针和政策,而且需要全面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法律知识。能正确执行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把生意做好做活,把对外贸易业务提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更好地完成进出口贸易的各项任务。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重点和要求: 1、重点掌握:国际贸易的特点、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 2、一般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及其所适用的法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与要求。 一、国际贸易的特点 二、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基本内容 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所适用的法律:国内法、国际贸易惯例、国际条约 四、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 五、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其学习方法与要求 第二章国际贸易术语与惯例 教学重点和要求 1、重点掌握:六种常见的贸易术语,尤其对FOB、CFR、CIF三种最常用贸易术语理解和应用。 2、一般掌握: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其他贸易术语、贸易术语的选用 第一节贸易术语的含义和作用 一、贸易术语的含义 二、贸易术语的作用 三、贸易术语实例 第二节有关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 一、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有关贸易术语的惯例(三种) 二、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00) 1、与90通则的比较 2、13种贸易术语的概述 第三节 13种国际贸易术语 一、三种最常见贸易术语:1、FOB 2、CFR 3、CIF 4、三种术语的比较 二、其他三种常用的贸易术语:FCA CPT CIP 三、其他七种贸易术语 第四节贸易术语的选用 一、各组贸易术语的不同特点 二、常用贸易术语的变形 三、与交货有关的其他问题

《大学英语(1)》(CollegeEnglish)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02000514COEN 《综合英语(3)》(Comprehensive English 3) 课程教学大纲 48学时+16学时自主学习3学分+1学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及任务 《综合英语3》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一门必修的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已成为整个高等教育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07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精神,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综合英语3》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当前大学英语的任务以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学生为中心,继续深化和推进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以课堂教学为主,自主学习为辅,逐步推进、建立和完善分层次教学和拓展型课程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评估方式,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和方法的形成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从而向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为导向的终生教育的转变。 二、适用专业 全校非英语本科专业。 三、先修课程 综合英语2。 四、课程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校学生入学时英语水平状况情况,在总体上依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要求将英语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中,可选择能够达到的标准。根据我校学生情况,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应能达到以下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谈话或讲座,能理解要点和细节;基本题材 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6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熟悉的话题和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较为流利的会话, 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情感,如好恶、沮丧、抱怨等,能表

(完整版)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培养综合营销管理人才的专业课程之一。本课程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包括国家(地区)间货物买卖的程序、操作方法和技巧,这其中应遵循的有关国际公约、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专业学生了解必要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贸易的的程序、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 三、教学目标和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程序、具体做法和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学会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便按国际规则办事,更好地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

四、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阐述有关国际贸易实务的程序、国际惯例和实际案例,要求学生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洞察形势、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掌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程序、基本做法、通行惯例和普遍原则,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五、课程学时安排 六、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4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世界外贸发展格局,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掌握国际贸易适用的法律原则,了解进出口贸易的一般程序。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世界及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内容:世界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重点讲授:中国外贸的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