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富贵不能淫》练习题及答案

《富贵不能淫》习题1、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字,时期家、家,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

2、《孟子》是记录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编著。

与、、合称“四书”。

《富贵不能淫》选自。

3、给加点字注音轲.()邹.人()淫.()公孙衍.()丈夫之冠.()衣冠.()4、在相对应的空隙处解释加点词,翻译划线句。

而天下熄。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6.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8.“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9.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10.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11.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富贵不能淫》语言积累与运用(2)通假字往之女.家“女”通“汝”,你的意思。

通假字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

由于其用字的特殊性,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理解困难。

掌握通假字可从以下两点着手:①利用语音语义掌握通假字:语音是通假字和本字联系的纽带,通假字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意义理解,利于掌握。

②注意形声字的结构规律,利用字形掌握通假字:A.增加偏旁,找出本字。

例:徐公来,孰视之,自叹为不如。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 孟子 富贵不能淫 练习(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二、翻译题三、阅读题姓名: 得分:1.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闸述了逆境出人才的观点,自然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B .文章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文章围绕客观环境与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关系,闸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

D .文章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2.下列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 .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 .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这两方面相互印证,相辅相成。

B .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同时也为进一步的论述提供了有力的事实论据。

C .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全面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D .文中用“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高度概括地揭示了磨难和挫折对于一个人成才的积极意义。

4.句子翻译。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3)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孟子《富贵不能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孟子《富贵不能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①于贫贱,不汲汲②于富贵。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注)①戚戚:忧愁的样子。

②汲汲:极力营求的样子、心情急切的样子。

79.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一怒而.诸侯惧/或置酒而.招之B.丈夫之.冠也/黔娄之.妻有言C.不得志,独行其.道/亦不详其.姓字D.以.顺为正者/因以.为号焉8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丈夫之冠.也(_____)(2)与民由.之(_____)(3)好.读书(_____)(4)曾不吝情去.留(_____)81.翻译句子。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2.按照(甲)文中孟子的大丈夫的标准,探究(乙)文陶渊明的自传,请问,陶渊明是否符合大丈夫的标准?请结合具体内容谈一谈。

【答案】79. B80.(1)行冠礼(必须翻译为动词)(2)遵从(3)喜欢(4)离开81.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

82.符合。

甲文的“大丈夫”的标准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乙文中陶渊明“贫贱不能移”,他“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他“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但他“不慕荣利”“晏如”“自娱”,“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第22课《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1. 下面各组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得志,与民由之B.往送之门,戒之曰必敬必戒,无违夫子C.女子之嫁也无案牍之劳形D.安居而天下熄居天下之广居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鱼我所欲也》)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驳论文,开篇摆出景春的观点,然后针对其“论点”和“论据”展开批驳。

B.作者运用排比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揭示了大丈夫的内涵。

C.古代读书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与文中“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相近。

D.文章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丈夫之冠”为举例论证,“广居”“正位”“大道”为道理论证,“得志”与“不得志”为对比论证。

4. 给划线的字注音。

公孙衍( ) 丈夫之冠( ) 女家( ) 富贵不能淫( )5.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岂不诚大丈夫哉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父命之 .(4)以顺为正者 .6. 一词多义。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 戒戒之曰:必敬必戒:(2) 谓谓此之谓大丈夫: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太守谓谁:7. 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标两处)(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标两处)8. 翻译下面句子。

(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2)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 课文中点明了景春心中的大丈夫形象的句子是:,10. 课文中运用排比句式,阐明了大丈夫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的句子是:, ,1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12.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初中 语文 八年级 上学期 文言文孟子三章 富贵不能淫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富贵不能淫》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文言文阅读(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蹴cù):踩踏。

(万钟):优厚的俸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得):同“德”,感恩、感激。

(与):同“欤”,语气词。

(乡):同“向”,先前、从前。

(本心):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B.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

C.富贵不能淫.。

淫:使……迷惑。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太。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甲)文借景春之口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同时这个反问句式也流露出景春对张仪、公孙衍的崇拜。

B.(乙)文中“乞人不屑”的事例生动地表现了在“生”和“义”不可同时得到时,乞人把“义”看得比“生”更为珍贵。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中考课内文言文基础重点拓展真题《富贵不能淫》(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富贵不能淫》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 丈夫之冠.()胶鬲.() 拂.士() 拂.乱()【答案】畎.亩(quǎn)傅说.(yuè)丈夫之冠.(guàn)胶鬲.(gé)拂.士(bì) 拂.乱(fú)【解析】考查字的读音,平时积累就可以。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父命.之() (2)与民由.之()(3)威武不能屈.()(4)妾妇之道. ( ) (5)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 (6)居.天下之广居 ( ) (7)无违.夫子( )(8)往之女.家()【答案】(1)教导、训诲(2)遵循(3)使屈服(4)三从四德(5)这样(6)居住..(7)违背(8)往之女家(“女”,同“汝”,你)【解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通假字“女”,同“汝”,你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之嫁也A. 丈夫之.冠也(《富贵不能淫》)B.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C. 往之.女家 (《富贵不能淫》)D. 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答案】 A【解析】例句中的“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A.与例句同;B.助词,的;C.音节助词,不译;D.代词,文中指正道。

)4. 翻译下面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答案】(1)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解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知识点与字词阅读练习检测(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富贵不能淫》知识点与字词阅读练习检测(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归纳与练习检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而天下熄.。

”....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孟子曰:“是焉得..;女子...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二、社会背景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

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

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

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

他极力主张‚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

三、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连诸侯都害怕,他们安静居住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

《富贵不能淫》知识点加练习题(含答案)一、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邹国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

他提出“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但诸侯们认为他的这些主张“迂阔而远于事情”,均不采纳。

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此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

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是“仁政”,主张和平,反对战争.宋代朱熹把《孟子》《大学》、《论语》、《中庸》并称为“四书”。

二、重点字词:①[岂]难道②[诚]真实,确实。

③[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④[而]表顺承⑤[安居]安静⑥[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⑦[焉]怎么,哪里。

⑧[丈夫之冠(guàn)]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⑨[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⑩[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⑪[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⑫[夫子]这里指丈夫。

⑬[正]准则,标准。

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⑮[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循。

⑯[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⑰[淫]惑乱,迷惑。

这里是使动用法。

⑱[移]改变,动摇。

这里是使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不能淫
1.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

(2分)
1.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2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2.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分)
2.“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分,意到即可,酌情给分)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妾妇之道( ) ②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③居天下之广居( ) ④无违夫子( )
3、(1) ①方法②这,这样的人③居住
④违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女子之嫁也
A. 悍吏之来吾乡(《捕蛇者说》)
B.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D.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4.A
5.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2分)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5.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6. 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举例说明你对大丈夫的理解(2分)
7、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委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或“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1分) 文天祥、鲁迅、项羽等典型例子(1分)。

8.得
(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得志,与民由之

(3)往送之门,戒之曰
(4)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8:(1)能够(2)得到、实现(3)训导(4)谨慎
9.“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小题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9:.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居家中,天下就太平无事。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0:.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10: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1:.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

(2分)
11: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12.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12.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3公孙衍、张仪非大丈夫的原因?
13.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