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近期发展策略研究
重庆中心城区旅游交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重庆中心城区旅游交通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摘要】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命脉,关系着旅游业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重庆独特的山城、江城城市风貌吸引了大量旅游者。
而大量旅游者给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加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停车难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研究旅游需求与交通设施供给的关系,提升交通运行水平,改善游客旅行体验显得越来越迫切。
基于此,利用大数据智能化手段,科学分析掌握需求分布特点,找准交通设施、公共交通、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的采取“建管结合”、“动静结合”的改善措施,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升旅游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重庆旅游交通公共交通发展对策一、引言重庆历史悠久,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山城、江城城市风貌和红色抗战文化、巴渝民俗文化传承。
近年来,凭借浓厚的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景观,重庆中心城区旅游持续升温,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洪崖洞、朝天门、磁器口等“网红”景点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胜地,推动了旅游人数的井喷式增长。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道路拥堵、出行困难等交通问题,降低了游客的体验感、获得感。
因此系统解决景区交通问题,提升旅游水平和质量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利用交通大数据监测,针对“十一”假期期间客流特点,对洪崖洞、朝天门、磁器口等重点景区客流需求、交通运行、设施供给等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交通提升对策,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交通运行总体情况(一)交通运行情况“十一”长假期间五大景区交通总体情况呈“人流量大、车流量大、疏散能力不足”的状态。
长假期间五大景区单日人流总量(含就业、居住人口、游客)约41万人次,其中外地客流(重庆市域以外客流)约21万人次。
工作日大部分景区周边道路基本呈现畅通状态,而长假期间五大景区周边主要道路在白天10:00前后开始出现拥堵状态,解放碑、洪崖洞及朝天门景区周边道路拥堵状态一直持续至夜间23:00。
长假期间大量游客进入景区后,由于公交运力不足以及出租车、网约车因拥堵难以进入景区,导致游客无法及时疏散,出现长时间排队,影响相关景区旅游水平和质量,不利于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研究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与交通组织研究摘要:以重庆市主城区路网规划和交通组织特点,分析主城区交通拥堵原因,提出缓解交通拥堵对策。
关键词:城市路网;交通组织;拥堵原因;改善对策重庆城市发展步入快车道,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突出,部分原有路网结构的不合理影响了城市发展和居民出行。
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及公交线网,优化交通组织,缓解交通拥堵现状,支撑城市拓展。
1 重庆市主城区路网和城市交通的现状1.1城市规模及总体布局重庆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主城区面积5473平方千米。
主城的用地结构分为三片区、十二组团。
嘉陵江以北为北部片区,包括大石坝、观音桥、唐家沱三个组团。
长江以东为南部片区,包括弹子石、南坪、李家沱三个组团。
嘉陵江以南、长江以西为西部片区,包括渝中、大杨石、大渡口、中梁山、沙坪坝、双碑六个组团。
十二个组团继续保持”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组团与组团之间以河流、绿化和山体相分隔、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使每个组团内的工作、生活用地大体做到就地平衡,十二组团共同组成城市空间布局的有机整体。
1.2城市路网及轨道交通规划概况截至2010年,主城区城市道路3337.14千米。
城市主城区道路系统由快速道路体系和”常规”道路体系所组成,其路网形式为”分层网格自由式”。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
其中快速路353.24千米,主干路470.05千米,次干路800.28千米,支路1713.57千米。
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其中“两环”为内环线和外环高速公路,“十射”分别为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辅助通道、渝遂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渝邻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公路、渝黔高速公路、渝泸高速公路和江南通道。
2010年在建次干路及支路32.40千米,道路网密度1.44千米/平方千米。
支路1713.57千米,道路网密度3.08千米/平方千米。
重庆轨道交通规划有七条轨道交通线,总体布局为九线一环,线路总长513公里。
重庆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策略

0 0 4年 ,香港 人 口 7 0 0多万 人 ,士地商 积 化的有机整体 , 实现的快速、 合理高效便捷换乘为 目标, 为城市一体化公 大都市 交通 发展的典 范 。2 1 1 0 0 k m , 城市用地面积约为 2 0 0 k m 2 , 仪占全市总面积的 2 0 %, 人 口密度 交系统 的形成和完善提供 参考 。
结 出有效措施, 让公路桥梁在 持续发展和建设 的过程 当中获得更加宝贵 的技术经验 , 通过各种防范工作 , 避免一 些不 利因素的发生 , 在 施工时 , 如果发现问题就要迅速解决 问题, 从而保证桥梁工程 的质量 。
轨 电车线, 全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达到 5 1 0 k m左右 。2 0 0 2年 4月 , 上 上海市城市交通 白皮书》( 以下 简称 《 交通 白 道建 设加速 , 预计到 2 0 2 0年 , 建成轨道里程 将达到近 4 0 0 k m, 随着我市 海市人 民政府 正式颁布了 《 ) 。《 交通 白皮书》 的颁布, 标志上海城市 交通发展进人 了一个历 史 轨道交通线网的建成和投用 , 公共交通 系统将 由地面 公交单一模式 向地 皮书》 性 的新 阶 段 。 铁、 轻轨、 公交、 出租等 多模式转变。 上海 目前正在打造轨道 为主 ,地面 公交为辅的一 一 体化 公共交通 体 系 。建设 以轨道 网络为主骨架的快速公交网络是上海公交发展 的重点。 调, 实现相互配合与共 同发展, 研究一体化发展 战略是重庆公共交通系 至 2 0 2 0年将 建成约 8 0 5 k m的轨道和快 速干线 。 统 面 临 的紧 迫 问题 。 因此 , 探索 新的公共交通发展思路 , 研 究各种交通方式 之间如何协
【 文章编号 】 1 0 0 4 — 7 3 4 4 ( 2 0 1 3 ) 0 7 — 0 1 6 8 — 0 2
重庆交通现状及解决措施小论

重庆交通现状及解决措施小论重庆交通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苗子哥(建筑工程学院建环091 200944XXXX)摘要:通过三周以来对城市规划原理的学习,渐渐的城市这个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知道了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应当成为每个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
未来城市应倡导低碳、节能、便利;倡导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使每位市民、每位来访者都充分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丰硕成果。
因此我通过实地和查阅资料,针对重庆的交通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
关键词:重庆交通现状重庆交通主要问题解决方案我们知道交通的便利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但是目前大城市发展的现实是要解决好人们的工作,休息,居住和交通等问题,大城市的中心区人口密度过大,城市中机动交通日益发达,速度提高了,但是目前最让人烦心的是大城市的交通拥堵。
一,重庆交通现状根据我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交通重点工程建设,水、陆运输行业管理的要求,全市交通科技工作面临两大方面的课题,一方面是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提高建设质量、延长使用寿命和降低工程造价以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另一方面是交通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使用和管理,以及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成本,创造经济效益等问题。
1.1高速公路建成“二环八射”“二环八射”高速路网建成,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2010年八大“民心工程”任务,在国庆前实现渝湘高速酉黔、洪酉,渝宜高速云奉、奉巫4 个高速公路项目通车,实现提前十年全面建成“二环八射”2000 公里高速路网的宏伟目标。
1.2地方公路发展齐头并进重点公路建设进展顺利。
2010 年地方重点公路建设有10个项目,总里程225公里,总投资90亿元,1-10月完成投资近9.6亿元。
1.3 航运中心建设全面提速今年以来,市交委抓住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和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航运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机遇,进一步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全市水运又好又快发展。
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近期发展策略研究

【 摘 要】近年来重庆市主城 区城市交通快速发展 , 轨道交通 骨 架基本形成 。道路基础设施 建设大力推进 ,交通 管理进
一
在 有 限 的主 要 通 道 上 , 由 于 建 设 施 工 影 响 或 交 通 事 故 等 突 发 事 件 干 扰 , 主 要 通 道 运 行 状 况 急 剧 下滑 ,
o r wa r d t h e b a s i c s t r a t e g y o f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i t y t r a ic f i f : o m t h e sp a e c t s o f t r a ic f p o l i c y r e s e rc a h , ma d i n i f : a s t r u tu c r e ,
( 2 )交通 信 息化 建 设
二 、 交通近期发展 策略
1 . 交通 政 策 研 究
本策略 ,为主城区近期交通 的规划 建设及管理提 供参考 。
【 关键词】重庆 市 交通运行 发展策略
针对交通 需求快速增长、小汽车快速增长 的实
际 情 况 ,为 从 源 头 控 制 , 应 适 时 开 展 关 于 机 动 车 拥
加快推进交通综合信息平 台建设 ,加 强对 道路 监控 及诱导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逐步实现道路管 理
智 能化 。
4 .轨道设施 建设及地面公交优化
( 1 ) 轨道 设 施建 设
t r a ic f ma na g e me n t nd a i n f o r m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u b l i c t r a n s - p o r t 撕 o n d e v e l o p me n t , ma i ̄ y u r b n a s h o t r t e r m t r a ic f p l a n n i -
对重庆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制度安排的分析

对重庆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其制度安排的探讨摘要:1、重庆由于地理因素交通先天不足。
2、重庆现阶段交通拥堵问题剖解与分析,以及制度安排的分析。
3、重庆交通未来的发展目标及方向。
关键字:山城交通拥堵问题未来发展正文:一、地理因素:重庆一直有着一个美名,叫做“山城”,严严实实的被山包围,是名副其实的山中之城。
这样的地理因素造成了重庆的出入都离不开爬坡上坎。
我们道路也总是有很多弯道,很多上坡,下坡。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最重要的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目前市内公路、铁路、水路、民航、管道五种运输方式齐全,立体主干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在重庆市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重要作用对于公路,重庆作为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节点城市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重庆主城为中心“一环四射”的高速公路主骨架。
有一纵一横2条国道主干线(在建)经过重庆,另有一般国道5条,省道19条。
重庆市2003年底公路通车里程3140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22562公里,占71.8%,二级及以上公路4372公里,占13.9%,其中高速公路580公里。
二、重庆交通拥堵等问题分析及制度分析:二十一世纪是综合交通全面发展时代,我国交通运输将在继续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力发展高速交通,并逐步解决来自环境、能源、安全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建立一个可持续性的、以快速化和智能化为目标的新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1)运输需求总量持续增长由于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导致运输需求总量的持续增长,虽然由于2003年“非典”的影响,但总体趋势是持续增长的,客运平均增长率接近6%,货运平均增长率在4%以上。
(2)公路客运快速化、水运客运旅游化、货运物流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由于社会生产效益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旅客运输对满足安全、舒适条件下的运输速度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运输行业逐步从单纯的运输服务拓展到将原材料、半产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达至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过程。
重庆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重庆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围绕重庆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继而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关键词】绕城高速公路班车结构调整车辆处置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重庆市主城区将进入“外环时代”,由此拉开1000平方公里、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的框架,主城大城市与6个区域性中心城市,20多个区县城中等城市,以及重点集镇的建设同步推进。
随着绕城高速公路的开通,实现绕城高速公路的区域的公共交通全覆盖呼声日益高涨,并已经成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存在的问题(一)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不平衡内环高速公路范围内有公共汽车5121台,每平方公里公共汽车为14.31台;内环高速公路以外、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有公共汽车1869台,每平方公里公共汽车约1台,仅为内环高速公路以内区域的0.7%,公交线路和公共汽车明显不足,多数地区市民的日常出行只能依靠班车。
(二)班线客运车辆不能适应城市客运发展需要按照管理规定,班车只能按照座位数载客,实行起点至终点的点对点运输。
班车客运企业大多采取挂靠承包经营方式,安全管理松散、服务质量低下,加之班车不使用ic卡、不承担免费群体的乘坐义务,造成市民乘车不便、出行成本增加。
班车的特征决定了其无法承担城区居民公交出行的重任。
(三)城乡客运矛盾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交线网通过新增、延伸等方式不断进入原班车客运线网。
由于发展政策不一致,班车客运处于明显的竞争劣势。
班车客运企业和经营者为求得生存空间,时常采取集访、罢运、堵塞交通等方式阻挠公交线路的开行,严重影响了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城市客运结构面临重大调整主城区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目前3号线、1号线、6号线共105.6公里全部提前开工,累计投资140亿元。
到2012年,通车里程将达116公里,连接主城9个组团,日均客运量有望达到150万人次。
到2014年建成通车3条延伸线,基本形成覆盖主城九区、连接13个组团的轨道交通骨架网络。
重庆市公共交通规划问题研究及对策

经营管理重庆市公共交通规划问题研究及对策向 锐(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摘 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增长的公共交通需求,都要求我们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出一系列的规划改革和发展。
从地理形势、行政区域划分、规划超前性和规划体制等问题对重庆市公共交通规划进行分析,得出通过完善规划体制,建立一体化规划机构以及深切落实“公交优先”战略思想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公共交通规划; 行政区域划分; 规划体制; 公交优先0 引言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打造重庆西部开发开放重要支撑的理念,同时中新(中国与新加坡)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落脚城市落座重庆的新形势也对重庆的公共交通供给提出了新的要求。
1 重庆市公共交通规划问题分析1.1 重庆市特殊地形导致整体规划不完善,行政区域划分严重重庆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南部,其北部、东部及南部被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山地面积甚至达到了重庆总面积的70%。
其中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素来有“山城”之称。
在山中建立起城市,更是要在山中建立起贯穿、联系整座城市的庞大交通网络,这无疑是一巨大的难题。
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重庆市在设计公共交通规划时投资成本过大,导致整体规划上的不完善。
重庆市内行政区域的划分对公共交通规划有着很大的影响。
重庆全市下辖23个市辖区、11个县、4个自治县(合计3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行政区域过多,必然导致公共交通规划整体性不完善,而规划整体性对整个规划而言是重中之重,只有保持整体规划的一致性,才能保证公共交通在后期的需求。
公共交通规划整体性,即为以整体公共交通规划为基点,将社会资源统一调度,从整体上满足公共交通规划与发展。
但是由于重庆行政区域划分与各个行政区域领导人政治风格、政治理念的不同,再加上行政区域内各自发展的观点,导致其不同区县间的交通发展水平不一,相关交通设施不配套等问题。
就以轨道交通为例,轨道交通仅是连接了重庆的几大主城区,大部分区县都没有轨道交通,对整个交通规划而言,这是有极大弊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主城区交通近期发展策略研究Research on Rec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ongqing City Traffic■程坦■Cheng Tan[摘要] 近年来重庆市主城区城市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骨架基本形成。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交通管理进一步改善。
论文在分析重庆主城区交通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从交通政策研究、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公共交通发展等方面提出主城区交通近期发展的基本策略,为主城区近期交通的规划建设及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重庆市交通运行发展策略[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ity of Chongqing city transportdevelopment, rail transportation frame is formed basically. Road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s vigorously promoted, to furtherimprove the traffic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raffic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urban are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the basic strategy of recent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from the aspects of traffic policy research, road infrastructure,traffic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ublic transportationdevelopment, mainly urban short-term traffic planning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o provide reference.[Keywords] Chongqing city, traffic, development strategy一、交通运行主要特征加快1. 交通流量分布较为集中,干道节点压力大由于次支道路连通度较低,车流高度集
中于干道上,尤其是在快速路及经中心区域的主干路上。
流量高度集中于干道上,导致干道节点交通转换压力巨大,部分节点高峰时段拥堵情况相对严重。
2. 快速路流量基本饱和,滨江路分流作用凸显快速路承担了路网中最主要的交通压力,中心城区快速路流量基本饱和,大部分路段高峰小时流量超过5 000 辆标准小汽车,部分桥梁及其连接道达到10 000 辆标准小汽车。
北滨路、长滨路、嘉滨路等滨江路交通流量增长迅猛,分流作用凸显。
滨江路流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周边主要道路拥堵后车辆选择滨江路绕行,滨江路实现了对周边道路的分流。
3. 部分区域交通得到改善,商圈运行状况稳定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及交通管理的改善,部分区域交通得到改善。
商圈运行状况稳定,其中,观音桥商圈、南坪商圈、杨家坪商圈运行状况有所改善,沙坪坝商圈、解放碑商圈运行状况无明显变化。
4. 交通运行稳定性不足,路网需进一步完善路网交通运行稳定性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方面,主要通道的建设施工对交通运行影响明显。
另一方面,天气因素对于道路交通运行影响明显,特别是在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增加,对道路交通干扰严重。
交通运行稳定性不足的主要原因:路网密度及连通性不够,次支路道路不足,导致大量出行聚集在有限的主要通道上,由于建设施工影响或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干扰,主要通道运行状况急剧下滑,而交通压力不能很好转移到周边次支道路上,导致路网运行状况变差。
二、交通近期发展策略 1. 交通政策研究针对交通需求快速增长、小汽车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为从源头控制,应适时开展关于机动车拥有、使用及道路交通相关政策的研究工作。
(1)针对主城区机动车的发展,借鉴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发展经验,适时开展“主城区机动车拥有”的前期研究工作,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机动车快速增长对交通运行的冲击。
(2)积极开展停车管理(包括停车供给标准、收费政策、停车位建设鼓励措施等)、拥堵收费等方面的机动车使用相关政策研究,提高小汽车使用成本,鼓励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2. 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主通道建设与次支道路连通并重,规划设施继续建设与已建设施改造并重。
(1)加快快速路的建设及改造结合周边区域的快速拓展,进一步加快规划未建设的快速路建设,并采用更高的建设标准,建议新建快速路按双向8 车道建设。
目前,“快速路不快、能力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应加快已建快速路的改造(包括沿线路段拓宽、交叉口改造、开口归并、人行过街设施完善等)。
(2)连通和改造部分主干道及次支路网进一步推进遂干道的建设,同时,应尽快推进部分主干道沿线交通改善工作(包括沿线路段拓宽、交叉口渠化、信号配时优化、公交设施完善、标志标线优化等)。
针对交通流集中、干道交叉口压力大的问题,应高度重视次支路网连通工作,以均衡交通流量、分担干道及交叉口压力。
(3)增加滨江路与其它城市道路的接线滨江路分流作用突出,
流量增长明显,滨江路分流作用的发挥可有效减轻周边道路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下阶段应增加滨江路与其它城市道路的接线,进一步发挥滨江路的分流作用。
(4)推进跨江桥梁、穿山隧道及相关连接道的建设中心城区桥梁及对外通道隧道流量大、增长快,应加快桥梁隧道的建设。
受连接道未及时建成的影响,慈母山隧道建成后交通功能没能充分发挥,为避免类似情况,在推进跨江桥梁及穿山隧道建设的同时,必须重视相关连接道的建设,争取做到同步建成通车。
(5)继续加强交叉口的渠化和立交改造针对当前转盘通行能力不足、拥堵严重的实际情况,对主城区转盘分批进行改造,特别是对北部片区等流量增长较快的区域,转盘改造工作应及时启动。
相关立交的建设效果表明,在干道节点因地制宜的开展立交改造对区域交通改善效果明显,应继续加强交通量大的交叉口立交改造工作。
3. 交通秩序改善和交通信息化建设(1)交通秩序改善近年开展的酒驾、摩托车、客货运机动车、建筑市场工程车、“三超一疲劳”等专项整治效果明显。
下阶段,应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如随意变道、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慢速车长期占用超车道等),以交通秩序的改善促进通行效率的提高。
(2)交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交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道路监控及诱导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逐步实现道路管理智能化。
4. 轨道设施建设及地面公交优化(1)轨道设施建设主城区轨道
交通“大”字形骨架基本形成,客流快速增长,轨道交通基础及配套设施(包括站点设施规模、轨道车辆配置、站点公交接驳)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影响轨道交通作用发挥的关键。
1)应继续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缓解主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2)针对部分站点及线路高峰时段拥堵严重、供不应求的实际情况,下阶段在扩大线路里程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站点设施规模、轨道车辆配置、站点公交接驳等轨道交通基础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轨道线路的客运能力。
3)适时开展包括票价优惠在内的轨道交通配套政策研究,切实提高轨道交通对于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提高轨道交通出行分担比例。
(2)地面公共优化围绕轨道交通,从站点接驳、线网调整、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开展地面公交的优化工作。
1)围绕轨道交通的运营情况,继续优化地面公交,包括分级调整公交线路及站点、开行轨道交通接驳巴士等,围绕轨道交通一、二、三号线尽快开展公交接驳规划和线网调整工作。
2)结合新区拓展及道路建设,进一步拓展地面公交覆盖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主城区交通发展年度报告[R].重庆: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11.
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市主城区道路交通运行分析年度报告[R].重庆:重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2011.(作者单位:重
庆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所,重庆400020)。